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工艺流程以及特点

青铜工艺流程以及特点,第1张

  作为一个中国人,想必大家都去过某些大中型的历史博物馆,然而在这些博物馆内,最令人赞叹的莫过于年代久远的青铜器了。没错,作为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之一,青铜艺术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国历史文明的一个显著标志,就算是到了现代社会我们也还能看到各种通过青铜工艺制造出来的产品。今天小编就整理出一篇有关青铜工艺过程以及青铜工艺特点的文章,带领大家走近这种神秘的中华文化……

  

  青铜工艺兴起:

  战国铜尊盘,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尊是盛酒器,盘是盛水器,出土时尊置于盘中。青铜是人类最早发明的合金,它远比红铜坚硬,同时铸造、锻打性能优良。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成熟和繁荣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最富有礼制色彩的制品。秦汉以前的青铜器,可分为用于国家和宗室大典的礼器、一般日用器皿和陪葬用的明器三大宗。除了专门为王公贵族死后陪葬的明器外,其它青铜器按照使用功能,又可以分为兵器、乐器、炊具、食器、酒器、水具和车马饰物等。

  

  刀、斧、钺、戈等兵器是当时青铜器中的大宗。编钟、镈等是青铜乐器的典型代表,属于礼器范畴,大多铸造精美。鼎、鬲等是从原始炊具中发展出的蒸煮用具,后来成为贵族、诸侯王和天子祭祀、宴饮中盛放整只牛、羊、猪及禽类的大型礼器。这类礼器在使用上有着严格的规定,如天子礼仪场合使用九鼎八簋(簋是一种食器),王公使用七鼎六簋,五鼎四簋等,总之是根据爵位的高低依次增减,同时器型的大小和重量等也有严格的等级限制。青铜酒器的种类最多,这可能与殷商人嗜酒有关。最早出现的酒器是以爵和觚为核心的器物群,包括觯、尊、卣、壶、觥、罍、盉、瓿和方彝等。不少尊、卣还被铸成鸟兽等动物形象。

  中国已知最早的青铜器,是发现于甘肃省东乡县林家的小铜刀和永登县蒋家坪的残断小铜刀,制造时间在公元前3000年至前2300年之间。至于黄铜残片的发现,则在陕西临潼姜寨的仰韶文化遗址中,时间约为公元前4600年左右。在更迟一些的龙山文化时期,中国进入铜石并用时代,此时人们已能制作青铜的容器。

  因为青铜是铜(红铜)与锡或铅的合金,与红铜相比,熔点有所降低,而硬度增强。含锡10%的青铜,硬度为红铜的47倍。同时,熔化的青铜在冷凝时体积略有增大,所以青铜铸件填充性好,气孔少,具有较高的铸造性能。

  

  青铜工艺发展阶段:

  制作青铜器,要经过采矿、冶炼、浇铸、修整等几个阶段。浇铸之前,要先依器物的形态轮廓制成铸型——范(模具)。青铜器早期采用简单的单范,较复杂的则用上下两块范合范浇铸,可铸出扁体的双面造型的物品。如果要制作有容积的立体造型,就必须使用多块范,而且还要装有内模,这需要掌握更精湛的技艺。青铜器的纹饰先刻在范母上,然后翻成泥范,再合范铸器。

  由上述青铜器铸造工艺技术的发展演变来看,青铜工艺经历了由单范到合范,再发展为多块合范的过程。制作青铜容器必须掌握多块合范的工艺,所以青铜容器的出现,标志着青铜冶铸技术步入了成熟阶段。

  

  青铜工艺流程:

  在中国的古代,青铜器的几种主要的制造方法有块范法、失蜡法、分铸法以及我们熟知的焊接法,流传到现在比较常用的两种铸造方法是“块范法”以及“火蜡法”,而说到青铜的铸造原料,很简单,就是青铜,这种红铜和锡或者铅的合金。下面我们就以块范法为例,对青铜工艺流程做一个全面的介绍:

  

  制模

  制模的意思也就是古书中描述的“母仪”,原型可以根据工匠的喜好进行选择,同时根据容器模子的大小以及表面纹饰的程度进行范块。等到内外范都做出来之后,再进行套合,直至冷却。

  制范

  我们先要准备适当的泥料,然后进行内外范的制造,泥料中可以适当的搀有一些植物质,例如草木屑等等,这样有利于内外范的透气。

  浇铸

  当内外范都已经配套地制作好之后,首先将窑烤炉预热,然后将熔融的铜液倒入模子底部的浇口,可以适当地让气孔以及铜液中的各种杂志沉积在容器的底部。

  

  修整

  当铜器在除去内外范之后还要进行一定的修整行为,这也是为消除毛刺、飞边等等必做之事,经过这样一场精致的打磨之后,青铜器会更加精致。

  青铜工艺特点:

  青铜工艺中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形表意”,这种从商周时期流传下来的工艺理念至今仍然受用,其次就是工艺过程中的修饰协调,这种工艺特点是和谐性与装饰性一致的象征。最后的一种特点就是诡异奇美。这种工艺特点表现在纹饰的设计上,仔细留意不难发现,不少青铜器的表面纹饰都充满了想象力。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已经对青铜工艺了解清楚了,这就带着这些知识去博物馆中欣赏一下老祖宗们留下来的艺术品吧!

青铜器从仿制品{工艺品}的角度来说并没有消失,现在还有人在做。而且规模还不小。某省的一些地方是专业化的在做,从甘肃马家窑的“铜削”{严格讲是红铜}起,这种铜锡合金已有四千年以上的历史,现在从技术上讲比过去强,但艺术上比不上。

在我们的认知里,青铜器是古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要器具,是那些达官贵人权利与地位的象征,然而对于我们现代的生活中,青铜器的作用则与古代有着很大的不同,对于现代社会中的青铜器来说,收藏、摆放、欣赏则是现代青铜器的主要作用。青铜器是许多收藏者所热捧的对象,它以独特的铸造工艺以及精美的雕刻手法受到了收藏者们的青睐,同时许多喜欢仿古装饰的人会在家中摆放一些青铜器。

  家中有了青铜器的加入,更加的彰显了主人的审美。

  而现代青铜器的作用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们相信它有一种神秘的精神力量,通过收藏可以达到一种类似宗教信仰的力量。

(1)左 精铜  右 粗铜 硫酸铜溶液   Ag、Au

(2)Pb    PbO 2   B 

(3)①4OH ― ―4e - =2H 2 O+O 2 ↑   ②0005mol/L     2

考查电化学原理的应用

(1)粗铜精炼时,粗铜和电源的正价相连,作阳极。纯铜和电源的负极相连,作阴极,电解质溶液是硫酸铜溶液。纯铜中含有的杂质铁和镍的活泼性均强于铜的,所以二者首先失去电子。银和金的活泼性弱于铜的,在铜存在的条件下,二者不可能失去电子,二者最终形成阳极泥。

(2)根据装置图可判断A和电源的负极相连,作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

为PbSO 4 +2e - =Pb+SO 4 2 - 。B和电源的正极相连,作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PbSO 4 -2e - + 2H 2 O = PbO 2 + 4H + +SO 4 2 - 。所以A极生成铅,B极生成二氧化铅,因此蓄电池的正负极的极性将对换,即B将是正极。

(3)根据溶液显蓝色,以及析出红色的固态物质可判断,该固态物质一定是铜,铜;离子在阴极达到电子,析出铜单质,电极反应式为Cu 2 + +2e - =Cu。则B极是阳极,且生成的气体是无色的,所以是溶液中OH ― 放电,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电极反应式为4OH ― ―4e - =2H 2 O+O 2 ↑。电极增重016 g,即铜是016g,物质的量为 ,所以原溶液的浓度为 。每消耗1mol铜离子,则同时生成2mol氢离子,所以氢离子的浓度为0005mol/L×2=011mol/L,因此pH=2。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263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6
下一篇2023-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