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700克。
1千克=2斤
那么1斤=1000/2=500克
1斤=10两,
那么1两=500/10=50克
一斤四两=500+504=700克
所以一斤四两是700克。
扩展资料:
质量单位换算:
加法的运算法则
1整数: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加法中满几十就向高一位进几;减法中不够减时,就从高一位退1当10和本数位相加后再减。
2小数:
(1)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
(2)按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3)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3分数
(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3)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乘法的运算法则
1整数
(1)从个位乘起,依次用第二个因数每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
(2)用第二个因数那一位上的数去乘,得数的末位就和第二个因数的那一位对齐;
(3)再把几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2小数
(1)按整数乘法的法则先求出积;
(2)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分数
(1)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2)有整数的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假分数;
(3)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斤
—一两
400克。
扩展:
1公两=01公斤=100g
可以看出公两和两是不同的,1两是01斤,而1公斤=2斤,因此1公两=2两。
公两只是我国某些地区的使用单位,并不是正式的重量单位,正式的重量单位应该是两。
是东亚传统的质量单位,中国在汉代之前已经出现,再传到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地,实际质量历代不同,传到各地后亦各自有所变化。
传统的1斤等于16两,故有成语“半斤八两”。香港和澳门等地珠宝行所用的1两等于3125克,与现在国内所用的1两等于50克不同。
中国古代的银质钱币在使用时需要鉴定成色并称重以确定其价值,一般就以称重时的质量单位“两”为银质钱币的单位。
香港一两等于375克,二两就是375×2=75克。
大陆一两等于50克,二两就是50×2=100克。
所以就是说香港的“两”是大陆的“两”的075倍,即香港二两是大陆的75克。
都转化为克,就清楚了。
两、克和斤都是市制单位,不同地区的进制不同,内地是一斤等于500克,一斤等于
10两,而香港的一斤是600克,一斤等于16两,所以600/16=375。香港和澳门等地珠宝行所用的1两等于375克,与现在大陆所用的1两等于50克不同。传统的1斤等于16两,所以有成语“半斤八两”这一说。
香港的一两等于50克。
一两,计量单位。今以一斤的十分之一为一两,一两为十钱。现代1两等于50克,1斤等于500克。
扩展资料
计量单位
古以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
《淮南子·天文训》:“十二铢而当半两,衡有左右,因倍之,故二十四铢为一两。” 汉 刘向 《说苑·辨物》:“十六黍为一豆,六豆为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为一斤。”《宋史·律历志一》:“一两者,合二十四铢为二千四百黍之重。”(2)古代布帛,以古尺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以币锦二两,缚一如瑱,适 齐 师” 晋 杜预 注:“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匹也。”
《周礼·地官·媒氏》“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 唐 贾公彦 疏:“古者二端相向卷之,共为一两。
参考资料:
1、香港一两等于375克,香港和澳门等地珠宝行所用的1两等于375克,与现在国内所用的1两等于50克不同。
2、中国在汉代之前已经出现,再传到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地,实际质量历代不同,传到各地后亦各自有所变化。传统的1斤等于16两,故有成语“半斤八两”。
3、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一两等于1614克。隋朝初年,一斤相当于66819克,一两等于4176克。唐至清代,一斤相当于59682克,一两等于3730克。
04公斤。
公两只是我国某些地区的使用单位,并不是正式的重量单位,正式的重量单位应该是两。
是东亚传统的质量单位,中国在汉代之前已经出现,再传到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地,实际质量历代不同,传到各地后亦各自有所变化。传统的1斤等于16两,故有成语“半斤八两”。香港和澳门等地珠宝行所用的1两等于3125克,与现在国内所用的1两等于50克不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