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穴位可以改善你的脾胃不和,具体是哪六大穴位呢?

六大穴位可以改善你的脾胃不和,具体是哪六大穴位呢?,第1张

我们的肠胃出现一个问题,可以通过适当的按摩来调节肠胃不和所带来的生活不便。穴位有很多的说法。比如说涌泉穴,太冲穴,中脘穴,足三里穴等等。

这种按摩我觉得去一个洗澡的地方,或者找一个按摩的地方,他们懂得要比我们正常人懂得多。因为他们专业是做这个的,如果说方便的话,去医院咨询专业的医师其实是最靠谱的,因为关于这些学问,真正有效与否,有很多种说法,甚至说管用的,民间所流传的10个学位都不下,我们正常人没有办法准确的去找到这个学位,也不清楚他到底是不是真的有用,所以说建议到专业的医院咨询医师的意见,看医生推荐你怎么按摩,怎么针灸,然后具体按摩哪些位置频率是多少?这样才更科学。

也可以选择去洗澡的地方找一个捏脚的,又便宜又舒服。因为我们洗澡的地方,只要多数都是有拔火罐儿的,他们这些人基本上嗯都对学位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捏一次脚可能才10块钱,拔火罐二三十,相对来说我觉得还是很便宜的,至少我们得到的效果是很舒服的,比我们自己的家里夏天要好得多,我们自己你也可能费了很大的劲,找不到相应的学问,掌握不好相应的力度给自己弄很难受,弄得满头大汗,没有得到任何的感觉。

就是保护肠胃,我们平常更多的应该注重饮食方面的东西,注重一些运动的配合,睡眠的调节,单纯的平安按摩,我觉得效果不见得有多好,所以说按摩它更多的起到是一个类似于养生一样的作用,想让他真正有效果就要配合生活中的一些其他手段,比如说吃一些温和的食物,少吃米饭馒头这些比较硬的,多喝点粥,多吃点水果蔬菜,然后平常适当的慢跑,增强身体的血液循环速度,提升免疫力都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背部属足太阳膀胱经,表邪侵入人体,首先侵入太阳经,经太阳经依次传少阳、阳明、进入脏腑。经常按摩背部,不仅能够及时祛除客留在太阳经的外邪,还促进太阳经经气运行,对于膀胱、乃至肾脏都有好处。

中医认为人体的前为阴,后为阳,因此晒后背能起到气的作用。同时在寒冷的天气里,晒晒后背,还能驱除脾气,有助改善消化功能。

生活中常见到有些人,不论天气冷热都会手脚冰凉,在中医看来,这是人体虚弱或的表现。针对手脚冰凉,方法很简单,平时晒晒太阳就能达到的目的。清代医家曹庭栋在其老年养生专著中指出,“背为阳,心肺主之”,说明晒后背还能疏通背部经络,对心肺也很有好处。

晒太阳是有方法的

在,上午至11点晒太阳最好。因为这一时段阳光中的紫外线偏低,能使人感到温暖柔和。此外,不同年龄段的人,对日光的承受能力不同,晒太阳时间的长短也各异,一般婴幼儿每次15~左右,中每次1~2小时,老年人每次20~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这样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是人身上最好的治良药。《黄帝内经·素问》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就是指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阳气。在中医里又叫“卫阳”、“卫气”。卫就是卫兵、保卫的意思。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它们分布在肌肤表层,负责抵制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任何人,只要阳气旺盛,就可以百不侵。

古人把阳气比作天空与太阳的关系,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么大地就是黑暗不明的,万物也不能生长。所以天地的运行,必须要有太阳。而人身的阳气,要调和才能巩固它的防护功能,不然就会招致邪的侵入。《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

如果在夏天经常喝冰镇饮料,吹空调,露宿雨淋,很容易患伤阳之病,比如感冒、拉肚子、风湿等。同样的道理,如果在冬天衣着太厚,久居温室,大汗淋漓或过用辛热,多患伤阴之病,如咽喉肿痛、食欲不振、等。

很多时候,这些细节容易被人忽略,第二年得了病也不知因何而起。如果我们事先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习惯,那么大部分也就很难找上门了。

后背

1 公孙穴——摆平脾胃疾患及调经大穴

定位取穴:位于足内侧缘,在第一跖骨基地部的前下方。

主治功效:此穴具有健脾胃,调冲任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急性胃炎,胃痉挛,胃溃疡,消化不良,腹水,急性肠炎,痢疾,膈肌痉挛,月经不调,心肌炎,足跟痛等。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端沿顺时针方向按揉公孙穴2分钟,再点按半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

其他疗法:将皮肤常规消毒后,选用20-25毫米的亳针直刺该穴15毫米深,行捻转泻法,每次留针20分钟。

2 商丘穴-改善脾胃肠功能的消化穴

定位取穴:在内踝前方下缘的凹陷中。

主治功效:此穴具有健脾化湿,通调肠胃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胃炎,肠炎,消化不良,便秘,痔疮,腹痛,腹胀,足踝扭伤,百日咳,水肿等病症。

按摩方法:拇指按于商丘穴,其余四指附于足背,顺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其他疗法:1将艾条点燃,在穴位上距皮肤1-2厘米处熏烤,灸治皮肤发红为度;2将穴位部皮肤和针具常规消毒,取针直刺该穴,得气后行强刺激捻转泻法,令酸胀感满布内踝,行针时间为1分钟,留针20分钟后出针。

3 三阴交穴——健脾胃,益肝肾的万能穴

定位取穴:位于小腿内侧,在内踝尖直上4横指,胫骨后缘处。

主治功效:此穴具有健脾胃,益肝肾,调经带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急慢性肠炎,痢疾,肝脾肿大,腹水水肿,肝炎,肾炎,小便异常,失眠,心悸,心慌,月经不调,高血压,痛经,带下病,小便不利等。

按摩方法:用拇指顺时针按揉三阴交2分钟,然后逆时针按揉2分钟。

其他疗法:1拔罐,在三阴交穴处行留罐法,留罐10分钟,每日1次。2艾灸,将艾条点燃,悬灸该穴10分钟。

4 地机穴-调脾胃,治痛经的特效穴

定位取穴:位于小腿内侧,在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处。

主治功效:此穴具有健脾渗湿,调经止带的功效,多用于治疗胃痉挛,腹痛,腹胀,泄泻,水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阴道炎,乳腺炎,下肢痿痹等。

按摩方法:将双手拇指指端分别按于同侧地机穴上,由轻到重,每穴按揉2分钟,然后用力按住穴位不动,持续半分钟。

其他疗法:常规消毒穴位和针具,取亳针快速进针,捻动或震颤催气,留针20-30分钟。

关注艾灸学堂,每天分享经典艾灸案例

大自然有24节气,人体的颈椎,胸椎,腰椎共有24节,正好与大自然的24节气暗合。颈椎1,2,3节为大雪,小雪,立冬。腰椎的3,4,5节为大寒,小寒,冬至。根据24节气与椎体对应情况,以及颈椎1-3节,胸椎5-8节,腰椎3-5节,在人体中的作用,我们把颈椎1-3节称作“风寒关”,胸椎5-8节称作“气血关”,腰椎3-5节称作“寒冷关”。

1风寒关一旦受到损伤,如寒冷的侵袭,可出现脑血栓,脑梗塞,可因激动造成阴阳失调发生脑溢血,过度疲劳和长期的寒冷刺激,可导致血管的激烈收缩及脑部疾病,中枢神经的指令不能正常下传,还可造成各系统功能失调而出现功能性疾病。风寒关因其“冰天雪地”,当用手感探病时,会有麻木,发刺,阴寒之感。要想打通此关,应先解开肩中腧穴,打开神经通道,该穴可主全身气血,通七窍,这样才会冰雪融化,大地回春。

2气血关主管全身气血,各系统功能失调可导致坐卧不安,心烦意乱,力不从心等,长期失调还可导致脾胃虚弱,食少纳差,气短,脏腑功能失调等症。

3寒冷关一身正气,如营卫不当就会导致胃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胃肠炎,胃肠功能紊乱,月经不调,宫颈炎,附件炎,盆腔炎,肿瘤,腰膝冷痛,头晕眼花,健忘,失眠多梦等。

打通三关的一般方法有:轻慢拍打(痛击病灶法),点穴按摩,魔掌疗法,意火。必须注意:拍打不宜过重

脊柱旁取穴窍门

在找脊椎部的穴道时,数凸骨就可发现穴道,不过,并不需总是都从最上面颈椎的凸骨开始数起。因此,可利用下列的方法,找出作为基准的棘突。

头往前低下时,脖子后面所露出的一块骨,就是第七颈椎骨。而第七颈椎骨下面的一个背骨突出处,即是第一胸椎骨。

若以线连结左右两边肩胛骨的下端,正好是第七胸椎骨和第八胸椎骨间的突起处。

腰的左右边有极突出的“髂骨”(为髋骨最上部),而连接其左右侧上端之线,则为第四腰椎棘突之突起处,这也是系腰带的位置。

脊椎上及旁边的人体穴位是非常丰富的,且布满了被广泛用于疾病治疗的穴道,对于任何想致力于人体穴位疗法的爱好者来说,掌握好“脊柱旁取穴窍门”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关穴位罗列如下

督脉上相关穴位:

大椎穴、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灵台穴、至阳穴、筋缩穴、中枢穴、脊中穴、悬枢穴、命门穴、腰阳关穴、腰俞穴、长强穴,这些穴位依次分布在脊椎相应的棘突下。

足太阳膀胱经上相关穴位:

肩中俞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这些穴位依次分布在脊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处。

再有:

肩外俞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这些穴位依次分布在脊椎棘突下,左右旁开3寸处。

附:

穴位:脊柱穴位

位置:大椎至尾椎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直推,称推脊柱,约推100~300次。

主治:脱肛,便秘,泄泻等。

艾灸督脉膀胱经通三关

艾灸督脉可以让你的阳气在体内慢慢积聚起到大补阳气的作用,使之到达体表起到御邪防病,在内到达全身各处起到温通经脉、温熙脏腑的作用。

艾灸督脉对女性面部的黄褐斑、雀斑、痤疮等各种随着衰老的出现的症状,也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这些都是通过调节全身的阴阳的平衡来调理全身的各脏腑的功能,以达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督脉艾灸取穴:大椎穴、风门穴、身柱穴和命门穴

1、大椎穴

定位: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常被用于治疗感冒、疟疾、颈椎病、痤疮等等,人体诸阳之汇,是人体所有阳经交汇的一大要穴。

2、风门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常被用于治疗一些外感风邪的疾病,像伤风、咳嗽、发热、头痛、脖子僵硬、胸背痛等。

3、身柱穴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常被用于治疗感冒、哮喘、夜尿症等病症,特别是此穴用于儿童身上效果更佳,可以说是儿童的强身保健穴,经常艾灸小孩的身柱穴,孩子能够少感冒,对孩子健康成长有很大帮助。

4、命门穴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常被用于后背发凉、手脚发凉和腰酸腿寒这类有阳虚症状的疾病。

以上穴位艾灸时间:每日灸一次,每个穴位灸30-4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坚持灸10天,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背部是健康的晴雨表,是人体坚实的保护屏障。经常艾灸背部,可以培补阳气,调五脏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真实案例体现

案例一: (刘某),女,42岁。

颈椎椎间盘突出多年,C3,C6都有问题,有不同程度的突出,膨出。已经针灸了2年,艾灸一年,没有任何好转,反而比之前加重,自述是长期工作低头导致的,年轻拼命工作,腰膝酸软,肾气不足,经常乏力。治疗方案,督脉铺灸,祛除寒气,活血化淤,濡养筋骨,清除淤血,让椎管矫正,疏通气血。连续做了一个多月,一次比一次效果好,精神上感觉神清气爽,腰背能挺直了,后背轻松,颈椎疼痛减轻,人看上去年轻了许多,面部由原来的无血色,做完后面如桃花,整个人阳气补充充足,气血充裕全身,可以调理脏腑,艾灸,讲究的通,透,之前有人说艾灸不管用,那是因为艾灸的量不够,力度尚浅,只能去除身体表层的湿气,起不到调理身体机能的作用。阳气补充足了,就像汽车加满了油,才可以运转游刃有余,希望亲们可以集中按照疗程艾灸,才可以起到治病防病的作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案例二: (刘某),女,33岁。

我整个后背酸痛半年多,早上起来的时候最严重,另外小腿还冷、睡眠质量一直都比较差、可能是睡眠不好的原因所以脸色也不太好,发黄,嘴巴里面经常会觉得苦,白带也是黄黄的,白天上班总是觉得很困,偶尔还有点胃痛。因为上班,也没有特意去治疗,严重的时候就偶尔拿点药吃吃。

2015年12月份开始接触艾灸,开始就是点艾条灸灸,有时候下班回来累了就不灸了,这样隔三差五的效果也不太明显,现在下班回来我就边看电视边灸,定个闹钟灸多久就好了,果然艾灸还是要坚持,大概一个半月左右,后背酸痛基本好了,只有胸至腰的这段脊柱在腰挺直时还有点痛,其他所有不适都没感觉了。

按摩头部,如果想增肥,吃一些自己爱吃的东西,这样子可以促进你的胃口大增,可以提高你的肠胃能动性质,胃口好了,吃的东西自然就香,从而从脾胃调节好了,胃吸收的功能也强大了。小时候,我一直都是瘦瘦的,一直到长大了还是,后面自从看到了淘宝中医满意,里面有位老中医酷到发烧,他教我怎么吃才能增肥,我吃了四个月的中药之后觉得食欲大增,比平时摄入量要多一倍,之前还有胃痛的毛病,现在也没有这样子的情况了,也开始张了几斤肉了,我的身体逐渐变得健康多了,穿起衣服起来,顿时自信满满,看到有今天这样子的身材,我觉得十分的开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3549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4
下一篇2023-1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