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瑜伽大腿后侧肌肉疼怎么办

练瑜伽大腿后侧肌肉疼怎么办,第1张

练瑜伽,比拉伸大腿后侧更重要的,是保护大腿后侧。

练瑜伽时,如果肌肉启动不到位,大腿后侧容易拉伤,特别是靠近坐骨的位置。在这个位置有条肌腱,这条肌腱不是一下子拉伤的,而是长期积累的,源于平时自己长期拉伸过度而不自知。

大腿后侧最常见的受伤位置是坐骨下端

大腿后侧的修复需要时间、耐心和坚持,可能需要半年甚至一年才能停止疼痛,但不痛了不意味着完全恢复了。

当大腿肌肉没有正确启动时,这条肌腱就会被拉伤一次,就会形成伤痕组织,伤痕组织是为了保护受伤的肌腱,同时会让肌腱更加脆弱和僵硬。如果伤痕组织还没有消失又接着受伤,那么就会越来越严重。

启动大腿后侧肌肉是预防和修复大腿后侧拉伤的第一步

在瑜伽中,大腿后侧拉伤的机会很多。最常见的就是前屈折叠。常常嘱咐初学者,从髋部开始折叠,而不是腰部。保持背部延展和腰椎自然生理曲度。更建议弯曲膝盖,保护大腿后侧,防止膝盖超伸。

天鹅潜水式:在前屈中过度弯曲下背部,会导致大腿靠近坐骨处的肌腱拉伤

当我们变得柔软之后,仍然按照这个方法去做,甚至过犹不及。因为变得越来越柔软,会转动骨盆向前、坐骨向上、腰椎曲度过大,会导致大腿靠近坐骨处的肌腱不断拉伸,就像橡皮筋一样,不断拉伸,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断裂。

在课堂上老师经常叫我们启动大腿前侧肌肉(股四头肌),把膝盖上提,保护膝盖。但是很少老师叫我们启动大腿后侧肌肉保护大腿后侧的肌腱。

大腿后侧力学

最简单有效的加腿后侧肌肉的方式是简单的后弯体式,比如蝗虫式,启动大腿后侧肌肉伸展髋部前侧。

我们先来看看大腿后侧的功能,其中一个功能是用来弯曲膝盖和走路、跑步的时候,这就是为什么跑步的人大腿后侧会紧张。执行这个功能的时候小腿的自由活动的。

还有一个功能就是保持身体立直,执行这个功能的位置在大腿靠近坐骨的位置。通过拉伸坐骨靠近大腿后侧保持骨盆摆正上半身立直,如果这个部位松弛就会导致站立时骨盆前倾。执行这个功能的时候小腿是稳定的,比如站立。所以久站的人大腿后侧会比较紧。

大腿后侧:大腿后侧肌肉,连接小腿和坐骨的部位,功能是让身体站直和往前屈,往前屈时要启动大腿。

站立时,如果大腿后侧靠近坐骨处的肌腱收缩太多,会导致骨盆后倾,大腿后侧过度收缩和紧张。好的体态需要大腿后侧和前侧肌肉的平衡。

预防大腿后侧拉伤

在前屈体式中,要启动大腿后侧肌肉保护肌腱过度拉伸。如果很难找到这个感觉,可以试试站立前屈,双脚稍微分开,膝盖稍微弯曲,等距地(脚没有真正移动)去收右脚向上,这时你会感受到大腿后侧的收缩,坐骨会自然向膝盖方向转动和靠近。

大腿后侧和体态:大腿后侧过紧会拉坐骨向下,导致下背部平直,腰椎自然生理曲度消失。

在前屈体式中,坐骨向膝盖的方向移动,那么大腿后侧好像在抗拒拉伸。其实,这是瑜伽中常见的“离心拉伸”。

举个例子,我们右手抓着重物弯曲手肘上提,启动肱二头肌,然后保持抓住重物,缓慢伸直手臂,在手臂完全伸直之前,肱二头肌做的就是“离心拉伸”,肱二头肌在用力的同时在拉伸。做前屈体式时大腿后侧也是一样,在启动肌肉的同时拉伸肌肉,保护大腿后侧靠近坐骨处的肌腱。

在瑜伽中保护大腿后侧健康

我们在一个体式中来看看如何正确启动大腿预防受伤。比如双角式。双脚打开一条腿的长度,脚掌平行朝前,从髋部往下折叠,保持背部延展。可以弯曲膝盖保护背部,但是进入体式之后,要伸直双腿。

进入体式之后,双腿伸直,膝盖不要锁紧和超伸。启动大腿前侧(股四头肌)上提膝盖。这时想象一个能量圈:从坐骨到膝盖后侧,从膝盖后侧到大腿前到坐骨。

启动大腿后侧让坐骨靠近膝盖,这时臀部肌肉也会启动,这时你的脚要等距(没有真正移动)向后移动。这个技巧同样可以运用于其他前屈体式,比如坐立前屈,坐骨向膝盖方向移动,脊柱往前延展。

如何修复受伤的肌腱

第一个方法是按摩。受伤了之后会产生伤痕组织,为了让肌腱保持活力,用手指去按摩受伤的位置,只朝一个方向,保持5-10分钟,要有一定的力度,让受伤的位置感受到疼痛,但又不能太痛。

伤痛是最好的老师,是由我们的练习模式和习惯导致的,伤痛教会我们反思自己的练习,抛掉不好的习惯和模式,重新认知身体。

第二种方法就是加强肌肉锻炼,同时配合轻柔地拉伸。最简单的练习体式有蝗虫式和桥式,锻炼到打腿后侧肌肉。

是该怎么办 应该是坐骨神经痛 了吧~

坐骨神经是支配下肢的主要神经干。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域内(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脚的外侧面)的疼痛。

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炎)原因不明,临床比较少见。

继发性坐骨神经痛由于邻近病变的压迫或刺激引起,又分为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痛,分别指受压部位是在神经根还是在神经干。根性多见,病因以椎间盘突出最常见,其他病因有椎管内肿瘤、椎体转移病、腰椎结核、腰椎管狭窄等;干性可由骶髂关节炎、盆腔内肿瘤、妊娠子宫压迫、髋关节炎、臀部外伤、糖尿病等所致。

中医相关病症:痹证。

坐骨神经痛的原因大多数是由于坐骨神经行径途中附近结构病变侵犯了坐骨神经而引起的。常见的有外伤引起的腰椎间盘突出,妊娠后期膨大的子宫压迫、子宫和附件炎、臀部肌肉注射部位不恰当,把刺激性的药物注射至坐骨神经干而引起神经的化学性损伤。少数患者可因脊椎椎管内肿瘤,脊柱、骶骼关节、髋关节的外伤、结核、炎症、肿瘤而引起。以上叫做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另有少数患者找不到明确的原因,往往在受凉后或在潮湿的环境中久居而发病叫做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或坐骨神经炎。

主要症状

坐骨神经病多见于中老年男子,以单侧较多。起病急骤,首先感到下背部酸痛和腰部僵直感。或者在发病前数周,在走路和运动时,下肢有短暂的疼痛。以后逐步加重而发展为剧烈疼痛。疼痛由腰部、臀部或髋部开始,向下沿大腿后侧、腘窝、小腿外侧和足背扩散,在持续性疼痛的基础上有一阵阵加剧的烧灼样或者针刺样疼痛。夜间更严重。

诊断

发病时患者首先感到下背部酸痛,腰部僵直感,以后逐渐加重而发展为剧烈疼痛,疼痛由腰部、臀部、髋部开始,向下沿大腿后侧、 腘窝、小腿外侧和足背扩散,有时有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患者喜卧向健侧,病侧下肢髋膝部微屈,重心移向健侧。日久大腿后方及小腿的肌肉松软无力,可导致轻度肌肉萎缩。

治疗

发生本病应上医院就诊以明确病因,积极治疗使神经受到压迫或刺激的原发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

对症治疗可选用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双氯酚酸等。

辅助治疗

疼痛发作时,可用冰敷患处30-60分钟,每天数次,连续二至三天,然后以同样的间隔用热水袋敷患处,也可服用消炎痛等非处方止痛药。

每日睡前用热毛巾或布包的热盐热敷腰部或臀部,温度不可太高,以舒适为宜。

饮食调养

可常吃以下食物:

1、川断25克,杜促30克,与1条猪尾共煮,调味服用。

2、桑寄生15克与1个鸡蛋,煲熟服用。

3、老桑枝6克,与500克重的雌鸡共炖,饮汤食用。

注意事项

硬板床休息,可坚持做床上体操。

要劳逸结合,生活规律化,适当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运动后要注意保护腰部和患肢,内衣汗笠笆被幌矗乐钩笔囊路谏砩媳混筛桑龊购笠膊灰肆⒓聪丛瑁浜购笤傧矗苑朗芰埂⑹芊纭

在急性疼痛期,不要拾起超过10磅(1磅=09072市斤)的重物和不要用腿、臂和背部用力上举重物,可推但不要拉重物。

为了避免牵拉坐骨神经,以减轻疼痛,患者常有一些特殊的减痛姿势,如睡时喜向健康一侧睡,病侧下肢的髋膝部微屈。坐下时以健康侧的臀部着力。站立时身体重心移在健康侧,弯腰拾物时,患肢膝部屈曲,时间一久便造成脊柱侧弯,大都弯向病变一侧。任何牵拉坐骨神经的试验都可诱发或加重疼痛。沿着坐骨神经通路的各点:如腰椎旁、相当于环跳、委中穴处、踝关节外侧腓骨小头下方和脚底中央可有明显的压痛。除疼痛外,小腿外侧面和足背处有针刺、发麻等感觉,大腿后方及小腿的肌肉松软无力、日久有轻度的肌萎缩。

对继发性坐骨神经痛,首先必须查明病因,有否结核、外伤、肿瘤等病史,并去医院,全面地进行全身检查,妇女应作妇科检查。以找出原发病灶。X线摄片对查明病因有重要意义。少数病人必要时可考虑腰椎穿刺和造影检查。继发性坐骨神经痛的治疗首先是去除病因,如消炎、手术切除肿瘤等。急性期应卧硬板床休息。疼痛剧烈时给予止痛和适量镇静剂。坐骨神经炎的早期可给消炎止痛剂,如炎痛喜康、消炎痛等。肾上腺皮质激素也可短期应用。口服或肌注B族维生素,患侧下肢保暖,配合针灸、理疗、体疗和按摩。坐骨神经炎在病初的5~10天内疼痛最剧,6~8周后减轻并逐渐恢复正常。

参考资料:

坐骨神经痛是怎么回事

坐骨神经痛并不是一种病,而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很多疾病都可引起坐骨神经痛。

通常我们所说的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发生的疼痛。坐骨神经分布区包括臀部、大腿后面、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其疼痛多在夜晚明显,可以是阵发性疼痛,也可以是持续性疼痛,疼痛多从臀部向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及足背外侧放射,站立、咳嗽可使疼痛加剧。屈膝屈髋或向健侧侧卧休息后疼痛可以减轻。直腿抬高试验可为阳性。

坐骨神经痛有几种

坐骨神经痛可分原发和继发两种。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多由坐骨神经的炎症造成,以单侧发病为多见。主要发病原因为寒冷潮湿及扁桃腺炎、前列腺炎、牙龈炎、鼻窦炎等其他炎症病灶感染,有的同时伴发肌炎及肌纤维组织炎。

继发性坐骨神经痛是由于坐骨神经通路旁的邻近组织病变产生机械性压迫或粘连引起的。可单侧也可双侧发病;根据受压部位,可以出现全长放射性串痛,也可出现某一阶段的坐骨神经痛。

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因有哪些

坐骨神经是由腰4~5神经和骶1~2神经的前支组成,由椎间孔发出后,走行于骨盆后侧,在梨状肌下部出骨盆而入臀部,在股骨大粗隆与坐骨结节之间,沿大腿后侧向下行,在窝上角处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坐骨神经是人体最粗大的神经,容易受到损伤,在其分支以上的走行部位由于各种原因的刺激和压迫,均可引起坐骨神经痛。常见的原因有坐骨神经炎、椎间神经炎、骶髂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脊椎滑脱、脊椎裂、腰椎结核、马尾神经瘤、梨状肌损伤综合征、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等。应当注意的是有些妇科疾病如子宫附件炎、子宫肌瘤、妊娠后期也会引起坐骨神经痛。臀部注射不当可引起坐骨神经损伤。

如何区分干性和根性坐骨神经痛

根据坐骨神经受累部位不同可产生不同的疼痛症状,临床上分别称为干性坐骨神经痛和根性坐骨神经痛。

干性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干部(椎间孔以外的坐骨神经段)受到各种病变的刺激或压迫而引起的疼痛,其特点为患侧下肢沿坐骨神经干呈放射性疼痛,尤以坐骨神经远端为多见,在臀以下沿坐骨神经走行方向有压痛点,咳嗽等增加腹压动作时疼痛不明显。

根性坐骨神经痛是指腰骶神经根于椎管内部或外部遭受各种病变刺激或压迫而引起的疼痛,其特点为窜痛明显,疼痛以坐骨神经近端为主,腰脊椎旁有明显压痛点并沿坐骨神经全长向下肢放射,咳嗽等增加腹压动作可加重疼痛。

有坐骨神经痛的病人如何进行锻炼

有坐骨神经痛的病人常常因为害怕疼痛而减少活动,这样做并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患者应遵循“力所能及,适量运动”的原则进行锻炼,尤其是患侧下肢的锻炼更为必要。慢走、慢跑、球类运动都可以进行,特制的体操更为有益。

卧位体操:患者仰卧位,交替屈腿,再轮流伸直两腿,接着向上交替抬腿。开始时,患侧下肢上抬角度可小于健侧下肢,持续锻炼后,患侧下肢可逐步增加抬高的角度。

坐位体操:患者坐于床沿或椅上,双腿垂地,足跟着地,足尖翘起,双手平放腿上。坐好后逐步向前弯腰,双手推向足部。初练时双手可能仅能达到小腿部,坚持锻炼后能够达到足背和足尖。

站立体操:患者双手叉腰站立,先轮流直腿向前抬起,接着尽量分开两腿站立,轮流弯曲膝关节,使身体呈弓形下蹲。此时可使没有屈曲膝关节的下肢受到牵引和拉伸。

什么是坐骨神经痛?它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什么关系?

坐骨神经是由第4、5腰神经和第1、2、3骶神经前支组成。从椎间孔出椎管后,走行于盆腔后侧,在梨状肌下部出臀部,沿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背外侧分布。坐骨神经痛通常是指由于某种原因的刺激和压迫导致沿坐骨神经走行及分布区的放射痛。主要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窜痛,夜间尤为明显,疼痛部位多自臀部向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背外侧放射。每遇咳嗽、打喷嚏等易使腹压升高的动作时,疼痛加剧。屈膝屈髋或向健侧侧卧休息后疼痛可减轻,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坐骨神经痛只是一个临床症状,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因很多,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原发性为坐骨神经的炎症引起的疼痛,以单侧者居多,可常和肌纤维炎同时发生。继发性为坐骨神经走行的邻近组织病变,产生机械性刺激、压迫或粘连所引起的疼痛,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黄韧带肥厚、脊椎滑脱、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脊椎裂、腰椎结核、马尾神经瘤、梨状肌综合征、臀部注射药物的刺激等均可引起坐骨神经痛。

根据坐骨神经受刺激或压迫的部位不同,可分为根性及干性坐骨神经痛。根性坐骨神经痛,受累部位在根管或椎管内,患者常感腰骶部及腿部窜痛,腰椎棘突旁有明显压痛点,并沿坐骨神经走行向下肢放射,咳嗽、打喷嚏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均可使疼痛加剧,可产生相应的感觉障碍和反射改变。脑脊液检查有异常变化。干性坐骨神经痛,受累部位在椎间孔以外,以盆腔出口处最为多见。患者常感患肢沿坐骨神经的某一段呈放射性疼痛,多在臀部以下沿坐骨神经走行方向有压痛点,棘突旁无明显压痛,咳嗽、打喷嚏等增加腹压的动作时疼痛不明显,脑脊液检查无异常变化。

坐骨神经痛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是引起坐骨神经痛的病因,而坐骨神经痛则只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个主要症状,二者互为因果。所以,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坐骨神经痛患者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而也有相当一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被诊断为坐骨神经痛,将二者混淆起来,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坐骨神经痛

(sciatica)

是指坐骨神经病变,沿坐骨神经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发生的疼痛症状群。

[病因]

坐骨神经由腰5~骶3神经根组成。按病损部位分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痛两种,前者多见根性坐骨神经痛病变位于椎管内,病因以腰椎间盘突出最多见,其次有椎管内肿瘤、腰椎结核、腰骶神经根炎等。干性坐骨神经痛的病变主要是在椎管外坐骨神经行程上,病因有骶骼关节炎、盆腔内肿瘤、妊娠子宫压迫、臀部外伤、梨状肌综合征、臀肌注射不当以及糖尿病等。

[临床表现]

本病男性青壮年多见,单侧为多。疼痛程度及时间常与病因及起病缓急有关。

一、根性坐骨神经痛

起病随病因不同而异。最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常在用力、弯腰或剧烈活动等诱因下,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少数为慢性起病。疼痛常自腰部向一侧臀部、大腿后,腘窝、小腿外侧及足部放射,呈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咳嗽及用力时疼痛可加剧,夜间更甚。病员为避免神经牵拉、受压,常取特殊的减痛姿势,如睡时卧向健侧,髋、膝关屈曲,站立时着力于健侧,日久造成脊柱侧弯,多弯向健侧,坐位进臀部向健侧倾斜,以减轻神经根的受压。牵拉坐骨神经皆可诱发疼痛,或疼痛加剧,如Kernig征阳性(病员仰卧,先屈髋及膝成直角,再将小腿上抬。由于屈肌痉挛,因而伸膝受限而小于130度并有疼痛及阻力);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征)阳性(病员仰卧,下肢伸进、患肢上抬不到70度而引起腿部疼痛)。坐骨神经通路可有压痛,如腰旁点、臀点、国点、踝点及跖点等。患肢小腿外侧和足背常有麻木及感觉减退。臀肌张力松弛,伸拇及屈拇肌力减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二、干性坐骨神经痛:

起病缓急也随病因不同而异。如受寒或外伤诱发者多急性起病。疼痛常从臀部向股后、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放射。行走、活动及牵引坐骨神经时疼痛加重。压痛点在臀点以下,Lasegue征阳性而Kernig征多阴性,脊椎侧弯多弯向患侧以减轻对坐骨神经干的牵拉。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疼痛的部位及放射方向,加剧疼痛的因素,减痛姿势,牵引痛及压痛点等诊断不难但确定病因十分重要。

一、腰椎间盘突出:

病员常有较长期的反复腰痛史,或重体力劳动史,常在一次腰部损伤或弯腰劳动后急性发病。除典型的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和体征外,并有腰肌痉挛,腰椎活动受限和生量前屈度消失,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椎间隙可有明显压痛和放射痛。X线摄片可有受累椎间隙变窄,CT检查可确诊。

二、马尾肿瘤:

起病缓慢,逐渐加重。病初常为单侧根性坐骨神经痛,逐渐发展为双侧。夜间疼痛明显加剧,病程进行性加重。并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及鞍区感觉减退。腰椎穿刺有蛛网膜下腔梗阻及脑脊液蛋白定量明显增高,甚至出现Froin征(脑脊液**、放置后自行凝固),脊髓碘水造影或MRI可确诊。

三、腰椎管狭窄症:

多见于中年男性,早期常有“间歇性跛行”,行走后下肢痛加重,但弯腰行走或休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当神经根或马尾受压严重时,也可出现一侧或两侧坐骨神经痛症状及体征、病程呈进行性加重,卧床休息或牵引等治疗无效。腰骶椎X线摄片或CT可确诊。

四、腰骶神经根炎:

因感染、中毒、营养代谢障碍或劳损,受寒等因素发病。一般起病较急,且受损范围常常超出坐骨神经支配区域,表现为整个下肢无力、疼痛、轻度肌肉萎缩、除跟腱反射外,膝腱反射也常减弱或消失。

另外,还需考虑腰椎结核、椎体转移癌等。干性坐骨神经痛时,应注意有无受寒或感染史,以及骶髂关节、髋关节、盆腔和臀部的病变,必要时除行腰骶椎X线摄片外,还可行骶髂关节X线摄片,肛指、妇科检查以及盆腔脏器B超等检查以明确病因。

[治疗]

一、卧床休息:

特别是椎间盘突出早期卧硬床休息3-4周,有的患者症状自行缓解。

二、药物治疗:

止痛剂,维生素B族,短程皮质类固醇激素口服可有利恢复。

三、理疗:

急性期可用超短波疗法,红斑量紫外线照射等治疗。慢性期可用短波疗法直流电碘离子导入。

------------------------------------------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是人体内最粗大的神经。因起自腰椎从坐骨大孔穿出得名,向下贯穿于整个下肢而止于足部,主要支配大腿后侧、小腿及足部肌肉的感觉和反射功能。

坐骨神经痛,是由多种原因引起坐骨神经支配区域发生疼痛(腰部、臀部、腿部和足部等),并伴患侧肢体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症。

病因及分类

1、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即坐骨神经发生炎性病变,或坐骨神经受到直接损伤(臀部注射、手术)。

2、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包括坐骨神经干炎和坐骨神经根炎。它的发生是因坐骨神经的支配区域,遭受了邻近组织病变的刺激、压迫而引起。最常见的病因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表现为突出的椎间盘压迫了腰骶神经根(坐骨神经的起始端);另外,脊椎结核、椎管肿瘤、椎骨骨质增生,蛛网膜炎等病变刺激压迫也可引起。

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表现为单侧发病。即先出现一侧腰部及臀部疼痛,然后疼痛向大腿后侧、腘窝、小腿外侧及足外踝部扩散。

疼痛发作时,如刀割样、针刺样或烧灼样。常常因弯腰、咳嗽、用力排便等动作而加重疼痛。

疼痛可反复发作。卧床休息休息一段时间后,疼痛可逐渐消失,但又可在做某一动作时复发。

为减轻疼痛,患者被迫采取各种防御姿势,如:坐位时,取无痛侧臀部着椅,患侧臀部落空;卧位时,取无痛侧卧位,患侧髋关节微屈。

多次反复发作后,少数患者可出现两侧坐骨神经痛,并出现大小便失禁及性生活障碍等。

治疗

主要应针对病因治疗,只要原发病得到改善,坐骨神经痛即可迎刃而解。如: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应卧硬板床休息3周,有利于较快地改善症状,同时可口服一些抗炎止痛药(阿司匹林、芬必得等),以减轻疼痛感。若病情没有好转甚至加重时,可考虑做椎间软骨切除术;椎管肿瘤的患者,应早期行手术,摘除肿瘤;椎管肿瘤的患者,应早期行手术,摘除肿瘤。

应该是髂腰肌出了问题,以下转自网络,可自行对比参照:

髂腰肌是什么?

髂腰肌不是一块肌肉,髂腰肌是由髂肌和腰大肌共同组成的肌肉群,它们对于屈髋动作和保持下腰稳定性起着关键的作用,它们也是最有力的髋屈肌群之一。

腰大肌:在腹直肌深层

功能:使腰椎前屈和侧屈,内收髋关节

髂肌:位于腹直肌下髂窝内

功能:与腰大肌相同

起点:腰大肌 起于第十二胸椎和第一至五腰椎体侧面和横突;髂肌 起于髂窝

止点:股骨小转子

机能:近固定,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屈和外旋。远固定,一侧收缩,使躯干侧屈;两侧同时收缩,使躯干前屈或骨盆前倾。

髂腰肌有什么作用?

一个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须具备长时间大步幅、快频率的奔跑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除了具备良好的心肺功能和其它素质外,对运动员进行骼腰肌力量的训练也是提高其跑步成绩的有效手段之一。

髂腰肌的主要作用是近侧支撑时,它的拉力是由下向上前,收缩时能使大腿屈,在跑动中大腿能否快速前摆和高抬与髂腰肌收缩的速度和力量有很大的关系。

而在远侧支撑时,两侧髂腰肌同时收缩,使躯干前屈和骨盘前倾,又为跑动中身体重心积极前送完成抬腿下压动作从而获得向前的速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髂腰肌偏紧症状:

1、大腿前侧靠近耻骨的地方紧绷(如下图红色标示处)

大腿前侧和鼠蹊部附近僵硬疼痛,压痛的位置在较深处,不是自己徒手按压就可以碰触到的感觉,搭配泡沫轴或者肌肉放松球才会有感觉。另外也会表现在运动时负重或者是进行需要髋关节内收(抬腿)的运动时(例如跑步、骑脚踏车)会感觉到大腿前侧紧绷或者接近抽筋。

2、下背部疼痛(如下图红色标示处)。

从躺著到坐起的时候疼痛会特别明显。

造成髂腰肌紧绷的原因:

1、习惯动作:

久坐、盘腿、卷曲身体睡觉等长时间的维持髋关节屈曲状态的动作,都会让我们的髂腰肌长时间处在一种缩短的状态,久了之后髂腰肌就会越来越紧绷。

2、不正确的仰卧起坐锻炼:

尤其是传统版的学校仰卧起坐(屈膝仰卧起坐有人帮忙固定双脚),为了凑个数追求速度,往往都是瞬间发力抬起上半身,而不是腹部发力收缩,这样锻鍊到的不是腹肌而变成髂腰肌,大腿前侧会非常紧绷,腹部的感受不大。

3、骑自行车:

因为骑自行车的动作需要反覆的作出髋关节弯曲的动作,髂腰肌长时间维持在缩短的姿势。我个人建议的是如果是骑飞轮的话,要用意志去想像抬腿发力的位置从臀部后侧出发,而不是去弯曲髋部抬腿,这样可以降低髂腰肌收缩的压力,同时可以锻鍊到因为久坐被拉长导致扁平的臀部肌肉。

4、跑步姿势:

髂腰肌是跑步抬腿非常重要的肌肉,跑步热使得现在的比赛出现更多的花样,有时比赛不一定在办在平地,可能还要跑山路,这时候腿要抬得更高,髂腰肌需要运用的就更多了。爱跑步的人应该都知道长跑最佳的方式并不是高抬腿、大步跑,而是应该是小步幅、快速度,就算是这样能降低髂腰肌的压力也是有限,因为一次半马或全马跑下来的时间往往长达数小时,过程中髂腰肌不停的反覆收缩,会日益紧绷也是必然。这时候就要靠多放松跟伸展才有办法解决此问题。

5、运动后没有进行放松:

这点非常重要!一般人的运动量要达到过度、频繁几乎是不太可能。多半是因为平日运动量不足,然后等可以运动的时候又贪多又贪快才非常容易导致肌肉痠痛,原因根本跟过度运动没有甚麽关系啊!但是不管是真正的频繁运动者或者是周末运动员都一样,除了运动量的循序渐进之外,最重要的是运动前的伸展及热身,运动后的放松及伸展就可以减缓非常多酸痛问题。

髂腰肌拉伸方法与按摩

既然要做的是伸展,最重要的两点,一定要注意!

1、延伸到极致,停留的时候都要保持持续在延展的状态。

2、把意志力放到要伸展的部位。

一、弓步转体拉伸的动作要领

1、挺胸收腹,前侧腿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后侧腿脚尖着地,与前侧腿脚尖方向一致

2、大腿与地面平行,小腿与地面垂直,充分伸展手臂

二、髂腰肌拉伸的动作要领

1、挺胸收腹

2、垂直缓慢下蹲

3、控制前腿膝盖和后脚尖方向

视频: 髂腰肌的主动拉伸

三、髂腰肌 被动拉神

被拉伸者仰卧在按摩床上,坐骨与床边对齐,拉伸者一手放置于被拉伸者一侧腿胫骨上端,使大腿靠近腹部,另一侧腿放松伸展。

视频:髂腰肌的被动拉伸

四、使用按摩球来进行肌肉筋膜放松

首先,先找到髂嵴, 先呈现侧支撑的位置,然后躺在球上,让球的位置位在髂嵴的下方,慢慢的侧向来回进行滚动,直到你发现有一个痛点,将动作维持在那边,维持至少30秒钟。

这个点因为对于按压十分敏感,一开始压时会让你紧绷了起来,但记得放轻松,然后持续的在按压周围的区域,缓慢进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0650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8
下一篇2023-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