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失调也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
什么是感统失调
感统失调的全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是大脑的功能,感觉统合失调是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也被称为学习能力障碍。也就是说,感统失调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病症。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通常儿童在12岁之前通过感统训练很容易纠正感统失调的现象,一旦超过12岁就会定型,很难改变。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小时候很聪明,但长大后却很一般了。
感统失调的原因
小孩出现有感统失调的原因主要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一般情况下,先天性的原因是指生理原因, 包括胎位不正、早产或剖腹产等,后天性的原因主要是环境和人为的原因,包括家庭环境、妈妈照顾不足等,感统失调的原因具体为:
1、先天性:生理原因
(1)因胎位不正引起的平衡失调;
(2)因早产或剖腹产造成宝宝压迫感不足造成触觉失调;
(3)因怀孕期间不正确的吃药和打针对宝宝造成的伤害。
2、后天性:环境及人为的原因
(1)由于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使得宝宝活动范围变小,大人对小孩过度保护,事事包办;
(2)妈妈太忙碌,辅导少而造成宝宝右脑感官刺激不足;
(3)出生后,没让宝宝经过爬行阶段就直接学习走路,产生了前庭平衡失调;
(4)妈妈或保姆不准宝宝玩土,玩沙,害怕弄脏,从而造成宝宝触觉刺激缺乏;
(5)过早地使用学步车,使宝宝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6)妈妈的要求太高,管教太严,人为地造成宝宝压力太大,宝宝自由活动时间太少造成精神上的伤害,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等等 。
感统失调的表现
小孩很难安静,注意力不集中,走路容易跌倒,常出现读书漏读或者错读,这可能是感统失调的表现。一般情况下,感统失调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六方面。
1、前庭平衡功能失常: 表现为好动不安,走路易跌倒,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容易违反课堂纪律,容易与人冲突,调皮任性,爱挑剔,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语言表达困难、说话迟。
2、视觉感不良: 表现是无法流利的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多字少字。写字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抄漏题等。
3、触觉过分敏感: 表现为紧张孤僻不合群,害怕陌生的坏境,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过分依恋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或过分紧张爱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
4、听觉感不良: 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布置的作业等。
5、本体感失调: 表现为缺乏自信,消极退缩,手脚笨拙,语言表达能力极差。
6、动作协调不良: 表现为平衡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经常出现摔伤,不能像其他宝宝那样会翻滚、汽车跳绳和排球。手工能力差、精细动作差等。
如何判断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1、 视知觉失调
存在视知觉失调的儿童往往可以长时间的看电视,却不能顺利的阅读,经常错字、漏字、添字等现象,或者在写字时经常性的部首偏旁颠倒,看了就忘,常抄错题或抄漏题。视觉跳动是婴儿的本能反应,随着年龄的增加和活动范围的增加,婴儿的视觉会逐渐的成熟,但是自闭症患儿的视觉往往不稳定,很难长时间的将注意力盯在一个物体上。
2、 听知觉失调
具有听知觉失调的儿童表现在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落四,经常忘记父母或者老师的话。幼儿的听觉能力一般较弱,所以受不了大声的刺激,长期处在嘈杂的环境中,可能会让儿童在听觉上形成一层自我保护膜,久而久之就可能会造成听力不佳,容易忘却,脾气古怪等特点,自闭症花儿表现的尤为明显。
3、 前庭系统失调
主要表现为多动,易摔倒,旋转不会眩晕,分不清左右,方向感不强等,自闭症儿童还会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语言表达能力有限,重心不稳等现象。由于前庭网膜的协调和掌控功能不足,患儿的重力感和平衡感都会失常,这就可能导致孩子好动不安,注意力无法集中,甚至看起来有些笨手笨脚的,与普通孩子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别与异常。
4、 触觉系统失调
存在有触觉系统失调的宝宝,往往不合群,爱去招惹别人,害怕陌生环境,容易产生焦虑,还存在有偏食或者挑食的现象。触觉反应迟钝的宝宝还伴随有反应慢,动作迟钝,缺乏自我意识,无法保护自己等特征。
5、 本体系统失调
本体系统失调的儿童容易走失,对捉迷藏,系携带,扣纽扣,用筷子等动作较为迟钝,还伴随有手功能力差,动作协调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等现象。
发现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后怎么办
感统失调在儿童12岁定型之前纠正难度不大,3-6岁的宝宝可以通过感统训练来纠正。如果超过12岁再治疗,效果不会很明显。发现儿童感统失调后,家长可以这样做:
1、让儿童走出自己的小天地,走入小伙伴之中,走出孤独与乏味,从与外界的广泛接触中强化各类感觉统合能力。
2、凡儿童可以做好或经学习都能做好的事情都让儿童自己做,父母不要代替或干预,以便提高感觉统合能力、劳动兴趣与综合心理素质。
3、让儿童定期参加各种活动,包括体育活动,提高平衡等感觉统合能力,并促进各个统合能力的提高。
4、游戏疗法,如走独木桥、跳沙坑、捉迷藏、丢手绢、赛跑等对提高各种感觉统合能力都大有好处。
5、严重感觉统合失调要进行特殊训练、行为强化和脑力活动等感觉统合功能训练,直到失调的感觉统合功能矫正。
感统训练方法
感统训练方法可采用以下八种方法。
1、推球回去: 训练手臂的运动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
方法:开始时需要在一手臂的距离内进行推、接球,鼓励宝宝双手接球。推球则用右手从右往左推。接着逐渐地把距离拉大,并鼓励宝宝用双手往外推球,用单手接球。
帮助:开始时需要另外一位成人的身体协助,注意培养宝宝在每一难度的独立操作技能,然后逐渐减少帮助的程度。
2、呵痒痒: 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
方法:妈妈用手挠宝宝的头颈、胳肢窝、脚底等皮肤触觉敏感处,手的力度一阵轻一阵重,如果宝宝害怕,可以维持时间短一些。
3、小小飞行员: 提高宝宝平衡能力。
方法:妈妈躺在地板上,让宝宝呈俯卧姿趴在小腿上,拉着宝宝的双臂,慢慢地伸展开来,顺势抬腿,让宝宝呈飞翔姿势,重复若干次。
4、摆毛巾: 提升宝宝注意力集中。
方法:用一块大毛巾把宝宝包在里面,由你和你的伴侣各拉一头,左右或上下拉动毛巾,使宝宝随着毛巾摆动。同时可以让宝宝拿着小球,一边摆动一边向固定目标投球。
5、梳头游戏: 锻炼宝宝手指的精细运动和了解自身形象。
方法:用梳子的尖端刺激宝宝的头皮,顺势梳头。也可以让宝宝在镜子面前自己动手。
6、篮中寻宝: 增进触觉识别能力。
方法:准备一个水果篮,篮子内放各种不同质感、不同重量的玩具,鼓励宝宝从篮中将玩具一一取出,妈妈告诉宝宝玩具的名称,然后再将玩具一一放入篮中,反复2-3次。让宝宝多触摸各种玩具,在触摸不同质地的玩具时不知不觉地增进触觉识别能力。
7、四肢运动: 锻炼宝宝身体协调能力。
让宝宝平躺,大人分别抓住宝宝两腿、两手,上下屈伸、开合,左右摇晃各4个节拍。再抓住右脚,向左摇过左脚位置,接着换左脚、右手、左手同样运动。
8、水中游戏: 提高宝宝的触觉敏感度。
透过水的浮力及水温,刺激宝宝皮肤的神经,可以促进触觉信息的协调,所以水的游戏是感觉统合活动中用处最大的。可以在水中放玩具,可以让宝宝边在水中玩,边用柔软的刷子刷身体。这个游戏,只要注意环境及水的温度就行,可借助给宝宝洗澡时进行。
感统失调的常见问题
1、触觉问题:
(1)躲避接触:固执于某些物件要时刻抱着才有安全感,不爱玩身体接触的游戏,嫌弃某些质地的衣物。
(2)讨厌被触摸:讨厌理发、洗澡、刷牙,不喜欢绘画、沙土、泥工等手工作业。
(3)爱打架:爱发脾气动手打人,对非恶意的身体接触反应激烈。
2、前庭感觉功能问题:
(1)上课时东倒西歪,写字握笔姿势不当,端坐、阅读、写字时姿势不正确。
(2)阅读中容易出现跳行、漏行,头部运动时,眼睛在空间视物不稳定。
(3)晕车、晕船,大幅度运动中容易头晕。
(4)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难以辨别图象的细微差别。
(5)逃避或害怕运动,运动中主要用眼睛协调动作。
3、本体感觉功能问题:
(1)书写速度慢,字迹不规则,书写时往往过分用劲。
(2)在学习和其它活动中,顺序性和时间意识差。
(3)容易因为非智力因素引起学习不良,完成简单动作常常遭遇失败,自信心不足,遇到困难容易沮丧,依赖性强。
(4)学习系鞋带、扣钮扣等精细动作困难,大运动和精细运动技能差,动作笨拙,不喜欢翻跟头,不善于玩积木。
(5)不合群、孤僻,在陌生环境容易迷失方向。
运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宁神来畅达经络,疏通气血, 摘要 和调脏腑,达到增强体质,益寿延年的目的,这种养生方法称为运动养生,又称为传统健身术 "动则 不定"是我们中华民族养生,健身的传统观点早在数千年以前,体育运动就已经被做为健身,防病的 重要手段之一而广为运用 本文主要从运动养生机理特点和原则, 形式和流派以及具体的传统运动项目 气功保健,五禽戏,太极拳,和八段锦等几个方面来阐述中国传统养生保健中的运动养生的机理 关键词: 关键词:运动养生 中医养生保健 气功保健 五禽戏 太极拳 八段锦 易筋经 我们先来谈一谈运动养生 运动养生的 一,我们先来谈一谈运动养生的机理 中医将精,气,神称为"三宝" ,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运动养生则紧紧抓住了这三个环节,调意 识以养神;以意领气,调呼吸以练气,以气行推动血运,周流全身;以气导形,通过形体,筋骨关节的 运动,使周身经脉畅通,营养整个机体如是,则形神兼备,百脉流畅,内外相和,脏腑谐调,机体达 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从而增进机体健康,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经常而适度的 进行体育锻炼,对机体有如下好处: 1 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大脑的营养状况,促进脑细胞的代谢,使大脑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有益 于神经系统的健康,有助于保持旺盛的情力和稳定的情绪 2 使心肌发达,收缩有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脏的活力及肺脏呼吸功能,改善末梢循环 3 增加膈肌和腹肌的力量,促进胃肠蠕动,防止食物在消化道中滞留,有利于消化吸收 4 可促进和改善体内脏器自身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脏器的生理功能 5 可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及内分泌功能,从而使人体的生命力更加旺盛 6 增强肌肉关节的活力,使人动作灵活轻巧,反应敏捷,迅速 正因如此,勤运动,常锻炼,已成为广大人民健身防病的重要措施 我们再来分析运动养生的特点 二,我们再来分析运动养生的特点 传统运动养生的特点,归纳起来,大要有三: (一)以祖国医学理论指导健身运动无论哪一种传统 的身法,都是以中医的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等理论为基础,以养精,练气,调神为运动的基本要点, 以动形为基本锻炼形式,用阴阳理论指导运动的虚,实,动,静;用开阖升降指导运动的屈伸,俯仰; 用整体观念说明运动健身中形,神,气,血,表,里的协调统一所以,健身运动的每一招式,都是与 中医理论密切相关 (二)注重意守,调息和动形的谐调统一强调意念,呼吸和躯体运动的配合,即所谓意守,调息,动形 的统一意守指意念专注;调息指呼吸调节;动形指形体运动,统一是指三者之间的谐调配合,要达到 形,神一致,意,气相随,形,气相感,使形体内外和谐,动,静得宜,方能起到养生,健身的作用 (三)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传统的运动养生法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千百年来,人 们在养生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使运动养生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发展,形成了融导引,气功,武 术,医理为一体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养生方法源于导引气功的功法加:五禽戏,八段锦等;源于武 术的功法如:太极拳,太极剑等然而,无论哪种功法,运用到养生方面,则都讲求调息,意守,动形, 都是以畅通气血经络,活动筋骨,和调脏腑为目的融诸家之长为一体,则是运动养生的一大特点 我们来讨论运动养生的原则 三,我们来讨论运动养生的原则 我国传统的运动养生法之所以能健身,治病,益寿延年,是因为它有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原则和 方法,注重和强调机体内外的协调统一,和谐适度从其锻炼角度来看,归纳起来,大要原则有三: (一)掌握运动养生的要领;传统运动养生的练功要领就是意守,调息,动形的统一这三方面中,最 关键的是意守,只有精神专注,方可宁神静息,呼吸均匀,导气血运行三者的关系是:以意领气,以 气动形这样,在锻炼过程中,内炼精神,脏腑,气血;外炼经脉,筋骨,四肢,使内外和谐,气血周 流,整个机体可得到全面锻炼 (二)强调适度,不宜过量运动;养生是通过锻炼以达到健身的目的,因此,要注意掌握运动量的大小 运动量太小则达不到锻炼目的,起不到健身作用;太大则超过了机体耐受的限度,反而会使身体因过劳 而受损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 "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 西方一家 保险公司调查了五千名已故运动员的生前健康状况后发现,其中有些人 40~50 岁左右就患了心脏病, 许多人的寿命竟比普通人短 这是因为剧烈运动会破坏人体内外运动平衡, 加速某些器官的磨损和生理 功能的失调,结果缩短生命进程,出现早衰和早夭所以,运动健身强调适量的锻炼,要循序渐进,不 可急于求成操之过急,往往欲速而不达 (三)提倡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锻炼身体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经常而不间断 "流水不腐,户枢不 蠹" ,这句话一方面说明了"动则不衰"的道理,另一方面,也强调了经常,不间断的重要性,水常流 方能不腐,户枢常转才能不被虫蠹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收到健身效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是不会达到锻炼目的运动养生不仅是身体的锻炼,也是意志和毅力的锻炼 我们再来探讨运动养生的形式和流派 四,我们再来探讨运动养生的形式和流派 传统的运动养生法,形式一样,种类甚繁,有一招一式的锻炼方法,也有众人组合的,带有竞技性 质的锻炼方法;有形成民间民俗的健身方法;也有自成套路的健身方法不论是哪一种运动形式,都具 有养生健身的作用而为人们所喜爱,故能流传至今,经久不衰归纳起来,运动养生的形式大致有二: 一,形式多样的民间健身法 这类健身法大多散见于民间,方法简便,器械简单,而活动饶有趣味性如:运动量较小,轻松和 缓的散步,郊游,荡秋千,放风筝,踢毽,保健球等;运动量适中的跳绳,登高,跑马,射箭,举石锁 等等这些方法,多于娱乐中而有运动养生的内容,亦无需人更多地指导,训练,简便易行,形式多样, 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健身措施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传统其中以运动健身为目的的群众性活动,则是 具有民族特色的健身方法如拔河,龙舟竞渡,摔跤,赛马,跷板,走高跷,舞龙灯,跑旱船以及各种 各样的舞蹈等,即属此类这种运动的特点,人数众多,具有竞技性质,由于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 各有特定的季节,时间来开展这种群众性,普及性的活动 二,自成套路的系统健身法 这类运动健身方法往往是建立在民间健身法基础之上的,在一定理论指导之下,有目的,有具体要 求,需要经过学习和训练才能掌握的健身法因其有一系列的连续动作,故可以使人体各部分得到较为 全面,系统的锻炼,是传统运动养生法中较高层次的健身运动运动养生的流派,主要指自成套路的健 身法而言 这些健身功法,大多源于道家和佛家,由于世代相传,又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因而形成了各种不 同流派兹简述其大要如下: (一) 道家健身术; 道家健身术其理论源于老, 庄, 主张以养气为主, 以提高生命能力, 提出了 "导引" , "养形" ,强调了练气以养生的观点具有代表性的道家健身功法,如华佗的"五禽戏" ,马王堆出土的 "导引图"胎息经,八段锦,太极拳等,均属此类 (二)佛家健身术;佛家健身术源于禅定修心,为保证"坐禅"的顺利进行,便需要采取一些手段,以 活动筋骨,疏通血脉于是,逐渐形成了佛家的健身功法,其具有代表性有达摩易筋经,天竺国按摩法, 心意拳,罗汉十八手,少林拳,禅密功等 中国武术的发源地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河南的中岳嵩山,是佛教禅宗和少林派武术的发掘地;一个 是湖北的武当山,是道教和武当派武术的发源地因此,以宗教言之,有道佛之分,以武术言之,有少 林,武当之别武术虽然是技击,防身之术,但其上乘功法则是以健身为宗旨学习武术,首先是强身 增力,故无论何种功法,哪个流派,都着眼于健身尤其是当代武术的发展,均以健身强身为目的,如 徒手的诸种拳,掌,脚,使用器械的剑,棍,刀,枪,鞭,钩等等各有特色,各有所专 运动养生的不同流派,说明了我国传统的健身术丰富多样,但彼此间又有互相渗透,互相借鉴的 因而,使得诸种功法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传统养生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习,继承,发掘这些 健身方法,对于保障人民健康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我们就气功保健,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和易筋经来具体分析他们的养生机理 和易筋经来具体分析他们的 五,我们就气功保健,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和易筋经来具体分析他们的养生机理 首先,谈气功保健运用传统的气功方法进行自身行气的锻炼,以达到增强体质,抗病防老的目 首先,谈气功保健 的,这种养生益寿的方法,称之为气功保健 气功保健是指通过调心(控制意识,松弛身心) ,调息(均匀和缓,深长地呼吸) ,调身(调整身体 姿势,轻松自然地运动肢体) ,使身心融为一体,营卫气血周流,百脉通畅,脏腑和调,以达到强身保 健目的的传统养生方法 气功保健的养生机理;气功是着眼于"精,气,神"进行锻炼的一种健身术,它通过调身,调息, 调心等方法来调整精,气,神的和谐统一调心则意念专注,排除杂念,宁静以养神;调息则呼吸均匀 和缓,气道畅通,柔和以养气;调身则经络气血周流,脏腑和调,从而做到"练精化气""练气化神" , , "练神还虚" 通过系统的锻炼,可以使"精,气,神"三者融为一体,以强化新陈代谢的活力,使精 足,气充,神全,体魄健壮,生命自然会延长,推迟衰老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 在气功锻炼的过程中, 调身以使全身的肌肉骨骼放松, 有助于中枢神经系统, 特别是交感神经系统紧张性的下降, 因而可以诱使情绪得到改善 调息则通过呼吸的调整可以按摩内脏, 促进血液循环,增进器官功能同时,可以兴奋呼吸中枢,进一步影响和调节植物神经系统而调心, 意守以至于入静时对大脑皮层有调节作用, 可以使大脑皮层细胞得到充分的休息, 也能对外感性有害刺 激产生保护作用 因此, 炼功中出现的呼吸抑制, 交感神经抑制和骨骼肌放松等, 是生理上的 "内稳定" , 是人体内在运行最正常的时刻,可以使大脑的活动有序化,从而大大提高脑细胞的活动效率,使大脑的 潜力得以发挥,更好地开发人的智慧所以说,气功可以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益寿延年 第二, 五禽戏禽,在古代泛指禽兽之类动物,五禽,是指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戏,即游 第二,谈五禽戏 戏,戏耍之意所谓五禽戏,就是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动作,组编而成的一套锻炼身 体的功法 以模仿禽兽动作来达到健身目的的方法,最早见于战国时期 《庄子刻意》有: "熊经鸟伸,为寿 而已"的记载,至汉初《淮南子精神训》则有: "熊经,鸟伸,凫浴,蝯,视,虎顾,是养形之 人也"的说法,而五禽戏之名相传出自华佗 《后汉书方术传》载,华佗云: "我有一术,名五禽之戏, 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 随着时间的推移,辗 转传授,逐渐发展,形成了各种流派的五禽戏,流传至今 五禽戏的养生机理;五禽戏属古代导引术之一,它要求意守,调息和动形谐调配合意守可以使精 神宁静,神静则可以培育真气;调息可以行气,通调经脉;动形可以强筋骨,利关节由于是模仿五种 禽兽的动作,所以,意守的部位有所不同,动作不同,所起的作用也有所区别虎戏即模仿虎的形象, 取其神气,善用爪力和摇首摆尾,鼓荡周身的动作要求意守命门,命门乃元阳之所居,精血之海,元 气之根,水火之宅,意守此处,有益肾强腰,壮骨生髓的作用,可以通督脉,去风邪;鹿戏即模仿鹿的 形象,取其长寿而性灵,善运尾闾,尾闾是任,督二脉通会之处,鹿戏意守尾闾,可以引气周营于身, 通经络,行血脉,舒展筋骨;熊戏即模仿熊的形象,熊体笨力大,外静而内动要求意守中宫(脐内) , 以调和气血练熊戏时,着重于内动而外静这样,可以使头脑虚静,意气相合,真气贯通,且有健脾 益胃之功效;猿戏即模仿猿的形象,猿机警灵活,好动无定练此戏就是要外练肢体的灵活性,内练抑 制思想活动,达到思想清静,体轻身健的目的要求意守脐中,以求形动而神静;鸟戏又称鹤戏,即模 仿鹤的形象,动作轻翔舒展练此戏要意守气海,气海乃任脉之要穴,为生气之海;鹤戏可以调达气血, 疏通经络,活动筋骨关节五禽戏的五种功法各有侧重,但又是一个整体,一套有系统的功法,如果经 常练习而不间断,则具有养精神,调气血,益脏腑,通经络,活筋骨,利关节的作用神静而气足,气 足而生精,精足而化气动形,达到三元(精,气,神)合一,则可以收到祛病,健身的效果恰如华佗 所说: "亦以除疾,兼利蹄足" 太极拳的养生机理 的养生机理;太极拳的起源及创始者至今尚待考证,就文献及传说而言,众说纷 第三,谈太极拳的养生机理 纭有云南北朝时即有太极拳;有云创始者为唐代许宣平,有云宋代张三峰,有云明代张三丰,也有以 为始于清代陈王庭和王宗岳者,究竟如何,尚无确论然而,能比较清楚地论及师承脉络,分支流派者, 当在明末清初此后,即有陈氏太极之说,后由陈长兴传弟子杨露蝉经改编而形成杨氏太极拳后来, 又从杨氏太极派生出吴式(吴鉴泉)太极拳,武式(武禹襄)太极拳和孙式(孙禄堂)太极拳目前, 国家体委普及的太极拳,即是以杨振太极拳改编的 太极拳是一种意识,呼吸,动作密切结合的运动, "以意领气以气运身" ,用意念指挥身体的活动, 用呼吸协调动作,融武术,气功,导引于一体,是"内外合一"的内功拳 重意念,使神气内敛,练太极拳要精神专注,排除杂念,将神收敛于内,而不被他事分神神内敛 则"内无思想之患"而精神得养,身心欢快;精神宁静,乐观,则百脉通畅,机体自然健旺 《素问上 古天真论》云: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 调气机,以养周身太极拳以呼吸协同动作,气沉丹田,以激发内气营运于身肺主气司呼吸;肾 主纳气,为元气之根张景岳云: "上气海在膻中,下气海在丹田,而肺肾两脏所以为阴阳生息之根本" (见《类经营卫三焦》肺,肾协同,则呼吸细,匀,长,缓这种腹式呼吸不仅可增强和改善肺的 ) 通气功能,而且可益肾而固护元气丹田气充,则鼓荡内气周流全身,脏腑,皮肉皆得其养 动形体,以行气血太极拳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内气发于丹田,通过旋腰转脊的动作带动全身, 即所谓"以腰为轴""一动无有不动" , 气经任,督,带,冲诸经脉上行于肩,臂,肘,腕,下行于胯, 膝,踝,以至于手足四末,周流全身之后,气复归于丹田,故周身肌肉,筋骨,关节,四肢百骸均得到 锻炼具有活动筋骨,疏通脉络,行气活血的功效 由于太极拳将意,气,形结合成一体,使人身的精神,气血,脏腑,筋骨均得到濡养和锻炼达到 "阴平阳秘" 的平衡状态, 所以能起到有病治病, 无病健身的作用, 保证人体健康长寿 恰如 《素问 上 古天真论》所说: "提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神守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 太极拳之 所以能够养生,道理也正在于此 八段锦的养生机理 的养生机理;八段锦是由八种不同动作组成的健身术,故名"八段" 因为这种健身功 第四,谈八段锦的养生机理 作可以强身益寿,祛病除疾,其效果甚佳,有如展示给人们一幅绚丽多彩的锦缎,故称为"锦" 八段锦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健身术,据有关文献记载已有八百多年历史早在南宋时期,即 已有《八段锦》专著明代以后,在有关养生专著中,多有记载,如冷谦的《修龄要》 ,高濂的《遵生 八签》等书中,都有八段锦的内容清代的潘霞在其所著的《卫生要求》中,将八段锦略加改编为"十 二段锦" 此外,尚有"文八段" (坐式)和"武八段" (立式)等不同形式为了便于推广流传,还有 人将其编成歌诀由于八段锦不受环境场地限制,随时随地可做,术式简单易记易学,运动量适中,老 少皆宜,而强身益寿作用显著,故一直流传至今,仍是广大群众所喜爱的健身方法 八段锦养生机理;八段锦属于古代导引法的一种,是形体活动与呼吸运动相结合的健身法活动肢 体可以舒展筋骨,疏通经络;与呼吸相合,则可行气活血,周流营卫,斡旋气机,经常练习八段锦可起 到保健,防病治病的作用 《老老恒言》云: "导引之法甚多,如八段锦……之类,不过宣畅气血,展舒 筋骸,有益无损" 八段锦对人体的养生康复作用,从其歌诀中即可看出例如"两手托天理三焦" ,即说明双手托天 的动作,对调理三焦功能是有益的两手托天,全身伸展,又伴随深呼吸,一则有助于三焦气机运化, 二则对内脏亦有按摩,调节作用,起到通经脉,调气血,养脏腑的效果同时,对腰背,骨骼也有良好 作用其它诸如"调理脾胃单举手""摇头摆尾去心火"等等,均是通过宣畅气血,展舒筋骸而达到养 , 生的目的八段锦的每一段都有锻炼的重点,而综合起来,则是对五官,头颈,躯干,四肢,腰,腹等 全身各部位进行了锻炼,对相应的内脏以及气血,经络起到了保健,调理作用,是机体全面调养的健身 功法 我们来分析易筋经的养生机理; 易筋经的养生机理 "易"指移动,活动; "筋" ,泛指肌肉,筋骨; "经" ,指常道, 第五,我们来分析易筋经的养生机理; 规范顾名思义, "易筋经"就是活动肌肉,筋骨,使全身经络,气血通畅,从而增进健康,祛病延年 的一种传统健身法 相传易筋经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创始者菩提达摩传授的,梁武帝萧衍时(公元 5 世纪) ,达摩北渡到 了河南嵩山少林寺,向弟子们传授了易筋经当时,只是为了缓解一下坐禅修炼的困倦和疲劳,故动作 多以伸腰踢腿等通血脉,利筋骨的动作为主,其动作又多以仿效古代的各种劳动姿势为主后来逐渐流 传开来,自唐以后,历代养生书中,多有记载,成为民间广为流传的健身术之一,建国后,还有《易筋 经》单行本出版足见其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人民所欢迎 在古本十二式易筋经中,所设动作都是仿效古代的各种劳动姿势而演化成的例如:春谷,载运, 进仓,收囤和珍惜谷物等动作,均以劳动的各种动作为基础形态活动以形体屈伸,俯仰,扭转为特点, 以达到"伸筋拔骨"的锻炼效果因此,对于青少年来说,这种方法可以纠正身体的不良姿态,促进肌 肉,骨骼的生长发育;对于年老体弱者来讲,经常练此功法,可以防止老年性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 调整和加强全身的营养和吸收,对慢性疾病的恢复,以及延缓衰老都很有益处 易筋经的养生机理;易筋经同样是一种意念,呼吸,动作紧密结合的一种功法,尤其重视意念的锻 炼,活动中要求排除杂念,通过意识的专注,力求达到"动随意行,意随气行" ,以用意念调节肌肉, 筋骨的紧张力, (即指形体不动,而肌肉紧张的"暗使劲"其独特的"伸筋拔骨"运动形式,可使肌 ) 肉,筋骨在动势柔,缓,轻,慢的活动中,得到有意识的神,拉,收,伸,长期练功,会使肌肉,韧带 富有弹性,收缩和舒张能力增强,从而使其营养得到改善同时,使全身经络,气血通畅,五脏六腑调 和,精神充沛,生命力旺盛当然,必须长期锻炼才能收到内则五脏敷华,外则肌肤润泽,容颜光彩, 耳目聪明,老当益壮的功效 总结: 总结:中医养生保健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历代养生家,医家和广大劳动人民通过 长期的防病保健的实践, 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摄生保健的内容, 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系 统的养生方法,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卓越贡献,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医养生 保健学是着重研究和指导常人的保健问题, 它的基本任务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 一是以科学的观点和方 法全面地,系统地发掘,整理,研究,总结,提高传统养生理论和方法;二是结合现代科学手段,对传 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实质;三是针对当前人们面临的新问题,结合现实情况,提 出新理论,创立新方法,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使之成为个体养生和群体保健的指导原则 中医养生保健学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它并非已完美无缺,如何运 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使其内容更加完整,更加科学化,尚须作评入的探讨此外,还有很多散在民间 的养生经验方法和措施,有待进一步收集,整理和提高所以,我们不仅要把古人养生的宝贵遗产很好 地继承下来,并且在养生实践中,运用现代科学知识与方法,进一步充实,丰富,发展中医养生保健学, 把它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一,自我学习家长们在发现孩子可能感统失调的时候,不要惊慌,家长首先要明白的一点是,感统失调不是严格意义上病症,是儿童大脑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了轻微障碍,在12岁以前是可以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来改善的,且由于感统失调并不是一种病,所以是不需要任何药物治疗的。
其次家长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多了解一些关于儿童感统失调的问题,要先弄明白感统失调是怎么回事,才能总结出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所以家长需要的第一件事就是充实自己,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第二,进行测评家长在发现孩子可能有感统失调的相关表现之后,应该立即去正规机构进行测评,或者在网络上寻找可行的线上测评,总之尽快确定孩子是否真的感统失调,以及感统失调的严重程序。
第三,坚持进行感统训练针对测评结果,机构会给出相应解决方案的建议,比如孩子是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是平衡感太差或者是大运动差,都会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
前文中说过,感统失调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感统训练来改善的,只是这个改善过程可能会很长,开始训练五六个月之后,孩子会有比较明显的改善,但是肯定还会有其它需要改善的地方,这个过程不仅考验孩子,还考验家长,能不能一起坚持下去。
小脑萎缩的治疗,可以适当的口服营养脑神经的药物来进行治疗,如果效果不太好的话,也可以到医院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一定要注意多休息,不要过度的劳累,一定要有一个充足的睡眠时间,而且这段时间饮食上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尽量的不要吃松茸的食物,而且不能吃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
中医认为,痛风的病因无外乎内外两端,外受邪风侵扰,内困湿热瘀毒。
外部风邪的特点是发病部位流窜不定,由吹风机受寒诱发。
内部湿邪则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因日久湿气聚集成痰结块,体弱不爱运动的人多见;热邪则表现为发病关节红肿热痛,青少年为多见;瘀邪的特点是血脉瘀紫刺痛,以老年人为多见。
痛风患者通常因为风湿热瘀内结,所以痛风反复发作不止,关节红肿疼痛。因为邪气堵塞而化毒,若是患者身体素质不高,免疫力低下,则肝脾肾功能失调。
若在饮食上不节制,生活上劳累不按时休息,时常生气、伤心、焦虑,酿生湿浊,结合内外邪气,将最终酿成“湿浊蕴毒”流注到关节、肌肉、骨骼,使气血运行不畅,故而形成痹痛,也就是痛风。肝脾肾失调与风湿热邪相结合,痛风则更为加重。
如果患者没有重视病情,或者治疗后病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则久病入络,经络气血失畅,气滞血瘀,痰瘀交结,所以见关节肿大。痰瘀结为石,也就是痛风石,患者得了痛风石以后会使得骨质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患者久病,经过治疗依然未好,必伤正气,从而导致气血不足。本病湿热为甚,久则灼伤肝肾之阴。故而主张以养血、调肝、益肾为主,佐以化湿行瘀排毒为治。
药用:全当归、赤芍、白芍、干地黄、泽兰、郁金、泽泻、苍术、薏苡仁、虎杖、萆薢、甘草等,调理脏腑功能,控制病情发展,调节嘌呤代谢,促进尿酸排泄。
关节肿大、畸形、僵硬、活动受限,关节周围及外耳耳廓等处出现黄白色结节,舌黯红,苔薄白,脉沉细。
用药:可加用桂枝、秦艽、白附子、胆南星、僵蚕、蜣螂虫、蜂房等化痰活血,软坚散结。
尿酸盐对肾脏的损害,出现尿酸增高、腰痛、轻度蛋白尿等症状,可加用丹参、菟丝子、枸杞子、巴戟天、桑寄生、续断等补肾活血;
若痛风结石形成,排尿不畅,可加用金钱草、车前子、瞿麦等利尿排石。
若腰膝酸软、肾虚较甚者,加川断、川牛膝等,以加强补益肝肾
若关节屈伸不利明显者,加伸筋草、宣木瓜等,以加强舒筋通络。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养血补肾药做到“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至平和,故而重用当归、白芍两药。这两味药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炎、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功能的作用,而白芍还有镇痛、镇静等作用。
在夏天,我们的身体湿气重的话又什么表现呢,又有什么样的症状呢,湿气重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危害呢,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啊吧!
夏天湿气重的症状
1、睡醒后头晕: 正常情况下,一觉醒来是精神抖擞的,但是如果你起来之后还是异常疲惫,甚至是头晕、打不起精神,瘫软在床上不想起来,那么可以肯定是你体内有湿气了。
2、大便异常: 大家可以在上厕所时注意观察自己的大便,如果大便是糖稀不成形,有恶臭的味道,基本上就说明你湿气重了。
3、睡觉流口水: 对于睡觉流口水这件事,很多人都没有太在乎。殊不知,除了睡觉姿势的原因,还可能是脾胃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大多是脾胃运动功能减弱、水湿停留、脾胃湿热或胃里存食下降。
4、出油太多: 如果你突然发现自己的头发很容易出油,发根处也变的更油腻,而且面部油脂较多,容易油光发亮。那就要注意了,很可能是因为你体内湿气太重了。
5、食欲不振: 吃饭的时候,没有饥饿感,也可能是人体湿气太重的原因,因为湿邪会影响到脾胃的功能。这种现象更容易在夏季发生。
6、颈肩腰腿痛加重: 颈肩腰腿痛人群如果感觉症状加重,就是提示你体内有湿气了。体内湿气越重,腰腿痛的症状越厉害,常常表现为迈不开腿、脚步沉重、脖子沉重。
湿气重的危害
1、损伤脾胃消化功能
身体湿气重容易阻碍脾胃气机,损伤脾阳,导致机体出现消化不良,水湿内生,从而又加剧了体内湿气的产生。因此湿气重可以影响人们的食欲,导致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水肿、痰饮等症。
2、湿气重影响关节活动
湿气可以阻滞经络关节,引起关节疼痛重着或者是屈伸不利,因此湿气重的人也往往会出现头困身重,四肢酸楚沉重并且附着难移等症状。
3、湿气引起的疾病缠绵不愈
因为湿性黏滞,所以湿气引起的疾病往往都是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且容易反复发作,或是缠绵难愈。
男人湿气重的危害
第一:男人体内湿气太重了,往往会大便不成形,甚至会粘在马桶上面很难冲下去,这就是体内有湿气的表现,会造成肠胃不舒服,大便的时候里急后重,整个人都会很没有精神,必须要及时治疗,情况才能慢慢好转。
第二:男人如果体内湿气比较重的话,会造成内分泌失调,晚上的时候容易失眠,睡不着觉,有的朋友还会腰酸背痛,上班的时候没有精神,无法投入到工作中去。
第三:男人身体内湿气比较重,那么很可能会患上湿疹,特别是生殖器湿疹是比较常见的,到了梅雨季节,男性必须要预防睾丸湿疹,患上睾丸湿疹之后瘙痒难受,对于男性的身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男性阳痿。
第四:男性体内湿气太大了,脸上就容易长痘痘,皮肤容易水肿,所以适当的趋势很重要,可以多吃一些有祛湿效果的食品,比如说红豆,就具有去湿的作用,怎样去除体内湿气,男人也可以适当的吃一些药物,比如说湿毒清胶囊,对于祛除湿气也是有帮助的
湿气重要注意什么
1、少吃生冷食
脾脏喜燥恶湿,大量冷饮、水果会影响脾的正常功能,大部分人还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乏力、困倦等症状。这时可以吃点清淡食物,比如绿豆、赤小豆、薏仁、冬瓜、山药、豆腐等。油炸食物最好不要碰,因为这些食物是生湿助湿的,本来外环境的湿气就很重,内里也有湿气,这样身体是吃不消的。
2、睡觉防受凉
晚上睡觉时感到闷热出汗,不少人会开空调或者风扇,其实这样容易受凉,人体睡眠时受风对健康的危害更大,因为这时阳气已潜藏体内,卫外作用减弱,风寒之邪能直入人体深部,第二天早上起床可能肚子痛或拉肚子,长期下去还有有别的隐患。所以,睡觉时不要让风直吹,被子要盖上。
3、晚上要关窗
房间的通风很重要,但开窗通风也要跟着太阳的时间走。这时白天虽然热,早晚还有几分阴气,还是有降温和变天的可能,人睡着了有可能反应不及时,故太阳出来了,窗户打开,让阳气进入,太阳下山了,窗户要关上。
最近幼儿园老师说起俺家那个敏感的儿子,说可能有感统失调。。。。。。有点惊呆的感觉,立马去查了下啥叫感统失调。。。。。。。。
什么是感统失调
感统失调的全称为 感觉统合 失调,即宝宝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微的障碍,是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也有被认为是学习能力障碍。感统失调的宝宝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宝宝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通常儿童在12岁之前通过 感统训练 很容易纠正感统失调的现象,一旦超过12岁就会定型,无法改变,因此3-6岁的宝宝能够在感统训练下纠正过来。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宝宝小时候很聪明,但长大后却很一般了。
感觉统合失调包括触觉敏感、前庭失调、本体感失调、固有平衡感失调、左右脑平衡失调、视听觉失调,因为感统失调可以通过药物治疗配合感统训练可以纠正,因此,感统失调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病症。
感统失调的原因
宝宝出现有感统失调的原因主要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一般情况下,先天性的原因是指生理原因, 包括胎位不正、早产或剖腹产等,后天性的原因主要是环境和人为的原因,包括家庭环境、妈妈照顾不足等,感统失调的原因具体为:
1、 先天性:生理原因
(1)因胎位不正引起的平衡失调;
(2)因早产或剖腹产造成宝宝压迫感不足造成触觉失调;
(3)因怀孕期间不正确的吃药和打针对宝宝造成的伤害。
2、 后天性:环境及人为的原因
(1)由于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使得宝宝活动范围变小,大人对宝宝过度保护,事事包办,导致宝宝接受的信息不全面;
(2)妈妈太忙碌,辅导少而造成宝宝右脑感官刺激不足;
(3)出生后,没让宝宝经过爬行阶段就直接学习走路,产生了前庭平衡失调;
(4)妈妈或保姆不准宝宝玩土,玩沙,害怕弄脏,从而造成宝宝触觉刺激缺乏;
(5)过早地使用 学步车 ,使宝宝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6)妈妈的要求太高,管教太严,人为地造成宝宝压力太大,宝宝自由活动时间太少造成精神上的伤害,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等等
感统失调的表现
当宝宝有出现读书漏读或者错读,或者经常听不仔细别人的话,经常忘记老师说了什么,这可能是感统失调的表现。一般情况下,感统失调的表现主要有:
1、 前庭平衡功能失常 :表现为好动不安,走路易跌倒,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容易违反课堂纪律,容易与人冲突,调皮任性,爱挑剔,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 玩具 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语言表达困难说话迟。
2、 视觉感不良 :表现是无法流利的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多字少字。写字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抄漏题等。
3、 触觉过分敏感 :表现为紧张孤僻不合群,害怕陌生的坏境,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过分依恋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或过分紧张爱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
4、 听觉感不良 :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布置的作业等。
5、 本体感失调 :表现为缺乏自信,消极退缩手脚笨拙,语言表现能力极差。
6、 动作协调不良 :表现为平衡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经常出现摔伤,不能像其他宝宝那样会翻滚、汽车跳绳和排球。手工能力差、精细动作差等。
如何判断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1、 视知觉失调
存在视知觉失调的儿童往往可以长时间的看电视,却不能顺利的阅读,经常错字、漏字、添字等现象,或者在写字时经常性的部首偏旁颠倒,看了就忘,常抄错题或抄漏题。视觉跳动是婴儿的本能反应,随着年龄的增加和活动范围的增加,婴儿的视觉会逐渐的成熟,但是 自闭症 患儿的视觉往往不稳定,很难长时间的将注意力盯在一个物体上。
2、 听知觉失调
具有听知觉失调的儿童表现在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落四,经常忘记父母或者老师的话。幼儿的听觉能力一般较弱,所以受不了大声的刺激,长期处在嘈杂的环境中,可能会让儿童在听觉上形成一层自我保护膜,久而久之就可能会造成听力不佳,容易忘却,脾气古怪等特点,自闭症花儿表现的尤为明显。
3、 前庭系统失调
主要表现为多动,易摔倒,旋转不会眩晕,分不清左右,方向感不强等, 自闭症儿童 还会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语言表达能力有限,重心不稳等现象。由于前庭网膜的协调和掌控功能不足,患儿的重力感和平衡感都会失常,这就可能导致孩子好动不安,注意力无法集中,甚至看起来有些笨手笨脚的,与普通孩子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别与异常。
4、 触觉系统失调
存在有触觉系统失调的宝宝,往往不合群,爱去招惹别人,害怕陌生环境,容易产生焦虑,还存在有偏食或者挑食的现象。触觉反应迟钝的宝宝还伴随有反应慢,动作迟钝,缺乏自我意识,无法保护自己等特征。
5、 本体系统失调
本体系统失调的儿童容易走失,对捉迷藏,系携带,扣纽扣,用 筷子 等动作较为迟钝,还伴随有手功能力差,动作协调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等现象。
发现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后怎么办
1、让儿童走出自己的小天地,走入小伙伴之中,走出孤独与乏味,从与外界的广泛接触中强化各类 感觉统合 能力。
2、凡儿童可以做好或经学习都能做好的事情都让儿童自己做,父母不要代替或干预,以便提高感觉统合能力、劳动兴趣与综合心理素质。
3、让儿童定期参加各种活动,包括体育活动,提高平衡等感觉统合能力,并促进各个统合能力的提高。
4、游戏疗法,如走独木桥、跳沙坑、捉迷藏、丢手绢、赛跑等对提高各种感觉统合能力都大有好处。
5、严重感觉统合失调要进行特殊训练、行为强化和脑力活动等感觉统合功能训练,直到失调的感觉统合功能矫正。
感统训练方法
1、 推球回去 :训练手臂的运动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
方法:开始时需要在一手臂的距离内进行推、接球,鼓励宝宝双手接球。推球则用右手从右往左推。接着逐渐地把距离拉大,并鼓励宝宝用双手往外推球,用单手接球。
帮助:开始时需要另外一位成人的身体协助,注意培养宝宝在每一难度的独立操作技能,然后逐渐撤销帮助的程度。
2、 呵痒痒 :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
方法:妈妈用手挠宝宝的头颈、胳肢窝、脚底等皮肤触觉敏感处,手的力度一阵轻一阵重,如果宝宝害怕,可以维持时间短一些。
3、 小小飞行员 :提高宝宝平衡能力。
方法:妈妈躺在地板上,让宝宝呈俯卧姿趴在小腿上,拉着宝宝的双臂,慢慢地伸展开来,顺势抬腿,让宝宝呈飞翔姿势,重复若干次。
4、 摆 毛巾 :提升宝宝注意力集中。
方法:用一块大毛巾把宝宝包在里面,由你和你的伴侣各拉一头,左右或上下拉动毛巾,使宝宝随着毛巾摆动。同时可以让宝宝拿着小球,一边摆动一边向固定目标投球。
5、 梳头游戏 :锻炼宝宝手指的精细运动和了解自身形象。
方法:用 梳子 的尖端刺激宝宝的头皮,顺势梳头。也可以让宝宝在镜子面前自己动手。
6、 篮中寻宝 :增进触觉识别能力。
方法:准备一个 水果 篮,篮子内放各种不同质感、不同重量的 玩具 ,鼓励宝宝从篮中将玩具一一取出,妈妈告诉宝宝玩具的名称,然后再将玩具一一放入篮中,反复2-3次。让宝宝多触摸各种玩具,在触摸不同质地的玩具时不知不觉地增进触觉识别能力。
7、 四肢运动 :锻炼宝宝身体协调能力。
让宝宝平躺,大人分别抓住宝宝两腿、两手,上下屈伸、开合,左右摇晃各4个节拍。再抓住右脚,向左摇过左脚位置,接着换左脚、右手、左手同样运动。
8、 水中游戏 :提高宝宝的触觉敏感度。
透过水的浮力及水温,刺激宝宝皮肤的神经,可以促进触觉信息的协调,所以水的游戏是 感觉统合 活动中用处最大的。可以在水中放玩具,可以让宝宝边在水中玩,边用柔软的刷子刷身体。这个游戏,只要注意环境及水的温度就行,可借助给宝宝洗澡时进行。
感统失调的常见问题
1、触觉问题:
(1)躲避接触:固执于某些物件要时刻抱着才有安全感,不爱玩身体接触的游戏,嫌弃某些质地的衣物。
(2)讨厌被触摸:讨厌理发、洗澡、刷牙,不喜欢绘画、沙土、泥工等手工作业。
(3)爱打架:爱发脾气动手打人,对非恶意的身体接触反应激烈。
2、前庭感觉功能问题:
(1)上课时东倒西歪,写字握笔姿势不当,端坐、阅读、写字时姿势不正确。
(2)阅读中容易出现跳行、漏行,头部运动时,眼睛在空间视物不稳定。
(3)晕车、晕船,大幅度运动中容易头晕。
(4)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难以辨别图象的细微差别。
(5)逃避或害怕运动,运动中主要用眼睛协调动作。
3、本体感觉功能问题:
(1)书写速度慢,字迹不规则,书写时往往过分用劲。
(2)在学习和其它活动中,顺序性和时间意识差。
(3)容易因为非智力因素引起学习不良,完成简单动作常常遭遇失败,自信心不足,遇到困难容易沮丧,依赖性强。
(4)学习系鞋带、扣钮扣等精细动作困难,大运动和精细运动技能差,动作笨拙,不喜欢翻跟头,不善于玩 积木 。
(5)不合群、孤僻,在陌生环境容易迷失方向。
总而言之:感统失调 是一个很专业的名词,“感统”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做出反应。也就是说,感统失调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病症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
现在检测感统失调的方法一般都是由最了解孩子成长的家长填写感统测评表,根据日常生活表现得出结论的。一般感统失调没有什么特效药,必须通过训练才能纠正的。
明天带宝宝去看下专业的医生,我的感觉是这个明显是城市病,乡下的孩子想如何疯就如何疯,如何玩就如何玩,妈妈一般一直带着宝宝,所以反而没啥感统失调,都正常的很,也就是城市的孩子穷讲究,这个不卫生,那个不行,危险呢,最后就感统失调,也就是身体得不到充分体验导致和大脑的发育没有充足的链接。
当然所有的问题先从自身查起,核心还是自己陪宝宝太少导致的,后续的优先级已经定了:宝宝第一,工作第二,修行第三。
胃下垂
本病系胃的位置小降,胃下界最低点在髂嵴连线以下。常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全身其他病状,并有腹肌松弛,体重减轻等体证。
(病因病理)现代医学认为,胃下垂是一种功能性疾病,乃由于胃平滑肌或韧带松弛所致。患者因长期劳累,大脑过渡疲劳,强烈的神经刺激和情绪波动不断作用于大脑皮层,使皮层和皮层下中枢功能失调,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逆使胃紧张力减弱,蠕动缓慢,机能减退。但少数患者,因胃肠蠕动亢进,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较短,营养物质不易被吸收,消化功能低下,故日渐消瘦,也可导致胃下垂和其他内脏下垂。
引起胃下垂的原因有先天和后天两种。
1.先天性 多见于无力型体形者。身体素若,胸廓狭小,皮肤苍白,皮下脂肪菲薄或肌肉营养不良,第十肋游离等。先天性胃下垂患者,常可并发其他内脏(如肾、肝、脾、横结肠、子宫等内脏下垂),所以又叫全内脏下垂。
2.后天性 多与慢性消耗病合并存在或在大病初愈之后;为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并发症。如慢性胃炎、猩性溃疡等;腹肌松弛或腹内压降低,如妇女多次生育,腹部肿瘤切除术,体重突然减轻,或胸腔内压增加,如长期咳嗽、闷气、心界下移等,均可引起胃下垂。
祖国医学虽无“胃下垂”病名的记载,但认为此症乃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主受纳,以降为顺;脾主运化,以升为和。两者一纳一运,一升一降,互相配合,在心肺的作用下,将水谷精微输布于全身,以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活动。
由于禀赋不足,机体素弱,七情内伤,饮食劳倦等,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失常,升降失调,脾气不升,反而下陷,则可导致胃下垂和其他脏器下垂。
(临床表现)
1.消化系统症状 患者食欲减退顽固性腹胀,以食后症状尤为突出,经常嗳气不止,左腹有下坠感和压迫感,且于食后或行走时加重,平卧时减轻。有时便秘,有时腹泻,或有腹泻便秘交替出现。胃部多有闷痛、隐痛,剧烈疼痛比较少见,患者食欲明显降低,并有畏食、厌食的表现。
2.全身症状 多表现为逐渐消瘦,可伴有眩晕、乏力、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
3.体征 患者身体瘦长,皮下脂肪缺乏,肌张力低下,直立时上腹凹陷,下腹膨隆,有明显振水音,腹肌松弛,左下腹触压明显疼痛。少数患者可见肢体多关节松弛。
4.X线检查 X线观察一般可见胃的位置下降、紧张力低下蠕动波稀疏,滞留物较多,胃由膨大型变为袋形或其他胃形。
胃下垂的诊断标准,一般以胃距髂嵴连线4厘米视为正常。按下垂的程度,又可分为轻、中、重三度,5到8厘米为轻度下垂;9到十二厘米为中度下垂,十三厘米以上为重度下垂。
根据病史,消化系统典型症状及全身情况,结合体征预X线检查,对其诊断并不难。根据X线钡餐透视与摄片,还可与吸收不良综合征、恶病质、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相鉴别。
(辩证论治) 胃下垂乃脾胃失和,中其不足,气虚下陷所致。治疗当以温中健脾,益气升举为原则。
(基本手法)
1.推揉背俞健脾法 单掌或掌根交替推颤,双拇指重叠顶推,叠掌上行拢揉,双掌快速交替推搓背部膀胱经内侧线大肠俞至膈俞一段,在主要穴位上,顶推时应重点刺激,以上手法自下而上,以左侧为主,反复操作约十分钟。
2.压推三穴提胃法 单肘按压三焦俞,在保持压力的前提下,缓慢上推至脾俞,热后轻轻抬起,再重复以上动作。
3.揉压肾俞固本法 双掌根同揉,对挤、按压双侧肾俞。亦可左右拨动。
4.推颤腹部益气法 两手掌自右下腹交替推、颤至左上腹,两手多指揉拨肾区后,捧拢腹肌向上推颤;单手多指左右轻拨腹直肌,自下而上;叠掌上行揉左侧腹部胃经路线,掌根揉关元,拇指揉脘,单指压颤膻中穴等;以上手法应反复操作约8分钟。
5.牵拉肢体升举法 双拇指分拿患者双合谷或双行间,令患者肢体屈曲,待肢体伸展时加外力牵拉抖动,患者应配合深呼吸,反复十次;平复后揉孔最、足三里,按压公孙。
6.对症处理手法 若患者伴左下腹坠疼,可按压大肠俞、中脘、重压粱丘;腹泻者可采用掌搓八缪;便秘严重可侧指敲击结肠部位;腹胀严重者可握拿背肌;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加捏脊法;失眠者,可同时按压双神门,交替压两侧枕骨下缘;合并肾下垂者,可采用上摩百会,中按揉关元、擦搓、揉涌泉穴。
附胃下垂医疗体操
1.腹式呼吸举腿法
(1)两腿交替抬举法配合腹式呼吸,两腿交替伸直,抬举90度停片刻放下,反复数次。
(2)两腿一齐抬举法配合腹式呼吸,双腿伸直,一齐抬举至最大限度,稍停片刻放下,反复数次。
2双足空中蹬车法屈膝曲髋在空中作蹬自行车动作1~2分钟。
3.双手抱膝屈腰法双腿举至90度屈膝,然后两手抱膝,屈髓抬髋使腰部屈曲,复原休息片刻,反复数次。
4.仰卧起坐收腹法双下肢伸直靠紧,两手十指在枕部交叉,腹直肌用力收缩,同时上身抬起坐立,再慢慢躺下还原,休息片刻并逐渐增加其次数。
5收腹抬臀缩肛法屈膝抬臀,足蹬床面,然后收腹抬臀,肛门紧缩停半分钟后,臀部着床,腹肌放松,休息片刻,复作数次。
6.静卧双掌摩腹法双掌紧贴下腹部,循顺时针方向掌揉全腹部(自下腹起经右下腹向上,横过上腹,转向左侧,向下至左下部,循环全腹部),连续摩揉10至20遍。
注意:此医疗体操,有利于巩固疗效,但在进食前后一小时内慎用。
附2 肾下垂医疗体操
第一节腹式呼吸
口呼鼻吸,呼时收腹,吸时鼓腹。
第二节仰卧半坐
拾起上身至半卧位,两臂前平举,呼气,躺下,吸气。
第三节单抬腿
两腿伸直,轮流抬高和放下。
第四节挺胸
头和两肘支床面,抬起胸肩部,臀部不动。
第五节转体
仰卧,两臂侧平举,轮流向一侧转体,同时一臂经体前摆,至对侧击掌。
第六节双抬腿
两腿并拢伸直上举到垂直位,呼气;放下,吸气。
第七节“半桥”
两腿屈曲,足踩床面,抬起臀腰,同时收紧肛门,吸气,放下,呼气。
第八节仰卧起坐
两臂举向头侧,掌心向上,起坐,尽量以手抵足。
第九节举腿侧倒
1两腿伸直上举至和地面垂直;
2两腿并拢向左侧倒下;
3还原到1:
4两腿并拢向右侧倒下。
第十节抬腿剪交
1两腿伸直拾起约30度,然后左右分开;
2两腿伸直交叉,右腿在上;
3两腿伸直分开同1;
4两腿伸直交叉,左腿在上。
第十一节“全桥”
头、两臂、两足撑地,抬起臀、胸及肩,吸气,放下,呼气。
第十二节蹬“自行车”
两腿抬起,交替屈伸,模仿踏自行车动作。
说明:
1体力较差时先练1至5节,1至2周后加6至8节,以后酌情增加11、12节,最后加9、10节。
2每节重复1至2个八拍,逐步增加至3至4个八拍。
(附3)胃下垂的叩压诊检查法
仰卧位患者饭后屈膝仰卧,医者立于其侧,沿左锁骨中线自上而下叩诊。正常人胃部呈浊音,肠曲呈鼓音。如胃内气体充盈,胃部可出现鼓音,肠曲鼓音相对减弱,两种不同叩诊音的分界线,即为胃下界。沿叩诊线稍用力触压,可触及到一半圆形囊体,用手拨动明显上移,此囊体的最低点即胃下界。以上叩压诊所得胃下界距髂嵴连线的厘米数(横指),即胃下垂的实际度数。
站立位患者头、臀、足根紧贴墙壁,(方法同上)。所得结果比仰卧位检查的胃下约低2至3厘米,这与站立时胃自然下垂或腹肌松弛有明显关系。
以上检查方法对于腹壁菲薄者准确率较高。
胃小弯角切迹低于髂嵴连线以下,十二指肠球部向左偏移时,称为胃下垂。胃下垂的程度不一,且常伴有其他内脏下垂,多见于瘦长体型者。
(1)临床表现 胃下垂的主要表现有:消瘦、乏力、胃部胀闷不舒,食手更甚,腹部似有物下坠,平卧时减轻,腹痛无周期性及节律性,常有呕吐、嗳气,饱餐后脐下部可见隆起,而在上腹部反而凹陷。上腹部可扪及强烈的主动脉搏动。X线胃肠钡餐检查可帮助确诊。
(2)治疗 包括
1) 饮食 少吃多餐,食后平卧,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热量。
2) 胃托 安置胃托。
3) 锻炼 加强腹部肌肉的锻炼,每天坚持做仰卧起坐,以增强腹肌张力。
4) 对症治疗 ①每餐前皮下注射正规胰岛素4-8单位;或用甲苯磺丁脲05克,每天3次,饮前半小明服用,以促时食欲。②苯丙酸诺龙25毫克肌内注射,每周2次。
5) 中药 补中益气丸或补中益气汤。
6) 外敷法 五倍子10克,蓖麻子仁克,捣烂后以纱布包裹,敷贴脐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