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东陵15座陵寝,孙殿英只盗了2座,余下是被谁盗的?

清东陵15座陵寝,孙殿英只盗了2座,余下是被谁盗的?,第1张

东陵有15座陵寝,其中有两座孙殿英盗的。而剩下的则是被张尽忠,王绍义,还有杨芝草等人带头挖掘的,但是后来这些人都被处决了。

第一,孙殿英因清东陵而出名,但其实他只光顾了清东陵的两座陵墓。

每次说起清朝的陵墓来,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孙殿英,当初孙殿英因为挖盗了清东陵而扬名天下,人们都说他是“东陵大盗”,但实际上呢,其实孙殿英只不过是挖盗了清东陵的其中两座陵墓,而清东陵一共有15座陵墓,但是关于清东陵,人们只记住了孙殿英,至于其他13座陵墓到底是谁挖的,很多人都不怎么知道。

第二,清东陵的其他陵墓是被以张尽忠为首的盗墓团队挖盗的。

可能是因为孙殿英是第1个挖盗清东陵的人,再加上那个时候,清朝刚刚结束,而孙殿英挖盗清东陵的事情引起的轰动也不小,所以孙殿英的名气很大,还有了“东陵大盗”的名声。后来在1945年的时候,清东陵再次被盗,这一次挖盗清东陵的人就是张尽忠,还有王绍义,杨芝草等人,他们的团队将近上千人,而他们的盗墓过程也是效仿了当初孙殿英盗墓的手法,直接用炸药把墓门炸开。虽然说张尽忠等人挖盗了剩下的十三座陵墓,但实际上他们挖盗的宝物还没有孙殿英挖了两座陵墓得到的宝物多。

第三,清东陵再次被盗,引起了政府的关注,并且成立了专案组,最后这些盗墓贼一一被处决。

张尽忠等人挖盗清东陵的事情被政府知晓以后,就成立了专案组,专门对这件事情进行调查,后来这起盗墓贼团队中的好几个主要人物都被抓起来处决了,而张尽忠后来也被捕入狱,死在了监狱里。清东陵的被盗导致了我国的很多文物还有珠宝下落不明,给我国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清朝康熙年间,准噶尔部叛乱,一直到了乾隆年间,叛乱才被评定,天朝上国的神威于是便传了出去,附近的阿富汗趁机向清朝纳贡称臣,期间阿富汗也向清朝进贡了很多奇珍异宝,其中就包括这颗夜明珠。那为什么阿富汗为什么会得到这颗夜明珠呢原来是在阿富汗与莫卧儿王朝的斗争中,莫卧儿王朝战败,于是夜明珠便被阿富汗夺了去。此次阿富汗向清朝称臣,夜明珠就被作为贡品送给了清朝。

可惜乾隆皇帝喜欢的是一些名人字画,对这些金银珠宝丝毫不感兴趣,所以夜明珠就被收了起来。直到慈禧太后掌权,作为女人,当然关心的就是一些金银首饰之类的东西,所以夜明珠才再次出现在众人眼前。由于听说口中含着夜明珠可以保证尸体不腐,于是慈禧便命人在自己去世后,把夜明珠放在了自己的嘴里。

1928年,孙殿英用大炮炸开了埋葬慈禧的清东陵,然后对墓室内的珠宝进行了疯狂的掠夺,据说光是拉走的大车就有20多辆,这里面当然就包括这颗夜明珠。而孙殿英在打开慈禧棺椁的时候,虽然时距二十多年,但慈禧的尸身却真的没有腐烂,在孙殿英从慈禧嘴里拿出夜明珠后,慈禧的尸身才开始发生变化。

不过虽然慈禧被众多人讨伐,但是盗墓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所以在国民听说了孙殿英的所作所为之后,就开始对其进行严厉的指责,蒋介石也发电声称要严格查办,不能放过。孙殿英在听说后,慌忙从自己挖到了珠宝中捡了几样比较值钱的宝贝,送给了当时在国民政府中当权的人物,慈禧口中的夜明珠则被孙殿英托人送给了宋美龄。

最近听说有关夜明珠的事情,就是在一次宋美龄参加的舞会上,由于突然断电,大家都不知所措,就在这时候,宋美龄鞋子上所镶嵌的一颗珠子却大放光华,照亮了舞会的现场。这件事情被传出后,众人就猜测这就是慈禧当年口中所含的那颗夜明珠。不过这都是猜测,并没有实际的依据。

我们都知道掘人坟墓,断人子嗣是最不可原谅的,也是罪不可赦的。其实慈禧虽然名声不怎么样,但是作为一个归西之人死了也不得安宁。她被孙殿英这个东陵大盗给扒了坟墓。东陵里面的稀世珍宝被他盗走多少难以考证,但是值得肯定的是这些金银珠宝,放到现在也都是价值连城。

最滑稽的是,孙殿英当初是国民革命军,派到河北地区前往剿匪,剿的匪徒就是一些盗墓贼。当他赶跑了这帮匪徒以后,他就开始到处张贴布告,声称部队要搞军事演习,计划着盗墓行动。1928年夏,孙殿英率部驻扎蓟县马伸桥,这里与清东陵只有一山之隔。

随后,军阀孙殿英在河北省遵化县成功的完成了盗陵。这里提一下,所盗的两座墓葬中,一座是清朝乾隆皇帝的裕陵,一座是慈禧太后的定陵。意思他连乾隆皇帝的陵墓也都没有放过。这件事情发生以后也轰动了当时的国民政府。特别是一些满人,部分旗人团体和清皇室,都上告到老蒋那里要求严惩。

我们也不知道孙殿英到底盗了多少绝世珍宝,当时满清的遗老们和国民政府相关人员,组织给慈禧重新入殓。就在1979年当时文化局和旅游局一些相关部门,为了配合慈禧陵墓地宫对外开放。清东陵历史工作人员再次清理地宫时,意外的发现一件价值连城的文物(宝物)。这件文物就是“织金陀罗尼经被”。随后被送往北京故宫博物馆修复装裱。

据介绍,入葬的慈禧的时候,将陀罗尼经被覆盖在身上。当时经被上还缀有八百二十粒珍珠,估值十六万两白银,价值连城。(想都不用想,被上面的珍珠肯定也被孙殿英给**了)。

我看来看看是如何介绍这件文物的,织金陀罗经被又名织金陀罗尼经被,是一副清代织锦,出土于北京清东陵慈禧墓,为慈禧遗物。织金经被上的经文文字只一厘米大小,整个经被为二百七十厘米见方,是一件特宽的织品。织工十分精细,文字秀丽,是一种清代的特殊锦类,极为罕见。

2013年9月28日,慈禧遗物陀罗尼经在河北遵化清东陵保护区展出。这是织金陀罗尼经被一个世纪之后的首次面世。(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往河北进行参观)

据说现在这颗夜明珠还是收藏在这个美国石油大亨家族当中。具体如下细说:

1926年孙殿英以军事演习的理由封锁清东陵,把守墓的满清遗老都驱赶出去,随后孙殿英把部队开进去,为了扩充军饷,孙殿英把清东陵给盗了,当时孙殿英只是一个小军阀,完全势力并不是太强大,在盗挖慈禧墓时,里面金银珠宝无数,整整装了好几车。

孙殿英打开慈禧棺椁,撬开慈禧太后的嘴,把嘴巴里面的一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挖出来,这颗也没夜明珠产子印度北部地区,康熙年间流落到阿富汗手中,在乾隆年间阿富汗像满清称臣,每一年都向满清进贡,很多金银珠宝就是那个时候进来的,其中慈禧口中的夜明珠就是那个时候得到的。

乾隆喜欢名人字画,他自己又是好大喜功之人,一辈子写了数万首诗,虽然乾隆败家,但是对于金银珠宝乾隆不感兴趣,所以进贡来的一些珠宝被收藏在宫里,直到慈禧掌权,慈禧是女人,女人对珠宝翡翠这些非常喜欢,这颗夜明珠被翻了出来。

慈禧对这颗夜明珠非常喜欢,几乎不让离身,慈禧病重时交代,自己死后要把这颗夜明珠一起下葬,后来办理慈禧丧事时把夜明珠含在慈禧口中下葬,直到孙殿英打开慈禧大墓,发现慈禧尸身不腐,孙殿英挖走夜明珠后慈禧的尸体很快腐烂。

盗挖后孙殿英命令自己心腹偷偷联系古董商打算把这些文物贩卖到法国,但是被发现拦下盗墓被发现,孙殿英**清东陵后引起轰动,各界纷纷谴责讨伐孙殿英,孙殿英入过街老鼠,末代皇帝溥仪甚至亲自找到老头子,抗议要求处罚孙殿英,老头子面对各界压力打算把孙殿英送上军事法庭。

孙殿英害怕被处罚,于是花大力气疏通关系,甚至把一些盗出来的贵重物品当做礼物贿赂一些人,最终处罚的事情不了了之,其中这颗夜明珠就是被他用来当做疏通关系的礼品送到一个姓宋的人手中,而这个人后来移居美国,在美国生活落魄后把这颗夜明珠卖给一位美国石油大亨,据说现在这颗夜明珠还是收藏在这个美国石油大亨家族当中。

1928年7月,清皇家陵园东陵遭遇浩劫:以孙殿英为首的盗墓者用了7天7夜的时间,盗掘了皇陵地宫。历代皇陵被修建得固若金汤,而传说神秘的地宫则布满机关暗器,在巨大的诱惑之下,盗墓者是如何冒险进入地宫、又是如何面对帝王的遗体以及随葬的无数奇珍异宝的呢?

□历史深处的爆炸

清东陵曾经是一块与世隔绝、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家禁地。自顺治皇帝开始,先后有5位皇帝葬在这片宛若虎踞龙盘、充满王气之地。

裕陵是乾隆皇帝的陵寝。它是在清朝国势鼎盛时期修建的,耗银两百多万两,遍选天下精工美料,建筑艺术精湛华美居清陵之冠。

统治近代中国长达半个世纪的西太后慈禧的定东陵,兴建于清末,工程前后耗银227万两,持续14年,直到她死前才完工。慈禧定东陵金碧辉煌,奢华程度,连皇宫紫禁城也难与为匹。清东陵内最重要的部分是封土宝顶下的地宫,那是安放帝后棺椁的地方。

20世纪20年代的清东陵,经过土匪和军阀的历次劫掠,地面上各座陵寝的陈设珍品所剩无几,剩下的唯有深埋于地下的地宫。这时的一份神秘笔记很可能帮了盗墓者的忙。专家介绍说,据传当时有一份《爱月轩笔记》,是晚清大太监李莲英口述,由其侄子执笔记下的。它详细记载了慈禧地宫中陪葬的众多无价之宝。

此外,清朝极盛时期的乾隆堪称最富有的皇帝。他们的陵寝修建得富丽堂皇,殉葬品也一定极尽奢华。于是,乾隆裕陵和慈禧定东陵地宫成了首要的目标。

清朝帝后们的地宫上方,堆砌着高大的方城明楼,后方则依山而建。如果不能准确地找到入口,要想进入地宫是十分困难的。

从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为自己修建地宫开始,中国古代历代帝王都极度重视地宫的修建,那是他们灵魂转世的场所,是盛放棺椁及殉葬财宝的地方,是帝王墓冢中最神秘的环节。为了防盗,他们堆起高高的封土,修建坚固的城墙,设置数以千计的守陵士兵,制订最为严苛的法律,为保守秘密还杀掉建墓工匠。清东陵的修建吸收了历朝历代的经验,在防盗措施上不可谓不处心积虑,防备周详……

1928年7月,担任盗陵主角的一支部队奔向了慈禧定东陵,而另一支部队则奔向了乾隆裕陵。

□盗墓队最终找到了地宫入口

当年留下的照片表明:起初,匪兵们并不知道地宫入口,而是遍地开挖,宝顶上、配殿外、明楼里都留下了他们挖掘的痕迹。

1928年盗墓队最终找到了地宫入口。原来,在高大的明楼后面,有一个“哑巴院”,传说招募的工匠都是哑巴,以防止工人泄露工程的机密。在哑巴院北面有一道琉璃影壁,影壁之下就是地道入口。

清东陵的陵寝结构大同小异。琉璃影壁下正隐藏着地宫入口。如果从正面横向挖掘,会遇上条砖砌死的隧道;如果从宝顶上垂直往下开掘,则会增加多倍的距离;而如果从琉璃影壁下直接坠入,便能就近打通金刚墙,从最短途径进入地宫。能找到这个捷径的人,恐怕熟知内情。

慈禧陵和乾隆陵稍有不同,由于封建等级制度的限制,慈禧陵没有哑巴院。在明楼底下进入古洞门,过道尽头则是一道内部浇铸了铁筋的墙壁,它的里面就是“金刚墙”。地宫的入口就在这金刚墙下。

东陵修建得十分坚固,要完全刨开地砖不是件容易的事,匪兵们盗宝心切,便动用了炸药。在硝烟弥漫的残砖断石中,再向下深挖数丈,终于呈露出一面汉白玉石墙,它就是金刚墙。从墙中间拆下几块石头,露出一个黑森森的洞口。

专家介绍说,东陵被盗后,当地留下一些传说,其中就有盗陵士兵死于地宫。当时乾隆地宫里蓄满积水,由于年代久远,以致积水有四五尺深,清室重敛时用抽水机抽了5天才抽干,即使现在都要定时抽水。这么深的积水,而通道很陡滑,不明就里的盗墓士兵有可能是滑倒在有毒的积水中,惊悸窒息而亡。

一番惊魂后,为发财欲望驱使的匪兵们继续前行,终于,迎面看到了一道高大的汉白玉石门。地宫里的石门每扇门重达3吨,门上有万斤铜管扇,门后有顶门石。当时人们一边用细铁圈套住门后的顶门石,一边用木棍顶开石门。这样并不需要损坏石门,也不会砸坏顶门石。可以推断的是,当年的盗陵匪兵最初并不知道石门背后的奥秘。在慈禧陵第一道石门上,至今遗留着当年被毁坏的痕迹。最后石门背后的顶门石断裂成两半。直到打开慈禧地宫第一道石门,匪兵们才恍然大悟,他们再没有用蛮力就打开了后面的石门。因此,慈禧地宫第二道石门和乾隆地宫的前三道石门至今保存完好。相对于慈禧地宫,乾隆地宫要复杂许多,它有4道石门,9个券堂,整个结构组成一个“主”字形,进深54米,落空面积达300多平方米,相当于一座地下宫殿。

□悲剧就在那一时刻开始

这是一个奇异的世界:石门上雕刻着象征大慈大悲、普渡众生、佛法无边的菩萨。面目狰狞的四大天王镇守四方,驱邪避恶,掌管风调雨顺。还有代表色、香、味、声、触五种人生欲望的五欲供。墙壁上还雕刻着数不清的超度亡魂的佛经咒语。

整个乾隆地宫宛如一座庄严肃穆而又美轮美奂的地下佛堂。生前尽享荣华富贵的帝王,死后也幻想着升入西天极乐世界。发财心切的盗墓者在经历过初时的震惊恐怖之后,战战兢兢地继续向第四道石门摸去。

在用前面的办法顶撞裕陵最后一道石门时,无论匪兵们怎样费尽心机就是打不开。专家介绍说,匪兵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再次使用了炸药,裕陵最后一道石门被炸后,一扇倒塌断裂,另一扇歪斜着,岌岌可危。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第四道石门打不开呢?

原来裕陵里积满水,将巨大的棺椁浮了起来,离开石台顶住了石门,所以石门撞不开。

正当盗掘乾隆裕陵的匪兵们为一扇接一扇的石门而费尽心力时,慈禧定东陵里的匪兵们却兴奋地发现,慈禧地宫内只有两道石门。

他们首先进入到了最后的主墓室,看见了棺椁和宝藏。

这是一个完全由汉白玉石铺砌的坐北朝南的石室,也叫“金券”。金券正中是一座一尺来高的汉白玉石台,也就是“宝床”,在它上面停放着一具巨大的棺椁,它就是慈禧太后的梓宫。分列金券两侧的是两座石墩,名为“册宝座”,上面原本呈放着记录慈禧谥号的香宝香册。

清代棺木有两层,分为外椁内棺。

当年,匪兵们是怎样打开慈禧棺椁的呢?这曾经是个谜团。直到多年以后,一本叫《世载堂杂忆》的书披露了一名据称是盗陵连长的回忆。

根据匪军连长的供述,撬开外棺和内棺时,光芒四射的金漆外椁,竟被匪徒刀砍斧劈得七零八落。匪徒们将碎椁木搬开后,现出了一具红漆滇金的内棺。匪官怕用刀斧劈砍损伤棺内宝物,严令匪兵小心谨慎地用刀撬开内棺。

“当时将棺盖揭开,见霞光满棺,兵士每人执一大电筒,光为之夺,众皆骇异。俯视棺中,西太后面貌如生,手指长白毛寸余……珠宝堆积棺中无算,大者由官长取去,小者由各兵士阴纳衣袋中。于是司令长官下令,卸去龙袍,将贴身珠宝搜索一空。“

□重敛时的凄惨情景

东陵盗案发生后,清遗族代表紧急赴东陵善后,当时一位亲历者宝熙写下的《于役东陵日记》,详细地记载了重新安葬的情形。

……慈禧的遗体倒伏在残破棺盖上。长发散而不乱,扎辫子的红头绳犹在。当翻转她的尸身,发现遍体长满白毛,口角处有残破痕。

一位亲历者刘人瑞记描述了他进入乾隆裕陵地宫时所见到的悲惨情形:持灯进入地宫,见有白骨数节浮于泥水之中。重敛者找到4具头颅,不能辨其是男是女,其情状比西太后陵凄惨百倍。

历史记载裕陵地宫葬有乾隆皇帝和两位皇后,还有三位皇妃。由于历时百年,又遭此浩劫,呈现在重敛者面前的仅剩零乱的骸骨。当人们清理遗骸时,最初只找到4具头颅。

专家介绍说,清室重敛时6个人只找到4个头骨,尸骸全碎,有一棺椁就压在石门下,从中找出一具头骨,骨骼较大而判断是乾隆颅骨。

找到乾隆颅骨后,还缺少一具头骨,棺椁里面找遍了也不见踪影,人们猜测可能被盗墓者带出了地宫。

就在人们快要放弃寻找时,令人吃惊的事情发生了,在地宫西北角的深水里浮现出一具完整的女尸,面目如生,令人惊异。根据推断,这具女尸应该是孝仪皇后。

令懿皇贵妃是嘉庆皇帝的生母,死后被追封为孝仪皇后。

这位孝仪皇后死于乾隆之前,同处一个地宫,为何唯独她的尸骨保持如此完好?遗臣们心中大惑不解。遗臣们心中的疑惑尚未解开,又一个问题让他们犯了难:如何区分那些散乱骨骸的身份呢?讨论了数日,最终决定合葬一棺,此举开创了有清以来帝后妃同葬一棺的惟一特例。

重新葬完慈禧、乾隆帝后妃遗骨后,人们盖上残缺的棺盖,掩闭石门,再将隧道完全填封。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两座地宫才再次被打开清理。

1984年,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对乾隆和慈禧两陵进行了整理。开棺结果验证了当年清遗族重殓时的记载。

2000年,清东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增广贤文》

古时,各个朝代的统治阶级会为他们死后,建造富丽堂皇的皇陵,以保证他们死后也可以享受荣华富贵。而在中国历史上,我们的朝代迭代更新,每一位皇帝都为自己修建了皇陵,而他们皇陵中存在的、数不清的的财富,有又成为了现如今被盗墓者所青睐的地方。这其中,清东陵的皇家墓陵又是这些皇家墓陵中,最为富丽堂皇的一处。

清朝顺治帝去世后,便厚葬在清东陵。在这之后,又接连几位皇帝葬于此地,可见此地的金银财宝究竟被累计到何种地步。而我们所熟知的慈禧太后也被葬于此地,要知道当时她在世时,便掌控了大清朝的财权,她的皇陵据说比当时的紫禁城还要奢华。而就是这样一块充满了各式珠宝的地方,被许多盗墓者给盯上,前后被**多次。

清东陵第一次被盗,是由当时的国民革命军孙殿英组织他的士兵共同**,这一次清东陵的**导致大量的金银财宝流落世间,这次盗案也被称为"东陵第一盗案"。可在这之后,由王绍义等人组织的盗墓案,比这"东陵第一盗案"破坏的程度更为严重。

当时,日军战败,离开了清东陵。而此时的清东陵,还无人看管,藏匿在清东陵的王绍义,正靠着每日弹棉花养家糊口。但是,作为曾经就是土匪头子的王绍义来说,本就有着唯利是图,偷盗抢掠的本性,便开始打起了这满是宝物的清皇陵。于是,他很快就去找了他曾经当土匪的得力干将杨芝草,与他商量这次的盗墓计划。之后,这两人还去找了当时祖辈是守陵人的穆树轩、祖辈是修陵的关会增等众人。这些人,大多数是当年修陵人和守陵人所留下的后代,对清东陵的皇陵比常人知道和懂得的东西要多。

在经过王绍义的组织后,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这次的盗墓行动。在经过他们众人深思熟虑下,他们开始了这一次的盗墓行动。盗墓一开始,王绍义将盗墓的队伍分为了两部分。其中的一个队伍,在清东陵的西边用炸药炸石来掩盖另一个队伍的盗陵行为。在进入皇陵之后,他们先后**了这其中的三位皇帝和一位太后的皇陵,将其中的金银财宝洗劫一空。

他们先后在咸丰皇帝、同治帝、康熙帝等皇陵进行的长时间的盗墓。而这其中,他们在康熙的墓中,"大战"三天三夜,还曾说这墓中的金银财宝比乾隆和慈禧的墓陵还要多。之后,蓟县公安局进入他们所**的皇陵,眼前所见之景惨不忍睹。同治慧陵的同治帝,全身上下就已然只剩一架骨头,身上的华服早就被这群盗墓者给剥得一干二净。同时,他的皇后尸身在身去这么多年后,竟还算完整,但也被剥下华服,甚至抛开了她的肚腹,可见其惨状和这群盗墓贼的手段残忍。

这之后,王绍义这群盗墓者便靠着这些不义之财,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长",这之后,他们的盗墓行为很快被周围人所知。看着他们因为盗墓所得的金银财宝,过上了令人羡慕的生活,周围的邻里便开始效仿他们,前往清东陵进行盗墓。渐渐地这股盗墓风,吹遍了清东陵的14座皇陵,这些盗墓者将这其中所葬的157人都进行了搜刮。

面对如此重大的盗墓案件,政府很快引起了重视。当时的国民党北方大将马汉三在接到蒋介石命令后,随即带领着下属展开调查,开始抓捕**皇陵的罪犯。很快,这次盗墓者的主犯被逮捕,随后这些盗墓者最终在军队的制裁下,被枪决。可是,他们的领头人王绍义却逃脱,而这之后,经过五年的时间,才抓捕到他,最终也被枪决。

当时,王绍义在组织盗墓时,使用言语去蛊惑人心,将这一次的盗墓行动,在这些参与者心中进行合理化。告诉他们说,这些行动是为了打败封建大地主,这才使得这场盗墓行动愈发大型,也越来越多人参与,最终才导致清东陵被这群唯利是图的盗贼一抢而空。

结语

清东陵被**的珍宝,有许多都不知行踪,流落于世间。这一次的大型盗陵,导致我们多少文物流失,多少珍宝损坏。要知道,爱财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如何正确取财,才是做人应该学习与懂得的道理。愿天下,盗墓之贼,亦能明白此道理。

清朝皇帝的陵墓群有三处 : 北陵、东陵和西陵 。

1、北陵

沈阳北陵(昭陵)除了葬有帝后外,还葬有关睢宫宸妃(海兰珠)、麟趾宫贵妃、洐庆宫淑妃等一批后妃佳丽,是清初关外陵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

昭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至顺治八年(1651年)基本建成,后历经多次改建和增修而呈现现在的规模。陵寝建筑的平面布局遵循"前朝后寝"的陵寝原则自南向北由前、中、后三个部分组成,其主体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两侧对称排列,系仿自明朝皇陵而又具有满族陵寝的特点。

2、东陵

清东陵的15座陵寝从1661年(顺治十八年)首建顺治皇帝的孝陵开始,到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最后建成慈禧皇太后的菩陀峪定东陵为止,营建活动延续了247年。

1661年(顺治十八年)入关第一帝顺治皇帝的孝陵开始营建,1664年(康熙三年十一月)主体工程告竣。1668年(康熙七年)营建圣德神功碑亭。

1674年(康熙十三年),康熙皇帝的嫡皇后孝诚仁皇后崩逝,开始筹建景陵。1676年(康熙十五年)破土兴工。1681年(康熙二十年)孝诚、孝昭二位皇后入葬时,景陵隆恩殿尚在修建之中。与此同时,埋葬康熙帝妃嫔的景陵妃园寝也随着完工,成为清王朝在关内修建的第一座妃园寝。

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康熙皇帝遵照祖母遗命,在风水墙外,大红门东侧建造暂安奉殿。37年以后即1725年(雍正三年),雍正皇帝决定将暂安奉殿改建为昭西陵,是年农历二月初三动工,年底建成。在孝庄文皇后的暂安奉殿建成后,康熙皇帝就在孝陵东侧为孝惠章皇后兴建陵寝,约于1693年(康熙三十二年)建成(准确年代待考)。这是清王朝营建的第一座皇后陵,开创了清代为皇后单独建陵的先例。因位于孝陵东侧,又与孝陵为同一体系,故名为“孝东陵”。

雍正初年,雍正皇帝将他的万年吉地确定在遵化境内的九凤朝阳山,并运去了大量建筑材料。1729年(雍正七年),雍正皇帝以那里“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为借口而废之,复于河北省易县泰宁山下另辟兆域,营建泰陵。自此才有“东陵”、“西陵”之分。

乾隆皇帝即位不久,在景陵东旁为祖母辈的康熙皇帝的悫惠、惇怡两位皇贵太妃单独修建了园寝,称景陵皇贵妃园寝,俗称双妃陵。

1742年(乾隆七年),乾隆皇帝将东陵境内的胜水峪确定为自己的万年吉地,翌年二月破土兴工,1752年(乾隆十七年)完工。1799年(嘉庆四年)定名“裕陵”。

1747(乾隆十二年)裕陵妃园寝破土动工,1752年(乾隆十七年)完工。1755年—1762年(乾隆二十年至二十七年)又进行了扩建,增建了方城、明楼、宝城和东西配殿。

为了平衡东陵和西陵的关系,1796年(嘉庆元年)太上皇弘历曾谕令以后各帝陵按昭穆次序在东、西两陵分建。

道光皇帝于1821年(道光元年)在东陵境内的宝华峪营建陵寝,1827年(道光七年)建成。其妃园寝和公主园寝也随之完工。宝华峪陵寝建成第二年因发现地宫渗水,道光帝另在西陵境内相度陵址,随之将已建成的东陵宝华峪陵寝及妃园寝废掉,拆运到西陵重建,于是在东陵界内留下了一片废墟。

咸丰皇帝即位以后将陵址选定在东陵界内的平安峪。1859年(咸丰九年)破土兴工。由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陵工受阻。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崩逝以后,陵工才被迫加紧进行,至1866年(同治五年)完工,命名“定陵”。随后妃园寝也相继告竣。修建定陵时由于战败赔款,国库空虚,不得已选用了宝华峪道光帝弃陵的大量旧料,建筑质量大不如前。

1873年(同治十二年)慈安皇太后和慈禧皇太后的定东陵在定陵东侧二里许的普祥峪和菩陀峪同时破土兴工,1879年(光绪五年)同时完工。16年后,慈禧下令将自己的陵寝进行重修。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开工,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完工,历时13个年头。因为这两座陵都位于定陵东侧,且从属定陵,故统称为“定东陵”。慈安皇太后的陵单称普祥峪定东陵;慈禧皇太后的陵单称为菩陀峪定东陵。

同治皇帝生前未选择陵址,在其驾崩后才仓促相度,陵址确定在东陵界内的双山峪,定陵名为“惠陵”。1875年(光绪元年)动工,1878年(光绪四年)建成。位于惠陵西侧的妃园寝也在1876年—1878年(光绪二年至四年)间建成。由于国力维艰,仅过了21年,到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竟发现隆恩殿大木构件多有伤折、糟朽现象,不得已拆掉重建。重建工程于当年(1899年)开工。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的事件,工程被迫暂停,到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才结束,历时8年。

1928年7月,国民党第十二军军长孙殿英,以 “剿匪”为名策划了一起东陵盗案,盗掘了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东陵。

1945年9月,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辖东陵的冀东军区15军分区情报队队长张尽忠伙同王绍义,穆树轩、贾正国、赵国正、李树卿、刘恩、刘继新等人,明目张胆地开始盗窃陵寝。整个清东陵14座陵寝,157人的墓几乎无一幸免。

1952年成立清东陵文物保护所,对陵寝进行管理。

1961年,清东陵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8年,正式开放,供中外游人参观游览。

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的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大会上,清东陵获得全票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西陵

清西陵是清朝帝王两大陵寝之一,始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历经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余绪延至民国年间。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选此为陵址。雍正的陵址本来是选在清东陵九凤朝阳山,但他认为“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因而将原址废掉,命另选“万年吉地”。选陵址者奏称,易县永宁山下是“乾坤聚秀之区,阴阳汇合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雍正皇帝览奏后十分高兴,也认为这里“山脉水法,条理详明,洵为上吉之壤”。自此,清各代皇帝便间隔分葬于遵化和易县东、西两大陵墓。西陵自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首建泰陵,至公元1915年光绪的崇陵建成,历经186年,共建有帝陵4座,后陵3座,王公、公主、妃嫔园寝7座,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个皇帝,9个皇后,56个妃嫔及王公、公主等共80人。 宣统皇帝溥仪于1967年去世,最初安葬在八宝山。于1995年迁葬到清西陵的华龙皇家陵园。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1000多间,石雕刻和石建筑100多座,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古建筑群。清西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清西陵与清东陵一起,被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东陵文物在我国的数量已经无法具体统计出来了,广被偷运出国的就大概有3000多件,国内散失的太多了。

1928年7月,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名,秘密挖掘了清东陵慈禧墓和乾隆墓,盗窃了大批金银财宝,但这些财宝中的大部分下落不明。

售卖是盗得宝物去向中比例最大的一部分,不少宝物现在仍流传在民间,但更多的流落在海外。当时,孙殿英的交易主要在四个地方进行——北京、上海、天津、青岛。这几个地方洋人多,能卖上价钱。

东陵文物的去向

民间传说,孙殿英将盗掘得来的部分东陵宝藏贿赂给了上司徐源泉,徐源泉便将宝藏埋在了自家公馆的地下秘室中。文革期间,有人在武汉新洲徐公馆附近挖出了不少枪支军备,结果有关徐公馆藏有巨宝的说法不胫而走。

大量事实证明,尽管上交了两箱珠宝,做出一番公事公办毫无徇私的姿态,但接下来的事实却证明,孙殿英手中仍有大量的珠宝赃物。由于绝大多数珍宝不知去向,经人们的口耳相传,都被笼上了神秘色彩。有人估计1928年东陵被盗走了价值过亿的稀世珍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80477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