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高手》百度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蝴蝶蓝,真名王冬。
简介:起点中文网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网络原创游戏类小说代表写手,2020年,蝴蝶蓝入选橙瓜见证·网络文学20年十大游戏作家,百强大神作家、百位行业代表人物。 2012年2月签约公主志,并连载作品《网游之江湖任务行》,成为公主志首位入驻的男作者连载党。江湖人称“虫爹”“女神”,作品以网游题材为主,被誉为“网游文神级大师”。
高中化学题解与习题精选
例1:将Wg铁、氧化铁和氧化铜组成的混合物粉未放入100mL 44mol/L盐酸中,反应完全后得氢气896mL(标况),生成的溶液中只有FeCl2、HCl和128g固体。把溶液稀释到320mL时,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5mol/L,求混合物中各物质是多少g?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找出等量关系,选准突破口。首先确定由生成溶液中的盐酸可知反应后的128g固体沉淀物为铜,因此可首先确定CuO的质量。再根据各反应化学方程式中诸物质的量的关系和耗用盐酸的物质的量列方程求解,或寻求题中“隐含”的电子守恒和Cl-守恒条件,求得Fe和Fe2O3的质量。
解法一:
Cu的物质的量 mol
CuO的质量=002×80=16(g)
设混合物中Fe2O3的物质的量为x。
CuCl2 + Fe = FeCl2 +Cu
002mol 002mol
根据反应耗用盐酸的量列方程求解
Fe2O3的质量 (g)
Fe的质量 (g)
解法二:
设混合物中含铁的物质的量为 ,Fe2O3的物质的量为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守恒
2H+——H2得电子的物质的量004×2(mol)
CuO——Cu得电子的物质的量002×2(mol)
根据 守恒列方程
解方程组
Fe的质量
Fe2O3的质量
例2:某化工厂用NH3制备NH4NO3。已知NH3制NO的产率是96%;NO制HNO3的产率是92%,HNO3与NH3反应生成NH4NO3。则制HNO3所用去NH3的质量占总耗NH3的质量的百分比是多少?(不考虑生产上的其它损耗)
分析:根据反应
由于生产中NO2与H2O反应生成HNO3和NO,不断地补充空气使NO多次被氧化成NO2,被水吸收,最后比较完全转化HNO3,因此,第三步反应在考虑到循环反应后可用下式表示:
由以上四个反应可得最初反应物与最终产品的关系式:
4NH3~4NO~4NO2~4HNO3
设生产 耗用NH3为x吨,生产NH4NO3耗用NH3 y吨
生产HNO3耗用NH3的质量百分比
答:略。
例3:金属锡的纯度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分析:将试样溶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n+2HCl=SnCl2+H2 再加入过量的FeCl 溶液,发生如下反应:SnCl2+2FeCl =SnCl4+2FeCl2最后用已知浓度的K2Cr2O7溶液滴定生成Fe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现有金属锡试样0613g,经上述反应后,共用去0100 mol/LK2Cr2O7溶液160mL。求试样中锡的百分含量(假定杂质不参加反应)。
分析:该题是应用关系式法解多步反应的综合计算。根据题目所给出的三个化学反应,得出Sn与K2Cr2O7的物质量的关系。
答:略。
例4:在100mL 365%的浓盐酸(密度为118g/cm3)中加入多少mL 2mol/L的稀盐酸(密度为108g/cm3),才能配成6mol/L的盐酸(密度为110g/cm3)。
分析:任何溶液在稀释时,溶液和溶剂的量都要发生变化,但溶质的量不变,据此可以得到稀释下列各种浓度的溶液计算公式。
百分比浓度溶液的稀释公式:
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的浓度 = 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的浓度
mol尔浓度的溶液稀释公式:
浓溶液的浓度×浓溶液的体积(L) = 稀溶液的浓度×稀溶液的体积
同一溶质的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时,混合溶液的浓度介于溶液之间,混合液跟两原溶液中溶质、溶液量的基本关系是:
(1)混合液中所含溶质的总量等于两原溶液的溶质质量之和。
(2)混合溶液的质量等于两原溶液的质量之和,但体积不等于两原溶液的体积之和(当两原溶液很稀时,通常把混合液的体积近似地看做两原溶液的体积之和。)
在应用上述关系进行复杂的混合溶液计算时,可先算出混合溶液的总质量和溶质的总质量,然后再求出混合溶液的浓度。
设需加入VmL 2mol/L的盐酸
混合液中溶质的总物质的量
混合溶液的总体积:
混合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略
例5:氯气通入氨水中发生下列反应: L氯、氮混合气(90%Cl2、10%的N2)通入浓氨水实验测得逸出气体在标况下为0672L(50%的Cl2、50%的N2),问在反应中有多少g氨被氧化?
分析:设有xg氮气被氧化
由方程式可得出:
答:略。
例6:以等物质的量混合的两种价态相同的无水金属氯化物296g,与水结合可得这两种氯化物的六水合物共512g。将这两种水合物的混合物强热灼烧变成氧化物的混合物(金属的价态不变)131g;如果将原混合物溶于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把得到的沉淀物滤出,洗净,高温灼烧后称量为8g,试推导出这两种氯化物各是什么物质。
分析:设这两种金属氯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 两元素的原子量分别为 。
(1)由两种氯化物的结晶水的含量可求出氯化物的物质的量。
氯化物的物质的量
各为01mol
(2)由两种氯化物强热灼烧转变为氧化物所减少的质量,可求出氯化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n。
(3)求两种金属的原子量:
原混合物加过量的NaOH溶液后,得到沉淀高温灼烧,剩余物质的质量比混合物强热后灼烧所得氧化物混合物的质量小,说明所剩余物只是一种氧化物为A2O3。
根据:
又:
两种氯化物分别为FeCl3和AlCl3。
例7:将5000gNaCl、NaBr、CaCl2的混合物溶于水,通入氯气充分反应,然后把溶液蒸干并灼烧,得残留物4914g。灼烧后的残留物再溶于水,并加足量的Na2CO3溶液,所得沉淀经干燥后质量为0270g。求混合物中各化合物的质量百分组成。
分析:根据题意可列出下图示,帮助审清题意,找出思路和解法。
根据图示可分析:
(1)CaCO3的质量为0270g,由它可求出CaCl2的质量。
(2)混合物中通入Cl2
(3)NaCl的质量
(4)各组分的百分含量
例8:向含002mol Al3+的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的Ba(OH)2溶液时,产生沉淀的质量y(g)与Ba(OH)2溶液的体积x(mL)的关系如图所示。求图中:
V1=
V2=
m1=
m2=
分析:本题要从分析图中所体现的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体积的函数关系求出V1、V2和m1、m2的值。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加入V1mL的Ba(OH)2时,可得沉淀m1 g,沉淀为BaSO4和Al(OH)3,当加入V2mL Ba(OH)2时,Al(OH)3溶解,沉淀仅为BaSO4。
(1)含有002mol Al3+的明矾溶液中含有004mol的SO42-。
当加入V1mL Ba(OH)2时,
(2)当加入V2mL Ba(OH)2溶液时,
例9:某金属R 7g跟足量的盐酸反应,在标准状况下,可得28L氢气;112g该金属可跟213g氯气完全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求该金属的原子量。
分析:设R的原子量为m,两种金属氯化物的分子式分别为RClx和RCly
………①
………②
讨论:(1)当 不合理
(2)当 合理
(3)当 不合理
例10:混合两种未知物的溶液,生成125g沉淀,这个沉淀是二价金属盐。在1000℃灼烧,使沉淀完全分解,得到质量为070g的固体金属氧化物和另一种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蒸发滤除沉淀后的溶液,得到20g干燥残渣。在200℃时慢慢加热残渣,使它分解仅得到两种产物:一种是气态氧化物,标况下的体积为056L,另一种是水,为090g,试确定未知物是什么,并写出有关推理,计算过程及化学方程式。
分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且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应是CO2,故125g沉淀应为碳酸盐。
设碳酸盐的分子式为MCO3
此二价金属为Ca。
滤液蒸干后得20g残渣,受热分解为090g水和056L气态氧化物。
此气态氧化物的mol尔质量为:
(g/mol)
分解产物的mol尔比:
H2O∶RxOy ∶ 005∶0025 2∶1
分解产物为H2O和气态氧化物,分解温度为200℃,故此盐为铵盐,并不可能是碳酸铵或碳酸氢按(因分解产物是3种)
此盐只能是NH4NO3
设其分解产物为H2O和NxOy
则对NxOy而言有
则
讨论, 均为正整数,且只可能是1或2,
(1)若
(2)若
由此可肯定此盐为NH4NO3,热分解产物为H2O和N2O。
未知物是
例11:两种烃的混合气体20mL,跟过量的氧气混合点燃,当产物通过浓H2SO4时,体积减小30mL,通过碱石灰后的体积又减少40mL(以上均换算成标准状况的体积),问该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有几种?在各种可能组成中,每种烃各是多少?
分析:气态烃的碳原子数都小于4。20mL混合烃完全燃烧生成40mL CO2和30mL水蒸气,可知1mol混合烃平均含2mol C原子和3mol H原子,从而推知,该混合烃只能是C2H6和C2H2或C2H4和C2H2的混合物。
讨论:
(1)若混合烃含有x mL C3H6,则含有(20-x)mL C2H2
由题意可知:
C2H2:20-5=15(mL)
(2)若混合烃含有y mL C2H4,则含有 ,
可能有两种组合
例12:现有氧化铜和碳粉的混合物共Amol,将它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反应完全后,冷却,得到残留固体。
(1)写出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氧化铜在混合物中的量的比值为
问:x为何值时,残留固体为何种物质?写出残留固体的物质的量与x值之间 的关系。将结果填入下表。
残 留 固 体
x值 分 子 式 物质的量
分析:(1)首先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中有关物质间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分析当CuO恰好完全反应时,x值是多少?
按①式反应,x值为 时,反应物恰好反应;按②式反应,x值为 时,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
(2)当 时,CuO过量,按C的量计算。
剩余CuO的物质的量
(3)当 不足量,按CuO的量计算,生成铜的量为Ax。
(4)当 时,C过量,按②式中的CuO的量计算,生成铜为Ax,剩余C的物质的量为:
将所得结果的有关数值填入下表:
x 值 残 留 固 体
分 子 式 物 质 的 量
Cu
CuO 2A(1-x)
A(3x-2)
Cu Ax(或 A)
Cu Ax
Cu Ax(或 )
Cu
C Ax
A(1-2x)
例13:80℃,1013千帕下,用下图装置进行如下实验。A、C两筒内分别装有无色气体。它们可能是NH3、O2、N2、H2S、NO、CO2等气体,B管内装有固体。推动A的活塞使A筒中的气体缓缓地全部通过B进入C筒,C中的气体由无色变成红棕色,但其体积换算成同温同压下却并未变化。
(1)C中发生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 。已知原C中的气体为单一气体,它是 。(若有多种可能答案,需一一列出。)将反应后C筒中的气体,用水吸收后,气体体积,减小一半,则与水反应前C中的气体是 。(若有多种答案需一一列出。)
(2)若实验开始前A、C中的气体体积(换算成标况)分别为140L和224L,且A中的气体经过B管后,B管增重140g,通过计算和推理可判定A中的气体是 ,其质量是 g。
分析:本题要求学生将分子量、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化学方程式计算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结合起来,根据试题给出的条件,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
(1)由C筒中发生的化学现象气体由无色变为红综色,可判断C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NO+O2=2NO2;又根据C筒中的气体反应后并无体积变化,可知C中为NO,由B管进入C中气体为纯O2,反应后O2并未过量。与水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半,已知与水反应前C筒中的气体为NO2和NO的混合气。
(2)设与水反应前C筒中NO2的体积为 ,NO为 ,根据题意列方程组:
由B管进入C筒中的
若084L O2全部由A筒中来,则A中除O2外,另一种气体的体积为140-084=056L,根据B管增重140g,该气体的mol尔质量为:
对照试题所给出的已知气体中没有一种气体的mol尔质量等于或大于56g/mol,因此该气体不是其中的一种,也不可能是其中两种或多种的混合气。由此可以确定C筒的O2可能全部或部分是由A中的某气体跟B管中的固体反应而得。已知气体能跟固体反应生成O2的只有CO2:
讨论:(1)若A中的气体全部是CO2(即进入C的O2全部由CO2和Na2O2反应而得。)根据反应方程式140L CO2与 反应生成O2的体积为 (L)这与进入C筒中O2的体积不符。(084 L)
(2)若A中的气体是CO2和O2的混合气。设A中CO2和O2的体积分别为 。
根据题意
解题:
该结果与题设条件相符,所以A中的气体是CO2和O2的混合气体。
A中的气体的质量 。
例14:向100g 25%的A醛溶液中加入B醛19g,B醛的分子式比A醛分子多一个CH2原子团。用2g这种混合醛溶液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析出了324g银,问A醛和B醛各是什么醛?
分析:解题的关键是抓住324g银的质量求出混合醛的物质的量,再根据混合醛的质量,求出混合醛的平均分子量,最后用不等式的讨论确定A醛和B醛。
设2g此溶液中A、B总的物质的量为xmol
2g混合溶液中含有A醛和B醛的质量为:
混合醛的平均分子量
设A醛、B醛分子式分别为 ,则A、B的分子量分别为14n+16、14n+30
例15:今有分子组成相差1个碳原子和若干个氢原子的两种单烯烃的混合物,若取该单烯烃混合物的质量为42g时,则其物质的量已大于1mol。在温度为120℃时向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混合烃和足量的氧气,引燃,待反应完全后,再恢复到120℃,容器内的压强比原来有所增大。
(1)试确定原混合烃中两种单烯烃的分子组成。
(2)为了使该混合烃对氧气的密度≥105g/cm3,且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产生气体增加的物质的量≤03mol。通过计算,讨论两种烃的物质的量之比应满足什么条件。
分析:
(1)取单烯烃混合物为42g时,其物质的量>1mol。
∴混合烃的平均分子量≤42
∴该混合烃的组成C2H4和C3H6
(2)该混合烃的平均分子量≥336(105×32)
设混合烃中C3H6为x mol,C2H4为y mol
则
解得
又∵燃烧产物增加的物质的量由C3H6燃烧所致
∴
∴C2H4的物质的量≥04
∴
以上总结了化学计算的主要解题方法。但要适应当前的高考,还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技巧”就是培养思维方法的,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就可以g服思维定势,诱导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思路的灵活性,达到解题时随机应变,快速准确。
例16:把过量的Fe粉投入到FeCl3和CuCl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充分搅拌,反应后过滤、干燥,称得不溶性物质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相等。求混合物中FeCl3和CuCl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
分析:设CuCl2为xmol、FeCl3为ymol。
铁粉投入FeCl3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发生下列反应:
反应后所得不溶物为铜粉和过量的铁粉。按题意,反应中与FeCl3和CuCl2反应而消耗铁粉的质量与置换出铜粉的质量一定相等,按比等量关系用代数法求解。
例17:15℃时,某2价金属硫酸盐的饱和溶液,其百分比浓度为25%,取足量的此饱和溶液,加入1g这种硫酸盐的无水盐,结果析出了315g这种硫酸盐的含7个结晶水的晶体。通过计算确定该金属是何种元素。
分析:设二价金属元素为R,原子量为x
根据溶质质量守恒,可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该金属为镁。
例18: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平衡: ,已知平衡混合气的平均分子量为149,求平衡混合气中PCl5的百分含量。
分析:求平衡混合气中PCl5的体积百分含量即求PCl5的mol尔百分含量。因此就要求出平衡时混合气的总的物质的量及PCl5的物质的量。
设PCl5的起始物质的量为amol,转化的物质的量为xmol。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则平衡时
例19:已知NO2与NaOH溶液反应:
3NO2+2NaOH=2NaNO3+NO+H2O,NO和NO2可一起与NaOH溶液作用 现欲用V L某烧碱溶液使由nmol NO和m mol N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的氮全部进入溶液中,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多少?
分析:NO和NO2的混合气体与NaOH溶液反应,产物为NaNO2,产物中Na+与 的物质的量比为1∶1,根据反应中Na+与N原子的物质的量守恒,可列出方程。
设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x。
例20:在120℃的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混有等物质的量的H2和某烯烃,充入足量的O2,点燃使其燃烧,然后恢复到原温度,发现反应前后容器内压强相等。求该烯烃的分子式。
分析:由于密闭容器内的压强反应前后相等,根据阿佛加德罗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量总数不变。因H2燃烧使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而烯烃燃烧必然使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加,且增加与减少的量相等。
设混合气中含H2和烯烃各xmol
根据题意:
该烯烃的分子式为C3H6
例21:把256g纯铜放入盛有一定量浓HNO3的大试管中,立即发生化学反应,当铜反应完毕后,共生成气体112L(标况),计算此反应中耗用HNO3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分析:铜跟一定量浓HNO3反应,开始生成的还原产物是NO2,后期生成的还原产物是NO,把两个不同反应所生成的还原产物作为整体考虑,而不区分有多少NO2和NO,每生成1mol NOx都耗用1mol HNO3,根据以应前后氮原子守恒,可列方程求解
例22:如果用 溶液16mL刚好将32×10-3mol的强氧化剂 溶液中的溶质还原到较低价态,则反应后R的最终价态是:
A.0 B.+1 C.+2 D.+3
分析:Na2SO3可被强氧化剂氧化为Na2SO4,Na2SO3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一定等于 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设 中R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为x价
依题意列出方程
R元素由+5价降低了3价,被还原产物中R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答案:C
例23:将728g Fe溶于过量的稀H2SO4中,在加热的条件下,用202gKNO3去氧化溶液中Fe2+,待反应完全后,剩余Fe2+还需04mol/L KMnO4溶液25mL才能完全氧化,已知其反应方程式为: 。通过计算、确定KNO3的还原产物是什么?(还原产物为氧化物)并写出其离子方程式。
分析:该题中Fe已全部被转化为Fe2+,因此Fe2+与KNO3、KMnO4的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为Fe2+,氧化剂为KNO3、KMnO4,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列方程。
Fe2+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 KMnO4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KNO3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
离子方程式:
例24:在常温下,把氨水滴到盐酸中,当 时混合溶液的pH值为
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无法判断
答案:C。
分析:此题若不仔细分析,似乎无从下手,很容易错选D或认为弱碱向强酸溶液滴加,因此混合溶液应呈酸性,而导致错选B。若能根据电荷守恒的原理进行分析,即可迎刃而解。由氨水电离产生 ,由盐酸电离产生 ,可知:混合溶液中 。
故选C。
例25: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氮化镁。将燃烧后的产物溶解在60毫升浓度为20mol/升的盐酸中,再用20毫升05mol/升NaOH溶液中和多余的盐酸,然后在此溶液中加过量的碱,把氨全部蒸出来,用稀HCl吸收,稀HCl增重017g,求镁带的质量。
分析:此题涉及反应较多,如按常规计算非常复杂,如巧用电荷守恒法可使计算大为简化。
该题反应变化的图式:
在图(B)中,根据电荷守恒,有下列关系:
答:略。
例26:两种金属混合物2075g,投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完全后得到1120L的氢气(标况),此金属混合物是。
A.Mg和Al B.Fe和Zn C.Al和Fe D.Mg和Cu
分析:当金属混合物失去1mol电子时才能有标准状况下的112L氢气的产生。2075g是平均值,两种金属分别失去1mol电子所需质量必定一多一少,失去1mol尔电子时需Mg、Al、Fe、Zn的质量分别为12g、9g、28g、325g,Cu不与稀盐酸反应,所以C、D两选项为本题的答案。
答案:C、D。
例27:丙烯和某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完全燃烧所需氧气的体积是混合气体的3倍(气体体积均在相同状态下测定),求烃的分子式。
分析:两种烃燃烧消耗O2的体积数是平均值,根据“一大一小”确定另一种烃燃烧消耗O2的体积范围,再讨论其分子组成的可能性。
丙烯燃烧消耗O2:
1体积丙烯完全燃烧消耗45体积的O2,则另一种气态烃完全燃烧消耗O2的体积一定小于3倍烃的气体体积。设该烃的分子式为CxHy
讨论:①当
②
例28:饱和烃A和不饱和烃B在常温下均为气体,其中A含C原子数多于B。
(1)将A、B按一定比例混合。1L混合气完全燃烧后在同温、同压下得到36L CO2。试推断该混合气的可能组合及A、B混合时的体积比。将结果填入下表。
A的分子式 B的分子式 VA∶VB
(2)1mol该混合气体恰好能使含04mol溴的CCl4溶液完全褪色,推断上述组合中符合该条件的A与B的分子式并填入下表
A的分子式
B的分子式
分析:(1)本题是用计算推理方法确定混合烃的组成。1L碳原子数为n的烷烃或烯烃充分燃烧均得到nL CO2。由题意推断,该混合烃只能由碳原子数大于36的烷烃和碳原子数小于36的烯烃或炔烃组成。它们可能有四种组合,根据每种组合中烷烃和不饱和烃的碳原子数及燃烧后生成CO2的体积可能有四种组合,根据每种组合中烷烃和不饱和烃的碳原子数及燃烧后生成CO2的体积可确定A和B的体积比。例如:若A为C4H10,B为C2H4。设1升混合气中含C4H10为x L,含C2H4为(1-x)L,它们充分燃烧后分别得到4x升CO2和2(1-x)L CO2,根据1升混合气燃烧后得到36LCO2,可得4x+2(1-x)=36
也可用十字交叉来解:
其它组合可依此类推,于是得到:
组合的编号 A的分子式 B的分子式
① C4H10 C2H4 4∶1
② C4H10 C2H2 4∶1
③ C4H10 C3H6 3∶2
④ C4H10 C3H4 3∶2
(2)1L混合气可使含04mol溴的CCl4溶液完全褪色,说明混合气中不饱和烃与溴的物质的量比为1∶2,符合这一条件的只有②、③的两种组合。
A的分子式 C4H10 C4H10
B的分子式 C2H2 C3H6
例29:铜元素有两种同位素 元素的平均原子量为6335,则两种同位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在自然界中的百分含量 。
分析:应用十字交叉法:
即原子个数比为145∶055=29∶11
在自然界中的百分含量
例30:有Wg15%的硫酸铜溶液,若将其浓缩为30%,可采用的方法是
A.蒸发掉溶剂的1/2 B.蒸发掉W/2g溶剂
C.加入3W/14g无水硫酸铜 D.加入3W/14g硫酸铜晶体
分析:(1)设蒸发溶剂xg,溶剂的浓度为0。
(2)设加入无水硫酸铜为yg,浓度为100%
(3)设加入硫酸铜晶体为zg,浓度为64%
答案:B、C
例31:有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各取100mL分别通入SO2 112L(标况),完全反应后,分别得到不含结晶水的固体600g和700g,求这两种溶液的不同浓度值(mol/L)?
分析:SO2与NaOH溶液反应,可能有三种情况:NaOH过量,所得固体为Na2SO3和NaOH的混合物;SO2部分过量,所得固体为Na2SO3和NaHSO3的混合物;SO2极大过量所得固体为NaHSO3,因此本题应首先确定固体的成分。
(1)应用极值法先确定两个极值
a:设SO2与NaOH完全作用生成Na2SO3
b:设SO2极大过量,最终产物为NaHSO3
(2)讨论确定产物
a:因 ,所以b g固体为Na2SO3和NaHSO3的混合物
b:因 所以7 g固体为Na2SO3和NaOH的混合物
(3)计算
a:第一种情况,设生成Na2SO3为xmol,NaHSO3为ymol
b:第二种情况:因NaOH过量,所以H2SO2完全反应。设参加反应的NaOH为amol,生成Na2SO3为bmol,过量的NaOH为Cmol
人参的好与坏并与人参大小无关。
人参的好坏,不应该以他的大小来判断。品质的好坏,主要要看人参所含的有效组份是不是合格。
我们国家的药典,对人参的人参皂苷和多糖的含量有明确的规定,凡是符合国家药典规定质量标准的人参都应该视为合格的人参。
人参的营养价值:
吃人参的好处有很多,它能大补元气,安神益智、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等来增强身体免疫力。女性吃人参还可以起到美容养颜的效果。人参在吃的时候有点苦味,可以炖着吃,炖的时候将人参和瘦肉或鸡肉等一起烹炖,这样吃起来可以消除苦味,还有滋补强身的效果。
扩展资料:
如何挑选人参:
优质人参外观呈现暗红色,表面光泽有弹性,在光照下呈现半透明状。人参受到自然气候与种植方式的影响,品质差异较大,选购人参时要注意人参的产地是否具有GAP良好种植规范认证、是否经过有机人参种植认证,并且要查看生产厂家是否具有HACCP和ISO22000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是否具有保健品、中药饮片等生产相关资质。
央视网-人参并不是越大越好
人民网-“参参不同”:如何挑选和食用人参?
人民网-吃人参的好处?什么人群是适合吃人参的?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别名棒槌、中国人参、吉林人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原产中国、朝鲜及苏联。我国是人参生产古国,人参药用时间之早,栽培历史之久,分布之广,面积之大,产量之多,为其他产参国所不及。据《石勒列传》记载,我国人工栽培人参约始于西晋末年(公元313年)。但在旧中国,由于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束缚,人参生产发展缓慢,人参栽培面积小,产量低,分布区域也有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参业得到迅速发展,栽培区域不断扩大,栽培面积逐年增加,产量亦不断提高。主产区为东北三省,北京、河北、山东、山西、湖北、陕西、甘肃、新疆、浙江、江西、四川、贵州、广西、云南及福建等省区亦有栽培。以根入药,叶、花及种子亦供药用。人参根含人参皂甙Ra1Ra2、Rb1、Rb2、Rb3、Rc、Rd、Re、Rf、Rg1、Rg2、Rh1、Ro,20-葡萄糖-Rf,20(R)-Rg2,20(R)-Rh1,丙二酰基-Rb1、Rb2、Rc、Rd、Rs1Rs2、20(S)-Rg3。茎叶含人参皂甙Ra、Rb1、Rb2、Rc、Re、F1、F2、F3、Rg1。花蕾含人参皂甙Rb1、Rb2、Rc、Rd、Re、Rg1、F3。果实含人参皂甙Rb2、Rc、Rd、Re、Rg1。另外尚含有人参炔醇、β-榄烯等挥发油类、黄酮甙类、生物碱类、甾醇类、多肽类、氨基酸类、低聚糖、多糖、多种维生素及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等。近代药理研究证明,人参能调节神经、心血管及内分泌系统,促进机体物质代谢及蛋白质和RNA、DNA的合成,提高脑、体力活动能力和免疫功能,增强抗应激、抗疲劳、抗肿瘤、抗衰老、抗辐射、利尿及抗炎症作用。人参生品味甘、苦,性微凉;熟品味甘,性温。有补气救脱、益心复脉、安神生津、补肺健脾等功能。用于体虚欲脱、气短喘促、自汗肢冷、精神倦怠、食少吐泻、气虚作喘或久咳、津亏口渴、失眠多梦、惊悸健忘、阳萎、尿频、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对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症、肝病、糖尿病、贫血、肿瘤及老年病等亦有较好疗效;是一种“扶正固本”的强壮剂。
一、形态特征
株高约60cm。直根肥大,多分支,肉质;根茎短而直立,每年增生一节,俗称“芦头”,形态有马牙形(马牙芦),竹节形(竹节芦)或圆柱形(圆芦),顶生越冬芽,侧生不定根;主根粗壮,肉质,圆柱形,多斜生,下部有分枝,外皮淡**;须根长,长有多数疣状物。茎直立,单一,不分枝。掌状复叶,轮生茎端,具长柄;一年生有一枚三出复叶,二年生有一枚五出复叶,三年生有二枚五出复叶,以后每年递增一叶,最多可达6片复叶。小叶片以两侧一对较小,中间比较大,椭圆形、长椭圆形或微呈倒卵形,长4—15cm,宽2—6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延,边缘具细锯齿,上面绿色或黄绿色,脉上疏生刚毛,下面光滑。伞形花序单独顶生,总花梗长可达30cm;花小,多数;花萼5裂;花瓣5,淡黄绿色;雄蕊5;雌蕊1,子房下位,2室,花柱上部2裂;花盘环状。果实浆果状,扁肾形,熟时鲜红色,少数呈**或橙**。内含种子2粒。种子肾形,黄白色或灰白色。染色体数为n=24,染色体组型公式为2n=22M+22SM+4ST(图14—1)。
图14—1 人参形态图
1植株 2根
二、生物学特性
(一)生育时期和全生育期
人参的生育时期可分为出苗期、展叶期、开花期、结果期及枯萎期。一、二年生人参没有开花期和结果期。人参生育时期出现的早迟与长短和地理位置、气候变化及栽培条件密切相关。我国东北人参主产区,地处中温带,通常出苗期在5月上、中旬;展叶期在5月下旬、6月上旬;开花期在6月上、中旬;结果期在7月中、下旬;枯萎期在9月下旬、10月上旬。全生育期一般为130—150天,少则100—110天,多则180天以上。中温带往北纬度越高,全生育期越短,出苗期亦相应推迟;中温带向南纬度越低,全生育期越长,出苗期亦相应提早。同一纬度下,随着海拔的增高,全生育期随之缩短,出苗期亦相应推迟。
(二)生长发育
1地下部器官
(1)根
秋播或春播已完成后熟的种子,于4月中、下旬发出胚根伸入土中形成幼主根,接着在幼主根上长出幼支根。幼主根和幼支根中以含水为主,并呈半透明状,后渐木栓化。5—6月为主根伸长期,此后为主根生长旺盛期。根长可达5cm,并长出20—30条幼支根。6月上旬开始幼主根上部逐渐木栓化,至7月上旬形成白色主根。8月上旬幼支根开始木栓化,其中大部分失水脱落,少数成为白色支根。在主、支根木栓化时,其部分须根根毛随表皮脱落而更新。
从二年生开始,主、支根伸长变粗,须根发达,构成基础根系。此后,随着年生的增长,人参根系逐年发育、伸长、加粗、增重,形成主、支、须根发育均衡完备的根系。6年生人参根,主根长可达6cm以上,直径可达2cm以上,一般有2—3条支根,数十条须根,根全长可达35cm左右。一般平均单根鲜重约50—80g,有达300g以上者。据测定,四至六年生人参根的年增长量,一般随年生的增长而增加(表14—1)。
表14—1 二至六年生人参根的年增长量
据研究,多年生人参一年中生长的过程呈现S型曲线变化(图14—2)。人参出苗后,地上部器官开始生长,主要消耗参根中贮藏的营养,根重渐减,至出苗后的20—25天,参根减重达最低值;此阶段应特别注意提高参畦土壤温度,避免土壤湿度过大,促进出苗,防止烂根。人参进入开花期,地上部和地下部同时进入旺盛生长期,参根增重似直线增长,至出苗后的126—130天,即人参枯萎前,参根增重达最高值;此期应特别注意调光、供水、施肥,加强田间管理,满足人参生长对光、水、肥的需要。人参地上部枯萎后,参根不再增重,因呼吸消耗反而逐步减轻重量。
图14—2 四至六年生人参根生长曲线
(丁希泉等,1985)
人参根在一年的生长过程中,各时期的生长速度是不同的。据测定,四至六年生人参根的生长速度均呈单峰曲线,高峰期出现于出苗后的2—25个月的时期内(图14—3),而高峰期前后的40天范围内,人参根的生长速度基本接近最大生长速度的水平。此期应尽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栽培管理措施,保证人参生育健旺,提高光合效率。
图14—3 四至六年生人参根生长速度曲线
(丁希泉等,1985)
人参的根属于下缩型,或称收缩根,主根每年收缩,并把根茎往下拉,根茎1年长多长便拉下多深,而使根茎端部的越冬芽经常藏于土中。
因此,人参的生活型属于地下芽植物。由于主根具下缩特性,致使主根上产生环状横纹,并随年生而增加。下缩从主根上部开始,随年生增加,逐渐扩展到主根的中、下部。因此,生长年龄越大的人参,纹越细密而深,并多呈螺丝纹。
(2)根茎
或称地下茎,着生于主根端部,是主根连接地上部器官的枢纽。根茎上有越冬芽,每年春季抽出地上枝,秋季枯萎留下茎痕。茎痕的多少是判断人参生长年龄的重要依据。每个茎痕的外缘有一潜伏芽突起。在主根系生长不利或受害感病的情况下,根茎一般可长出1—5条不定根,起主根吸收和贮藏营养的功能。根茎的大小和形状与参龄、主根深入力和方向、生长环境及栽培条件等密切相关。根茎常为多年生植物所共有;根茎的形成是越冬及对其他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根茎不仅是人参营养繁殖和更新的器官,而且是营养物质贮藏的地方。
(3)越冬芽
除由种子播种发芽长出的一年生苗外,二年生以上的人参植株(地上枝)都是由越冬芽生长发育形成的。着生于根茎端部的越冬芽,被以三枚白色芽鳞片。芽鳞腋内包有一个已完全分化的地上枝的芽原始体,当春季温度适宜时,越冬芽开始萌发,约经8—10天便可长出完整的地上枝。在鳞片腋内,在已完成分化的主芽两侧基部,各有一很小的圆锥状突起。一个是越冬芽原始体(较大,靠近茎痕一边),当春季地上枝抽出后,约从6月份开始分化,至7月中、下旬肉眼可见增大,冬前形成越冬芽,越冬后翌年春季抽出地上枝。另一个是休眠芽的原始体,系由一小群分生组织构成,很少分化,并位于前者的对面。当春季越冬芽抽出地上枝时,它位于其茎的基部;当秋季地上枝枯萎时,它留在茎痕边缘,处于休眠状态。这种休眠芽原始体每年茎痕残留一个。如果冬春期间,越冬芽由于某种原因受害时,这年便不能发芽长出地上枝来,再由越冬芽原始体形成新的越冬芽,越冬后于第三年长出地上枝来。如果不仅越冬芽受害,其中的越冬芽原始体也受害,则休眠芽原始体进行分化,形成越冬芽。如果整个越冬芽受害时(包括越冬芽和休眠芽原始体),将由最近的一年及二年以上的茎痕休眠芽原始体发育成几个新的越冬芽,翌春相应抽出1—3或更多的地上枝来。人工搿芽促进形成多茎参,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越冬芽原始体发育成正常的越冬芽,即在适宜温度下可以萌发的越冬芽,必须通过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是高温阶段或称形态后熟阶段,温度为18—20℃,时间约为4—5个月,略与夏季自然条件相一致。在此阶段,越冬芽原始体发育成具有茎、叶和花序雏形体的越冬芽。
第二是低温阶段或称生理后熟阶段,需要温度为2—3℃,时间为4个月。经过分化成型的越冬芽,还必须通过低温后熟阶段,方能萌发出苗。
未经低温阶段的越冬芽,应用100ppm赤霉素液浸12小时,可代替低温作用,促进后熟,提早出苗。一般处理后约经20—30天便可出苗。
2地上部器官(
1)茎是人参地上部起输导和支持作用的主要营养器官。人参的茎每年春季抽出,秋季枯死脱落。一年生的茎(实为叶柄)由种子发出;至二年生开始均由越冬芽发出。人参一般单茎,少有二茎、三茎或四茎者。一般认为,茎数的多少,与遗传性及气候、土质、年生、栽培地区和条件有关;降水量多的地区,易产生多茎。采用人工搿芽法可促进多茎的形成。人参的茎随年生的增加而增长、增粗。
(2)叶
是人参进行光合作用、气体交换及蒸腾作用的重要营养器官。随年生的增加,叶片数增多,叶面积增大。但在同一年生不同株间或不同栽培区,叶子发育程度多不一致。一般一年生叶面积为10—30cm2;至五、六年生一般可达1500cm2左右。比一般作物增长缓慢,且小。
人参属阴性植物,不耐强光,如果光照过强,在生长特征上如叶子状态、叶子大小和叶色等则表现出明显的适应现象和生长抑制作用。光强达60klx或50klx且持续时间较长时,表现为叶子竖起(即叶子伸展角度变小)、叶片呈卷曲状态(叶片两半沿中脉卷合),整个植株表现向光倾斜(倾斜的方向和角度略与最大直射光照时的太阳方位相一致),叶色变淡等等。这样可避免吸收过多的日光能,以减少叶面蒸腾或不使叶温剧烈增高而免于受害。如果强光照射时间过长,叶温达30—33℃时,叶片就会出现日灼烧(俗称日烧),枯萎脱落。因此,人参必须搭荫棚栽培。生长抑制作用表现为茎高变短,叶片变小(表14—2)。
表14—2 不同光状况对人参植株的生长特性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随着光照强度增高,叶子由浓绿或绿色变为淡绿或黄绿色,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以减少光量的吸收,避免过热而灼烧(表14—2)。
春季人参出苗时,叶子小而皱缩,之后逐渐展开,于展叶后一个月内(6月上旬至7月上旬)叶面积迅速扩大,此后很少扩展;叶片数既定,也不再增加。
(3)花
是人参的重要繁殖器官。人参的花芽在越冬芽分化时形成。一般三年生开花,少有二年生开花者。伞形花序的小花,随年生而增多,由十余朵至数十朵。
人参开花时,花序外缘先开,逐次向中心开放。每一花序的开花日数,少则需5天,多则需15天,一般为8—10天。每一朵花开放的时间,晴天需23—48小时;雨天需30—60小时。一日内,以7—13时开花频率最高。天气条件对开花很有影响。晴天高温开花多;雨天低温开花少。一般气温在17—20℃、相对湿度40—45%时,开花最多。
人参属于常异花授粉植物。异花授粉一方面有利于防止品种退化,但另方面在良种选育及繁育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异交,以免影响品种纯度。
(4)果实
人参果实成熟时子房壁内层木质化而形成坚硬的内果皮;子房壁外层变为肉质的红色果肉。每一果实内含二粒种子。五年生人参单株可采果实4—5g;果实出籽率(干重)为20—25%左右。
(5)种子
人参种子属于胚构造发育不完全类型。新采收种子的胚很小,仅由少数胚原细胞组成,长约03—04mm,宽约025mm,胚面积约为0075mm2;胚乳长约5—6mm,宽约4mm,胚乳面积为胚面积的266倍。胚为锁形或半月形,位于胚乳腔中。因此,人参种子必须经过后熟过程,才能发芽出苗。后熟过程可分为胚的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两个时期。在胚的形态后熟期,胚原细胞在适当的水分、温度和氧气的条件下,逐渐分化、增大,胚长达10—13mm时,种子开始裂口,胚长达30—45mm时并分化出具有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的胚,形态后熟期基本完成(图14—4)。
图14—4 人参种子剖面图
1新采收的人参种子 2完成形态后熟的人参种子
人参种子完成形态后熟后,即使在适宜的发芽条件下也不发芽,还必须在低温条件下通过生理后熟期。此期形态上不发生任何变化,仅是胚体增大。
人参种胚形态后熟期需要18—12℃的变温,时间3—4个月;生理后熟期需2—4℃低温,时间2—3个月。种子后熟过程具有严格的顺序性,前期完不成,后期便不能进行;没有完成后熟的种子不能发芽。完成后熟的种子,一般胚长达50—55mm,或胚率(胚长/胚乳长×100)达100%时,在适宜的温度下,种子便发芽出苗。
人参种子的后熟过程,种子内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胚形态后熟初期,细胞解糖酶、蛋白质水解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较低,随着胚的生长逐渐提高。胚进入生理后熟阶段,各种酶的活性均显著提高,胚乳和胚内出现细胞色素氧化酶,并集中于根尖部。
应用生长调节剂可促进人参种子胚后熟,打破休眠。据朱桂香报道,人参种子催芽处理前,应用40ppm赤霉素浸种36小时,可使催芽时间至少缩短30—40天。据研究,应用赤霉素50ppm或100ppm浸种24小时或12小时,激动素50ppm或75ppm浸种96小时、100ppm和200ppm浸种24小时可代替低温,促进胚的生理后熟,时间缩短一半。
(三)光合特性
人参属于C3植物。研究表明,人参的δ13C为-2680;PEPCase活性为1433μ/mg port·mim;CO2补偿点为80—102ppm;其光合速率最大值为1081/mgCO2/dm2·h;没有典型的C4植物叶的形态解剖特征。光合的日变化,一天中自上午9时至下午15时人参的光合速率最高。光合的年变化,一年中开花期和绿果期人参的日均光合速率最高。四年和五年生人参的年总光合率(PT)和年经济光合率(PE)及PE/PT(%)值最高。人参单株叶面积与参根的年增长量无明显相关,因此,人参宜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能。
(四)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光
人参为阴性植物,对光的要求较为严格。光照的强弱直接影响人参的发育、产量和质量。人参的光补偿点约400lx,由400lx至10klx,人参光合速率似直线上升多由10klx至33klx,人参光合速率增高缓慢(图14—5)。
图14—5 人参在不同光强下的光合强度
(王铁生,1983)
人参生育的最适光强,一般随纬度增加而提高。低纬度地区为7—10klx;高纬度地区为10—22klx。同一纬度或地理生态条件下,年生和生育季节的不同,要求的最适光强亦有不同。
2温度
人参属温带植物。喜温和或冷凉气候,在年平均温度24—139℃、≥10℃积温为1800—3800℃、年降雨量500—2000mm的气候条件下均可栽培。在亚热带的低纬度、高海拔山区,广西资源县同乐大队药材场(北纬26°3′,东经110°38′海拔1450m,年平均温度131℃、福建德化县戴云山九仙山参场(北纬25°43′东经118°06′海拔1650m,年平均温度12℃、云南丽江地区鲁甸拉美荣高山药物试验场(北纬27°09′、东经99°28′,海拔2350—2950m,年平均温度7—8℃,等单位也都引种栽培成功,并有相当栽培面积。
人参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12—15℃;最低温度为4—6℃;最高温度为30℃。人参不同生育期要求不同的温度(表14—3)。人参出苗期,温度高,上升快,有利出苗。展叶期温度低,展叶期持续时间长。气温低于15℃很少开花,超过25℃时开花率下降。
表14—3 人参不同生育时期对温度要求
生育期遇温度过高过低,对人参生育和光合功能器官都有不良的影响。夏季高温干旱,易发生茎叶日烧或萎蔫枯死。人参对轻霜(气温-3℃)有一定抵抗力;气温低于-5℃的严霜便受冻害。人参越冬休眠期,多因防寒不当,土壤温度骤变,会使越冬芽产生融冻型冻害,俗称缓阳冻。冻害发生前后,越冬芽受旱害、湿害、病菌侵染、机械损伤及土壤窒息等影响,便会促成冻害发生或加重冻害损伤。因此搞好越冬防寒和越冬管理,并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如防旱、排涝、防风、土壤消毒及栽优质参苗等,便可避免或减轻冻害的发生。
3水分
水是人参生活的基本条件之一,又是利用其他生活条件如光、热、养分及空气等的重要条件和介质。掌握人参的生理生态需水规律,满足其生命周期中水分代谢的供求平衡,是获得人参高产优质的先决条件。
水分是人参种子催芽和后熟的首要条件。人参种子的吸水率为种子重的30—50%,故催芽前需充分使之吸水。种子后熟期砂藏的湿度为10—24%。种子吸水不足,影响催芽进程;水分过大,影响种子呼吸,而产生烂种。
人参不同生育期、不同年生需水情况不一。出苗展叶期,气温偏低,叶面蒸腾强度弱,需水不多;展叶后气温升高,叶面积迅速增大,根系不断伸长(6—7月)、增粗(7—9月),生理生态需水增多。生育期中不同土壤水分对人参植株生育状况有一定影响。在适宜水分比在水分不足(60%以下)或过湿(100%)条件下,有利于叶子生长,叶面积增大,叶片加宽。
生育期土壤水分大小对人参干物质的积累有重要影响。土壤相对含水量达80%以上,有利于人参生育和参根增重,从而干物质积累快,生物产量高,经济系数也大;生育的全期或中期土壤相对含水量均达100%时,或在60—80%时对人参干物质积累也有不利影响;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0—60%,则会严重影响参根增重,甚至减产。说明人参是一种怕干植物。全生育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为80%,人参光合速率最高为43CO2mg/dm2·h,故有利于干物质积累。
总之,人参属于中生阴性植物,既不耐旱又不耐涝。全生育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为80%的条件下,人参生育健壮,光合速率高,参根增重快,从而产量高,质量好;土壤水分不足时(60%)参根多表现烧须;土壤水分过大时(100%),参根易发生烂根。因此,土壤水分失常是造成人参减产的重要原因。休眠期土壤湿度过大,多发生冻害。人参随年生增长需水量增多,抗旱性增强。土壤干旱,参根发育不良,轻则表现“烧须”,重则萎蔫死亡。
据测定,人参的蒸腾强度为625g/h·m2,蒸腾系数为168,蒸腾效率为6。全生育期总需水量为135kg/m2。人参不同生育阶段水分腾发量和需水模系数如图14—6和表14—4。人参的日需水量和阶段需水模系数,是制定人参的灌溉制度和合理用水的重要依据。人参出苗期和开花期的日水分腾发量最大,此阶段满足人参生理生态需水至关重要。
图14—6 人参不同生育阶段日水分腾发量
(王铁生等,1987)
表14—4 人参需水模系数
4矿质营养
人参叶面积有限,生长2年单株平均叶面积为059dm2;生长4年为548dm2;生长6年为1364dm2;光合速率低,一般为6—9CO2mg/dm2·h。生长缓慢,栽培人参平均年增重为6—9g;野生人参仅为1—15g,高者可达3g。因此,人参对矿质营养的需要量要比一般栽培作物低。与碳素相比,矿质元素在人参体中虽然只占很小的比例,但它却是建成人参躯体和活跃生理机能的重要基础。据于得荣报道,人参植株内含有27种无机元素,平均含量在1000ppm以上的有Ca、K、S、N及Mg;平均含量>100—1000ppm的有P、Na、Fe及A1;平均含量>10—100ppm的有Zn、Ba、Sr及Mn;平均含量>1—10ppm的有B、Ti、Cu、Cr、As及Sn;其余<1ppm的有Pb、Ni、V、Li、Mo、CO、La及Gd(表14—5)。由此可见,人参对三要素的吸收比例约为N∶P∶K=2∶1∶44;人参对Ca的吸收约为K的14倍;Ca、S、Mg、Fe、Al、Zn、Ba、Mn及B等在人参地上部含量较高;而N和P则在根部含量较高。这些可作为人参科学施肥的理论和技术依据。
表14—5 人参植株内所含的无机元素(单位:ppm)
〔注〕取10株平均,重复二次。氮元素用自动定氮仪。
5pH
人参喜微酸性土壤,pH45—58对人参生育最好,pH65以上对人参生育不利。
三、栽培技术
(一)品种
我国人参栽培历史悠久,但迄今为止尚没有由育种部门通过各种育种手段按科学方法人工创造的育成品种。东北是我国人参主产区,在产区的自然和生产条件下,经过长期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而形成了一些所谓农家品种或地方品种,如“大马牙”、“二马牙”、“长脖”、“圆膀圆芦”等,主要依据根的形态特征相区别并命名;此外,在生产中尚可发现不同基因型的表现型如“黄果种”(pprrhh)和“青茎种”(PPRRHH)等不同类型。据兰进报道,“大马牙”等4个地方品种在形态特征和总皂甙含量上有明显差异(表14—6)。“木马牙”生长快,产量高,总皂甙含量亦高;“二马牙”次之;“长脖”和“圆膀圆芦”生长慢,产量低,总皂甙含量也低。也有的研究者报道,上述4个品种在总皂甙含量上没有明显差异。目前,生产中栽培的人参是一个复杂的混系。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对主产区6个县的国营参场调查表明,人参不同品种的混杂现象相当严重,其中“大马牙”占总产量的445%,“二马牙”占400%,“长脖”占88%,“圆膀圆芦”占27%,其余占40%。人参产区可根据当地生态条件和栽培特点,对混杂群体进行选优提纯,从中选择具一定经济价值的,遗传性比较一致的、适应本地自然和生产条件栽培的地方品种进行栽培。据孙先报道,吉林省辉南县参场,从生产苗田中选优提纯“大马牙”品种大面积栽培,获得明显增产增收效果。8500m2良种田单产155kg/m2,比一般田单产125kg/m2增产03kg/m2,增收10余万元。
表14—6 人参不同品种的形态特征
(二)栽培制
人参的栽培制或栽培法,大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播法,播种后不移栽,连续生长4—6年收获,其间疏苗1—2次。这种栽培制节约栽参用地、遮荫苫材及生产用工,人参的产量、质量和经济收益也都不低。辽宁省新宾县旺清门乡,1978年收获五年生700m2直播田人参单产2kg,等内参占76%,比移栽田增产70%,增收20%,费用降低73%。是今后发展方向。日本和南朝鲜均有应用。美国和加拿大栽培西洋参,也都采用直播法栽培。二是移栽法,设有苗田和本田,播种后栽培期多移栽1次,如“1、5制”(
按你的要求,这样设计通用性很强:
见图:1、设计运费表格
其中的数据可以在以后变更,
而不用在运费变更时,再去修改函数
2、G3单元格输入公式:=IF(F3>B3,C3+ROUNDUP((F3-B3)/B4,0)C4,C3)
这样当你在F3单元格输入重量后,在G3单元格会自动算出运费金额
秸秆微贮即农作物秸秆微生物发酵贮存技术,是农作物秸秆提高其营养价值的秸秆处理方法。近年来,秸秆氨化、碱化、青贮等秸秆处理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合理开发饲料资源,充分解决饲草、饲料问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青贮对秸秆的要求较高,季节性较强:而氨化的液氨和氨水运输又很不方便,而且还有一定的不安全性。 秸秆微贮技术通过加入木质素纤维素发酵剂秸秆微贮宝,在密闭的厌氧条件下,促进秸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分解,改善秸秆的适口性,提高其消化率,并增加营养。秸秆微贮宝处理农作物秸秆,具有产量高、成本低、增重快,无毒害等特点,可以作为一种处理秸秆的新技术,生产的饲料广泛应用于草食家畜的饲养。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为我国农区作物秸秆的有效利用和发展农区畜牧业,又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编辑本段]特点
微贮秸秆有如下一些特点: 1.适口性好。秸秆经微生物发酵后,质地变得柔软,并具有酸香酒气味,适口性明显提高,增强了家畜的食欲。与未经过处理的秸秆相比,一般采食速度可提高43%,采食量可增加20%以上。 2.营养价值和消化率高。在微贮过程中,经秸秆微贮宝作用后,秸秆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部分被降解,同时纤维素木质素的复合结构被打破。这样,瘤胃微生物能够与秸秆纤维充分接触,促进了瘤胃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增加了瘤胃微生物蛋白和挥发性脂肪酸的合成量,提高了秸秆的营养价值和消化率,使秸秆变成了牛、羊的优质饲料,促进牛、羊增重。生产实践表明,3公斤微贮秸秆相当于l公斤玉米的营养价值。通过微贮,麦秸的消化率可提高55.6%,水稻秸秆的消化率可提高57.9%,玉米秸秆的消化率可提高61.2%。用微贮秸秆饲喂牛、羊和未处理秸秆相比,可使其日增重提高30%以上。 3.成本低廉。只需50克或50毫升秸秆微贮宝,就可以处理1000公斤秸秆,而氨化同样多的秸秆则需用尿素40—50公斤,两者的处理效果基本相同。但微贮秸秆可比尿素氨化降低成本80%左右,其使用安全性能也比氨化法高。 4.操作简便。秸秆微贮与青贮、氨化相比,商更简单易学。只要把秸秆微贮宝活化后,放到1%的盐水中,然后均匀地喷洒在秸秆上,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压实封严,在密闭厌氧条件下,就可以制作优质微贮秸秆饲料。微贮饲料安全可靠,微贮饲料菌种均对人畜无害,不论饲料中有无微生物存在,均不会对动物产生毒害作用,可以长期饲喂,用微贮秸秆饲料作牛、羊的基础饲料可随取随喂,不需晾晒,也不需加水,很方便。 5.贮存期长。秸秆微贮宝发酵处理秸秆的温度为10—40℃且无论青的或干的秸秆都能发酵。因此,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全年都可以制作秸秆微贮饲料。华巨秸秆微贮宝高效生物发酵剂,可利用秸秆中的碳水化合物迅速发酵,繁殖快,成酸作用强,具有很好的抗腐败防霉能力。秸秆经微贮发酵后,能够形成大量的有机酸,这些有机酸具有很强的杀菌抑菌能力,故发酵的微贮秸秆饲料不易发生霉变,可以长期保存。
[编辑本段]基本原理
秸秆中加入华巨秸秆微贮宝高活性发酵菌种后,使秸秆中分解纤维素的菌数大幅度提高。在适宜温度、湿度和密闭的厌氧条件下,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大量降解,产生糖类,继而又被转化成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使pH值下降到4.5—5.0,抑制有害菌和腐败菌的繁殖。经微贮后,秸秆转化成优质粗饲料,不但提高了饲用价值,而且不容易发生腐败,可以长期贮存饲喂。微贮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被酶解,使秸秆变得膨松和柔软,提高了秸秆的适口性,增加了动物采食量。 2.由于微生物发酵的作用,使变得柔软和膨胀的秸秆能够充分地与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相接触,从而使粗纤维类物质能够更充分地被瘤胃微生物所分解,提高了秸秆的消化率。 3.微贮时,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被微生物部分地分解,并转化为糖类和脂肪类,从而提高了秸秆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酸的含量,提高了秸秆的营养价值。秸秆经微贮后,其代谢能和有机酸含量显著提高,而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则明显下降。 4.秸秆微贮是在密闭的厌氧条件下进行的,由于秸秆微贮宝微生物菌群可以秸秆中的纤维素为底物,将其酶解为木聚糖,进而降解成木聚寡糖、木三糖和木二糖等,最后降解成木糖。然后再经无氧发酵,将其转化成有机酸类。随着有机酸含氨蹭加,封闭的秸秆微贮容器内氢离子浓度赶齐越高,从而导致秸秆饲料的pH值逐步下降,当pH值下降到4.5—5.0时,酸性抑制了各种微生物的活动,从而使各种有害菌热不能繁殖,使微贮秸秆饲料可以长期保存。
[编辑本段]微贮发酵过程
有氧发酵过程
微贮是在于无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发酵的秸秆处理技术。但在秸秆的封闭过程中,秸秆原料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氧气,这就使得在发酵的最初几天里好氧性微生物得以生长和繁殖。通过这些好氧性微生物的活动可将秸秆中的少量糖分和氧气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最后氧气越来越少,直至氧气的含量下降为零。这时好氧性微生物就不能生存,最后全部死亡。
秸秆的酶解过程
由于微生物的活动,产生了各种酶类,这些酶类市破坏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结构,使它们逐级降解,形成各种糖类物质。秸秆的酶解过程是比较缓慢的,随着微牛物繁殖量的增加和微生物活性的提高,秸奸被逐步酶解为糖类物质。在整个酶解过校中,半纤维素最易被降解,而形成较大数量的木糖、阿拉伯胶、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当这些糖类达到一定浓度时,微生物就可以利用这些糖分作为底物产酸发酵。
产酸发酵过程
微生物利用秸秆饲料中的糖类作为底物,并将它们转化为有机酸类的过程。秸秆经有氧发酵后,氧气被消耗尽,需氧微生物不能存活。这时厌氧性微生物开始活动。它们在厌氧条件下,不能将糖类底物彻底转化成水和二氧化碳,只能分解为各种有机酸类,包括已酸、丙酸、乳酸、丁酸等。这些有机酸在秸秆饲料中发生电离,形成大量的氢离子,使秸秆饲料酸化,pH值下降。当pH值下降到4.5—5.0时,酸性又抑制了各种微生物的活动,从而使微生物活动减慢,而形成良好的秸秆微贮饲料。
[编辑本段]秸秆微贮成功的条件
①.秸秆微贮必须在密闭的无氧条件下进行。秸秆中氧气含量越少,有氧发酵时间越短,好氧性腐败微生物作用的时间越短,秸秆越不易发生腐败霉烂,微贮越容易成功。所以在填装微贮料时,一定要装紧压实,尽可能多地排除空气、封严,以防漏气。 ②.微贮时一定要保证适宜的湿度。水分过多或过少,微贮均不易成功。一般微贮要求秸秆饲料的水分为60%—70%。 ③.温度要适宜。一般温度在10—40℃的范围内,微贮最易成功。 ④.微贮时要添加秸秆微贮宝高效活性菌种,若不添加菌种,杂菌发酵较为激烈,微贮则不会成功。
[编辑本段]原料配比
概述
秸秆微贮饲料的原料配比是:每1000公斤作物秸秆(含水量在15%以下)加入约1000公斤水,加入50克秸秆微贮宝。将原料混合均匀,装入微贮窖中,封闭好,在10—4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发酵。其流程图如下: 选取秸秆→切短→装窖→压实→密封→出窖→饲喂→秸秆微贮宝→活化→喷洒
准备微贮设施
制作微贮秸秆大多利用微贮窖进行。微贮窖可以是地下式或半地下式的,应选在土质坚硬,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距畜舍近,取用方便的地点。微贮窖最好用砖和水泥砌成口大底小的梯形窖,斜度一般以6—8度为宜。
准备秸秆
选取新鲜无霉变的秸秆,微贮前必须切短,以便压实,保证微贮饲料的质量,一般玉米秸切成2—3厘米长,麦秸和水稻秸可切成5—6厘米长。
准备菌液
(1).菌种活化。将每袋50克或50毫升的秸秆微贮宝倒入2000毫升低于40℃、1%的白糖溶液中,经充分溶解后,在常温下放置1—2小时备用。活化的菌种的用量,应根据当天能处理秸秆的数量来确定。 (2).菌液配制。把已经活化好的菌液加入到含盐O7—1%的水溶液中,以备喷洒。各种配料用量见表如下: 种类 重(千克) 微贮宝量 食盐量(千克) 水量(千克) 贮料含水量 玉米秸 1000 50克/毫升 7.5 750 60%-65% 稻秸 1000 50克/毫升 8.5 850 60%一65% 麦秸 1000 50克/毫升 80 800 60%一65%
装署
将切短的秸秆装入微贮窖中,每装20—30厘米厚,喷洒一遍菌液,要求喷洒均匀,使菌液与秸秆充分接触。用脚踩实或用机械压实。然后继续装入秸秆,装20—30厘米厚后,再进行喷洒和踩压,如此反复装料,直至装到高出窖面30—35厘米为止。
封窖
秸秆装好后,一般可在最上层按每平方250克均匀地撒上一层盐。然后用较厚的塑料薄膜盖好,塑料薄膜应比窖口要稍大,以便保持窖内密封。盖好后排除窖内的空气,然后封严,再在塑料布上加盖一层干草,以便保温。然后用泥土封闭压实。 封窖后要及时进行检查,防止踩压,防止深陷,如出现裂缝或漏洞,应及时封堵以防漏水漏气。在微贮过程中,更应防止漏水,一旦漏水,秸秆易腐烂变质。发酵时间的长短因气温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变化。一般10—40℃的气温条件下,经10—15天就可完成微贮发酵。
开窖利用
微贮发酵好后,即可开窖取用。开窖时,应从窖的一端开始,揭开塑料薄膜,由上至下逐段垂直取用。用完后用塑料薄膜封盖好,切忌全部揭开塑料薄膜,否则,会有大量的空气进入窖内,容易引起二次发酵,使秸秆发生腐烂变质。 (1).微贮秸秆的质量检查。开窖后,应检查秸秆发酵是否成功。微贮秸秆饲料质量的好坏,可用如下方法检查:①看。主要看秸秆的颜色和结构。发酵好的秸秆一般呈黄褐色,鲜亮而有光泽;结构完整,无霉烂、结块现象。②嗅。主要是闻秸秆的气味。好的秸秆微贮料具有浓郁的水果香味和醇香味,并有一定的酸味。如果有刺鼻的酸臭味或霉败味,则说明微贮发酵失败。③摸。主要是用手去感觉秸秆饲料的质地。好的秸秆微贮料手感柔软松散,质地湿润,不粘不滑。若发粘,则说明质量不佳;若干燥粗硬,则说明还没有发酵完全。 (2).微贮秸秆的饲喂效果。微贮秸秆是粗饲料,主要用来喂牛、羊等反刍动物和马、驴等草食家畜。微贮秸秆具有酸香气味,松软可口,能够增进家畜的食欲。据试验,牛、羊等动物采食微贮秸秆的速度与未处理秸秆相比,可提高30%—43%,采食量可增加20%—30%:用微贮秸秆饲喂生长肉牛,每天添加2.5公斤精料的情况下,其平均日增重可超过1.5公斤;用于饲喂奶牛,每日可多产奶1.5—3公斤。同时,用微贮秸秆喂畜还可防治畜禽肠胃疾病
★★★★★★★请看参考资料中的视频教程★★★★★★★★★★★★★★★
PSE/DFD的意思是
猪应激与预防技术
适应和应激是猪对环境刺激所产生的反应。]`
©食品论坛 -- 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 A
一、适 应N;u5
适应是指猪对内部或外界刺激产生的有利于生存的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变化。环境因素在 一定限度内变化时,猪能够产生行为的、生理的、形态解剖的及遗传的变化,以利生存于变化了的新环境。行为的、生理的、形态解剖的变化为表型适应,仅是个体一生的变化,不能遗传给后代;遗传基础的改变即遗传学适应则可遗传给后代,发生群体适应性进化。fYNy6
©食品论坛 -- 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 I_u+~4
猪只机体内环境是相对稳定的,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机体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改变自身有关组织器官的活动和机能,以保持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这就是适应过程。在适应过程中,由于环境变化刺激作用的强度和时间不同,一般首先出现行为的和生理的适应,然后出现形态解剖的适应。例如:在低温环境下,猪首先会出现蜷缩、挤堆等行为学变化,继而出现颤抖、 呼吸变慢变深、 代谢产热加强等生理变化,随后则会出现皮肤变厚、脂肪贮积增多等形态解剖学的变化。这种表型适应的变化,在当环境变化的刺激消失之后,一般也会恢复,但当环境变化 刺激许多世代作用下去,则会引起动物遗传基础的改变,即发生遗传学适应,适应该环境的性状可以逐代遗传下去。-
©食品论坛 -- 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 Qq1
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有一定限度,在一定范围内其适应的调节机能有效,超出该范 围的环 境变化,将引起生命机能障碍,甚至死亡,例如在环境温度太低, 超出猪 的适应范围时,则会导 致猪体温下降,逐渐被冻死。根据猪只对环境变化的反应, 一般可将环境变化分为五个区(见图 7-1),在适宜区和代偿区,机体靠调节和 代偿机能可以保持体内平衡;在障碍区和危险区,可导 致机体机能障碍, 体内平 衡遭到破坏;在致死区则导致衰竭和死亡。在非典型情况下,上述反应不一定按顺 序出现,有时是可逆的,有时是跳跃式的。如处于代偿或障碍区的猪,在环境刺激 减 弱、消除或猪通过调节逐渐适应时,机体生命机能可恢复正常;而突然的、过强 的环境刺激也可使猪从适宜状态很快致死。eZPSO
©食品论坛 -- 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 rc
图7-1 按猪只机体反应划分的环境作用分区dkNZ
©食品论坛 -- 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
猪只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可以是短期的习惯,即“服习”,也可以是长期的适应, 即“风土驯化”。猪只短期服习于某种环境时并没有完全适应于该环境刺激,必须 经过长期的复杂反应过 程才能达到适应。例如, 猪在初次受到热应激后其体温很 快升高,随着处于高温环境的时间延 长,其体温不再升高并逐渐回落, 对高温环 境产生服习,但它并没有适应于高温环境,当再次受 到高温刺激时, 其体温还会 升高,只是因有以前的服习过程,其体温升高幅度较以前小。而长期在某种环境中 生活,猪会逐渐适应于新环境,对环境刺激的耐受性提高,发生“风土驯化”。如 长 期生存于温度较高的环境中,猪的耐热性逐渐提高, 在高温中能够保持正常的 体温,正常地生长发育、繁殖,保持正常的生产性能和生物学特征等。风土驯比可 以是短暂的,也可以是长久 的,可以是表型的,也可以是基因型的。 猪只可以通 过风土驯化适应环境,也可以通过人工定向 选择而逐步适应。i5omd
©食品论坛 -- 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 !`
二、应 激%l
应激是机体对各种非常刺激产生的全身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能引起动物应激 反应的各种环境因素统称为应激源。动物机体受到环境因素刺激后,可引起动物对 待定刺激产生相应的特异性反应,而有些刺激(即应激源)不仅使动物产生特异性 反应,还会使机体产生相同的非特异性反应,其表现为:肾上腺皮质变粗,分泌活 性提高;胸腺、脾脏和其他淋巴组织萎缩,血液嗜酸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嗜 中性白细胞增多;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们把这种变 化称为“全身适应综 合症(GAS )”机体出现这种生理反应的目的是动员机体的防御系统去克服应激源 造成的不良影响,以使机体在不利的环境中仍能保持体内平衡。机体通过应激反应 扩大了其适应范围,增强了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如果机体缺乏应激反应或应激反应 失调,就会在任何超出一般生理调节范围(特异反应)的刺激下,导致机体内隐态 破坏,产生疾病或导致死亡cK
©食品论坛 -- 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
应激在典型情况下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食品论坛 -- 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 \Eq4&
(一)惊恐反应或动员阶段 是机体对应激源作用的早期反应,出现典型的GAS 反 应。根据生理生化反应的不同,该期又分为休克相和反休克相。休克相表现为体温 和血压下降、血液 浓缩、神经系统抑制、肌肉紧张度降低、机体抵抗力降低, 异 化作用占优势。休克相持续几分钟到24h,应激反应进入反休克相, 此时机体防卫 反应加强,血压上升,血糖提高,机体抵抗力增强。过强的刺激会导致机体从休克 相直接衰竭死亡,如果机体克服了应激因素的影响而存活下来,则随之进入适应阶 段。n
©食品论坛 -- 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 "To
(二)适应或抵抗阶段 机体克服了激源的不良作用而获得了适应,新陈代谢趋于 正常,同化作用占优势,机体的各种机能趋于平衡,抵抗力恢复正常。如果应激源 停止作用或作用减弱,机体克服了其不良影响,应激反应就在此阶段结束,若应激 源继续作用或机体不能克服其强烈 影响,则应激反应进入衰竭阶段。@v^ |
©食品论坛 -- 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 &f
(三)衰竭阶段 此阶段表现很象惊恐反应,但反应程度急剧增强, 肾上腺皮质虽然肥大,却不能产生皮质激素,机体异化作用又重新占优势,体脂、 组织蛋白等体内贮备分解,出现营养不良,体重下降,获得的抵抗力又丧失,适应 机能被破坏,各系统机能紊乱,最后衰竭而死。2;mt#
©食品论坛 -- 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 F
三。应激对猪的影响y
养猪生产中,引起猪只应激的因素和环节很多,常见的应激源有:不良的小气候环 境因素(如高温、低温、强辐射、强噪声低氏气压、贼风,空气中C02、NH3、H2S、 CO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过高等等)、饲养及管理因素(如饥饿或过饱、 日粮成分或 饲养水平急剧变更、饮思水不足、突然粻变更饲养管理规程或更换饲养人员、饲养 密度或组群过大、断奶、转群、驱赶、 抓捕、去势、打耳号、断尾等)、 传染病 的侵袭、运输途中的不良刺激、对生产性能的高强度选育和利用等。应激对猪的健 康和生产力、繁殖力、肉品质等都有不良影响。猪只受到应激时,肾上腺皮质激素 分泌加强,加速了体内糖原和脂肪的动员和分解,蛋白质解体,使猪的生长发育受 阻,生长速度减缓或停滞,体重下降,饲料报酬低。有试验证明,猪群过大造成的 应激会影响猪的增重和饲料报酬,在试验期间,10头一群的猪平均日增重为580g, 20头、30头和40头一群的猪平均日增重,比10头一群的分别减少(5%、 8%和10%, 饲料消耗分别增加9%、8%和10%,体重达90kg天数比10头一群的(平均123天、)增 加68和12天。应激时,猪的健康受到一定影响。 一种激源作用于机体,如果应激 反应不强烈而且获得适应,有可能在提高对该种激源的抵抗力的同时,也提高对其 他激源的抵抗力,即提高了其非特异性抵抗力;如果某种激源只提高对该种激源及 与该激源有紧密联系的那些激源的抵抗力,称为副特异性抵抗力。如果激源刺激强 烈和持久,则可能在提高对该激源抵抗力的同时,导致对其它激源的抵抗力减弱, 此为特异性抵抗力。如果猪只通过应激反应对激源获得了适应,可在一定程度上提 高其抵抗力,但若没有得到适应,其抵抗体和免疫力下降,对一些传染病和寄生虫 病易感性增强,导致各种疾病的流行。强烈或长时间的应激会导致猪性激素分泌异 常,性机能紊乱,使其繁殖力降低。生长猪性腺发育不全,成年猪表现为性腺萎缩、 性欲减退,精液品质下降,受胎率降低,妊娠母猪出现胚胎早期吸收、胎儿畸形、 流产、难产、死胎或不孕等现象,新生仔猪出生重小,成活率低等。p}q+!
©食品论坛 -- 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 \ZY&A
应激还会使猪肉品质下降,猪只宰前运输途中受到拥挤、捆绑、冷热刺激等,在宰 后多见PSE肉,即肉色灰白(pa1e)、肉质松软(soft)、有渗出物(exudative)。 应激时,机体分解代谢加 强,耗氧比平时产热量增加数倍.体温升高, 糖酵解产 生大量乳酸,使肌肉组织pH值在宰后迅速下降,加速了肉的陈化过程,此外三磷酸 腺昔(ATP)与钙、镁离子结合,可以生成提高组织持水力的物质,应激时ATP急剧 减少,因此肌肉组织持水力下降,这样就形成了PSE肉。而长 时间低强度的应激源 刺激又可导致DFD肉,即肌肉干燥(Dry)、质地粗硬(Firm)、色泽深暗(Dark), 这主要是由于应激持续时间长,使肌糖原消耗多,产生乳酸减少等所致。PSE 肉的 贮 藏性、烹调适用性变差,DFD肉适口性差。eaN^8
©食品论坛 -- 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 O
总之,应激对养猪生产有诸多不利影响,但又是机体必不可少的适应性反应,而且 并不是所育的应激都对猪只有害,在非强烈应激中猪只进入适应阶段,可以提高其 生产力、饲料利用率及抵抗力,但应注意控制应激源的强度和作用时问,使之停止 在适应阶段而杜绝衰竭反应的发生,生产中应当避免那些强烈的、长时间的应激。 6
©食品论坛 -- 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 g
四、应激的诊断和预防u3y
不同的年龄、性别、生产阶段、营养水平及不同个体对应激的敏感程度不同。通常 仔猪对应激源比成年猪敏感,母猪对激源比公猪敏感,妊娠母猪对应激比空怀母诸 敏感。营养水平差的猪对激源比营养水平高的猪敏感,同类型不同品种、不同个体 的猪对应激的敏感程度也不一 样,可分为应激敏感猪和抗应激猪。 抗应激猪能耐 受较强烈和较长时间的激源作用,应激初期其应激表现不强烈,只在后期才较明显, 其生产力受激源影响较轻,恢复也较快。应激诊断可以及时反映猪只是否受到应激 及应激的程度如何,依此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可减轻应激对猪只生产的危害,同 时测定猪只的应激敏感性,通过选种可培育抗应激品种或猪群,提高猪的抵抗力。 X
©食品论坛 -- 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 :x}p
应激诊断常观察猪的临床症状和行为表现,或用氟烷测验、测定血型或血液中有关 激素、 酶、血细胞及血液中其它有关成分的含量变比来确定猪的应激敏感性, 养 猪生产中测定猪的应激敏感性较常用的是氟烷测验法。!0f'
©食品论坛 -- 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 jx(wj
临床观察:强烈短时间应激,猪只表现惊慌不安、眼睛睁大、心率加快、呼吸急促、 食欲减退、肌肉颤抖、体温升高,皮肤出现红斑或发绀,严重时导致休克或死亡。 低强度长时间的慢性应激时,猪只出现体重减轻、生产力下降,繁殖机能障碍,免 疫力降低,精神抑郁、行动迟缓。
©食品论坛 -- 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
氟烷测验:在养猪生产中,广泛应用麻醉剂氟烷对7~12 周龄的幼猪进行应激敏感 性测验。测定时用面罩使猪吸人浓度1.5%~5%的氟烷,大约lmin后即失去知觉, 2~3min后阳 性猪由尾、后肢向背胸、前肢渐进性肌肉痉挛和强直,一旦出现肌肉 强直应立即停止测验。在5min内无强直反应的为阴性。
©食品论坛 -- 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
给猪只创造较适宜的小气候环境和改善饲养管理是预防应激的有效措施,如减少高 低温、贼风、高浓度有害气体、频繁转群、高密度饲养等对猪的影响,严格操作规 程、保证日粮平衡等。在现代化养猪生产中,有些生产工艺常可引起猪只的应激( 如分段饲养中的猪只频繁并群、转群、定位饲养的母猪缺乏运动等)。要改变这些 工艺往往会降低生产效率,而采用上述改善饲养管理的措施,往往需增加投资或能 耗,所以在生产中有些应激的产生仍不可避免。采用药物预防应激简单有效,已发 生应激时,使用药物也有治疗和缓解作用。预防应激效果较好被广泛采用的药物主 要是镇静剂(如氯丙嗪、利血平、安定等)、某些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 维 生素类(维生素B族、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微量元素(如硒)、有机酸类(如 琥珀酸、 苹果酸等)、缓解中毒的药物(如小苏打等)也有防治应激的作用。 在 猪只断奶、转群、运输等之前服用上述药物,可以起到较好的抗应激作用。药物预 防虽有较好的预防应激的效果,但长期使用某些药物,易在猪体内富集,间接影响 人的健康,也应慎重使用
©食品论坛 -- 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
预防应激最根本的措施是提高猪的抗应激能力,使猪只经受适当的锻炼是提高抗应 激能力的措施之一,短时间的轻度应激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通过育种工作选育抗 应激品种,淘汰应激敏感猪,是提高猪群抗应激能力的有效方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