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派油画与洛可可派油画有什么区别?

巴洛克派油画与洛可可派油画有什么区别?,第1张

巴洛克艺术巴洛克艺术是指自16世纪后期开始流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形式。巴洛克艺术代表了整个艺术领域,包括音乐、建筑、装饰艺术等等,而不仅仅是绘画。巴洛克的名称源自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单词“有缺陷的珍珠”(barroco)。这个词作为形容词,有“庸俗、杂乱”的贬义。欧洲人最早用这个词来表示“离经叛道”、“标新立异”、“精致做作”。

它原本是18世纪提倡古典艺术的人对17世纪风格的贬义词,用来区分17世纪和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一种艺术。今天当然失去了原来的贬义,仅指17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文艺复兴之后,欧洲设计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浪漫主义风格。“巴洛克”一词最初的意思是畸形的珍珠。作为一种设计风格,它追求新颖、活泼、浪漫。18世纪盛行于法国路易十五时代的设计风格是洛可可,洛可可是巴洛克设计风格的延续和变异,其特点是细长柔和的造型和华丽的装饰,自然主义的装饰主题与夸张的色调相结合。

在欧洲文化史上,“巴洛克”是指17世纪和18世纪上半叶(约1600 -1750年,但年份不是绝对的),尤其是建筑和音乐。这一时期之后是文艺复兴时期(1452 -1600)以及古典和浪漫时期。欧洲的文化“去旧迎新”,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和成就。随着资产阶级的崛起,君主政治逐渐独立于宗教(但民主思想萌芽)。科学是由伽利略、牛顿等人开创的。艺术走向是“世俗(非宗教)”,充满活力,勇于创新,甚至欢欣鼓舞。

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等著名文学艺术家;还有鲁本斯、林布兰特等。在绘画中,所有这些都有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欧洲向外扩张殖民,逐渐占据了世界文明的中心。巴洛克建筑是在17-18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造型自由,追求动感,装饰雕刻丰富,色彩强烈,频繁穿插曲面和椭圆形空间。巴洛克的本义是光怪陆离,被古典主义者用来称呼这种被视为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刻板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风格和表达世俗趣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影响了城市广场、园林艺术甚至文艺部门,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普雷斯顿·加维(Preston Gavy)是美国的一位收藏家,他收藏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以下是他收藏的一些知名藏品:

1 《蒙娜丽莎》(Mona Lisa),列奥纳多·达·芬奇的著名油画。

2 《大卫》(David),米开朗基罗的大理石雕塑。

3 《牛津英语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一部英语词典。

4 《银河系漫游指南》(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道格拉斯·亚当斯的科幻小说。

5 《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系列图书,J·K·罗琳的著名小说系列。

6 《星空》(Starry Night),文森特·梵高的著名油画。

7 《莫比·迪克》(Moby-Dick),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经典小说。

8 《古老的玉米》(Ancient Maize),美洲印第安人的玉米雕塑。

9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著作。

10 《莎士比亚全集》(The Complete Works of William Shakespeare),威廉·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集合。

西方油画并不常用金色,文艺复兴早期和文艺复兴之前的木板坦培拉绘画中有贴金箔的技术,但油画中很少用。木板坦培拉绘画曾经是西方绘画的主要画种,我们看到的中世纪圣像画都是这种技术,文艺复兴时期很多名作也是坦培拉,比如乔托、马萨乔、波提切利、利比、达芬奇的早期绘画都是坦培拉,是画在木板上,用鸡蛋黄调和颜料的画种,马萨乔和乔托的作品中贴金的比较多,但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逐渐发展,贴金越来越不能流行了,尤其是油画技术成熟后,布面也不适合贴金,假金做成的金粉颜料又不耐久,所以金在油画中用的极少。到了现代,又出现了用金的画家,比如维也纳分离派的克里姆特,他追求绘画装饰性,用金的方法与其说是向西方传统绘画学习,倒不如说是向日本浮世绘学习。而这种例子也比较孤立,除了他以外,用金的画家几乎很少见到。

坦培拉绘画用金和圣像画传统有关,圣像画是宗教绘画,象征含义非常多,图像学内容丰富,金的使用和宗教目的有关,黄金和珠宝在绘画中使用很普遍,是为了赞颂神的荣耀,创造出与现实世界完全分离的视觉氛围,金箔的使用往往使作品显得庄重高贵。这种风格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入,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因为文艺复兴标榜人本主义,和神本主义是对立的,他们追求世俗审美,宗教绘画的庄严感逐渐被削弱,金箔也从画家的作坊里消失了。

一、《美国哥特式》油画作品简介

《美国哥特式》油画,由艾奥瓦人格兰特∙伍德绘制,《美国哥特式》与《自由女神像》,《芭比娃娃》,《野牛镍币》和《山姆大叔》称为美国文化的五大象征。

美国人很容易就辨认出这幅艺术品,数十年来在美国的电视、**、音乐、剧院、广告和政治卡通中被戏仿。它已经成为了一个文化图标,很像列奥纳多∙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伍德花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幅作品,及时赶上了芝加哥艺术学院的展览。

这幅油画的构图简单并易于记忆: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一把干草叉,一栋房子。这幅画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当时美国大萧条。那时候的艾奥瓦人感到被这幅两个农民的画像冒犯了,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在嘲笑他们。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人支持绘画,这幅画就成为了乡村美国人的象征。

男人严肃的举止和女人焦虑的表情可以体现出大萧条时期的困难,当时许多农民被赶出他们的农场,失去生计。它也能表现出农民忍受艰辛以及在其土地上坚定留下来的决心。他们强有力地抵抗逆境,这是许多美国人所尊崇的品质。

二、哥特式美术

哥特式美术,指 12至15世纪的中世纪欧洲美术。意大利文艺复兴学者认为此期美术野蛮怪诞,缺乏艺术趣味,故用“蛮族”——哥特人一词,称之为哥特式。其最早产生于法国,之后风靡整个欧洲。

哥特式被广泛地运用在建筑、雕塑、绘画、文学、音乐、服装、字体等各个艺术领域,艺术是夸张的、不对称的、奇特的、轻盈的、复杂的和多装饰的,以频繁使用纵向延伸的线条为其一大特征,主要代表元素包括蝙蝠、玫瑰、孤堡、乌鸦、十字架、鲜血、黑猫等等。

哥特式绘画以错综复杂的方式,在13世纪中叶出现在彩色玻璃窗、手抄本插图、北欧的板上画和意大利的湿壁画中。它与哥特式雕刻一样,经历了日益自然主义化的演变。

哥特式时期的工艺美术以法国为最突出。如教堂内的圣体盒、圣物盒和枝形灯架,以及家具安乐椅、洗脸台等,其装饰都表现出对哥特式建筑或建筑装饰纹样的极大兴趣。此外,巴黎的镶嵌的珠宝、涂彩的骨雕,以及绘制的壁毯等也都享有盛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9122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