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道光年间 五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

清末道光年间 五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第1张

有:“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元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

据查资料:“上白米(石)九钱五分,中白米(石)九钱二分六厘八钱,下白米(石)八钱三分,白面(斤)九文,银每两换钱一千文”

另记:“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2元

结论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 = 人民币2000元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 1000文钱 = 1贯(吊)钱

1文钱 = 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由此可以得出来,道光年间一两银子差不多是 200人民币

道光皇帝算不上败家子,甚至可以说,他还是十分节俭的一个皇帝。不过他所谓的节俭,是在小的地方,在大事上,他可大方得很,比如他的陵墓,比清朝任何一个皇帝的陵墓,所花费的资金都要多,还有那么多来历不明的金丝楠木,的确是令人匪夷所思。

 

01道光自己过日子,总是显得很节俭。道光是一个表面上非常节俭的皇帝,他节俭的作风传扬出来以后,那些大臣们为了拍马屁,也都争相开始节俭。道光皇帝的补丁。道光皇帝的龙袍有了破洞,居然不立马换一套,而是让人给他打个补丁。这件事被百官们发现以后,他们回家纷纷把自己的衣服给戳破了,再让人给缝补起来,以表示自己的节俭。

每次上朝,就好像丐帮帮主召开帮中大会一样,越像乞丐的官员,越容易得到道光皇帝的赏识。有一次道光皇帝看到大臣曹振镛的官袍上也有一个补丁,他的兴致就来了,他问曹振镛,你这个补丁补一次要多少钱?曹振镛心想,内务府里的那帮人帮皇帝打补丁,肯定是要吃回扣的,所以不能报太低,要不然就得罪人了。于是曹振镛,壮着胆子说三钱银子,这已经是补丁的天价了。

可是道光皇帝听了以后,立马倒吸了一口凉气,因为他自己打一个补丁,内务府就要付出去五两银子。知道实情以后,曹振镛也是吓了个半死,这帮内务府的太贪心了,所以连忙解释,这补丁是家里人打的,不值什么钱。为此道光皇帝心里那叫一个烦躁,打个补丁都要收费,实在是太浪费了。所以道光索性就让后宫的嫔妃们比赛做针线活,以后这一块的开支就交给她们来节省了。

 

道光皇帝过大寿。道光生日到了的时候,满朝文武都争相前来,要给道光过寿。可是给皇帝祝寿,自然是要带礼物的。大家都知道道光皇帝喜欢钱,平日里那么节省还不是为了钱吗?所以这回大臣们一个个都送了非常名贵的物品给道光,比如说珍珠玛瑙翡翠等等。收了这么多名贵的礼物,道光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这一高兴,那就要赏赐点什么。可是道光节俭啊,根本不会赏赐什么好东西。于是道光想了个办法,请大家吃大餐。能够吃上御膳房的菜品,百官们还是比较高兴的。一个个兴冲冲赶过去赴宴,结果娘希匹!道光居然请百官一人吃了一碗打卤面,想吃第二碗都没门。

 

02他自己节俭,可是官员们却各种贪污。道光皇帝的节俭是真的出了名了。但是整个大清国,只有他一个人节俭,又有什么用处呢?当然是没用的。道光把钱省下来,是希望用在治理国家之上,这跟慈禧有着本质区别。可是道光省下来的钱,一眨眼的功夫,就被手底下的那帮贪官给贪污了。

早在乾隆时期,贪腐的官场就已经是一发不可收拾了。到了嘉庆年间,他虽然杀了最大的贪官和珅,却没有对官场的风气做出过任何调整。道光皇帝的能力就更不行了,别说整顿吏治,他连国家经济的局面都搞不清楚。当时可以说遍地都是贪官,每个官员都想着中饱私囊。

 

这么一来国家就越来越贫困了,百姓和国库都没钱了,官员们一个个富得流油。道光皇帝为了解决朝廷没钱的问题,不想着改革吏治,而是采用了蠢办法,那就是抄家和卖官。抄家我们很熟悉,道光这是学了他祖先们的手段,雍正抄曹寅家,嘉庆抄和珅家,这都是给朝廷创收的好手段。此外就是卖官了,虽然康熙当年为了对付三藩,也曾经卖官增加军饷,可是卖的都是一些荣誉职称,没有实权。

但是到了道光的时候,卖官基本成为了道光创收的重要手段。而且卖的已经不是什么虚职了,而是正儿八经的父母官。当时县官、府官都是在买卖范围之内的,这帮人是百姓的父母官,他们花了大价钱买来的官,自然是要从百姓身上赚回来的。这么一来,其实到头来还是朝廷吃亏。为什么呢?因为百姓能够承受的压力就这么大,税收都被官员剥削走了,他们还能拿什么交给朝廷呢?

 

03解释不清的清慕陵金丝楠木。从明朝后期开始,其实金丝楠木就已经很难找到了。康熙、乾隆这些皇帝的陵墓里,都没什么金丝楠木,嘉庆的陵墓里都是用松木代替的金丝楠木。道光皇帝作为一个节俭了一辈子的人,居然在自己的皇陵之中,使用了大量的金丝楠木,这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首先,这些金丝楠木是哪里来的?价值不菲几乎已经达到无价之宝的金丝楠木,极有可能是道光高价从越南等地偷偷购买回来的。

其次,道光一辈子节俭,陵墓里却用这么多金丝楠木,这合适吗?当然不合适,所以很多人认为道光皇帝的节俭,那是比较虚伪的。再者,道光皇帝的陵墓规模,是清朝皇陵中最小的,甚至没有方城和明楼,这是不是一种掩人耳目的做法呢?由此可见,道光皇帝所谓的节俭,其实都是在小处着手。他省了一辈子,或许都买不到一根金丝楠木。

 

 总结:道光不是败家子,却也没什么大智慧。道光皇帝这辈子就希望稳稳当当地度过,当时洋人已经打算和清朝做生意,并且打开了通商口岸。就算是这样,道光皇帝也没想着在这些方面做出一点成绩来。在道光皇帝看来,这些新鲜玩意儿,跟他守旧的思想完全不匹配,所以他宁可卖官鬻爵,也绝不去从通商口岸上探索生财之道。

结果导致清朝是越来越穷困落后,他统治的30年里,正是清朝逐渐走向落后的30年。由此可见承上启下的作用多重要,而道光显然是没有做好这一点。虽然没什么太大的过错,可是道光也算不上有什么作为。

参考资料:

《清史稿》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特别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珍异宝。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还有根据古代诗人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经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大约是两千三百多年的时间。想想会有多少名人字画和奇珍异宝。北京保利集团以将近4000万港元将其中的虎首、牛首、猴首买回,使他们重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我了解到圆明园中有许多小园。在海宴堂门前的水池内,有12只生肖铜像。圆明园在北京的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近春园组成,此还有许多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圆明园的面积相当于一万多个会堂这么大。正大光明、天图画、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汇芳书院、映水兰香、北远山、西峰秀色、四宜书屋、平湖秋月、蓬莱台、别有洞天、坐石临流、曲院风荷,这些都圆明园盛时文物不少于150万件

十二生肖铜像不过是圆明园流失文物中的沧海一粟。

今天在圆明园遗址公园,人们只能看到半废的山水和断壁残垣,很难想象这里曾享有“万园之园”的美誉。盛时的圆明园,有著名景群上百处,清朝数代帝王在150余年时间里精心经营这座集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的皇家园林,乾隆皇帝评价圆明园说:“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但如今,人们只能凭想象来揣测百余年前圆明园的风貌。

圆明园究竟有多少文物?这个问题至今众说纷纭。

据杨先生推断,圆明园当年的文物数量不会少于150万件。从清代档案史料、故宫博物院的研究文章以及《颐和园陈设清档》中,他搜集了不少证据:

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每年居住在圆明园的时间达半年以上。以乾隆皇帝为例,据清内务府穿戴档记载,乾隆二十一年,全年共393天(因有闰月),乾隆去热河避暑山庄及木兰围场66天,去曲阜54天,居宫内(故宫)105天,居圆明园168天。道光二十四年,全年共347天,道光帝在圆明园居住时间达274天,在宫中居住仅73天。所以,圆明园内的陈设应不比故宫逊色多少。

圆明园园林建筑达20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多4万余平方米。除去不会有什么陈设的亭轩的面积,用于园居、祭祀、读书、游乐、存储库房等的建筑面积在19万平方米左右。这些建筑内按一般陈设和库房存储计算文物数量的话,也应不少于故宫内陈设的文物数量。而据推算,溥仪退位时故宫实存文物至少应在150万件左右。

道光年间内务府一份奏折,详尽载明道光十五年奉旨清查宫内及圆明园库贮物件情况:一两重银锞共存569390个,其中宫内存290505个,圆明园存280694个;各式如意1621款,其中宫内存1194款,圆明园存450款;玉砚、笔洗等501件,其中宫内存142件,圆明园存337件;头等瓷炉、瓶、罐等共773件,其中宫内存337件,圆明园存291件……圆明园的收藏情况,由此也略能窥见一斑。

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奇珍知多少

1860年,英法联军劫毁圆明园的时候抢走了绝大部分文物。

据当年参加抢劫圆明园的英法侵略军回忆说:为了拍卖从圆明园中抢来的珍宝,他们把赃品“全安排展览在喇嘛庙的大殿中”,其中有各种色调的白的和绿的玉石、古色古香的珐琅瓷瓶、古铜器物、金银的佛像;毛皮制品也特别精致,其中许多都是很名贵的,有黑貂皮、水獭皮、紫貂皮、羊羔皮等;特别醒目的是,还有两三件皇帝的朝服。英军司令格兰特把自己“应得”的那部分分给了士兵,“军官们赠送他一把雕满花纹的赤金酒壶,这是赃品中最精致的东西”。英国女王也得到一份,是两个美丽的大珐琅瓶。

法军司令孟托邦把抢到的两块黄金和碧玉做成的朝笏,一块交给格兰特转献给英国女王,另一块献给法王拿破仑三世。回国后,孟托邦又献给拿破仑三世许多东西:两根将军的装饰杖,用金子做成,中间和两端都镶有很大的宝石,做工极为精细;一件乾隆皇帝御用甲胄(现在法国吉美军事博物馆展出),带一顶战盔;鎏金和釉的铜宝塔;好几个用金子和釉做的神像;许多戒指、项圈、酒杯、漆器、瓷器以及数以千计的珍奇玩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劫掠的圆明园文物通过各种拍卖会等途径流散到世界各地。但大部分还是保存在英法两国。

大英博物馆的东方艺术馆中保存了两万多件中国历代的稀世珍品。英军曾将所劫走的圆明园文物一部分献给了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这部分敬献文物连同被拍卖的圆明园文物都收进了东方艺术馆。东晋时期大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乃我国古代卷轴画中的稀世珍品,1860年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走;一匹3尺长、2尺高的白玉马,这匹玉马曾被和 从圆明园中窃取,和 被抄家后,玉马被重新放回圆明园,最终还是没躲过被劫掠的命运。

法国巴黎枫丹白露宫中有个中国馆,是拿破仑三世的欧也妮王后建造的。1860年英法联军劫毁圆明园后,侵华法军司令孟托邦将从圆明园抢来的“战利品”献给了拿破仑三世和欧也妮王后。欧也妮王后于是建造了这个中国馆,将这些文物收藏起来。

中国馆内最显著的位置摆放着一座巨大的佛塔,2米高,青铜鎏金,通体各层镶嵌着绿宝石。塔的左右摆放着一对象牙和一对青铜雕龙,与故宫、避暑山庄等处皇帝宝座前放置的青铜龙形制一样,说明这对青铜龙应是圆明园正大光明殿皇帝宝座前的摆放之物。一对金罐和一只金曼扎(藏传佛教的寺庙摆设品),金罐通体如意花纹闪闪发光,金曼扎镶有珍珠、绿松石和红宝石,说明当时圆明园内的摆设有多么奢华。玻璃桌柜里摆放着一串大念珠,这串珠子共有154颗,跟一般108颗珠子的朝珠不一样,这是孟托邦将一串皇帝的朝珠和两串皇后的挂珠串在一起献给欧也妮王后的,没想到欧也妮王后并不满意,因为她早已听说远征中国的军官们个个满载而归。她埋怨孟托邦只带给她这样的礼物,于是孟托邦另外又送她三车宝物,前后总共送了她七车,包括从圆明园抢来的各种青铜器、玉器、瓷器、漆器、金银制品、景泰蓝……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有一柄用名贵白玉雕成的康熙玉如意,颜色白中透绿,雕成多孔真菌形状,手柄顶部铭文有“御制”两个大字,下部铭文是:“敬愿屡丰年,天下咸如意。臣吴敬恭进”。展品说明显示,这件精美的玉如意是被英法联军劫掠后,在巴黎拍卖会上买来的……

有。道光八年十因为制作数量较少,所以存世较少,道光通宝阿克苏局八年十拐八版,这个版别特征十分明显,是新疆红钱中的名誉品种,收藏价值高。道光通宝是中国古代钱币之一,铸于清宣宗道光年间,道光通宝形制特点基本与嘉庆钱相同。

这一两银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购买力而言更是高得吓人了。唐太宗贞观年间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就可以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 4130元的购买力。唐玄宗开元年间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文一斗,也是一两银子=2065元人民币。

综上所述,关于“一两银子值多少人民币”的问题,基本上能够得出的结论是: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800元;北宋朝中期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盛唐时期2000—4000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4245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