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实验中鱼类生长性能评价中,意外繁殖对原本称重实验的影响怎么计算?

科研实验中鱼类生长性能评价中,意外繁殖对原本称重实验的影响怎么计算?,第1张

(1)由于本题要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的影响,鱼苗生长较快,利于在实验过程中较为明显地观察其效果,而成体生长缓慢,实验效果不明显;由于实验需要在网箱中进行较长有时间(题中介绍要8周),所以得在开展实验前让鲈鱼适应实验养殖环境,否则有可能因为鲈鱼不适合新的环境,而严重影响实验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2)实验目标是“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其中实验变量为“植酸酶的有无”,实验组的饲料中已添加了植酸酶,因此在烘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温度不能过高,否则会因高温处理使植酸酶变性而失去活性.

(3)通过研究实验课题,确认实验变量、因变量,当然还要关注无关变量--实验步骤③中要控制的因素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随机分组”、“规格相同的浮式海水网箱”、“放养密度为60尾/箱”、“投喂等量加酶饲料”,等等.除此之外,还有水温、盐度和溶解氧等.

(4)实验结论的归纳需从实验结果和表中实验数据入手.“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8593%、9472%.”--添加植酸酶的饲料促进鲈鱼幼体的生长;表中实验组蛋白酶活性明显较对照组高,而酶和淀粉酶活性则相近,所以归纳得出:植酸酶能提高肠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而对肠道中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影响较小.

(5)鱼的食性有植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根据题干信息显示,鲈鱼消化道中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酶和淀粉酶,说明其食物中含较为丰富的蛋白质,所以可判定为肉食性.

故答案为:

(1)成体生长缓慢,实验效果不明显 让鲈鱼适应养殖环境

(2)温度不能过高 高温会使植酸酶变性而失去活性

(3)水温、盐度和溶解氧等

(4)添加植酸酶的饲料促进鲈鱼幼体的生长;植酸酶能提高肠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而对肠道中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影响较小

(5)肉食性,其肠道中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酶和淀粉酶

泥鳅白天喜钻入水底腐泥中,晚上出来觅食,以昆虫、小甲壳动物、扁螺、蚯蚓、水草和藻类为天然食物,更喜欢腐殖质。其养殖技术措施如下:

1、鳅池条件。 泥鳅以单养为好,应选择向阳近水、家宅附近便于管理的地方建池。池的面积以100平方米左右为宜,池的深度80 厘米,池壁泥土应夯实,有条件的可用水泥抹光或用厚质塑料薄膜围造。进出水口以铁丝网拦挡,防止泥鳅逃跑。池沿要设泻水口,防暴雨时池水高涨漫过平面而逃鳅。由于泥鳅有逆水上游的习性,鳅池的四周沿口要高于池外地面,千万不要让地面水直接流入池内。池底应有面积为4 平方米、深为50厘米的土坑作为鱼溜(在排水口下设1个,池内均匀排布3-4个),以利泥鳅在水温过高时避暑。池内铺放厚约15厘米的肥沃河泥或富含有机质的黏土,池水深度春秋为30厘米,夏季为40厘米。

池内应种些水生植物,以利泥鳅生活(如套种慈菇,还可增加收入)。当夏季池中杂草太多时,应予清除。池内还可放养一些藻类或浮萍,以补充泥鳅的植物性饲料。

2、培育肥泥肥水。放鳅前20-30天,每100平方米用石灰3公斤消毒后施足基肥,每100平方米施干质鸡粪30 公斤,均匀撒在池内,或用大量猪、牛、羊粪肥集中堆放在鱼溜内,让其发酵腐化。以后视水质肥瘦适当施肥。水的透明度以20厘米、水层不见池底泥土为宜。

3、放养规格。选用3厘米以上的泥鳅作种苗,每100平方米放养15-30公斤。如以市场上收购来的小泥鳅作种苗,以每100平方米放养25-35公斤为宜。如有流水条件或有较高饲养管理水平,可适当多放一些种苗

4、投喂饲料。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除施肥外,还应投喂一定的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平时应定时定量定位投喂豆渣、麦麸、米糠、豆饼等精饲料。泥鳅的食欲与水温有关,20℃以下,应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约占70%-80%);20-25℃时,动、植物性饲料各半;25--30℃时,动物性饲料应占60%--70%。动物性食料可喂蝇蛆、蚕蛹、蚯蚓、螺蚌及屠宰场下脚料等。每天投喂一般为鳅总体重的8%,水温高时,可增至12%-15%。投喂时间可在下午一次投入,也可分早晚两次投喂,以次日晨不见剩食或略见剩食为度。夏末初秋,应注意高蛋白饲料的配比,促使泥鳅快长速肥。

5、日常管理。 勤换水,保持良好的水质;勤检查堤坝,堵漏洞,保水位,防逃鳅;经常使用有机肥,保持活爽的肥水;防止鸭、黄鳝、蛇等进入池内伤害泥鳅;夏季在鱼溜上搭棚遮阳,冬季浅水或排水过冬。

6、适时捕捉。 捕捉时可用竹笼诱捕,也可排干池水掘泥捕捉。捕捉时应注意捕大留小,保存繁殖鳅种,以利来年再生产。泥鳅一般放养150-180天,通过强化饲养,体重可增至鳅种的8--10倍,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方法2:

在有水源而不宜造池的情况下,可用木箱养殖泥鳅,具体方法是:

一、木箱制作:木箱规格1×1×15米,容量为15立方米。一侧或两侧设直径3—4厘米的注、排水口,并安装网目为2毫米的金属网。箱底填人粪肥,汲土(一层稻草一层泥土),最上层为泥土,箱内水深保持在30—50厘米左右。木箱放在向阳流水处,水可以从一只孔流进,另一只孔排出。还可几只箱联在一起,搞联箱生产。

二、放养密度:每箱可放长3厘米以上的鳅种1—15公斤。

三、饲养管理:泥鳅为杂食性鱼类,木箱流水养殖泥鳅,食料以人工投饵为主。饵料有鱼粉、动物内脏、猪血粉、蚕蛹粉等动物性饵料,以及米糠、豆饼、麦麸、酱糟、菜籽饼等植物性饵料。配合饵料由50%小麦粉、20%豆饼粉、10%米糠粉、10%鱼粉或蚕蛹粉、7%血粉、3%酵母粉组成,加水捏成软团状。投饵量为箱内泥鳅体重的1%—2%。要根据季节和温度来进行调整动、植物性饵料比例和投喂量,水温在20℃以下时,植物性饵料应占总量的60%—70%,水温在28℃—23℃时,植物性饵料应占30%—40%。每天投喂2次,上午7—8时投喂全天饵料量的70%,下午1—2时投喂30%。水温在15℃时泥鳅开食,随着温度升高投饵量要逐渐增加。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应当少投或停投。

四、鳅病防治:为预防鳅病发生,须用生石灰、漂白粉等定期消毒箱体。一旦发现肠炎病,可在10公斤饵料中投入20克痢特灵,每日投喂2次,连喂3—5天。如发现赤鳍病,应立即用02/10000浓度的痢特灵药浴24小时。或用004%(药物占鱼体重的比例)的呋喃奈斯拌入饵料连喂3天。如发现寄生虫病,可用07ppm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联箱遍洒,可防治车轮虫和舌杯虫病。

五、注意事项:在下雨时要防止箱水外溢,导致泥鳅逃出,还要防止农药、化肥污染水进入箱内。

繁殖:

泥鳅属底栖小型经济鱼类,在二龄时性成熟,开始产卵。成熟的雌鳅肚大腹圆,胸鳍圆滑,个体大于雄鳅。泥鳅的生殖期一般在4~8月份,5月下旬到6月下旬,水温25℃左右时,是产卵盛期。泥鳅分批产卵。用做繁殖的亲鱼,要选择体色正常、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雌鳅最好选取体长15厘米以上、体重30克以上腹部膨大的个体,雄鳅可以略小。个体大的雌鳅怀卵量大,雄鳅精液多,繁育的鱼苗质量好,生长快。

泥鳅的自然繁殖方法简便。开春后,修整好鱼池,用生石灰消毒,然后注入新水,待池水药性消失后,将亲鱼按雌雄比1:2的比例放入池中,每平方米面积放300克左右。当池水温度上升到20℃左右时,就要在池中放置用棕片、柳树须根或水草等做的鱼巢,放置鱼巢后要经常检查并清洗上面的污泥沉积物,以免泥鳅产卵时影响卵粒的粘附效果。泥鳅喜在雷雨天或水温突然上升的天气产卵。产卵多在清晨开始,至上午10时左右结束,产卵过程需20~30分钟。产卵时亲鱼追逐激烈,高峰时雄鳅以身缠绕雌鳅前腹部位,完成产卵受精过程。产卵后,要及时取出粘有卵粒的鱼巢另池孵化。以防亲鱼吞吃卵粒。同时补放新鱼巢,让未产卵的亲鱼继续产卵。产卵池要防止蛇、蛙、鼠等危害。

泥鳅的人工繁殖方法与家鱼相同,使用的催产剂种类与剂量按每条雌鳅计,分别为:鲤鱼垂体05~1个,或青蛙垂体2~3个,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150国际单位,或者类似物(LRH-A)5~10微克。雄鳅剂量减半。溶剂注射量为01~12毫升,采用1毫升的注射器和4号针头注射。注射部位为腹部线,胸鳍腹鳍之间,也可背肌注射。因泥鳅喜钻动,注射时可用湿纱布包着(露出注射部位)。注射后放入产卵池中,此后的工作与自然繁殖相同。水温20℃~25℃,经10~15小时就会发情产卵。

若采取人工授精,可将已注射催产剂的雌雄泥鳅分别暂养于小池或网箱中,水温18℃~25℃时,经10~15小时,轻压雌鳅腹部有卵粒流出,即可采用干法进行人工授精,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均与家鱼相同。卵粒人工授精后随即上巢。方法是:取清水一桶,将鱼巢平铺桶底,然后一人轻轻抖动鱼巢,同时搅动水体,另一人徐徐将卵粒倒入桶中,使卵粒均匀上巢。上巢后再转入到孵化池中孵化。

泥鳅的受精卵在水温 20℃~30 ℃范围内都能正常孵化,一般2天左右可孵出鱼苗。用小容器静水,勤换水(每天两次)孵化效果最好,每升水放孵400~600粒为宜。孵化时要避免震荡。孵化中可用01ppm的孔雀石绿溶液进行消毒,以防寄生水霉。

刚孵出的鳅苗不能自由活动,因头部附着在鱼巢或其他物体上,以卵黄为营养。在池中孵化的鱼苗一般留原池培育,水深保持在20~30厘米,每平方米密度以500~1500尾为宜,密度过大时应取出部分鱼苗另池培育。

鳅苗孵出3天开始摄食。 此时应投喂煮熟研碎的蛋黄或鱼粉悬浮液,一日数次,投喂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限。过2~3天改投水蚤、轮虫、捣碎的丝蚯蚓或蚕蛹等。经10天左右的培育,鱼苗长到1厘米时即可转入到鱼种池中饲养;密度小的可留池培育,过一月左右鱼苗长到3厘米上下时再转入到鱼种池,也可直接放入稻田、池塘或坑函中进行成鱼饲养。

鱼种池面积以30~50平方米为宜,放种前要清池消毒,并施基肥培育饵料生物。放种量为每平方米30克(800~1000尾)左右。 鱼种下池后半月内投喂粉末状的配合饲料,每天投饲两次,投量为鱼种重量的3%~5%。夏季鱼池水浅水温高,要随时注意水质变化,勤换新水。当鱼种长到10厘米左右,进入成鱼饲养阶段。

作为主养鱼时,667平方米(即一亩)放养80~100尾;作为配养鱼时,667平方米放养20~30尾,放养规格最适的是2龄鱼种(每尾0.25~0.5千克),这样的鱼当年可长到1.5~2.5千克,再养1年(3龄鱼)可达3~4千克,甚至超过4千克。草鱼在饲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饲养管理,为减少草鱼烂鳃、肠炎等疾病,一定要坚持贯彻“四定”(定时、定量、定质、定位)投饲,要及时防病治病。草鱼喜清流水,因此近几年来草鱼也作为工业化养鱼和网箱养鱼的主养品种。

延伸知识:

草鱼在很多地区是作为主养鱼的品种,其原因之一,是利用草鱼的粪便肥水,促进混养的鲢、鳙鱼生长。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又名鲩、草青、草根(东北)、白鲩、混子、鰀(《本草纲目》)。属鲤形目、鲤科、分布很广,北自东北平原、南到海南岛都产此鱼。草鱼生长快,肉味鲜美,细刺少,素为广大群众所喜爱。草鱼以食草而得名,饲料来源广,饲养方便,养殖非常普遍,另外,草鱼还被移植到许多国家,作为开辟荒草水面的优良品种。草鱼的不足之处是疾病较多,特别是草鱼的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等,严重影响草鱼的成活率。在天然水域中,草鱼喜居于水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草鱼的食性随各个发育阶段而不同。幼鱼阶段以摄取动物性饵料生活,体长到1厘米的鱼苗,以小型浮游动物为主要饵料,那时肠也相应增长,并逐渐转为摄食轮虫、枝角类和摇蚊幼虫及其他浮游甲壳类。5厘米以上的幼鱼,逐渐转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但早期阶段(鱼种阶段)主要是食芜萍,浮萍及其他一些较嫩的水草或人工切碎的旱菜。草鱼成鱼则以高等水生植物为主要食料,所食种类很广,随水体环境而不同。通常,草鱼最喜食苦草、轮叶黑藻、眼子菜、浮萍以及嫩的蒿草,实际上大多数水生植物草鱼都可摄取作为食料,但有些水生植物(如水浮莲、水葫芦、水花生等)则草鱼不吃,必须经过发酵糖化或切碎加工后才能投喂草鱼。草鱼喜食各种旱草,如狼尾草、狗尾草、稗草等。草鱼也喜食各种人工栽培的高产牧草,如宿根黑麦草、苦荬莱、苏丹草、鹅菜等。草鱼还食各种商品饲料,如麸皮、糟类、粕类等。草鱼的产卵场分布很广,除长江、淮河、珠江、钱塘江外,北至东北的黑龙江都有。长江干流的草鱼产卵季节在4月下旬到5月下旬,长江地区的草鱼怀卵量为:6千克重为30万粒;10千克重约100万粒。草鱼的人工繁殖目前已在全国普及。只要亲鱼培育得好,草鱼人工催情的效果较好,催产率、孵化率、下塘率都可达到70%—90%。

鱼类养殖中,如何增加氧气含量是一个重大问题,若缺氧,会造成鱼的死亡。降低养殖密度可以保证每条鱼能够获得充足的氧气,但在生产实际中也应该考虑经济效益。适当的养殖密度就显得很重要了。

如今鱼类养殖多采用套养的养殖方式,养殖密度应该根据鱼的品种、池塘的大小和池塘的深度来确定。一般池塘如果不考虑鱼种重量,可以按以下方式计算放养量:每亩鱼种放养量=估计每亩毛产量/(计划成鱼规格×估计成活率)鱼种放养规格(千克/尾)=计划成鱼规格(千克/尾)/估计增重倍数。

要保证鱼类有充足的氧气,合理的养殖密度只是一方面还需要通过人工的方式增加池塘的氧气含量,有如下几种方式。

第一是直接增氧。可以通过使用增氧机来增加池塘水体氧含量,也可以换水或者向池塘泼洒化学增氧剂。

第二是间接增氧。可以向池塘适当施肥适当培养藻类的生长,绿藻的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氧气,增加氧含量,同时抑制蓝藻的生长,因为蓝藻会抑制绿藻的生长。可以向池塘泼洒微生态制剂如光合细菌(可吸收二氧化碳、氨态氮、硫化氢,从来净化水质,增加溶氧。),芽孢杆菌(能够分解污染物、有害产物,抑制有害藻类以及水产致病菌),或水质改良剂。

池塘养鱼的合理放养密度

1

、池塘的选择

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源,交通较便利的地方修建池塘,面积应有

2

亩以上,保持水位

15~25

米,池埂最好用石块砌成。主养草食性鱼类的,最好是有一定栽

种牧草的地方。

2

、鱼种的选择与放养

1

)混养

混养是提高静水池塘鱼产量及效益的重要措施。选择搭配品种时应考虑利

用不同水层,

又要避免相近食性及习性的鱼类相互争食和争抢栖息水层。

如当地草料来源丰

富,可考虑以草鱼及团头鲂为主养鱼,配养鱼为鲤鱼、鲢、鳙;如当地肥料较丰富,可考虑

以鲢、鳙、罗非鱼等鱼类为主养鱼。如单一投喂配合饲料,最好只有两个品种混养,主养鱼

与配养鱼的比例大约为

80

20

2

)放养密度

合理的放养密度(或放养量)

,可以保证在适宜的饲养期间内,饲养出

达到预期食用鱼或鱼种规格。

放养密度

(放养量)

可以放养品种的尾数和重量两种方式表达。

在生产中,确定放养密度的方式有经验法和计算法两种。

经验法是指根据往年该池塘所养该种鱼的成活率和实际养成规格,

来确定今年的放养密

度及规格,若去年的养成规格较小,今年应减少放养密度;反之应提高放养密度。

计算法:一般池塘,如不考虑鱼种重量,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放养量。

每亩鱼种放养量

=

估计每亩毛产量

/

(计划成鱼规格×估计成活率)

鱼种放养规格(千克

/

尾)

=

计划成鱼规格(千克

/

尾)

/

估计增重倍数

根据我省现有养殖水平,

一般成鱼池塘亩产量为

300~400

千克,

精养池塘亩产量

500~600

千克。

以饲养草鱼、

鲤鱼食用鱼约

8

个月为例,

规格草鱼种

50

克以上

/

尾)

的成活率

75~80%

增重倍数

7~10

倍;鲤鱼(

50

克以上

/

尾)的成活率

92~95%

,增重倍数

6~7

倍。鲢、鳙的成

活率

95%

左右,增重倍数

5~7

倍。

实例

1

:一口

1

亩池塘准备饲养草鱼、鲢、鳙,计划鱼产量

400

千克,每种鱼的出塘产

量及规格:草鱼

250

千克,

1

千克

/

尾;鲢

100

千克,

05

千克

/

尾;鳙

50

千克,

075

千克

/

尾。

问需投放多少鱼种,每种鱼放养时的规格是多少?

按我省现行最低生产水平计算:

草鱼

草鱼的放养量

=

计划草鱼产量

/

(草鱼出塘规格×最低成活率)

=250

千克

/1

×

75%=

330

若按最低增重倍数

7

计,放养时草鱼的最高规格

=

出塘规格

/

增重倍数

=

140

/

尾;

若按最高增重倍数

10

计,放养时草鱼的最低规格为

100

/

尾。

鱼种放养量

=

计划鲢鱼产量

/

(鲢出塘规格×最低成活率)

=100/

05

×

95%

=

210

鲢鱼种放养时规格为

70~100

/

尾。

鱼种放养量

=

计划鳙产量

/

(鳙出塘规格×最低成活率)

=50/

075

×

95%

=

70

尾。

鳙鱼种放养时规格为

100~150

/

尾。

该池塘鱼种总放养量

=

(草鱼

+

+

鳙)鱼种放养量

=330+210+70=610

尾。

由于池塘的水质、

饲料的种类及日投喂量均对食用鱼产量有密切关系,

在考虑最初鱼种

放养量时应灵活掌握。一般每亩常规鱼种放养尾数约为

600~1200

尾,黄颡鱼与云斑鮰主养

鱼池塘的鱼种放养密度可增加至

1500~2000

尾。

3

)轮捕轮放与套养鱼种

随着池塘内饲养的鱼类生长,池塘的载鱼量增大,可能影

响鱼类的正常生长。

采用轮捕轮放方式,

可以及时出塘已达到上市规格的食用鱼,

稀疏池塘

内放养鱼的密度,

有利解决不同规格鱼类的争食矛盾。

轮捕轮放的形式可以是捕大留小,

可是捕大补小,或是双季塘轮养,一季养成鱼,一季培育鱼种。

在成鱼池塘套养鱼种是解决翌年大规格鱼种的较好方法,

一般要求套养的鱼种草鱼、

鱼规格在

10

克以上,每亩鱼种套养密度

300~500

尾。

3

、饲养管理

1

)投饲

草鱼和团头鲂以青饲料为主,辅以精饲料,若投喂草鱼配合饲料,仍应辅

助投喂青饲料。

一般每

40

千克陆草或

80

千克水草可以长

1

千克草食性鱼类。

青饲料固定投

放在用竹或木杆搭成的四方形框内,及时捞走残枝。

鲤鱼、鲫、云斑鮰等杂食性鱼类为主食鱼,通常喂豆饼(粕)

、糠、麸、鱼粉及配合饲

料等。

一般配合饲料的饲料系数为

15~20

。日投饲率与日投饲量可以根据下列公式确定。

日投饲率

=

当日水温(℃)×

013%

日投饲量

=

吃食鱼重量×日投饲率,日投饲次数为

2~3

次。

一般讲,在适宜生长水温范围内,温度越高,鱼类摄食能力越强,生长越旺盛。

2

)控制水质

主要防止饲养鱼类浮头。

在鱼类

6~9

月生长旺盛时期,每隔

7~10

注入新水一次,每次注水约

20

厘米左右。发现鱼类浮头,说明池水中缺氧,应及时加大注

入新水量,或开启增氧机充氧。

在农村长大的人一定对黄鳝很熟悉。这种水生生物,看起来像蛇,其实肉质非常鲜美,营养丰富,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是餐桌上流行的滋补水产品。黄鳝生命力强,易于运输,可以活体投放市场,发展黄鳝人工养殖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黄鳝人工养殖技术简述如下:主要包括黄鳝池塘的建设、黄鳝苗种的选择与放养、人工投喂和日常管理。一、黄鳝池塘建设黄鳝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一些废弃的不适合养殖其他鱼类的水体和不适合种植农作物的水坑、池塘可以作为黄鳝池塘。也可以选择一个水、通风、阳光充足的地方建一个养鳗池。黄鳝池塘最好是从东到西呈长方形,深度在1m左右。面积视养殖规模而定,一般为20~50m2。鳗鱼塘四周的底部、墙壁、缝隙一定要堵得严严实实,防止鳗鱼逃跑。鳗鱼塘必须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溢流口,用于排放污水、换水和防止大雨塘水位上涨时鳗鱼逃跑。每个出口必须配备防逃逸设施。为了方便黄鳝的生长,我们可以人为模仿黄鳝栖息的自然环境,如在池中抛石子、树根或在池中种植浮莲等水生植物。二。鳗鱼苗的选择和放养目前在黄鳝人工养殖中,选用的散养黄鳝苗种必须无害、无病、健康、光滑,以金**为佳。一般选择每公斤80条左右的鳗苗。鳗鱼苗规格过小,会影响其摄食量和增重,所以当年无法收获。放养的鳗鱼苗必须规格整齐,大小一致。记得把尺码混在一起,以防同类相残。放养密度,每平方米可放养10克左右的鳗鱼苗100尾。早春放养鳗鲡苗效果较好,有利于鳗鲡早期投喂,延长生长期。第三,人工饲养黄鳝是一种肉食性杂食性鱼类,食物来源广泛。如小鱼小虾、蚯蚓、动物内脏和剩菜、蜗牛肉、大米、瓜皮、蔬菜下脚料等。黄鳝要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即一般在黄昏后投喂鳗鱼,并设置固定的场所投喂鳗鱼,有利于鳗鱼定点投喂,方便我们观察鳗鱼投喂情况,清理残留饵料。鱼饵要新鲜活的。黄鳝的日摄食量约为黄鳝体重的6%。投喂时应根据前一天黄鳝的进食情况适当调整,投喂后稍有剩余为宜。不要长时间或短时间投喂黄鳝,否则会影响黄鳝的生长。

养黄鳝的方法是:

选择优质苗种。快速养鳝应选择体色深黄有大黑斑、无病无伤、敏感、争逃力强的种类。

合理密养。常规养殖,每平方米放养规格约50克的个体,密度为2千克左右最为合理。同时,池埂多(如埂沟式鳝池)、水草多、换水方便、排污彻底的鳝池放养密度可增大;相反则应减少。黄鳝规格大、放养总重可增加;规格小,放养总量应减少。有养殖经验的放养密度大;无经验者放养密度小。

大小分级分池。大小鳝同池或同网箱混养,整体增重倍数低,即整体生长速度慢,效益差。一般收购的“统货”,至少要分三个以上的等级饲养,分的等级越多,越利于养殖和整体快速增重。

江颡 学名:

鮠科 Bagridae  拟鲿属 Pseudobagrus   鱼类,为体形最大的黄颡鱼,可长至4斤。

下图为 瓦(谢尔)氏拟鲿 Pseudobagrus vachellii ,俗称 瓦氏黄颡鱼、江黄颡鱼、郎丝江颡、嗄呀子

头顶覆盖薄皮。须4对,上颌须末端超过胸鳍基部。体无鳞。背鳍刺比胸鳍刺长,后缘具锯齿。胸鳍刺前缘光滑,后缘也有锯齿。腹鳍末端达臀鳍。腹鳍基部稍短于臀鳍基部。臀鳍条21~25。

为底层鱼类。江河、湖泊中均能生活,尤以江河为多。主食昆虫幼虫及小虾。最大个体2市斤左右。分布于长江和珠江水系。

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少肌间刺,备受广大养殖户及消费者的青睐。

原是长江干、支流的一种小型经济鱼类,近年来,经过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率先多年的研究与推广,已被驯养成一个新的优良养殖对象,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养殖。瓦氏黄颡鱼的生活习惯与普通常见的黄颡鱼比较相似,但实际上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物种,普通黄颡鱼一年平均能长100-200克,而瓦氏黄颡鱼一年可以长到400-600克,最大个体可达到3000克。通常瓦氏黄颡鱼的成体比黄颡鱼大三倍以上,生长速度快25倍左右,群体增重倍数高3~4倍,抗病力比普通黄颡鱼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3836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4
下一篇2023-1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