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那么,民族舞的基本功训练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民族舞的基本功自学方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民族舞基本功自学方法11、民族舞基本动作—压腿
这是舞蹈基础训练中最为基本的训练内容,分别为压前、旁、后腿。压腿的练习有助于打开学生腿部关节的韧带。压腿时要注重腿部关节的直立,脚背向外打开绷直,并保持上半身的直立。向下压至上半身和腿部之间的没有缝隙。
个别学生韧带太紧,在压腿的历程中不要苛求一定要压下去,保持正确的仪态,日积月累就可以拉长韧带,达到要求。特别注重的是胯部要端正。压旁腿和后腿的时候学生最容易出胯和斜胯,需要及时矫正。在压旁腿时,同侧的手扶住把杆,另一只手臂紧贴在耳边,向腿上靠近并尽量向远处伸展,拉长旁腰。压后腿时,注重肩膀端平,颈部不要缩,撑住头部别掉下去,并向后伸展。
伴奏带:选用节拍感比较强的音乐。
2、民族舞基本动作—压肩
这是打开肩部韧带的练习;压肩时,双手臂伸直放在把杆上。两只腿之间的距离略等于肩宽。头部和脊柱都要放松,向下压时能够感觉到肩部韧带被拉长。
伴奏带:中速,节拍舒缓2/4。
3、民族舞基本动作—推脚背组合
脚背的优劣因人而异,大部分取决于先天因素,但也不能忽视后天的训练。在训练之前,从脚尖到整个大脚背都要勾当开;训练时,双手扶把杆,挺胸抬头、收腹提臀,双脚并拢站好,先从单脚背训练开始。
1—2拍单脚脚后跟抬起,5个脚指头紧扒地面
3—4拍脚尖绷直,向墙内推,使整个脚背绷成月牙型
5—8拍换另一只脚,动作不异,双脚背练习亦同。
年龄小的学生在做此类训练中,注重力不集中,易低头去看自己和他人的动作,在做推脚背时,双脚容易打开,脚背推不起来,需要时刻提示和规范动作。
4、民族舞基本动作—把杆训练组合
少儿舞蹈培训与专业舞蹈训练有很大区别。在做把杆上的动作组合时,不可能像专业学员那样的强度和难度。除非是经过若干年业余训练,自身条件可以达到专业水平了才有能力做到难度和强度并举的动作组合。少年小童活泼好动,喜爱好玩有趣的动作,这就要求教师在编排这类把杆上的动作组合时,注重结构简单易学,学生有能力做到。好玩好学,天然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之在讲授中不断给予学生以适当的鼓励和称许,学生接受的就快。
基本的把杆动作组合:
1(双手/单手)扶把,一位脚擦地组合
2(双手/单手)扶把,一位脚蹲组合
3(双手/单手)扶把,一位脚划圈组合
4五位脚,单手扶把小踢腿组合
5五位脚,单手扶把移重心组合
双手/单手)转腰组合这些组合,相宜于少年小童的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随着学生各方面的不断进步,在此基础上加大难度,变换花样,达到舞蹈训练的要求。
5、民族舞基本动作—踢后腿
双手扶把杆小八字部站好,膝盖都要绷直,头抬起来平着看前方。在踢后退的历程中,上半身保持不动,不要侧身回头,胯不能松,脚背和膝盖都要绷直。切忌身体前倾。如果在反复强调,学生还是做不到位的情况下,可以先单一的联系控后腿即双手扶把杆,把一条腿向后抬起来,纠正学生的仪态,然后再过度到踢后腿。
6、民族舞基本动作—劈叉跳
是为学习中间大跳做好准备的手扶把杆的跳跃组合。在做这一动作跳起来时要注重双脚同时一前一后打开。打开历程中,绷直脚背,伸直膝盖,跳跃越高,腿叉越开越好。着地时,双脚迅速收拢,两脚并起来着地。
左脚在前劈叉,双手抱住左脚,控1—2分钟,然后腿不动,身体向后仰。右手撑住地面,左手抓住后腿控住。左脚在前的竖叉不动,身体向右转的同时变胯,变为横叉。双脚背不要趴倒在地面。上半身和脚背都要立起来然后上半身趴倒在地面,双手臂向前伸展。趴胯1—2分钟。横叉不动,再向右转,变为右脚在前的竖叉。
7、民族舞基本动作—大踢腿
是培养腿的力度和开度的训练。不论是前腿还是旁腿,都要保持上半身直立,中段夹紧,秋水注视前方。踢腿的历程中,同样要注重脚背和膝盖的绷直。有许多学生在踢腿的时候,为了让腿部可以碰到身体,上半身极力向前够。如许做,颈部便往回缩,头向前探,双膝弯曲,非常难看。所以,在踢腿前要告诫她们,踢不高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保持正确的仪态。在这一前提下,经过刻苦练习,腿会越踢越高,韧带越拉越长。在学生取患上微小的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赞赏和鼓励。有些学生回家也时常自己练习,到课堂上教师可以明显的感到她的变化和提高,则更要适当的给予称赞,否则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了身体和腿要注重外,两只手臂也不能忽视。在踢腿的历程中,一定要保证手臂端平,不能放松下来。
8、民族舞基本动作—下腰
年龄偏小的学生腰的柔韧性不错,但是手脚都没有气力,支撑不住身体,常常是用头顶住地面下腰。教师都要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保护她们,纠正下腰的仪态,告诉她们用力的部位和下腰的要领。双脚打开至肩宽,双臂向上伸直,五指打开,手心朝前。下腰时,上半身向后仰,头抬起来向后找自己的脚后跟,身体和手都向脚后跟靠齐并往里卷。下好以后,手臂和膝盖都尽力撑直,秋水看脚后跟。
民族舞基本功自学方法2民族舞基本功训练之四位转翻:点翻,串翻身,踏步翻身,探海翻身,刺翻身;
民族舞基本功训练之答转:双脚转,平转,
民族舞基本功训练之串翻身跳:大跳(凌空越),小跳,中跳,;
民族舞基本功训练之简氏变身跳其他:吸伸腿,开胯,勾绷脚,前、后倒立,前桥,后,前桥脸,后桥脸,胸腰,弹腿,端腿,腋腿,横叉,竖叉,前后滚翻,风火轮,腕花,摇臂,盘手,碎抖肩,笑肩,倒踢,旁提,冲靠平原,台步,卧鱼儿,探海,压腿,大踢腿,小踢腿,扳腿,掰膀子,扳腰,弯腰,大环动;
民族舞基本功自学方法3一、藏族舞蹈基本动作上肢部分动作讲解:
1齐眉晃手
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屈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右手顺时针划圆,左手逆时针划圆。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小于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
2晃盖手
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从旁及里,形成上弧线的流动。单手的晃盖亦常见多出现于腰旁,腹前。
3髋前划手
双手下垂,左右手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在平面上划圆。髋前划手和齐眉晃手属规律性连接。
4前后摆手
两手下垂于身旁,向前后45°摆动,手腕主动。
5横向摆手
两手下垂于身旁,多为单手的横向摆动,手腕主动带动小臂,大臂附随。
6平面摆手
两手下垂于身旁,单手起至旁,从外至里于胸前水平面摆动,手腕带动,臂附随。
二、藏族舞蹈基本动作下肢部分动作讲解:
1碎踏
双脚全脚交替踏步,双膝颤动,踏脚节奏均等。可进、退、转体。
2颤踏
弱拍双膝下沉,动作腿重拍踏地伸直膝盖颤动(变支撑腿),同时抬起另一只腿。动作时,踏地与抬起另一只腿同步,颤时保持上身的稳定、松弛。
3抬踏颤
(抬踏亦叫“冈打”)
弱拍双膝下沉,同时抬起前脚掌,重拍膝关节带动,踝关节发力,脚掌快速击打地面,同时颤膝。可双脚亦可单脚做。
4吸颤步
动作腿吸腿时,支撑腿蹭踮颤膝一次,再落脚“碎踏”二次。注意保持上身的稳定、松弛。
5退踏步
动作腿后撤半步,脚掌着地,同时支撑腿微离地面,da拍支撑腿踏地,再动作腿踏地颤膝。动作时,它具有退颤分离颤,踏地后顺势滑的特点。
民族舞基本功自学方法41、跳民族舞的基本动作
压腿:这是舞蹈基础训练中最为基本的训练内容,分别为压前、旁、后腿。压腿的练习有助于打开学生腿部关节的韧带。压腿时要注重腿部关节的直立,脚背向外打开绷直,并保持上半身的直立。在压旁腿时,同侧的手扶住把杆,另一只手臂紧贴在耳边,向腿上靠近并尽量向远处伸展,拉长旁腰。
劈叉跳;是为学习中间大跳做好准备的手扶把杆的跳跃组合。在做这一动作跳起来时要注重双脚同时一前一后打开。打开历程中,绷直脚背,伸直膝盖,跳跃越高,腿叉越开越好。着地时,双脚迅速收拢,两脚并起来着地。
2、民族舞是什么
民族舞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
3、民族舞的主要特点
载歌载舞,自由活泼。中国民间舞蹈很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舞蹈与歌唱的紧密结合。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自由、生动、活泼,可以比纯舞蹈易于表现更多的生活内容,而且通俗易懂,所以非常为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巧用道具,技艺结合。中国的很多民间舞蹈都巧妙地使用道具。
拓展阅读:民族舞的学习技巧
1、要做好旋转技巧,必须要有稳定的重心。而身体的直立最有利于旋转,因为身体直立以后,很容易找到旋转的重心,旋转的阻力也较小。对于初学旋转的学生,由于身体的直立和本身的自然直立形态变化不大,使其容易正确的树立旋转重心的概念,便于身体各部位肌肉在旋转中的协调运动,从而正确的掌握旋转技巧的要领。
2、舞蹈培训,素质能力,大幅度的软开度和全面的素质能力,对头、颈、肩、胸、腰、髋、上肢、下肢各部位的回旋幅度要求很大,还要求具备力量。用力方法和运动意识以腰为轴,以胯为本,以脚为根。舞蹈培训连接特点平圆、立圆、8字圆是所有连接动作的规律特点,8字圆是转换中的必然过程,在运用过程中有时是局部的,在审美上它是一个弧线,离开了弧线就没有圆,没有了圆就没有了动势,缺少了动势的动作变化就是生硬的,不流畅的。
民族舞基本功自学方法51、形
形是指形体外部的动作。它表现为形形色色的体态,千变万化的动作及动作间的连接。凡是一切看得见的形态与过程都可以称之为“形”。形是形象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是古典舞舞魅之依附,是古典舞之美的传达媒介。
众所周知,通过对传统艺术在审美特征和各种典型舞姿的剖析,得出了在“形”上必须首先解决体态上“拧、倾、圆、曲”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中国舞在人体形态上强调“拧、倾、圆、曲”,仰、俯、翻、卷”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内在气质。从出土的墓俑和敦煌壁画中不难看出这一点是由古至今一脉相承而不断发展演变的。如秦汉舞俑的“塌腰蹶臀”、唐代的“三道湾”、戏曲舞蹈中的“子午相”“阴阳面”“拧麻花”,中国民间舞“胶州秧歌”的“辗、拧、转、韧”,“海洋秧歌”的“拦、探、拧、波浪”和“花鼓灯”的“斜塔”,武术中的“龙形猿步”、“八卦”等无一不贯穿着、人体的“拧、倾、圆、曲”之美。掌握体态及造型的曲线美还需要具有相应的素质能力。因而它也是一种技法,人体的“拧、倾、圆、曲”是整体的形象。从局部来看“头、颈、胸、腰、胯”,“肩、肘、腕、臂、掌”,“膝、踝脚、步”都有其特定的要求。
2、神
这是泛指内涵、神采、韵律、气质。任何艺术若无神韵,就可以说无灵魂。在中国文艺评论中,神韵是一个异常重要的概念。无论谈诗、论画、品评音乐、书法都离不开神韵二字。在古典舞中人体的运动方面,神韵是可以认识的,是可以感觉的。而且正是把握住了“神”,“形”才有生命力。
在心这一概念中,身韵强调内涵的气蕴、唿吸和意念。强调神韵,强调内心情感。在形与神的关系中,把神放在了首位,“以神领形,以形传神”正是这此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韵的“韵”。可以说,没了韵就没了中国古典舞。没了内心情感的激发和带动,也就失去了中国古典舞最重要的光彩。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所谓“心、意、气”,正是“神韵”之具体化。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是传神的工具”、而眼神的“聚、放、凝、收、合”并不是指眼球自身的运动,而恰恰是受内涵的支配和心理的节奏所表达的结果,这正是说明神韵是支配一切的。“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这一口诀形象的、准确的解释了形和神的联系及关系。
人们长期为中国古典舞的内在韵律感到神秘,虽然一个“圆”字是早被人们公认的,但它究竟是怎样的运动规律,身体及手臂的运行轨迹是怎样的了这是从事古典舞的人们长期困惑的问题。身韵创建者提出了“三圆运动”的理论。他们认为中国古典舞身体运动过程是沿着三个圆形在运动。这就是立圆、横圆、8字圆。令人吃惊的是这个扰人已久的问题竟是这样轻而易举地被破译了。而且又是如此准确而简明。它立刻让人想到拉班的“球体运动”理论。它们有很近似的思路,又各自解释了各自的规律。原来真理是很单纯的。科学都是经历了“由浅入深”到“深入浅出”的过程。单纯的真理是艰苦探寻的结果,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
3、劲
“劲”即赋予外部动作的内在节奏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比如运动时“线中的点”即“动中之静”)或“点中之线”(即“静中之动”),都是靠“劲“运用得当才得以表现的。中国古典舞的运行节奏往往和有规则的2/4,3/4,4/4式的音乐节奏不大相同。它有更多的情况是在舒而不缓、紧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自由而又有规律的“弹性”节奏中进行的。“身韵”即要培养舞蹈者在动作时,力度的运用不是平均的,而是有着轻重、缓急、长短、顿挫、符点、切分、延伸等等的对比和区别。这些节奏的符号是用人体动作表达出来的,这就是真正掌握并懂得了运用“劲”。“劲”不仅贯穿于动作的过程中,在结束动作时的劲更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戏曲、芭蕾舞、武术套路都是十分重视动作结束前的瞬间节奏处理,中国古典舞更不例外,它有如下几种典型的亮相劲头:“寸劲”一一体态、角度、方位均已准备好,运用一寸之间的劲头来“画龙点睛”。“反衬劲”——给予即将结束的体态造型的一个强度很大的反作用力,从而强化和烘托最后造型。“神劲”——一切均已完成,而用眼神及肢体作延伸之感,使之“形已止而神不止”。除此之外,还有“刚中有柔”、“韧中有脆”、“急中有缓”等劲的区别。
4、律
“律’这个字它包涵动作中自身的律动性和运动中依循的规律这两层含义。一般说动作接动作必须要“顺”,这“顺”是律中之“正律”,动作通过“顺”似乎有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之感。“反律”也是古典舞律动中十分重要的因素,如“双晃手”,当臂向左晃时,身要有向右拉之势,才能显示动作的'圆润与韵味。“不顺则顺”的“反律”,可以产生奇峰叠起、出其不意的效果。一个动作和动势的走向分明是往左,突然急转直下往右,或者由向前突变向后等等均是。这种“反律”是古典舞特有的,可以产生人体动作千变万化、扑朔迷离、瞬息万变的动感。从每一具体动作来看,古典舞还有“一切从反面做起”之说,即“逢冲必靠、欲左先后、逢开必合、欲前先后”的运动规律,正是这些特殊的规律产生了古典舞的特殊审美性。无论是一气呵成、顺水推舟的顺势,还是相反相成的逆向运势,或是“从反面做起”,都是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圆、游、变、幻之美,这正是中国“舞律”之精奥之处。
民族舞基本功自学方法6(一)松散法
其目的使筋骨、肌肉松动;血气运行;经络畅通。人体运动系统从静到动,必须经过从沉静——苏醒——兴奋的过渡。松散法可从对运动系统起到动员、催促、引导和保健的作用。其方法和内容是:以松懈的状态,用松弛的力量,做全身的或局部的活动。
①摇:摇头、摇身躯、摇臂。
②抖:抖手腕、脚腕、髋、身躯、颤腿。
③幌:幌手、幌腰、悠腿。
④滚:地上前后滚毛、两侧打滚、绞柱。
⑤弹:弹腿、弹腰。
⑥涮:涮腰、头、耸肩、涮肩。
⑦甩:头、手、肩、身。以上动作既能对神经系统(从中枢到末梢)起到催醒和兴奋作用,又能松动筋骨,为进入更激烈的运动作准备,也可以在运动量训练之后作解除疲劳,调节功能之用。松散法的另一目的是训练松弛性的表情动作,如在表现惊恐万分、饥寒交迫时,就很需要泄如水、散如沙、颤抖似筛糠的动作。
(二)压耗法
压耗法是我国传统的独侍的训练方法。它的目的是求得体态软如绵。要练“软”就必须有一个攻坚克顽的过程,即大幅度地撑筋拔骨,最大限度地解放肢体。压耗法是“攻坚战”的最有效手段。它的方法是以静为主,刚柔交替进行。压:即压腿、压肩、压脚腕、弯腰、拧腰、劈叉压髋、掰卧鱼,它针对身躯的十二关节(本人在上文所指的手腕、指、肘、肩、脚指、脚腕、膝、髋、颈椎、胸腰、中腰、下腰)进行六合运动(前、后、左、右、内、外。)用由弱到强,由缓到急的力量去拉长韧带,肌肉的软组织纤维,使各关节有更好的伸缩性和弹性。此法宜静中求动,以柔为主,因人而异,逐步达到最佳软度。耗:即停顿、静止。关节经过压之后,韧带已见拉长,这时就应在最佳软度上停耗。有如拔河、拉弓、酸痛难受。在训练关节上的酸麻反应是中医所称的得气感,是柔软性进步的标志,在此停顿一两分钟是必要的,然后起来以后用快速的节奏松散筋骨,活动血气,或作此反方向动作,使该部位得到调整、恢复。
(三)连绵法
其目的是求得“柔如烟”的软功,并训练身躯的协调性。它有很高的训练价值和表演价值。连绵法即波浪和划圆,他的做法是:躯体在连贯的流动中做各种不同力度、幅度的波浪式划圆动作。使肢体解放,血气相通,意气相连。
①身躯波浪。包括从脚到头的身躯作仰、俯、扣、挺、顶、蹶、蹲、起的动作,它可作前、后波浪,也可作左、右波浪,还可以做立圈、平圆,8字圆上涮腰、拧、倾等动作。
②手臂波浪和划圆,可以用连绵的力量做手臂四关节的横、直、斜波浪,可做云手、幌手、摇臂、风火轮、盘腕、穿掌扑步、燕子穿林、穿胸剌背等划圆的连贯动作。
③腿步波浪和连绵动作,可做大、中、小的蹲起,移动重心,撩弹腿、软踹、伸、屈、划圆、绕腿的训练。
(四)搬控法
其目的是求得“立如松”的功夫,在基础扎实的重心上塑造各种舞姿,还为旋转创造基础能力。它是巩固已取得的软度的重要手段。搬控法的做法和要求是:在静止状态中或急促停顿中进行训练,双腿和身躯相对地收紧肌肉,主力腿扎根地上,稳立如松,动力腿在此基础上进行搬、举、控、环动、变身,要求把压耗法求得的软度尽量在此体现出来,达到大幅度,高难度,运用自如的效果。例如:压后腿已达到头贴大腿,就要进行搬和控,只有这样才能把软度转化为生理功能上的力量。为此在搬控时要十分注意主力腿的重心准确、稳固、有力,动力腿要收紧肌肉向上提、撑、举,严格按规定舞姿控制或变化。为了训练出强有力的重心,应该在地面、全脚上、半脚尖上、脚尖上去搬控动力腿,在固定的、移动的、慢的、快的节奏上去做。为了塑造奇巧、准确、漂亮的舞姿,动力腿要从难训练,可选择如:前、旁朝天凳,搬后紫金冠,深下探海,端燕,探海,大掖步,大射燕,鹰展翅,古树盘根,卧鱼仰天等难度大的动作。总之,软度要通过搬控法训练才能巩固、开花结果,才能使舞姿造型引人入胜。
(五)加速法
其目的是达到“快如箭”的功夫,既是训练手段又是表演技能,这是软度、力量、速度三结合的激烈的软度训练方法,有很好的效果。加速法多数用爆发力冲击运动部位的关节筋骨、肌肉。比如:快踢正腿能到眉心;快踢紫金冠脚可碰头顶;快踹燕能练髋和腹肌力量;地上快下叉;空中双飞燕都能对腰、髋开有好处。加速法要注意先用松散法活动开,并严格注意加速力量时的动作路线,防止扭伤。
民族舞基本功自学方法7一、民族舞的基本功
首先就是压腿,在民族舞里面压腿的基本功一定要练好,可以让腿部关节韧带被打开,需要注意关节直立,脚背需要向外打开,然后绷直,上半身需要直立,在压腿的时候,同一侧的手把杆子把住,另外一个手臂紧贴在耳朵旁边,向腿上进行靠近,尽量向远处进行伸展,需要拉长腰部,在压后腿的时候,注意肩膀需要端平,颈部不要出现收缩情况,头部也不要向下,应该向后进行伸展,民族舞里面压肩也是基本功,压肩的时候两个手臂需要伸直,然后放在把杆上面,腿之间的距离应该和肩部同宽,脊柱以及头部放轻松,进行下压的时候肩部的韧带要感觉到被拉长,需要进行推脚背组合,每一个人的脚背情况不一样,先天素质非常重要,但是后天的培养也很重要,在训练之前整个大脚背都应该弓开,训练的时候两个手扶着把杆,抬头挺胸,臀部提起,腹部收紧,两个腿并拢站好,可以先从单脚背开始练起。
二、民族舞和古典舞的区别
技巧性不一样,跳古典舞技巧方面的要求更高,而民族舞因为舞种不一样,所以要求也不同,需要把身体姿态模式掌握好,古典舞形成时间比较短,随着思想不断的加入,可变性也更多,而民族舞有着很长的历史,所以不同的民族舞蹈之间的差异也很大,民族舞和古典舞的感情基调不一样,古典舞的感情变化会更多需要用更加细腻的方法来处理感情,而民族舞主要的基调就是活泼奔放以及高昂,不会有忧虑的情绪在里面,一般都是非常喜气的。
练柔术软功的方法有:松散法、压耗法、连绵法等。
1、松散法:
其目的使筋骨、肌肉松动;血气运行;经络畅通。人体运动系统从静到动,必须经过从沉静——苏醒——兴奋的过渡。松散法可从对运动系统起到动员、催促、引导和保健的作用。其方法和内容是:以松懈的状态,用松弛的力量,做全身的或局部的活动。
①摇:摇头、摇身躯、摇臂。
②抖:抖手腕、脚腕、髋、身躯、颤腿。
③幌:幌手、幌腰、悠腿。
④滚:地上前后滚毛、两侧打滚、绞柱。
⑤弹:弹腿、弹腰。
⑥涮:涮腰、头、耸肩、涮肩。
⑦甩:头、手、肩、身。
以上动作既能对神经系统(从中枢到末梢)起到催醒和兴奋作用,又能松动筋骨,为进入更激烈的运动作准备,也可以在运动量训练之后作解除疲劳,调节功能之用。松散法的另一目的是训练松弛性的表情动作,如在表现惊恐万分、饥寒交迫时,就很需要泄如水、散如沙、颤抖似筛糠的动作。
2、压耗法:
压耗法是我国传统的独侍的训练方法。它的目的是求得体态软如绵。要练“ 软”就必须有一个攻坚克顽的过程,即大幅度地撑筋拔骨,最大限度地解放肢体。压耗法是“攻坚战”的最有效手段。它的方法是以静为主,刚柔交替进行。此法宜静中求动,以柔为主,因人而异,逐步达到最佳软度。
关节经过压之后,韧带已见拉长,这时就应在最佳软度上停耗。有如拔河、拉弓、酸痛难受。在训练关节上的酸麻反应是中医所称的得气感,是柔软性进步的标志,在此停顿一两分钟是必要的,然后起来以后用快速的节奏松散筋骨,活动血气,或作此反方向动作,使该部位得到调整、恢复。
3、连绵法:
其目的是求得“柔如烟”的软功,并训练身躯的协调性。它有很高的训练价值和表演价值。连绵法即波浪和划圆,他的做法是:躯体在连贯的流动中做各种不同力度、幅度的波浪式划圆动作。使肢体解放,血气相通,意气相连。
①身躯波浪。包括从脚到头的身躯作仰、俯、扣、挺、顶、蹶、蹲、起的动作,它可作前、后波浪,也可作左、右波浪,还可以做立圈、平圆,8字圆上涮腰、拧、倾等动作。
②手臂波浪和划圆,可以用连绵的力量做手臂四关节的横、直、斜波浪,可做云手、幌手、摇臂、风火轮、盘腕、穿掌扑步、燕子穿林、穿胸剌背等划圆的连贯动作。
③腿步波浪和连绵动作,可做大、中、小的蹲起,移动重心,撩弹腿、软踹、伸、屈、划圆、绕腿的训练。
舞蹈软功的基本训练方法
柔身术,又称软功、软骨功、软术等,指提高人体柔软度的肢体锻炼。多出现于杂技团以及马戏团的节目中。接下来由我为大家整理出舞蹈软功的基本训练方法,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连绵法
其目的是求得“柔如烟”的软功,并训练身躯的协调性。它有很高的训练价值和表演价值。连绵法即波浪和划圆,他的做法是:躯体在连贯的流动中做各种不同力度、幅度的波浪式划圆动作。使肢体解放,血气相通,意气相连。
1、身躯波浪。包括从脚到头的身躯作仰、俯、扣、挺、顶、蹶、蹲、起的动作,它可作前、后波浪,也可作左、右波浪,还可以做立圈、平圆,8字圆上涮腰、拧、倾等动作。
2、手臂波浪和划圆,可以用连绵的力量做手臂四关节的横、直、斜波浪,可做云手、幌手、摇臂、风火轮、盘腕、穿掌扑步、燕子穿林、穿胸剌背等划圆的连贯动作。
3、腿步波浪和连绵动作,可做大、中、小的蹲起,移动重心,撩弹腿、软踹、伸、屈、划圆、绕腿的训练。
二、搬控法
其目的是求得“立如松”的功夫,在基础扎实的`重心上塑造各种舞姿,还为旋转创造基础能力。它是巩固已取得的软度的重要手段。
搬控法的做法和要求是:在静止状态中或急促停顿中进行训练,双腿和身躯相对地收紧肌肉,主力腿扎根地上,稳立如松,动力腿在此基础上进行搬、举、控、环动、变身,要求把压耗法求得的软度尽量在此体现出来,达到大幅度,高难度,运用自如的效果。例如:压后腿已达到头贴大腿,就要进行搬和控,只有这样才能把软度转化为生理功能上的力量。为此在搬控时要十分注意主力腿的重心准确、稳固、有力,动力腿要收紧肌肉向上提、撑、举,严格按规定舞姿控制或变化。
为了训练出强有力的重心,应该在地面、全脚上、半脚尖上、脚尖上去搬控动力腿,在固定的、移动的、慢的、快的节奏上去做。
为了塑造奇巧、准确、漂亮的舞姿,动力腿要从难训练,可选择如:前、旁朝天凳,搬后紫金冠,深下探海,端燕,探海,大掖步,大射燕,鹰展翅,古树盘根,卧鱼仰天等难度大的动作。总之,软度要通过搬控法训练才能巩固、开花结果,才能使舞姿造型引人入胜。
三、松散法
其目的使筋骨、肌肉松动;血气运行;经络畅通。人体运动系统从静到动,必须经过从沉静——苏醒——兴奋的过渡。松散法可从对运动系统起到动员、催促、引导和保健的作用。其方法和内容是:以松懈的状态,用松弛的力量,做全身的或局部的活动。
1、摇:摇头、摇身躯、摇臂。
2、抖:抖手腕、脚腕、髋、身躯、颤腿。
3、幌:幌手、幌腰、悠腿。
4、滚:地上前后滚毛、两侧打滚、绞柱。
5、弹:弹腿、弹腰。
6、涮:涮腰、头、耸肩、涮肩。
7、甩:头、手、肩、身。以上动作既能对神经系统(从中枢到末梢)起到催醒和兴奋作用,又能松动筋骨,为进入更激烈的运动作准备,也可以在运动量训练之后作解除疲劳,调节功能之用。松散法的另一目的是训练松弛性的表情动作,如在表现惊恐万分、饥寒交迫时,就很需要泄如水、散如沙、颤抖似筛糠的动作。
四、压耗法
压耗法是我国传统的独侍的训练方法。它的目的是求得体态软如绵。要练“软”就必须有一个攻坚克顽的过程,即大幅度地撑筋拔骨,最大限度地解放肢体。压耗法是“攻坚战”的最有效手段。它的方法是以静为主,刚柔交替进行。压:即压腿、压肩、压脚腕、弯腰、拧腰、劈叉压髋、掰卧鱼,它针对身躯的十二关节(本人在上文所指的手腕、指、肘、肩、脚指、脚腕、膝、髋、颈椎、胸腰、中腰、下腰)进行六合运动(前、后、左、右、内、外。)用由弱到强,由缓到急的力量去拉长韧带,肌肉的软组织纤维,使各关节有更好的伸缩性和弹性。此法宜静中求动,以柔为主,因人而异,逐步达到最佳软度。
耗:即停顿、静止。关节经过压之后,韧带已见拉长,这时就应在最佳软度上停耗。有如拔河、拉弓、酸痛难受。在训练关节上的酸麻反应是中医所称的得气感,是柔软性进步的标志,在此停顿一两分钟是必要的,然后起来以后用快速的节奏松散筋骨,活动血气,或作此反方向动作,使该部位得到调整、恢复。
五、加速法
其目的是达到“快如箭”的功夫,既是训练手段又是表演技能,这是软度、力量、速度三结合的激烈的软度训练方法,有很好的效果。加速法多数用爆发力冲击运动部位的关节筋骨、肌肉。比如:快踢正腿能到眉心;快踢紫金冠脚可碰头顶;快踹燕能练髋和腹肌力量;地上快下叉;空中双飞燕都能对腰、髋开有好处。加速法要注意先用松散法活动开,并严格注意加速力量时的动作路线,防止扭伤。
六、悬垂法
其目的是拉松关节,撑长肌肉纤维。它的做法是双臂悬吊把杆或单扛上,或拿顶倒立弯腰,或仰卧倒立撕叉,去拉长肩、后背、腰椎、髓关节韧带。从运动力学上看,搬控法,加速法是对地心引力的对抗,而悬垂法是对地心引力的顺从和藉助,它通过缓慢的、不知不觉的内在悬垂,将人的肢体拉长,这是很有益的训练方法。著名运动医学专家欧阳孝认为直体悬垂对消除疲劳,防治腰肌、腰椎外伤有明显好处。
例举悬垂法几个动作供参考:
1、拿顶塌腰,倒立撕直叉、横叉
2、悬挂把杆双手抓双脚后弯腰
3、双手抓单杠直体悬垂或撕叉、涮腰
4、立定弹腰、下腰、俯卧挑胸腰双手悬空
5、仰卧、肩背支撑倒立,撕叉,悬空劈叉
6、伸直四肢仰卧地上,另一人双手去拖拉前进。(拉双手或双脚腕均可,直走莫拐弯。
七、按摩法
其目的是帮助局部肌肉松弛,关节灵活,血气旺盛,具有训练和保健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按摩训练部位,可以更快地进入训练的兴奋状态,在大量训练之后进行按摩,可以消除疲劳,防肌肉僵化。按摩法是从中医跌打疗法中借鉴的,中医有句名言“痛则不通,通则不痛”,针对病灶治疗按摩痛点。那么舞蹈按摩的原则是“紧则不松,松则不紧”。按摩僵硬、紧张的部位,使之软化、松弛、灵活。有条件时可结合热敷、药酒擦、热水泡关节均可以。
延伸阅读:古典舞的训练要求
一、总体要求(四大要素)
1、形——外形,在拧、倾、圆、曲基础上的各种舞姿造型和相应的技术技巧,以及动势过程的展现
2、神——民族的神韵、神态和气质(古典舞的内涵)
3、劲——劲头儿(寸劲),古典舞的用力方法和节奏特点,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慢和快、松和紧、开与合等对比方法(反衬法)
4、律——韵律及运动规律,平原、立圆、8字圆是中国古典舞的动势精髓。留下身、走上身,或留上身、走下身是中国古典舞的动势规律。欲左先右、欲上先下、闪展挪腾是从外形到内在的审美要求。
二、基本训练及特点
1、外形特点
A、除直立外的拧、倾、圆、曲
B、以躯干为核心
C、舞姿风格
2、素质能力
大幅度的软开度和全面的素质能力,对头、颈、肩、胸、腰、髋、上肢、下肢各部位的回旋幅度要求很大,还要求具备力量
3、用力方法和运动意识
以腰为轴,以胯为本,以脚为根
4、连接特点
平圆、立圆、8字圆是所有连接动作的规律特点,8字圆是转换中的必然过程,在运用过程中有时是局部的,在审美上它是一个弧线,离开了弧线就没有圆,没有了圆就没有了动势,缺少了动势的动作变化就是生硬的,不流畅的
5、节奏特点
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动作要领:
手保持掌形,以手指尖引领,手臂做由内至外,由外至内,由下至上,由上至下的盘旋运动。分别以单盘手,双盘手,里盘手,外盘手组合。
古典舞身韵技术训练中,“形、神、劲、律”的动作要义决定了古典舞身法运动的内在品质:气韵流动,连绵不绝,刚柔并济,纵横摆阖。在身韵课堂教学中,“动势”一词是反复出现的理论性词汇,对于动势的把握和感受是一个很微妙的过程。能看到未必能做到,能做到未必能表现到。
身韵强调开合、松紧在身体各个部位的巧妙配合,尤其以腰为轴,一动俱动的内在神韵正是通过连绵不断的“动势”得以表现出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