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收缩时起点相对不动

肌肉收缩时起点相对不动,第1张

这里整理一下肌肉收缩的几种形式,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肌肉的收缩原理及功能。

一、等长收缩:

也叫静力收缩。所谓等长收缩,是指肌肉在收缩过程中肌肉长度不变,不产生关节运动,但肌肉内部的张力增加。

听起来还是不好理解,其实就是咱们俗话说的肌肉「绷劲」。最常见的就是站立,还有plank,做弯举时,手臂保持不动。

举例:倒立,在倒立的时候肢体和关节并没有活动,但是上肢胳膊的肌肉,还有肩部的肌肉,甚至腰腹部,腿部的肌肉都要很强力地做这种等长收缩,才能保持姿势不倒下来。虽然不动,但是很快就会累得肌肉发抖。

等长收缩的优点:

等长收缩的训练,主要提高肌肉的力量耐力很有效果。

等长收缩方式的肌力练习特点就是强度小,安全,力度可以很自如地控制,在健身训练中主要的是练习肌肉耐力,比如平板支撑、垂悬。

二、向心收缩:

也叫做向心收缩,就是肌肉收缩的过程中张力保持不变,但长度缩短(或者延长),引起关节活动。

比如我们拿起哑铃在做二头肌弯举的时候,肱二头肌就会鼓起来,这就是肱二头肌在做,内部的张力没变,但是肌腹的长度缩短(所以凸起来),同时引起了肘关节的屈曲运动。向心收缩包括等张收缩和等动收缩。

1等张收缩

特点:张力大于外加阻力,但张力依旧保持恒定,l肌长度缩短。

收缩的时候肌肉起点和止点相互接近,就是肌肉的向心性收缩,收缩的过程中肌肉的长度变短。比如哑铃手臂弯举时。

2,等动收缩

在肌肉收缩过程中,一直以恒定的速度进行最大收缩。比如在划船时,手臂一直保持着在收缩的状态中做动作,整个关节范围都在产生最大的张力。

特点:器械产生的阻力与肌肉用力的大小相适应。

等动收缩的优点:

外加阻力能随关节活动的变化而精确地进行调整,使肌肉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都能产生最大的肌张力

三、离心收缩:

特点:张力小于外加阻力,肌长度拉长。

作用:缓冲、制动、减速、克服重力。

和向心性收缩相反,收缩的时候肌肉的起点和止点相互分离,就是肌肉的离心性收缩,收缩的过程中肌肉的长度变长。

如: 弯举时,手臂下落过程中,用力对抗,控制速度,缓慢落下。

在跑步、蹲起运动、下楼梯、从高处跳落等动作,相关肌群做离心收缩可避免运动损伤。

在跑步运动中,当屈髋肌用力收缩让大腿抬到一定高度时,伸髋肌马上收缩来制止大腿进一步抬高。

三种收缩形式的比较

(1)力量:收缩速度相同情况下,离心收缩产生的张力最大。

(2)代谢:输出功率时,离心收缩能量消耗低,耗氧量少。

(3)肌肉酸痛:离心收缩时肌纤维会撕裂,疼痛最显着,等长收缩次之,向心收缩最轻。

很多人认为,向心收缩时最好的肌肉训练方式。肌肉的等张收缩因为肌肉本身长度有变化,又引起关节的活动,对于周围的组织刺激会比等长收缩大很多,显然能够更好的刺激肌肉生长。

但,在一个训练动作时,并不是说,只有某一种收缩发生。比如在深蹲硬拉这些多关节复合动作时,需要综合多种肌肉收缩形式,来协同不同肌群。

哪种方式对肌肉的训练效果更好呢?

肌肉向心收缩快速举起重物,可以训练关节承重与神经肌肉系统,因为肌肉收缩的启动是由运动神经传递启动讯号给肌肉纤维,进而产生收缩与力量。

放下重物时使用肌肉的离心收缩,此时肌肉正在被拉长,在这种情况下肌肉更容易产生撕裂的情形。

正如大家已经了解的,运动后肌纤维产生的细微损伤,可以在修复之后让肌肉变得更强壮。

向心收缩训练的是肌肉反应与爆发力,而离心收缩则是真正增强了肌肉承受重量的能力,包括肌力与肌耐力。

虽然,向心收缩与离心收缩在重量训练时同样重要,但想要增肌的小伙伴,应当在训练过程中,尝试增加每组动作中离心收缩的时间。

腘绳肌起自坐骨结节,止于胫骨。

腘绳肌是一组肌群而不是单独一块肌肉,通常由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三块肌肉组成。这些肌肉共同的起点位骨盆的坐骨结节。

其中股二头肌由两部分组成,从名字上来看知道它有两个头,除起自坐骨结节的一个头外,另一个头起点在股骨上,位置偏外下方向。

有时候大收肌后方的部分肌肉也被认为是腘绳肌一部分,原因是它同其它几块腘绳肌常联合在一起。

所有的这些肌肉均跨越膝关节,半腱肌和半膜肌向下止于胫骨内侧,而股二头肌止于膝关节外侧的腓骨头。

扩展资料:

腘绳肌很容易受伤,经常参加跑步或短跑运动的人,容易在这部分肌肉中发生紧绷或受伤。腘绳肌指的是大腿后部的肌肉群。

几乎大腿后侧的整个面积都是这块肌肉群,从臀部到膝盖。这个肌肉群帮助人体走路,跑步和跳跃。

因为人们在日常运动中使用到腘绳肌,例如走路,所以保持这些肌肉松弛有度是很重要的。拉伸将帮助人们避免拉伤和肌肉撕裂。

—腘绳肌

肌肉系统

依照肌肉组织的形态和分布地方可分为三种:

横纹肌组织

平滑肌组织

心肌组织

横纹肌看起来象是由一束发状腺组成的,每条肌纤维均有横纹。它又称为随意肌或骨骼肌。但这些名称并不是很恰当,因为有些横纹肌如口轮匝肌和眼轮匝肌就不是附着在骨骼上;而喉部和食道上部的横纹肌在收缩时,并不需要意志的控制和指挥。成人身上真正的横纹肌约占人体总重量的40%。

平滑肌不能由意志控制,所以又称为不随意肌。它是由细长的细胞或肌纤维构成的,没有横纹,主要分布在体内中空器官的周壁上。内脏、呼吸道和尿道的平滑肌共占人体体重的5%-10%。

心肌是人体最重要的肌肉,是由肌纤维以一种极为复杂的方式交织而成的,构成了心壁。

横纹肌、平滑肌核心肌组织不仅形态不同,就连其运作情形也互异。平滑肌收缩速度很慢,但确是永不倦怠的;而横纹肌收缩速度非常快,但容易产生倦怠感。至于心肌不但可快速收缩,而且又永不倦怠,是一种极为强健的肌肉,因此能使心脏不断地搏动,直到生命结束为止。

我们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有肌肉。肌肉有三种:

心脏的肌肉叫心肌,由于它的收缩与舒张,才保证了心脏的不断跳动。

在血管、胃肠、膀胱、子宫、支气管、瞳孔周围以及毛发根等地方的肌肉叫平滑肌。平滑肌有较大的伸展性,它能够拉长,扩大,收缩起来缓慢而持久。

骨肉紧相连,骨肉常并称。因为肌肉附着在骨骼上面,所以称之为骨骼肌。骨骼肌的肌肉纤维有许多明亮和暗淡的横纹,所以过去又叫做横纹肌。不过,面部的一些肌肉并不附着在骨头上,而是附在皮肤上的。这些肌肉可以用来表达喜怒哀乐各种情感,故而又叫表情肌。但由于它们也是有横纹的肌肉,所以仍归类于骨骼肌。心肌也有横纹,但心肌是种特殊的肌肉结构,与骨骼肌不一样。

科学工作者研究后认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平滑肌出现得较早,而骨骼肌出现得最迟。

骨骼肌是通过肌腱固定在骨骼上的,它带动骨和关节,使我们做出各式各样的姿势和动作。当我们把一块糖放进嘴里时,就得让手臂上的肱二头肌和其它肌肉协同才能完成。

我们可以命令手指翻书,也可以命令双脚走路,但我们无法叫胃肠不运动。所以能够根据人的意志随意运动的骨骼肌又叫随意肌;心肌和平滑肌不受自我意志的控制,故而又叫不随意肌。平时所说的肌肉,都指骨骼肌。

人体有639块骨骼肌,总重量随年龄而有所不同:新生儿还不到体重的1/4;成年后一般约占人体体重的40%;经常进行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的人,肌肉比较发达,可以占到体重的一半左右;到了老年肌肉萎缩,水分减少,肌肉重量就可能减少到体重的25%。肌肉重量的增减,并不是数量上有了变化,而是肌肉纤维粗细不同的缘故。

1996年,美国两名科学家宣称,他们在头部发现了一块新的肌肉,其作用是帮助咀嚼食物。如果这样,那么,骨骼肌总数也就增加到640块了。

肌肉在拉丁文里是由"小老鼠"演变而来的。在希腊文里,"肌肉"和"老鼠"的意思完全一样。不过,同是肌肉,它们的模样却有很大差别:有的细长,有的粗短,有的呈三角形,但多数肌肉为梭子状,中间宽大,两头尖细。

肌肉的大小也不一样。例如,成年人大腿上的股四头肌常有2千克重,而耳朵里的镫骨肌长不足0.2厘米,轻得可怜,然而,它却有调节音响的作用。

每块肌肉都由许许多多的肌纤维组成,它们很结实,但长短悬殊。短的只有0.1厘米,长的可以超过33厘米。

人体肌肉及其分布 -------------------------------------------------------------------------------- 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器官,广泛分布于人体各部 ,在神经系的指挥下,完成随意运动 。 1肌肉的形态结构 肌肉按形态可分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四类。 每块肌肉按组织结构可分为肌质和肌腱两部分。肌质位于肌肉的中 央,由肌细胞构成,有收缩功能;肌腱位于两端,是附着部分,由 致密结缔组织构成。每块肌肉通常都跨越关节附着在骨面上,或一 端附着在骨面上,另一端附着在皮肤。一般将肌肉较固定的一端称 为起点,较活动的一端称为止点。 2肌肉的辅助结构 肌肉的辅助结构主要有筋膜、滑液囊和腱鞘,是肌肉周围的结缔组 织所形成的结构,有保护肌肉和辅助肌肉运动的作用。 3全身各部的主要肌肉 人体全身的肌肉可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 (1)头颈肌:头颈肌可分为头肌和颈肌 。 头肌可分为表情肌和咀嚼肌。表情肌位于头面部皮下,多起于颅骨 ,止于面部皮肤。肌肉收缩时可牵动皮肤,产生各种表情。咀嚼肌 为运动下颌骨的肌肉,包括浅层的颞肌和咬肌,深层的翼内肌和翼 外肌。 (2)躯干肌:躯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肌和腹肌等。 背肌可分为浅层和深层。浅层有斜方肌和背阔肌。深层的肌肉较多 ,主要有骶棘肌。 胸肌主要有胸大肌、胸小肌和肋间肌。 膈位于胸、腹腔之间,是一扁平阔肌,呈穹窿形凸向胸腔,是主要 的呼吸肌,收缩时助吸气,舒张时助呼气。 腹肌位于胸廓下部与骨盆上缘之间,参与腹壁的构成。可分为前外 侧群和后群。前外侧群包括位于前正中线两侧的腹直肌和外侧的三 层扁阔肌,这三层阔肌由浅而深依次为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 、肌。后群有腰方肌。 (3)四肢肌:四肢肌可分为上肢肌和下肢肌。 A上肢肌:上肢肌结构精细,运动灵巧,包括肩部肌、臂肌、前臂 肌和手肌。 肩部肌分布于肩关节周围,有保护和运动肩关节的作用。其中较重 要的有三角肌。 臂肌均为长肌,可分为前后两群。前群为屈肌,有肱二头肌、肱肌 和喙肱肌;后群为伸肌,为肱三头肌。 前臂肌位于尺、桡骨的周围,多为长棱形肌,可分为前、后两群。 前群为屈肌群;后群为伸肌群。 手肌位于手掌。分为外侧群、内侧群和中间群。 B下肢肌:下肢肌可分为髋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髋肌起自躯干骨和骨盆,包绕髋关节的四周,止于股骨。按其部位 可分为两群。 髋内肌位于骨盆内,主要有髂腰肌、梨状肌和闭孔内肌。 髋外肌位于骨盆外, 主要有臀大肌、臀中肌、 臀小肌和闭孔外肌。 大腿肌分为前、内、后三群,分别位于股部的前面、内侧面和后面。 前群有股四头肌和缝匠肌。 内群位于大腿内侧,有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和股薄肌 等。 后群包括外侧的股二头肌和内侧的半腱肌、半膜肌。 小腿肌可分为前、外、后三群。 足肌可分为背肌与足底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0556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7
下一篇2023-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