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的成语有哪些

首字的成语有哪些,第1张

首当其冲 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首丘之情 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首屈一指 首:首先。扳指头计算,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

首善之区 最好的地方。指首都。

首身分离 首:头。头和身体分开了。指被砍头。

首鼠两端 首鼠:鼠性多疑,出洞时一进一退,不能自决;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右动摇不定。

首尾相应 头和尾相互接应。指作战相互接应。也形容诗文结构严谨。

首善之地 最好的地方。指首都。

首施两端 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右动摇不定。同“首鼠两端”。

首尾共济 济:帮助;救济。比喻互相支持互相帮助。

首尾两端 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动摇不定。

首尾相继 指前后连接不断。

首尾相连 指前后连接不断。同“首尾相继”。

首尾相卫 比喻互相援救。

首尾相援 指前后互相照应。

首下尻高 头向下,屁股翘起。跪拜磕头的样子。

首足异处 头和脚分开在不同的地方。指受杀戮而死亡。

昂首阔步 昂:仰,高抬。抬起头迈开大步向前。形容精神抖擞,意气风发。

昂首伸眉 伸:扬。抬头扬眉。形容意气昂扬的样子。

昂首天外 抬起头望着天边。形容态度傲慢,或做事脱离实际。

昂首挺胸 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昂首望天 仰起头,望着天。喻指眼光向上,作风浮泛,不肯放下架子、深入基层。

白首北面 北面:古以南面为尊,北面为卑,此指学生敬师之礼。谓年老犹拜师受业。

白首空归 白了头发,空手回来。比喻年纪已老,学无成就。

白首穷经 直至年纪老了还在钻研经籍,犹言活到老,学到老。

白首相知 白首:白头发,引申为时间长。意谓老年知己。

白首之心 老年时的壮志。

低首下心 首:头;下心:屈服于人。形容屈服顺从。

顿首再拜 顿首:以头叩地而拜;再拜:拜两次。古代的一种跪拜礼。亦指旧时信札中常用作向对方表示敬意的客套语。

俯首就缚 低下头让人捆绑。形容无法反抗或自愿认罪。

俯首帖耳 象狗见了主人那样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

俯首听命 听:服从,顺从;命:命令。形容人驯顺的样子。

皓首苍颜 皓:白色的样子;首:头发;颜:面孔。雪白的头发,灰暗的面孔。形容老年人的容貌。

皓首穷经 皓:白;首:头发;穷经:专心研究经书和古籍。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

祸首罪魁 首:头目;魁:首领。犯罪作恶的首罪者。

疾首蹙额 疾首:头痛;蹙眉:皱眉。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

马首是瞻 看着我马头的方向,决定进退。比喻追随某人行动。

甘心首疾 甘心:情愿,乐意;首:头;疾:病,引申为痛。想得头痛也心甘情愿。形容男女之间相互思念的痴情。

狐死首丘 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归正首丘 首:向;丘:土丘。传说狐狸即将死在外边,也要把头朝向所住洞穴的方向。指死后归葬于故乡。

归正首邱 指死后归葬于故乡。同“归正首丘”。

进退首鼠 进退不定;犹豫不决。首鼠,踌躇。

心服首肯 指心里信服,并点头同意。

不堪回首 堪:可以忍受;回首:回顾,回忆。指对过去的事情想起来就会感到痛苦,因而不忍去回忆。

布衣黔首 布衣:封建时代平民的别称;黔首:战国及秦代对人民的称谓。古代指一般百姓。

摧身碎首 即粉身碎骨。

疚心疾首 疚:久病,忧虑。因歉疚而内心不安。心中不安,头痛脑胀。形容十分悲痛忧愁或不安。

群龙无首 一群龙没有领头的。比喻没有领头的,无法统一行动。

神龙见首不见尾 原是谈诗的神韵,后比喻人的行踪诡秘,刚一露面又不见了。也比喻言辞闪烁,使人捉摸不透。

痛心疾首 疾首:头痛。形容痛恨到了极点。

图穷匕首见 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褎然举首 褎然:出众的样子;举:推举;首:第一。指人的才能超出同辈。

罪魁祸首 魁:为首的。作恶犯罪的头子。

垂耳下首 犹俯首帖耳,形容驯服听命。

刀头剑首 极喻危险的境遇。

悼心疾首 心里伤感,头部疼痛。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蛾眉螓首 弯弯的眉毛,方广的前额。形容女子容貌的美艳。

冯唐白首 汉朝冯唐身历三朝,到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感慨生不逢时或表示年寿老迈。同“冯唐易老”

归正邱首 指死后归葬于故乡。同“归正首丘”。

黄童皓首 泛指老人与孩子。见“黄童白叟”。

降心俯首 指虚心下气,恭顺服从。

据图刎首 谓贪图未得的利益而断送自己的生命。

决命争首 拼命争先而战。

选贤举能: 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与能”。

言谈举止: 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拔山举鼎: 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

道不举遗: 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同“道不拾遗”。

笃近举远: 笃:忠实,厚道;举:举荐,选拔。对关系近的厚道,对关系远的举荐,指同等待人。

画眉举案: 画眉:指汉张敞为妻画眉毛的故事;举案:指汉朝孟光为夫送饭的故事。比喻夫妻互敬互爱。

祁奚举午: 午:祁奚之子。祁奚推荐自己的儿子。指举贤不避亲,客观公正。亦作“祁奚举子”。

齐眉举案: 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同“举案齐眉”。

时绌举盈: 绌:不足、不够。盈:有余、多余。当衰败之时,而强作奢侈之事。盈,通“赢”。同“时绌举赢”。

提纲举领: 比喻抓住要领,简明扼要。同“提纲挈领”。

以言举人: 根据言论来举荐人才。

以党举官: 按照朋党关系来选拔官吏。

延颈举踵: 踵:脚后跟。伸长勃子,踮起脚跟。形容盼望十分殷切。

褎然举首: 褎然:出众的样子;举:推举;首:第一。指人的才能超出同辈。

称觞举寿:

时诎举赢: 在困难的时候而做奢侈的事情。同“时绌举赢”。

时绌举赢: 在困难的时候而做奢侈的事情。

束缊举火: 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同“束缊请火”。

译文:

颜真卿,字清臣,是秘书监颜师古的五世从孙。年少时丧父,母亲殷氏亲自加以教育。长大以后,博学,工于文章,事奉母亲孝顺。开元年间,考中进士科,又考中

制科。调任醴泉尉。两次升任为监察御史,出使河、陇。当时五原有个冤案长期没能断决,气候一直干旱,颜真卿辨明冤情判决后就下了大雨,本郡人称做“御史

雨”。又出使河东,上奏弹劾朔方令郑延祚母亲去世三十年而不入葬,有诏书命令终身不予录用,听说者肃然起敬。后升任殿中侍御史。当时御史吉温因私怨诬谄中

丞宋浑,将他贬到贺州,颜真卿说:“为何因一时的怨忿,就想危害宋璟的后人呢?”宰相杨国忠厌恶他,指使中丞蒋洌奏请任他为束都采访判官。经两次调任为武

部员外郎。杨国忠一心想排斥他,于是出任他为平原太守。安禄山刚露出反叛的苗头,颜真卿预料他定会叛乱,假托久遭阴雨,于是修补城墙疏通护城河,挑选丁

壮,充实府库。每天与宾客泛舟饮酒,来解除安禄山的疑虑。安禄山果然认为他不过是个书生,毫不在意。安禄山反叛,河朔一带全部沦陷,惟独平原城守护完备,

他派司兵参军李平驰往京城上奏。玄宗刚听说叛乱时,感叹道:“河北二十四郡,难道没有一个忠臣吗?”等到李平来到,皇帝大喜,对左右说:“朕不认识颜真卿

是怎样的人,而他的所做所为竟能如此!”当时平原郡有静塞军三千人,在此基础上又增招兵士,得到万人,派录事参军李择交统率,任用刁万岁、和琳、徐浩、马

相如、高抗觊等人为将领,分别统领部队。在郡城西门大规模犒赏士兵,慷慨流泪,众人感动激奋。饶阳太守卢全诚、济南太守李随、清河长史王怀忠、景城司马李

唓、邺郡太守王焘各率军队投归颜真卿,皇帝下诏命北海太守贺兰进明率精锐士兵五千人渡过黄河接应他们。叛贼攻破东都,派段子光送将领李灯、卢奕、蒋清的首

级到河北示众,颜真卿担心众将畏惧,欺骗诸将说:“我平素认识李灯等人,这些首级全都不是他们的。”于是斩杀段子光,藏起三人的首级。过了几天,用稻草扎

成躯体接到首级上,装殓并祭奠,设灵位哭祭了他们。这时,堂兄颜呆卿正任常山太守,斩杀贼将李钦凄等人,平定土门。十七郡同日主动归顺,推举颜真卿做盟

主,拥兵二十万,隔断燕、赵。下诏就地授任他为户部侍郎,辅佐李光弼讨伐叛贼。颜真卿任命李晖为副,又任用李铣、贾载、沈震为判官。不久朝廷加授他为河北

招讨采访使。清河太守派遣郡人李嵋前来借兵,李峥说:“听说公率先奋起倡导忠顺,河朔仰仗公作为坚不可摧的金城。清河,是西邻,拥有江淮租赋布帛供应北

军,号称‘天下北库’。计算其中积蓄,足以抵得上三个平原郡,士兵足可以两倍于平原郡。公能乘机占据那里进行安抚,以该郡焉心腹,操纵其它城池犹如用手臂

指挥手指一样容易了。”颜真卿为此出兵六千,对他说:“我的军队已经派出了,你准备如何指教我?”李蝉说:“朝廷派程千里统率十万军队,自太行山东进,将

从螂口出击,受贼阻挡不得前进。公如果先讨伐魏郡,斩杀伪太守袁知泰,率劲兵打通螂口,使官军能出去讨伐邺、幽陵,平原、清河集结十万大兵攻取洛阳,分派

锐师控制各个要冲。公坚守城池不必与贼接战,不出数十日,叛贼定然败溃,自相厮杀。”颜真卿认为很对。于是向清河等郡发布文告,派大将李择交、副将范冬

馥、和琳、徐浩与清河、博平军队五千人屯驻堂邑。袁知泰派遣将领白嗣深、乙舒蒙等率军二万来抵抗,叛贼战败,官军斩首万级,衰知泰逃到汲郡。史思明包围饶

阳,派巡逻兵拦截平原救兵,颜真卿担心抵挡不住,致信贺兰进明招他前来,将河北招讨使一职让给他。贺兰进明在信都战败。适值平卢将领刘正臣献渔阳归顺,颜

真卿想坚定他归顺的意志,派贾载渡海送去军资十多万,用儿子颜颇做人质。颜颇才过十岁,军中人坚决请求让他留下,不听。肃宗在灵武即位以后,颜真卿多次派

使者带蜡丸密信陈奏事宜。朝廷授任他为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再任河北招讨使。当时军费虚竭,李峙劝颜真卿收取景城的食盐,使各郡输粮换盐,用度于是不再缺

乏。第五琦这时正任贺兰进明参军,后来得知此法并加以推行,军用丰足。安禄山乘虚派史思明、尹子奇猛攻河北,各郡再次沦陷,惟独平原、博平、清河固守。但

人心不安,军威无法重振。颜真卿与众人商议道:“叛贼兵势非常强劲,不可抵挡,如果投降敌人就会使朝廷受辱,不是良策,不如径直赶赴皇帝临时住所,朝廷如

果因败军之罪而加诛杀,我死也无恨。”至德元年十月,放弃郡城渡河,辗转来到凤翔拜见皇帝。下诏授任为宪部尚书,升任御史大夫。正值朝廷纷乱无暇他顾,而

颜真卿约束管理一如往日。武部侍郎崔漪、谏议大夫李何忌都被弹劾贬职。广平王统率二十万军队前去平定长安,告辞那天,在宫门前不敢乘马,走出宫外设置的木

栅樘桓后方才骑上。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于广平王上马,颜真卿上章弹劾他。皇帝将他的奏章还回,安慰并答复他说:“朕的儿子每次出行,朕都谆谆教诫,因此不

敢有失。管崇嗣年老又跛足,卿姑且宽容他。”百官为之肃穆。两京收复,皇帝派左司郎中李选告祭宗庙,祝辞署名“嗣皇帝”,颜真卿对礼仪使崔器说:“太上皇

在蜀中,这样署名可以吗?”崔器马上上奏修改,皇帝认为他有见识。又建议说:“《春秋》中记载,新宫遭灾,鲁成公哭了三天。现在太庙被盗贼毁坏,请求在郊

野筑坛,皇帝面向东方而哭,然后再派遣使节。”没有采纳。宰相讨厌他不断上言,出任他为冯翊太守。转任蒲州刺史,封为丹杨县子。被御史唐曼诬告,贬为饶州

刺史。干元二年,授任他为浙西节度使。刘展准备造反,颜真卿事先整顿军备,都统李垣认为他在生事,诋毁颜真卿,于是召入朝任刑部侍郎。刘展最终率兵渡过了

淮河,而李岖逃到江西去了。李辅国将太上皇迁到西宫,颜真卿率百官问候起居,李辅国厌恶他,贬为蓬州长史。代宗即位,起用为利州刺史,没有接受任命,再次

升任吏部侍郎。授任荆南节度使,还未赴任,改任尚书右丞。皇帝从陕州返回,颜真卿请皇帝先去拜祭陵庙然后回宫,宰相元载认为迂腐,颜真卿发怒道:“取舍在

公,言者有何罪过?可是朝廷之事岂能忍受公再度破坏吗!”元载怀恨在心。不久以检校刑部尚书任朔方行营宣慰使,尚未赴任,留下主持省事,改封鲁郡公。当时

元载引用很多私党,畏惧群臣议论上奏,就欺骗皇帝说:“群臣奏事,大多掺杂谗言诋毁。请在每次论事之前,都先桌告各部门长官,长官再禀告宰相,宰相审查可

否再上奏。”颜真卿上疏说:各部门长官,是显达官员,都可以直接上奏天子。郎官、御史,是陛下的心腹耳目之臣,因此出使天下,无论事情得失大小,都要让他

们访察,回朝后奏报皇上。造就是古时所说的擦亮观察四方的眼睛、达到远闻四方的听觉的含义。现在陛下想自己遮蔽耳目,使自己不聪不明,那么天下还有什么指

望呢?《诗经》说:“营营青蝇,落在棘林;谗言无边,惑乱四方。”是因为谗言能将白变黑,将黑变白。诗人嫉恨它,因此说:“将那进谗之人带来,抛给豺狼猛

虎;豺狼猛虎不吃,抛到北方荒野。”从前夏朝时的伯明、楚国的无极、漠代的江充,都是谗人。陛下憎恶他们,是应该的。为何不留神观察?凡出言虚妄不实的,

就是谗人,应当诛杀他们;那些言谈不虚妄的,就是正直之人,应当奖励他们。陛下舍弃这些不做,使众人都说陛下不能明察而厌倦听览,如果有这样的议论,臣私

下为陛下痛惜。过去太宗勤勉辛苦操劳各种政事,《司门式≥中说:“没有门籍的人如有急事上奏,令监门司与仗卫带进上奏,不许阻碍。”以此防止壅塞蒙蔽。设

立仗马二匹,需要急奏时便听任骑马前往。这正是他平稳治理天下的原因。天寅以后,李林甫受君宠幸,群臣中不先征询宰相就奏事的人,假托其它原因加以中伤,

但仍不敢公开约束百官,让他们先桌告自己。当时宦官袁思艺每天到中书省宣布诏书,天子的打算,必定通告李林甫,李林甫得以先行奏请,皇帝惊喜地认为李林甫

高明如神,因此权力恩宠日重一日,路人相见只敢以目示意。上意不能下传,下情不能上达,这是权臣蒙蔽国君,不遵循太宗的法度啊。以至于衰落到今天这一地

步,天下的弊端都集中到陛下之时,这种状况由来已久了。在国运艰难之初,百姓还没有凋零残破,太平之政还可达到,而李辅国掌权,宰相当政,不断姑息纵容。

大开三司,诛杀反叛,使得余贼败将北投党项,聚集不法之徒,更加惊恐,史思明感到身危恐惧,互相煽动而反,东都陷落,先帝因忧劳成疾折损寿命。臣每当想起

这些,痛彻心骨。现在天下疮痍未平,战乱日生,陛下怎能不广听正直言论,来扩大自己的枧听,而阻塞忠正的谏言呢?陛下在陕之时,奏事的人不限贵贱,群臣认

为太宗之治可以翘足而待了。况且君子难进易退,朝廷广开无所忌讳的言路,尚且担心人们不能直言,何况心怀厌倦懈怠,命宰相宣布进奏或取或舍,使御史台制订

规章,不许直接进奏,从此以后人们就不能奏事了。陛下所见所闻,只限于数人的耳目,天下人士,则闭口结舌,陛下便认为无事可论,怎知是畏惧而不敢进言,这

是李林甫、杨国忠再次出现了。臣认为今天的事情,自古以来从没有遇,虽然是李林甫、杨国忠都不敢公然这样做。陛下不早觉悟,逐渐孤立,后悔就来不及了。于

是宦官等人争相将他的奏章传布于朝廷内外。后来代理太庙事,上奏说祭器不整洁,元载认为他有意诽谤,贬为峡州剔驾。改任吉州司马,后升住抚、湖二州刺史。

元载被诛,杨绾推荐他,升任刑部尚书,进任吏部尚书。皇帝去世,任命他为礼仪使,因此上奏说列朝圣上谧号过于冗繁,请求根据最初所议作为最后的定谧,袁惨

坚决反对,搁置没有回音。时值丧乱之后,法律松弛败坏,颜真卿虽然博古通今,屡次建议订正,但被权臣阻止压制,大多半途而废。杨炎当政,颜真卿因正直不被

容纳,改任太子少师,但仍领任使职。到卢杞当政时,更加不喜欢他,改授太子太师,并将礼仪使免去,多次派人询问他方镇之职何处为便,想要派他出任。颜真卿

前去拜见卢杞,推辞道:“先中丞首级传送到平原,满面是血,我不敢用衣服擦拭,亲自用舌舐净,公忍心不容我吗?”卢杞惊愕下拜,但怀恨切骨。李希烈攻陷汝

州,卢杞于是建议派遣颜真卿前去:“颜真卿为四方所信服,如果派他前去晓谕李希烈,可以不劳动军队就可平定。”下诏批准,公卿全都失色。李勉认为这样会失

掉一名元老,使朝廷蒙受羞辱,秘密上表坚决请留。走到河南,河南尹郑叔则认为李希烈反叛的迹象已经显明,劝他不要前去,他回答说:“君命能躲避吗?”见到

李希烈以后,宣布诏书,李希烈的养子千余人抽刀争相逼近,诸将全都护骂,要吃了他,颜真卿神色不变。李希烈用身体保护他,喝令众人退下,于是来到馆舍。李

希烈逼迫他上疏为自己昭雪,颜真卿没有听从。李希烈于是诈遣颜真卿哥哥的儿子颜岘与随从官吏数人相继入朝奏请,德宗没有答复。颜真卿每次给诸子写信,只是

告诫严加奉祭家庙,,抚恤孤苦贫弱的人,再也没有其它言语。李希烈派李元平劝说他,颜真卿叱责道:“你受国家委任,不能完成使命,是看我没有兵器杀你,就

来劝说我吗?”李希烈与同党聚会,召来颜真卿,让倡优表演节目斥责侮辱朝廷,颜真卿怒道:“公是人臣,为何如此”拂衣而去。李希烈非常惭愧。当时朱滔、

王武俊、田悦、李纳的使者都在座,对李希烈说:“久闻太师的大名德行,公准备建立大号而太师到来,要寻求宰相谁能比太师更合适?”颜真卿叱责说:“你们这

些人听说过颜常山吗?那是我的兄长,安禄山反叛,他率先兴起义军,后来虽然被俘,斥骂叛贼不绝于口。我年近八十,官至太师,坚守节操,死而后已,岂能受你

们这些人胁迫呢!”诸贼全都失色。李希烈于是囚禁颜真卿,派士兵看守,在院中挖了一丈见方的大坑,说要活埋他,颜真卿见到李希烈说:“死生天定,何必多此

一举!”张伯仪战败,李希烈命人拿来旌节首级给颜真卿看,颜真卿大哭扑地。适值李希烈同党周曾、康秀林等人图谋袭击李希烈,推举颜真卿任节帅,事情败露,

周曾死,于是将颜真卿押送到蔡州。颜真卿估计自己定会遇害,于是撰写遣表、墓志、祭文,指着卧室西面墙壁之下说:“这是我埋葬之处。”李希烈越分称皇帝,

派人询问仪式,他回答说:“老夫年纪老了,曾经掌管朝廷礼仪,所记的只有诸侯朝觐之礼而已!”兴元以后,官军再次振兴,叛贼担心有变,派将领辛景臻、安华

来到他的住处,在院中堆积柴草说:“再不屈服,就烧死你。”颜真卿起身直入火中,辛景臻等人急忙拉住了他。李希烈的弟弟李希倩因受朱沘连累被诛杀,李希烈

因此恼怒,派闱奴等人谋害颜真卿,说:“有诏书。”颜真卿拜了两拜。闱奴说:“应赐卿死。”颜真卿说:“老臣没有功,罪应处死,但使者何时从长安来?”闱

奴说:“从大梁来。”颜真卿骂道:“这是反贼,为何称诏书!”于是缢死了他,享年七十六岁。嗣曹王李皋听说以后,落泪,三军都哀伤痛哭,于是表奏他的大

节。淮、蔡平定,儿子颜预、颜硕护送灵柩回朝,皇帝焉他停止朝会五天,追赠司徒,谧号为文忠,赐丧葬布帛米粟加倍。颜真卿在朝中端庄严肃,刚正而有礼,不

是公正的言辞正直的道义,不生于心。天下人不用姓名称呼他,只称鲁公。至于李正己、田神劝、董秦、侯希逸、王玄志等人,都是颜真卿最初引进起用的,后来都

立有战功。擅长正、草书,笔力遒劲曲折,世间当做珍品流传。贞元六年下赦书,授任颜预为五品正员官。开成初年,又任命他的曾孙颜弘式为同州参军。

原文:

颜真卿,字清臣,秘书监师古五世从孙。少孤,母殷躬加训导。既长,博学工辞章,事亲孝。

开元中,举进士,又擢制科。调醴泉尉。再迁监察御史,使河、陇。时五原有冤狱久不决,天且旱,真卿辨狱而雨,郡人呼“御史雨”。复使河东,劾奏朔方令郑延祚母死不葬三十年,有诏终身不齿,闻者耸然。迁殿中侍御史。时御史吉温以私怨构中丞宋浑,谪贺州,真卿曰:“奈何以一时忿,欲危宋璟后乎?”宰相杨国忠恶之,讽中丞蒋冽奏为东都采访判官,再转武部员外郎。国忠终欲去之,乃出为平原太守。

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果以为书生,不虞也。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玄宗始闻乱,叹曰:“河北二十四郡,无一忠臣邪?”及平至,帝大喜,谓左右曰:“朕不识真卿何如人,所为乃若此!”

时平原有静塞兵三千,乃益募士,得万人,遣录事参军李择交统之,以刁万岁、和琳、徐浩、马相如、高抗朗等为将,分总部伍。大飨士城西门,慷慨泣下,众感励。饶阳太守卢全诚、济南太守李随、清河长史王怀忠、景城司马李<目韦>、邺郡太守王焘各以众归,有诏北海太守贺兰进明率精锐五千济河为助。贼破东都,遣段子光传李憕、卢奕、蒋清首徇河北,真卿畏众惧,绐诸将曰:“吾素识憕等,其首皆非是。”乃斩子光,藏三首。它日,结刍续体,敛而祭,为位哭之。 是时,从父兄杲卿为常山太守,斩贼将李钦凑等,清土门。十七郡同日自归,推真卿为盟主,兵二十万,绝燕、赵。诏即拜户部侍郎,佐李光弼讨贼。真卿以李晖自副,而用李铣、贾载、沈震为判官。俄加河北招讨采访使。

清河太守使郡人李崿来乞师,崿曰:“闻公首奋裾唱大顺,河朔恃公为金城。清河,西邻也,有江淮租布备北军,号‘天下北库’。计其积,足以三平原之有,士卒可以二平原之众。公因而抚有,以为腹心,它城运之如臂之指耳。”真卿为出兵六千,谓曰:“吾兵已出,子将何以教我?”崿曰:“朝家使程千里统众十万,自太行而东,将出 郭口,限贼不得前。公若先伐魏郡,斩贼守袁知泰,以劲兵披郭口,出官师使讨邺、幽陵,平原、清河合十万众徇洛阳,分犀锐制其冲。公坚壁勿与战,不数十日,贼必溃,相图死。”真卿然之。乃檄清河等郡,遣大将李择交、副将范冬馥、和琳、徐浩与清河、博平士五千屯堂邑。袁知泰遣将白嗣深、乙舒蒙等兵二万拒战,贼败,斩首万级,知泰走汲郡。

史思明围饶阳,遣游奕兵绝平原救军,真卿惧不敌,以书招贺兰进明,以河北招讨使让之。进明败于信都。会平卢将刘正臣以渔阳归,真卿欲坚其意,遣贾载越海遗军资十余万,以子颇为质。颇甫十岁,军中固请留之,不从。

肃宗已即位灵武,真卿数遣使以蜡丸裹书陈事。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复为河北招讨使。时军费困竭,李崿劝真卿收景城盐,使诸郡相输,用度遂不乏。第五琦方参进明军,后得其法以行,军用饶雄。

禄山乘虚遣思明、尹子奇急攻河北,诸郡复陷,独平原、博平、清河固守。然人心危,不复振。真卿谋于众曰:“贼锐甚,不可抗。若委命辱国,非计也。不如径赴行在,朝廷若诛败军罪,吾死不恨。”至德元载十月,弃郡度河,间关至凤翔谒帝,诏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

方朝廷草昧不暇给,而真卿绳治如平日。武部侍郎崔漪、谏议大夫李何忌皆被劾斥降。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帝还奏,慰答曰:“朕子每出,谆谆教戒,故不敢失。崇嗣老而鐍,卿姑容之。”百官肃然。两京复,帝遗左司郎中李选告宗庙,祝署“嗣皇帝”,真卿谓礼仪使崔器曰:“上皇在蜀,可乎?”器遽奏改之,帝以为达识。又建言:“《春秋》,新宫灾,鲁成公三日哭。今太庙为贼毁,请筑坛于野,皇帝东向哭,然后遣使。”不从。宰相厌其言,出为冯翊太守。转蒲州刺史,封丹阳县子。为御史唐旻诬劾,贬饶州刺史。

乾元二年,拜浙西节度使。刘展将反,真卿豫饬战备,都统李峘以为生事,非短真卿,因召为刑部侍郎。展卒举兵度淮,而峘奔江西。

李辅国迁上皇西宫,真卿率百官问起居,辅国恶之,贬蓬州长史。代宗立,起为利州刺史,不拜,再迁吏部侍郎。除荆南节度使,未行,改尚书右丞。

帝自陕还,真卿请先谒陵庙而即宫,宰相元载以为迂,真卿怒曰:“用舍在公,言者何罪?然朝廷事岂堪公再破坏邪!”载衔之。俄以检校刑部尚书为朔方行营宣慰使,未行,留知省事,更封鲁郡公。时载多引私党,畏群臣论奏,乃绐帝曰:“群臣奏事,多挟谗毁。请每论事,皆先白长官,长官以白宰相,宰相详可否以闻。”真卿上疏曰:

诸司长官者,达官也,皆得专达于天子。郎官、御史,陛下腹心耳目之臣也,故出使天下,事无细大得失,皆俾访察,还以闻。此古明四目、达四聪也。今陛下欲自屏耳目,使不聪明,则天下何望焉?《诗》曰:“营营青蝇,止于棘;谗言罔极,交乱四国。”以其能变白为黑,变黑为白也。诗人疾之,故曰:“取彼谗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昔夏之伯明、楚之无极、汉之江充,皆谗人也,陛下恶之,宜矣。胡不回神省察?其言虚诬,则谗人也,宜诛殛之;其言不诬,则正人也,宜奖励之。舍此不为,使众人谓陛下不能省察而倦听览,以是为辞,臣窃惜之。

昔太宗勤劳庶政,其《司门式》曰:“无门籍者有急奏,令监司与仗家引对,不得关碍。”防拥蔽也。置立仗马二,须乘者听。此其平治天下也。天宝后,李林甫得君,群臣不先咨宰相辄奏事者,托以他故中伤之,犹不敢明约百司,使先关白。时阉人袁思艺日宣诏至中书,天子动静必告林甫,林甫得以先意奏请,帝惊喜若神,故权宠日甚,道路以目。上意不下宣,下情不上达,此权臣蔽主,不遵太宗之法也。陵夷至于今,天下之敝皆萃陛下,其所从来渐矣。自艰难之初,百姓尚未凋竭,太平之治犹可致,而李辅国当权,宰相用事,递为姑息。开三司,诛反侧,使余贼溃将北走党项,裒啸不逞,更相惊恐,思明危惧,相挻而反,东都陷没,先帝由是忧勤损寿。臣每思之,痛贯心骨。

今天下疮痏未平,干戈日滋,陛下岂得不博闻谠言以广视听,而塞绝忠谏乎?陛下在陕时,奏事者不限贵贱,群臣以为太宗之治可跂而待。且君子难进易退,朝廷开不讳之路,犹恐不言,况怀厌怠。令宰相宣进止,御史台作条目,不得直进,从此人不奏事矣。陛下闻见,止于数人耳目。天下之士,方钳口结舌,陛下便谓无事可论,岂知惧而不敢进,即林甫、国忠复起矣。臣谓今日之事,旷古未有,虽林甫、国忠犹不敢公为之。陛下不早觉悟,渐成孤立,后悔无及矣。

于是中人等腾布中外。后摄事太庙,言祭器不饬,载以为诽谤,贬峡州别驾。改吉州司马,迁抚、湖二州刺史。载诛,杨绾荐之,擢刑部尚书,进吏部。帝崩,以为礼仪使。因奏列圣谥繁,请从初议为定,袁傪固排之,罢不报。时丧乱后,典法湮放,真卿虽博识今古,屡建议釐正,为权臣沮抑,多中格云。

杨炎当国,以直不容,换太子少师,然犹领使。及卢杞,益不喜,改太子太师,并使罢之,数遣人问方镇所便,将出之。真卿往见杞,辞曰:“先中丞传首平原,面流血,吾不敢以衣拭,亲舌舐之,公忍不见容乎!”杞矍然下拜,而衔恨切骨。

李希烈陷汝州,杞乃建遣真卿:“四方所信,若往谕之,可不劳师而定。”诏可,公卿皆失色。李勉以为失一元老,贻朝廷羞,密表固留。至河南,河南尹郑叔则以希烈反状明,劝不行,答曰:“君命可避乎?”既见希烈,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拔刃争进,诸将皆慢骂,将食之,真卿色不变。希烈以身捍,麾其众退,乃就馆。逼使上疏雪己,真卿不从。乃诈遣真卿兄子岘与从吏数辈继请,德宗不报。真卿每与诸子书,但戒严奉家庙,恤诸孤,讫无它语。希烈遣李元平说之,真卿叱曰:“尔受国委任,不能致命,顾吾无兵戮汝,尚说我邪?”希烈大会其党,召真卿,使倡优斥侮朝廷。真卿怒曰:“公,人臣,奈何如是?”拂衣去。希烈大惭。时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使者皆在坐,谓希烈曰:“闻太师名德久矣,公欲建大号而太师至,求宰相孰先太师者?”真卿叱曰:“若等闻颜常山否?吾兄也。禄山反,首举义师,后虽被执,诟贼不绝于口。吾年且八十,官太师,吾守吾节,死而后已,岂受若等胁邪!”诸贼失色。

希烈乃拘真卿,守以甲士,掘方丈坎于廷,传将坑之,真卿见希烈曰:“死生分矣,何多为!”张伯仪败,希烈令赍旌节首级示真卿,真卿恸哭投地。会其党周曾、康秀林等谋袭希烈,奉真卿为帅。事泄,曾死,乃拘送真卿蔡州。真卿度必死,乃作遗表、墓志、祭文,指寝室西壁下曰:“此吾殡所也。”希烈僭称帝,使问仪式,对曰:“老夫耄矣,曾掌国礼,所记诸侯朝觐耳!”

兴元后,王师复振,贼虑变,遣将辛景臻、安华至其所,积薪于廷曰:“不能屈节,当焚死。”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希烈弟希倩坐朱泚诛,希烈因发怒,使阉奴等害真卿,曰:“有诏。”真卿再拜。奴曰:“宜赐卿死。”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使人何日长安来?”奴曰:“从大梁来。”骂曰:“乃逆贼耳,何诏云!”遂缢杀之,年七十六。嗣曹王皋闻之,泣下,三军皆恸,因表其大节。淮、蔡平,子頵、硕护丧还,帝废朝五日,赠司徒,谥文忠,赙布帛米粟加等。

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如李正己、田神功、董秦、侯希逸、王玄志等,皆真卿始招起之,后皆有功。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贞元六年,赦书授頵五品正员官。开成初,又以曾孙弘式为同州参军。

赞曰:唐人柳宗元称:“世言段太尉,大抵以为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非也。太尉为人姁姁,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气卑弱,未尝以色待物;人视之,儒者也。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宗元不妄许人,谅其然邪,非孔子所谓仁者必有勇乎?当禄山反,哮噬无前,鲁公独以乌合婴其锋,功虽不成,其志有足称者。晚节偃蹇,为奸臣所挤,见殒贼手。毅然之气,折而不沮,可谓忠矣。详观二子行事,当时亦不能尽信于君,及临大节,蹈之无贰色,何耶?彼忠臣谊士,宁以未见信望于人,要返诸己得其正,而后慊于中而行之也。呜呼,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哉!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wwwgushiwenorg/

“狼牙山五壮士”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军和伪满洲国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扩展资料:

胡福才,河北省保定市容城郭村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1年,在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当战士。同年秋,日本侵略军对晋察冀边区发动猖狂进攻。

他与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宋学义奉命阻击敌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他们英勇作战,边打边走,机智地将敌人吸引到狼牙山主峰棋盘陀。途中,不断地埋设地雷,紧追不舍的敌人触雷死伤惨重。当日午后,他与4名战友撤到棋盘陀峰顶小横岭上,在这三面是悬崖,一面是敌人的险境,沉着应战,一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

当子弹打光后,就用石头居高临下砸向敌人。石头用尽后,敌人一步步逼进。为不被俘虏,他与4名战友砸碎枪支,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万岁”等口号,纵身跳下万丈悬崖。他与马宝玉、胡德林壮烈殉国。

参考资料:

-狼牙山五壮士

举例,部首笔画

部首:丶 部外笔画:8 总笔画:9

五笔86:IWFH 五笔98:IGWG 仓颉:FCQ

笔顺编号:443134112 四角号码:90508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4E3E

基本字义

1 向上抬,向上托:~头。~手。~重。~棋不定。

2 动作行为:~止。轻而易~。

3 发起,兴办:~义。~办。创~。

4 提出:~要。~例。

5 推选,推荐:推~。荐~。

6 全:~国。~世。~家。

7 古代指科举取士:科~。~人。一~成名。

8 攻克:“一战而~鄢、郢”。

详细字义

〈动〉

1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举( yǔ)声。本义:双手托物)

2 同本义 [raise;lift up]

举,对举也。——《说文》

举,擎也。——《广韵》

其坚不能自举也。——《庄子·逍遥游》

举所佩玉玦。——《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举桉(桉同“案”。借指夫妻相敬);举案(举起托盘以进奉食品)

4 拿起;提起 [hold up]

举全吴之地。——《资治通鉴》

举以予人。——宋· 苏洵《六国论》

5 又如:举白(举杯喝尽。干杯);举踵(举起脚跟。比喻切望);举纲持领(提起网的总绳,网眼就张开了;提起皮衣领子一抖,衣上的毛就都顺了。比喻办事要抓关键部分)

6 飞,飞起;飘动 [fly]

九万里风鹏正举。——李清照《渔家傲》

7 又如:举翮(展翅起飞);风举(随风飘动)

8 升起;耸起 [lift]

叔籔,火烈具举。——《诗·郑风》

中江举帆。——《资治通鉴》

9 仰起;抬起 [face upward;raise]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 李白《静夜思》

10 又如:举眼无亲(人地生疏,孤单无依);举手加额(把手举上额头敬礼)

11 发问;动问 [question]

主人不问,客不先举。——《礼记》。孔颖达疏:“举亦问也。客从外来,宜问路中寒热无恙,若主人未问,则客不可先问也。”

12 推荐;选用 [recommend;choose]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左传·襄公三年》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告子下》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

举孝廉不行。——《后汉书·张衡传》

13 又如:举孝廉(荐举孝子和廉洁之士);举保(推荐,举荐);举主(古时推举贤者做官或参加考试,被荐者称荐者为举主)

14 提出;列举 [enumerate]

举类迩而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举数人以训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5 又如:举似(指点,告诉);举案(列出罪状并加以查证);举正(列举其罪而正之以法);举陈(列举陈述);举驳(提出理由,予以驳回);举类(举例)

16 兴起;发动 [start]

举事必循法。——《吕氏春秋·察今》

举大计亦死。——《史记·陈涉世家》

并举而争起。——《汉书·食货志》引汉· 贾谊《论积贮疏》

17 又如:举大事(指发动夺取政权的武装起义);举大计(举大事)

18 施行;办理 [carry out]

举先王之政。——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19 攻克;占领 [occupy]

一战而举鄢郢。——《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西举巴蜀。—— 汉· 贾谊《过秦论》

戊卒叫,函谷举。—— 唐· 杜牧《阿房宫赋》

且秦举 咸阳而弃之,何但 越也。——《汉书》

20 成就;成功 [become famous]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史记·陈涉世家》

21 参加科举考试 [examine]

应举下第。——唐· 李朝威《柳毅传》

岛初赴举。——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乙先得举。——清· 周容《芋老人传》

举乡试。——《明史》

22 又如:举进士;举首(科举考试的第一名)

23 指摘;检举 [censure;report to the authorities]。如:举罚(揭发并处罚);举劾(检举揭发)

24 抚养;生育 [nourish;give birth to]。如:举子(生育小孩);举息(生育子女);举乳(哺乳)

25 放;发 [put;break out]。如:举音(放音喧呼;为悼死者而放声哀哭);举迹(发迹);举阁(放置,存放)

26 点燃 [fire]。如:举烛(点起烛火);举炊(生火做饭);举烽(燃点烽火);举燧(燃起火把;燃起告警烽烟)

27 取;拾取 [pick up]

财务之遗者,民莫之举。——《吕氏春秋》。高诱注:“举,取也。”

28 借贷 [borrow]。如:举债;举假(借贷);举贷(放债)

29 攀援 [climb]

木熙者,举梧槚。——《淮南子》

30 张开 [口] [open]。如:举口(开口,张口)

31 带动;率领 [lead]。如:举众闹事;举众出迎

32 耸立,突起 [tower]

河水翼岸夹山,巍峰峻举。——《水经注》

33 成立,站得住脚 [stand]

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晋· 陆机《文赋》

34 记录;登记 [register]

举口数,生者著,死民者削。——《商君书》

35 谈论;称引 [talk]

不惟举之于其口,而又笔之于其书。——唐· 韩愈《原道》

36 赞许;表彰 [praise]。如:举名(称扬其名);举显(表彰)

37 复兴 [revive]

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礼记》

38 祭祀 [offer sacrifice]

靡神不举,靡爱斯牲。——《诗·大雅》

山川神袛有不举者为不敬。——《礼记》

39 没收 [confiscate]

凡货不出于关者,举其货,罚其人。——《周礼》

40 吃丰盛的饮食 [have a square meal]

王日一举,鼎十有二,物皆有俎。——《周礼》

41 轻手诊脉 [feel the pulse lightly]

举,轻手诊脉之法。——《中国医学大辞典》

42 总括 [summary]。如:举凡(凡是;所有);举籍(统计人口、田亩等以登记成册)

〈名〉

1 言行;举动 [act;deed]。如:举止失措(举动失常);举指(犹举止,行动);举趾(指举动);举休(举止;举动);举以丧名(有所举动而丧失名誉)

2 科举考试 [examination]。如:举监(明清时以举人资格入国子监读书的人);举场(科举考场);举选(指科举)

3 举人的简称 [Juren]。如:中了举了

4 榉柳 [beech]

5 肺脊;骨体正脊 [vertra]

佐食受牢举如傧。——《仪礼》

6 古代词性术语之一,相当于现在的名词 [noun]

7 姓

〈量〉

1 古代重量单位,一举重三两 [three ounce]

〈形〉

1 全 [entire;whole]

举家锦衣玉食。——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举门(满门,全家);举时(举世);举族(全族)

〈副〉

1 皆,都 [entirely;completely]

举疾首蹙頞。——《孟子·梁惠王下》

举欣欣然有喜色。——《孟子·梁惠王下》

杀人如不能举。——《史记·项羽本纪》

常用词组

1 举哀 jǔ’āi

(1) [wail in mourning]∶指办丧事时高声号哭,表示哀悼

(2) [go into mourning]∶戴孝

2 举案齐眉 jǔ’àn-qíméi

[man and wife respect with each other] 指后汉梁鸿之妻把食具抬举到眉眼那样的高度递给丈夫,极言夫妻相互敬爱之至

3 举办 jǔbàn

(1) [conduct]∶开办

举办训练班

(2) [hold]∶举行

举办展览会

4 举兵 jǔbīng

[dispatch troops] 出兵;起兵

举兵出征

举兵北上

5 举不胜举 jǔbùshèngjǔ

[be too numerous to list] 举也举不尽,形容极其多

公开告密,卖友求荣,卖身投靠的勾当,举不胜举。——鲁迅《伪自由书》

6 举步 jǔbù

[step forward] 迈步;走路

7 举措 jǔcuò

[act] 举动;行为

向见其子容服甚光,举措有适。——《后汉书·王霸妻传》

举措失当

8 举动 jǔdòng

(1) [comportment]∶举止

(2) [act;movement]∶行动

举动自专由。——《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轻率的举动

9 举发 jǔfā

[expose, denounce] 检举揭发 [坏人、坏事]

10 举凡 jǔfán

[ranging from…to] 表示总括;凡是(下文大多列举);列举其大要

11 举高 jǔgāo

[rear] 特别是为了要高高地伸上去;使升高,举起

12 举国 jǔguó

[the whole nation] 整个国家

举国欢庆

13 举劾 jǔhé

[impeach sb by listing crimes] 列举罪行、过失加以弹劾

14 举火 jǔhuǒ

(1) [light a kitchen fire]∶生火做饭

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庄子·让王》

(2) [light a fire]∶点火

举火示警

15 举家 jǔjiā

[the whole family] 整个家庭;全家

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聊斋志异·促织》

16 举荐 jǔjiàn

[recommend] 作为值得信赖或关注而推荐;作为值得注意或惠顾而提出

举荐人才

17 举借 jǔjiè

[borrow (large sums) money] 借贷;借进 [巨额款项]

举借外债

18 举力 jǔlì

[lift] 使物体上升的力

19 举例 jǔlì

[sample] 举出例子

从中举例

20 举目 jǔmù

[raise the eyes] 抬眼看

举目四望

21 举棋不定 jǔqí-bùdìng

[hesitate about(or over)what move to make] 手举棋子,断定不了往哪儿走。比喻遇事无主见,决断能力差

22 举人 jǔrén

[a successful candidate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汉代取士人不用考试,令郡国的守相推荐到中央;明清两代称乡试考取的人

23 举身 jǔshēn

[jump;leap] 纵身一跳

举身赴清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4 举世 jǔshì

[throughout the world] 整个人世;全世界

举世闻名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5 举世闻名 jǔshì-wénmíng

[of world renown] 全世界都知道,声名远播

中国的象牙雕刻是杰出的, 北京的山水人物和 广州的花卉动物牙雕,尤其举世闻名。—— 秦牧《高高翘起的象鼻子》

26 举世无双 jǔshì-wúshuāng

(1) [unrivalled]∶全世界只有一个。形容极为罕见

(2) [unequaled]∶无与伦比

一种举世无双的职业

27 举事 jǔshì

(1) [stage an uprising]∶指发动武装起义

约期举事

(2) [recommend]∶举用人才

(3) [do]∶作事情

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吕氏春秋·察今》

28 举手之劳 jǔshǒuzhīláo

[hand's turn] 指轻微的劳动

29 举贤使能,举贤任能 jǔxián-shǐnéng,jǔxián-rènnéng

[promote able men] 推举品行正直的人,起用才能出众的人

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三国演义》

30 举行 jǔxíng

(1) [hold]∶进行 [某事]

大学生队今天下午举行比赛

(2) [perform]∶正式地做或依据规定的仪式做

举行结婚仪式

(3) [give]

(4) 主持办理

每周举行茶会

(5) 演出

这管弦乐队每季举行十次演奏会

31 举言 jǔyán

[speak] 发言,开口讲话

举言谓新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举言谓阿妹。

32 举眼 jǔyǎn

[raise the eyes] 抬起眼睛(看);举目

举眼一看,遍山红叶

33 举眼无亲,举目无亲 jǔyǎn-wúqīn,jǔmù-wúqīn

[have no one to turn to (for help)] 人地生疏,无亲友故旧

中舱只剩得赵不了一个,举目无亲,好不凄凉可惨!——《官场现形记》

34 举要 jǔyào

[list main points] 列举主旨、要点;选出主要部分,多用做书名

唐宋文举要

35 举业 jǔyè

[works for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科举时代指专为应试的诗文、学业、课业、文字。也指八股文

36 举一反三 jǔyī-fǎnsān

[draw inferences about other cases from one instance] 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37 举义 jǔyì

[rise in revolt] 起义;武装暴动

38 举止 jǔzhǐ

[bearing;manner;mien] 指姿态和风度

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后汉书·冯异传》

注意你的举止

察其举止。——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39 举止大方 jǔzhǐ dàfāng

[have poise] 言行举动得宜、不拘束,待人接物不吝啬

若是正经的女子,见了人一样,不见人也是一样,举止大方,不轻言笑的,那怕他在街上走路,又碍甚么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40 举踵 jǔzhǒng

[be on tiptoe] 踮起脚后跟

延颈举踵,喁喁然皆争归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41 举重 jǔzhòng

[weight lifting] 做为比赛或练习的举杠铃运动

42 举子 jǔzǐ

[a candidate for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科举时代被推荐参加考试的读书人

43 举足轻重 jǔzú-qīngzhòng

[hold the balance] 以一人向背,可以影响两方面的安危成败。比喻能起到影响全局的关键作用

举足轻重的人物

44 举坐,举座 jǔzuò,jǔzuò

[all those present] 指所有在座的人

举坐皆惊

举坐哗然

首字的成语有哪些

首当其冲 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首丘之情 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首屈一指 首:首先。扳指头计算,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

首善之区 最好的地方。指首都。

首身分离 首:头。头和身体分开了。指被砍头。

首鼠两端 首鼠:鼠性多疑,出洞时一进一退,不能自决;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右动摇不定。

首尾相应 头和尾相互接应。指作战相互接应。也形容诗文结构严谨。

首善之地 最好的地方。指首都。

首施两端 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右动摇不定。同“首鼠两端”。

首尾共济 济:帮助;救济。比喻互相支持互相帮助。

首尾两端 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动摇不定。

首尾相继 指前后连接不断。

首尾相连 指前后连接不断。同“首尾相继”。

首尾相卫 比喻互相援救。

首尾相援 指前后互相照应。

首下尻高 头向下, 翘起。跪拜磕头的样子。

首足异处 头和脚分开在不同的地方。指受杀戮而死亡。

昂首阔步 昂:仰,高抬。抬起头迈开大步向前。形容精神抖擞,意气风发。

昂首伸眉 伸:扬。抬头扬眉。形容意气昂扬的样子。

昂首天外 抬起头望着天边。形容态度傲慢,或做事脱离实际。

昂首挺胸 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昂首望天 仰起头,望着天。喻指眼光向上,作风浮泛,不肯放下架子、深入基层。

白首北面 北面:古以南面为尊,北面为卑,此指学生敬师之礼。谓年老犹拜师受业。

白首空归 白了头发,空手回来。比喻年纪已老,学无成就。

白首穷经 直至年纪老了还在钻研经籍,犹言活到老,学到老。

白首相知 白首:白头发,引申为时间长。意谓老年知己。

白首之心 老年时的壮志。

低首下心 首:头;下心:屈服于人。形容屈服顺从。

顿首再拜 顿首:以头叩地而拜;再拜:拜两次。古代的一种跪拜礼。亦指旧时信札中常用作向对方表示敬意的客套语。

俯首就缚 低下头让人捆绑。形容无法反抗或自愿认罪。

俯首帖耳 象狗见了主人那样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

俯首听命 听:服从,顺从;命:命令。形容人驯顺的样子。

皓首苍颜 皓:白色的样子;首:头发;颜:面孔。雪白的头发,灰暗的面孔。形容老年人的容貌。

皓首穷经 皓:白;首:头发;穷经:专心研究经书和古籍。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

祸首罪魁 首:头目;魁:首领。犯罪作恶的首罪者。

疾首蹙额 疾首:头痛;蹙眉:皱眉。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

马首是瞻 看着我马头的方向,决定进退。比喻追随某人行动。

甘心首疾 甘心:情愿,乐意;首:头;疾:病,引申为痛。想得头痛也心甘情愿。形容男女之间相互思念的痴情。

狐死首丘 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归正首丘 首:向;丘:土丘。传说狐狸即将死在外边,也要把头朝向所住洞穴的方向。指死后归葬于故乡。

归正首邱 指死后归葬于故乡。同“归正首丘”。

进退首鼠 进退不定;犹豫不决。首鼠,踌躇。

心服首肯 指心里信服,并点头同意。

不堪回首 堪:可以忍受;回首:回顾,回忆。指对过去的事情想起来就会感到痛苦,因而不忍去回忆。

布衣黔首 布衣:封建时代平民的别称;黔首:战国及秦代对人民的称谓。古代指一般百姓。

摧身碎首 即粉身碎骨。

疚心疾首 疚:久病,忧虑。因歉疚而内心不安。心中不安,头痛脑胀。形容十分悲痛忧愁或不安。

群龙无首 一群龙没有领头的。比喻没有领头的,无法统一行动。

神龙见首不见尾 原是谈诗的神韵,后比喻人的行踪诡秘,刚一露面又不见了。也比喻言辞闪烁,使人捉摸不透。

痛心疾首 疾首:头痛。形容痛恨到了极点。

图穷匕首见 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褎然举首 褎然:出众的样子;举:推举;首:第一。指人的才能超出同辈。

罪魁祸首 魁:为首的。作恶犯罪的头子。

垂耳下首 犹俯首帖耳,形容驯服听命。

刀头剑首 极喻危险的境遇。

悼心疾首 心里伤感,头部疼痛。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蛾眉螓首 弯弯的眉毛,方广的前额。形容女子容貌的美艳。

冯唐白首 汉朝冯唐身历三朝,到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感慨生不逢时或表示年寿老迈。同“冯唐易老”

归正邱首 指死后归葬于故乡。同“归正首丘”。

黄童皓首 泛指老人与孩子。见“黄童白叟”。

降心俯首 指虚心下气,恭顺服从。

据图刎首 谓贪图未得的利益而断送自己的生命。

决命争首 拼命争先而战。

首字是“一”字的成语有哪些

一什么成语有哪些 :

一言为定、

一表人才、

一心一意、

一路平安、

一事无成、专

一团和气、

一五一十属、

一鸣惊人、

一知半解、

一年一度、

一动不动、

一筹莫展、

一声不吭、

一览无余、

一笔勾销、

一年半载、

一意孤行、

一技之长、

一点一滴、

一叶知秋、

一本正经、

一如既往、

一模一样、

一反常态、

一劳永逸、

一以贯之、

一帆风顺、

一厢情愿、

一瘸一拐、

一塌糊涂

带首字的成语有哪些

昂首阔步 昂:仰,高抬。抬起头迈开大步向前。形容精神抖擞,意气风发。

昂首伸眉 伸:扬。抬头扬眉。形容意气昂扬的样子。

昂首天外 抬起头望着天边。形容态度傲慢,或做事脱离实际。

昂首挺胸 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昂首望天 仰起头,望着天。喻指眼光向上,作风浮泛,不肯放下架子、深入基层。

白首北面 北面:古以南面为尊,北面为卑,此指学生敬师之礼。谓年老犹拜师受业。

白首空归 白了头发,空手回来。比喻年纪已老,学无成就。

白首穷经 直至年纪老了还在钻研经籍,犹言活到老,学到老。

白首相知 白首:白头发,引申为时间长。意谓老年知己。

白首之心 老年时的壮志。

首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首字开头的成语 :

首屈一指、

首当其冲、

首尾夹攻、

首尾相援、

首下尻高、

首尾相救、

首唱义举、

首倡义举、

首尾相接、

首尾贯通、

首丘之思、

首尾相赴、

首肯心折

带首字的成语有哪些

昂首阔步

昂:仰,高抬。抬起头迈开大步向前。形容精神抖擞,意气风发。

昂首伸眉

伸:扬。抬头扬眉。形容意气昂扬的样子。

昂首天外

抬起头望着天边。形容态度傲慢,或做事脱离实际。

昂首挺胸

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昂首望天

仰起头,望着天。喻指眼光向上,作风浮泛,不肯放下架子、深入基层。

白首北面

北面:古以南面为尊,北面为卑,此指学生敬师之礼。谓年老犹拜师受业。

白首空归

白了头发,空手回来。比喻年纪已老,学无成就。

白首穷经

直至年纪老了还在钻研经籍,犹言活到老,学到老。

白首相知

白首:白头发,引申为时间长。意谓老年知己。

白首之心

老年时的壮志。

含额字成语有哪些成语有哪些

攒眉蹙额 攒眉:皱眉。蹙额:皱额头。眉头额头紧皱。形容愁闷的表情。

额手称庆 把手放在额上,表示庆幸。

疾首蹙额 疾首:头痛;蹙眉:皱眉。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

焦头烂额 烧焦了头,灼伤了额。比喻非常狼狈窘迫。有时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带有夸张的意思。

举手加额 拱手与额相齐,是古人表示欢庆的意思。

铜头铁额 铜铸的头,铁打的额。形容人勇猛强悍。

以手加额 把手放在额上。表示欢欣庆幸。

鼻青额肿 鼻子发青,额头肿起。形容脸部伤势严重。

愁眉蹙额 因发愁而紧皱眉头。

额蹙心痛 极度忧愁伤心的样子。

额手称颂 把手放在额上,表示庆幸。同“额手称庆”。

额手相庆 把手放在额上,表示庆幸。同“额手称庆”。

额首称庆 把手放在额上,表示庆幸。

额外主事 明清时为各部司员的低级官吏。一般由没有考中庶吉士的进士充任,也可以由皇帝赏赐。

坚额健舌 厚颜利口。

烂额焦头 形容十分狼狈窘迫的样子。

龙门点额 比喻仕路失意或科场落第。

目语额瞬 眉毛眼睛能作态示意。形容处事精明狡猾。

破头烂额 犹言头破血流。多用来形容惨败。

头焦额烂 形容十分狼狈窘迫。

首字是力的成语大全

力所能及、 力挽狂澜、 力不从心、 力拔头筹、 力所不逮、 力可拔山、 力不能及、 力屈计穷、 力所不及

“侄”为首字的成语有哪些

没有“侄”字为首的成语。

带有首字的成语有哪些

首屈一指、

昂首复挺胸、

罪魁祸制首、

俯首帖耳、

痛心疾首、

首当其冲、

马首是瞻、

不堪回首、

畏首畏尾、

昂首阔步、

身首异处、

神龙见首不见尾、

群龙无首、

贸首之雠、

狐死首丘、

摇首吐舌、

翘首跂踵、

跷足抗首、

圆首方足、

首尾相援、

白首齐眉、

恶*为首、

降心俯首、

矫首昂视、

首下尻高、

首字的成语有哪些

首当其冲、

马首是瞻、

首鼠两端、

痛心疾首、

首屈一指、

皓首穷经、

昂首挺胸、

不堪回首、

搔首弄姿、

狐死首丘、

罪魁祸首、

神龙见首不见尾、

昂首阔步、

俯首帖耳、

畏首畏尾、

首善之区、

群龙无首、

螓首蛾眉、

枭首示众、

疾首蹙额、

白首穷经、

搔首踟蹰、

图穷匕首见、

身首异处、

白首如新、

蓬首垢面、

俯首贴耳、

白首同归、

首善之地、

皓首苍颜

  首字的本义是头,后衍生出其他含义,哪些四字成语包含了首字呢接下来我将带来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字的解释

shǒu

头,脑袋:首饰。首级。首肯点头表示同意。

领导的人,带头的:首领。元首。首脑。首相xiàng 。

  第一,最高:首都dū。首府。

最先,最早:首次。首届。首创。首日封。首义首先起义。

出头告发:自首。出首。

量词,指诗和歌:一首诗。

首当其冲 马首是瞻 皓首穷经 首屈一指 额首称庆 首鼠两端 白首穷经 疾首蹙额 马首欲东

白首如新 白首同归 白首之心 白首空归 蛾眉螓首 群龙无首 疾首蹙頞 黄童皓首 白首北面

白首相庄 白首相知 昂首挺胸 疾首痛心 蓬首垢面 举首戴目 七首八脚 痛心疾首 贸首之仇

皓首苍颜 举首奋臂 贸首之仇 罪魁祸首 白首一节 白首为郎 昂首阔步 不堪回首 白首齐眉

神龙见首不见尾 疾首嚬蹙 俯首帖耳 白首不渝 俛首帖耳 畏首畏尾 昂首信眉 昂首望天

及解释

1枭首示众:斩首悬示于众。

2 白首同归:归:归向、归宿。一直到头发白了,志趣依然相投。形容友谊长久,始终不渝。后用以表示都是老人而同时去世。

3白首为郎:慨叹虽有才能而至老不遇。

4白首相知:白首:白头发,引申为时间长。意谓老年知己。

5白首相庄:指夫妇到老犹相敬爱。

6白首穷经:直至年纪老了还在钻研经籍,犹言活到老,学到老。

7首尾两端: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动摇不定。

8痛心疾首:疾首:头痛。形容痛恨到了极点。

9图穷匕首见: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10妥首帖耳:犹言俯首帖耳。形容非常驯服恭顺。

11畏首畏尾:畏:怕,惧。前也怕,后也怕。比喻做事胆子小,顾虑多。

12文章魁首:魁首:为首的,这里指名列第一。形容文章写得最好,文才极高。

13胁肩低首:形容在人面前卑下的神情。同“胁肩低眉”。

14 心服首肯:指心里信服,并点头同意。

15 白首齐眉:犹白首相庄。指夫妇到老犹相敬爱。

16白首空归:白了头发,空手回来。比喻年纪已老,学无成就。

17白首不渝:渝:改变。白头到老也不变。形容人一生忠诚、坚定。

18白首北面:北面:古以南面为尊,北面为卑,此指学生敬师之礼。谓年老犹拜师受业。

19昂首望天:仰起头,望着天。喻指眼光向上,作风浮泛,不肯放下架子、深入基层。

20糜躯碎首:指粉身碎骨。

21庞眉皓首:形容老人相貌。

22悬首吴阙:犹言悬门抉目。以之为烈士殉国的典故。

23褎然举首:褎然:出众的样子;举:推举;首:第一。指人的才能超出同辈。

24仰首伸眉:仰首:仰起头来;伸眉:舒展眉头。形容意气昂扬的样子。

25卬首信眉:信,通“伸”。昂首伸眉。形容意气昂扬,不随波逐流。

26圆首方足:代指人类。

27罪魁祸首:魁:为首的。作恶犯罪的头子。

在古代,尤其是在乱世年代,某个人被大家拥戴为头领,这个人必然有很多特别的地方。比如他是贵族或者是贵族的后人。在阶级社会里,贵族高人一等已经成为了大家普遍的观念。如果这个人是贵族,他就是天然的头领。比如这个人打仗特别勇猛。在乱世是要争夺天下的。打仗勇猛,能打胜仗,就有争夺天下的本钱。比如这个人在平常就是大家的带头大哥,他有一大帮兄弟拥戴他。这样一来,他当然是天然的首领。再比如他身上有一些神异的东西,比如长相非同一般,尤其是他有一些很神秘的经历,预示着上天将把责任给他。

可是刘邦似乎一样,刘邦似乎一样也不占。刘邦的祖上不是贵族,就算后来建国了,史学家也没办法去追寻他祖上阔过的历史。连刘邦的国号“汉”,在历史上也没出现过。而且他这个“汉”,还是被项羽欺负性地封在汉中,所以才有了这么个国号。刘邦父亲也只是个标准的农民,后来当了太上皇,也不忘种田这件事。

刘邦打仗也不厉害,从后来的事情中可以看出,刘邦经常打败仗。而且在遇到危险的时候,第一件事儿就是赶紧逃跑。他跑起来,有时候连儿子女儿都不顾。

刘邦也不是带头大哥,虽然他和萧何、曹参、周勃等人的关系不错,也就是朋友关系,刘邦并不是他们的领袖。而且刘邦这个人喜欢讽刺挖苦人,他瞧不起那些戴着高帽子的儒生,后来当他当了领袖后,那些儒生去见他,他还把人家的帽子摘下来,在里面撒尿。他也瞧不起那些当官的权贵。在吕太公的宴席上,他对那些当官的人极尽嘲笑。不过呢,他自己本身职位又低,又没有什么文化,因此别人不可能对他心服口服,他当然也就不可能成为领袖。

有人可能会说刘邦有神秘的东西啊,他不是斩杀过白蛇吗?不是还有一个老太婆哭着说,这条白蛇是他的儿子,是白帝,被赤帝给斩杀了吗?

确实有这样一个传说,但是这个传说,明显是后世附会上去的。最少也要在汉武帝的时候,当时汉代的儒学兴盛起来,一种朝代更迭的“五德”学说流行起来,“赤帝”“白帝”这样的神话才可能出现,并且有高深的解读。而刘邦起义的时候,身边并没有这样的文化人,萧何也不过粗通文墨,其他人就更不懂了。就算刘邦真的醉醺醺地斩杀过一条白蛇,也没有人有能力,把他的行为上升到如此的高度。

总之,刘邦确实是不具备成为领导的条件的。

但是刘邦最终成了领导,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件事在《史记》里面已经说得很清楚,陈胜,吴广起义后,很快就天下大乱,各地的起义风起云涌,沛县县令害怕自己的城市被起义军攻破了,想加强防务力量,于是萧何给他提了个建议,让他把刘邦叫回来。可是等到刘邦回来的时候,沛县县令看见刘邦有100多号人,吓得赶紧把门关上,不让刘邦进去。于是萧何、曹参、周勃等人就和刘邦联合起来,把县令给杀了。

杀了县令以后,就遇到要推选谁为新的县令的问题。萧何、曹参、周勃等人就开始打小算盘了。这个农民起义能不能成事呢?如果能成事儿,倒也罢了。如果不能成事儿,农民起义被秦军给灭了,那么萧何他们将遇到一个被秦朝朝廷处罚的问题。这样一来可就危险了!

于是他们就一致推举刘邦为首领,实际上是甩锅推责。刘邦呢,虽然被甩锅推责,其实也乐意。因为他本来就已经是土匪了,他是没有退路的了。唯有把农民起义这样的革命工作进行到底,能够打个一郡一县下来,成为一个郡令或者县令啥的,他不但洗白了自己土匪的身份,而且还创建了一番基业。万一搞大了,统一了全国,那他就成了皇帝了!

所以,刘邦就当仁不让的干了起来,最后还真的统一全国,当了皇帝。

不知道刘邦建国以后,萧何、曹参、周勃等战战兢兢站在刘邦面前的时候,有没有后悔过?当初要是他们来承这个头,是不是皇帝就该他们来当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2510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1
下一篇2023-11-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