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人体肌肉分布图

寻人体肌肉分布图,第1张

  肌肉解剖图说明(图在原文)

  (一)胸大肌

  位于胸前皮下,为扇形扁肌,其范围大,分为胸上肌和胸大肌两部分。其功能是使上臂向内、向前、向下和向上;臂部向内旋转。可通过所有角度的卧推;所有角度的飞鸟;双杠臂屈伸;仰卧上拉;俯卧撑;重锤双臂侧下拉来训练。

  (二)肱二头肌

  位于上臂前面皮下。其功能是弯屈肘部;掌心向上放下前臂;使前臂向前弯起至肩部。训练方法是各种方式的弯举;划船动作。

  (三)胸锁乳突肌

  这是位于颈部浅层最显著的肌肉,其功能是使头和颈向侧曲;头和颈部旋转,颈向前或后弯屈。可通过戴练颈帽动作;摔角的角力桥;助力和自我抗力动作来锻炼。

  (四)前臂屈指肌

  位于前臂前面的内侧皮下,能使手屈和外展。采用正缠重锤和正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此肌肉。

  (五)斜方肌

  位于颈部和背部的皮下,一侧成三角形,左右两侧相合构成斜方形,称为斜方肌。其功能是上举和放下肩带;移动肩胛骨;头部倒向后和侧面。可通过耸肩,力量上举,颈后推举,侧平举,划船动作来训练。

  (六)三角肌

  位于肩部皮下。它是一个呈三角形的肌肉,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该肌形成。两侧肌肉纤维呈梭形,中部纤维呈多羽状,这种结构肌肉体积小而具有较大的力量。它的功能是使手臂举到水平位置;手臂分别向前、中、后举到一定方向的高度。可通过各种哑铃和杠铃推举、卧推(前束),哑铃上举到前、后和背后;引体向上来训练。

  (七)肱三头肌

  位于上臂后面皮下。其功能是使手臂伸直和拉向后方。可通过臂屈伸,屈臂下拉,窄握仰推,各种手臂屈伸动作,划船来训练。

  (八)肱桡肌

  位于前臂肌的最外侧皮下,呈长扁形。近固点时,可使前臂屈。远固点时,可使上臂向前靠拢。采用负重弯举和引体向上等练习可发展该肌肉的力量。

  (九)肱肌

  位于肱二头肌下半部的深面。起于肱骨体下半部前面,止于尺骨粗隆。作用是为屈肘。训练方法同肱二头肌。

  (十)背阔肌

  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后下侧的皮下,是全身最大的阔肌。上部被斜方肌遮盖。其功能是使手臂拉向下和后;肩带下压;躯干侧向一边。训练动作是各种方式的引体向上重锤下拉;划船动作;仰卧上拉。

  (十一)上背肌群(大圆肌,小圆肌,冈下肌,菱形肌)

  位于人体上背部。可使手臂向内和向外旋转;手臂向后划;肩胛上升,旋转,向下。训练动作有深蹲,硬拉,划船等。

  (十二)前锯肌

  位于胸廓的外侧皮下,上部为胸大肌和胸小肌所遮盖,是块扁肌。其功能是使肩胛下转;使肩胛拉向一侧;帮助扩展胸部;帮助两臂举过头部。训练动作为仰卧上拉和站立推举。

  (十三)腹直肌(上腹肌+下腹肌)

  由上腹肌和下腹肌两部分组成。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侧。其功能是使脊柱向前弯屈;压缩腹部;压迫肋骨训练方法是各种仰卧起坐;直腿上举。

  (一)胸大肌

  位于胸前皮下,为扇形扁肌,其范围大,分为胸上肌和胸大肌两部分。其功能是使上臂向内、向前、向下和向上;臂部向内旋转。可通过所有角度的卧推;所有角度的飞鸟;双杠臂屈伸;仰卧上拉;俯卧撑;重锤双臂侧下拉来训练。

  (二)肱二头肌

  位于上臂前面皮下。其功能是弯屈肘部;掌心向上放下前臂;使前臂向前弯起至肩部。训练方法是各种方式的弯举;划船动作。

  (三)胸锁乳突肌

  这是位于颈部浅层最显著的肌肉,其功能是使头和颈向侧曲;头和颈部旋转,颈向前或后弯屈。可通过戴练颈帽动作;摔角的角力桥;助力和自我抗力动作来锻炼。

  (四)前臂屈指肌

  位于前臂前面的内侧皮下,能使手屈和外展。采用正缠重锤和正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此肌肉。

  (五)斜方肌

  位于颈部和背部的皮下,一侧成三角形,左右两侧相合构成斜方形,称为斜方肌。其功能是上举和放下肩带;移动肩胛骨;头部倒向后和侧面。可通过耸肩,力量上举,颈后推举,侧平举,划船动作来训练。

肌肉图以及名称:

一、肌肉有3种类型:一种是受人的意识支配的肌肉,叫随意肌,另一种是不受人的意识支配的肌肉,叫不随意肌,还有一种叫心肌,为心脏所特有。

二、肌肉分类:

1、按肌肉的位置,分有胸肌、腹肌、腰肌等。

2、按功能,分有屈肌、伸肌等。

3、按形状,分有长肌、短肌、阔肌等。

4、按肌头数,分有二头肌、三头肌和股四头肌。

5、按纤维排列方向,分有羽状肌。羽状肌又分为羽状肌和半羽状肌以及多羽状肌。

肌肉(muscle),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肌细胞的形状细长,呈纤维状,故肌细胞通常称为肌纤维。中医理论中,肌肉指身体肌肉组织和皮下脂肪组织的总称。脾主肌肉,肌肉的营养从脾的运化水谷精微而得。肌肉:解剖结构名。故肌肉丰满与否,与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

侯钟堡(复健专科医师) 蹠骨疼痛/前脚掌疼痛/前足肌腱炎 通常,我会把蹠骨疼痛视为前足的足底筋膜炎。 前足肌腱炎常发生在 2 ∼ 4趾之间。常见于高冲击性的运动,如跑步,因为原来需承受最大力量的大拇趾位置不良(因扁平足、高足弓等问题),导致需由 2 ∼ 4趾没那么强壮的肌腱承担受力。 足部生物力学不良,也会使得横弓构造之一的深横蹠骨韧带反复撕裂伤拉伤。每次步行都对前足肌腱造成反复伤害,因此无论做什么治疗都一再复发、效果不佳,殊不知要先由调整足部的生物力学着手,肌腱炎才会渐渐恢复。 症状:患者觉得前足常有韧带撕裂感,或感觉踩在图钉或弹珠上。 治疗方法:特制鞋垫、物理治疗、足部筋膜放松。 特效方法:震波治疗、 PRP注射治疗(增生疗法)。 避免:穿底部太软、会凹陷的鞋子。 顾好脚等于顾好全身 在《解剖列车》一书中引用解剖学的概念,以筋膜相连的观点,解释了下肢与全身筋膜的联系关系。全身有许多筋膜都是经由足部出发或绕行过足部。足部位在与重力交手的第一线,筋膜特别容易紧绷,进而影响身体其他部位。人体许多筋膜都是由脚出发再绕行至上半身,顾好脚等于顾好全身一大半! 放松脚底肌肉筋膜的方法:足部热敷或泡热水及 伸展脚底肌肉。 自我保健方法:用球 脚底肌肉,遇到紧绷点则停 30秒以上。 堡医师自己也常常有足部、小腿僵硬的问题。每次在 后就会特别想排气,这其实是因为足部筋膜绕行内脏部位,因此会与肠胃蠕动、内脏功能等互相影响。改善足部筋膜,连胀气、小腹凸出、便秘等问题也会一并改善,真是神奇! 足部筋膜更进一步往上绕行至肩颈、头部。这点堡医师自己有深切的体验。当初练习第一次超级铁人 226K时,最担心的就是跑步项目,因此跑步的练习过量了。 在胡乱的过度训练下肩颈严重疼痛,其实就是足部过度紧绷造成的。下次足部 前,可以先感受一下自己是否有肩颈僵硬的问题,若是 后肩颈因此松开了,就表示你的肩颈痛其实有一大部分是足部筋膜紧绷的关系。侯钟堡(复健专科医师) 蹠骨疼痛/前脚掌疼痛/前足肌腱炎 通常,我会把蹠骨疼痛视为前足的足底筋膜炎。 前足肌腱炎常发生在 2 ∼ 4趾之间。常见于高冲击性的运动,如跑步,因为原来需承受最大力量的大拇趾位置不良(因扁平足、高足弓等问题),导致需由 2 ∼ 4趾没那么强壮的肌腱承担受力。 足部生物力学不良,也会使得横弓构造之一的深横蹠骨韧带反复撕裂伤拉伤。每次步行都对前足肌腱造成反复伤害,因此无论做什么治疗都一再复发、效果不佳,殊不知要先由调整足部的生物力学着手,肌腱炎才会渐渐恢复。 症状:患者觉得前足常有韧带撕裂感,或感觉踩在图钉或弹珠上。 治疗方法:特制鞋垫、物理治疗、足部筋膜放松。 特效方法:震波治疗、 PRP注射治疗(增生疗法)。 避免:穿底部太软、会凹陷的鞋子。 顾好脚等于顾好全身 在《解剖列车》一书中引用解剖学的概念,以筋膜相连的观点,解释了下肢与全身筋膜的联系关系。全身有许多筋膜都是经由足部出发或绕行过足部。足部位在与重力交手的第一线,筋膜特别容易紧绷,进而影响身体其他部位。人体许多筋膜都是由脚出发再绕行至上半身,顾好脚等于顾好全身一大半! 放松脚底肌肉筋膜的方法:足部热敷或泡热水及 伸展脚底肌肉。 自我保健方法:用球 脚底肌肉,遇到紧绷点则停 30秒以上。 堡医师自己也常常有足部、小腿僵硬的问题。每次在 后就会特别想排气,这其实是因为足部筋膜绕行内脏部位,因此会与肠胃蠕动、内脏功能等互相影响。改善足部筋膜,连胀气、小腹凸出、便秘等问题也会一并改善,真是神奇! 足部筋膜更进一步往上绕行至肩颈、头部。这点堡医师自己有深切的体验。当初练习第一次超级铁人 226K时,最担心的就是跑步项目,因此跑步的练习过量了。 在胡乱的过度训练下肩颈严重疼痛,其实就是足部过度紧绷造成的。下次足部 前,可以先感受一下自己是否有肩颈僵硬的问题,若是 后肩颈因此松开了,就表示你的肩颈痛其实有一大部分是足部筋膜紧绷的关系。每次当我的足部彻底放松后,肩颈疼痛就会改善八成以上,脖子也可以自在的转动而不感到酸痛僵硬。或许就是因为这个亲身经验,让我了解足部大大的影响我们全身,对运动型态 ─足部问题与全身筋膜的关联有如此切身且深刻的了解,也间接促使本书的诞生。 ①推荐度:1 ∼ 5 颗 ②训练时间:8 ∼ 12 下/组,左右各做2 ∼ 3 组 ③放松时间:左右各1 回,各滚动2 分钟,或做到无酸痛点为止 ④伸展时间:伸展2 ∼ 3 分钟,或做到无紧绷感为止 足底的放松、伸展与训练 足底踩球 推荐度 适合所有人及所有症状,足底也是全身筋膜最重要的起点。脚底踩球可从三足弓循环找出筋膜紧绷点,在该区域加强 30 秒以上。 放松时间:左右各2 回,各滚动30 秒∼ 2 分钟,或至无酸痛点为止。一开始放松时,若筋膜较紧绷,适合用硬度较软的球,避免太过疼痛引起筋膜发炎。 等到筋膜较松、状况改善后,可逐渐增加球的硬度,较能 更深层的肌肉。(使用滚筒时同理。)足弓影响整体的骨架状态,足弓的筋膜连接到身体的核心肌群。若足弓健康,想必酸痛问题也比较少。扁平足会影响筋膜平衡,也容易引起腰酸背痛、驼背、头部前倾等连带影响。 足底训练:脚趾抓毛巾 推荐度 用抓脚趾等活动训练足底肌肉,可帮助足弓生成。若训练对象为小朋友,建议搭配游戏,如脚趾捡弹珠、比赛用脚捡球等活动。 训练时间:左右各5 分钟,1 ∼ 2 回。 (训练内侧足弓) (前侧足弓+缩足运动内侧提起) 小腿后侧:滚筒+球放松及拉筋板伸展 推荐度 小腿肌是背侧筋膜最重要的一部分。背侧筋膜在人体站立、行走时都会大量使用,因此八成以上的人都会有小腿紧绷问题。有些人小腿太紧绷时,反而会有萝卜腿、小腿肚线条明显等现象,这是表层筋膜太紧绷脱水导致,并不是肌肉结实。 筋膜放松后,若发现腿部线条感消失,属正常现象。小腿肌也是大部分人放松时遇到的第一个瓶颈。小腿肌分成两层,肌肉层较厚,因此深层小腿肌较难放松。 滚筒:适合较大面积的放松。 球:适合单点的放松,特别是小腿肚的中心点,也是人体穴位「承山穴」的位置。 放松时间:左右各2 回,各滚动1 ∼ 2 分钟,或至无酸痛点为止。 (滚筒放松) (用球放松「承山穴」) 本文摘自《顾好下肢筋膜,全身酸痛out!》/侯钟堡(复健专科医师)/如何出版社

针对于四肢肌肉,离头近的一般为近固点,离脚近的一般为远固定。如屈肘,就是胳膊绕肩关节做屈的运动,其中肱二头肌为原动肌,肌力大于阻力矩,因此是近固定,作克制工作(向心工作);若是伸直手臂,则是我们手臂绕肩关节做伸直运动,原动机仍为肱二头肌,但肌力小于阻力,远固定,作退让工作。

起点即定点,是判断近固定还是远固定的一个前提。

在实际活动中,定点与动点既对立又统一,肌肉的起止点不是固定不变的,有肌肉工作条件变时,两者可以互相易位。

扩展资料

肌肉收缩机制

依照肌丝滑行理论,肌肉收缩的基本过程是: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引起肌浆中Ca²⁺浓度升高,Ca²⁺与肌钙蛋白C结合,肌钙蛋白发生构象变化,使肌钙蛋白Ⅰ与肌动蛋白的结合减弱。

原肌球蛋白发生构象改变,使肌动蛋白上的结合位点暴露,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横桥发生扭动,将细肌丝往粗肌丝中央方向拖动。

经过横桥与肌动蛋白的结合、扭动、解离和再结合、再扭动所构成的横桥循环过程,细肌丝不断滑行,肌小节缩短。肌肉收缩过程中能量来源于ATP水解释放的能量。

要搞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医学上,解剖学上的前后左右上下内外关系。

解剖上有一个标准体位

双手掌摊开,脚尖向前。

我们医生就在这个基础上描述各个器官、组织的位置关系。

在这种体位状态,大拇指就在小拇指的外侧。

然后我们再来看桡骨和尺骨。

桡骨和尺骨是构成我们小臂的两块骨头。

桡骨,英文名radius,位于前臂外侧,也就是靠近我们大拇指的那一侧。

尺骨,英文名称为ulna,位于前臂内侧,也就是靠近我们小拇指的那一侧。

后来,医生和解剖学家就用桡侧和尺侧来代指外侧和内侧。当我们说某个结构位于另一个结构的桡侧,就是说它位于另一个结构的外侧,当然,你一定要记住我们最初讲的那个解剖标准姿势。说某个结构位于另一个结构的尺侧就是说它在另一个结构的内侧。

这种做法比描述一个结构位于另一个结构的左侧和右侧更加准确,更加简单。比如大拇指是在小拇指的桡侧,也就是外侧,但是如果用左右描述,那么右手大拇指是在右手小拇指的右侧,而左手大拇指就在左手小拇指左侧,用左右描述位置就必须先说是左边还是右边,看这段是不是感觉很晕。为了避免这种晕,所以就用内外侧更方便

内尺外桡

内尺外桡

内尺外桡

重要的口诀念三遍

下次当看到磁共振或者其他影像学检查报告上面说桡侧韧带损伤,你就知道是外侧的

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根据其组织结构、功能和特性进行分类。

在组织结构上,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组成。肌腹是肌肉的主要部分,富有弹性,可以产生收缩力。而肌腱则是将肌肉连接到骨骼上的结构。

在功能上,骨骼肌主要负责身体的运动。它们可以产生力量,使骨骼产生弯曲或伸展,从而完成各种动作。此外,骨骼肌还可以维持身体的姿势和平衡。

在特性上,骨骼肌具有收缩性和随意识性。收缩性是指肌肉可以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产生收缩力。随意识性则指肌肉可以受人的意志支配,完成基本生活和工作中需要的动作。

根据其解剖学特性,骨骼肌可以被分为多种类型。其中,长肌多分布于四肢,短肌多分布于躯干深层,扁肌呈板状,轮匝肌则主要分布于口和眼部。此外,骨骼肌还可以根据其作用分为拮抗肌和协同肌,它们相互协调,相辅相成地完成各种动作。

总的来说,骨骼肌是运动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们通过组织结构、功能和特性的协调工作,使得身体能够完成各种运动和动作。

部位:肩胛骨肩胛下窝内。

起点:肩胛下窝。

止点:肱骨小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内旋、内收。

部位:冈下肌、小圆肌下方。

起点:肩胛骨下角背面。

止点:肱骨小结节嵴。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内旋、内收和伸

部位:肩胛骨冈上窝内。

起点:肩胛骨冈上窝。

止点:肱骨大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外展。

部位:肩胛骨冈下窝内。

起点:肩胛骨冈下窝。

止点:肱骨大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外旋、内收和伸。

部位:冈下肌下方。

起点:肩胛骨外侧缘背面。

止点:肱骨大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外旋、内收和伸。

部位:肩部皮下,呈倒三角形。

起点:锁骨外侧半、肩峰和肩胛冈。

止点:肱骨体三角肌粗隆。

功能:近固定时,前部纤维收缩使肩关节屈、水平屈和内旋;中部纤维收缩使肩关节外展;后部纤维收缩使肩关节伸、水平伸和外旋;整体收缩,可使肩关节外展。

部位:腰背部和胸部后外侧皮下。

起点:第7~12胸椎及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髂嵴后部和第10~12肋外侧面。

止点:肱骨小结节嵴。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伸、内收和内旋。远固定时,拉躯干向上臂靠拢,并可辅助吸气。

部位:脊柱两侧,由棘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三部分组成。起点:骶骨背面、髂嵴后部、腰椎棘突和胸腰筋膜。止点:颈、胸椎的棘突与横突、颞骨乳突和肋角。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收缩,使头和脊柱伸。上固定时,使骨盆前倾。

部位:斜方肌深层。

起点:第6、7颈椎和第1~4胸椎棘突。

止点:肩胛骨内侧缘。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上提、后缩和下回旋。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脊柱胸段伸。

部位:颈阔肌深层,颈部两侧。

起点:胸骨柄和锁骨胸骨端。

止点:颞骨乳突。

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头颈向同侧屈,并转向对侧;两侧收缩,肌肉合力作用线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后面使头伸,肌肉合力作用线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前面使头屈。上固定时,上提胸廓,助吸气。

部位:上臂前面浅层,有长、短两头。

起点:长头起自肩胛骨盂上结节,短头起自肩胛骨喙突。

止点:桡骨粗隆和前臂筋膜。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屈、肘关节屈和外旋。远固定时,使上臂向前臂靠拢。

部位:上臂后面,有长头、外侧头和内侧头三个头。

起点:长头起自肩胛骨盂下结节,外侧头起自肱骨体后面桡神经沟外上方,内侧头起自桡神经沟内下方。

止点:尺骨鹰嘴。

功能:近固定时,使肘关节伸,长头还可使肩关节伸。远固定时,使上臂在肘关节处伸。

部位:位于肘关节后面,呈三角形。

起点:起于肱骨外上髁。

止点:止于尺骨背面上部。

功能:近固定时,使肘关节伸并加固肘关节。远固定时,使上臂在肘关节处伸。

部位:胸廓侧面浅层。

起点:上位8~9肋骨外侧面。

止点: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前面。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前伸;下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胛骨下降和上回旋。远固定时。

部位:胸前上部皮下。

起点:锁骨内侧半、胸骨前面和第1~6肋软骨以及腹直肌鞘前壁上部。

止点:肱骨大结节嵴。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屈、水平屈、内收和内旋。远固定时,拉躯干向上臂靠拢,提肋助吸气。

起点:第3~5肋骨前面。

止点:肩胛骨喙突。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前伸、下降和下回旋。远固定时,提肋助吸气

肱肌

部位:肱二头肌下半部分深层。

起点:肱骨前面下半部分。

止点:尺骨粗隆和冠突。

功能:近固定时,使肘关节屈。远固定时,使上臂向前臂靠拢。

喙肱肌

部位:位于肱二头肌上半部内侧,为长梭形肌。

起点:起于肩胛骨喙突。

止点:止于肱骨中部内侧(与三角肌粗隆相对应)。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屈、内收和外旋。

起点:肱骨外上髁上方

止点:桡骨茎突。

功能:近固定时,使肘关节屈,并使前臂内旋或外旋和保持正中位。

起点:肱骨内上髁及前臂筋膜。

止点:第二掌骨底。

功能:近固定时,使桡腕关节屈,参与手关节外展、辅助肘关节屈和前臂内旋。

起点:肱骨内上髁、前臂筋膜和尺骨鹰嘴。

止点:豌豆骨、第二掌骨底。

功能:近固定时,使桡腕关节屈、参与桡腕关节内收和肘关节屈。

起点:肱骨内上髁和尺骨冠突。

止点:桡骨外侧面中部。

功能:近固定时,使前臂内旋,辅助肘关节屈。

起点:肱骨外上髁、前臂筋膜及肘关节囊。

止点:第五掌骨底。

功能:近固定时,使桡腕关节伸,参与手关节内收。

起点:肱骨外上髁。

止点:第二掌骨底。

功能:近固定时,使手关节伸,参与桡腕关节外展及肘关节伸。

起点:肱骨外上髁。

止点:第三掌骨底。

功能:基本与桡侧腕长伸肌相同。

部位:腰椎两侧和髂窝内,由腰大肌、髂肌组成。

起点:腰大肌起自第12胸椎和第1~5腰椎体侧面和横突;髂肌起自髂窝。

止点:股骨小转子。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屈和外旋。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收缩,使脊柱屈和骨盆前倾

部位:骶骨前面、小骨盆后壁。

起点:第2~5骶椎前侧面。

止点:股骨大转子。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外展和外旋。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0811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8
下一篇2023-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