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子是什么意思

举子是什么意思,第1张

举子的解释 [a candidate for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科举时代被推荐参加考试的读书人 详细解释 (1)生育 子女 。 《后汉书·侯霸传》 :“ 更始 元年 ,遣使徵 霸 ,百姓老弱相携号哭……民至乃戒乳妇勿得举子, 侯君 当去,必不能全。” 金 王若虚 《失子》 诗:“ 平生 三举子,随灭如朝露。” (2)科举考试的应试人。 《旧唐书·高适传》 :“时右相 李林甫 擅权,薄於文雅,唯以举子待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 :“举子进科场,全无字半行,烛已相将尽,问君忙不忙?” 清 沉复 《 浮生 六记·闲情记趣》 :“先拈鬮,得第一者为主考,关防别座;第二者为誊録,亦就座;余为举子。” 词语分解 举的解释 举 (举) ǔ 向上抬,向上托:举头。举手。举重。举棋不定。 动作行为:举止。轻而易举。 发起,兴办:举义。举办。创举。 提出:举要。举例。 推选,推荐:推举。荐举。 全:举国。举世。举家。 古代指科 子的解释 子 ǐ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 儿子 :子女。子孙。 子嗣 。子弟( 后辈 人,年轻人)。 植物的果实、 种子 :菜子。瓜子儿。子实。 动物 的卵:鱼子。蚕子。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 东西 :

  “汝、官、哥、钧、定”,是宋五大名窑的简称。

  明代《宣德鼎彝谱》一书记载,“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各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由于柴窑一直没有发现窑址,便被搁置一边,“柴窑主要是从文献到文献,没有考古资料做支撑。与此同时,柴窑也没有传世器。”于是,便留下了“汝、官、哥、钧、定”的说法。

  汝窑

  特征

  一、釉色青而润泽。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为主。

  二、开创了青瓷印花的特殊风格。

  三、通体有极细的纹片,宛如冰裂,蟹爪,但也有裂纹的。

  四、底部有细小的支钉烧痕。这是由于汝窑改变了定窑复烧的做法,用细小支钉托住。

  官窑

  特征

  官窑主要烧制青瓷,产品釉色以月白为上,粉青次之,天青,翠青又次之。大观年间,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

  釉内且有冰裂,梅花,蟹爪等细小裂纹,还有带鳝血状的油斑。

  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瓷器足部无釉,烧成后是铁黑色,口部釉薄,微显胎骨,即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

  定窑

  特征

  定窑宋代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釉、酱釉、绿釉及白釉剔花器。白釉装饰有刻花、划花与印花三种。釉色润泽如玉。黑釉、酱釉称为“黑定”、“紫定”,也别具特色,制作精湛,造型典雅。花纹千姿百态,有用刀刻成的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特技制成的“竹丝刷纹”,“泪痕纹”等等。

  定窑产品的第二个特点即有刻、划、印的花纹,这是与唐代邢窑的白瓷明显不同的地方。唐代邢窑白瓷多是素瓷,没有花饰。

  第三,定瓷有芒,芒是指因用复烧方法,而出现中部无釉的缺点。

  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发现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这说明定窑的一部分产品是为官府和宫廷烧造的。

  钧窑

  特征

  钧窑瓷器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种乳浊釉,釉内还含有少量的铜,不同于耀州窑,也不同于汝窑,烧出的釉色带红,有如蓝天中的晚霞。青色也不同于一般的青瓷,虽然色泽深浅不一,但多近于蓝色,是一种蓝色乳光釉。是青瓷工艺的一个创造和突破。

  钧窑器皿的釉色比较丰富,五彩缤纷,艳丽绝伦。有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葱翠青以及天蓝,米色,月白,窑变等等。其中,以红,紫最为名贵,称为“钧红”,“钧紫”。因钧瓷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

  宋代钧窑创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下烧制成功铜红釉,为我国陶瓷工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

  钧窑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纲”之需,以花盆最为出色。

  哥窑

  特征

  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纹路交错,形成许多的釉色以青为主,浓淡不一,但也有淡紫色、**的产品。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纹片的纹理呈金**,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

  黑胎厚釉,紫口铁足是其另一个特征,哥窑瓷胎体有厚有薄,釉色主要有粉青、月白、米黄数种,釉面光泽如肤之微汗,是为上品。器形以洗、炉、盘、碗为多。

  哥窑与汝窑不同,它不见于宋人记载。哥窑瓷器的窑址迄未发现,也难以陶瓷考古所得材料与传世哥窑器印证。

  仓颉简(竹简书)CangJieJian——学识渊博,前途无量

解说:仓颉创造了文字,万世文字之祖,千古大儒之师,手抓该书真可谓博学而多才。

  唐代论语玉烛龟形酒筹筒,此器由龟座和圆筒两部分组成,刻成处皆鎏金。龟昂首曲尾,四肢着地,北部隆起,阴刻龟裂纹;龟背中央设双层仰莲,上承圆柱形筹筒,宛如龟背上竖立一支金色蜡烛;筒身以鱼子纹作地,上部刻龙凤各一,间以缠树花叶,龙凤间长形方框内刻双线“论语玉烛”四字,下部饰四个瓜果形开光,内皆錾刻相啄飞鸟一对,筒身底部外突,侧壁刻一周菊瓣图案,筒内轩鎏金酒令银筹50根;筒盖亦圆柱形,以子母口与筒身扣合,盖面饰卷边荷叶纹,莲蕾形钮上刻重瓣仰莲纹,盖侧壁地作鱼子纹,饰以鸿雁两对及卷草、流云纹,盖钮与边沿银链相连。

1,宋代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处于空前绝后的水平宋瓷是宋代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是两宋文化的一朵绚丽的奇葩宋瓷在当时的海外贸易中,以成为风靡世界的名牌商品宋瓷有民窑、官窑之分、有南北地域之分

所谓官窑,就是国家中央 办的窑,专门为皇宫,王室生产的用瓷;所谓民窑,就是民间办的窑,生产民间用瓷官窑瓷器,不计成本,精益求精,窑址的地点,生产技术严格保密,工艺精美绝伦,传世瓷器多是稀世珍品而民窑,当时生产者看重的是实用、使用价值,生产者要考虑成本,工料就不如官窑那么讲究,但并非没有精美的艺术产品,纵览两宋瓷坛,民窑异彩纷呈,与官窑交相辉映,蔚为奇观

宋瓷窑场首推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后人称之为“宋代五大名窑”

汝窑

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为“五大名窑”之首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器、物本身制作上胎体较薄,胎泥极细密,呈香灰色,制作规整,造型庄重大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为主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汝窑瓷器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其釉色后人评价“其色卵白,如堆脂,然汁中榨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可见汝窑烧制的青瓷确有独特魅力,被人们推举为五窑之首,名副其实

官窑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哥窑

哥窑,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据历史传说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两浙路处州、龙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有的专家认为传世的宫藏哥窑瓷,实际上是南宋时修内司官窑烧制的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纹片的纹理呈金**,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其中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为黑胎,也具有“紫口铁足”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故研究者普遍认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

钧窑

钧窑分为官钧窑、民钧窑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县(时称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因钧瓷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钧窑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纲”之需,以花盆最为出色

定窑

定窑为民窑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花纹千姿百态,有用刀刻成的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特技制成的“竹丝刷纹”,“泪痕纹”等等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发现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这说明定窑的一部分产品是为官府和宫廷烧造的

2,明式家具十六品

第一组包括 1)简练 2)淳朴 3)厚拙 4)凝重 5)雄伟 6)圆浑 7)沉穆 等七品

明式家具的主要神态是简练朴素,静穆大方,这是它的主流以上七品可说同 属这一类型它们大都朴质无文,或有亦不多也正因如此,被选为简练的实 例每兼有淳朴之趣,被选作淳朴的实例或颇具沉穆之神不过如仔细分辨,还 是能看出它们所具的神态以何为主,并依其主要的来定品

第二组包括 8)穠华 9)文绮 10)妍秀 三品

简练朴素,静穆大方,只是明式家具神态的主要一面,但决不能说是它的全貌 有的明式家具有精美而繁缛的雕刻花纹这三品属於装饰性较强的一组,与 第一组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三组有 11)劲挺 12)柔婉 两品

二品神态迥别,刚健婀娜,各臻其极,但互呈妙趣,异曲同工有一点二者却 又相同,即整体各个构件都比较细言其细,主要是造得细,不是下料细劲 挺和柔婉,尤其是后者,必须用很大的料才能造出来若就其细而言,它们和 构件比较粗的淳朴和厚拙两品又形成对比

第四组有 13)空灵 14)玲珑 两品

二品彷佛相近,实不相同空灵靠间架空间处理得当才能取得效果,玲珑则仗 各个部位的透空雕刻予人灵巧剔透之感玲珑必然有著高度而精美的雕饰,若 就此而言,它又和第二组属於同一类型

第五组有 15)典雅 16)清新 两品

典雅言其有来历而不庸俗,清新言其大胆创新,悉摈陈腐二者乍看似乎大相 迳庭,实则也有一致的一面,即都要有超然脱俗的面目才能入品如果有来历 而只是墨守成规,平淡无奇,那麼可称典雅的家具未免太多了它必须是确有 来历但又罕经人道,真正做到了推陈出新如果说大胆创新,悉摈陈腐,但却 是故弄新奇,矫揉造作,那又安得入清新之品,只不过罹怪诞之病而已

§明式家具八病

家具的某一病往往是某一品的反面,但又不得与另一品彷佛有些相近而混淆起来,它们之间是有明确分界的例如:

繁琐和赘复都是简练的反面,但它们不得与穠华相混

臃肿乃是劲挺的反面,滞郁乃是空灵的反面,但不得与厚拙相混

纤巧是淳朴、凝重的反面,但不得与构件比较细的劲挺、柔婉相混

悖谬、失位的病源每出於标新立异,逞怪炫奇

俚俗一般是不成功的来自某一地区的乡土制品它们常使用南榆、柞木等较软木材,制作手法,别成体系,与习见的黄花梨、紫檀器等风格不同民间家具有的非常淳朴,即使粗糙一些,也稚拙可喜俚俗只是这类家具中的下下品而已

3文物(wén wù ): 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人类文化遗物包括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址、墓葬、建筑和碑刻;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以及生活用品;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史料价值的手稿、古旧图书;反映各时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4,有关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二、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问,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三、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上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四、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五、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以上几个方面中,最主要的条件是原材料和烧成温度,其他几个条件,都与这两条密切相关因此,制陶工匠一旦掌握了烧成温度的技术,并认识到高岭土与一般黏土的区别,便具备了发明瓷器的条件

5,陶器是指以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1000℃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坯体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声音不清陶器可区分为细陶和粗陶,白色或有色,无釉或有釉品种有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早在商代,就已出现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陶器的表现内容多种多样,动物、楼阁以及日常生活用器无不涉及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来看,在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

6玉,在我国是美石的同义语古人视玉为宝,今人又把珍贵的玉石称为宝玉我国是一

个玉石之国,但目前国内的珠宝界、考古界和地质界对玉、玉石和宝石的定义是有区别

的目前国际上统称的玉专指软玉和硬玉(翡翠),其它玉雕石料统称为玉石宝石是

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具有特殊光学效应的 体,绝大多数都是某种矿物的单晶体

,如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猫眼石、碧玺、紫牙乌等

一、硬玉

19世纪后半叶,法国矿物学家德穆尔将中国的“玉”分为软玉和硬玉(见地质情报

所:《翡翠冲的《国外地质科技》,1981年第2期)两类硬玉,我国俗称“翡翠”,是

我国传统玉石中的后起之秀,又是近代所有玉石中的上品

翡翠不管是“山料”(原生矿石)还是“籽料”(次生矿石),主要是由硬玉矿物

组成的致密块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组成翡翠的硬玉矿物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翡翠

的纤维状结构这种紧密的纤维状结构,使翡翠具有细腻和坚韧的特点

硬玉是由一种钢和铝的硅酸盐矿物组成,纯净者无色或白色其块体的化学成分为

:二氧化硅占5828%,氧化钠占1394%,氧化钙占162%,氧化镁占O91%,三氧化

二铁占O64%,此外还含有微量的铬、镍等其中,铬是使翡翠具有翠绿色的主要因素

通常翡翠含氧化铬O2~O5%,个别达2~375%以上

翡翠硬度为7,比重333矿物折光率:Ng=1667,Np=1654;重折率0012

常见的翡翠颜色有白、灰、粉、淡褐、绿、翠绿、黄绿、紫红等,多数不透明,个

别半透明,有玻璃光泽按颜色和质地分,有宝石绿、艳绿、黄阳绿、阳俏绿、玻璃绿

、鹦哥绿、菠菜绿、浅水绿、浅阳绿、蛙绿、瓜皮绿、梅花绿、蓝绿、灰绿、油绿,以

及紫罗兰和藕粉地等二十多个品种

翡翠在我国明确地称为硬玉,可能始于宋代而汉代张衡的《西京赋》、班固的《

西都赋》以及六朝徐陵的《玉台新咏诗序》提到的翡翠都有可能指软玉中的碧玉,而非

硬玉正因为硬玉在唐代已不可考,故李善注《文选》、颜师古往《汉书》均未尝及之

近来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三卷中称:在18世纪以前,中国人

并不知道硬玉这种东西以后,硬玉才从缅甸产地经云南输入中国前不久,苏联地质

学家基也夫林科也指出,缅甸度冒、缅冒、潘冒和南奈冒的次生翡翠矿发现于1871年,

至今已开采了一百多年,仍未采空缅甸乌龙江河谷的原生翡翠早在13世纪(宋末至元

初)已经采矿(见《国外地质科技》)而我国目前从宫廷珍藏和出土文物中尚未发现

明朝以前的翡翠因此,中国人何时称硬玉为翡翠,缅甸翡翠何时输入中国,一直是未

弄清楚的历史之谜我们期待考古工作者能有新的发现,来解决这一历史悬案

二、软玉

软玉是我国矿物学家对英文Nephrite的译名这一英文名称源于希腊语,有“肾脏

”之意这是因为古代洲认为将这种玉石佩挂在腰部可以治愈肾病(久术武夫:《宝石

贵金属辞典》)看来,古欧洲人和我国古代人一样,都迷信于玉中国古人不仅认为

饰用这种玉可以辟邪,而且认为饮用玉粉可以治病然而不论欧洲人也好,喜欢玉器的

墨西哥和新西兰人也好,都没有中国人使用软玉的历史悠久中国在世界上有“玉石之

国”之称,这同发现和使用软玉的悠久历史有关

软玉在我国有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和墨玉等品种它们与硬玉不同,是由角闪

石族矿物中透闪石阳起石矿物(以透闪石为主)组成的致密块体在显微镜下观察,软

玉同硬玉一样也呈纤维状结构这种由透闪石或阳起石组成的纤维状结构,是软玉具有

细腻和坚韧性质的主要原因透闪石是一种含水和氟的钙镁硅酸盐,其成分中常含有4%

以下的铁,当铁含量超过4%时即过渡为阳起石我国新疆软玉块体的化学分析结果是:

二氧化硅占576O%,氧化铝025%,三氧化二铁066%,氧化锰016%,氧化镁2561

%,氧化钙268%,其它杂质274%硬度6~65比重296~317矿物折光率:透

闪石为Np=1599~1619,Nm=1612~1630,Ng=1622~1640,重折率0O21~0023;

阳起石为Np=1619~1688,Nm=1630~1697,Ng=1640~1705,重折率0021~002

7

软玉常见颜色有白、灰白、绿、暗绿、黄、黑等色多数不透明,个别半透明,有

玻璃光泽软玉的品种主要是按颜色不同来划分的白玉中最佳者白如羊脂,称“羊脂

玉”青玉呈灰白至青白色,目前有人将灰白色的青玉称为“青白玉”碧玉呈绿至暗

绿色,有时可见黑色脏点,是含杂质如铬尖晶石矿物等所致当含杂质多而呈黑色时,

即为珍贵的墨玉黄玉也是一种较珍贵的品种青玉中有糖水**皮壳,现有人称其为

“糖玉”白色略带粉红色者有人称为“粉玉”虎皮色的则称为“虎皮玉”等

目前所知,国内除台湾丰田地区产软玉外(包括透闪石猫眼石),主要产地在新疆

新疆和田玉的悠久历史,在《史记》、《汉书》、《魏书》、《隋书》、《旧唐书》

、《新唐书》、《五代史》等古书中,均有记载不过,西汉以前,史籍所载新疆产软

玉的情况常夹带着不少神话故事从《史记》中记载的《李斯谏逐客书》和《苏厉给赵

惠文王书》中的几句话(“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此数宝者秦不生焉

”“代马胡犬不东下,昆仑之玉不出,此三宝者亦非王有已”)来看,早在春秋战国

至秦统一六国时,新疆的软玉已从昆仑山北麓和田诸地源源不断地输向内地尤其是密

尔岱所产的软玉块度较大,常有上万斤者清时在乌沙克塔克台地区有密尔岱产的弃玉

三块,大者万斤,次者八千斤,又次者重达三千斤故宫博物院珍宝馆珍藏的“大禹治

水玉山”原重一万零七百多斤,这一迄今为止的最大玉件,即产自密尔岱

三、岫岩玉,简称岫玉,因产辽宁省岫岩县而得名这种玉石的主要品种表面看来,同

新疆的青玉或碧玉有些相似,但组成的矿物和硬度则不同组成岫玉的主要矿物是蛇纹

石成分中常含有二价铁、三价铁,还混有锰、铝、镍、钴等杂质,这些混入物使岫岩

玉具有各种颜色岫玉的颜色有白、黄、淡黄、粉红、浅绿、绿、翠绿、暗绿、褐绿及

其它杂色其中常以绿色调为主,颜色介于青玉和碧玉之间组成岫玉的蛇纹石矿物,

通常占85%以上,常见少量方解石、透闪石等其它矿物透闪石的混入,可增大岫玉的

硬度

岫玉的五质非常细腻,半透明至不透明,蜡状至油脂光泽硬度25~55,比重2

5~28蛇纹石矿物的平均折光率154~155蛇纹石是镁质碳酸盐岩、镁质基性宕、

超基性岩的交代蚀变矿物,也可与滑石、绿泥石等共生

岫玉玉质同翡翠和软玉极易区分,主要是光泽(老带油脂光泽)和硬度的不同

岫玉广泛产生接触变质的镁质大理岩中,我国很多地区具备这种地质环境,所以其

产地相当广泛目前已知有下述不同产地和以产地为名所划分的品种:

岫玉绿色,半透明至不透明,产地在辽宁省岫岩县瓦沟化学成份是:二氧化硅43

80%,氧化镁4210%,氧化钙056%,氧化铝0006%,三氧化二铁064%,水1181

%,杂质1285%硬度48~55,比重261产于古老地层白云石大理岩中

在我国江苏、浙江一带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玉器中,经鉴定发现其中有岫玉(郑

建:《江苏省吴县新石器遗址出土的古玉研究》)殷墟妇好墓中有四十余件玉器,“

其中多数与现在辽宁岫岩玉接近,少数与河南南阳玉接近,极个别与新疆和阗(田)玉

相似”(夏湘蓉、李仲均、王根元:《中国古代矿业开发史》第428页)由此可见岫

玉的开采史至少有三四千年历史了

南方玉开采史不详,因产于广东省信宜县泗流地区,故又称“信宜玉”玉质大多

数由蛇纹石组成,并含有少量金云母、滑石、方解石、透闪石、绿泥石、绿帘石等因

含杂质多,颜色常与岫玉不同,色调暗绿至褐绿同时产出的地质条件与岫玉也有差别

,它产于云母片岩和条带状混合片麻岩组成的地层中,玉石矿体下面常有02~55米厚

的滑石层

祁连玉产祁连山,玉色暗绿,带有较多的黑色脏点,岫玉和南方玉没有这一特点

京黄玉淡**,也由蛇纹石组成,因产北京十三陵老君堂接触变质大理岩中而得名

本世纪60年代发现,历史上是否开采过,情况不明因产量过少,现已停采

安绿石也是蛇纹石玉质,因首次发现于吉林集安县的绿水河而得名产于蛇纹石化

大理岩古老的地层中玉质较纯,细腻光洁,苹果绿至墨绿色,微透明至半透明

与岫玉相似的蛇纹石玉石还有不少产地和品种因此,当我们鉴别新石器时代以来

属于这类玉质的玉器时,切不可轻易断定玉质的来源1977年,南京博物院在江苏吴县

草鞋山、张陵山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玉器中,经鉴定有一件玉管为蛇纹石玉石,就不是

辽宁产生的岫玉,玉料可能是江苏镇江的产物

四、蓝田玉

蓝田玉的名称初见于《汉书·地理志》,美玉产自“京北(今西安北)蓝田山”

其后,《后汉书·外戚传》、张衡《西京赋》、《广雅》、《水经注》和《元和郡县图

志》等古书,都有蓝田产玉的记载至明万历年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称:“所

谓蓝田,即葱岭(昆仑山)出玉之别名,而后也误以为西安之蓝田也”从此引起后世

人的纷争,有的说蓝田根本不产玉,有的说即使产玉可能是莱玉(色绿似菜叶的玉石)

近些年,陕西地质工作者在蓝田发现了蛇纹石化大理岩玉料,认为它就是古代记载的

蓝田玉(1978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这一发现不仅引起了寻找珠玉原料的地质界

重视,也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兴趣1982年,地质矿产部地质博物馆,展出了上述蓝田

玉的原石这种蛇纹石化强烈时,局部已经变成与岫玉相同的玉石了玉质从外观上看

,有**、浅绿色等不均匀的色调,并伴随浅白色的大理岩这种玉石虽然不很美观,

但因为蓝田地处西安古城附近,玉质硬度为4左右,容易加工,所以古人有可能采用做为

装饰品在汉代玉器中有两件很像现今的蓝田玉,一件是在陕西汉武帝茂陵附近出土的

大型玉铺首嵌在古墓门上;另一件是故宫博物院藏的汉代玉佩从这两件玉器玉质和色

泽上看,很多地质学者都认为同现今的蓝田玉相似但它是否真是古代的蓝田玉,则需

加以进一步的考查

五、南阳玉

南阳玉因产河南省南阳而得名,又因矿区在南阳的独山,故又称“独山玉”

南阳玉色泽鲜艳,质地比较细腻,光泽好,硬度高,可同翡翠媲美德国人曾称其

为“南阳翡翠”,苏联地质学家基也夫林科曾把南阳玉归属于翡翠类型的玉石矿床据

河南地质工作者近几年的研究,探明南阳玉是一种蚀变斜长岩,组成矿物除斜长石外,

还有黝帘石、绿帘石、透闪石、绢云母、黑云母和榍石等经过显微镜鉴定,玉质含有

多种蚀变矿物,蚀变作用以黝帘石化、绿帘石化和透闪石化为主由于玉石中含各种金

属杂质电素离子),所以玉质的颜色有多种色调,以绿、白、杂色为主,也见有紫、蓝

、黄等色

南阳玉硬度6~65有玻璃光泽,多数不透明,少数微透明化学分析的结果是:

二氧化硅41~45%,氧化铝3071~3414%,氧化镁028~173%,氧化钾002~264

%,三氧化二铁0~08%,氧化亚铁027~088%,氧化锰002~01%,三氧化二铬0

01~034%,结晶水023~074%,二氧化碳006~052%南阳玉的微量元素分析结

果是:铬001~05%,镍小于01%,钒0001~01%,锰001~005%,钛0001~0

5%

据文字记载,南阳玉在汉代已开采是无疑问的近来考古出土的资料将南阳玉的开

采推到商晚期以前1952年李济在《殷墟有刃石器图说》中指出,殷墟有刃石器凡四百

四十四件,其中有玉器七件,而这七件玉器的质料全是南阳玉《安阳殷墟五号墓的发

掘报告》中也指出,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七百余件玉器,其中四十余件标本经初步鉴定

,“其多数与现代辽宁岫岩玉接近,少数与河南南阳玉接近,极个别的与新疆和阗(田

)玉相似”(《考古学报》1977年第2期)而1983年10月在四川成都“宝石讲座和学术

交流会”上,河南省地质局在宣读关于南阳玉的一篇论文中说,在南阳县黄山出土一件

南阳玉玉铲,经鉴定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产物,距今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可知南阳玉早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被采用了

1 这片文言文翻译

纪老农夫说

清·戴名世

顷余读书山间,西邻有农夫,年老矣,犹治田事甚勤,暇则休乎树下而卧焉,余尝视之,朴且鄙,然其意有以自得者。

一日,余谓之曰:“汝劳苦田间,手足胼胝,顾不识亦有所乐于此乎?”曰:“否也,然吾平生亦不知所为忧戚。吾侪小人,生僻壤,未尝见世事,忽忽以老,筋骨之劳与夫风雨暴露之苦无岁无之,吾岂有乐哉?然而聊且治生,无饥寒之患,平居鲜与往来,终其身未入城市,虽贫且贱,无求于世。纵横荆棘之中,出入麋鹿之侣,以此往往习而自安。”

余闻之而叹曰:“至哉乐乎!何谓不得也?”老农又曰:“吾幼未学书,曾不识字,其何敢望君?而君若有慕于余者,何也?”余闻其语,愈益慕之,因书其说。

注释

1、戴名世:清代散文家,主张“率其自然”。出于耕读世家,有经世致用之心,但炎凉世态又使他欲仕不成,欲隐不能。

2、顷:近来。

3、有以:犹有何。有什么。《孟子·梁惠王上》:“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4、胼胝:手掌脚底因长期劳动摩擦而生的茧子。《荀子·子道》:“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史记·李斯列传》:“禹凿龙门,通大夏,疏九河,曲九防,决渟水致之海,而股无胈,胫无毛,手足胼胝,面目黎黑。”唐陆龟蒙《樵人十咏·樵叟》:“自小即胼胝,至今凋鬓发。”清黄遵宪《感怀》诗:“摹写车战图,胼胝过百纸。”沈从文《阿黑小史·秋》:“阿黑的爹这时不打油,用那起着厚的胼胝的扶油槌的手在乡约家抹纸牌去了。”

5、忧戚:忧愁烦恼。《墨子·尚贤中》:“是以美善在上,而所怨谤在下,宁乐在君,忧戚在臣。”《庄子·让王》:“君固愁身伤生,以忧戚不得也。”唐杜甫《催宗文树鸡栅》诗:“不昧风雨晨,乱离减忧戚。”元刘祁《归潜志》卷十三:“公以苍生之命,挺身入不测之敌,万里沙漠,嘻笑而还,气宇恢然,殊不见衰悴忧戚之态。”《水浒传》第一一○回:“词中之意,甚有悲哀忧戚之思,宋江心中,郁郁不乐。”曹禺《日出》第二幕:“他不大爱笑,仿佛是很忧戚的,话也不多,但偶尔冲出一两句,可使举座失色。”

6、吾侪:我辈。《左传·宣公十一年》:“吾侪小人,所谓取诸其怀而与之也。”唐杜甫《宴胡侍御书堂》诗:“今夜文星动,吾侪醉不归。”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上:“仓猝遣将,吾侪之罪也。”陈毅《寄友》诗:“叛徒国贼皆可杀,吾侪南线寄安危。”

7、忽忽:倏忽,急速貌。时间快速飞逝的样子。《楚辞·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兮其将暮。”宋王安石《骅骝》诗:“怒行追疾风,忽忽跨九州。”清戴名世《戴母唐孺人寿序》:“忽忽遂至四五十年,恍如昨日,而余亦老矣。”胡国梁《黄花岗之役》:“我在教练所,忽忽已有一个多礼拜了。”

8、纵横荆棘之中,出入麋鹿之侣:化用苏轼《赤壁赋》中的“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文

近来我在山中读书,西边的邻居家有一位农夫,年纪很大了,还非常勤劳地种田,闲暇时就在树下躺着休息,我曾经仔细观察过他,朴素而且鄙俗,然而(看)他的神情似乎很自得的样子。

有一天,我对他说:“你在地里如此辛苦,手脚都结了茧子,不过(我)不明白你对这种生活也很喜欢吗?”他说:“不是这样,然而我平生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忧愁烦恼。我们这些人都是小民,生于穷乡僻壤,不曾见过世面,(这一辈子)很快就会老去,劳动筋骨与那些风吹日晒的痛苦没有一年没有,我哪里有快乐呢?尽管如此,但是姑且(好好)谋生计,(才会)不受饥寒之苦,平时很少与人交往,一辈子未到城市去过,虽然既贫穷又卑贱,但是对社会也没有太高的要求。(一生不过)在荆棘之中过活,与麋鹿相交相伴,因此常常习惯了这种生活,因而觉得很安适。”

我听了他的话不由得慨叹:“他的快乐真是到了极致了啊!为什么说不自得呢?”老农又说:“我从小没读书,一个字也不认识,怎么敢跟您相比呢?但是您看上去好像有羡慕我的意思,为什么呢?我听到他的话,更加羡慕他了,因此记下了他的话。”

2 文言文在线翻译字典《老农识画》

原文

马正惠公尝珍其所藏戴嵩《斗牛图》,暇日展曝于厅前。有输租氓见而窃笑。公疑之,问其故。对曰:“农非知画,乃识真牛。方其斗时,夹尾于髀间,虽壮夫膂力不能出之。此图皆举其尾,似不类矣。”

参考译文

马正惠先生曾经珍藏戴嵩《斗牛图》,闲暇的日子就在厅前展开晒太阳。有一个交租子的老百姓看见后偷着笑。先生质疑他,问他笑的原因。回答说:“我不懂得画,可是认识真牛。在它们争斗时,要把尾巴夹在两腿之间,即使是强壮的大汉也不能从中拉出来。这个图上的牛都是举着尾巴,好像不合情理吧。”

参考:

fr=qrl&cid=978&index=4&fr2=query

3 宓子贱不让民收麦 文言文翻译

宓子贱在任一年多,把单父治理得井井有条,人人称颂他是个贤宰官。

单父的地界与齐国接壤。一年初夏麦熟时,郊外一带大约有几千亩麦田没有收完,农民怕从单父城外经过的齐国强盗来抢劫,推举老农进城拜见宓子贱,希望他能命令城内百姓出城帮助收麦。

宓子贱只是应承而不置可否,老农退出城去。等了一会,农民们不见有人出城,又让老农入城再见子贱,重申他们的请求,子贱仍不放人出城。等到农民第三次推老农入城时,齐国的强盗蜂拥而来,他们本想入城抢粮,看见郊外的熟麦,便下田收割,满载而去。结果,城内未曾遭劫,人人称颂贤邑宰,幸亏他下令闭城不放城内百姓出去收麦,否则麦没收完,强盗们早冲进城内抢劫了。

不料,那位入城请愿的老农是季氏家臣的族人,他到曲阜告知季氏家臣,说邑宰故意不放城内百姓出城收麦,结果熟麦被齐国的强盗割去。季平子听了,怀疑宓子贱私通齐寇,立即命家臣到单父,责问宓子贱:“农民辛辛苦苦把麦种熟了,受到抢劫,自己不能吃,岂不很难过!老农三请放城内百姓出城收麦,你都不听,爱民的贤邑宰会这样做吗?”

宓子贱答道:“今年农民没有收麦,明年还可继续耕种。失去单父这一季的麦,既没有加强强盗们的实力,也没有削弱我们的国力!况且齐国的强盗来得很快,要是城内百姓出城收麦,城门不能紧闭,强盗们入城抢粮,失去的不只是城外的麦子。”

家臣把这一席话报告给季平子,季平子听后长叹道:“宓子贱才能比我高,又有远虑,所以能避免近忧,我自知不及他。”

4 文言文翻译

除蝗 徐光启《除蝗疏》 国家不务畜积,不备凶饥人事之失也。

凶饥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地有髙卑,雨泽有偏,被水旱为灾,尚多幸免之处,惟旱极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或牛马幡帜皆尽,其害尤惨过于水旱者也。

虽然水旱二灾有重有轻,欲求恒稔,虽唐尧之世,犹不可得此,殆由天之所设。惟蝗不然,先事修备,既事修救,人力苟尽固可殄灭之无遗育。

此其与水旱异者也。虽然水而得一丘一垤,旱而得一井一池,即单寒孤子聊足自救。

惟蝗又不然,必藉国家之功令,必须羣邑之协心,必頼千万人之同力一身一家,无戮力自免之理。此又与水旱异者也,总而论之,蝗灾甚重,除之则易,必合众力共除之,然后易此其大指矣。

谨条列如左。 ◎ 蝗灾之时 谨按:春秋至于胜国其间蝗灾,书月者一百一十有一,书二月者二、书三月者三、书四月者十九、书五月者二十、书六月者三十一、书七月者二十、书八月者十二、书九月者一、书十二月者三。

是最盛于夏秋之间,与百糓长养成熟之时正相值也,故为害最广。小民遇此乏绝最甚。

若二三月蝗者,按《宋史》言:二月,开封府等百三十州县蝗蝻复生,多去岁蛰者,《汉书》安帝永和四年五年比岁书:夏蝗而六月三月,书:去岁蝗处复蝗子生,曰;蝗蝻。蝗子则是去岁之种。

蝗非蛰蝗也。闻之老农言:蝗初生如粟米,数日旋大如蝇,能跳跃羣行,是名为蝻。

又数日即羣飞,是名为蝗。所止之处喙不停啮,故《易林》名为饥虫也,又数日孕子于地矣。

地下之子十八日复为蝻,蝻复为蝗,如是传生害之,所以广也。秋月下子者则依附草木,枵然枯朽非能蛰蔵过冬也。

然秋月下子者十有八九而灾,于冬春者百止一二,则三冬之候,雨雪所摧损灭者多矣。其自四月以后而书灾者,皆本岁之初蝗,非遗种也。

故详其所自生与其所自灭,可得殄绝之法矣。 ◎ 蝗生之地 谨按:蝗之所生,必于大泽之涯,然而洞庭彭蠡具区之旁,终古无蝗也,必也骤盈骤涸之处,如幽涿以南、长淮以北、青兖以西、梁宋以东诸郡之地,湖漅广衍,暵隘无常,谓之涸泽,蝗则生之。

歴稽前代及耳目所覩记,大都若此。若地方被灾,皆有延及与其传生者耳。

《略摭往牍》如元史百年之间所载:灾伤路郡、州县几及四百,而西至秦晋称平阳。解州、华州各二称陇陕。

河中称绛耀,同陕、鳯翔、岐山、武功、灵寳者各一。大江以南称江浙、龙兴、南康、镇江、丹徒各一,合之二十有二,于四百为二十之一耳。

自万厯三十三年,北上至天启元年,南还七年之间,见蝗灾者六,而莫盛于丁巳,是秋奉使夏,州则闗、陕、邠、岐之间徧地皆蝗。而土人云:百年来所无也。

江南人不识蝗为何物,而是年亦南至常州,有司士民尽力扑灭乃尽。故涸泽者,蝗之本原也,欲除蝗,图之此其地矣。

◎ 蝗生之縁 必于大泽之旁,者职所见。万厯庚戌,滕邹之间皆言起于昭阳吕孟湖。

任邱之人言:蝗起于赵堡口,或言来从苇地,苇之所生,亦水涯也。则蝗为水种,无足疑矣。

或言:是鱼子所化。而职独断以为鰕子何也。

凡倮虫、介虫与羽虫,则能相变,如螟蛉为蜾蠃、蛣蜣为蝉、水蛆为蚊是也。若鳞虫能变为异类,未之见矣,此一证也。

《尔雅》翼言:鰕善游而好跃,蝻亦善跃,此二证也,物虽相变,大都蜕壳即成。故多相肖。

若蝗之形酷类鰕,其身、其首、其纹脉、肉味、其子之形味无非鰕者。此三证也。

又蚕变为蛾蛾之,子复为蚕。《太平御览言》丰年,蝗变为鰕,知鰕之亦变为蝗也,此四证也。

鰕有诸种,白色而壳柔者散子于夏初,赤色而壳坚者散子于夏末,故蝗蝻之生亦早晚不一也。江以南多大水而无蝗,盖湖漅积潴水草生之,南方水草农家多取以壅田,就不其然,而湖水常盈,草恒在水,鰕子附之则复为鰕而已。

北方之湖盈则四溢,草随水上,迨其既涸,草流涯际,鰕子附于草间,既不得水,春夏郁蒸,乘湿热之气变为蝗蝻,其势然也。故知蝗生于鰕,鰕子之为蝗,则因于水草之积也。

◎ 考昔人治蝗之法 载籍所记颇多,其最著者则唐之姚崇,最严者则宋之淳熙勅也。《崇传》曰:开元四年,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崇奏诗云:秉彼蟊贼付畀炎火。

汉光武诏曰:勉顺时政,劝督农桑去彼螟蜮以及蟊贼,此除蝗诏也。蝗畏人易驱,又田皆有主,使自救其地,必不惮勤。

请夜设火坎其旁,且焚且瘗乃可尽。古有讨除不胜者,特人不用命耳,乃出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杀蝗,汴州刺史倪若水上言:除天灾者当以徳。

昔,刘聪除蝗不克而害愈甚,拒御史不应命。崇移书谓之曰:聪伪主徳,不胜妖,今妖不胜徳。

古者良守蝗避其境,谓修徳,可免彼,将无徳致然乎。今坐视食苖忍而不救,因以无年,刺史其谓徳何。

若水惧乃縦,捕得蝗十四万石时,议者喧哗,帝疑复以问崇,对曰:庸儒泥文不知变,事固有违,经而合道,反道而适权者。昔,魏世,山东蝗小忍不除,至人相食。

后秦有蝗,草木皆尽,牛马至相噉毛。今飞蝗所在充满加复蕃息,且河南、河北家无宿藏一,不获则流离,安危系之。

且讨蝗縦不能尽,不愈于养以遗患乎,帝然之。黄门监 卢懐慎曰:凡天灾安可以人力制也,且杀蝗多必戾和气,愿公思之。

崇曰:昔,楚王吞蛭而疾瘳,。

5 假孝子 文言文翻译

(所说的这个)孝子没有姓名,人们因为他哑而且孝顺,(所以)叫他哑孝子,也不知道他是哪里人昆明人因为他是孝子,(所以)说他是昆明人(这个)孝子天生哑巴,不能说话与人相处,(总是)用手指指画画来告诉别人,人们有的理解,有的不理解。

性情很孝顺,(他)有个母亲已经老了,饥饿寒冷都以自己(的感受)来推测母亲(的感受),不用母亲说明。家里没有吃的,乞讨别人吃剩的来养活自己。只要乞讨到(食物),必定捧着跪在母亲面前,等母亲吃。然后(自己)才吃,不自己先吃。母亲有次生病,(他)在母亲面前嬉戏跳舞,直到母亲高兴像原来(没生病时)一样,才停下来。母亲没有其他儿子,只有这个哑孝子。(她)看见孝子哑,开始时很悲伤,后来心安了。久了之后,(她)认为(儿子的哑)胜过(别人)不哑的儿子。有个人吃瓜,看见哑孝子在旁边站着,(于是)把多余的瓜给他吃。(哑孝子)拿着瓜离开。吃瓜的人曾经听说过哑孝子吃东西先必定先给母亲吃,(于是)悄悄地跟随哑孝子之后,查看。果然是这样。于是非常吃惊佩服。

后来母亲死了,乡里人正要商量凑钱收敛安葬(他的母亲)。哑孝子突然跳起,扯着乡人的衣服到一个井边,频频指水中。众人都很惊讶,引一绳子下井中一看,得到钱很多(那两个繁体字不认得,姑且这么翻译)。母亲的陪葬衣物和埋葬的费用都有了,(但)不知道钱为什么会自己来。有的人说:孝子每天乞讨回来,必定投一文钱到井中,积累很久了。有的人说:不是,这是上天赐给孝子的。埋葬了母亲以后,(哑孝子)远游不再回来,于是再也没有人看见他

  宋代五大民窑除南宋官窑、汝窑和哥窑外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窑!但其余二窑都有民窑产品和“官供”产品,官供其实就是朝廷的定制产品。真正意义上连续烧制的官窑在明洪武后期开始,就是我们现在意义上说的官窑,是指朝廷指派督窑官常驻窑口,按照宫廷的图样,用最讲究的工艺、最好的烧制技术,不计成本地烧制瓷器,并批量把成品进贡朝廷。用大白话说就是皇家窑口!

  其实,早期的官供和官窑产品质区别并不大,只是形式上的区别,官供最早出现在唐代越窑,称“秘色瓷”,这在1987年4月法门寺塔地宫出土14件的清单上有明确标注,为皇家供奉。五代时期的龙泉窑也为朝廷烧制贡瓷,宋人称“秘色瓷”,为“龙秘”。宋人庄绰的《鸡肋编》载:“处州龙泉县”又出青瓷器,谓之色。钱氏所贡,盖取于此。宣和中,禁庭制样需索,益加工巧。”“钱氏”即五代江南一带属于吴越国的钱氏王朝统治,依据“禁廷”的“制样需索”,为朝廷烧造“贡品”(本人在《艺术市场》077有专门论述)。

  南宋时期龙泉窑的主要窑口溪口烧制的黑胎厚釉类产品,质量、工艺、艺术上甚至超越南宋官窑,并没见民间陪葬同类产品,说明溪口产品不是民用的,龙泉县志也有记载“州县官尝不得见”而直进宫廷,这也是个有力的说明。所以,在前几年经过国内专家统一论证,浙江博物馆的龙泉溪口薄胎厚釉类标本全部更换标牌为“龙泉官窑”,整器存世量甚至少于汝窑!

  随着考古的发展,五大名窑的冠名有被颠覆的可能。“素烧”指为了厚釉又不流挂,而不惜工本数次进出窑,上数道釉的一种工艺,这个工艺只有汝窑、南宋官窑、龙泉窑、哥窑。其他窑口则为一次施釉、一次烧成的民窑烧制模式(指元中期以前的单色釉历史),更何况龙泉还烧制哥窑(这有明确记载,为一楼更正,现在龙泉的大窑称弟窑)。

  以上为本人回答您问题的原创(除引用历史记载外),大致说明官窑的意思、模式及发展,也说明了五大名窑的今身及今后的展望,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中国宋代瓷器生产,以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五个窑口产品最为有名,后人统称其为“宋代五大名窑”。

汝窑 

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1987年根据宝丰县提供的实物标本,经上海博物馆和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复查并进行试掘,终于在宝丰县西大营镇凉寺村南河旁台地上找到了汝官窑址,面积约25万平方米,内涵丰富,窑具、瓷片堆积如丘。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俗称“芝麻支钉”,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器、物本身制作上胎体较薄,胎泥极细密,呈香灰色,制作规整,造型庄重大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为主。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汝窑瓷器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其釉色。后人评价“其色卵白,如堆脂,然汁中榨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可见汝窑烧制的青瓷确有独特魅力,被人们推举为五窑之首,名副其实。 

官窑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

哥窑 

哥窑,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据历史传说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两浙路处州、龙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有的专家认为传世的宫藏哥窑瓷,实际上是南宋时修内司官窑烧制的。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纹片的纹理呈金**,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其中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为黑胎,也具有“紫口铁足”。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故研究者普遍认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

钧窑

钧窑分为官钧窑、民钧窑。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州市(时称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因钧瓷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钧窑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纲”之需,以花盆最为出色。

定窑 

定窑为民窑。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花纹千姿百态,有用刀刻成的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特技制成的“竹丝刷纹”,“泪痕纹”等等。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发现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这说明定窑的一部分产品是为官府和宫廷烧造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761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7
下一篇2023-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