中国杰出人物事迹?

中国杰出人物事迹?,第1张

孙中山

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866—1925年)在一次革命行动失败后,转移到上海

重振旗鼓,等候时机东山再起。

有一天,几个革命同志闲来无聊,凑了4个人打麻将娱乐。不巧,被孙中山撞见了。他

们自知犯错,一阵惊慌,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是好。

面对如此尴尬场面,孙中山不但继续叫他们打下去,而且还笑着说:“打吧,打麻将很

像我们革命起义,这一局输了没啥关系,可寄希望于下一局,永远充满了机会,永远充满了

希望。”

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当了临时大总统。有一次,他身穿便服,到参议院出席一个重

要会议。然而,大门前执勤的卫兵,见来人衣衫简单,便拦住他,并厉声叫道:“今天有重

要会议,只有大总统和议员们才能进去,你这个大胆的人要进去干什么?快走!快走!否

则,大总统看见了会动怒,一定会惩罚你的!”

孙中山听罢,不禁笑了,反问道:“你怎么知道大总统会生气的?”一边说着,一边出

示了自己的证件。

卫兵一看证件,才知道这个普通着装的人竟是大总统。惊恐之下,卫兵扑倒在地,连连

请罪。

孙中山急忙扶卫兵起身,并幽默地说:“你不要害怕,我不会打你的。”

竺可桢

民国时期,科学家竺可桢在浙江大学任校长,深受师生的爱戴。

一天,在联欢会的节目单上,有“校长训话”。

竺可桢一看,感到在联欢会上来个“训话”,实在不妙。于是,他在讲话时说:“同学

们,‘训’字从言从川,是信口开河也。”

大家听了,哄堂大笑。

辜鸿铭

张勋生日,大学者辜鸿铭(1856—1928年)送给他一副对子,说:“荷尽已无擎雨

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后来,辜鸿铭和胡适说到这件事,说“擎雨盖”指的是清朝的大帽子,而“傲霜枝”指

的是他和张勋都留着的长辫子。

辜鸿铭既会讲英国文学,又鼓吹封建礼教。

他当北大教授时,有一天,他和两个美国女士讲解“妾”字,说:“‘妾’字,即立

女;男人疲倦时,手靠其女也。”

这两个美国女士一听,反驳道:“那女子疲倦时,为什么不可以将手靠男人呢?”

辜鸿铭从容申辩:“你见过1个茶壶配4个茶杯,哪有1个茶杯配4个茶壶呢,其理相同。”

王宠惠

法学家王宠惠在伦敦时,有一次参加外交界的宴席。席间有位英国贵妇人问王宠惠:

“听说贵国的男女都是凭媒妁之言,双方没经过恋爱就结成夫妻,那多不对劲啊!像我们,

都是经过长期的恋爱,彼此有深刻的了解后才结婚,这样多美满啊!”

王宠惠笑着回答:“这好比两壶水,我们的一壶是冷水,放在炉子上逐渐热起来,到后

来沸腾了,所以中国夫妻间的感情,起初很冷淡,而后慢慢就好起来,因此很少有离婚的事

件。而你们就像一壶沸腾的水,结婚后就逐渐冷却下来。听说英国的离婚案件比较多,莫非

就是这个原因吗?”

杨小楼

杨小楼(1877—1937年)在北京第一舞台演京剧《青石山》时,扮关平。演周仓的老

搭档有事告假,临时由一位别的花脸代替。这位花脸喝了点酒,到上场时,昏头昏脑地登了

台,竟忘记带不可少的道具——胡子。

杨小楼一看要坏事,心想演员出错,观众喝倒彩可就糟了。灵机一动,临时加了一句台

词:“呔!面前站的何人。”

饰演周仓的花脸纳闷了,不知怎么回事。“俺是周仓——”这时,演员得做一个动作:

理胡子。这一理,把这个演员给吓清醒了,可是心中一转,口中说道“——的儿子!”

杨小楼接过去说:“咳,要你无用,赶紧下去,唤你爹爹前来!”

“领法旨!”那演员赶紧下去戴好了胡子,又上台来了。

李抱枕

著名音乐家李抱枕,曾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音乐教育博士。他致力国内音乐教育,贡

献很大,其中《离别歌》、《闻笛》等乐曲流传甚广。

李抱枕平时教导学生十分有趣。他曾告诉学生:早年教育音乐时,一些调皮的学生连8

个主要音阶都唱不准,有人唱成“独览梅花青腊雪”。后来,有的学生搞恶作剧,竟唱成

“多来米饭,少来稀粥”。引得学生们捧腹大笑,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师生关系水乳交融。

一些合唱团的学生在演唱时,常犯只看谱不看指挥的毛病。李抱枕非常幽默地对同学们

说:“好的合唱团员把谱记在脑袋里面,不好的合唱团员把脑袋埋在谱里。我恳求各位在唱

的时候,多‘赏’我几眼,别老是‘埋头苦干’,因为在实际演出时,我们不能说话,只能

彼此‘眉来眼去’。”

李抱枕一席话,说得大家哈哈大笑,从此唱歌时眼睛再也不离指挥了。

洪深

1942年,戏剧家洪深在桂林写了一个剧本,剧中有一反面人物叫张经理,可是戏上演

的第二天就被禁演了。原来,广西银行经理也姓张,硬说这个戏是讽刺他的,不让演。洪深

为此立即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宣布:“我写了一个戏,其中有个反面人物叫张经理,想不到

本地也有一个张经理,并提出了抗议。现在我决定,把张经理改成洪经理,今后我写的戏中

的坏蛋全都叫洪深。”

由于他的幽默和灵活,救活了一出好戏。

邝新华

著名粤剧演员邝新华在70多岁时,老眼昏花,但迫于生计,还得登台演出。

一天,他在台上扮演将军,在两军交战中提枪杀敌。不料一时没有看清,竟误向锣鼓手

那边杀去,全场哗然失笑,大喝倒彩。

邝新华知错,立即按枪疾声道白:“不好了!沙尘滚滚,杀错良民,如何是好?”

梁思成

一次,建筑学家梁思成(1901—1972年)做古建筑的维修问题学术报告。演讲开始,

他说:“我是个‘无齿之徒’。”

演堂为之愕然,以为是“无耻之徒”。这时,梁思成说:“我的牙齿没有了,后来在美

国装上这副假牙,因为上了年纪,所以不是纯白色的,略带点黄,因此看不出是假牙,这就

叫做‘整旧如旧’。我们修理古建筑也要这样,不能焕然一新。”

于右任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1879—1964年)精于书法,尤善草书,求他的字的人很多。

有一天,有人特备酒筵请他写字,饭后拿来纸笔,于右任在酩酊大醉之中挥毫,留下一

行“不可随处小便”而去。

第二天,那人拿出这行字请教于右任,于右任知道自己酒后失笔,连声道歉,沉思良

久,似有所得,于是叫人取来剪刀,将一行字剪成几块,重新拼排,说:“你看,这不是一

句很好的座右铭吗?”

那人一看,禁不住大笑,再三拜谢。6个字重新安排,原来是:“不可小处随便。”

冯玉祥

冯玉祥(1882—1948年)生平读书十分用功。他当士兵时,一有空就读书,有时竟彻

夜不眠。晚上读书,为了不影响他人睡觉,就找来个大木箱,开个口子,把头伸进去,借微

弱的灯光看书。

冯玉祥担任旅长时,驻军湖南常德,规定每日早晨读英语2小时。学习时,关上大门,

门外悬一块牌子,上面写“冯玉祥死了”,拒绝外人进入。学习完毕,门上字牌则换成“冯

玉祥活了”。

冯玉祥对不遵守时间的人深恶痛绝。

1927年,因为汪精卫不守会议时间,开会经常缺席、迟到,冯玉祥一怒之下,编成一

副对联送给了他:

一桌子点心,半桌子水果,哪知民间疾苦

两点钟开会,四点钟到齐,岂是革命精神

当年冯玉祥有个军事顾问叫乌斯马诺夫。他特别喜欢打听西北军的事情,还常常缠着冯

玉祥问这问那。开始问一些西北军的一般情况,渐渐涉及行政的人事安排。这天乌斯马诺夫

又向冯玉祥问一些事,冯玉祥不悦地说:“顾问先生,你知道在我们中国,‘顾问’两个字

当什么讲吗?”

乌斯马诺夫摇了摇头:“不知道。”

冯玉祥告诉他说:“顾者看也,问者问话也。顾问者,就是当我看着你,有话问你的时

候,你答复就是了。”

抗战时期,冯玉祥居住在重庆市郊的歌乐山,当地多为高级军政长官的住宅,普通老百

姓不敢担任保长,冯玉祥遂自荐当了保长。他热心服务,颇得居民好评。

有一天,某部队一连士兵进驻该地,连长来找保长办官差,借用民房,借桌椅用具,因

不满意而横加指责。

冯玉祥身穿蓝粗布裤褂,头上缠一块白布,这是四川农民的标准装束,他见连长发火,

便弯腰深深一鞠躬,道:“大人,辛苦了!这个地方住了许多当官的,差事实在不好办,临

时驻防,将就一点就是了。”

连长一听,大怒道:“要你来教训我!你这个保长架子可不小!”

冯玉祥微笑回答:“不敢,我从前也当过兵,从来不愿打扰老百姓。”

连长问:“你还干过什么?”

“排长、连长也干过,营长、团长也干过。”

那位连长起立,略显客气说:“你还干过什么?”

冯不慌不忙,仍然微笑说:“师长、军长也干过,还干过几天总司令。”

连长细看这个大块头,突然如梦初醒,双脚一并:“你是冯副委员长?部下该死,请副

委员长处分!”

冯玉祥再一鞠躬:“大人请坐!在军委会我是副委员长,在这里我是保长,理应侍候大

人。”几句话说得这位连长诚惶诚恐无地自容,匆匆退出。

鲁 迅

广州的一些进步青年创办的“南中国”文学社,希望鲁迅(1881—1936年)给他们的

创刊号撰稿。鲁迅说:“文

章还

是你们自己先写好,我以后再写,免得人说鲁迅来到广州就找青年来为自己捧场了。”

青年们说:“我们都是穷学生,如果刊物第一期销路不好,就不一定有力量出第二期

了。”

鲁迅风趣而又严肃地说:“要刊物销路好也很容易,你们可以写文章骂我,骂我的刊物

也是销路好的。”

30年代,某些作家的主观主义毛病很厉害。一次,有人请鲁迅谈谈这一问题。鲁迅一

开始笑而不答,过了一会儿,讲了两个故事:

金扁担

有个农民,每天都得挑水。一天,他忽然想起,皇帝用什么挑水吃的呢?自己又接着回

答:一定用

金扁担。

吃柿饼

有个农妇,一天清晨醒来,觉得饿。她想,皇

后娘娘该是怎样享福的呢?一定是一觉醒来就叫:

“大姐,拿一个柿饼来吃吃。”

1934年,国民党北平市长袁良下令禁止男女同学,男女同泳。

鲁迅先生听到这件事,对几个青年朋友说:“男女不准同学、同泳,那男女一同呼吸空

气,淆乱乾坤,岂非比同学同泳更严重!袁良市长不如索性再下一道命令,今后男女出门,

各戴一个防毒面具。既免空气流通,又不抛头露面。这样;每个都是,喏!喏!”

说着,鲁迅先生把头微微后仰,用手模拟着防毒面具的

管子

大家被鲁迅先生的言谈动作逗得哈哈大笑。

1934年,《人世间》杂志开辟了“作家访问记”的专栏,并配合刊出接受采访的作家

的肖像。该杂志的编辑写信给鲁迅,要求应允前去采访,并以书房为背景拍一张照片,再拍

一张鲁迅与许广平、周海婴的合照。鲁迅写了一封十分幽默的信予以拒绝:

“作家之名颇美,昔不自重,曾以为不妨滥竽其例。近来悄悄醒悟,已羞言之。头脑里

并无思想,寓中亦无书斋,‘夫人及公子’更与文坛无涉,雅命三种,皆不敢承。倘先生他

日另作“伪作家小传”时,当罗列图书,摆起架子,扫地欢迎也。”

胡 适

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胡适(1891—1962年)是属兔子的,他的夫人江冬秀是属老虎的,

胡适常开玩笑说:“兔子怕老虎。”

当时就流传了胡适怕老婆的笑话。

有一次,巴黎的朋友寄给胡适十几个法国的古铜币,因钱上有“PTT”三个字母,读起

来谐音正巧为“怕太太”。胡适与几个怕太太的朋友开玩笑说:“如果成立一个‘怕太太协

会’,这些铜币正好用来做会员的证章。”

胡适经常到大学里去讲演。有一次,在某大学,讲演中他常引用孔子、孟子、孙中山先

生的话。引用时,他就在黑板上写:

“孔说”,“孟说”,“孙说”。

最后,他发表自己的意见时,竟引起了哄堂大笑,原来他写的是:

“胡说”。

郁达夫

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1896—1945年)有一次请一位在军界做事的朋友到饭馆吃饭。

饭毕,饭馆侍者到他们饭桌边收费,他就从鞋垫底下抽出几张钞票交给他。他的朋友很诧异

地问:“郁兄,你怎么把钱藏在鞋子里呀?”

郁达夫笑笑,说:“这东西过去一直压迫我,现在我也要压迫它!”

有一次,郁达夫应邀演讲文艺创作,他上台在黑板上写了“快短命”三个大字。

台下的听众都觉得很奇怪,他接着说:“本人今天要讲的题目是《文艺创作的基本概

念》,黑板上的三个字就是要诀。“快”就是痛快;“短”就是精简扼要;“命”就是不离

命题。

演讲和作文一样,也不可以说得天花乱坠,离题太远,完了。”

郁达夫从在黑板上写那三个字到说完话的时间,总共用了不到2分钟,正合乎他所说的

三原则——“快短命”。

梁实秋

著名作家梁实秋擅长讲演,独具风格,给友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在师大任教期间,当时的校长刘真,常请名人到校讲演。有一次,主讲人因故迟到,

在座的师生都等得很不耐烦。

于是,刘真便请在座的梁实秋上台给同学们讲几句话。

梁实秋本不愿充当这类角色,但无奈校长有令,只好以一副无奈的表情,慢吞吞地说:

“过去演京戏,往往在正戏上演之前,找一个二、三流的角色,上台来跳跳加官,以便让后

台的主角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我现在就是奉命出来跳加官的。”

话不寻常,引起全场哄堂大笑,驱散了师生们的不快。

林语堂

被称为“幽默大师”的林语堂(1895—1976年),一生著作甚丰,其中最畅销的是

1937年完成的《生活的艺术》。该书在美国已发行了40版以上,历经数十年不衰。

林语堂不但文章好,而且言谈风趣。有一次,纽约某林氏宗亲会邀请他演讲,希望借此

宣扬林氏祖先的光荣事迹。这种演讲吃力不讨好,因为不说些夸赞祖先的话,同宗会失望;

若是太过吹嘘,又有失学人风范。

当时,他不慌不忙地上台说:“我们姓林的始祖,据说是有商朝的比干丞相,这在《封

神榜》里提到过;英勇的有《水浒传》里的林冲;旅行家有《镜花缘》里的林之洋;才女有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另外还有美国大总统林肯,独自驾飞机越大西洋的林白,可说人才

辈出。”

林语堂这一段简短的精采演讲,令台下的宗亲雀跃万分,禁不住鼓掌叫好。

然而,我们细细体会他的话,就会发现他所谈的都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或是与林氏毫

无关系的美国人,并没有对本姓祖先进行吹嘘,诚然幽默可喜,不愧为是中国的“幽默大

师”。

林语堂以他对中国文化的研究蜚声海外。他的《吾国吾民》译成西班牙文后,他在南美

的知名度也提得很高。当时,巴西有一位贵妇人,内心钦慕林语堂,恰好有人赠给名马一

匹,于是给这匹马取名为林语堂。后来,这匹马参加马赛,巴西各报,都以大幅标题登出

“林语堂参加竞赛”。比赛结束,这匹马没有得名次,当日晚报的标题就成了“林语堂名落

孙山”,而夺标的马倒没有消息。

消息传到美国,有人将此事告诉林语堂,林语堂微微一笑,说:“并不幽默。”

张大千

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的好友徐悲鸿(1895—1953年)与赵望云都擅长画马,而徐比赵

的名声大,赵很不服气。一天,赵见徐不在,就问大千说:“人家都说悲鸿画马比我画得

好,你说说到底是谁的好?”

“当然是他的好。”大千直话直说。

赵听了,大失所望,追问道:“为什么?”

“他画的马是赛跑的马和拉车的马,你画的是耕田的马。”

因为张大千留有一口长胡子,还闹出一个笑话。

在一次吃饭时,一位朋友以他的长胡子为理由,连连不断地开玩笑,甚至消遣他。

可是,张大千却不烦恼,不慌不忙地说:“我也奉献诸位一个有关胡子的故事。刘备在

关羽、张飞两弟亡故后,特意兴师伐吴为弟报仇。关羽之子关兴与张飞之子张苞复仇心切,

争做先锋。为公平起见,刘备说:‘你们分别讲述父亲的战功,谁讲得多,谁就当先锋。’

张苞抢先发话:‘先父喝断长板桥,夜战马超,智取瓦口,度释严颜。’关兴口吃,但也不

甘落后,说:‘先父须长数尺,献帝当面称为美髯公,所以先锋一职理当归我。’这时,关

公立于云端,听完禁不住大骂道:‘不肖子,为父当年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

单刀赴会,这些光荣的战绩都不讲,光讲你老子的一口胡子又有何用?’”

听完张大千讲的这个故事,众人哑口,从此再也不扯胡子的事了。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大千要从上海返回四川老家。他的学生设宴为他饯行,邀著名京剧

艺术家梅兰芳等社会名流作陪。宴会开始,张大千向梅兰芳敬酒说:“梅先生,你是君子,

我是小人。我先敬你一杯。”梅兰芳不解其意,众宾客也莫名其妙。张大知含笑解释道:

“你是君子——唱戏动口,我是小人——画画动手。”一句话引得满堂大笑不已。

齐白石

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伪警司令、大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硬邀请国画大师齐白石

(1863—1957年)赴宴作画。

齐白石来到宴会上,环顾了一下满堂宾客,略为思索,铺纸挥洒。转眼之间,一只水墨

螃蟹跃然纸上。

众人赞不绝口,宣铁吾喜形于色。

不料,齐白石笔锋轻轻一挥,在画上题了一行字——“横行到几时”,后书“铁吾将

军”,然后仰头拂袖而去。

一个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还题了一首诗:

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

将妆忽然来打破,浑身何处有心肝?

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齐白石为了不受敌人利用,坚持闭门不出,并在门

口贴出告示,上书:“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

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齐白石还嫌不够,又画了一幅画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画面很特殊,一般人画翡翠时,都让它站在石头或荷径上,窥伺着水面上的鱼儿;齐白

石却一反常态,不去画水面上的鱼,而画深水中的虾,并在画上题字:“从来画翡翠者必画

鱼,余独画虾,虾不浮,翡翠奈何?”

齐白石闭门谢客,自喻为虾,并把作官的汉奸与日本人比作翡翠,意义深藏,发人深思。

聂 耳

年轻的聂守信(1912—1935年)对音乐特别敏感,大家都说,只要能从他耳朵进去

的,都能从他嘴里唱出来。久而久之,大家都叫他“耳朵”。

一次联欢会上,聂守信表演节目后,大家拍手称好。总经理送给他礼物,并把他称为

“聂耳博士”。他笑着对大家说:

“你们硬要把1只耳朵送我,也好吧,4只耳朵连成一串,不像一个炮弹吗?”(“聂

耳”的繁体字写成“聂耳”)

从此,聂守信改名为聂耳。

郭沫若

1945年,我国著名漫画家廖冰兄在重庆展出漫画《猫国春秋》,当时在渝的许多文化

名人如郭沫若(1892—1978年)、

宋云彬、王琦等都应邀前往,参加首展剪彩仪式。

席间,郭沫若问廖冰兄:“你的名字为什么这么古怪,自称为兄?”

版画家王琦抢过话头代为解释说:“他妹妹名冰,所以他名叫冰兄。”

郭沫若听后,哈哈大笑,说:“噢,我明白了,郁达夫的妻子一定叫郁达,邵力子的父

亲一定叫邵力。”一句话引得满堂宾客捧腹大笑。

老 舍

抗战期间,北新书局出版的《青年界》,曾向作家老舍(1899—1966年)催过稿。老

舍在寄稿的同时,幽默地寄去了一封带戏曲味的答催稿信:

元帅发来紧急令:内无粮草外无兵!小将提枪

上了马,《青年界》上走一程。呔!马来!

参见元帅。带来多少人马?2000来个字!还都

是老弱残兵!后帐休息!得令!

正是:旌旗明明,杀气满山头!

老舍40岁时曾写了个质朴自谦、妙趣横生的自传,全文如下: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

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

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

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亦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

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

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

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有点出息。

一次老舍家里来了许多青年人,请教怎样写诗。老舍说:

“我不会写诗,只是瞎凑而已。”

有人提议,请老舍当场“瞎凑”一首。

大雨冼星海,长虹万籁天;

冰莹成舍我,碧野林风眠。

老舍随口吟了这首别致的五言绝句。寥寥20字把8位人们熟悉并称道的文艺家的名

字,“瞎凑”在一起,形象鲜明,意境开阔,余味无穷。青年们听了,无不赞叹叫绝。

诗中提到的大雨即孙大雨,现代诗人、文学翻译家。冼星海即冼星海,人民音乐家。高

长虹是现代名人。万籁天是戏剧、**工作者。冰莹,现代女作家,湖南人。成舍我曾任重

庆《新蜀报》总编辑。碧野是当代作家。林风眠是画家。

作家楼适夷(1905年生)有次去看望老舍。“最近写些什么?”楼适夷问道。

满族出身的老舍笑着说:“我正在当‘奴才’,给我们的‘皇帝’润色稿子呢!”

一阵大笑,方知老舍正接受一项新任务——为中国末代皇帝溥仪修改他的自传《我的前

半生》。

张伯苓

张伯苓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毕生从事教育工作,40余年如一日,在天津创办“南开

大学”,不但使该校成为学术重镇,而且培养了无数的英才,对国家的贡献极大。

在一次毕业典礼上,张伯苓对学生讲话中,针对当时一对**明星闹离婚,他幽默地拿

狗皮膏、橡皮膏与气球来比喻三种不同的婚姻。他说:“你们毕业后,很快就要结婚。婚姻

可分三种,第一种像狗皮膏,贴上去很麻烦,撕下来很困难,譬如老式婚姻;第二种像橡皮

膏,贴上去与撕下来都容易,譬如新式婚姻;第三种像气球,飞到哪里,就算哪里,臂如影

剧界的儿戏婚姻。”

端木蕻良

作家端木蕻良(1912年生)青年时代就爱读、爱谈《红楼梦》,是个“红”迷,加上

对旧体诗词下过一番功夫,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赞扬他的人说他有才气,奚落他的人说

他是“公子哥儿”。

40年代,他在桂林住所的门口贴了一首诗:

女儿心上想情郎,日写花笺十万行。

月上枝头方得息,梦魂又欲到西厢。

有朋友把这首诗念给作家秦牧听,秦牧不禁笑出声来,心里对他也有了个“好个公子哥

儿”的印象。

后来,秦牧与端木蕻良过往多了,才理解到这首诗其实是一首“杜门谢客诗”,是专门

写给一些文字朋友看的。

这首诗的真正含义是:自己工作很忙碌,无暇和一些爱东拉西扯的闲人作长谈,希望这

类登门拜访的人物多加体谅,不要总是前来絮絮叨叨。

潘光旦

1940年,潘光旦(1899—1967年)教授在西南联大任教务长,他同时研究优生学与心

理学。当时云南多鼠,潘教授深受其苦,只好张夹设笼进行捕捉。一日捕得硕鼠10多只,

便斩头剥皮,弃其内脏,然后洗净切成块状,请夫人做成菜。

夫人皱眉问道:“我们伙食虽不算好,也常有鱼有肉,今天为何要叫我做这苦差事?”

潘光旦解释道:“我这是为了学术研究,请你一定要帮助我。”夫人无奈,只好勉为其

难。夫人一向善于治馔,煮熟后果然甘香扑鼻。教授大喜,随即邀来共同研究心理学的同事

和学生数人,诡称偶获野味,欲与诸位分享。

鼠肉端上桌来,潘先生带头大嚼,众宴客亦举箸共食。然而咀嚼再三,竟不辨是何动

物。一客问道:“此肉细嫩,味道鲜美,但不知是何野味?”

潘光旦笑答道:“鼠肉。”

此二字一出,想再吃一块的忽然停住了筷子,嘴里正在咀嚼的吐了出来,还有紧锁双

眉、喉痒欲吐的,潘光旦一再保证,其中绝无有害健康的物质,并以身作则,继续食用。但

无论他怎么劝诱,直至餐毕,终无问津者。潘教授大笑道:

“我又在心理学上得一证明。”

范长江

1937年阎锡山路过江苏无锡,登锡山游览,忽然对他的随从们说:“我有个对子的上

联‘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请大家对个下联。”随从们无人能对,阎锡山十

分得意,登报公开征求下联。好长时间,竟无人应征,几乎成了绝对。

1945年著名记者范长江(1909—1970年)跟随陈毅来到安徽天长县时,突然灵机一

动,对陈毅叫道:“有了,有了,阎锡山对子我对起来了!”范长江对的下联是“范长江到

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

陈毅低吟了两遍,连声称赞说:“范长江果然才子也!”

陈毅

建国初期,陈毅(1901—1972年)在上海任市长。有一次对工商界人士演讲,讲台上

安放着名贵的鲜花和精美的茶具。陈毅上台便说道:“我这个人讲话容易激动,激动起来容

易手舞足蹈,讲桌上的这些东西,要是被我碰坏,我这个供给制的市长,实在赔偿不起,所

以我请求主持会议主持人,还是先把这些东西‘精兵简政’撤下去吧。”会场上立刻发出了

会心的笑声。

在60年代的一个会议上,陈毅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而大声疾呼:“不能够经过了几十

年改造、考验,还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项帽子戴在所有知识分子头上!”说到这里,陈毅

摘下帽子,向参加会议的知识分子代表鞠了一躬,然后大声说

下面都是名人的趣事,粗体的是最妙的句子。

冯玉祥

冯玉祥(1882—1948年)生平读书十分用功。他当士兵时,一有空就读书,有时竟彻

夜不眠。晚上读书,为了不影响他人睡觉,就找来个大木箱,开个口子,把头伸进去,借微

弱的灯光看书。

冯玉祥担任旅长时,驻军湖南常德,规定每日早晨读英语2小时。学习时,关上大门,

门外悬一块牌子,上面写“冯玉祥死了”,拒绝外人进入。学习完毕,门上字牌则换成“冯

玉祥活了”。

冯玉祥对不遵守时间的人深恶痛绝。

1927年,因为汪精卫不守会议时间,开会经常缺席、迟到,冯玉祥一怒之下,编成一

副对联送给了他:

一桌子点心,半桌子水果,哪知民间疾苦

两点钟开会,四点钟到齐,岂是革命精神

当年冯玉祥有个军事顾问叫乌斯马诺夫。他特别喜欢打听西北军的事情,还常常缠着冯

玉祥问这问那。开始问一些西北军的一般情况,渐渐涉及行政的人事安排。这天乌斯马诺夫

又向冯玉祥问一些事,冯玉祥不悦地说:“顾问先生,你知道在我们中国,‘顾问’两个字

当什么讲吗?”

乌斯马诺夫摇了摇头:“不知道。”

冯玉祥告诉他说:“顾者看也,问者问话也。顾问者,就是当我看着你,有话问你的时

候,你答复就是了。”

抗战时期,冯玉祥居住在重庆市郊的歌乐山,当地多为高级军政长官的住宅,普通老百

姓不敢担任保长,冯玉祥遂自荐当了保长。他热心服务,颇得居民好评。

有一天,某部队一连士兵进驻该地,连长来找保长办官差,借用民房,借桌椅用具,因

不满意而横加指责。

冯玉祥身穿蓝粗布裤褂,头上缠一块白布,这是四川农民的标准装束,他见连长发火,

便弯腰深深一鞠躬,道:“大人,辛苦了!这个地方住了许多当官的,差事实在不好办,临

时驻防,将就一点就是了。”

连长一听,大怒道:“要你来教训我!你这个保长架子可不小!”

冯玉祥微笑回答:“不敢,我从前也当过兵,从来不愿打扰老百姓。”

连长问:“你还干过什么?”

“排长、连长也干过,营长、团长也干过。”

那位连长起立,略显客气说:“你还干过什么?”

冯不慌不忙,仍然微笑说:“师长、军长也干过,还干过几天总司令。”

连长细看这个大块头,突然如梦初醒,双脚一并:“你是冯副委员长?部下该死,请副

委员长处分!”

冯玉祥再一鞠躬:“大人请坐!在军委会我是副委员长,在这里我是保长,理应侍候大

人。”几句话说得这位连长诚惶诚恐无地自容,匆匆退出。

郁达夫

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1896—1945年)有一次请一位在军界做事的朋友到饭馆吃饭。

饭毕,饭馆侍者到他们饭桌边收费,他就从鞋垫底下抽出几张钞票交给他。他的朋友很诧异

地问:“郁兄,你怎么把钱藏在鞋子里呀?”

郁达夫笑笑,说:“这东西过去一直压迫我,现在我也要压迫它!”

有一次,郁达夫应邀演讲文艺创作,他上台在黑板上写了“快短命”三个大字。

台下的听众都觉得很奇怪,他接着说:“本人今天要讲的题目是《文艺创作的基本概

念》,黑板上的三个字就是要诀。“快”就是痛快;“短”就是精简扼要;“命”就是不离

命题。

演讲和作文一样,也不可以说得天花乱坠,离题太远,完了。”

郁达夫从在黑板上写那三个字到说完话的时间,总共用了不到2分钟,正合乎他所说的

三原则——“快短命”。

张大千

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的好友徐悲鸿(1895—1953年)与赵望云都擅长画马,而徐比赵

的名声大,赵很不服气。一天,赵见徐不在,就问大千说:“人家都说悲鸿画马比我画得

好,你说说到底是谁的好?”

“当然是他的好。”大千直话直说。

赵听了,大失所望,追问道:“为什么?”

“他画的马是赛跑的马和拉车的马,你画的是耕田的马。”

因为张大千留有一口长胡子,还闹出一个笑话。

在一次吃饭时,一位朋友以他的长胡子为理由,连连不断地开玩笑,甚至消遣他。

可是,张大千却不烦恼,不慌不忙地说:“我也奉献诸位一个有关胡子的故事。刘备在

关羽、张飞两弟亡故后,特意兴师伐吴为弟报仇。关羽之子关兴与张飞之子张苞复仇心切,

争做先锋。为公平起见,刘备说:‘你们分别讲述父亲的战功,谁讲得多,谁就当先锋。’

张苞抢先发话:‘先父喝断长板桥,夜战马超,智取瓦口,度释严颜。’关兴口吃,但也不

甘落后,说:‘先父须长数尺,献帝当面称为美髯公,所以先锋一职理当归我。’这时,关

公立于云端,听完禁不住大骂道:‘不肖子,为父当年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

单刀赴会,这些光荣的战绩都不讲,光讲你老子的一口胡子又有何用?’”

听完张大千讲的这个故事,众人哑口,从此再也不扯胡子的事了。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大千要从上海返回四川老家。他的学生设宴为他饯行,邀著名京剧

艺术家梅兰芳等社会名流作陪。宴会开始,张大千向梅兰芳敬酒说:“梅先生,你是君子,

我是小人。我先敬你一杯。”梅兰芳不解其意,众宾客也莫名其妙。张大知含笑解释道:

“你是君子——唱戏动口,我是小人——画画动手。”一句话引得满堂大笑不已。

齐白石

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伪警司令、大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硬邀请国画大师齐白石

(1863—1957年)赴宴作画。

齐白石来到宴会上,环顾了一下满堂宾客,略为思索,铺纸挥洒。转眼之间,一只水墨

螃蟹跃然纸上。

众人赞不绝口,宣铁吾喜形于色。

不料,齐白石笔锋轻轻一挥,在画上题了一行字——“横行到几时”,后书“铁吾将

军”,然后仰头拂袖而去。

一个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还题了一首诗:

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

将妆忽然来打破,浑身何处有心肝?

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齐白石为了不受敌人利用,坚持闭门不出,并在门

口贴出告示,上书:“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

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齐白石还嫌不够,又画了一幅画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画面很特殊,一般人画翡翠时,都让它站在石头或荷径上,窥伺着水面上的鱼儿;齐白

石却一反常态,不去画水面上的鱼,而画深水中的虾,并在画上题字:“从来画翡翠者必画

鱼,余独画虾,虾不浮,翡翠奈何?”

齐白石闭门谢客,自喻为虾,并把作官的汉奸与日本人比作翡翠,意义深藏,发人深思。

聂 耳

年轻的聂守信(1912—1935年)对音乐特别敏感,大家都说,只要能从他耳朵进去

的,都能从他嘴里唱出来。久而久之,大家都叫他“耳朵”。

一次联欢会上,聂守信表演节目后,大家拍手称好。总经理送给他礼物,并把他称为

“聂耳博士”。他笑着对大家说:

“你们硬要把1只耳朵送我,也好吧,4只耳朵连成一串,不像一个炮弹吗?”(“聂

耳”的繁体字写成“聂耳”)

从此,聂守信改名为聂耳。

郭沫若

1945年,我国著名漫画家廖冰兄在重庆展出漫画《猫国春秋》,当时在渝的许多文化

名人如郭沫若(1892—1978年)、

宋云彬、王琦等都应邀前往,参加首展剪彩仪式。

席间,郭沫若问廖冰兄:“你的名字为什么这么古怪,自称为兄?”

版画家王琦抢过话头代为解释说:“他妹妹名冰,所以他名叫冰兄。”

郭沫若听后,哈哈大笑,说:“噢,我明白了,郁达夫的妻子一定叫郁达,邵力子的父

亲一定叫邵力。”一句话引得满堂宾客捧腹大笑。

老 舍

抗战期间,北新书局出版的《青年界》,曾向作家老舍(1899—1966年)催过稿。老

舍在寄稿的同时,幽默地寄去了一封带戏曲味的答催稿信:

元帅发来紧急令:内无粮草外无兵!小将提枪

上了马,《青年界》上走一程。呔!马来!

参见元帅。带来多少人马?2000来个字!还都

是老弱残兵!后帐休息!得令!

正是:旌旗明明,杀气满山头!

老舍40岁时曾写了个质朴自谦、妙趣横生的自传,全文如下: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

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

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

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亦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

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

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

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有点出息。

一次老舍家里来了许多青年人,请教怎样写诗。老舍说:

“我不会写诗,只是瞎凑而已。”

有人提议,请老舍当场“瞎凑”一首。

大雨冼星海,长虹万籁天;

冰莹成舍我,碧野林风眠。

老舍随口吟了这首别致的五言绝句。寥寥20字把8位人们熟悉并称道的文艺家的名

字,“瞎凑”在一起,形象鲜明,意境开阔,余味无穷。青年们听了,无不赞叹叫绝。

诗中提到的大雨即孙大雨,现代诗人、文学翻译家。冼星海即冼星海,人民音乐家。高

长虹是现代名人。万籁天是戏剧、**工作者。冰莹,现代女作家,湖南人。成舍我曾任重

庆《新蜀报》总编辑。碧野是当代作家。林风眠是画家。

作家楼适夷(1905年生)有次去看望老舍。“最近写些什么?”楼适夷问道。

满族出身的老舍笑着说:“我正在当‘奴才’,给我们的‘皇帝’润色稿子呢!”

一阵大笑,方知老舍正接受一项新任务——为中国末代皇帝溥仪修改他的自传《我的前

半生》。

补充回答:

林语堂

被称为“幽默大师”的林语堂(1895--1976年),一生著作甚丰,

其中最畅销的是1937年完成的《生活的艺术》。该书在美国已经发

行了40版以上,历经数十年不衰。

林语堂不但文章好,而且言谈风趣。有一次,纽约某林氏宗亲会邀

请他演讲,希望借此宣扬林氏祖先的光荣事迹。这种演讲吃力不讨

好,因为不说些夸赞祖先的话,同宗会失望,若是太过吹嘘,又有

失学人风范。

当时,他不慌不忙地上台说:“我们姓林的始祖,据说是有商朝的

比干远相,这在《封神榜》里提到过,英勇的有《水浒传》里的林

冲;旅行家有《镜花缘》里的林之洋,才女有《红楼梦》里的林黛

玉。另外还有美国大总统林肯,独自驾飞机越大西洋的林白,可说

人才辈出。”

林语堂这一段简短的精采演讲,令台下的宗亲雀跃万分,禁不住鼓

掌叫好。

然而,我们细细体会他的话,就会发现他所谈的都是小说中虚构的

人物,或是与林氏毫无关系的美国人,并没有对本姓祖先进行吹嘘,

诚然幽默可喜,不愧为是中国的“幽默大师”。

张伯苓

张伯苓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毕生从事教育工作,40余年如

一日,在天津创办“南开大学”,不但使该校成为学术重镇,

而且培养了无数的英才,对国家的贡献极大。

在一次毕业典礼上,张伯苓对学生讲话中,针地当时一对电

影明星闹离婚,他幽默地拿狗皮膏、橡皮膏与气球来比喻三

种不同的婚姻。他说:“你们毕业后,很快就要结婚。婚姻

可分三种,第一种像狗皮膏,贴上去很麻烦,撤下来很困难,

譬如老式婚姻;第二种像橡皮膏,贴上去与撕下来都容易,

譬如新式婚姻;第三种像气球,飞到哪里,就算哪里,譬如

影剧界的儿戏婚姻。”

齐白石的艺术生涯:

齐白石(1864一1957),汉族,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是我国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金奖。代表作品有《花卉草虫十二开册页》,《白石草衣金石刻画》等。2011年5月22日,他的最大尺幅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被以以4255亿元人民币拍出天价。

  中文名: 齐白石

  别名: 白石山人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湖南湘潭

  出生日期: 1864年1月1日

  逝世日期: 1957年9月16日

  职业: 画家

  代表作品: 《花卉草虫十二开册页》,《白石草衣金石刻画》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清同治三年癸亥冬月廿二)出生于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廿三)病逝于北京,终年九十三岁。他宗族派名纯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红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人、龙山社长、三百石印富翁、百树梨花主人等大量笔名与自号。

 齐白石珍贵照片及画像(20张)齐白石出身贫寒,作过农活,曾居住于湖南省涟源市杨市镇。1877年,跟随叔祖父学过木匠,次年改学雕花木工,从民间画工入手,曾习古人真迹,摹《芥子园画传》并据以作雕花新样。他学诗文书法,游山川名胜,作幕僚寓客,终于成了诗、书、印、画全人神品的千古伟人;他将中国画的精神与时代的精神统一得完美无瑕,使中国画得到国际的重视;他朴实谦虚、自信自强的精神,使他的作品刚柔兼济,工书俱佳,不愧为人民的艺术家。

 在他的笔下,大凡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无一不精,无一不新,为现代中国绘画史创造了一个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他成功的以经典的笔墨意趣传达了中国画的现代艺术精神,深深得益于经典样式而又善于出新,故而他的画能够直接的感动人心,向天下众生传达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他的山水画表达他对自己艺术创新的自信与深刻体悟,他的人物画长于传神达情,他的书法简约大方、雄健浑厚的笔意融入人物画中,完善了人物内在的神情的表达。

  齐白石于1888年起始学画,曾任龙山诗社社长。1890年二十六岁时转从萧芗陔、文少可学画像,二十七岁始从胡沁园、陈少蕃习诗文书画。三十七岁拜硕儒王闿运为师,并先后与王仲言、黎松庵、杨度等结为师友。齐白石在家乡先后居出生地星斗塘、梅公祠借山吟馆、茹家冲寄萍堂。自四十岁起,离乡出游,五出五归,遍历陕、豫、京、冀、鄂、赣、沪、苏及两广等地,饱览名山大川,广结当世名人,樊樊山、夏午诒、郭葆荪等皆为挚友。画风由工转写,书法由何绍基体转学魏碑,篆刻由丁、黄一路改学赵之谦体。五十五岁避乱北上,两年后定居北京。时与陈师曾、徐悲鸿、罗瘿公、林风眠等相过从。  1926年,齐白石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名誉教授、1949年7月、1953年9月两次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连续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1954年8月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与毛泽东主席交谊甚深并受到过接见;1953年1月文化部授予其荣誉奖状及“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12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授予其通讯院士荣誉状;1956年4月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其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9月举行授奖仪式;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抗日战争期间,表示“画不卖于官家”。1946年重操卖画治印生涯,同年赴南京、上海举办个展,并任北平艺专名誉教授。。七十四岁游蜀,与黄宾虹、金松岑相见。

  齐白石一生共有两妻室,共有七子五女。1874年由父母做主娶童养媳陈氏春君,1881年与妻陈春君圆房,育有三子(良元、良芾、良琨)二女,1940年发妻陈春君在湘潭老家去世;1919年聘四川籍胡宝珠为副室,1941年扶正,育有四子(良迟、良巳、良年、良末)三女。1943年胡宝珠病殁。 齐白石是我国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金奖、1963年诞辰100周年之际被公推为“世界文化名人”等等。著有《借山吟馆诗草》、《白石诗草》、《白石印草》、《白石老人自传》《齐白石全集》等各种画集近百种,有《白石诗草》、《白石印草》、《齐白石作品选集》、《齐白石作品集》等传世。

  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伪警司令、大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硬邀请国画大师齐白石赴宴作画。齐白石来到宴会上,环顾了一下满堂宾客,略为思索,铺纸挥毫。转眼之间,一只水墨螃蟹跃然纸上。众人赞不绝口,宣铁吾喜形于色。不料,齐白石笔锋轻轻一挥,在画上题了一行字:“看你横行到几时”,后书“铁吾将军”,然后仰头拂袖而去。有个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还题了一首诗:“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妆忽然来打破,浑身何处有心肝?”1937年日 款款飞来

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齐白石为了不受敌人利用,坚持闭门不出,并在门口贴出告示,上书:“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齐白石还嫌不够,又画了一幅画来表明自己的心迹。画面很特殊,一般人画翡翠鸟时,都让它站在石头或荷径上,窥伺着水面上的鱼儿;齐白石却一反常态,不去画水面上的鲟鱼,而画深水中的虾,并在画上题字:“从来画翡翠者必画鱼,余独画虾,虾不浮,翡翠奈何?”齐白石闭门谢客,自喻为虾,并把作官的汉奸与日本人比作翡翠,意义深藏,发人深思。齐白石有耿直的一面,沦陷时期,国立艺专聘他为教授,他在装聘书的信封上写下“齐白石死了”五个字,原信退回。有一个伪警察想借机索要他一张画,被齐先生严词拒绝。 

齐白石对自已门徒却百加爱护。1933年,刚从杭州西湖艺术院毕业的李寄僧经潘天寿介绍,在北京齐白石门下深造。一次,齐白石对李寄僧说:“你的作品中有些地方用笔太小,必须改用大笔”。他继而又问“你有大笔吗”?看到李寄僧摇头,他马上说:“我送你一支”。说罢,齐白石带着李寄僧走到一个堆积间,里面还放着一口“寿材”。大师用凳子作垫,一脚跨到了“寿材”顶上,把靠墙木架上的几个纸包拿下来,然后选取一捆长的说:“这都是长笔,你自已挑吧”。李寄僧高兴极了,当即取了二支,是特大羊毫笔。那时,李寄僧虽在北平艺专任教,但由于课时不多,收入很少,如今大师送他这样贵重的好笔,可谓雪中送炭,这虽不是什么大事,却让李寄僧终身难忘。齐白石70多岁的时候,对人说:我才知道,自己不会画画。人们齐声称赞老人的谦逊。老画家说,我真的不会画。人们越发称赞,当然没有人相信他说的话。那时,白石老人还曾与郭沫若、毛泽东争夺一张“废画”。

  齐白石作品(20张)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绘画师法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 鸟虫鱼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时,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他的绘画,以其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 齐白石80岁之后,画虾技术颇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齐白石在绘画艺术上受陈师曾影响甚大,他同时吸取吴昌硕之长。 他专长画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他还推崇徐渭、朱耷、石涛、金农,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篆刻独出手眼;书法卓然不群,蔚为大家。齐白石的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他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他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他的题句非常诙谐巧妙,他画的两只小鸡争夺一条小虫,题曰;“他日相呼”。一幅《棉花图》题曰:“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图》题“秋扇摇摇两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

  其篆刻,初学丁敬、黄小松,后仿赵撝叔,并取法汉印;见《祀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篆法一变再变,印风雄奇恣肆,为近现代印风嬗变期代表人物。 其书法,广临碑帖,历宗何绍基、李北海、金冬心、郑板桥诸家,尤以篆、行书见长。

诗不求工,无意唐宋,师法自然,书写性灵,别具一格其画印书诗,人称四绝。一生勤奋,砚耕不辍,自食其力,品行高洁,尤具民族气节。留下画作三万余幅、诗词三千余首、自述及其他文稿并手迹多卷。其作品以多种形式一再展示出印制行世。

一、齐白石

1、性格

与“天趣”密切,农民般的朴实,孩童般的天真。(余秋雨评)

2、特点

齐白石在绘画艺术上受陈师曾影响甚大,齐白石同时吸取吴昌硕之长。齐白石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齐白石还推崇徐渭、朱耷、石涛、金农。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篆刻独出手眼,书法卓然不群,蔚为大家。

齐白石的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齐白石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齐白石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齐白石的题句非常诙谐巧妙,齐白石画的两只小鸡争夺一条小虫,题曰;“齐白石日相呼”。一幅《棉花图》题曰:“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图》题“秋扇摇摇两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

3、作品

花鸟画:白菜萝卜、小鸡、牡丹图、葡萄、杏花图、芙蓉鸭子、丝瓜乌鸦图、烛火光明等。

人物画:人物屏之渔翁图、仕女条屏、赐桃图、寿星公、铁拐李等。

二、徐悲鸿

1、性格:

努力,坚持。

2、特点:

位置得宜,比例准确,黑白分明,动作或姿态天然,轻重和谐,性格毕现,传神阿堵。

3、作品

奔马图、群马、珍妮**画像、九方皋、田横五百士、负伤之狮、愚公移山图等。

三、张大千

1、性格:

诗文真率豪放,书法劲拔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采。

2、特点:

张善子、张大千昆仲共同创建了大千画派,它是中国综合性绘画流派之一。二十世纪20年代,张善子、张大千在上海西门路西成里“大风堂”开堂收徒,传道授艺,所有弟子们皆被称为“大风堂门人”。它是一个有别于“长安画派”、“海上画派”、“京津画派”等唯一不墨泼彩等画法,大风堂画派的画风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是一支生生不息、代代传承的中国画画派。

3、作品

乔木高士、寿桃 镜心、黄山文笔峰、晴麓横云、阿里山浮云等。

扩展资料:

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时,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以齐白石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篆刻初学丁敬、黄小松,后仿赵撝叔,并取法汉印;见《祀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篆法一变再变,印风雄奇恣肆,为近现代印风嬗变期代表人物。

其书法广临碑帖,历宗何绍基、李北海、金冬心、郑板桥诸家,尤以篆、行书见长。诗不求工,无意唐宋,师法自然,书写性灵,别具一格。其画印书诗人称四绝。一生勤奋,砚耕不辍,自食其力,品行高洁,尤具民族气节。留下画作三万余幅、诗词三千余首、自述及齐白石文稿并手迹多卷。齐白石的作品以多种形式一再印制行世。

参考资料:

-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

梵高:梵高出生于荷兰乡村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他充满幻想、爱走极端,在生活中屡遭挫折和失败,最后他投身于绘画,决心“在绘画中与自己苦斗”。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他的画,开始由早期的沉闷、昏暗,而变得简洁、明亮和色彩强烈。而当他1888年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的时候,则已经摆脱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响,走到了与之背道而驰的境地。在阿尔,梵高想要组织一个画家社团。1888年,高更应邀前往。但由于二人性格的冲突和观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败。此后,梵高的疯病(有人记载是“癫痫病”)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1890年7月,他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 这位易于激动而富于神经质的艺术家,在其短暂一生中留下大量震撼人心的杰作。他的艺术,是心灵的表现。他曾说:“作画我并不谋求准确,我要更有力地表现我自己”,他并不关注于客观物象的再现,而注重表现对事物的感受。亨利·福西隆在论述凡高时说道:“他是他时代中最热情和最抒情的画家。……对他来说,一切事物都具有表情、迫切性和吸引力。一切形式、一切面容都具有一种惊人的诗意”,“他感到大自然生命中具有一种神秘的升华,他希望将它捕捉。这一切对他意味着是一个充满狂热和甜蜜的谜,他希望他的艺术能将其吞没一切的热情传达给人类” (奥夫沙罗夫编《凡高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95页)。 为了能更充分地表现内在的情感,梵高探索出一种所谓表现主义的绘画语言。他认为:“颜色不是要达到局部的真实,而是要启示某种激情。”在他画中,浓重响亮的色彩对比往往达到极限。而他那富于激情的旋转、跃动的笔触,则使他的麦田、柏树、星空等,有如火焰般升腾、颤动,震撼观者的心灵。在他的画上,强烈的情感完全溶化在色彩与笔触的交响乐中。 1853年3月30日生于津德尔特,早期因为表达内心的悲痛,曾割断了自己的耳朵。1890年7月29日在法国瓦兹河畔因困扰其多年的精神病发作自杀身亡。早年经商,后热衷于宗教,1880年以后开始学习绘画。曾在巴黎结识E·贝尔纳、P·西涅克和P·高更等画家。早期作品受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画派影响,代表作有《食土豆者》、《塞纳河滨》等。曾两次在咖啡馆和饭馆等地向劳工阶层展出自己的作品。不久厌倦巴黎生活,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勒,开始追求更有表现力的技巧;同时受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探索自由抒发内心感受的风格,以达到线和色彩的自身表现力和画面的装饰性、寓意性。台湾译名梵谷。[1]梵高的作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被世人所接受,直到十九世纪末的时候世界正进行着一次全面的革新,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变革,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大大的提高。而过去相对于印象派较为超前的梵高,此时正适应了人们的审美需求。“梵高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画家,而且是一个出色的作家与哲学家!”获得这项殊荣的时候,梵高已经去世了47年。达芬奇:天才降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近的海滨小镇——芬奇镇,有一个叫安奇雅诺的小村庄。1452年4月15日,伟大的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就在这个美丽的地方降临人世。达·芬奇的父亲皮耶罗·达·芬奇是佛罗伦萨有名的公证人,家庭很富有。

美丽的费蓉妮叶[4]

绘画神童达·芬奇的童年是在祖父的田庄里度过的。孩子时代的达·芬奇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兴趣广泛。他歌唱得很好,很早就学会弹七弦琴和吹奏长笛。他的即兴演唱,不论歌词还是曲调,都让人惊叹。他尤其喜爱绘画,常为邻里们作画,有“绘画神童”的美称。师从韦罗基奥达·芬奇14岁时,父亲皮耶罗受一个贵族的委托,要画一幅盾面画作为他们家族的标志,他就想让小芬奇试试,看看儿子到底能画到什么程度。小芬奇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画成了一个吓人的妖怪美杜莎。这幅作品完成后,小芬奇请父亲来到他的房间。他把窗遮去一半,将画架竖在光线恰好落在妖怪身上的地方。皮耶罗刚走进房间时,一眼就看到了这个面目狰狞的妖怪,吓得大叫起来。小芬奇则笑着对父亲说:“你把画拿去吧,这就是它该产生的效果。”达·芬奇的父亲皮耶罗·达·芬奇确信儿子有绘画天赋,便将14岁的小达·芬奇送往佛罗伦萨,师从著名的艺术家韦罗基奥,开始系统地学习造型艺术。韦罗基奥的作坊是当时佛罗伦萨著名的艺术中心,经常有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在这里聚会,讨论学术问题。在这里,达·芬奇结识了一大批知名的艺术家、科学家和人文主义者,开始接受人文主义的熏陶。在20岁时达·芬奇已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他用画笔和雕刻刀去表现大自然和现实生活的真、善、美,热情歌颂人生的幸福和大自然的美妙。达·芬奇并不满足他的这些才干,他要掌握人类思想的各个领域。他眼光独到,做事干练,具有艺术的灵魂。有一次,他在山里迷了路,走到了一个漆黑的山洞前。他在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说:“我突然产生了两种情绪——害怕和渴望:对漆黑的洞穴感到害怕,又想看看其中是否会有什么怪异的东西。”他一生都被这两种情绪所羁绊——对生活的不可知性或无力探知的神秘感到害怕,而又想把这个神秘的不可知性加以揭露,加以研究,解释其含义,描绘其壮观。他很早就下定决心,要做一个研究者、一个教师、尤其是一个艺术家。《蒙娜丽莎》运用了透视法等多种绘画方法。绘画大师我们现在比较熟悉的达·芬奇形象基本上来自于他那幅著名的自画像,所以一提起列昂纳多,我们总是想到一个哲学家般的睿智长者。其实,达·芬奇年轻时代可是意大利佛罗伦萨闻名遐迩的美男子呢(不过因为他对女人没兴趣,所以当时关于他是同性恋的传闻满天飞)!他的老师韦罗基奥雕塑的那俊美非凡的青铜大卫像据说就是以年轻的达·芬奇为模特。达·芬奇艺术生涯发展得最顺利的时期是在1482--1499年的米兰。达·芬奇的七弦琴拉得不错,他首先是作为一个音乐家而不是画家或者发明家出现在米兰出名的。这期间他的绘画作品不多,但其无与伦比的才能却极受米兰大公卢多维科·斯福尔扎的青睐。

最后的晚餐[51499年为躲避战乱达·芬奇在曼图亚和威尼斯等地旅游并进行一些科学研究。1500年达·芬奇回到佛罗伦萨并开始创作《蒙娜丽莎》。这之后达·芬奇再去米兰,并继续服务于米兰宫廷。1513 年移居罗马,罗马对于列昂纳多来说并不是很讨人喜欢的地方。他在那里做了短暂的停留,见到了米开朗基罗和其他当时在罗马的艺术家,但并没有显露他任何的艺术天才。他在那里基本上是研究一些类似于魔法的小把戏,以至于罗马人当他是巫师一类的人物。1515年达·芬奇移居法国,最后定居昂布瓦斯。晚年极少作画,潜心科学研究,去世时留下大量笔记手稿,内容从物理、数学到生物解剖,几乎无所不包。他一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并不多,但件件都是不朽之作。其作品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并善于将艺术创作和科学探讨结合起来,这在世界美术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学术界一般将其创作活动分为早期和盛期两个阶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1115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