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肌力的四个主要因素

影响肌力的四个主要因素,第1张

影响肌力的主要因素:

(1) 肌肉横断面:肌肉横断面与肌力成正比。

(2) 肌肉初长度:指收缩前的长度。当肌肉被牵拉至静息长度的12倍时,肌力最大。

(3) 运动单位募集:指运动时运动神经元动员及其所支配的肌肉纤维的兴奋和收缩过程。运动单位募集与肌力成正比。

(4) 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

肌力是指肢体作随意运动时肌肉收缩的力量。检查方法是嘱患者上下肢依次作各关节伸、屈运动,并光吸检查者所给的阻力,观察肌力是否正常、减退或瘫痪,并注意瘫痪部位。

一般上肢作上臂的外展、内收、前臂伸屈、腕的伸屈、手指的外展、内收、握拳。下肢作屈髋、小腿伸屈,足跖及背屈等。在病情需要时,尚需对有关的每个肌肉进行分别检查。

扩展资料:

肌力测定的等级标准:

10级:肌肉无收缩(完全瘫痪)。

2、Ⅰ级:肌肉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够移动关节(接近完全瘫痪)。

3、Ⅱ级: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够对抗地心引力(重度瘫痪)。

4、Ⅲ级:能够对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够对抗阻力(轻度瘫痪)。

5、Ⅳ级:能对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对抗一定强度的阻力(接近正常)。

6、Ⅴ级: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正常)。

—肌力测定标准

—肌力

是由肌肉收缩产生的。具体的解释如下:

肌肉收缩(muscle contraction) 肌肉组织大部是由特殊分化了的肌细胞组成。肌细胞也称肌纤维。许多肌纤维由结缔组织包围组成肌束。肌束间有丰富的血管提供营养物质以及进行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神经末梢分布于肌肉内。肌肉依其结构及机能特点可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三种肌细胞内皆有肌原纤维,形成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纵纹,有收缩的能力。骨骼肌和心肌细胞的肌原纤维上有明暗相间的横纹,所以也叫横纹肌,而平滑肌上无横纹。骨骼肌收缩能力强,但不够持久。骨骼肌的活动受意识支配,也称随意肌;平滑肌收缩能力弱,但较持久,其活动不受意识支配,也称不随意肌;心肌收缩能力强,且能持久,不受意识支配,也属于不随意肌。骨骼肌约占人体体重42%,其收缩时有关变化如下:

肌肉收缩的机械变化 肌肉收缩时发生长度和张力的变化。其具体表现形式决定于刺激条件、负荷的大小及肌肉本身的机能状态。

等张收缩和等长收缩将蛙的神经—肌肉标本放在肌槽上,固定其一端,另一端与负荷相连,当肌肉收缩时就会牵动此负荷。如负荷的大小不同,则一次短促的电刺激所引起肌肉收缩形式也不相同。如所加负荷量不太大,在刺激施予下,肌肉开始缩短并使负荷移动。此种只改变肌肉长度而张力基本不变的肌肉收缩形式,称为等张收缩。如将负荷量增加到某一数值以上,则肌肉完全不能缩短其长度,仅其张力发生变化,可用张力计测知。此种只改变肌肉张力而长度基本不变的肌肉收缩形式,称为等长收缩。在体内两种收缩形式都有,例如肢体的自由屈曲主要是等张收缩,用力握拳主要是等长收缩。但是一般的肌肉动作都不是单纯的等张收缩或等长收缩,而是两种收缩的不同程度的复合。

单收缩和强直收缩 当肌肉受到一个单电震刺激时,产生一次收缩,称为单收缩。用等张杠杆可描记肌肉收缩时的长度变化,用等长杠杆可描记其张力变化。无论等张的或等长的单收缩,用肌动描记法所记录的收缩曲线,其形状大致相同,均可分为三个时期。在猫的胫前肌或蛙的腓肠肌,整个单收缩历时约011毫秒(ms)。从刺激开始到收缩开始这一段无明显外部表现的时间,称为潜伏期。约占10毫秒。自肌肉开始收缩至收缩达到高峰,是长度缩短或张力增高的时间,称为缩短期,约占50毫秒。自收缩高峰开始,曲线较缓慢地下降至基线,为长度或张力恢复过程的时间,称为舒张期。约占60毫秒。

肌肉收缩的幅度同刺激强度有关 由阈上刺激增强到最大刺激,肌肉收缩也逐渐加大到最大收缩。形态学证明,每一个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分成许多末梢分支,每一分支通常分别支配一条肌纤维。如此,一根轴突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便构成一个运动单位。阈刺激只能引起少数阈值最低的运动单位兴奋,随着刺激增强,引起较多的、乃至全部运动单位兴奋。由此可知,超最大刺激也将不能继续增大收缩幅度。

肌肉收缩同多个刺激的频率有关如对肌肉施以相继两次最大刺激,如间隔时间短,则先后两次收缩可重叠起来,甚至变成一次更大的收缩,此一现象称为总和(summation)。根据刺激频率的不同,在肌动描记图上,如各收缩波的波峰仍可分辨,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如各收缩波完全融合,不能加以分辨,称为完全强直收缩。产生完全强直收缩所需之最低刺激频率,称为临界融合频率(critical fusion frequency)。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为:由于刺激的间隔时间很短,当前一次收缩尚未完全舒张或尚处于收缩期时,后一次刺激所引起的收缩已经出现并被叠加上去。

收缩的机械功 肌肉因缩短而牵动负荷时,即完成一定量的机械功(mechanical work)。其数值等于肌肉的张力与缩短长度,或负荷量与负荷位移的乘积。影响肌肉做功的因素有二:(1)负荷量,肌肉开始收缩昂蟛庞龅降母汉沙谱骱蟾汉桑╝fterload)。肌肉作等张收缩时,虽然产生很大的张力,但因肌肉完全没有缩短,作功为零;只有在等强收缩时,肌肉收缩才能有效地做功。另一种负荷是在收缩前就加在肌肉上,例如肌肉一端固定,另一端悬垂一定重量,使其在一定程度上被拉长,即肌肉在一定初长度下进行收缩,此种负荷称为前负荷(preload)。对于每一块肌肉做功,都存在最适前负荷或最适初长度,在这种条件下收缩,所能产生的张力最大,因之做功也最大。在体肌肉的自然长度,大都相当于其最适初长度。(2)肌肉收缩的速率,各种肌肉的收缩都具有最适速率。以最适速率进行收缩时,可在消耗最低能量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的功。肌肉收缩所消耗的能量中,一般只有20~25%可转化为有效的机械功,其余大部分则是以热能的形式发散,而热能对收缩是无用的。所谓机械效率,是指完成机械功的分量与所耗费的总能量的比率,即等于功/功+热量的百分数。肌肉收缩速率太快或太慢都会降低收缩的机械效率。最适负荷与最适速率的研究,对于提高运动和劳动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束肌肉由许多束肌纤维组成,一束肌纤维又由许多肌原纤维组成,肌原纤维又分为粗肌丝和细肌丝,肌肉收缩是纵向收缩,就是粗肌丝和细肌丝相互插缝,你可以想象成两把牙刷,一把毛粗一把毛细,你将它们头对头的插在一起,肌肉收缩就是这个原理,这样整个大的肌纤维就变短了,想象的出来吧?其中粗肌丝上面带有肌球蛋白,细肌丝上带有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这些蛋白会牢牢地结合在一起,你可以想象成是粗肌丝和细肌丝的手,牢牢地抓住彼此,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提重物的时候保持肌肉的收缩而不会说收一下又软啦。

  还想说一点,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继续往下看,我们人的骨骼肌(骨骼肌指的是我们可以控制的肌肉,比如手和脚呀,我们想用劲就用劲,想放松就放松,而心肌不受我们控制,不可能说我们想让心跳停就停是吧,这些就称为平滑肌,比如说心肌,当然还有很多器官上面的肌肉,也是我们不能控制的)和心肌收缩的原理是不一样的,以上讲的是骨骼肌收缩原理,而心肌收缩是像拧毛巾一样的,心肌就不分肌原纤维啦,是由粗肌丝、细肌丝、中间丝和一些密斑密体构成,这些名词你只要知道一下就行啦,上面和骨骼肌一样,有一些蛋白(可以牢牢抓住彼此),然而收缩的时候就不是粗细肌丝插缝原理了,是像拧毛巾一样,粗细肌丝相互螺旋起来缠绕到一起,像我们有的红绳项链一样几股绳子螺旋地绕起来的,这些都是课外知识咯,如果你想深入了解以后可以学医,可以对人体各个部位的运动原理都有所了解哦

“膀胱括约肌收缩有利于尿液的排出”涉及到了组织形态的变化吗?我还是不懂你要问什么啊。。。你说你需要这些干什么吧?

Hill方程:(a+T)(V+b)=b(△T+a) 其中,a、b、△T为独立常数,是肌纤维初始长度、温度、周围环境的化学成分Ca﹢﹢浓度等函数,T为肌肉收缩张力,V为肌肉收缩速度。 从力学观点来看,Hill方程描述了骨骼肌收缩时的张力—速度关系。显然,张力愈大,收缩速度愈小,反之亦然。(注:此处并不与“肌肉收缩力量愈大,则肌肉收缩速度愈大”这句话相矛盾) 收缩速度,取决于能量释放速率和肌球蛋白ATP的活性,与活化的横桥数目无关。 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很多,根据这些因素的解剖和生理特点,一般分为肌源性和神经源性两类,其它一些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和力量训练等通常是通过以上两类因素发挥作用的。 肌源性因素作用:(1)肌肉横断面积;(2)肌纤维类型;(3)肌肉初长度;(4)关节运动角度。 神经源性因素:(1)中枢激活;(2)中枢神经对肌肉活动的协调和控制能力;(3)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 无论是温度还是钾离子的浓度对肌肉收缩都有一定影响。肌肉变暖使它对刺激的反应更快和更强。收缩期和舒张期都缩短,潜伏期也变短。降低肌肉温度产生相反的效果,收缩减弱以及所有的时相都延长。肌细胞外K+浓度改变时会引起Na+、K+通道被激活产生动作电位,从而使肌细胞产生兴奋,以至引起肌肉的收缩。但每个影响因素都有一个最适宜的条件。在最适宜的条件下,肌肉收缩才能更强烈,更快速。

肌肉分为随意肌(骨骼肌)和非随意肌(平滑肌和心肌)

平滑肌:血管壁、多数内脏器官壁。心肌:构成心脏壁的主要成分,心肌的运动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微细调解下自我进行控制的。骨骼肌:附着在骨骼上;人体的运动是由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实现的。  

骨骼肌的结构:每块肌肉的外面都覆有结缔组织——肌外膜,切开肌外膜后,可以看见许多由结缔组织包绕的肌纤维束——肌束,包绕在肌束外面的结缔组织——肌束膜,切开肌束膜,通过显微镜可以看到单个肌细胞——肌纤维,包裹肌纤维的结缔组织——肌内膜。       三、运动单位:α运动神经元与肌纤维相连接,并支配肌纤维的活动。一个α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所有肌纤维合称一个运动单位。说完了这几个概念,再看肌肉收缩机制就会相对清晰一些。肌肉收缩是由脑或脊髓产生电信号(即动作电位)传到α运动神经元; 动作电位引起肌细胞膜去极化,并且沿着T小管形成的网络传遍到肌纤维内部,由此产生的电流使肌浆网释放钙离子进入到肌浆;钙离子与肌钙蛋白结合,从而触发肌肉收缩过程;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缩短,这个机制就是“肌丝滑动原理”;由于肌肉收缩是一个主动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提供能量的就是ATP;肌球蛋白头部有ATP酶,可以水解ATP,产生ADP和磷,并且释放出能量;ATP被分解释放出的能量可以致使肌球蛋白头部的屈动,因此ATP是肌肉收缩的化学性能量来源。

再来看肌肉收缩的结束:只要肌浆中的钙离子一直存在,肌肉收缩就会一直持续;只有当钙离子被泵回到肌浆网存储起来的时候,肌肉收缩就结束了;将钙离子泵回到肌浆网也是一个主动过程,同样需要ATP供能才能完成,所以,肌肉的舒张也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在运动实践中我们一般根据力量的表现将力量大致分为最大力量、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以及静力力量等。最大力量称“绝对力量”、“绝对肌力”或“单纯性力量”,一般多指人体或其局部克服最大阻力的能力。通常所说的“力量”、“劲”大多是指最大力量。

力量是通过骨骼肌的工作表现出来的。因此,力量的大小首先关联骨骼肌的特点,就是说,力量的大小一般多取决于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肌纤维的数量(与肌肉围度有关)、肌纤维类型、肌肉代谢能力、肌肉初长度等生理因素。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是指一块肌肉中所有肌纤维横断面积之和。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越大,肌肉力量就越大,这是因为肌纤维越粗,其中含的肌凝蛋白量就越多。肌凝蛋白是肌纤维中重要的收缩蛋白,且兼具atp(三磷酸腺苷,酶的作用,所以较高的肌凝蛋白含量不仅使肌纤维显得粗壮发达,同时也是肌肉收缩力量、收缩速度加大的保障。肌肉生理横断面积的增大主要与肌纤维增粗有关,而肌纤维的增粗主要与专门的运动锻炼相关。由此可见健美锻炼是能增大肌肉力量的。

那么,为何出现肌肉围度与力量并不成正比的情况呢?这又与肌纤维类型、肌肉的代谢能力及肌纤维长度等因素相关。就是说,肌肉力量的大小还取决于骨骼肌中红、白和中间肌纤维的比例,白肌纤维比例高的人,力量相对就大些;在肌肉的代谢方面,肌糖元的贮存量越多,肌肉的收缩力量也越大;

肌肉初长度是指肌肉在收缩发力前预拉的长度,在一定限度内,初长度越长,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就越大,这一点与运动经验有关。此三方面基本阐述了为什么肌肉围度不大力量不小的缘由,也是力量大小组织形态结构方面的原因。力量大小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神经调节能力的强弱,研究证实,训练水平低的肌肉只有60%的肌纤维参加活动,而训练良好的肌肉参与活动的肌纤维可达90%,这30%的差距就是神经系统募集运动单位的能力得到训练而提高的结果。

此外,神经系统改善主动肌、协同肌、对抗肌间的相互协调,特别是神经支配下对抗肌放松能力的提高也是力量增大的重要因素,等等。可见,肌肉围度是决定肌肉力量的基本因素,但不是惟一因素。对于年轻男性来说,力量的增加更有赖于肌肉的增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2795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2
下一篇2023-11-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