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型脑瘫是临床上发病率最高的一种,踮脚尖、剪刀步、足内外翻是这类患儿最典型的外面表现,而原因就在于过高的肌张力及肌力异常。所以,痉挛型脑瘫患儿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很关键的一步就是降低肌张力、提高肌力,而要达到这个效果,就必须借助于康复训练及外科手术综合进行。 1、提高肌力重在康复训练 在对脑瘫患儿进行肌力提高的康复训练中,患儿本身的主动运动相对由康复师或家长起主导作用的被动运动来说,更为重要。康复师可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给予负重,以达到理想效果,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1、患儿取侧卧位,使髋充分伸展,治疗师辅助上面的一侧下肢主动抬起,不能屈膝,必要时可以负重,如人为的阻力或沙袋负重。 2、患儿取仰卧位,膝屈曲双足底着床,治疗师固定此姿势,嘱患儿主动抬起臀部做搭桥样动作。 3、单双膝跪立位训练,患儿取跪立位,治疗师固定其骨盆处,防止屈髋,达到一定能力后就可进行单膝立位训练,一侧下肢跪于垫面,另一侧下肢屈髋屈膝足底着垫固定,两侧下肢交替 训练,以训练骨盆周围肌力及双下肢的交替运动。 4、患儿取手膝位姿势,治疗师辅助患儿骨盆处使骨盆向患儿前方充分伸展后再复位,如此反复多次,以训练患儿的伸髋能力。 2、降低肌张力重在外科手术 踮脚尖、交叉步等是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典型表现,而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患儿肌张力过高,导致肢体肌肉发生痉挛,而且这种肌肉痉挛往往不是局限于单个肌肉,而是表现为多个肌肉或肌群痉挛,所以靠单纯的康复训练达不到降低肌张力的作用。 FSPRS术(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离断术)则可以在先进的多导联电生理技术的监测下,科学决定脊髓神经后根的切除比例,使切除感觉神经的范围和比例更客观更准确,通过这种术中切断脊神经后根,可明显地降低患者的肌张力,其痉挛状态在术后能得到解除彻底,不会影响肢体的运动功能,对感觉功能影响很小,还可以起到预防肢体畸形的发生与发展,有明显的总体功能改善和矫正动力性畸形。 当然,除了手术治疗之外,康复训练同样不可或缺,术后仍需坚持长期正规的训练,以防术中达到的效果不能稳固长期地保持下去。
宝宝常会出现肌张力过高的情况,肌张力过高会导致宝宝出现走路呈剪刀状,入睡困难,听到声音会受到惊吓,经常哭闹等。肌张力过高严重的话会导致宝宝瘫痪,那 肌张力过高怎么办?
肌张力过高怎么办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是维持身本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肌张力高的人在运动和静止时均可能表现出异常姿势。
1、首先是护理治疗,患者在治疗此病是应积极控制血糖。治疗肌张力高可采用物理疗法来进行增加肌力锻炼、步行训练,并以温浴、推拿、按摩为辅,也可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止痛药来缓解疼痛。
2、其次是饮食疗法,治疗肌张力高的方法还包括饮食疗法,因为中医观点中有医食同源的说法。食物也可以起到治疗的作用,而且部分食物同时也是药物,只要用之得当,就可以起到防病治病的效果,所以说饮食调养对肌张力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3、另外还有中医治疗,中医认为应辨清虚损脏腑,以扶正为主,然后祛邪,并辅佐以疏风散寒化湿、清热、通络。其扶正主要以健脾益肾为要,且早期治疗肌张力高应以健脾为主,而到了中期重在补脾益肾,后期则以滋养肝肾为要。
新生儿体检 肌张力高的表现1、在平时生活中,这是比较典型的表现,宝宝肌张力高的孩子常常表现为更易激惹,闻声惊吓,持续哭叫,入睡困难,穿衣时难以将其手臂插入袖内,洗澡时难将拳头掰开,当下肢进入浴盆或水面时,孩子全身立即成僵硬姿势。宝宝肌张力高的患儿下肢伸直、内收交叉,呈剪刀状。当宝宝出现上述表现时,大家一定要注意。
2、有时候宝宝也会出现肌张力的,肌张力是否过高,是没有客观仪器可以测量的,完全凭借医生的手感和经验,有时宝宝不配合就可能会错判为宝宝肌张力高的表现,比如检查的时候,宝宝不愿意,腿绷得直直的,另外,孩子站的时候,初初都是脚尖着地,但一般孩子会慢慢将脚放平;但宝宝肌张力高的孩子一直会那样踮着,就算你用手往下按也不一定能将他的脚放平。
3、除了上述的症状之外,宝宝肌张力高的肌肉比一般孩子紧,活动比较疆硬,这也是宝宝肌张力高的表现。换尿布时一般的孩子两腿应该可以张开到120度,宝宝肌张力高的孩子则张不开。四个多月的孩子让他站在大人肚皮上时会跳跃,但宝宝肌张力高的孩子只会直直地站着,且用脚趾使劲的陷进大人肉里。所以大家一定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精彩推荐:
新生儿大便次数 新生儿肺炎 新生儿湿疹 母乳保存时间 新生儿体温 宝宝便秘能吃猕猴桃吗 治疗婴儿湿疹的药膏 婴儿能玩毛绒玩具吗 新生儿能用吸鼻器吗
作为一名康复医师,从康复治疗理念上说: 一、 物理疗法 1 去除促使痉挛恶化的因素(如寒冷、疼痛、泌尿系统感染、便秘、关节挛缩、被动活动时用力过度等)。采用适当的体位,避免肌紧张发生。早期采取床上或轮椅上适当体位,是控制痉挛的重要措施。 2 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这是处理痉挛最基本的方法。每日最少应进行2次,每次20 min左右。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都可防止发生关节挛缩及活动受限。活动过程应轻柔、缓慢、稳定,并达关节全范围。 3 站立负重训练 站立可对髋关节屈肌、膝关节屈肌及踝关节跖屈肌产生良好的静态牵张,可使早期的挛缩逆转并降低牵张反射的兴奋性,从而缓解肌痉挛。站立训练每日最少进行2次,每次30~45 min。 4 水疗法 包括全身电动浴缸、Hubbard槽浴、步行浴、水中运动池训练、水中步行训练等。 5 冷疗法 根据治疗的部位不同,可以选择应用冷水、冰袋等方法,作用时间需持续10~30 min,一旦肌肉被冷却到足够解除痉挛状态,这种效果可持续1~15 h。 6 热疗 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蜡疗法、热蒸汽疗法、湿热疗法等。对于感觉迟钝或感觉缺失的病人,治疗时需特殊防护,防止烫伤。 7 功能性电刺激(FES) FES可以缓解肌肉痉挛,增强肌力。常用的FES有治疗性电刺激、脊髓电刺激、低周波、间动电及各种低频脉冲电流[3]。常用的刺激强度通常为20~50 Hz,每次20 min,2次/d。 二、 药物治疗 临床上可用于抗痉挛的药物很多,可分为如下几类:(1)神经递质抑制剂,如巴氯芬、吡拉西坦、甘氨酸等;(2)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安定、氯硝安定等;(3)影响离子流的药物,如丹曲林钠、大仑丁等;(4)作用于单胺的药物,如替扎尼定、可乐定等;⑤其他,如环苯扎林、妙纳等。临床上常用的有骨骼肌松弛药妙纳及神经递质抑制剂巴氯芬。 三、 传统中医中药治疗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痉挛是由于筋脉失于濡养而形成的病变。督脉受损,瘀血内停,阳气不得输布肢体以柔以养筋。故目前大多认为,脊髓损伤后的痉挛主要由督脉受损所致。传统的经验方有:解痉合剂、止痉汤等,使用时可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进行加减,从而起到较好的解痉作用。另根据经络原理,采用督脉取穴法,行针灸治疗,适用于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的痉挛。传统的推拿、按摩术可舒筋活络、行气活血、放松肌肉,因而亦可有效地缓解痉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