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白乌鱼的养殖技术与引种

问:白乌鱼的养殖技术与引种,第1张

  11 形态特征

  白甲乌鳢体色白,身体呈棒形,头部扁平,头部鳞片较大,尾部鳞片细,背鳍条47,臀鳍条38,侧线鳞63,鳃耙数13,脊椎骨55,体长为体高的78~82倍。

  12 生长

  白乌鱼生存适温0~39℃。最佳生长水温25~28℃,12℃基本不摄食。具鳃上辅助呼吸器官,适宜pH值为60~90,喜集群,善跳跃,易钻泥,夏季增重最快,日增重率为3%。

  13 习性

  口端位,齿分布上颚两侧,下颚前部,主肉食性,鱼苗阶段要互相残杀,可驯食配合饲料。池塘养殖白乌鱼两年可达性成熟,其性腺发育周期2~3月份多数鱼卵为Ⅳ期,3~4月份进入Ⅲ期,5~7月份为Ⅴ期,即产卵期,8月份又逐渐回到Ⅲ期,体长为30~35cm的亲鱼怀卵量为15万粒左右,每克鱼卵为8粒,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logW=3032 logL-19433,个体繁殖力Y(千粒鱼卵)与体长关系式为Y=268532-7908513。

  2 人工繁殖技术

  21 亲鱼培育

  选择水源好的池塘条件,池塘大小以60~100平方米为宜,池高15米,水位1米,应有防逃设施,池中应有水草或水葫芦,起遮荫,调温作用。

  白乌鱼具鳃上呼吸器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放养密度可高于一般的鱼,每平方米可放1~2尾2~25千克的亲鱼,雌雄比例为1∶1。

  白乌鱼为肉食性鱼类,亲鱼的饵料一般利用池中小杂鱼,以及一些低质鱼苗进行投喂,还可以投喂陆生蚯蚓、水蚯蚓、泥鳅等,投饵率一般在体重的3~5%。

  产卵前,产卵期经常冲换池水,保证池水清新,使之亲鱼正常发育。

  22 催产和孵化

  在生殖季节,雌鱼腹部膨大,有弹性,生殖孔微红稍突,雄鱼生殖孔内陷。一般选用体色较白,体质健壮,成熟度较好的亲鱼即可。

  催产剂有鲤、鲫脑垂体(PG)和绒毛膜激素(HCG),按每公斤体重PG 1克,HCG1800~2000国际单位。分一次性或两次注射,雄鱼剂量减半,雌雄比例1∶1或2∶1。效应时间与水温的高低有关,水温在22~23℃时为26~36小时;24~25℃时效应时间为25~30小时;26~30℃时为18~22小时。一般尽可能控制在黎明前产卵。乌鱼产卵需要环境安静,产卵时一受惊吓,会终止产卵。把受精卵置于孵化箱内,孵化设施控制水体交换量,每小时循环水量在50立方米,控制水温22~27℃,溶解氧控制在4mg/L以上,pH70~80。室内孵化避免了室外孵化的不利因素:如光照,由于卵浮于水面,强幅射使胚胎死亡,敌害,其它野杂鱼食鱼卵,只要保证孵化的有利条件,孵化率可达90%。也可用静水孵化。

  3 苗种培育技术

  刚孵出的仔鱼,体色黑,漂浮于水面或侧卧于水草或悬浮物边上,集群于池边、池角,静而不易动。卵黄囊占体长的一半左右。待卵黄囊逐渐消失,鱼苗能平游时,将其转入室外鱼苗池培育。

  31 鱼苗培育

  放养量一般按200~400尾/平方米放养。此时池中水应鲜活,有充足的适口水蚤,否则鱼苗会因缺食而互相残杀。在这个阶段,鱼苗的鳃上呼吸器官尚未发育完善,其呼吸完全靠水中溶氧,所以这时水质要保持良好,鱼苗成活率高、生长快,关键在于水中充足的溶氧和丰富的适口饵料。在鱼苗培育阶段要清除敌害,如青蛙、水蜈蚣,这样经过12~25天的培育,鱼苗长度可达5~8厘米,体色由黑色从头顶部开始逐步变为白色。此阶段鱼苗辅助呼吸器官发育完善,活动力很强,摄食量也不断地增加。随着鱼苗生长发育、个体增大,池中密度增加,这时应过筛,分级转入鱼种池进行培育。

  32 鱼种培育

  培育池25~60平方米,水深05~08米,按50~80尾/平方米放入5厘米长的鱼苗,投喂水蚯蚓和陆生蚯蚓、沙蚯蚓以及低质鱼的水花,如草鱼等。喂白乌鱼要少吃多餐,由于该鱼有摄食贪婪,暴食的不良习惯,如一次投喂过多,会引起暴食死亡。池水要勤换,一般一个星期从底部放水三分之一,再从进水口注入新水,这样使之有一个舒适的生存环境,方能正常生长发育。经过25~30天培育,鱼种规格可达8~13厘米。

  我们采用下列技术关键提高苗种成活率:

  ①改良水质,保持池水鲜活;

  ②合理放养密度,选择适口饵料;

  ③定期筛选鱼苗,保持规格相对一致。

  4 成鱼养殖

  白乌鱼适应能力强,既可单养,也可套养。

  41 套养:白乌鱼能够追食池内小野杂鱼,能减少池内饵料浪费,减少池中的溶解氧消耗,提高鱼产量。由于口径比大口鲇小,对养殖的商品鱼不形成威胁,所以各地的养殖户都能接受选用这条鱼作为套养的好品种。

  42 池塘条件

  ①养殖条件:土池、石砌池均可养殖,水深15~20米,池深20~25米,适当生产销售管理面积在1~15亩为宜,池子进排水要方便,进排水口及四周要设置防逃设施。放养前必须做好池塘清整工作,一般用生石灰,按每亩泼洒100~150kg生石灰浆水,做到泼洒不留死角,消毒后1星期进水,进水10天左右可以放养。

  ②养殖技术:放养规格10厘米以上(3~5寸)放养时尽可能控制规格一致,放养时用3~5%的食盐水浸泡10~12分钟后再下池。

  放养密度按每平方米2~3尾投放,即每亩1500~2000尾左右。

  饵料的投喂种类:一是鲜动物饵料,如小杂鱼、小鲫鱼、麦穗鱼、餐条、鱼旁鱼皮、白乌鱼最爱吃鱼鱼旁鱼皮鱼,可在池中适当投放一些河蚌,让其自然繁殖鱼旁鱼皮鱼,以供其需要;二是鲜鱼肉糜与粉状配合饵料,拌鳗鱼饲料投喂。

  投喂方法采用四定“定时、定量、定质,定位。投饵量为鱼体重的6~10%,随鱼体重增加逐渐下降到6%左右,投喂时可见到集群抢食,有的会跳出水面的热闹场面。

  在整个饲养阶段,要坚持巡塘,一是看防逃措施是否得当,二是观察鱼的活动是否正常,三是看水质的变化情况。尤其是高温季节,水质的变化频繁,易发黑发臭,这时应勤交换池水,做到三天一小换,换去三分之一的池水,10~15天一大换,换去三分之二的池水,保持水质清新,冬季和高温季节水位相对升高,使之保持水温相对稳定。

  在保证了白乌鱼的一定养殖条件下,放养16~20厘米的鱼种,经过5个月生长,成活率80%以上,亩产可达500kg以上。

  白乌鱼在7~10月份是主要生长期,尤其是9月份为最佳,7~9月份平均水温在214~308℃的范围,在这个阶段应抓住时机,加强培育,使之发挥出最佳生长效果。

  5饲料

  白乌鱼是凶猛肉食性鱼类,必须经过食性转化这一驯养环节才能达到利用配合饵料养殖成鱼的目的,我国目前在用超微粒饲料进行转食比较困难,即开口饵料尚未解决。我们在苗种规格达13厘米左右开始用粉状、小颗粒饲料转食,在18~20天内转食配合饵料,94~96年分别进行配方筛选试验,在面积25平方米,放养密度为30尾/平方米的试养池内,经过22天饲养,有70%的鱼种能较好摄食配合饵料,投饵后一小时开始检查,受试鱼的充塞度为3~4级。由于自然条件下,白乌鱼有偏食野杂鱼的习性,根据这些,只有在选择诱食剂的颜色、气味、口味上下功夫,改良饵料配方,使在15~20天后受试鱼918%能摄食配合饲料。

  成鱼养殖的基础饲料由鱼粉、豆饼、小麦、玉米构成,加矿物质、特需添加剂。饲料系数25~28,营养成分;粗蛋白423~443;粗脂肪565~651。粗纤维123~283;灰分113~124,水分801~991。

  6 白乌鱼的疾病防治

  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及早治病的原则。

  增强鱼体抗病能力,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的鱼种,合理密养,适时分养,加强管理,做到四定。调节饲料营养成分。捕捞、运输、操作要谨慎,防止鱼体受伤,投喂药饵加以预防。

  消除病原,彻底清塘,苗种池提前消毒,苗种入池前消毒,水体进行定期消毒,投喂活饵,如蚯蚓、杂鱼时用食盐水消毒处理后进行投喂。

  改善环境、定期换水、种青、增氧。

白乌鱼的养殖技术可在中国有机农业网养殖频道查询。

稻田里可以养什么

利用稻田水面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 一般可使水稻增产一成左右 。

浙、闽、赣、黔、湘、鄂、蜀等省的山区稻田养鱼较普遍,养殖鱼类以草鱼、鲤鱼为主,也养殖鲫、鲢、鳙、鲮等鱼。养鱼前须将稻田堤埂加宽、加高,并拍打结实;同时挖鱼沟、鱼溜或鱼坑,并设置鱼栅。放养时间一般在插秧后7~10天为宜,每亩可养殖鱼种1000尾左右。稻田养鱼后应保持较高水层,关键是防止大雨时逃鱼 。此外,在施用化肥、 农和烤田、耘草时,应充分考虑到鱼类生长的要求,可分片间隔施放,以免影响鱼类生长。

稻田养鱼应以水稻为主,兼顾养鱼。这一指导思想是根据稻鱼共生理论,利用人工新建的稻鱼共生关系,将原有的稻田生态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达到水稻增产鱼丰收的目的。根据促进水稻增产兼顾养鱼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稻田养鱼应以草鱼为主(50%-70%),因地制宜搭配一些鲤和尼罗罗非鱼等。

草鱼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又是典型的杂食性鱼类,在有适口的动物性食料时,它先吃动物性的后吃草料,如芜萍与孑孓—起放入水中,草鱼先吃孑孓后吃芜萍。体长10cm以后,转入以食高等水生植物为主。目前稻田里所知的常见杂草有30-50种,其中轮叶黑藻、苦草、小茨藻、菹草、眼子菜、聚合草、嫩芦苇和禾本科植物以及淹没在水中的陆生高等植物的茎叶都是草鱼最喜吃的天然饵料。可是在没有喜食型的草料时,其他水生植物也都可摄食,即所谓迫食型草料。此外,商品饲料草鱼也很喜食。

草鱼在幼鱼阶段,完全以动物食料为生,体长1cm左右的鱼苗,食物主要还是以小型浮游动物以及小型水生昆虫的幼虫为食,长达夏花鱼种时,就逐步转入草食性了。

草鱼种,其肠内主要食物组成为水生植物占40%-50%,水生动物和昆虫占20%-40%。据报导,取食红虫(枝角类)的夏花草鱼生长甚快,其日增重率为1155-143%;取食浮萍次之,为73%-82%;取食豆饼的最慢,为49%。随着时间的推移,草鱼长大,杂草长出来,即被草鱼吃掉,其除草既经常又彻底。每平方米面积放2条草鱼就能控制住杂草生长,故不用人工除草和投喂任何饲料。据试验得知,草鱼的回收率为9477%,亩产3573kg,草鱼的成活率和亩产量均高于其他鱼类。

放养种类有鲤鱼、草鱼、非鲫、鲫鱼、胡子鲇、泥鳅等。冬闲田水较深,也可养鲢鱼、鳙鱼。可单养或混养。一般稻田水浅,混养时种类不宜过多,以鲤或草鱼为主,搭配鲫或胡子鲇等。鱼种放养量随稻鱼结合方式、鱼的种类和投饵与否等而有较大变化。例如以夏花培育鱼种时,每公顷放鱼种15000~30 000尾;饲养食用鱼时,每公顷放鱼种2250~6000尾; 投饵者取高限,粗放养殖取低限; 用大沟溜稻田养鱼,放养密度可适当加大。利用冬闲田培育“夏花”,每公顷放鱼苗30万~60万尾,放养前10~15天稻田要用生石灰消毒。

1、鲤鱼

鲤鱼属于底栖杂食性鱼类,荤素兼食。饵谱广泛,吻骨发达,常拱泥摄食。鲤鱼又是低等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变化而变化,无须靠消耗能量以维持恒定体温,所以需饵摄食总量并不大。

2、草鱼

草鱼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草鱼幼鱼期则食幼虫,藻类等,草鱼也吃一些荤食,如蚯蚓,蜻蜓等。

3、泥鳅

泥鳅为底栖鱼类,栖息于河流、湖泊、沟渠水田、池沼等各种浅水多淤泥环境水域的底层。昼伏夜出,适应性强,可生活在腐殖质丰富的环境内。

4、鲫鱼

鲫鱼生活在淡水中的杂食性鱼,体态丰腴。鲫鱼的生活层次属底层鱼类。一般情况下,都在水下游动、觅食、栖息。在气温、水温较高时,也会到水的中下层、中上层游动、觅食。

5、鲢鱼

鲢鱼为典型的食浮游生物的鱼类,终生以浮游生物为食。它的适宜生长温度和草鱼一样,生长季节,大都在江河支流和湖泊中肥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3814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4
下一篇2023-1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