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蕃字仲举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 ---15题。
(14分)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
后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
太尉李固表荐,迁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缪,高洁之士。
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
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稍迁,拜尚书。
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蕃上疏日:誓昔高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
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
''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后迁大鸿胪。
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
复征拜议郎,数日迁光禄勋。永康元年,帝崩。
窦后临朝,以蕃为太傅,录尚书事。时,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尚书畏惧权官,托病不朝。
蕃以书责之日:“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康?于义不足,焉得仁乎!”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
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蕃上疏力辞。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
而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
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
用理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
王甫时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 论日: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成能树立风声,驱驰险厄之中,与刑人腐夫同朝争衡,终取灭亡之祸者。
彼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厉。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以携持民心。
(《后汉书·陈藩传》,有删改)12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去则县之 县:通“悬'',悬挂B坐左转修武令 坐:因犯……罪C事亡如存 事:侍奉D蕃常疾之 疾:嫉妒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以谏争不合 唯蕃能致焉A B作师说》以贻之 或师焉,或否焉蕃因与窦武谋之 若陈蕃之徒C D因之力而敝之 之二虫又何知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周缪下陈蕃之榻,使者造假遭遇毒打,这两件事体现了陈藩鲜明的个性特点。B陈蕃认为地方官吏贪赃枉法、虐待百姓是导致山贼危害一方的重要原因。
C陈藩和窦武密谋消灭宦官的事情泄露,太后命令曹节等人将两人杀害。 D。
陈藩宦海几起几落,这与他刚直不阿、爱民忠君的高尚节操分不开。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o(8分)(1)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
(5分)译文:(2)彼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3分)译文:。
2 文言文陈蕃扫除注释及翻译原文 陈藩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
祖河东太守。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选自《后汉书·陈蕃传》作者范晔。
译文 陈藩字仲举,是汝南平舆人。他祖上是河东太守。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悠闲地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怎么能在意一间房子呢?”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注释 1、尝:曾经 2、处:居住。
3、庭宇:庭院以及屋舍。 4、芜秽:杂乱不堪。
秽:多 5、父友同郡:父亲同城的朋友。 郡:古代行政区域。
6、侯:拜访,问候。 7、谓:对。
说。
8、孺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你,你们”的意思。文中指“小伙子” 9、处世:处理事务。
10、安事:怎么用得着打扫 安:怎么。事:本意为“侍奉,服侍”,此意为“清扫”。
11、清世志:使世道澄清的志向。清,形容词作动词用。
志:志向。 12、甚:副词,很,非常。
13、奇之:认为他与众不同。奇,形容词作意动用,以……为奇。
3 赵资清简文言文翻译赵资清简译文在最下面:)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
父畅,为博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 至孝有道,仍迁博士。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官所诛,咨乃谢病去。
太尉赐特辟,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举高地,累迁敦煌太守。
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依,谢曰:“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
妻子物余,一无所请。盗皆惨 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由此益知名。
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州郡以礼发遣,前后再三,不得已 。复拜东海相。
之官,道经荥阳,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谓主簿曰:“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即弃印绶,追之东海。
谒咨毕,辞归家。其为时人所贵若此。
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
抗疾京师,将终,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使薄殓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早归后土,不听子孙改之。朱祗、萧建送丧到家,子胤不忍父体与土交合,欲更改殡,祗、建譬以顾命,于是奉行,时称咨明达。
(《后汉书·赵咨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听子孙改之 听:听从,听便。 B诏书切让 让“责备 C咨乃谢病去 谢:谢罪 D所凶无状,干暴贤者 干:冒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父畅,为博士 ②因请为设食 ③将终,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 ④其为时人所贵若此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C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在文中的一,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B咨恐母惊惧 C居贫,朝夕无储 D前后再三,不得已 4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赵咨清廉俭朴的一组是 ( ) ①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②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③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 ④妻子物余,一无所请 ⑤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 ⑥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使薄殓素棺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5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赵咨少年丧父,因行孝道而闻名,州郡长官推荐他为孝廉,但他淡泊名利,推辞不 就。
B有一伙强盗到赵咨家抢劫,赵咨怕强盗吓坏母亲,先到门口迎盗,强盗被他的孝行感动,惭愧而去。 C赵咨上任途中,经过荥阳,不因为曹暠效法自己的孝廉而停留,于是曹暠感到很惭 愧,抛弃印绶,追至东海,拜见赵咨后就辞官归家。
这件事,足以说明赵咨在当时 的影响力很大。 D赵咨去世之后,其子赵胤不忍父亲简葬,打算更改葬法。
赵咨的故吏将赵咨临终遗命相告,终于按原计划实行。参考答及 译文: 1C(这里的“谢”应该是“推脱”的意思) 2D(①与②的“为”分别是动词“做”和介词“替”,③和④的“其”虽然都是代词,但意思不同,③“他的”,是“故吏”的定语,而④是“他”,作主语。)
3A(“望尘不及”这里用的是它的本义,现在多用其比喻义,比喻远远落后) 4B(①表现赵咨的淡泊名利,④表现赵咨的孝行) 5C(关键是对文中“咨之故孝廉也”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应是“赵咨原先任敦煌令时举荐的孝廉”;“足以说明赵咨在当时的影响力很大”也比较模糊,这件事主要是为了 现赵咨当时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威望) 参考译文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父亲赵畅,曾做过博士。
赵咨少年时期就死了父亲,因有孝行而被州郡推举为孝廉,他都不到任,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荐赵咨极孝顺有修养,因袭(其父)升为博士。灵帝初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被宦官杀害,赵咨就称病推辞离开。
太尉杨赐特别征召,让他用幅巾为头饰进出(官署),请他参与讲论经典。被举荐做高官,几次迁升做了敦煌太守。
因为多病免职回家,亲自率领子孙种田养家糊口。盗贼曾经夜晚到赵咨家抢劫,赵咨害怕惊吓了母亲,于是先到门口迎接强盗,接着要求给他们准备饭食并道歉说:“老母亲已年届八十,生病需要体养,家中贫困,无隔夜之粮,请求稍微留下点衣服粮食。”
妻子儿女和其他物品,全都没有提出要求。强盗都惭愧叹息,跪下告辞说:“我们太无理了,真不该侵扰贤良。”
说完都跑出门去,赵咨追出去送给他们东西,但没有赶上。从此赵咨更加出名。
朝延征召他做议郎,以病推辞不到任,皇上下诏急切责备,州郡官员以礼相送,前后多次,不得已才去 。赵咨又被封为东海相。
上任时,途经荥阳,县令敦煌人曹暠,是赵咨过去举荐的孝廉,在路旁迎接,赵咨却不停留。曹暠送他到长亭,望着车辆过后的尘土没有赶上,对主簿说:“赵君名声很大,现在经过我的县界我不拜见他,一定会被天下人耻笑!”于是丢掉印绶,追到东海,拜见赵咨后,辞职回家。
他被当时的人推崇到了这地步。赵咨作官时清廉俭朴,计算时间领取俸禄,豪门大户都畏惧他俭朴清廉的品德。
4 魏骥字仲房文言文翻译《明史·魏骥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 原文:魏骥,字仲房,萧山人。
永乐中,以进士副榜授松江训导。常夜分携茗粥劳诸生。
诸生感奋,多成就者。用师逵荐,迁太常博士。
宣德初,迁吏部考功员外郎,正统三年,召试行在吏部左侍郎,屡命巡视畿甸遗蝗,问民疾苦。八年改礼部,寻以老请致仕。
吏部尚书王直言骥未衰,如念其老,宜令去繁就简。乃改南京吏部。
复以老辞,不允。十四年进尚书。
英宗北狩,骥率诸司条上时务,多施行。景泰元年,年七十七,致仕。
骥居官务大体。在太常,山川坛获双白兔,圻内生瑞麦,皆却不进。
在吏部,有进士未终制,求考功。同官将许之,骥持不可。
法司因旱恤刑,有王纲者,恶逆当辟,或悯其少,欲缓之。骥曰:“此妇人之仁,天道不时,正此故也。”
狱决而雨。正统中,王振怙宠,凌公卿,独严重骥,呼“先生”。
景泰初,以请老至京师。大学士陈循,骥门生也,请间曰:“公虽位冢宰,然未尝立朝。
愿少待,事在循辈。”骥正色曰:“君为辅臣,当为天下进贤才,不得私一座主。”
退语人曰:“渠以朝廷事为一己事,安得善终。”竟致仕去。
骥端厚祗慎。顾劲直,好别白君子小人。
恒曰:“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家居,忧国忧民,老而弥笃。
萧山故多水患,骥倡修螺山、毕公诸塘堰,捍江潮,兴湖利。乡人赖之。
居恒布衣粝食,不殖生产。事兄教谕骐,虽耄益恭。
时戴笠行田间。尝遇钱塘主簿,隶呵之。
答曰“萧山魏骥也”。主簿仓皇谢慰而去。
成化七年,御史梁昉言:“臣先任萧山,见致仕尚书臣魏骥里居,教子孙孝弟力田,增堤浚湖,捍御灾患。所行动应礼法,倡理学,勖后进。
虽在林野,有补治化,齿德有余。乞下所司,酌前代故事施行。”
帝览奏嘉叹。遣行人存问,赐羊酒,命有司月给米三石。
使命未至而骥卒。赐祭葬如礼,谥文靖。
其子完以骥遗言诣阙辞葬,乞以其金振饥民。帝怃然曰:“骥临终遗命,犹恐劳民,可谓纯臣矣。”
许之。(节选自《明史·魏骥传》,有删改) 译文:魏骥,字子房,萧山人。
永乐年间,以进士副榜的身份授职松江训导。常在深夜携带茶粥慰劳诸生。
诸生感动而发奋,其中多有功成名就的人。因师逵的推荐,升任太常博士。
宣德初年,升任吏部考功员外郎。正统三年,召入试用行在所吏部左侍郎,多次奉命巡视京城郊区蝗虫灾情,询问民众的疾苦。
正统八年,改任礼部左侍郎,不久因年老而请求辞官退休。吏部尚书王直说魏骥没有衰老,若考虑到他年龄大,最好下令除去繁杂的工作而做简要的事情。
于是改任南京吏部左侍郎。他再次推托年老而辞官,但是朝廷不同意。
正统十四年升为尚书。英宗被俘北去,魏骥率领各司众官吏逐条上陈时弊,大多被施行。
景泰元年,年龄七十七,辞官退休。魏骥做官识大体。
任太常官时,山川坛抓获一对白兔,京畿内长瑞麦,他都拒绝进呈给朝廷。在吏部时,有一进士服丧期未满,就请求考核功绩授官。
同僚打算答应他,可是魏骥坚持不同意。司法官因天旱体恤受刑者,有个叫王纲的犯人,罪大恶极,应判处死罪,有人怜悯他年少,想要给他减刑。
魏骥说:“这是妇人之仁,天道不合时节,正是这个原因。”依法断案后,天就下雨了。
正统年间,王振依仗宠幸, 公卿,唯独尊重魏骥,称他为“先生”。景泰初年,魏骥因请求退休养老到达京城。
大学士陈循,是魏骥的学生,找机会避开众人对魏骥说:“您虽位居冢宰,然而不曾在京城中央作官。请您稍稍等待,可叫朝廷为您加官封爵,这事儿包在我陈循等人身上。”
魏骥正色道:“你身为辅佐之臣,应当为天下推举贤才,不能因为我是你的老师就偏私我。”魏骥后来对人说:“他把朝廷的事作为自己的事,这样怎么会有好结果呢?”最终辞官退休归家。
魏骥端正厚道刚劲正直,善于识别君子小人,常说:“没有是非之心,就不是人。”在家闲居也忧国忧民,此情到老而更加纯厚。
萧山原来多水灾,魏骥倡议修筑螺山、毕公等塘堰,拦截江潮,兴修水利。乡里人依赖它获利。
居家一直布衣粗食,不置产业。事奉作教谕的兄长魏骐,虽年长而更加恭敬。
经常戴斗笠行走于田间。曾遇到钱塘的主簿,仆隶呵斥他,问他是谁,他回答说“是萧山的魏骥”。
那主簿仓皇谢罪慰问而离去。成化七年,御史梁昉说:“臣最初任职萧山,看到退休尚书臣魏骥的乡下住宅,教育子孙尊崇孝悌,致力农耕,增筑堤坝,挖掘湖泊,抵御灾害。
所做的事符合礼法,提倡理学,勉励后进。魏骥虽身处山野,但对治理和教化有益处,年龄大,德行高。
请求陛下下令给主管部门,参照前代旧例实施对魏骥的表彰。”皇帝阅览奏折而嘉叹赞赏,派遣使者前往慰问,踢给羊和酒,命令有关部门每月供给米三石。
但使者和命令还没到达魏骥就去世了。按照礼制赐予祭品,谥号文靖。
他的儿子魏完因魏骥的遗言赴朝堂推辞葬礼,乞求用礼金救济饥民。皇帝叹息说:“魏骥临终的遗言还害怕劳民伤财,可谓忠诚的大臣啊!”答应了魏完的请求。
5 潘年十五,尝闲处一室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祖河东太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
陈蕃字仲举,是汝南平舆人。他祖上是河东太守。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蕃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怎么能在意一间房子呢?”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赞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观点
这种观点的核心思想是:做人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光说不练。
6 翻译古文:后汉书原文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
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觽流百家之言。
后归乡里,屏居教授。仕郡为功曹,以数谏争不合去。
译文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觽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
仕郡为功曹,以数谏争不合去。
7 赵咨简葬 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
父亲赵畅,曾做过博士。赵咨少年时期就死了父亲,因有孝行而被州郡推举为孝廉,他都不到任,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荐赵咨极孝顺有修养,因袭(其父)升为博士。
灵帝初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被宦官杀害,赵咨就称病推辞离开。太尉杨赐特别征召,让他用幅巾为头饰进出(官署),请他参与讲论经典。
被举荐做高官,几次迁升做了敦煌太守。因为多病免职回家,亲自率领子孙种田养家糊口。
盗贼曾经夜晚到赵咨家抢劫,赵咨害怕惊吓了母亲,于是先到门口迎接强盗,接着要求给他们准备饭食并道歉说:“老母亲已年届八十,生病需要体养,家中贫困,无隔夜之粮,请求稍微留下点衣服粮食。” 妻子儿女和其他物品,全都没有提出要求。
强盗都惭愧叹息,跪下告辞说:“我们太无理了,真不该侵扰贤良。”说完都跑出门去,赵咨追出去送给他们东西,但没有赶上。
从此赵咨更加出名。朝延征召他做议郎,以病推辞不到任,皇上下诏急切责备,州郡官员以礼相送,前后多次,不得已才去 。
赵咨又被封为东海相。上任时,途经荥阳,县令敦煌人曹暠,是赵咨过去举荐的孝廉,在路旁迎接,赵咨却不停留。
曹暠送他到长亭,望着车辆过后的尘土没有赶上,对主簿说:“赵君名声很大,现在经过我的县界我不拜见他,一定会被天下人耻笑!”于是丢掉印绶,追到东海,拜见赵咨后,辞职回家。他被当时的人推崇到了这地步。
赵咨作官时清廉俭朴,计算时间领取俸禄,豪门大户都畏惧他俭朴清廉的品德。作官司三年,因病请求免职,征召为议郎。
带病到了京师,临终时,告诉他的旧吏朱祗、萧建等,让他们采用薄殓素棺,有黄土垫底,想使尸体迅速腐朽,早归后土,不要听任子孙改变计划。朱祗、萧建送丧到家,(赵咨的)独生子赵胤不忍心父亲的尸体与黄土并合,想更改殡葬之法,朱祗、萧建领会赵咨的临终遗命,于是照办,当时人称赵咨为明达之人。
文言文原文: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父畅,为博士。
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仍迁博士。
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官所诛,咨乃谢病去。太尉赐特辟,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
举高地,累迁敦煌太守。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依,谢曰:“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妻子物余,一无所请。
盗皆惨 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
由此益知名。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州郡以礼发遣,前后再三,不得已 。
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
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谓主簿曰:“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即弃印绶,追之东海。谒咨毕,辞归家。
其为时人所贵若此。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
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抗疾京师,将终,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使薄殓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早归后土,不听子孙改之。
朱祗、萧建送丧到家,子胤不忍父体与土交合,欲更改殡,祗、建譬以顾命,于是奉行,时称咨明达。此文出自南朝宋时期·范晔的《后汉书·赵咨传》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范晔以《东观汉记》为基本史料依据,以华峤书为主要蓝本,吸取其他各家书的长处,删繁补缺,整齐故事,超越众家,后来居上。
所以到了唐代,范晔《后汉书》取代《东观汉记》,盛行于世。而诸家《后汉书》,除袁宏《后汉纪》外,都相继散亡。
于是范晔《后汉书》成为现在研究东汉历史的最基本的依据。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当他完成了本纪、列传的写作,同时又和谢俨共同完成《礼乐志》、《舆服志》、《五行志》、《天文志》 、《州郡志》等五志的时候,有人告发他参与了刘义康的篡位阴谋,因此下狱而死。
谢俨怕受牵连,毁掉了手中的志稿,使《后汉书》只有纪传部分流传了下来。作者简介:范晔一生狂狷不羁,意志颇不满于朝廷,晚年终于发作到了顶点,加入了彭城王谋反阵营。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十一月,同党徐湛之上表首告,供出了所有谋反同党及往来檄书信札,谋反失败。不久,范晔等被处死,连坐从诛的还有其弟广渊、其子范蔼等。
狱中,范晔写了一篇《与诸甥侄书》,总结了他对文学、史学、音乐、书法的研究心得。在即将告别人世之际,他希望将来能有个知音,理解《后汉书》的价值。
他对花费毕生心血写成的史学著作十分自负,认为它们“精意深旨”,是从古至今没有过的“体大而思精”的作品。其中诸序与论赞,更是“天下之奇作”,和班固的《汉书》相比,毫无愧感。
他说,世人多贵古贱今,所以他才“称情狂言”,以期引起人们对《后汉书》的重视。
1 求形容女子有才华的古文RT
专门形容 古代才华 女子 的文章尚未找到 只言片语的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庄姜:春秋时齐国公主,卫庄公的夫人相传《诗经》里《燕燕》为其所作:“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不及,泣涕如雨”,后代诗评家推为“万古离别之祖”宋人朱熹在《监本诗经》中认为庄姜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庄姜可谓诗经时代美女姿本代言人,《诗经·卫风·硕人》中描写庄姜时说:“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 李清照“大河,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女儿花” 形容的便是。
2 用来形容女子的文言文形容美女的诗句 1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出自杜甫《佳人》 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鬓,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2“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出自李延年诗衍生出一个很著名的形容美女的词语——倾城倾国 3“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形容恰到好处,不能稍做变化,否则就不够完美出自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东家有子,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美人既醉,朱颜酡些。
(宋玉)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李白)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李延年)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曹植)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王维)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王昌龄)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杜甫) 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
(第六十八回) 周代《诗经桃夭》中写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已将桃花作为女子的象征; 唐代李白《长相思》中有“美人如花隔云端”一句,应是最早以直白的手法将花与美人相提并论。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李白(杨贵妃)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同上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同上 美女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其一》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邻女,头白溪边尚浣纱。--林黛玉 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开。
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何思澄《南苑逢美人》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
3 形容女子有才华诗句有哪些1、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
释义:像她那样有才华的女子,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即使是那些能完全领略文学高妙意境的人,总也有点不如她。
2、扫眉才子女相如,旧掌芸香四库书。——明·王彦泓《遇旧青衣》
释义:她这样有才华的女子可以说是女子中的司马相如了,曾经掌管着香料和四库全书。
3、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唐·元稹《寄赠薛涛》
释义:光滑细腻的锦江和秀丽的峨眉山,幻化出卓文君和薛涛这样的才女。她们言语巧妙,好像偷得了鹦鹉的舌头;文章华丽,好像分得了凤凰的羽毛。
4、有妇谁能似尔贤,文章操行美俱全。——宋·徐钧《曹世叔妻班昭》
释义:世间有哪个女子能像你这样贤德呢?才学品行和美貌一应俱全。
5、韵拈风絮,录成金石,不是舞裙歌袖。——清·纳兰性德《踏莎行·月华如水》
释义:你并非寻常歌女舞姬,你怀有高绝的文才,与谢道韫和李清照可以比肩。
4 文言文中女子学识丰富的词语冰雪聪明bīng xuě cōng míng比喻人聪明非凡出自:唐·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秀外慧中xiù wài huì zhōng秀:秀丽;慧:联盟外表秀丽,内心聪明出自: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慧中”蕙质兰心huì zhì lán xīn同“ 兰质蕙心 ”宋 柳永 《离别难》词:“有天然,蕙质兰心美韶容,何啻值千金”风华绝代fēng huá jué dài风华:风采才华;绝代:冠绝当世意思是风采才华为当世第一出自:《南史·谢晦传》:“时谢混风华为江左第一,尝与晦俱在武帝前,帝目之曰:‘一时顿有两玉人耳’”不栉进士bù zhì jìn shì栉:梳头不绾髻插簪的进士旧指有文采的女人出自:唐·刘讷言《谐喙录·不栉进士》:“关图有妹能文,每语人曰:‘有一进士,所恨不栉耳’”柳絮才高liǔ xù cái gāo表示人有卓越的文学才能多指女子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拟?’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类似可供参考的还有:〖博学多才〗释义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才华横溢〗解释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博古通今〗释义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才高八斗〗释义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才华盖世〗释义盖:复盖,超过才能很高,远远超过当代的人〖满腹经纶〗释义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真才实学〗释义真正的才能和学识〖才气过人〗解释才:才能;气:气魄才能气魄胜过一般的人〖天资聪慧〗意义上天赐予聪明的资质〖才高七步〗解释形容才思敏捷〖才思敏捷〗词义以前一般指人能出口成章,主要用在文学方面的现基本上形容人的反应快,思维灵活,脑子很聪明〖天资非凡〗解释具有超出世人的才智〖才占八斗〗释义才:文才,才华形容人学问高,文才好〖高世之智〗释义高世:超过世人;智:智慧,才智具有超出世人的才智形容才智非凡〖计斗负才〗释义比喻才高〖学富才高〗释义学识渊博,才能高强〖聪明绝顶〗解释聪明:聪敏有智慧;绝顶:最高处,无人超越词语意思是有着无人能及的聪明才智〖天资聪颖〗解释上天赐予聪明的资质,形容一个人天赋极佳,聪明具慧根〖足智多谋〗解释 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谋:计谋富有智能,善于谋划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旷世奇才〗解释 旷世:绝代,空前当代少见的才能出众的人〖七窍玲珑〗解释形容聪明灵巧相传心有七窍,故称。
5 形容“女子很有才华”的诗有哪些1、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十二曲·世难容》。
译文:气质之优美如同幽谷中的兰花一样芳馨纯洁,才华之出众又宛如仙子一样聪慧敏捷。
2、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出自: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
译文:像她那样有才华的女子,在今天已经很少了,即使那些能完全领略文学高妙意境的人,总也有点不如她。
3、才逾苏小,貌并王嫱。
韵中生韵,香外生香。
出自:阿阁主人《梅兰佳话》。
译文:才华超过了苏小妹,容貌可以和王昭君相比。在风韵之中有着更美妙的风韵,在清香之余有着格外的香气。
4、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
出自:清·纳兰性德《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
译文:你像仙子一样流落世间十八年,你吹花嚼蕊,多才多艺,品性高洁,尤其擅长弹奏琵琶,寄托冰清玉洁的情怀,现在你把多情的心灵托付给了“我”。
5、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出自:唐·元稹《寄赠薛涛》。
译文:锦江滑腻,峨眉山秀丽,变幻出卓文君和薛涛这样的才女。言语巧妙好像偷得了鹦鹉的舌头,文章华丽好像分得了凤凰的羽毛。
6 才在古文中用哪个字“才”看用在哪里了,古代也有“才”的直接出现的看看百度词典吧才 (才————是将知识活化和运用的能力,核心是正确的思维方法,才是人才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 )cái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 同本义 [(plant) newborn] 才,草木之初也——《说文》 有才能;有本领 [talented] 试使斗而才——《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才郎(有才学的郎君);才哲(才智卓越的人);才雄(杰出的人才);才英(指才华杰出的文人);才杰(杰出的人才) 才 cái 才力;才能 [ability] 任人之才——《淮南子·主术》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后汉书·张衡传》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资治通鉴》 又如:才伐(才力门望);才格(才能一说指才能高低的程度);才望(才能与名望);才理(才力和思路);才笔(写作的才华);才义(才思和义理) 人才常写作“材” [talent] 乐里多才——《列子·仲尼》 举贤才——《论语》 救时应仗出群才——清·秋瑾《黄海舟中》 又如:唯才是举;干才;广开才路;栋梁之才;廊庙之才 天赋的特殊才能 [gift]如:诗才;才调(才情风格) 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 [person in regard to capability, personality, character] 夫管子,天下之才也——《国语·齐语》 又如∶奴才;蠢才;天才;人才 通“材”材资;本能 [aptitude] 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孟子·告子上》 才能不及中人——《史记·李将军列传》 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史记·滑稽列传》 五才之用,无或可废——《后汉书·马融传》 木有用叫做“材”,物有用叫做“财”,人有用叫做“才”故“材”、“财”、“才”三字同源——王力《同源字典》 当今乏才,以尔为柱石之用,莫倾人栋梁——《世说新语·规箴》 姓 才 才 cái 刚刚 [just] 才数月耳——《汉书·贾才传》 远县才至,则胡又已去——《汉书·晁错传》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宋·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刚才(刚要,刚刚);方才(才,刚刚) 这样迟,这么迟 [so late]——前面有问原因的疑问词语如:你怎么才来? 仅,只 [only]——表示数量少,程度低 初极狭,才通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又如:一共才十个,不够分;才属(仅能连续) 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或由于某种原因、目的而能怎么样用于后一分句,前一小句常有“只有、必须、要、因为、由于”等词语 [then;then and only then] 惟正月才生魄——《晋书·夏侯湛传昆弟诰》 才小富贵,便豫人家事——《晋书·谢混传》 又如:要多练习,才能提高成绩;正因为有困难,才派我们去 强调确定语气 [indeed] 才+形+呢主要强调程度高如:这才好呢! 才+[是]…含有“别的不是”的意味如:这才是好样的! 才[+不]+动+呢肯定句少用如:我才不去呢! 才调 cáidiào [talent] 才气 徐陵大奇之,谓人曰:“才调极高,此神童也”——《隋书·许善心传》 才分 cáifèn [inborn ability] 人的聪明才智 才干 cáigàn [talent;ability;petence] 才能;办事的能力 增长才干 才高八斗 cáigāo-bādǒu [of great literary talent] 《南史》形容曹子建文才出众,天下文才总共一石,他自己占了八斗后世以此喻才智高超者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平妖传》 才高行洁 cáigāo-xíngjié [one's ability and virtue excel the average] 才智高超,操行纯洁,不同流合污 才华 cáihuá [talent;brilliance] 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艺方面的) 才华出众 才力 cáilì [force of personality;talent] 才华;智力 才力应难跨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唐·杜甫《戏为六绝句(之四)》 一代宗师才力薄,望溪文集阮亭诗——清·袁枚《仿元遗山论诗》(之一) 才力超群 才略 cáilüè [ability and sagacity] 才干和智谋 才貌 cáimào [talent and appearance;personal appearance as reflecting ability] 才华与容貌 才貌双全 才貌双全 cáimào-shuāngquán [talented and good looking] 才能与容貌俱佳 这等才貌双全的安公子——《儿女英雄传》 才能 cáinéng [ability;talent]∶才智和能力 才能不及中人——汉·贾谊《过秦论》 没有进行抽象推理的才能 [aptitude]∶指天生的爱好或先天的潜在的能力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妇女有写作侦探小说的特殊才能 [equipment]∶禀赋 能言善辩也是一种才能 才能 cái néng [will]——表示将来的时候才会 过些时候我们才能说它是什么 [belong to]∶是合适的、恰当的或有利的(对人或对物) 唯独他才能胜任这种工作 才气 cáiqì [brilliance of mind;rich talent] 才华、才情 这个业务上很有才气的女专家 才人 cáirén [brilliant writer;gifted scholar] 才子;有文学才能的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才识 cáishí [ability and insight] 才能与识别力 才识过人 才疏学浅 cáishū-xuéqiǎn [have little talent and less learning] 自谦学识浅薄,才能不大 一则深知自己才疏学浅,不称揄扬也二则因这玉太尊声过大,到底看看是个何等人物——《老残游记》 才思 cáisī [imaginative power;creativeness] 文。
1 曹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
◎ 曹 cáo 〈名〉(1) 古代指诉讼的原告和被告。
即两曹 [plaintiff and defendant]两曹,今俗所谓原告被告也。——《说文》段玉裁注(2) 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或部门 [divison;department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 ancient times]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资治通鉴》(3) 又如:曹干(官署中的干事人员);曹掾(泛指一般官员);曹务(古代官署中分类所管理的事务);法曹(唐、宋地方司法机关)(4) 管某事的官职 [official]。如:曹主(机关负责人);曹郎(部曹。
部属各司的官吏);曹官(属官)(5) 双方;班;组 [group;team]分曹并进。——《楚辞·招魂》。
注:“偶也。”率其曹偶。
——《史记·黥布传》。索隐:“辈也。”
乃造其曹。——《诗·大雅·公刘》。
传:“群也。”(6) 辈,等于现代汉语中的“们” [people of the same]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唐· 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二)》(7) 又如:尔曹(你们这些人);儿曹(孩子们)(8) 古国名 [Cao state](9) 西周的诸侯国(10) 古西域国名(11) 姓。
2 曹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 曹 cáo
〈名〉
(1) 古代指诉讼的原告和被告。即两曹 [plaintiff and defendant]
两曹,今俗所谓原告被告也。——《说文》段玉裁注
(2) 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或部门 [divison;department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 ancient times]
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资治通鉴》
(3) 又如:曹干(官署中的干事人员);曹掾(泛指一般官员);曹务(古代官署中分类所管理的事务);法曹(唐、宋地方司法机关)
(4) 管某事的官职 [official]。如:曹主(机关负责人);曹郎(部曹。部属各司的官吏);曹官(属官)
(5) 双方;班;组 [group;team]
分曹并进。——《楚辞·招魂》。注:“偶也。”
率其曹偶。——《史记·黥布传》。索隐:“辈也。”
乃造其曹。——《诗·大雅·公刘》。传:“群也。”
(6) 辈,等于现代汉语中的“们” [people of the same]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 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二)》
(7) 又如:尔曹(你们这些人);儿曹(孩子们)
(8) 古国名 [Cao state]
(9) 西周的诸侯国
(10) 古西域国名
(11) 姓
3 文言文中曹署什么意思曹署就是官署的意思。
例如白居易 《初除主客郎中知制诰与王十一等同宿话旧》一诗中有“紫垣曹署荣华地,白发郎官老丑时。”
曹的本意为“粮草”、“饲料”。《说文解字》里许慎说曹之本义指古代之诉讼,即古代的法官,也引申为官吏分科司职治事之组织,即官府,府衙。
曹具有府衙的意思,西汉成帝置尚书五人,一人为其长,称仆射,余四人分四曹办事。东汉尚书增至六曹。魏、晋时迭时增减,最多时达三十五曹,而尚书仅五六人,乃以一尚书辖数尚书郎,尚书郎各主一曹。此即“五曹尚书”“六曹尚书”之由来。此曹后演为部,六曹尚书即六部尚书。
因此曹署就是官署,官衙的意思。
4 文言文之曹二媳妇全文翻译和答案曹二媳妇 佃户曹二妇悍甚,动辄诃詈风雨,诟谇鬼神邻乡里闾①,一语不合,即揎②袖露臂,携二捣衣杵,奋呼跳掷如雌虎一日乘阴雨出窃麦,忽风雷大作,巨雹如鹅卵,已中伤仆地,忽风卷一五斗栲栳③堕其前,顶之,得不死岂天亦畏其横欤?或曰:“是虽暴戾,而善事其姑④,每与人斗,姑叱之辄弭伏,姑批⑤前颊,亦跪而受”然则遇难不死,有由矣孔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岂不然乎?[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崇文书局,2007年版)] 注释:①邻乡里闾:邻里乡亲②揎:挽起③栲栳(kǎolào):一种用竹或柳条编的盛物器具④姑:丈夫的母亲,即婆婆⑤批:用手打。
5 文言文 曹二媳妇原文和解释曹二媳妇
佃户曹二妇悍甚,动辄诃詈风雨,诟谇鬼神。邻乡里闾①,一语不合,即揎②袖露臂,携二捣衣杵,奋呼跳掷如雌虎。一日乘阴雨出窃麦,忽风雷大作,巨雹如鹅卵,已中伤仆地,忽风卷一五斗栲栳③堕其前,顶之,得不死。岂天亦畏其横欤?或曰:“是虽暴戾,而善事其姑④,每与人斗,姑叱之辄弭伏,姑批⑤前颊,亦跪而受。”然则遇难不死,有由矣。孔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岂不然乎?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崇文书局,2007年版)]
注释:①邻乡里闾:邻里乡亲。②揎:挽起。③栲栳(kǎolào):一种用竹或柳条编的盛物器具。④姑:丈夫的母亲,即婆婆。⑤批:用手打。
佃户曹二的媳妇很泼辣,动不动就指天骂地,甚至辱骂鬼神。她和邻里乡亲一句话不对劲,便挽起袖子,拿着两根捣衣棒,呼叫跳跃像头母老虎。有一天,她乘着阴雨天去没人看守的田地里偷麦子,忽然风雷大作,冰雹劈天盖地从空中而降,有鹅蛋那么大,把她砸倒在地。这时,大风忽然又卷起一个能装五斗米的栲栳,掉在她的面前,她急中生智,忙把栲栳顶在头上才幸免一死。若非上天也怕她蛮横?有人说:“她虽然个性凶暴,但对婆婆很孝顺,每当她和别人争斗时,婆婆一呵斥她,她便不出声了。婆婆打她的嘴巴,她也还跪着领受。”可见遇难不死是有原因的。孔子说:“孝道是天经地义的事。”难道不是这样吗?
6 古文:曹摅 的翻译曹摅(shū)字颜远,是谯国谯人。祖父名肇,(曾做)魏国的卫将军。曹摅年轻时有孝道,好学并且很会写文章,太尉王衍见到他就(很)器重他,调(他)填补了临淄县令这个缺。这个县里有一个寡妇,赡养婆婆非常用心。婆婆认为她还年轻,就劝她,让她改嫁,(可是)这个女人坚守节操不易其志。婆婆为了儿媳用心赡养她不肯改嫁这事深深地忧虑,(最后)背着儿媳自杀了。(于是)这家的亲属就告这个寡妇杀了婆婆,官府为(此)拷打审问,寡妇不能经受这般苦楚,就屈招自己有罪。案子将要判决,恰好遇上曹摅到了。曹摅了解这个女人有冤情后,再加以仔细分辨研究,将所有情况审查得清楚明白。当时人们都赞扬他英明。
监狱里有判死刑的囚犯,岁末除夕,曹摅视察监狱,(看到这些犯人)很同情他们,说道:“你们不幸落到这样一个地方,怎么样?新的一年就要到了,人情最看重的(就是这个时候),难道不想暂且回家看看吗?”众囚徒都痛哭着说道:“如果能暂且回家(看看),(便)死而无怨了。”曹摅将监狱所有的门打开让犯人出来,限定日期让(他们)回来。曹摅的属下坚决反对,都说不行。曹摅说:“这些人虽然是小人,但讲义气,不会违背我跟他们的约定,我自会替各位承担这个责任的。”(后来这些死囚)到约定的时日,一个接一个地回来了,并没有违约的人,一县的人都叹服,称曹摅为圣君。以后曹摅入朝做了尚书郎,又转任洛阳县令,(因为他)仁爱宽厚明断是非,(所以)百姓都爱戴他。(有一次)当时天下大雪,宫门夜晚丢失了阻道的木行马,官员们四处查看,不知道行马到什么地方去了。曹摅派人将那些看门的士卒拘押起来,很多官员都说不应该这样。曹摅说:“宫廷警卫森严,不是外人敢偷盗的地方,一定是看门的士卒,因为天寒烤火去了才丢了行马(或:一定是看门的士卒用行马烧火御寒了。)”追问看门的士卒,(他们)果然服罪。
到齐王冏辅政的时候,曹摅与左思一起做记室督。冏曾经神色自若地问曹摅道:“天子被贼所逼,没有人能奋起救主的。是我率领天下的义兵兴复王室,今天进京辅佐朝廷,救助、振兴危难的时局,有人劝我回到齐地去,在你意下如何?”曹摅道:“扫平国贼,挽救复兴国统,从古到今作为人臣的功劳没有比大王更盛大的了。然而天下大道没有兴隆就没有衰退,世间万物没有强盛也就没有衰败,这不仅仅指人事,也是天理。(您)私下里先向我发问,我哪里敢不说心里话。希望大王处在高位时想着不安,在自满时想着谦虚,在百官中精挑细选,秉持公心摒弃私欲,推举贤才更进献善才,务必为朝廷找到能担负大业的栋梁之材,然后(您还是)用油脂涂好车轴用草料喂好马,向皇上深深地作个揖,(赶快)回到自己的齐国去吧,那样就会让朝廷与百姓同喜同庆,曹摅等也会感到很幸运。”齐王冏未能接受(曹摅的意见),最终没有回去。
7 翻译一段文言文:曹觐,字仲宾,曹修礼子也我没有找到相关的翻译,但是可以给你提供相关题目的答案和解读。
2011学年闵行区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质量调研语文试卷文言文1解读 莘格高中 李涛 解读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2题。(18分) ①曹觐,字仲宾,曹修礼子也。
叔修古卒,无子,天章阁待制杜杞为言于朝,授觐建州司户参军,为修古后。皇祐中,以太子中舍知封州。
侬智高叛,攻陷邕管,趋广州。行至封州,州人未尝知兵,士卒才百人,不任战斗,又无城隍以守⑴,或劝觐遁去,觐正色叱之曰:“吾守臣也,有死而已,敢言避贼者斩。”
麾都监陈晔引兵迎击贼,封州令率乡丁、弓手继进。贼众数百倍,晔兵败走,乡丁亦溃。
觐率从卒决战不胜,被执。贼戒勿杀,捽使拜⑵,且诱之曰:“从我,得美官,付汝兵柄,以女妻汝。”
觐不肯拜,且詈曰:“人臣惟北面拜天子,我岂从尔苟生邪!速杀我,幸矣。”贼犹惜不杀,徙置舟中,觐不食者两日,探怀中印章授其从卒曰:“我且死,若求间道以此上官。”
贼知其无降意,害之。至死诟贼声不绝,投尸江中,时年三十五。
②当智高之反,乘岭南无备,州县吏往往望风窜匿,故贼所向辄下,独觐与孔宗旦、赵师旦能以死守。后田瑜安抚广南,乃为觐立庙封州。
注释:⑴城隍:此指护城河。⑵捽:揪住。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⑴为修古后( ) ⑵以太子中舍知封州( ) ⑶麾都监陈晔引兵迎击贼( ) ⑷故贼所向辄下( )18下列加点词与“以女妻汝”中的“妻”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则刘病日笃 (《陈情表》) 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 C 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 D 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19下列各句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字用法和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又无城隍以守 A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禅山记》) B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病梅馆记》) C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D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20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⑴我岂从尔苟生邪!速杀我,幸矣。⑵我且死,若求间道以此上官。
21阅读第②段,分析作者写第二段的用意。(2分) 。
22 阅读全文,概述曹觐的性格特点。(2分) 。
17测量目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能力层级为B级 考点辨识实词解释 题 型填空题 方法点拨本文选自《宋史·列传》,属于史传文,传主是曹觐,围绕主人公主要叙述了三件事:(1)抵挡叛军(2)至死不屈(3)补叙影响,文章在阅读上难易适中,较为流畅。 实词解释,对于考生而言,一定要明确加点词解说的意义,应是该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而不一定是其本义或书本上所学意义。
这类考题,主要考查学生平时的文言功底,也可以教给学生一些临场考试的方法,如“词义联想法”、“成语(俗语)印证法”、“语境推断法”、“语法定位法”以及“对称比照法”等。第一个“后”,应是名词,结合上下文句可以知道曹觐的叔叔曹修古“无子”,因而“为修古后”这里的“后”应当是“后人、后代”;第二个“知”是一个常见的实词,也是《考试手册》规定《高考300实词手册》中之一,属于初中140个实词范畴,通过文句“以太子中舍知封州”可以知道,这里的“知”是一个动词,应当解释为“掌管、治理”,这是知的常见义项,应当给学生讲清楚,千万不能含混不清而误解为“做知州/府”,解释这个词我们可以通过俗语印证法,如知州、知府和知县中的“知”,便是“掌管”义项,诸如此类的还有“宰相”的“宰”、“司令”的“司”等;第三个“引”,也是选自《高考300实词手册》中之一,属于初中140个实词范畴,“引”的本义是“拉”,在《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以及《左忠毅公逸事》中都有涉及,句子“引兵迎击贼”,“引”的对象是“军队”,所以解释为“带领”更恰当,教材相同义项例句,如“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第四个“下”,在文句“故贼所向辄下”中应当是动词,属于名动活用,结合前后语句应当解释为“攻下、攻占”更为恰当,教材相同义项例句“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但如果解释为“进攻、攻打”则不能算对,因为结合语境,这里强调的是攻打后的结果。
参考答案(1)后人、后代、继承人 (2)掌管、管理、主管 (3)带领、率领 (4)攻下、攻占18测量目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 考点辨识词类活用 题 型选择题 方法点拨选项肢四个例句分别出自六册教材,体现命题者将高考测试与课内知识相结合的设计理念,这也是近年来高考古文考查的常见形式,需要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足够重视。例句“以女妻汝”中的“妻”是名动活用,A“则刘病日笃”出自高中第五册《陈情表》,其中“日”,一天天地,是名状用法,故不选;C“赢粮而景从”出自高中第四册《过秦论》“景”,通“影”,像影子一样,名状用法,故不选;D“常以身翼蔽沛公”出自高中第五册《鸿门宴》,翼,像鸟翅膀一样,名状用法,故不选,B“非能水也”出自高中第四册《劝学》,水,游水、游泳,名动用法,故选。
1 山伟字仲才文言文翻议
魏书山伟传 原文 山伟,字仲才,河南洛阳人也。
其先代人。祖强,美容貌,身长八尺五寸,工骑射,弯弓五石。
为奏事中散,从显祖猎方山,有两狐起于御前,诏强射之,百步内二狐俱获。位内行长。
父稚之,营陵令。伟随父之县,遂师事县人王惠,涉猎文史。
稚之位金明太守。肃宗初,元匡为御史中尉,以伟兼侍御史。
入台五日,便遇正会。伟司神武门,其妻从叔为羽林队主,挝直长于殿门,伟即劾奏。
匡善之,俄然奏正。帖国子助教,迁员外郎、廷尉评。
时天下无事,进仕路难,代迁之人,多不沾预。及六镇、陇西二方起逆,领军元义欲用代来寒人为传诏以慰悦之,而牧守子孙投状求者百余人。
又欲杜之,因奏立勋附队,令各依资出身。自是北人悉被收叙。
伟遂奏记,赞义德美。义素不识伟,访侍中安丰王延明、黄门郎元顺,顺等因是称荐之。
义令仆射元钦引伟兼尚书二千石郎,后正名士郎。修《起居注》。
仆射元顺领选,表荐为谏议大夫。尔朱荣之害朝士,伟时守直,故免祸。
及庄帝入宫,仍除伟给事黄门侍郎。先是,伟与仪曹郎袁升、屯田郎李延孝、外兵郎李奂、三公郎王延业方驾而行,伟少居后。
路逢一尼,望之叹曰:"此辈缘业,同日而死。"谓伟曰:"君方近天子,当作好官。
"而升等四人,皆于河阴遇害,果如其言。俄领著作郎。
前废帝立,除安东将军、秘书监,仍著作。初,尔朱兆之入洛,官守奔散,国史典书高法显密埋史书,故不遗落。
伟自以为功,诉求爵赏。伟挟附世隆,遂封东阿县伯,而法显止获男爵。
伟寻进侍中。孝静初,除卫大将军、中书令,监起居。
后以本官复领著作,卒官。赠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幽州刺史,谥曰文贞公。
国史自邓渊、崔琛、崔浩、高允、李彪、崔光以还,诸人相继撰录。綦俊及伟等谄说上党王天穆及尔朱世隆,以为国书正应代人修缉,不宜委之余人,是以俊、伟等更主大籍。
守旧而已,初无述著。故自崔鸿死后,迄终伟身,二十许载,时事荡然,万不记一,后人执笔,无所凭据。
史之遗阙,伟之由也。外示沉厚,内实矫竞。
与綦俊少甚相得,晚以名位之间,遂若水火。与宇文忠之之徒代人为党,时贤畏恶之。
而爱尚文史,老而弥笃。伟弟少亡,伟抚寡训孤,同居二十余载,恩义甚笃。
不营产业,身亡之后,卖宅营葬,妻子不免飘泊,士友叹愍之。长子昂,袭爵。
参考译文 山伟,字仲才,河南洛阳人,其祖先为代人。祖山强,容貌美好,身长八尺五寸,工于骑射,弯弓力量可达五石。
任奏事中散,跟从显祖打猎方山,有两只狐狸从御座前惊起,帝令山强射之,百步内两只狐狸都被射倒。官做到内行长。
父山稚之,为营陵令。山伟随父到县,师事县人王惠,广读文史。
山稚之官至金明太守。 肃宗初年,元匡任御史中尉,举山伟兼侍御史。
入衙五天,便逢皇帝元旦朝会群臣。山伟司掌神武门,其妻堂叔为羽林队主,在殿门前打直长,山伟立即弹劾于皇帝。
元匡称赞他,不久官即为正。帖国子助教、迁任员外郎、廷尉评。
当时天下无事,进官十分困难,代郡迁南的人,大多没有升职。及六镇、陇西二方叛逆乱起,领军元叉想启用代郡南迁的寒士为传诏使者以慰悦人心,而牧守子孙投状求此职的多达一百多人。
元叉又想杜绝这种现象,因此启奏立勋附队,令各依门第出身。从此北人都被收录。
山伟于是奏记,赞颂元叉的美德。元叉从来都不认识山伟,找侍中安丰王元延明、黄门郎元顺询问,元顺等因此称荐他。
元叉令仆射元钦引山伟兼任尚书二千石郎,后正名士郎。修撰起居注。
仆射元顺主持选举,表荐山伟为谏议大夫。 朱荣加害朝官,山伟当时在朝廷值班,所以免于祸难。
及庄帝入宫,除他为给事黄门侍郎。这以前,山伟与仪曹郎袁升、屯田郎李延孝、外兵郎李奂、三公郎王延业等人并驾而行,山伟稍稍居后。
路上碰到一个尼姑,她望他们叹气说:“这些人哪,将会同日而死。”对山伟说:“君刚近天子,当作好官。”
而袁升等四个人,都在河阴遇害,果然应验了她说的话。不久,领任著作郎。
前废帝登极,除授安东将军、秘书监,仍为著作。 当初,朱兆攻入洛阳,官员奔散而去,国史典书高法显秘密埋起史书,所以书不遗落。
山伟把这当作自己的功劳,诉述皇上请求赏爵。山伟附迎朱世隆,遂封东阿县伯,而法显只获男爵。
山伟不久官进侍中。孝静初年,除授卫大将军、中书令,监修起居。
后以本官又领著作,卒于官。朝廷赠其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幽州刺史,谥称文贞公。
国史从邓渊、崔琛、崔浩、高允、李彪、崔光以来,众人相继撰录,綦隽以及山伟等谄说上党王元天穆及朱世隆,认为国书正应该是代人修撰编辑才对,不宜交付他人,所以綦隽、山伟等人执掌大籍撰修。綦隽、山伟等人得修史书,守旧而已,没有记述著录。
所以自崔鸿死后,迄止山伟,二十来年,时事荡然不记,以至万不记一,后人执笔,无所凭据,史实遗缺,都是因为山伟。他外示沉厚,内心实是矫浮。
山伟与綦隽少年时代很是要好,后来因名位问题,便如水火不容。与宇文忠之这些代人结为朋党,当时有见识的人都畏惧厌恶他。
而他爱好文史,老而更爱。山伟弟弟早亡,他抚寡。
2 魏骥字仲房文言文翻译《明史·魏骥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 原文:魏骥,字仲房,萧山人。
永乐中,以进士副榜授松江训导。常夜分携茗粥劳诸生。
诸生感奋,多成就者。用师逵荐,迁太常博士。
宣德初,迁吏部考功员外郎,正统三年,召试行在吏部左侍郎,屡命巡视畿甸遗蝗,问民疾苦。八年改礼部,寻以老请致仕。
吏部尚书王直言骥未衰,如念其老,宜令去繁就简。乃改南京吏部。
复以老辞,不允。十四年进尚书。
英宗北狩,骥率诸司条上时务,多施行。景泰元年,年七十七,致仕。
骥居官务大体。在太常,山川坛获双白兔,圻内生瑞麦,皆却不进。
在吏部,有进士未终制,求考功。同官将许之,骥持不可。
法司因旱恤刑,有王纲者,恶逆当辟,或悯其少,欲缓之。骥曰:“此妇人之仁,天道不时,正此故也。”
狱决而雨。正统中,王振怙宠,凌公卿,独严重骥,呼“先生”。
景泰初,以请老至京师。大学士陈循,骥门生也,请间曰:“公虽位冢宰,然未尝立朝。
愿少待,事在循辈。”骥正色曰:“君为辅臣,当为天下进贤才,不得私一座主。”
退语人曰:“渠以朝廷事为一己事,安得善终。”竟致仕去。
骥端厚祗慎。顾劲直,好别白君子小人。
恒曰:“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家居,忧国忧民,老而弥笃。
萧山故多水患,骥倡修螺山、毕公诸塘堰,捍江潮,兴湖利。乡人赖之。
居恒布衣粝食,不殖生产。事兄教谕骐,虽耄益恭。
时戴笠行田间。尝遇钱塘主簿,隶呵之。
答曰“萧山魏骥也”。主簿仓皇谢慰而去。
成化七年,御史梁昉言:“臣先任萧山,见致仕尚书臣魏骥里居,教子孙孝弟力田,增堤浚湖,捍御灾患。所行动应礼法,倡理学,勖后进。
虽在林野,有补治化,齿德有余。乞下所司,酌前代故事施行。”
帝览奏嘉叹。遣行人存问,赐羊酒,命有司月给米三石。
使命未至而骥卒。赐祭葬如礼,谥文靖。
其子完以骥遗言诣阙辞葬,乞以其金振饥民。帝怃然曰:“骥临终遗命,犹恐劳民,可谓纯臣矣。”
许之。(节选自《明史·魏骥传》,有删改) 译文:魏骥,字子房,萧山人。
永乐年间,以进士副榜的身份授职松江训导。常在深夜携带茶粥慰劳诸生。
诸生感动而发奋,其中多有功成名就的人。因师逵的推荐,升任太常博士。
宣德初年,升任吏部考功员外郎。正统三年,召入试用行在所吏部左侍郎,多次奉命巡视京城郊区蝗虫灾情,询问民众的疾苦。
正统八年,改任礼部左侍郎,不久因年老而请求辞官退休。吏部尚书王直说魏骥没有衰老,若考虑到他年龄大,最好下令除去繁杂的工作而做简要的事情。
于是改任南京吏部左侍郎。他再次推托年老而辞官,但是朝廷不同意。
正统十四年升为尚书。英宗被俘北去,魏骥率领各司众官吏逐条上陈时弊,大多被施行。
景泰元年,年龄七十七,辞官退休。魏骥做官识大体。
任太常官时,山川坛抓获一对白兔,京畿内长瑞麦,他都拒绝进呈给朝廷。在吏部时,有一进士服丧期未满,就请求考核功绩授官。
同僚打算答应他,可是魏骥坚持不同意。司法官因天旱体恤受刑者,有个叫王纲的犯人,罪大恶极,应判处死罪,有人怜悯他年少,想要给他减刑。
魏骥说:“这是妇人之仁,天道不合时节,正是这个原因。”依法断案后,天就下雨了。
正统年间,王振依仗宠幸, 公卿,唯独尊重魏骥,称他为“先生”。景泰初年,魏骥因请求退休养老到达京城。
大学士陈循,是魏骥的学生,找机会避开众人对魏骥说:“您虽位居冢宰,然而不曾在京城中央作官。请您稍稍等待,可叫朝廷为您加官封爵,这事儿包在我陈循等人身上。”
魏骥正色道:“你身为辅佐之臣,应当为天下推举贤才,不能因为我是你的老师就偏私我。”魏骥后来对人说:“他把朝廷的事作为自己的事,这样怎么会有好结果呢?”最终辞官退休归家。
魏骥端正厚道刚劲正直,善于识别君子小人,常说:“没有是非之心,就不是人。”在家闲居也忧国忧民,此情到老而更加纯厚。
萧山原来多水灾,魏骥倡议修筑螺山、毕公等塘堰,拦截江潮,兴修水利。乡里人依赖它获利。
居家一直布衣粗食,不置产业。事奉作教谕的兄长魏骐,虽年长而更加恭敬。
经常戴斗笠行走于田间。曾遇到钱塘的主簿,仆隶呵斥他,问他是谁,他回答说“是萧山的魏骥”。
那主簿仓皇谢罪慰问而离去。成化七年,御史梁昉说:“臣最初任职萧山,看到退休尚书臣魏骥的乡下住宅,教育子孙尊崇孝悌,致力农耕,增筑堤坝,挖掘湖泊,抵御灾害。
所做的事符合礼法,提倡理学,勉励后进。魏骥虽身处山野,但对治理和教化有益处,年龄大,德行高。
请求陛下下令给主管部门,参照前代旧例实施对魏骥的表彰。”皇帝阅览奏折而嘉叹赞赏,派遣使者前往慰问,踢给羊和酒,命令有关部门每月供给米三石。
但使者和命令还没到达魏骥就去世了。按照礼制赐予祭品,谥号文靖。
他的儿子魏完因魏骥的遗言赴朝堂推辞葬礼,乞求用礼金救济饥民。皇帝叹息说:“魏骥临终的遗言还害怕劳民伤财,可谓忠诚的大臣啊!”答应了魏完的请求。
3 文言文翻译田豫,字国让,渔阳郡雍奴县人。
刘备投奔公孙瓒,田豫当时年纪还少,自己托身于刘备,刘备非常看重他。刘备任豫州刺史,田豫以母亲年老为理由请求回乡,刘备涕泣着与他告别,说:"只恨不能与君一起建立大业。
" 公孙瓒命田豫为守东州县令,公孙瓒的部将王门背叛公孙瓒,为袁绍率领一万余人前来进攻。众人恐惧,准备投降。
田豫登上城墙对王门说:"你受到公孙将军厚待,却离开他,想必有不得已的原因;如今却回来为敌,这才知道你是个犯上作乱的人。人们虽然只有提瓶打水的才智,也知道守护自己的瓶子。
我已接受了公孙将军的委任,你为什么不赶紧来进攻?"王门惭愧地退走了。公孙瓒失败后,鲜于辅为属下官民所推重,代行太守之事,他与田豫素来关系很好,任命田豫为太守府长史。
当时群雄并起,鲜于辅不知依从谁好。田豫对鲜于辅说:"最终能够安定天下的,一定是曹操。
应该赶紧投奔他,不要等着以后遭祸。"鲜于辅听从了他的建议,因而受到曹操的重用和封官、尊宠。
曹操召田豫为丞相府军谋掾,任命为颖阴、郎陵令,迁升为弋阳太守,所到之处,都得到很好的治理。 鄢陵侯曹彰征讨代郡,以田豫为相。
军队进抵易水北岸,敌人埋伏下骑兵偷袭,军人乱成一团,不知如何是好。田豫根据地形,用战车围绕成圆形战阵,弓弩手拉满弓守在里面。
胡人攻不进来,便溃散了。大军乘势追击,大破敌兵。
田豫于是挥兵前进,平定了代郡,这些都是田豫谋划的。 又迁升为南阳太守。
先前,郡里人侯音反叛,率众数千人在山中作盗匪,给南阳造成极大祸患。前任太守收捕了侯音的党羽五百余人,上表奏请全部处死。
田豫召见全体在押囚犯,加以安慰晓谕,为他们指明悔过自新之路,打开刑具,一次全部释放。各位囚犯都叩头感恩,希望为田豫效命,当即互相转告,各部盗贼一天之内便都解散了,郡中得以清静安定。
田豫如实向上汇报,曹操予以表扬。 太和末年,公孙渊在辽东反叛,魏明帝要征讨他,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中领军杨暨推举田豫,于是使田豫以本官统帅青州的各路军队,假予符节,前往讨伐。
正值吴国派使臣与公孙渊相勾结,明帝国为贼人众多,又要渡海,诏令四豫停止出兵。田豫估计,贼人船只将要返回,正是年底风急的季节,一定惧怕风高浪大,东面又无岸可依,肯定要到成山。
成山没有藏船的地方,只好依傍岸边行进。他观察好地形,在各个山岛的险要之处,布置军队防守,他亲自到成山,登上汉武帝所建的楼观。
贼人返回时,果然遇到大风,船只都触山沉没,飘荡到岸边,无处逃窜,全为田豫布置的将士俘虏。当初,各位将领都笑他在空地等待贼人,及至贼人惨败,都争相执行他的计划,请求入海夺取飘泊的敌船。
田豫生活俭朴清贫,朝廷给他的赏赐都分发给部下将士。每次胡人给他个人送来礼品,都登记好收入官府,从不拿到家里,因此他家中常常贫困。
他虽然性情孤傲,与他人很少来往,但人们都很看重他的节操。嘉平六年,朝廷发布诏令褒扬,下令赐给他的家属钱谷。
正始初年,迁升为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加官振威将军,领并州刺史。多次请求退职,太傅司马懿认为田豫年纪正壮,下书告谕不予同意。
朝廷拜他为太中大夫,仍领取九卿的俸禄。田豫八十二岁时去世。
汉书·百官公卿表序
《易经》叙述宓羲、神农、黄帝等人制作政
教来教育百姓,而《左传》记述他们的官职,认
为宓羲是龙师名官,神农是火师火官,黄帝是云
师云官,少吴是鸟师鸟官。自颛顼以来,为百姓
之长就封以官职的,有重黎、句芒、祝融、后
土、蓐收、玄冥等官,但这都是很早以前的事
了。《尚书》记载唐尧、虞舜的时候,命羲仲、
羲叔、和仲、和叔四人弄清自然的规律,把时令
节气告诉百姓询问四方诸侯,荐举贤才,兴利除
弊;十二州中,远近都能安和亲善;大禹任司空
时,平息了水患;弃任后稷官时,播种了各种农
作物;高任司徒时,传播了父义、母慈、兄友、
弟恭、子孝五种人伦;咎繇任士官时,制定了
墨、刖、劓、捌、宫、大辟等刑罚;垂任共工
时,好的工具都得到利用了;伯益任朕虞时,使
草木乌兽得以生养;伯夷任秩宗时,使天神、地
祇、人鬼之礼正规化;夔管音乐,使神与人和
睦;龙任纳言,使君主的诏令得到传递。夏、殷
二朝设置官职的事在书传中不见记载,周朝的官
制则很齐备。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
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称为六卿,各
有职责分工,管理百事。太师、太傅、太保,称
为三公,因他们为天子参谋,坐在朝中议论政
事,没有不总管之事,所以不用一个职务作为官
名。又立三少作为他们的副手,即少师、少傅、
少保,称为孤卿,同六卿一同称九卿。记载说三
公没有官位,有合适的人后再充任,舜对于尧,
伊尹对于汤,周公、召公对于周朝,就是这样
的。又有一种说法是司马主天,司徒主人,司空
主上,这才叫三公。四岳即四方诸侯。自从周朝
衰落,官方的力量失去后各种职务乱成一团,战
国相争,各国都有变更。秦朝兼并天下,建立皇
帝的称号,确立百官的职务。汉朝沿袭而不改,
明白简单,随时充实。后来又多有改动。王莽篡
位,仰慕古代官制,却使官民不安,又多虐政,
终因天下大乱而灭亡。所以简单列表举出大概,
以贯通古今,作为温故而知新。
相国、丞相,都是秦国官职,有金印、紫
绶,从天子承接旨意处理万事。秦朝有左右二
相,高帝即位后,只设一个丞相,十一年后改名
相国,赐绿绶。惠帝、高后又置左右丞相,文帝
二年重置一个丞相。有两名长史,受禄一千石。
哀帝元寿二年改名大司徒。武帝元狩五年开始
设司直,受禄二千石,辅佐丞相、检举违法之
人。
太尉,秦朝官名,赐金印紫绶,掌管武事。
武帝建元二年不设。元狩四年开始设置大司马,
其上加将军之号。宣帝地节三年设大司马,不
加将军之号,也无印绶和属官。成帝绥和元年
开始赐大司马金印紫绶,设置属官,俸禄同丞相
一样,去掉将军号。哀帝建平二年又去掉大司
马印绶、属官,同以前一样加将军号。元寿二年
重又赐大司马印绶,设置官属,去将军号,职位
高于司徒。有长史,俸禄一千石。
御史大夫,秦朝官名,居上卿之位,赐银印
青绶,主持副丞相的工作。有两位副官,俸禄一
千石。其中一个叫中丞,在殿中兰台,掌管图籍
秘书,外面督导各部刺史,在内管理侍御史人员
十五人,接受公卿奏事,按照规章揭发罪恶。成
帝绥和元年更名大司空,赐金印紫绶,俸禄同
丞相一样,像中丞一样设置长史,官职依旧。哀
帝建平二年恢复为御史大夫,元寿二年又改为
大司空,御史中丞改名御史长史。侍御史因事而
设,着绣衣,出行讨伐奸猾之人,审理大案,为
武帝设置,不常有。
太傅,古代官名,高后元年开始设置,赐金
印紫绶。后裁省掉,高后八年又设。后又裁减,
哀帝元寿二年又设。地位高于三公。太师、太
保,都是古代官名,平帝元始元年一同设置,
赐金印紫绶。太师地位高于太傅,太保低于太
傅。前后左右将军,都是周朝末期官名,秦朝加
以沿袭,居上卿位,赐金印紫绶。汉朝不常设,
有时有前后将军,有时有左右将军,均掌管军队
以及四夷。有长史,俸禄一千石。
奉常,秦朝官名,掌管宗庙礼仪,有副官。
景帝中元六年改名太常。属官有太乐、太祝、太
宰、太史、太卜、太医六位令丞,又有均官、都
水两位长丞,还有各庙和寝园食官令长丞,有厩
地的太宰、太祝令丞,五时各有一名尉。另外博
士及各陵县都归属于它。景帝中元六年改太祝名
为祠祀,武帝太初元年改为庙祀,开始设置太
卜。博士,秦朝官名,负责通晓古今之人,俸禄
同为六百石,人员多时有数十人.武帝建元五
年开始设置《五经》博士,宣帝黄龙元年渐渐
增至十二人。元帝永光元年把各陵邑分归属三
辅。王莽改太常为秩宗。
郎中令,秦朝官名,掌管宫殿侧门,有副
官。武帝太初元年改名光禄勋。属官有大夫、
郎、谒者,都是秦官。另外期门、羽林都归属
它。大夫掌管论议,分太中大夫、中大夫、谏大
夫,都无定员,多时有数十人。武帝元狩五年
开始设置谏大夫,俸禄达八百石,太初元年改中
大夫名为光禄大夫,俸禄达二千石,太中大夫俸
禄仍为一千石。郎掌管宫门,皇帝出行时随驾充
任车骑官,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都无定
员,多时有一千人。议郎、中郎俸禄达六百石,
侍郎四百石,郎中三百石。中郎有五官、左、右
三将,俸禄达二千石。郎中有车、户、骑三将,
俸禄都有一千石。谒者掌管礼宾接受职事,有七
十人,俸禄达六百石,又有仆射,俸禄达一千
石。期门掌管领兵护从,武帝建元三年开始设
置,官位同郎一样,无定员,多时有一千人,有
仆射,俸禄达一千石。平帝元始元年改名虎贲
郎,设中郎将,俸禄二千石。羽林掌管护送天
子,低于期门官,武帝太初元年开始设置,名
叫建章营骑,后改名羽林骑。另外又把从军死难
的人的子孙培养为羽林,派官教会使用五种兵
器,号为羽林孤儿。羽林有令丞。宣帝命令中郎
将、骑都尉监管羽林,俸禄达二千石。仆射,秦
朝官名,从侍中、尚书、博士到郎都有。古人重
视武官,有主射官督导他们,军屯吏、骝、宰、
永巷宫人都有仆射,取所领之事为号。
卫尉,秦朝官名,掌管守卫宫门的驻兵,有
副官。景帝初改名中大夫令,后元元年重称卫
尉。属官有公车司马、卫士、旅贲三令丞。卫士
三丞。又有各屯卫候、司马二十二官都属于它。
长乐宫、建章宫、甘泉宫卫尉都随所掌之宫命宫
名,职责大致相同,不经常设置。
太仆,秦朝官名,掌管车马,有两名副官。
属宫有大厩、未央、家马三名长官,各有五个副
官和一名尉。又有车府、路斡、骑马、骏马四位
副长官;龙马、闲驹、橐泉、驹騌、承华五位监
长丞;还有边地郡县的六位牧师菀令,各有三位
副官;另外牧橐、昆蹄令丞都属于它。中太仆掌
管皇太后的车马,不常设。武帝太初元年改家
马名为桐马,开始设置路斡。
廷尉,象塑官名,掌管刑罚,有正、左右
监,俸禄都是一千石。量壶中元六年改名大理,
远童M纽四年恢复为廷尉。宣壶:生筵三年开始
设置左右平,俸禄都是六百石。墓壶五画二年
恢复为大理。王菱改叫士。
典客,羞翘官名,掌管各归顺的蛮夷,有副
官。基童中元六年改名为大行令,亘瞳左翅元
年改名为大鸿胪。属官有行人、译官、别火三位
令丞及郡邸长丞.基查左面元年改行人名为大
行令,开始设置别火。王菱改大鸿胪为典乐。开
始,设郡国邸属少府,中期又属中尉,后归属大
鸿胪。
宗正,塞龚官名,掌管皇室亲属,有副官。
平帝元始四年改名宗伯。属官有都司空令丞,内
官长丞。另外各公主家令、门尉都属于它。王菱
将其并入秩宗。开始的时候,内官属于少府,中
期属于主爵,后来属宗正。
治粟内史,秦朝官名,掌管谷物的买卖,有
两名副官。景帝后元元年改名大农令,武帝太
初元年更名大司农。属官有太仓、均输、平准、
都内、籍田五位令丞,斡官、铁市两位长丞。另
外郡国各仓农监、都水六十五官长丞都属于它。
骏粟都尉,是武帝时军官,不常设。王莽改大司
农为羲和,后改为纳言。开始,斡官属于少府,
中期属于主爵,后归属大司农。
少府,秦朝官名,掌管山地海洋池泽的税
收,用来供养天子,有六位副官。属官有尚书、
符节、太医、太官、汤官、导官、乐府、若卢、
考工室、左弋、居室、甘泉居室、左右司空、束
织、西织、束园匠等十六位官令丞,又有胞人、
都水、均官等三位长丞,还有上林中十个池监,
以及中书谒者、黄门、钩盾、尚方、御府、永
巷、内者、宦者八位官令丞。各仆射、署长、中
黄门都属于它。武帝太初元年改考工室名为考
工,左弋为攸飞,居室为保宫,甘泉居室为昆
台,永巷为掖廷。攸飞掌管弋射,有九位副官两
位尉,太官有七个副官,昆台有五位副官,乐府
有三位副官,掖廷有八位副官,宦者有七位副
官,钩盾有五位副官两名尉。成帝建始四年改
中书谒者令为中谒者令,开始设置尚书,有五位
人员,有四位副官。河平元年裁掉束织,改西织
为织室。绥和二年,哀帝裁乐府。王莽改少府为
共工。
中尉,秦朝官名,掌管京师治安,有两位副
官、候、司马、千人。武帝太初元年改名为执
金吾。属官有中垒、寺互、武库、都船四位令
丞。都船、武库有三位副官,中垒有两名尉。另
外式道左右中候、候丞及左右京辅都尉、尉丞兵
卒都属于它。开始的时候,寺互属于少府,中属
主爵,后归属中尉。
从太常到执金吾,俸禄都是中二千石,副丞
都是一千石。
太子太傅、少傅,古代官名。属官有太子门
大夫、庶子、先马、舍人。
将作少府,秦朝官名,掌治宫室,有两位副
官、左右中候。景帝中元六年改名将作大匠。属
官有石库、东园主章、左右前后中校等七位令
丞,又有主章长丞。武帝太初元年改东园主章
为木工。成帝阳朔三年裁掉中候及左右前后中
校五位副官。
詹事,秦朝官名,掌管皇后、太子家事,有
副官。属官有太子率更、家令丞、仆、中盾、卫
率、厨厩长丞,又有中长秋、私府、永巷、仓、
厩、祠祀、食官令长丞。各宦官也属于它。处童
鸿嘉三年裁詹事官,归属大长秋。长信詹事掌管
皇太后宫,昱童中元六年改名星值少府,芒壶
元始四年改名长乐少府。
将行,秦朝官名,景帝中元六年改名大长
秋,有时用宦官,有时用士人。
典属国,秦朝官名,掌管归降的蛮夷。亘嘘
元狩三年昆邪王归降,又增设属国,置都尉、
丞、候、千人等。设属官,九译令等。盛壶回
平元年裁并入大鸿胪。
水衡都尉,武帝元鼎二年开始设置,掌管
上林苑,有五位副官。属官有上拯、均输、御
羞、禁圃、辑濯、钟官、技巧、六厩、辩铜九位
官令丞。另外衡官、水司空、都水、农仓,还有
甘泉上林、都水七官长丞都属于它。上林有八丞
十二尉,均输有四丞,御羞有两丞,都水有三
丞,禁圃有两尉,甘泉上林有四丞。成帝建始
二年裁技巧、六厩官。王菱改水衡都尉为予虞。
起先,御羞、上林、衡官及铸钱都属于少府。
内史,周朝官名,秦朝沿袭,掌管京师的治
理。景帝二年分别设置左右内史。右内史于武帝
太初元年改名京兆尹,属官有长安市、厨两位令
丞,又有都水、铁官两位长丞。左内史改名左冯
翊,属官有廪牺令丞尉。另外左都水、铁官、云
垒、长安四市的四位长丞也属于它。
主爵中尉,秦朝官名,掌管列侯事务。景帝
中元六年改名都尉,武帝太初元年改名右扶风,
治理内史以西的地方。属官有掌畜令丞。另右都
水、铁官、厩、废厨四位长丞也属于它。同左冯
翊、京兆尹并称三辅,都有两个副官。列侯改属
大鸿胪。元鼎四年改为设置三辅都尉、都尉丞各
一人.
从太子太傅到右扶风,俸禄都是二千石,副
官俸禄为六百石。
护军都尉,秦朝官名,武帝元狩四年属大
司马,成帝绥和元年位于大司马府与司直处于
同等地位,哀帝元寿元年改名司寇,平帝元始
元年改名护军。司隶校尉,周朝官名,武帝征
和四年开始设置。持有符节,与京师诸官府侍从
一千二百人一起,搜捕巫师,监察大奸大猾的
人。后来罢免它的兵权。督察三辅、三河、弘
农。元帝初元四年收回符节。成帝元延四年被
裁掉。绥和二年,哀帝重又设置,但只称司隶,
戴进贤冠,属于大司空,官位同司直。
城门校尉掌管京师城门驻军,有司马、十二
城门候。中垒校尉掌管北军垒门以内,又外掌酉
域。屯骑校尉掌管骑士。步兵校尉掌管上昼苑门
驻军。越骑校尉掌管越人骑兵。长水校尉掌管屯
兵于垦丞宣血的超人骑兵。又有胡骑校尉,掌
管屯兵于池阳的胡人骑兵,不常设。射声校尉掌
管待诏间声而射的人。虎贲校尉掌管轻车。共八
种校尉,都是武帝时开始设置,有丞、司马。从
司隶到虎贲校尉,俸禄都是二千石。西域都护加
官,宣帝地节二年始置,以骑都尉、谏大夫出
使护卫西域三十六国,有副校尉,俸禄也是二千
石,丞一人,司马、候、千人各二人。戊己校
尉,元帝初元元年设置,有丞、司马各一人,
候五人,俸禄六百石。
奉车都尉掌管皇帝乘坐的车马,驸马都尉掌
管驸马乘坐的车马,都是武帝初设置,俸禄二千
石。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都是加
封官,所加的有列侯、将军、卿大夫、将、都
尉、尚书、太医、太官令至郎中,无定员,多到
数十人。侍中、中常侍可入宫中,各曹受理尚书
之事,诸吏执法,散骑同乘御驾车马。给事中也
是加封官,所加封的有大夫、博士、议郎,负责
皇帝顾问和回答皇帝的问题,地位低于中常侍。
中黄门有给事黄门,地位紧从将大夫。都是秦朝
的官制。
爵位:一级叫公士,二级叫上造,三级簪
袅,四级不更,五级大夫,六级官大夫,七级公
大夫,八级公乘,九级五大夫,十级左庶长,十
一级右庶长,十二级左更,十三级中更,十四级
右更,十五级少上造,十六级大上造,十七级驷
车庶长,十八级大庶长,十九级关内侯,二十级
彻侯。都是秦朝官制,用来赏赐有功劳的人。彻
侯赐金印紫绶,因避武帝的名讳,改叫通侯,或
叫列侯,改其封国令长叫相,又有家丞、门大
夫、庶子等属官。
诸侯王,高帝初设置,赐金玺绿绶,治理自
己的封国。有太傅辅佐诸侯王,内史治国治民,
中尉掌兵权,丞相统领众官,各卿大夫都像中央
朝廷一样设置。景帝中元五年令诸侯王不得再治
理国家,天子派官吏到各诸侯国,改称丞相为
相,裁掉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
官,大夫、谒者、郎,各官长丞都减少他们的定
员。武帝改汉内史为京兆尹,中尉为执金吾,郎
中令为光禄勋,所以王国相应的官名也改称。减
少王国郎中令,俸禄一千石;改太仆为仆,俸禄
也是一千石。成帝绥和元年裁内史,改令相治
理国民,像郡太守一样,中尉似郡都尉一样。
监御史,秦朝官名,掌管对郡县的监察。汉
朝裁省,由丞相派遣官吏分别到各州,不常设。
武帝元封五年开始设置部刺史,奉皇帝韶令报
告各州的情况,俸禄六百石,设十三人。成帝
绥和元年改叫牧,俸禄二千石。哀帝建平二年
恢复叫刺史,元寿二年又改为牧。
郡守,秦朝官名,治理本郡,俸禄二千石。
有副官,边地的郡又有长史,掌管兵马,俸禄都
是六百石。景帝中元二年改名为太守。
郡尉,秦朝官名.掌管辅佐太守领兵之事,
俸禄二千石。有副官,俸禄都是六百石。景帝中
元二年改名都尉。
关都尉,秦朝宫名。农都尉、属国都尉,都
是武帝初设置。
县令、长,都是秦朝官名,负责治理本县。
一万户以上为县令,俸禄一千石到六百石。不足
一万户为县长,俸禄五百到三百石。都有丞、尉
辅佐,俸禄四百石到二百石,这些是主要官吏。
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等俸禄,称作辅助官吏。
大概十里设一亭,有亭长。十亭设一乡,乡有三
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管教化。啬夫管
诉讼,征收赋税。游徼巡察治安禁止盗窃。县大
概方圆一百里,治内百姓稠密就减少些,稀少就
增大些,乡、亭也如此,都是秦朝制度。列侯所
封县叫国,皇太后、皇后、公主所封县叫邑,有
蛮夷的叫道。共有县、道、国、邑一千五百八十
七个,乡六千六百二十二个,亭二万九千六百三
十五个.
所有俸禄在二千石以上的官吏,都有银印青
绶,光禄大夫无印绶。俸禄六百石以上的,都是
铜印黑绶,大夫、博士、御吏、谒者、郎无印
绶。其中仆射、御史治书用符玺的,有印绶。俸
禄二百石以上,都是钢印黄绶。盛童翅二年
去掉八百石、五百石的官阶。$翅元年,长、相
都是黑绶。塞童绖二年,恢复黄绶。所有官
吏从佐史到丞相,共十二万零二百八十五人。
1 后汉书杜诗翻译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县人。年轻时有才能,在郡里任功曹,有公正平和的美称。政权更迭时,被征召做了大司马府的官员。建武元年,在一年中迁升三次至侍御史,负责安定洛阳。当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不法,在百姓中横行霸道,百姓惶恐惊慌。杜诗告诫晓谕萧广,可他仍不改悔,于是将萧广击杀,回京后把这一情况向光武帝奏报。光武帝召见他,赐给他棨戟,又派他巡视河东,去讨伐降服反叛的贼人杨异等。杜诗抵达大阳,听说贼人谋划北渡,于是与长史迅速焚毁他们的船只,部署郡中士兵,率领骑兵追逐袭击贼兵,杀死杨异等人,贼兵终于被消灭。拜授为成皋县令,到任三年,建树的政绩尤其显扬。
建武七年,升任南阳太守。他生活节俭,施政清廉公平,以惩罚 树立威信,他还擅长计划谋略,顾恤和爱惜服劳役的百姓。又设计制作水排,铸造农具,使(百姓)用力少,收效多,百姓感到很便利。此外,还修建池塘,广泛开垦土地,郡中家家户户都丰足富实。当时人们把他比作召信臣,所以南阳人为这些事迹赞颂他道:“先前有召父,后来有杜母。”
杜诗自认为没有功劳,为长期任大郡长官而感到不安,请求降职,来让出职位给功臣,于是上疏说:陛下显耀地完成一项伟大的工作,成就了宏伟的功业,这是天下极大的幸事。只有匈奴还未被圣德感化,威胁着西、北两处边境地区,肆意欺凌我国百姓臣担心威武勇猛的将领虽然辛勤守卫边境,也没能脱下盔甲,收藏起弓箭辛勤而无止息将会有怨言,劳累而无休止也会有不满,有怨忿的军队,难以再要求它立功。臣观察将帅的心情,功臣的期望,都盼着不再打仗,希望以在内地郡县任职得到轮休为满足,然后再受命出征,他们才不会有怨忿的情绪。臣下认为“出师成功在于团结而不在人多”,陛下虽然顾虑北部边境之事,也应当稍微轮换交替着调用将帅。圣明的君王施政,必定要依据人的心理。
臣下杜诗暗自思忖,本来是一个掾史属吏之才,正遇陛下创立大业。贤良能干的人都在外打仗,朝廷里人才缺乏之际,(我才)受到极大恩宠,(只是我)教化百姓不称职,任官又没有功绩,长期占居官位,使得功臣心怀不满,我实在惶恐不安。建武八年的时候,曾上书请求退位让给有功之人,陛下加给我异常的恩典,不允许辞职。臣杜诗蒙受的恩德极深,按照道义我不敢随便假意请求辞职,如果不能实现(辞职)的愿望,那么臣愿辞退大郡的官职,担任低一些的职务。等到臣下身体强壮,有能力处理繁杂艰难的事务,而且任用臣下的杜诗的确有所补益的时候,再授以较高官职,即使授予爵位,也不推辞。恳请陛下哀怜体谅!
光武帝爱惜他的才能,最终没有同意这个请求。
2 谁有杜诗自请降职的翻译
杜诗传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县人。年轻时有才能,在那里任官为功曹,以公平著称。更始政权时,被征辟为大司马府官员。建武元年,在一年中迁升三次至侍御史,负责安定洛阳。当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不法,在城里横行霸道,百姓惶恐惊扰。杜诗晓谕萧广,仍不改悔,于是将萧广击杀,回京后把情况向光武帝奏报。光武帝召见他,赐给他口戟,又派他巡视河东,去招降和诛杀反叛的贼人杨异等。杜诗抵达大阳,听说贼人企图北渡,于是与长史迅速焚毁船只,调集部署郡中士兵,派骑兵突袭贼兵,杀死杨异等人,贼兵因此被消灭。拜授为成皋县令,任官三年,政绩优异。又迁升为沛郡都尉,转任汝南都尉。所到之处,都有政绩。
建武七年,升任南阳太守。他生活节俭,施政清正平和,以诛杀 树立威信,他还擅长计划谋略,减少和爱惜民力劳役。又设计制作水排,铸造农具,使用的力量少,收效多,百姓很便利。此外,还修建池塘,广泛开垦土地,郡中家家户户都丰足富实。当时人们把他比作召信臣,所以南阳人赞颂他说:“先前有召父,后来有杜母。”
杜诗自认为没有功劳,不应长期任大郡长官,请求降职,以避让职位给功臣,于是上疏说:
陛下卓越地完成一项伟大的工作,成就了一番宏伟的功业,收藏好兵器治理国家,众将都返回朝廷,全国和睦一家,千秋万代都将蒙受您创造的幸福,这是天下极大的幸事。只有匈奴还未被圣德感化,威胁着西、北两处边境地区,肆意欺凌我国百姓,边境居民深受其害,不能自己保护自己。臣下担心威武勇猛的将领虽然勤奋守卫边境,也未必能够脱下盔甲,收藏起弓箭。勤奋而无止息将会有怨言,劳累而不得休息也会有不满,有怨忿的军队,难以再督责它立功。臣观察将帅的心情,功臣的期望,都盼着不再打仗,满足于在内地郡中任官,然后再受命出征,他们才不会有怨忿的情绪。臣下认为“出师成功在于团结而不在人多”,陛下虽然顾虑北部边境之事,也应当和缓地调用军队。先前汤武善于驾驭部队,所以从不因一时愤怒而出兵。陛下起兵已十三年,将帅和睦一,士卒欢悦。如今若是使公卿郡守都出自军人、则将帅将会自我勉励;士卒的优待与宿卫一样。则士卒会勇气百倍。为什么?一因为国家已经安定,人人都重视自己的性命,大臣以下官员,都怀恋乐土,不根据功劳给予报酬,而督责他们尽力,是不大可能的。陛下应该留下几个郡守的职位,以便拜任那些得胜班师的大臣;再出丰厚的奖赏,给那些长期服役的大卒。这样,边境地区驻守的军队。会争着舍生忘死;守城护塞的官吏,定能不辞劳苦;从而使得烽火准确,防守坚固。圣明的君王施政。必定要依据人的心理。现今杂用了一些愚昧、德行浅薄的人,断绝了功臣的期望,实在不适宜。
臣下杜诗暗自思忖,本来是掾史属吏之才,正值陛下创立大业。贤良能干的人都在外打仗,朝廷里人才缺乏之际,特殊地受到极大恩宠,但教化百姓不称职,任官又没有功绩,长期窃居官位,使得功臣心怀不满,我实在惶恐不安。建武八年的时候,曾上书请求退位让给有功之人。陛下加给我特殊的恩典,不允许辞职。臣杜诗蒙受的恩德极深,道义使得我不能担当假意请求辞职之名,如果不能实现(辞职)的愿望,那么臣愿辞退大郡的官职,担任低一些的职务。若是臣下身体强壮,有能力处理繁杂艰难的事务,而且任用臣下杜诗的确有所补益,再授以较高官职,虽然授予爵位,也不推辞。恳请陛下哀怜体谅!
光武帝爱惜他的才能,所以没有同意这个请求。
杜诗喜好推举贤才,多次举荐知名士人清河人刘统以及鲁阳长董崇等人。当初,法令制度还很简单,只是以皇帝的玺书调兵,没有虎符作凭信,杜诗上疏说:“臣下听说军队是国家的凶器,圣人对此极慎重。依照旧制度,发兵都以虎符作凭信,其余的征调,仅用竹制的令牌。符信会合无误,作为信用,这为的是证明国家的命令,以表示重视,加强威信。先前发兵,只是用玺书,如果有奸邪的人欺瞒作假,也无法知道。我认为军事行动仍在进行,贼人尚未消灭,从各郡国征调军队,应该慎重,可以设置虎符,以杜绝奸人作恶之源。先前魏国的公子无忌,威德远播邻国,仍要借助兵符,才能解救对赵国的包围,如果如姬没有杀父之仇,公子无忌也不能成功。事情应该复杂,便不可减省,繁费出于不得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上书奏报,建议被采纳。
杜诗虽然在外地任官,仍然尽心于朝廷大事,有忠正的言论,好的建议,都随时进献上奏。任官七年,政令教化大大推行。建武十四年,因为派宾客为弟弟报仇,被征召问罪,正巧因病去世。司隶校尉鲍永上奏说杜诗家中贫困,没有田宅,死后无处下葬。诏令在郡中官邸治丧,并赐一千匹绢办丧事。
==================================
这个?
3 请帮我逐字逐句翻译杜甫的一首诗,谢谢注释:
1岱宗:泰山别名岱山,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2齐鲁:古代二国名,这里泛指山东一带地区。
3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4钟:聚集。
5钟:聚集。
6决眦:形容极力张大眼睛远望,眼眶像要决裂开了。眦:眼眶。
7会当:一定。
赏析:
《望岳》是现存杜甫诗歌中最早的一篇作品。全诗以“望”字统摄,形象鲜明,意境开阔,格调高昂,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诗人朝气蓬勃的灵气。
远望:“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诗人乍见泰山,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心中的那种兴奋和惊叹仰慕之情。只是设问自答,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五岳之首的泰山啊,到底是怎样的呢?那一脉苍莽雄浑的青黛,横亘高耸在齐鲁大地之上,一眼望不到尽头。既点明了泰山的地理位置,又写出泰山的雄奇和伟大,出语惊人。
近望:“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写泰山的神奇秀丽和高大巍峨。一个“钟”字,将大自然拟人化,写得格外有情:大自然将灵秀之气全集中于这座山。一个“割”字,平凡之中见出奇险,显出山峻峭如刚锋,将山南山北判若晨昏,由此可以想见山色的变幻无穷。
细望:“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眼前的雄伟景象,不得不令作者张目凝望:山中云气层生,弥漫漂浮,不禁心胸激荡;需要睁大眼睛,才能看到鸟儿是如何飞进山中的。诗人这样地入神而望,这样的一种胸怀浩荡、眼界空阔的主观感受,更反衬出泰山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态。
神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人由望岳而产生了登山的意愿,诗句极富想象色彩。诗人在有意无意之间抒发出他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给人以无限的启示和激励。——这就是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诵、并能引起人们强烈共鸣的原因。
翻译:
五岳之首的泰山怎么样?那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无尽无了。天地间的神奇峻秀,都在这一山凝结聚绕,那山北山南一边暗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将来我一定要登上的峰巅站到最高,俯首纵览众山匍伏在山脚下有多么渺小。
4 黄鹤楼文言文逐字逐句翻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解: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的
仙人,在此乘鹤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2、悠悠:久远的意思。
3、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4、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
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韵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评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
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
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
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
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5 谁有陆游《读杜诗》的翻译呀翻译:杜甫小的时候狂放不羁,不重视学习生产,顽劣不堪其祖父杜审言家教颇严,终始杜甫成就名声(杜甫 祖父 杜审言 ,与 苏味道 、李峤 、崔融 齐名,时称“文章四友”杜甫 亦善诗,且宏扬光大,故后称 杜甫 为 杜五 宋 陆游 《读杜诗》诗:“城南 杜五 少不羁,意轻造物呼作儿”)看你这个人的胸怀比宇宙还要大,可惜至今一点才能都得不到施展只好将此大好才能付诸笔墨,然而国家和百姓又怎能是诗歌与文章所能解释假如老天让我来开展太祖的事业,马周的际遇不就是杜甫的写照吗?(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让他得到了一代雄主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从此青云直上,也有了用武之地,为唐朝初年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个人就是马周)可是将来的人们只是把我看作一个诗人啊,使我手扶几案对天长叹。
6 黄鹤楼文言文逐字逐句翻译最佳答案 黄鹤楼》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解: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的 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2、悠悠:久远的意思。
3、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4、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 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韵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评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 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 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 目睹此诗,大为折服。
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 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7 诗史杜甫的文言文翻译谢谢诗史杜甫:
1常被人提到的重要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至德元年(756)唐军陈陶斜大败,继而败于青坂,杜甫有《悲陈陶》、《悲青坂》;收复两京,杜甫有《收京三首》、《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九节度兵围邺城,看来胜利在即,杜甫写了《洗兵马》,其中提到胜利消息接踵而至,提到回纥军助战、在长安受到优待的事,提到平叛诸将的功业。“三吏”、“三别”则是在九节度兵败邺城,为补充兵源而沿途征兵时所作。
2杜甫的有些诗,还可补史之失载,如《三绝句》中写道渝州、开州杀刺史的事,未见史书记载。从杜诗中可见安史乱后蜀中的混乱情形。而《忆昔》则描述了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他的诗,提供了史的事实,可以证史,刻可以补史之不足。
3杜诗提供了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他的有些诗,虽不是直接写时事,只写一己的感慨,但由于他是在颠沛战乱之中,与这场灾难息息相关,心之所向,情之所系,未离时局,因此从他的感怆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其时社会的某些心理状态。从认识历史的真实面貌说,这一类诗,也具有诗史的意义。
8 关于杜甫的古文翻译杜甫,字子美,他的五言诗《北征》、《述怀》、《新婚》、《垂老》等,格式是参照前人的,但曲调自创。他的五言、七言律诗,广为熟识,不但在垂拱年间到元和年间很流行,宋代诗的苍桑,元代诗的绮丽,没有不参照他的作品的。他的古体诗不墨守陈规,近体诗则博采众家之长,这是杜诗的优势。
李白善于歌行体写作;杜甫则善于写近体诗。李白的变化在于诗文声韵,杜甫的变化在于内涵与风格。但是,歌行体作品没有固定格式,有发挥空间;而近体诗是有定规的,难于施展变化。前者声韵超逸,集中在一首诗中,容易没东西可写;后者意境和格调精深,一开始觉得平白无奇,但很有发挥的空间。这是两个人不同的地方。
用古诗的方式写律诗,格调很高超,这是李白和孟浩然等诗人的特长,许多御用文人也善长这种文体。以律诗的方式写古诗,格调似乎就降低了,杜甫的诗就有这一点问题。(王世贞《艺苑巵言〉〉)
《明史》,是清代官修的一部反映我国明朝历史情况的纪传体断代史。下面是关于仁宗讳高炽文言文翻译的内容,欢迎阅读!
明史仁宗本纪
原文
仁宗昭皇帝,讳高炽,成祖长子也。母仁孝文皇后,梦冠冕执圭者上谒。寤而生帝。幼端重沉静,言动有经。稍长习射,发无不中。好学问,从儒臣讲论不辍。
洪武二十八年,册为燕世子。尝命与秦、晋、周三世子分阅卫士,还独后。问之。对曰:“旦寒甚,俟朝食而后阅,故后。”又命分阅章奏,独取切军民利病者白之。或文字谬误,不以闻。太祖指示之曰:“儿忽之耶?”对曰:“不敢忽,顾小过不足渎天德。”又尝问:“尧、汤时水旱,百姓奚恃?”对曰:“恃圣人有恤民之政。”太祖喜曰:“孙有君人之识矣。”
成祖举兵,世子守北平,善拊士卒,以万人拒李景隆五十万众,城赖以全。先是,郡王高煦、高燧俱以慧黠有宠于成祖。而高煦从军有功,宦寺黄俨等复党高燧,阴谋夺嫡,谮世子。会朝廷赐世子书,为离间。世子不启缄,驰上之。而俨先潜报成祖曰:“世子与朝廷通,使者至矣。”无何,世子所遣使亦至。成祖发书视之,乃叹曰:“几杀吾子。”成祖践阼,以北平为北京,仍命居守。
永乐二年二月,始召至京,立为皇太子。成祖数北征,命之监国,裁决庶政。四方水旱饥馑,辄遣振恤,仁闻大著。而高煦、高燧与其党日伺隙谗构。或问太子:“亦知有谗人平?”曰:“不知也,吾知尽子职而已。”
十年,北征还,以太子遣使后期,且书奏失辞,悉徵宫僚黄淮竺下狱。十五年,高煦以罪徙乐安。明年,黄俨等复谮太子擅赦罪人,宫僚多坐死者。侍郎胡濙奉命察之,密疏太子诚敬孝谨七事以闻,成祖意乃释。其后黄俨等谋立高燧,事觉伏诛,高燧以太子力解得免,自是太子始安。
二十二年七月,成祖崩于榆木川。八月甲辰,遗诏至,遣皇太孙迎丧开平。丁未,出夏原吉等于狱。丁巳,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为洪熙元年。罢西洋宝船、迤西市马及云南、交阯采办。戊午,复夏原吉、吴中官。己未,武安侯郑亨镇大同,保定侯孟瑛镇交阯,襄城伯李隆镇山海,武进伯朱荣镇辽东。复设三公、三孤官,以公、侯、伯、尚书兼之。进杨荣太常寺卿,金幼孜户部侍郎,兼大学士如故,杨士奇为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黄淮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俱掌内制,杨溥为翰林学士。辛酉,镇远侯顾兴祖充总兵官,讨广西叛蛮。甲子,汰冗官。乙丑,召汉王高煦赴京。戊辰,官吏谪隶军籍者放还乡。己巳,诏文臣年七十致仕。九月癸酉,交阯都指挥方政与黎利战于茶笼州,败绩,指挥同知伍云力战死。丙子,召尚书黄福于交阯。庚辰,河溢开封,免税粮,遣右都御史王彰抚恤之。壬午,敕自今官司所用物料于所产地计直市之,科派病民者罪不宥。癸未,礼部尚书吕震请除服,不许。乙酉,增诸王岁禄。丙戌,以风宪官备外任,命给事中萧奇等三十五人为州县官。丁亥,黎利寇清化,都指挥同知陈忠战死。戊子,始设南京守备,以襄城伯李隆为之。乙未,散畿内民所养官马于诸卫所。戊戌,赐吏部尚书蹇义及杨士奇、杨荣、金幼孜银章各一,曰“绳愆纠缪”,谕以协心赞务,凡有阙失当言者,用印密封以闻。
冬十月壬寅,罢市民间金银,革两京户部行用库。癸卯,诏天下都司卫所修治城池。戊申,通政使请以四方雨泽章奏送给事中收贮。帝曰:“祖宗令天下奏雨泽,欲知水旱,以施恤民之政。积之通政司,既失之矣,今又令收贮,是欲上之人终不知也。自今奏至即以闻。”己酉,册妃张氏为皇后。壬子,立长子瞻基为皇太子。封子瞻埈为郑五,瞻墉越王,瞻墡襄王,瞻堈荆王,瞻墺淮王,瞻垲滕王,瞻垍梁王,瞻埏卫王。乙卯,诏中外官举贤才,严举主连坐法。丁巳,令三法司会大学士、府、部、通政、六科于承天门录囚,著为令。庚申,增京官及军士月廪。丁卯,擢监生徐永潜等二十人为给事中。十一月壬申朔,诏礼部:“建文诸臣家属在教坊司、锦衣卫、浣衣局及习匠、功臣家为奴者,悉宥为民,还其田土。言事谪戍者亦如之。”癸酉,诏有司:“条政令之不便民者以闻,凡被灾不即请振者,罪之。”阿鲁台来贡马。甲戌,诏群臣言时政阙失。乙亥,赦兀良哈罪。始命近畿诸卫官军更番诣京师操练。丙子,遣御史巡察边卫。癸未,遣御史分巡天下,考察官吏。丙戌,赐户部尚书夏原吉“绳愆纠缪”银章。己丑,礼部奏冬至节请受贺,不许。庚寅,敕诸将严边备。辛卯,禁所司擅役屯田军士。壬辰,都督方政同荣昌伯陈智镇交阯。是月,谕蹇义、杨士奇、夏原吉、杨荣、金幼孜曰:“前世人主,或自尊大,恶闻直言,臣下相与阿附,以至于败。联与卿等当用为戒。”又谕士奇曰:“顷群臣颇怀忠爱,朕有过方自悔,而进言者已至,良惬朕心。”十二月癸卯,宥建文诸臣外亲全家戍边者,留一人,余悉放还。辛亥,揭天下三司官姓名于奉天门西序。癸丑,免被灾税粮。庚申,葬文皇帝于长陵。丙寅,镇远侯顾兴祖破平乐、浔州蛮。
是年,丁阗、琉球、占城、哈密、古麻剌朗、满剌加、苏禄、瓦剌入贡。
洪熙元年春正月壬申朔,御奉天门受朝,不举乐。乙亥,敕内外群臣修举职业。己卯,享太庙。建弘文阁,命儒臣入直,杨溥掌阁事。癸未,以时雪不降,敕群臣修省。丙戌,大祀天地于南郊。奉太祖、太宗配。壬辰,朝臣予告归省者赐钞有差,著为令。己亥,布政使周干、按察使胡概、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二月辛丑,颁将军印于诸边将。戊申,祭社稷。命太监郑和守备南京。丙辰,耕耤田。丙寅,太宗神主祔太庙。是月,南京地屡震。三月壬申,前光禄署丞权谨以孝行擢文华殿大学士。丁丑,求直言。戊子,隆平饥,户部请以官麦贷之。帝曰:“即振之,何贷为。”己丑,诏曰:“刑者所以禁暴止邪,导民于善,非务诛杀也。吏或深文傅会,以致冤滥,朕深悯之。自今其悉依律拟罪。或朕过于嫉恶,法外用刑,法司执奏,。五奏不允,同三公、大臣执奏,必允乃已。诸司不得鞭囚背及加入宫刑。有自宫者以不孝论。非谋反。勿连坐亲属。古之盛世,采听民言,用资戒儆。今奸人往往摭拾,诬为诽谤,法吏刻深,锻练成狱。刑之不中,民则无措,其余诽谤禁,有告者一切勿治。”庚寅,阳武侯薛禄为镇朔大将军,率师巡开平、大同边。辛卯,参将安平伯李安与荣昌伯陈智同镇交阯。戊戌,将还都南京,诏北京诸司悉称行在,复北京行部及行后军都督府。是月,南京地屡震。
夏四月壬寅,帝闻山东及淮、徐民乏食,有司徵夏税方急,乃御西角门诏大学士杨士奇草诏,免今年夏税及科粮之半。士奇言:“上恩至矣,但须户、工二部预闻。”帝曰:“救民之穷当如救焚拯溺,不可迟疑。有司虑国用不足,必持不决之意。”趣命中官具楮笔,令士奇就门楼书诏。帝览毕,即用玺付外行之。顾士奇曰:“今可语部臣矣。”设北京行都察院。壬子,命皇太子谒孝陵,遂居守南京。戊午,如天寿山,谒长陵。己未,还宫。是月,振河南及大名饥。南京地屡震。五月己卯,侍读李时勉、侍讲罗汝敬以言事改御史,寻下狱。庚辰,帝不豫,遣使召皇太子于南京。辛巳,大渐,遗诏传位皇太子。是日,崩于饮安殿,年四十有八。
秋七月己巳,上尊谥,庙号仁宗,葬献陵。
译文
仁宗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叫朱高炽,明成祖长子。其母仁孝文皇后,梦见一个头戴礼帽、手拿白圭的人请见,醒来便生下昭皇帝。仁宗幼年时端重沉静、言行有礼。稍长大,练习骑射,百发百中。他勤奋好学,跟从儒臣讲经论史,滔滔不绝。
洪武二十八年(1395)册封为燕世子。太祖曾命令他与秦、晋、周三世子分阅卫士,高炽一人后还。问他,回答说:“早晨非常寒冷,等待朝食后再检阅,所以后回。”又命他分阅奏章,他专取有关军民利弊的`奏章陈述。有的有文字错误就不奏述。太祖指着对他说“:你疏忽了么?”他回答说:“不敢疏忽,只是考虑到小过失不足以冒犯皇上。”又曾问:“尧、汤时,水、旱灾频繁,百姓依赖什么?”回答说“:依靠圣人有抚恤百姓的政策。”太祖高兴地说“:孙子有君主的眼光。”
成祖举兵,世子留守北平,善于抚慰士卒,以万余人抗拒李景隆五十万人,北平城因此得以保全。起初,郡王高煦、高燧都以聪明狡猾而得宠于明成祖。高煦又因从军有功,宦寺黄俨等与高燧结党营私,想阴谋夺取嫡长子之位,说世子的坏话。正好朝廷赐给世子诏书,定想离间父子二人,世子不启缄,驰马上报。然而,黄俨已先告诉成祖说:“世子与朝廷通好,使者到了。”不久,世子派遣的使者也到了。成祖打开诏书一看,长叹一声说“:差点杀掉我的儿子。”成祖登基,以北平为北京,仍命世子居守。
永乐二年(1404)二月,召至北京,立为皇太子。成祖屡次北征,命他监国,裁决平民政事。四方水旱灾荒,往往遣使赈恤,因而名声大振。而高煦、高燧与其党徒时时找机会讲坏话。或直问太子:“知道有讲坏话的人么?”朱高炽回答说:“不知道,我只知道尽自己的职责而已。”
永乐十年(1412),成祖北征回京,因太子遣使迎接误期,且书奏失言,将官僚黄淮等全部投入监狱。十五年,高煦犯罪,徙迁乐安。第二年,黄俨等又趁机诬陷太子擅自赦免罪人,宫僚大多连坐而死。侍郎胡氵荧奉命查实,秘密奏疏太子确实孝敬严谨,奏疏中列举七件事上报,成祖这才大松一口气。事后黄俨等谋立高燧为皇长子,事情暴露后被诛灭,高燧因得太子解救而幸免,从此,太子之事才开始安定。
永乐二十二年(1424)七月,成祖死于榆木川。八月二日,遗诏到,派皇太孙迎丧开平。五日,夏原吉释出监狱。十五日,朱高炽即皇帝位。在全国大肆赦免,以第二年为洪熙元年。停止西洋宝船、迤西市马及云南、交趾采办。十六日,恢复夏原吉、吴中官职。十七日,武安侯郑亨镇守大同,保定侯孟瑛镇守交趾,襄城伯李隆镇守山海关,武进伯朱荣镇守辽东。重新设置三公、三孤官,以公、侯、伯、尚书兼任。进升杨荣为太常寺卿,金幼孜为户部侍郎,兼大学士如往常一样,杨士奇为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黄淮为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全权掌管内部制度,杨溥为翰林学士。十九日,镇远侯顾兴祖为总兵官,征讨广西叛蛮。二十二日,淘汰多余官员。二十三日,召汉王高燧赴京。二十六日,官吏流放隶属军籍的释放还乡。二十七日,下诏文臣年满七十便辞官退职。九月一日,交趾都指挥方政与黎利战于荣笼州,方政失败,指挥同知伍云奋力战死。四日,召尚书黄福于交趾。八日,开封附近黄河涨水,免当地税粮,遣右都御史王彰抚恤。十日,命令从今起,官吏所用物料在所产地计算价值买卖,科派损害百姓的罪不饶恕。十一日,礼部尚书吕震请求除去丧服,不许。十三日,增加诸王俸禄。十四日,以风宪官备外任,命给事中萧奇等三十五人为州县官。十五日,黎利攻掠清化,都指挥同知陈忠战死。十六日,开始设置南京守备,以襄城伯李隆充任。二十三日,分散畿田百姓所养官马于各卫所。二十六日,赐吏部尚书蹇义及杨士奇、杨荣、金幼孜银章各一枚,叫“绳愆纠缪”,要他们同心协力参与重要事务,凡有阙失应当说明的,均用此印密封上报。
冬十月一日,停止民间买卖金银,革除两京户部行用仓库。二日,下诏天下都司卫所修治城池。七日,通政使请求以四方雨泽章奏送给事中收藏。仁宗说“:祖宗命天下上奏雨泽,是想知道水旱,以施行恤民之政。聚积到通政司,既已全部逾期,现在又令收藏,是想上面最终不知道。从今以后奏章一到即刻上报。”八日,册立妃张氏为皇后。十一日,立长子朱瞻基为皇太子。封子瞻。。为郑王,瞻墉为越王,瞻土善为襄王,瞻土冈为荆王,瞻土奥为淮王,瞻垲为滕王,瞻土自为梁王,瞻埏为卫王。十四日,诏中外官推举贤才,严格推荐主连坐之法。十六日,令三执法部门官吏会同大学士、府、部、通政、六科在承天门审查囚犯,写成法令。十九日,增加京官及军士每月粮食。二十六日,提升监生徐永氵晋等二十人为给事中。十一月一日,诏礼部:“建文诸臣家属在教坊司、锦衣卫、浣衣局及习匠、功臣家为奴的,全部宽饶为民,归还其田土。谈论政事被贬流放的也按上例办理。”二日,下诏有关官吏:“分条陈述政策法令对百姓不利的方面上报。凡是遭灾而不即时请求赈济的,加罪。”阿鲁台前来进贡马匹。三日,诏群臣讨论时政得失。四日,赦免兀良哈罪行。开始命令近畿各卫官军轮番到京师操练。五日,遣御史巡查边境各卫。十二日,遣御史分巡天下,考察官吏。十五日,赐户部尚书夏原吉“绳愆纠缪”银章。十八日,礼部奏冬至节请接受朝臣庆贺,不许。十九日,告诫边将要严格边防守备。二十日,禁止卫所官吏擅自役使屯田军士。二十一日,都督方政同荣昌伯陈智镇守交趾。这一月,告诉蹇义、杨士奇、夏原吉、杨荣、金幼孜说:“前世人君,或妄自尊大,厌恶听信直言,臣下相继阿谀奉承,以至于灭亡。我与你们应当引以为戒。”又告诉杨士奇说“:近来群臣颇怀念忠爱之人,朕有过应当自己悔改,而进言者自己来,朕已心满意足了。”十二月二日,宽恕建文诸臣外亲,全家戍边的,留下一人,其余全部放回。十日,标帜天下三司官姓名于奉天门西墙。十二日,免遭灾税粮。十九日,葬文皇帝于长陵。二十五日,镇远侯顾兴祖攻破平乐、浔州蛮夷。
这一年,于阗、琉球、占城、哈密、古麻剌朗、满剌加、苏禄、瓦剌入朝进贡。
洪熙元年(1425)春正月一日,到奉天门受朝贺,不奏乐。四日,嘱咐内外群臣整治、兴办分内之事。八日,祭祀太庙。兴建弘文阁,命儒臣入阁供职,杨溥掌管阁事。十二日,当降雪时不降,告诫群臣修身反省。十五日,在南郊大祭天地,顺便祭太祖、太宗。二十一日,朝臣有功退休并归附反省的赐给钱钞各有差别,写成法令。二十八日,布政使周干、按察使胡概、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二月一日,颁发将军印于各边将。八日,祭社稷。命太监郑和守备南京。十六日,亲自耕种田地。二十六日,太宗神牌附祭于太庙。本月,南京多次发生地震。三月二日,前光禄寺丞权谨以孝行擢升文华殿大学士。七日,求直言。十八日,隆平发生饥荒,户部请求用官麦借给老百姓。仁宗说:“立即赈济,为何要借贷。”十九日,下诏说:“刑法只能禁暴止邪,把百姓往好的方向引导,并不是一定要诛杀。官吏或者把深奥的文字掺合在一起,牵强附会,以至于造成冤假错案,朕深深怜悯他们。从今以后全部依法律定罪。或者朕过于厌恶,法外用刑,法官要上奏。五次复奏不许,同三公、大臣一起上奏,必须得到允许才能施行。诸官吏不得鞭打囚徒及乱加犯人宫刑。有自处宫刑的以不孝罪论处。不是谋反,不得连累亲属。古之盛世,广听民言,以资历威望以一儆百。现在,奸人往往摭拾他人之言,诬告诽谤,法官严酷唯恐不能陷人于官司。刑法用得不当,百姓则不知所措,除去诽谤禁令,有上告者一律不予惩治。”二十日,阳武侯薛禄为镇朔大将军,率师巡视开平、大同边境。二十一日,参将安平伯李安与荣昌伯陈智同镇交趾。二十八日,将还都南京,下诏北京各部门官吏都称行在,恢复北京行部及行后军都督府。当月,南京多次发生地震。
夏四月三日,仁宗听说山东及淮、徐百姓缺乏粮食,有关官吏征夏税应急,乃在西角门诏大学士杨士奇草拟诏书,免今年夏税及秋粮的一半。杨士奇说“:皇上的恩典来了,但须户、工二部预先知道。”仁宗说:“救济百姓穷困,犹如救火振溺,不可迟疑。官吏考虑国用不足,必持不同意见。”赶快命令中官准备纸笔,命杨士奇就门楼书写诏书。仁宗看完后,立即用玉玺付外施行。望着杨士奇说“:现在可以告诉部臣了。”设置北京行都察院。十三日,命皇太子拜谒孝陵,居守南京。十九日,到天寿山,拜谒长陵。二十日,回宫。本月,赈济河南及大名饥荒。南京多次地震。五月十日,侍读李时勉、侍讲罗汝敬因谈论政事任御史,不久被投入监狱。十一日,仁宗身体不适,遣使召皇太子于南京。十二日,病情加重,遗诏传位皇太子。当天,死于钦安殿,终年四十八岁。
秋七月二日,上尊谥,庙号仁宗,葬于献陵。
拓展
明史仁宗本纪 原文 仁宗昭皇帝,讳高炽,成祖长子也。
母仁孝文皇后,梦冠冕执圭者上谒。寤而生帝。
幼端重沉静,言动有经。稍长习射,发无不中。
好学问,从儒臣讲论不辍。洪武二十八年,册为燕世子。
尝命与秦、晋、周三世子分阅卫士,还独后。问之。
对曰:“旦寒甚,俟朝食而后阅,故后。”又命分阅章奏,独取切军民利病者白之。
或文字谬误,不以闻。太祖指示之曰:“儿忽之耶?”对曰:“不敢忽,顾小过不足渎天德。”
又尝问:“尧、汤时水旱,百姓奚恃?”对曰:“恃圣人有恤民之政。”太祖喜曰:“孙有君人之识矣。”
成祖举兵,世子守北平,善拊士卒,以万人拒李景隆五十万众,城赖以全。先是,郡王高煦、高燧俱以慧黠有宠于成祖。
而高煦从军有功,宦寺黄俨等复党高燧,阴谋夺嫡,谮世子。会朝廷赐世子书,为离间。
世子不启缄,驰上之。而俨先潜报成祖曰:“世子与朝廷通,使者至矣。”
无何,世子所遣使亦至。成祖发书视之,乃叹曰:“几杀吾子。”
成祖践阼,以北平为北京,仍命居守。永乐二年二月,始召至京,立为皇太子。
成祖数北征,命之监国,裁决庶政。四方水旱饥馑,辄遣振恤,仁闻大著。
而高煦、高燧与其党日伺隙谗构。或问太子:“亦知有谗人平?”曰:“不知也,吾知尽子职而已。”
十年,北征还,以太子遣使后期,且书奏失辞,悉徵宫僚黄淮竺下狱。十五年,高煦以罪徙乐安。
明年,黄俨等复谮太子擅赦罪人,宫僚多坐死者。侍郎胡濙奉命察之,密疏太子诚敬孝谨七事以闻,成祖意乃释。
其后黄俨等谋立高燧,事觉伏诛,高燧以太子力解得免,自是太子始安。二十二年七月,成祖崩于榆木川。
八月甲辰,遗诏至,遣皇太孙迎丧开平。丁未,出夏原吉等于狱。
丁巳,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为洪熙元年。
罢西洋宝船、迤西市马及云南、交址采办。戊午,复夏原吉、吴中官。
己未,武安侯郑亨镇大同,保定侯孟瑛镇交址,襄城伯李隆镇山海,武进伯朱荣镇辽东。复设三公、三孤官,以公、侯、伯、尚书兼之。
进杨荣太常寺卿,金幼孜户部侍郎,兼大学士如故,杨士奇为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黄淮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俱掌内制,杨溥为翰林学士。辛酉,镇远侯顾兴祖充总兵官,讨广西叛蛮。
甲子,汰冗官。乙丑,召汉王高煦赴京。
戊辰,官吏谪隶军籍者放还乡。己巳,诏文臣年七十致仕。
九月癸酉,交址都指挥方政与黎利战于茶笼州,败绩,指挥同知伍云力战死。丙子,召尚书黄福于交址。
庚辰,河溢开封,免税粮,遣右都御史王彰抚恤之。壬午,敕自今官司所用物料于所产地计直市之,科派病民者罪不宥。
癸未,礼部尚书吕震请除服,不许。乙酉,增诸王岁禄。
丙戌,以风宪官备外任,命给事中萧奇等三十五人为州县官。丁亥,黎利寇清化,都指挥同知陈忠战死。
戊子,始设南京守备,以襄城伯李隆为之。乙未,散畿内民所养官马于诸卫所。
戊戌,赐吏部尚书蹇义及杨士奇、杨荣、金幼孜银章各一,曰“绳愆纠缪”,谕以协心赞务,凡有阙失当言者,用印密封以闻。冬十月壬寅,罢市民间金银,革两京户部行用库。
癸卯,诏天下都司卫所修治城池。戊申,通政使请以四方雨泽章奏送给事中收贮。
帝曰:“祖宗令天下奏雨泽,欲知水旱,以施恤民之政。积之通政司,既失之矣,今又令收贮,是欲上之人终不知也。
自今奏至即以闻。”己酉,册妃张氏为皇后。
壬子,立长子瞻基为皇太子。封子瞻埈为郑五,瞻墉越王,瞻墡襄王,瞻堈荆王,瞻墺淮王,瞻垲滕王,瞻垍梁王,瞻埏卫王。
乙卯,诏中外官举贤才,严举主连坐法。丁巳,令三法司会大学士、府、部、通政、六科于承天门录囚,著为令。
庚申,增京官及军士月廪。丁卯,擢监生徐永潜等二十人为给事中。
十一月壬申朔,诏礼部:“建文诸臣家属在教坊司、锦衣卫、浣衣局及习匠、功臣家为奴者,悉宥为民,还其田土。言事谪戍者亦如之。”
癸酉,诏有司:“条政令之不便民者以闻,凡被灾不即请振者,罪之。”阿鲁台来贡马。
甲戌,诏群臣言时政阙失。乙亥,赦兀良哈罪。
始命近畿诸卫官军更番诣京师操练。丙子,遣御史巡察边卫。
癸未,遣御史分巡天下,考察官吏。丙戌,赐户部尚书夏原吉“绳愆纠缪”银章。
己丑,礼部奏冬至节请受贺,不许。庚寅,敕诸将严边备。
辛卯,禁所司擅役屯田军士。壬辰,都督方政同荣昌伯陈智镇交址。
是月,谕蹇义、杨士奇、夏原吉、杨荣、金幼孜曰:“前世人主,或自尊大,恶闻直言,臣下相与阿附,以至于败。联与卿等当用为戒。”
又谕士奇曰:“顷群臣颇怀忠爱,朕有过方自悔,而进言者已至,良惬朕心。”十二月癸卯,宥建文诸臣外亲全家戍边者,留一人,余悉放还。
辛亥,揭天下三司官姓名于奉天门西序。癸丑,免被灾税粮。
庚申,葬文皇帝于长陵。丙寅,镇远侯顾兴祖破平乐、浔州蛮。
是年,丁阗、琉球、占城、哈密、古麻剌朗、满剌加、苏禄、瓦剌入贡。洪熙元年春正月壬申朔,御奉天门受朝,不举乐。
乙亥,敕内外群臣修举职业。己卯,享太庙。
建弘文阁,命儒臣入直,杨溥掌阁事。癸未,以时雪不降,敕群臣修省。
丙戌,大祀天地于南郊。奉太祖、太宗配。
壬辰,朝臣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