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是佛教的教法和证法的核心。简单的说,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僧宝。佛宝,是指已经成就圆满佛道佛教三宝的一切诸佛。法宝,即诸佛的教法。僧宝,即依诸佛教法如实修行的出家沙门。
编辑本段佛宝
概况
成就圆满佛道,是为佛宝之条件。那么圆满佛道是什么呢?这又可分为两方面来说:
佛身
于无量阿僧只劫,不惜身命,勤修六度万行圆满,获一切种智,具足一切胜妙功德的佛果者。此佛身有 佛教三宝
三:法身、报身、应化身。 法身是诸佛的清净无漏功德所依,为真如实相的理体,常住不灭。 报身是诸佛修集无量福慧资粮,显现相好庄严的身相。 应化身是诸佛以不思议神通力,为了因应一切众生的机缘,随类变化,示现六道,摄受一切众生于佛法生深信乐,逐渐证得道果的身相。 法身属于真身,而报身和应化身都是由法身所现起的。
三宝威德
概述
三宝的威德十分殊胜,它能使一切众生远杂苦恼,破除邪见恶念,消减无始以来种种的我执习气,是世间的明灯,真正的皈依处。三宝的威德,无法用语言文字形容,亦且不可拟议思量,其理有:
能破恶业障道
未皈依三宝之前,人生犹如大海中的舟船,缺乏导航的人和罗盘,必将漂流沉没,永远没有靠岸的时候。一切众生被烦恼系缚,流转于三界六道,无有穷尽,现在借着皈依三宝的胜缘,产生了防阻恶业的势能,逆流而上,一念始觉生起,分分除断烦恼,如舟船喜获导航人和精密的罗盘,终于安隐的航入港湾。
能获佑加持
因众生于生死中,常遭遇许多苦难,不能自拔,就像被狂暴的怨贼所侵害,无法逃脱而心生恐惧,现在皈依三宝,依怙三宝功德的护佑加持,使苦难怨贼舍怨心顺,不复作出损害诸事,而令众生吉祥安乐。
能除邪见恶念
众生不能解脱的原因,是由邪见恶念不除,不断的造出新业,如贫苦的人又不勤奋营生,致贫上加贫,潦倒一生,而三宝是蔽衣内的明珠,适时解除危厄,令众生欢喜踊跃,重新振作,于是翻邪归正,断恶修善,达成转迷成悟的道果。
能消减我执习气
无始以来,一切众生因一念无明不觉,执取身心为我,复由此我执的起念造作,累积无量无数的习气,形成了六道轮转的势能,今由皈依三宝,而将此我执消溶,习气减除,使得身心清净,觉性显发。
编辑本段皈依三宝
概述
所谓‘进入佛门,应先皈依三宝。’如前所述,三宝既是佛法的总纲,所以凡是修学佛法,应先皈依三 佛教三宝
宝。这就好比学生要到某个学校读书之前,必须先辨理入学手续一样。从佛教的立场,皈依三宝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自称佛教徒,或已开始修学佛法,却不愿皈依三宝,就像是有了人身,却不承认此身由父母所出,可谓十足的大邪见,终将堕入三涂恶道中。因此进入佛门与皈依三宝,是密不可分的。而皈依三宝,则必须心诚意正,坚信自身亦可成佛,然后发大誓愿,精进修行,如此才能与三宝的精神相应。
心态
从三宝的内涵及其威德来看,可知皈依三宝并非只是形式上的皈依,而是从彻底的仰信出发,并深切体会三宝确为世间最珍贵的宝物,能令众生出离生死,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故在心态上,必须做到心诚意正,相信自身具足佛性,亦可成佛。因此皈依时的至诚恳切,把自己的身心归向三宝、融入三宝,是十分重要的。是故由信心生爱敬,由爱敬而皈依,“信解观察,供养皈依”,是上求无上佛道,最初一念照破无明痴暗的觉性作用。这个觉性即“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佛性。那么,由相信、认识自心佛性,到修行成佛的思惟,应当是如何呢?在《观无量寿经》上有提到: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观十方诸佛成就的条件,必先由观自心佛性的成就开始,这才是皈依三宝的本意:皈依自性三宝。六祖坛经所谓“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即说自性中蕴含三宝的理,如一念迷,自性三宝不能显发,就是凡夫。一念悟,自性三宝全体显发,就是佛。因此一切修行均应“销归自性”,见性,即成佛道。
道教原以元始天王所化玉清天宝君,上清灵宝君,太清神宝君,为道教三宝,尊为最高之神。然因道教以学道、修道、行道为本,故又有以学道、修道、行道的三要旨,尊为三宝者。
道教要旨三宝:
一、学道者:以玉清元始天尊为道宝尊,上清灵宝天尊为经宝尊,太清道德天尊为师宝尊,作为皈依奉道之“道、经、师”三宝。
二、修道者:以人身之“精、气、神”为修养性命,是为出世工夫的人之三宝
三、行道者:以“慈、俭、让”为立身行道,作入世工夫的三宝。盖基于老子三宝章云“我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也有说道教三宝指道、经、师。《道教义枢》卷一:“一者道宝,二者太上经宝,三者大法师宝。”《脉望》卷二:“教有道、经、师宝。道宝,太上三尊也;经宝,三洞四辅真经也;师宝,十方得道众圣。”道教主张,“道”为三教之宗,万有之祖;“经”为度世津梁,“师”为人天眼目,故学道者当敬之,并以之作为皈依道法之三宝。
不布施为什麽就不能得到福报?佛为我们开示这个因果: 善生言:“世尊!菩萨已受优婆塞戒,复当云何供养宝?”“善男子!世间福田凡有三种:一报恩田,二功德田,三贫穷田。报恩田者,所谓父母、师长、和上。功德田者,从得暖法,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贫穷田者,一切穷苦困厄之人。如来世尊,是二种福田:一者报恩田,二功德田。法亦如是,是二种田。众僧三种:一报恩田、二功德田、三贫穷田。以是因缘,菩萨已受优婆塞戒,应当至心勤供养三宝。” 讲记 先讲福田的种类和布施的因果律。善生菩萨又为我们请问:世尊!菩萨既然已经受了优婆塞戒,受戒之后应当如何供养三宝?佛开示说:善男子,世间的福田总共有三种:第一是报恩田,第二是功德田,第三种是贫穷田。报恩田是说这个福田对你有恩,你应当要报恩,所以这个福田叫作报恩田。功德田是说这个福田有功德在身,所以是功德田。贫穷田是说他自身没什麽功德,或是没有回报财物给你的能力,所以叫作贫穷田。田的意思是:如同田地下种及耕耘以后,未来就会出生果实。福田则是被下了善业种子以后,未来世会出生可爱的果报,所以未来世能造福於种田者。佛详细解释说:报恩田是指父母、师长、根本上师。也就是说,生养我们的父母是我们应当要报恩的对象,如果我们长大了,有能力回报父母时,我们以恭敬心来孝顺父母,这也是种福田,但只是回报恩德而种的福田。布施当然是拿了钱往外去行善,但是有人把本来供养父母的钱财删减甚至取消了,拿去外面大道场为自己做面子,心想:我有能力每个月供养许多钱。譬如每月供养师傅一万元。这其实是向父母克扣了月银来布施的,这是愚痴人!因为父母是首先应该要报恩的人,当你报恩时,不但报了他们抚养你的恩德,同时也已种了福田,来世福德无量。佛特地指出:父母也是福田的一种,所以称为报恩田。除了父母以外,师长—在时间法及出世间法上曾教导你的人—纵使他们无法帮助你证悟,但毕竟都是你的师长,对你有恩德而应该回报,所以师长也是报恩田。除非他未悟言悟,并且害你成就大妄语罪。只要没有害到你,他所说的是表相正法或世间正理,对你有启蒙的恩德,不管他的法层次多么低,也都应该回报他们的恩德,所以也是报恩田。你回报他们的恩德时也是在种福田,不单是报恩而已。和上有时写作和尚,在佛世只有一人能被称为和上,就是释迦牟尼佛。佛入灭之后,和上就有很多了!相对于所度的众生,每一位化主都是和上。特别是根本上师--帮你证悟的师长—他就是你的和上。不管和上有没有帮你证悟,只要剃度了你,他也算是你的和上。帮你得法的上师也是和上,又称为得法和上;这些和上都是报恩田,因为他们都有恩于你,你如果报恩的话,既是种福田,也是报恩,一举两得。既然在报恩田中种福田是一举两得的事,有智慧的人应当如是做。第二个功德田,是说他有功德在身。譬如在佛法中亲怔了三乘菩提之一或全部,乃至只是大乘菩提中完成四加行的观行者,都有功德在身。譬如四加行初步的煖法已经获得,已能了知所取的六尘是缘起性空,就已经是功德田了。始从获得四加行的煖法,到顶忍世第一法,其中的煖、顶、忍是属于初果向,世第一法就已经是初果人了。初果向也是有功德旳,因为已能了知所取六尘缘起性空,证得所取空了,从此不会再因为求取财物、享受五欲而造作恶业了!虽然还没有断我见,仍不入初果,但是初果向者不会造作恶业,因此有功德在身。从初果向到阿罗汉,乃至第五果的辟支佛,或菩萨道从六住满心位开始到成佛为止,都是有功德在身的人,因此这些人都是功德田。换句话说,只要在三乘菩提上有了证量,从初果向开始都算是功德田。贫穷田是没有能力在世间法上回报的众生,比如你做无畏施,但被施者无法在世间法上回报你,所以是贫穷田,指旳是一切穷苦困厄之人。穷苦人是说很贫穷旳人,困厄则如很有钱的人,但是被冻结而无钱可用了!或是被羁押、无期徒刑,永远无法提领钱财来使用,就是困厄的人。你救济他们,都属于在贫穷田中种福田。佛接着说明:如来世尊具有二种福田的性质;如来世尊于众生有恩,所以众生供养如来世尊,是在报恩田中种福田。如来世尊于世、出世间法究竟证知,所以具足世、出世间一切功德,所以如来世尊同时也是功德田。三乘菩提法义一样具有两种田的特性,因为三乘菩提正法于众生有恩,所以我们护持正法时,就是在报恩田中种福田。三乘菩提也具有无量无边功德,能让我们成就三乘菩提,也能让我们依之而利益无量众生,所以也是功德田。所以,我们弘扬三乘菩提正法,护持三乘菩提正法,就是在功德田与报恩田中种福田。众僧就不一样了,众僧具足三种田。因为出家以后修学佛法来教导众生,于众生有恩,所以是报恩田;众生在僧宝身上种福田,是在报恩田中种福田。众僧也都或多或少有其功德,从未得煖法的凡夫僧,到已得煖法乃至己得四向、五果,甚至菩萨僧于究竟佛地(因为诸佛也摄属僧数),所以在声闻僧与菩萨僧身上种福田,都是在功德田中种福田。众僧也是贫穷田—但是示现在家相的诸地菩萨僧除外—因为众僧都不经营事业赚钱,他们修道所需的一切物资都由众生来供应,当然不可能赚钱来回报你的供养,所以同时又是贫穷田。不过,这个贫穷田如今在台湾、大陆已经不同了!本来佛的规定是:僧众不许积聚房舍财产,也不许经商。但现在你们看凡夫众僧,台湾四大名山有多少财产?完全不同了!也有出家人经营饮食、书店……等等,都不如法,因此末法时的众僧已经不单单是贫穷田了,那些大法师们都是已经很有钱财的人,一般人根本都无法於他们相提并论的了,所以早已不是贫穷田了。甚至于有法师死后,留下好几亿的现金、一大片的房地产,让出家徒弟们在法院告来告去、互相争夺,闹得社会瞩目。但是一般而言,绝大多数僧宝都还是属于贫穷田,也有很多人出家后很努力在修行辦道,根本不向信徒劝募钱财,从来不开口:我现在辦道缺少资粮。日子过得很清苦而专心在修行,这种僧众也是很多的,他们是如法的贫穷田。由以上所说,可知众僧具足三种田;报恩田、功德田、贫穷田。因为是田,以能生福的心田因缘,在家菩萨们既然受了优婆塞戒,就应以至诚心殷勤供养三宝,应该至心供养佛、法、僧。田的意思是可以种下福德,也能在未来世收割福德果实。如果想要在未来半年拥有许多粮食,你就得要种下稻子、高粱、大麦;不肯下种而每天翘着二郎腿等着收割,是不可能的。想要收获就得要先种田,在出世间法中说的修集资粮以及世间法中说的行善得福报,所谓善有善报是一样的道理:福田种下了,未来就得福果的回报。福田有三种,每一种都可以种,除非一种状况:真的不富裕,只好集中所有的资财去种一次最好的福田;否则,各类福田都可以种。种福田、得果报的原因就在这里,因为他是田--能生福德之田地--种了以后在未来世可以得到该有的福德回报,这就是布施的因果。布施的因就是种福田,未来世收割福报的果实,布施的果就是来世收取大量的福德回报。既然布施有因果,又因为布施的行为有很多种差别,当然会导致未来世的福报有很多种差别不同,这在稍后佛将会提到。所以佛说三种田,意思是在说明这三种是菩萨修集福德的田地,在福田种下布施的因,就有了未来世福德的果,福田的道理就是如此。所以,若有人不布施而求来世富裕,就是妄想者。由布施于福田而出生了世间福德果报,所以不论此世拥有多少财富,自己都要安分:只管努力经营,不要怨天尤人,都是往世的自己修来的。如果修集福德时,是你单独种下的福田,来世别人都无法截取。若你未来世小时生在贫穷家庭,你是老么,还没有能力赚钱,但其实你将来很有福报,可是别人无法从你身上截取你该有的福报。等到你成家立业了,开始赚大钱时,大家都分家了,也拿不到你的钱,除非你愿意帮忙他们。所以布施的因果是确实存在的,这也是我们所亲自体验的。这部分,后面佛还会再说到,我们这里就暂时不说;只说明因为它是福田,所以你下种一定时间后,就会有福德果报的回收,谁都无法来劫夺,因为这是你所独有的,因为不是与人共同种下的福田。既然发愿要修学佛道,那是很长远的事,要经历三大无量数劫。在三大无量数劫中,想要行菩萨道时一直都能轻松愉快,就该有世间的福德资粮;然而世间的福德资粮不是凭空而有的,也不是单靠聪明就能得到。常常可以看到聪明人与憨厚人,同样一种买卖,聪明人每次经营都赔钱;憨厚人看来笨笨傻傻的,很容易相信别人而似乎常常会受骗上当的人,却是每次都阴错阳差而赚大钱,这种现象太多了!所以,福报不是靠小聪明得来的,而是过去世种了多少福田,这一世就有多少福报。不种福田而想要有收获,是不可能的。所以,种福田就是布施因,未来世的收获就是布施果。 “善男子!如来即是一切法藏,是故智者应当至心勤心、供养生身灭身形像塔庙。若于空野无塔像处,常当系念尊重赞叹;若自力作,若劝人作;见人作时,心生欢喜;如其自有功德力者,要当广教众多之人而共作之。既供养已,于己身中莫生轻想,于三宝所亦应如是。凡所供养不使人作,不为胜他。作时不悔,心不愁恼,合掌赞叹恭敬尊重。若以一钱至无量宝,若以一綖至无量綖,若以一花至无量花,若以一香至无量香,若以一偈赞至无量偈赞,若以一礼至无量礼,若绕一匝至无量匝,若一时中乃至无量时,若自独作若共人作;善男子!若能如是至心供养佛、法、僧者,若我现在及涅槃后,等无差别。讲记 佛接着开示:如来就是一切法藏。因为只有如来能把最究竟、最了义、最胜妙的法教导我们。法界真实相的究竟了义正法,只有如来能告诉我们,一切人、天绝做不到,一切阿罗汉、辟支佛都做不到,而菩萨也都是随同如来受教的。所以释迦世尊入灭后,没有一位大阿罗汉敢自称成佛,因为智慧相差太遥远了。因此说如来是一切法藏,一切法都含藏在如来心中,如来能说一切法。由此缘故,有智慧的人应当以至诚心,以精进、殷勤心供养如来生身,供养如来舍利,供养如来形象、如来塔庙。生身是如来应化在人间的有生死法的应身;感应众生得度的因缘而来人间受生化现的肉身。我们现在是百年之寿,如来应现的生身就会与我们一样是百年之身;如果我们将来人寿八万岁,那时如来应现时也将同样是八万岁,这就是生身。灭身是说如来的生身入灭度时留下的舍利,包括还没有火化之前的色身及三味火烧化以后的舍利子。形象就是雕塑出来的如来身像。塔庙是供奉如来形象或舍利的塔或寺院,都是菩萨们应当至心、勤心供养的。如果是在空旷荒野,没有如来的舍利塔、佛教寺院、如来聖像的地方,也应当常常系念于如来、尊重赞叹。若在空野没有塔、像的地方,我们可以自己的力量兴建塔庙,或劝别人与我们一起来作。看见别人正在作如来形象、塔、寺时,若是自己没有能力共同合作,也应当心生欢喜,就会有随喜的功德。如果在法上有所修证了,应当凭藉你实证的智慧功德,广教众人共田兴建寺庙来供养如来形像。供养如来形像以后,千万不可对自己生起轻视之想,不须老是崇他抑已,不该认为自己在佛法修证上永远低劣,应当像儒家说的: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譬如有的人一天到晚贬抑自己:明心与见性,在末法时代根本不可能,我是一定没有希望的。那他就真的没希望了。如果有信心:善知识可以证悟,我也应当如是。若不看轻自已,将来总有机会证悟的,所以于已身中莫生轻想。对自己如是,对於三宝也应当如是莫生轻想。若对三宝生起轻想,对佛法就无法具足信心,就脱离不了十信位了,所以对三宝千万不可生起轻想。塔庙、如来形像都作好了,将来供养时,可别准备了供养物品之后就开囗说:某某人啊!你帮我去供佛。因为这里面是有布施因果的。供佛的福德无量无边,你这样做,就是把供佛的无量无边来世福德交给别人来控制了。这个因果后面会说明,现在且先不谈。所以凡所供养时都应该亲自去供养,不要使唤别人替你去做。假使你今天得到了很好的、极品的供物,可别教别人帮你带到正觉讲堂来供养,应该亲自来供养,所以佛说不使人做:不使唤别人替你做。供养时也不要为了胜过别人而做供养。有些人供佛时是在与人比较高下的,这心态不好,但为供佛而供养,不为胜他而供养。做任何布施胜行时,心中不起愁恼之心,若有愁恼之心就不好了。刚开始学佛的人,往往会有愁恼之心,诸位听了也许觉得很奇怪。他们想:我去庙里面拜神,拜完了都是拿回家自己吃;可是在佛寺供了佛,却说不应该拿回家,要请和尚吃。他不懂供养三宝的道理,就起了愁恼,因为不晓得僧宝功德无量无边。佛弟子总是想:最好有僧宝愿意享用我的供品。有时遇到一位聖僧,若他愿意在你的供品上吃一口,你来世的福德就大了,还愁恼什麽?真是没智慧,所以是世俗人。以前要是有谁,亲自供养了广钦老和尚,那福德可大了!但是多少人有这个机会?不多!因为他不标榜自己,不到处示现说他是开悟的聖僧。如今有正觉的如来藏亲证妙法,聖僧将会越来越多,如果有谁供养上了,来世的福德可就大了!所以在供养时,心中不应愁恼。供养时也不该后悔:我花了这麽多钱,买了这麽好的日本水梨供僧。后悔的人可真是傻瓜呢!所以佛说作时不悔,心不愁恼,并且要合掌赞叹、恭敬尊重。才是有智慧的人。若以至诚心供养,或以后悔心供养,未来世的福报是有所差别的。如果只能一钱来供养,乃至多到十钱、百钱、万钱或无量宝来供养三宝;若是穷人,有时甚至穷到只能用一条线来供养也可以;总不能说你连一条线都没有吧?这也可以供养了!所以没有不布施的理由。供养一条线能做什麽?可以让比丘们缝补僧服。不过这是古时,如今想要找一位比丘、比丘尼衣服有破洞的还真困难。当然也有比丘专门穿补丁的衣服,那当然是故意穿的;并不是没有好的僧衣,而是故意穿着有补丁的僧袍。古时的人真是很穷,出家比丘多是山洞住、树下坐的,而他们的僧衣--特别是粪扫衣—都是在弃尸林的死人堆中,或有人火化亲属时,把裹尸布的最外层剪下来洗干净,再染了不美的颜色做成僧衣来穿的,所以都要缝缝补补;因此,那时供养棉线也是好供养之一,却不用花很多钱财。如今的佛弟子可别买了一团缝衣服的线来供养师傅们,现在用不着了!但是古时可以用一条线乃至无量条线供养三宝;也可以用一朵花乃至无量花来供养,或以一香乃至无量香来供养。若有文采的话,可以用一首偈来赞叹三宝,乃至以无量偈来赞叹三宝;也可在塔庙形象面前顶礼作为供养,或以无量的礼拜替代供养。 也许有想:礼拜也算布施?算啊!当你礼敬三宝时,众生看了就说:这尊像一定有什麽功德,才值得他这样头顶礼拜,这究竟是什麽聖像?有何功德?丿就会好奇的探究起未,也就入佛门了!所以礼拜也是法布施,也会使很多人对三宝生起信心,也会增加一些人来供养三宝,僧团的道粮就不怕没着落了!因此,一礼也是施,无量礼也是施。乃至绕佛像一匝或无量匝,在如来塔庙或如来形像前右绕,也是供养。若是只于某一时间供养护持,乃至于无量时间都供养护持;若有时独自一人供养护持,若有时和许多人共同供养护持,佛说:若能如此以至诚心供养佛、法、僧三宝,若能在我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来供养或于我涅盘后供养形象,未来世中所得福德相等而无差别的。这就是先为大家建立布施的平等心。在布施时,佛希望大众都以平等心来布施;但是在后面也会顾念到比较贫乏的人如何布施而得到大福德,所以也会为大众分别不同的布施所得到的来世不同果报差别。既然大家都是以居士身来修学佛法,这个牵涉大家行菩萨道的未来世间福德资粮,佛当然会为大家详细开示,这在后面将会再细说。 见塔庙时,应以金、银、铜、铁、绳、锁、幡盖、伎乐、香油灯明,而供养之。若见鸟兽践蹋毁坏,要当涂治、扫除令净。暴风水火之所坏处,亦当自治;自若无力,当劝人治----或以金银铜铁土木。若有尘土,洒扫除拂;若有垢污,以香水洗。若作宝塔及作宝像,作讫当以种种幡盖香花奉上。若无真宝,力不能办,次以土木而造成之;成讫亦当幡盖香花、种种伎乐而供养之。若是塔中草木不净鸟兽死尸,及其粪秽萎花臭烂,悉当除去。蛇鼠孔穴,当塞治之。 讲记 当我们看见供养如来形象或舍利的塔庙时,应以金银铜铁来供养。你说:供养铁做什麽?供养铁当然有作用,有许多地方是需要用铁来坚固的,所以铁也可以供养。绳索是用在晚上绑门、锁门,不让野兽跑进来;晚上关门时如果有锁,就用锁锁上;若无锁,就用绳子绑住门扇,所以供养了绳索都是供养。幡盖的幡就是挂在佛像两旁庄严用的,譬如现在綉了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字样的挂幡;盖是宝盖,就是在佛像上面吊一个圆形的宝盖。我们正觉讲堂没办法做,因为我们讲堂是大楼,高度不够,所以不能供养宝盖。伎乐则是于佛像前以偈唱颂赞叹,是以伎乐作供养。灯、油、香也都是供养,香的供养最普遍,可以分为立香、卧香、燃香、塗香、末香、盘香……等。油有两种,一种是供养僧身用的,譬如年长的僧宝皮肤容易裂伤时可以用来涂敷,叫作香油,另外一种就是点灯用的油。供灯就是以光明来供养。总之,见到如来寺庙、舍利塔、如来形象时,应当作种种供养。若是塔庙有鸟兽来践踏毁坏,鸟屎沾污、野兽乱咬践踏而脏污了,要把它铺平、涂净。古时地板不是用水泥铺的,更不会贴瓷砖;我们四、五十年前的乡下,地板都还是泥巴,要把它捶平砸实,都是泥土地;当时的水泥地,是医生家才有。当我们有水泥地时,医生家中是铺瓷砖的;古时既然是泥地,所以鸟兽进来拉屎沥尿而臭味难闻,就应当治之,就是把它挖除,然后再用泥土填平以后涂抹平整,这就是涂治。扫除令净,就是把鸟粪或不净的杂物扫除掉,使寺院中清净。若是暴风吹坏或水淹坏了、火烧坏了的地方,若自己有力量時就把它治理好,意思是尽量不必让别人共同来做。言外之意是:这福田你自已种,不必分给别人种;因为这是无量报,在后面将会说到。既然无量报,这么好的生意为什么自己不做?所以亦当自治。若是自已真的没有能力,那就劝别人一起来做,人多了就可以用金银铜铁土木来做。如果塔、庙有尘土不净,就沥扫除拂。沥扫是因为泥地容易尘土飞扬,又会坌(ben)污了佛像,所以在地上先沥一点水,然后再扫除。供桌及如来形象就用净刷或拂尘来清净,不能用扫把去扫;如果有污垢除不掉,可以用香水擦洗。若是泥土做的佛像,当然就不可用香水了;若是石雕或金银铜铁所做的,可以用香水把它洗干净。假使建造宝塔制造了佛像,做好以后要以种种幡盖、燃香、鲜花奉上。若没有真实的宝物,自己的能力办不成,就退而求其次,改用泥土或木头来造像;做成以后同样以幡盖、香花及种种伎乐来赞叹、供养。如果是塔中长了草、杂木,或有不清净的鸟兽死尸,或有鸟兽进来留下粪秽,或以前供的鲜花萎烂了,都应当除掉。若看见墙壁有蛇鼠进出的孔穴,要塞起来,并且治理平整。有些人是很乡愿的,主张说:你把鼠洞、蛇洞塞住,那老鼠们不是要冻死了吗?别担心!它们自有谋生之处。这里供养三宝、佛的聖像所在之处,应当要庄严它,怎能让鼠蛇来脏污呢? 铜像、木像、石像、泥像,金银、琉璃、颇梨等像,常当洗治,吧任力香涂。随力造作种种璎珞,乃至犹如转轮圣王塔。精舍内,当以香 涂,若白土泥。作塔像已,当以琉璃、颇梨、真珠、绫绢、彩绵、铃磬绳锁而供养之。画佛像时,彩中不杂胶乳鸡子。应以种种花贯、散花、妙绋、明镜、末香、涂香、散香、烧香、种种伎乐歌舞供养。如昼,夜亦如是;如夜,昼亦如是。 讲记 如果所造的佛像是铜像、木雕、泥做、金银、琉璃、颇梨物所造的聖像,都应加以香水清洗或泥土補治。做好之后再依自己的能力,以种种自己所能提供的香粉涂上,不要让它有臭味。如杲连香粉也没有,至少把泥土做成的佛像,用白土泥涂好,不要让它显出黄土、红土的模样。建造了塔像之后,应以琉璃、玻璃供养(以前玻璃很名贵,把窗户换成玻璃也是大供养),或以真珠、绫绢、彩绵、铃罄、绳锁而做种种供养。绫绢的供养并不是买来一整匹就放上去供养,而是把绫绢做成种种荘严的模样来荘严塔庙;若有僧宝,就在供佛形像以后转供僧宝,这就是绫绢的供养。画佛像时,在绘画彿像的彩料中,不要杂进胶乳与鸡子。因为古时的胶都是把动牣的骨头炼成粘粘旳胶,加上颜色而做成画佛像用的颜料,运种动物胶的颜料就不许用。也不可杂进乳汁去做,不管是牛奶或羊奶都不要用,凡是动牞性的都不可用。鸡子就是鸡蛋,有时为了让颜料它有粘性,不用胶时就加上蛋白,这些都不能用。佛像造好时,要用种种花贯(花贯是把花瓣撕开,一瓣一瓣的串起来,就像夏威夷人迎宾时把整串花瓣掛在颈子上)掛在佛像上供佛;散花则是把花瓣一瓣一瓣撕下来,用手一把抓起来,往佛像上方撒下来;同时也在塔庙中把花瓣到处撒,用以庄严道场,这就是散花供养。妙拂就是拂尘子,看你能做多好的拂尘,做好了就送来供养。还有供养明镜,让大家礼佛前先荘严仪容,大众就不会在塔庙中披头散发、威仪不整的礼佛及做事,这是明镜供养。再加上末香、塗香、散香、烧香等,作为供佛形像之用;也可以加上种种伎乐歌舞来供养。如同白天时这样供养,晚上也应如是供养。换句话说,塔庙建成后,佛像也安立好了,应当一日一夜供养。供养时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不如外道烧酥大麦而供养之,终不以酥涂塔像身亦不乳洗。不应造作半身佛像。若有形像身不具足,当密覆藏,劝人令治;治已具足,然后显示。见像毁坏,应当至心供养恭敬,如完无别。如是供养,要身自作;若自无力,当为他使;亦劝他人,令佐助之。若人能以四天下宝,供养如来;有人直以种种功德,尊重赞叹,至心恭敬;是二福德,等无差别。 讲记 佛又交待说:供养时不可以像外道那样烧酥、烧大麦来供养。千年来一直有佛门外道这么做,他们叫作火供。知道什麽宗派吗?(大众答:西藏密宗!)正是西藏密宗嘛!那其实是外道法,也是佛所禁止的,可是他们到现在仍在做。其实那是供养鬼神的作法,所以不如法。这也有开缘:譬如有时你以檀香粉供养,上面撒了几颗芝麻,增加香味,那是可以的。但是藏密不是这样,他们是整整一大盘芝麻,或一大盘大麦,或者整盘牛乳炼成的酥,都是整盘火焚而作供养,叫做火供,正是外道法。这种供养不是清净的供养,是供养外道神祇,作为祂们的食物。佛交待要供养如来形像的目的,并不是要你供养给如来食用,而是表示崇敬,同时也可以给护法神众享用,所以不必像藏密那样多。所从烧香供养只是表示清净供养与崇敬,并不是要以酥和大麦、谷类等食物做为鬼神的供养;所以佛门四众都不应违背佛的告诫而像藏密外道一样烧酥、烧大麦、谷物供养。他们做火供,有时是十几盘,三,四十盘的大麦,倒进一个大桶里面烧,那是以外道法的火供方式作供养,当然供养的都是鬼神,诸佛菩萨都不受这种不如法的供养,所以佛门四众都不应效法藏密以外道法方式作的供养。也不可用酥粉来涂抹塔或佛像,更也不可以用牛奶、羊奶来洗浴佛像。也访你们会想:哪有人这么奇怪,用牛奶在洗佛像的?我说有啊!而且还有人用酥油洗佛像的。假使因缘成熟了,有一天我们去朝聖时,你们会在瓦拉那西看到:那里的街道都是窄窄的,房子都是用石头建造的,每一家房子都有一个转角处的墙角凹进去,凹进去的地方都是四方形的,里面就放着一尊石雕的湿婆神像;他们的信徒每天早上都要去湿婆神大庙中供神,路途看见了湿婆神像时都要以洗浴作供养;有钱人家就用银做的小茶壶,没钱的人家就用铝做的小茶壶;茶壶中装着牛乳或香油,他们都不敢拿低,都是高举过眉,免得不敬;一出门就嘴里不断唱念着:喔!南无希哇噜!意思是:喔!归命湿婆神。一面走一面唱念。我去朝聖时听到这一句话,就在心中记下来:南无希哇噜。当时不懂是什么意思,后来定中、梦中稍微忆起梵咒,才懂得那句话的意思。他们往神庙的路上,要经过很多人家,路上櫛比鳞次的房子,每一户墙脚都有一尊湿婆神的石像;他们就口中念着归命湿婆神,同時把壶中的香水或香油、牛乳,往神像头上淋一些。但是那一次去朝礼聖地时,在瓦拉那西街道上,只看见香水或香油,没有看到用牛奶的。他们这样供养洗浴的结果是:每一尊湿婆神像都是乌漆抹黑的。我们佛门不该学这个,所以千万不要用酥油来涂抹塔身或如来形像,也不可用牛奶洗浴佛像,必须保持塔庙与聖像的清净与莊严。也不可以造做半身的佛像;雕佛像时必须是全身的,或立、或卧都可,但不可以雕半身的。有的人只雕头像,那是不如法的。如果有人做半身的佛像,也就是只做胸像,是不如法的;若是得到了古董级的佛像头部,应该赶快找到身像,迅速合倂完整,才是如法的行为,不可收藏起来作为古董。有的佛像身形已经不具足了,要秘密的藏起来,不可让人瞧见,但是要找人来修补好。有人在传说:你们那本《学佛之心态》的封面佛像都断了一双手,你们还在用?我说:正是要用那一尊断手的佛像,象征正法被他们搞断了一双手!除此以外,我们不会再用这种形像不全的佛像。那本书的封面,就是显示当时的状况,平常都不能用这种佛像。 所以我们书籍的封面设计,如果是用残缺的半身佛像,或残缺成只有头像的,我都不同意,就只有那本书会采用。佛像缺漏、毁坏的部分都修补好了,才可以显示给大众看。如果有看见寺院中的佛像毁坏了,这是说
分类: 社会民生 >> 宗教
问题描述:
学佛时,常说:我心即我佛,不要外求,只要找回自性。像是明白,实还是不解。尤是日常怎么做才能找回自性?
解析:
佛学的总原则、总纲领是三宝、三学。修学任何法门,都不能够离开这个总纲领。一切经典都是围绕这个总纲领而说,是修行之目标与方向。
三宝是:常住三宝——佛、法、僧。自性三宝——觉、正、净
三学是:戒定慧。
佛是觉而不迷;
法是正而不邪;
僧是净而不染。
僧 法 佛→凡夫出烦恼家,通过修行,然后成佛。
↓
净 正 觉——清净 平等 正觉
↓
戒 定 慧→心清净,去除污染,因戒得定,因定发慧。——清净戒 平等定 正觉慧
三宝就是三学,是我们自己的真心本性里具有的。并不是外来的,是“金子(镜子)”。现在这个“金子”,被“尘”遮盖住了,这个“尘”就是我们心里的贪心、嗔恚、愚痴,这三种尘每天在毒害着我们,使“金子”的光明不能够显现出来。
三宝三学是本有的;
三毒烦恼是本无的。
本有的可以恢复——主;
本无的可以去除——客。
因此:佛说一切众生平等,都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只是被妄想执着三毒烦恼遮盖,不能够证得。
佛学是事理圆融的,任何道理明白了,都可以从事相上修行(实践),从而证入理中的境界。修行是一个还原的过程,是有毒必肃、防非止恶的过程,是将金矿提炼成纯金的过程。怎样提炼呢?桌子脏了要用布去擦,心不干净了要用佛号去清洁。
智慧——光明
愚痴——无明
我们闭上眼睛,漆黑一片,就是无明,即是说我们自己真心本性的光明被愚痴无明遮盖了,智慧的光明就观察不到了。通过努力念佛修行去除三毒烦恼,某一天能够闭上眼睛都光明无量,智慧的光明就显现了。
偈云:
我有明珠一颗,
久被尘劳封锁,
今日尘尽光生,
照破山河万朵。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