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每练完一组动作休息多久

健身每练完一组动作休息多久,第1张

有些人总会觉得,每次健身时间短了效果不好,时间长了又太累,究竟多长时间最合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1小时最佳,有朋友问为什么其实健身的效率和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反比的,在健身房呆的时间越长,健身的效果会随之下降。

1随着时间的增加,我们的专注力会下降

在心理学上,我们对健身、运动这类活动的专注时间大约在40分钟左右,之后随着时间的增加,我们的注意力会随之下降,大家都知道尤其在力量训练中,神经支配是否能举起重量,意念则要集中在肌肉上,感受肌肉的收缩,才能达到最好的锻炼效果。

但如果单次训练时间超过了这段时间,专注力下降,神经系统变那么出现动作变形、受伤、力量下降的机率会增加,直接影响健身效果。

尤其对于刚开始健身的朋友,其实太长时间,可能会出现一些情绪上对健身的厌恶和疲倦。

2训练强度比训练量更重要

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是世仇,而我们一般选择训练强度来作为提高训练效果的关键,训练量就是指一次健身运动的量、时间,训练强度可以代表负重、速度、休息时间长短等,特别是对于健身水准更高的朋友们来说,训练时间可以短,但是训练强度肯定不能小。

3训练强度>训练时间

至于要如何安排这短短的40到60分钟,必须以提高训练强度为主,首先,提高自己的训练负荷,增加重量或者组数次数,再来严格控制每组间的休息时间,控制休息时间非常重要。

在健身房里,大家普遍不注意自己的休息时间,可能一组练完,随便玩玩手机,就5分钟过去了,所以,合理安排训练强度、控制训练时间是有效健身的一个重要原则,若把握住,会发现尽管训练时间减少了,但是能获得平时长时间健身都得不到的健身效果。

不要以训练时间论成效,要多多去感受肌肉的收缩,注重动作的形式,关注当下每一次的训练,才是正道,训练时间越长,越容易造成训练过度,而这是每一个训练者应该避免的。

今天我们来说一下恢复日的重要性。每天训练也有不好的地方,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坚持每天训练。我们要知道每周要训练几次,每周什么时候休息。

因为我们会发现力量的增长与变化并不是在健身房发生的,而是睡眠与恢复。但你只是在跑步机上走两个多小时,还在一边看着手机,那你可以当我没说。

另外一方面,如果你想举起一些重量比较大的东西的是,并且还想保证每次很多组的话,那确保休息是相当重要。

这里就要说一下你几次去健身房一次,你还要在健身房想两件事情,那就是强度和训练容量。如果其中一个受到影响或者发生改变,都会对你每周的训练受到极大的影响的。

大家首先要了解一下自己去健身房的目的,如果你想做一些高强度的训练,那你一定要保持自己的休息。为了达到训练力量的目的,你肯定要举更大的重量,因为这样导致的疲劳需要更多的恢复。

如果是为了增肌,训练容量就对肌肉增长至关重要了,如果你对我的组数和个数内容熟悉的话,你可能会有印象,更大的训练容量意味着更多的增长。

不幸的是,多不一定常常意味着好,训练容量提高会导致相对应的疲劳积累。如果你做高强度训练,但是不休息的话,你的身体就会开始承受过度的负荷,继而影响到你训练的表现。

继续缺乏休息的话,你就会开始过度训练,到了某个点,你拿勺子吃早饭都会很累了,有些研究也告诉我们,训练容量也存在着一个瓶颈,也就是说到达某个点之后,再提高训练容量也没有用了。

更不用说酸痛,这可以轻易地影响你的运动表现,通常来说,训练后我们需要48小时的恢复。研究现实蛋白质合成也是在这个时间,但是这不一定意味着你在休息的时候就不可以去健身房。

有一个方法可以最大化你的恢复和训练,即分化训练。你一天训练一个肌肉群,另一天训练另一个肌肉群,这样就可以在训练一个肌肉群的时候让另一个肌肉群休息。

分化训练一般将推、拉动作分化,比如将引体向上、划船与卧推、推举分开,然后当中你可以穿插腿部的训练,至少要试试,这样的话你就会每周训练4到5次,每周可以练到2次同一部位。

研究也显示,这是最合适的训练量。但是这不意味着全身训练没有用,但是要注意自己的疲劳度和休息,分化训练也不会让你对疲劳免疫,所以你要有更多的休息日。

或者自己掂量掂量,调整强度和容量,如果你对研究感兴趣,那我们看看详解,一般来说,研究都同意用中等强度训练,也就是用你极限重量的百分之60到75,每个肌肉群大约4组,每组8–12个。每周两次或者可能三次,这样对肌肉增长是最好的。

喜欢多多支持转发。

大学生健身必看,健身房新手攻略!

运动顺序一般是什么热身-无氧运动-有氧运动-拉伸按摩

运动时间建议:

以减脂为主

热身:建议5-10分钟无氧:建议40-50分钟有氧:建议40-45分钟拉伸:建议5-10分钟

以塑形为主

热身:建议5-10分钟无氧:建议40-50分钟有氧:建议20-30分钟拉伸:建议5-10分钟

初级健身者一周需要锻炼几次

对减脂需求大的,可以一周4-5次练

对塑形需求大的,可以一周3-4次练

对增肌需求大的,可以一周3-4次练

运动内容建议:热身内容建议:

选择跑步机:坡度1, 速度5-6, 快走10min

开合跳:每组30次,每组间隔20秒,做4组

高抬腿:每组40次,每组间隔20秒,做4组

无氧运动内容建议:

深蹲、卧推、硬拉、飞鸟、弯举等器械负重

有氧运动内容建议:

跑步机、椭圆机、有氧操,搏击操

跑步机可以选择慢跑或者爬坡

慢跑建议:坡度1-3,速度7-10,时间为30分钟爬坡建议:坡度8-10,速度6,时间约为45分钟

什么情况下需要拉伸和按摩

运动前:特别是力量型健身前,一定是要按摩拉伸运动后:按摩拉伸有助于放松肌肉,加速乳酸消除,缓解运动酸痛

训练安排建议

建议一个大肌肉群+一个小肌肉群训练,统一肌肉群不要去天天训练,不利于增肌减脂,初学者一周身体一个循环,针对于发力感不好的肌肉部位可以适当增加训练次数。

大肌群:背部/胸部/臀部

小肌群:腹部/肩部/手部

训练前后吃什么

运动前30-60分钟内,可以补充低碳水食物+适量蛋白质,有助于提高运动中的燃脂效率,帮助燃脂

运动后20分钟内,可以补充一些复合碳水和大量蛋白质,帮助快速恢复能量,补充运动后的消耗和提高代谢水平

低碳水食物推荐:糙米饭、全麦面包、燕麦、红薯等蛋白质食物推荐:鸡蛋、牛奶、蛋白棒等高碳水食物推荐:白米饭、馒头等

蛋白质食物推荐:鸡蛋、牛奶、蛋白粉、蛋白棒

训练中需要注意什么

由于训练过程中会大量出汗,所以一定要及时补水,选择少量多次喝水,约5分钟左右就喝一次水。

一般做杠铃哑铃动作时,增肌以最大重量做8-12次,塑形用轻重量做18次往上,一共做4-6组,每组的休息时间不要超过60秒钟。

体重基数较大者减脂尽量选择爬坡,快走这种有氧运动,或者使用椭圆机,尽量少跑步,减少膝盖压力,保护膝盖女生姨妈期后第一周为黄金周,可以增加有氧时间,加快减脂。

有氧运动尽量不要超过60分钟。

建议健身小白前期尽可能使用固定器械,更容易找到发力点。

最常见的五大误区

只要每天都运动饮食就不用控制

要想有的健身效果,不仅要练,饮食也要控制好。

锻炼过后一旦停止就会发胖

导致发胖不是因为停止锻炼,而是因为摄入的热量太多了

减脂只有靠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是减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力量训练可以令身体消耗更多热量,两者结合能达到更好的减脂效果

什么是减肥什么是减脂

减肥就是减重,减肥适用于刚开始健身基础体重相对过大的人群减脂是指在体脂不断缩减的同时,保留更多的肌肉,减脂适合皮脂较高肌肉含量也高的健身人群

想瘦哪里就瘦哪里

减脂是全身性的,至今没有任何研究表明,练哪块肌肉哪里就瘦

进行健美锻炼时,肌肉需要休息48小时,二至三天一次算正常。

注意每次同一部位安排动作不宜过多,累加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是同一部位二至三天一次,每次每个部位只安排一种动作,每个动作做四至六组,每组8至十二个。如果能够做到超过12个,要增加重量。

每次锻炼的累计时间不得超过45分钟。

根据目标确定健身组间休息时间

 根据目标确定健身组间休息时间,很多人认为,在力量训练中,举得越重,就需要越久的休息时间。其实每个人进行重量训练的目的不同,你可以根据目标确定健身组间休息时间。

根据目标确定健身组间休息时间1

  目标一:塑身

 如果你想靠着锻练肌肉练成好身材,或是提升肌耐力,最适合的方式便是尽可能地减少休息时间。美国健身教练Ryan Rogers表示:大多数的人重训都是为了保持身材或减重,我会建议他们不间断地进行训练,顶多在动作转换的时候稍休息。如此一来,不只能维持心跳速率,以极短暂的休息取代完全让肌肉放松的方式,能让肌肉负荷的重量提升,进而燃烧更多卡路里。

  目标二:增强力量

 若你是为了增加力量,多年来的原则依然适用:你的肌肉需要达到充分的休息才能充分恢复。根据圣地牙哥科学员Pete McCall说:适度的休息,能让负责肌肉修复的荷尔蒙分泌,修复因重训而受损的肌肉组织。因此,若你是为了增强力量而重训,建议的休息时间是各组间大约2至4分钟左右。

  目标三:增加肌肉量

 目标志在锻练出全身跨部位肌肉的你,休息时间会建议大概一分钟左右。美国运动协会的资深运动科学员Sabrena Merrill认为:若休息超过一分钟,训练的代谢能力会因而打折,也不利於肌肉的增长;若少于一分钟,肌肉也无法获得充足的休息。因此,打算增加肌肉量的人,可以尽量把休息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左右。

 了解了各种目标最适合的休息时间的同时,也要衡量自身的情形。若你还是个新手,充分的休息能提高自我效能感,会比较有效果,换句话说,得到足够的休息,能让你的体力保留到最後一刻,而这是培养重训信心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你更积极投入、更持久。等到身体适应了运动需求后再慢慢依据目标做调整!

根据目标确定健身组间休息时间2

 健身运动可增强体质,也能预防许多疾病,可谓百利而无一害。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运动过后要注意正确的休息方式。

 不蹲坐休息健身运动后若立即蹲坐下来休息,会阻碍下肢血液回流,影响血液循环,加深机体疲劳。该情况多见于那些运动量比较大的活动,如长跑。正确的做法是在每次运动结束后,多做一些放松、整理活动,如慢行,舒腿等。

  不在大汗淋漓时洗冷水浴(或游泳)

 运动后大汗淋漓时,体表毛细血管扩张,体内热量大量散发。此时若遇冷水则导致毛细血管骤然收缩,易使身体的抵抗力降低,而引起疾病。

  不“省略”整理活动

 每次运动后感觉心力俱乏时,应适宜的放松,如徒手操、步行、放松按摩等,会有助于消除肌肉的疲劳,快速恢复体力。

  不贪吃冷饮

 运动时会损失大量热量,急需补充无可非议。但运动后人体消化系统仍处于抑制状态,贪吃大量冷饮,极易引起胃肠痉挛、腹泻、呕吐、并易诱发胃肠道疾病。

  不立即吃饭

 在运动时,全身的血液进行重新分配,使得胃肠道的'蠕动减弱、各种消化腺的分泌也大为减少,若在运动后不经休息立即吃饭,就容易引起人体消化系统的紊乱和功能性失调,易得病。

  不吸烟

 运动时人的呼吸加速,机体要保证足够的氧气摄入量。如果运动后立即吸烟,将会使肺内含氧量减少,出现胸闷、气喘、呼吸困难、头昏、乏力等现象。

根据目标确定健身组间休息时间3

  什么是次数跟组数呢

  次数

 是这个单字简写,也就是你每一个动作做了几下、几次,其实是非常好懂!另外常常会看到RM这个字眼,其实就是Rep Maximum,简单直译就是最多能做几下。拿个例子来说,一个人可以在50公斤卧推做5下,那么50公斤就是他的5RM;然后他在90公斤能够做1下,那么90公斤就是他的1RM。

  组数

 在此不特别说明!不过文章后段会介绍到组间休息时间应该要多久。

  不同训练搭配的次数与组数

 三个不同的训练次数:从力量、从肌围度、从耐力

 生物运动能力分为力量、肌肉生长以及耐力,也分别有三种不同的训练次数去达成:

  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通常是指非常大的重量用少次数的方式训练,通常来说是1至5下,许多健力者或是健力菜单都是1至3或是到5下,可以观察5/3/1训练法以及5×5训练法都是这样。

  肌围度训练

 也就是所谓的肌肉生长,需要中高强度的重量以及中高强度的次数,当你是一个健身新手时,应该常常听到一组做8至12下,就是从这边而来的,不过我们其实建议在足够的重量下6至15下都算是很好的肌肥大训练。

  耐力训练

 也是常常所听到的肌耐力,需要低重量加上高次数,通常来说都是15下起跳,有时候也可以结合减肥运动,心肺将会在这种次数上被训练到。

 你不用死死的遵循上列三种训练次数,依照你的身体状况以及进步的程度作出修正,亦或是你的目标决定。甚至,你可以将三种训练法穿插在你的训练中,力量训练虽然着眼在力量上,但其时也会促使肌肉成长;耐力训练也会提省些许的力量以及肌肉成长,所以要按照你的需求所使用。

  休息时间应该多长呢

 刚刚介绍到三种训练次数,休息时间也跟上面所提有关:

 2至4分钟-建议在力量训练上

 1至2分钟-建议在肌肥大训练上

 30秒至1分钟-建议在耐力训练上

 当然,这是一个概括的说法,你也许只需要更少的时间就能够完成休息,最好的休息时间就是,当你在做每一组时都觉得自己充满力气能够完成这组的训练,假如你做了6下,下一组却只能做到2下,那么很有可能是你休息时间太短,或是已经没有力气了。

  怎么决定强度、训练量以及频率呢

 你的次数&组数要把强度、训练量以及频率因子给算进去:

  强度

 通常计算上会使用几RM来计算,前面有介绍到,在训练上你可以测出自己的1RM后去决定每个动作的强度。简单说,只能做1下的强度是大于可以做8下的。

  训练量

 也就是组数X次数的数字,训练量越大肌肉也承受到较多的刺激。

  频率

 关系到你多长训练你的肌群,建议是每个肌群在每周都可以被讯练到两次,会是对肌肉较好的方式。

刚开始健身,每天应该练多久?答案是:没有统一标准,因为每个锻炼者的情况都不同。

具体练多久,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国家体育总局2018年发布的《全民健身指南》中,还是给不同人群提供了各自的锻炼方案建议。由于以减肥为目的的锻炼者较多,我在这里将“超重和肥胖人群的运动时间方案“摘录如下:

(1)超重人群:每天运动45至60分钟,每周运动5至7天,每周运动总时长225至300分钟。

(2)肥胖人群:每天运动60至90分钟,每周运动5至7天。每周运动总时长300至450分钟。

(3)力量练习,每天2至3组,每周2至3天。

(4)牵拉练习,每天做。

对于运动新手来说,这个方案所列出的“运动时长”肯定让许多新手吓一跳,因为远超一般人可接受的锻炼频率和运动时长。2018年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健身房会员的每周锻炼出勤率达到2次及以上的人数占比,仅为12%。也就是说,实际上,大多数人达不到体育总局的这个要求。

此外,我们还会发现,在考虑“每次或每天练多久”这个问题时,需要综合考虑运动频率、运动时长、运动强度、运动者所处的运动阶段等4个方面的问题。

运动频率:每周练几次?

我的建议是,从每周3次起步。如果刚开始觉得每周3次锻炼后,身体总是有疲劳感,强烈的酸痛感持续时间较长,无法在下一次训练前有效释放,那么运动频率还可以降低到1至2次。不过,大多数人都可以从“一周3次”开始起步。因为,每周3次锻炼,才能够保证锻炼效果的累积。

随着运动能力的提高,运动频率可以逐步提升到每周4至6次。但不建议每天都练,因为身体需要通过充分的休息得到恢复。但对于健身老手来说,只要身体允许(能够及时恢复、不影响下一次训练),一天两练或三练,一周训练次数超过7次也是可以的(注意,这并不意味着每天都练)。

运动时长和运动强度:每次练多久?

假设你从一开始就按照“每次运动45至60分钟”的要求安排长跑锻炼,新手们会发现,这将是无法完成的任务,因为这个任务远超他们的身体承受能力。

怎么办呢?锻炼者要么降低运动强度、可以让自己练得更久一些,要么保持运动强度、但缩短运动时长。从普通人减肥的角度,或者新手的体能水平较弱这一实际情况出发,“较低的运动强度、练得更久一些”才是较优的、较实际的选择。

比如,要求一个新手尽力快速跑完1公里,和要求它慢慢跑或者走跑结合进行30分钟有氧锻炼,那么后者的减肥或锻炼效果一定好于前者。

但对于健身老手来说,运动次数和运动时长,又和阶段健身目标有关。比如对于一个进入减脂期的力量训练者来说,他每天的锻炼次数可以达到2至3次(有些安排有氧运动、有些安排力量训练、有些安排拉伸训练),每天总的运动时长可以达到1至2小时,而运动强度也并不见得一定很高:有氧运动可能是慢跑这样的低强度运动,但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却是高强度、短时长。

小结

(1)健身锻炼的基本原则是:适合自己、循序渐进。因此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安排锻炼时长就行,并没有统一的运动时长标准。

(2)运动方案不仅要考虑运动时长,还要考虑运动频率、运动强度、运动者所处的运动阶段等因素。

(3)对于运动新手来说,我的建议是:从每周运动3次起步,每次锻炼40至60分钟,不追求运动强度,但要优先保证运动时长。

假以时日,随着运动能力的提高,再逐步将运动频率、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长提升到更适合自己的水平上,就行了。

休息时间是要根据锻炼的部位是否是大肌群和小肌群来判断的。

小肌群是指:

1、手臂(小臂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

2、腹肌(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

这两处的肌肉面积小,在今天锻炼过后,则需休息24-48小时内,才可继续锻炼。

大肌群是指:

1、胸肌(整个胸部)

2、背肌(斜方肌、小圆肌、岗下肌、大圆肌、背阔肌、竖脊肌)

3、腿部(股二头肌、腓肠肌、比目鱼肌、股直肌)

这三处肌肉所处面积较大,在今天锻炼过后,则需休息48-72小时以上,才可继续锻炼。

休息48小时

局部肌肉训练一次后需要休息48~72小时才能进行第二次训练。如果进行高强度力量训练,则局部肌肉两次训练的间隔72小时也不够,尤其是大肌肉块。

不过腹肌例外,腹肌不同于其他肌群,必须经常对其进行刺激,每星期至少要练4次,每次约15分钟;选三个对你最有效的练习,只做3组,每组20—25次,均做到力竭;每组间隔时间要短,不能超过1分钟。

扩展资料:

健美营养:健美运动员需要专门的营养搭配以满足肌肉的高水平修复与增长。一般说来,健美运动员需要比身高相同的平常人更多的热量来维持训练和肌肉增长所需的能量并维持蛋白质的合成。

比赛准备期的食物能量水平会略低于正常维持生理需求的能量水平,并结合有氧训练达到减脂的目的。健美运动员所需食物能量来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会因人而异。

碳水化合物对于健美运动员来说非常重要,它为机体参与锻炼和恢复提供必需的能量。健美运动员需要低血糖生成率的多醣(Low-Glycemic Polysaccharides)以及其他缓释的碳水化合物,这些物质比那些血糖生成指数高的蔗糖和淀粉相比,其能量释放相对平缓。

平稳的能量释放是很重要的,否则高血糖生成的物质会使身体胰岛素水平陡增,这样就会诱导身体将更多的能量转化为脂肪而不是贮存在肌肉中,而且原本应该作用于肌肉生长中的能量也会被浪费。

不过健美运动员在训练之后又往往会摄入一些快速消化的糖类(常为纯葡萄糖或者麦芽糖),因为这会促进肌肉中肌糖原的复原,亦有利于肌肉中的蛋白质合成。

:健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0141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6
下一篇2023-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