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醒后手臂疼痛手指不能动针灸后肿胀已经一月有余去医院检查不是骨折、痛风、腕部超声检查没问题服用三七

睡醒后手臂疼痛手指不能动针灸后肿胀已经一月有余去医院检查不是骨折、痛风、腕部超声检查没问题服用三七,第1张

  仅供参考

  痛风治疗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发生障碍,血液和组织中积聚大量尿酸和尿酸盐而引起。症状是手指、脚趾、膝、肘等关节疼痛肿胀,甚至变形。

  痛风,是由于长期在风湿寒的环境下而导致的;因此,应该远离风湿寒的环境,生活在相对温暖干燥的环境下。痛风,可以少吃酸性食品,少摄入盐;吃海鲜喝啤酒,会导致痛风。

  中医的历节病,起因都是肝肾两虚,病在筋骨之间游荡,类似于西医的痛风、风湿病。临床上,按照症状分为三种:

  (1)风痹,症状是又麻又痛:风湿相抟,骨节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甘草附子汤主之。

  (2)血痹,症状是麻而不痛: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症,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3)历节,症状是但痛不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针对膝盖痛。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毒性大,严格按照要求制作使用,心脏病患者不能使用。

  可以到当地的中医院进行咨询:能否利用上面经方进行治疗。

滚法是“滚法推拿流派”的主要手法。具有体表接触面积大、刺激力量强而且又十分柔和的特征。主要用于治疗运动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滚法对自学者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本不想写入本书,但因为在疾病的治疗上往往又少不了此法,所以尽可能作一简明叙述。整个手法动作是由两部份协调来共同完成:一是由前臂的旋转;二是由腕关节的屈伸而组成的复合式手技动作。其受力部位以小鱼际肌至第五、第四掌骨的背侧。

手法要领:

①前臂旋转与腕关节屈伸这二者动作一定要协调。即前臂旋前时,腕关节一定要伸展,以小鱼际肌为着力部位。反之在前臂旋后时,腕关节一定要屈曲,以第五、第四掌骨的背侧为着力部位。如此在体表部位上产生持续不断的来回滚动。其滚动频率每分钟约120~160次。

②躯体要正直。不要弯腰屈背,不得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晃动身体。

③肩关节自然下垂,上臂与胸壁保持5~10厘米距离,上臂千万不要摆动。

④腕关节要放松,屈伸幅度要大,约120°(屈腕约80°,伸腕约40°)。

⑤滚法突出是一“滚”字。忌手背拖来拖去摩擦移动、跳动、顶压、及手背撞击体表治疗部位。

③请手指均需放松,任其自然,不要有意分开,也不要有意握紧。

出现手指肿胀疼痛的情况时,一般可以通过冷、热敷,以及药物治疗、理疗、功能锻炼、手术治疗等方法来消肿止疼。患者出现手指肿胀疼痛时,应避免长时间使手指下垂,以免加重肿胀的情况。

1、冷、热敷:如果是外伤造成的手指肿胀疼痛,一定要及时休息,在24小时内可以用冰袋冷敷,促进血管收缩,减轻疼痛,24小时后可以用温水浸泡双侧手指,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肿胀消退;

2、药物治疗:可在肿胀疼痛的部位涂抹药物,如红花油等。如果疼痛非常严重,可以适当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消炎止痛,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或者洛索洛芬钠、塞来昔布、依托考昔等,以及迈之灵、地奥司明等药物,促进手指消肿。无论是痛风性关节炎,还是普通的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均可服用上述药物进行治疗;

3、理疗:通过微波理疗、远红外线理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慢性炎症导致的肿胀。患者还可以通过按摩、针灸的方法,使手指关节肿胀疼痛的症状逐渐缓解;

4、功能锻炼:手指肿胀疼痛,应该适当进行功能锻炼,避免手指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可以主动地进行手指关节的屈伸活动。如果在早晨出现晨僵或疼痛,可以通过理疗和热敷,再加上功能锻炼,使手指关节肿胀疼痛逐渐消失;

5、手术治疗:若患者疼痛难忍,需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X线检查,以排除骨折或韧带损伤,若存在此类情况时,一般需要进行手法复位固定,或手术治疗。

如果是由于痛风性关节炎,导致手指肿胀疼痛时,应避免高嘌呤饮食,如避免摄入海鲜、豆腐、动物内脏,以及牛羊肉等食物。如果患者手指肿胀疼痛的症状十分严重,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中风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㖞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未曾昏仆但以半身不遂、口㖞为主症。

中风在西医学中属脑血管疾患,常见有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脑供血不足(TIA发作)等。

本病产生机理颇为复杂,产生原因多与风、火、痰、虚、瘀五大因素有关,且与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加之忧思恼怒、劳累过度,以致风火相煽,心火暴盛,肝阳上逆。或因饮食不调,暴食肥甘以致脾虚痰热,化火生风,蒙蔽清窍致上实下虚,阴阳不能维系的危急之候。急症期过后,气血瘀滞,经脉不通,经筋拘挛而导致偏瘫久治不愈。

临床按其部位深浅及病情轻重,分为中经络及中脏腑两大类。中经络者病情较轻,多为头晕、手足麻木、口眼㖞斜、语言謇涩、半身不遂。中脏腑者,病情危急、突然仆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舌强失语、面赤气粗、半身不遂,此为闭证;更有甚者,口开目合,鼻鼾息微、手撒尿遗、四肢厥冷,此为脱证,预后不良。

息风降逆,滋阴潜阳,行气活血,通经活络。

闭证:四神聪、合谷、太冲、太溪、听宫、足三里、环跳、阳陵泉、曲池等。脱证:气海、神阙、关元。

闭证:采用微通毫针及强通放血之法,多用泻法;脱证:重用灸法。

例1 李某,男,57岁。

主诉:左半身活动不利、语言不清数日。

病史:数日前在下楼时突然左侧半身活动不利,语言不清,口眼㖞斜。无头痛及二便失禁,未曾仆倒。送至急诊,诊为脑梗死。予抗血栓药物治疗。患者当晚病情加重,呕吐两次,但无神志意识障碍。一般情况尚好,纳可,二便调。

望诊:左上下肢瘫痪,面白,舌苔白腻,中心略黄厚。

切诊:脉沉细。

查体:神志意识清楚,语言不清,左侧上下肢肌力3级,伸舌左偏,左侧上下肢锥体束征(+)。

辨证:素体气虚,风中经络。

治则:调补阴阳,疏风通络。

取穴:听宫、列缺、条口。

刺法:均用毫针施以补法,予轻刺激量,每日治疗1次。

1诊后病人感到轻松,精神好。2诊时说话明显好转,吐字较前清楚。3诊后患者自感肌力明显增加,抬臂、抬腿活动度增加,经搀扶可行走,说话已接近正常,肌力3级以上,走路较平稳。原方原法不变,继续治疗至10诊临床痊愈,语言流畅,自由行走,无不适感。

例2 李某,男,35岁。

主诉:左侧偏瘫,语言不畅3天。

病史:高血压病数年,血压不稳定,最高180/120mmHg,最低120/ 80mmHg。昨晚坐位起立时突感头目晕眩,仆倒在地,随即语言謇涩,口眼㖞斜,流涎不止。左侧上下肢不能活动,送外院急诊,诊为“脑出血”,予脱水药及止血药治疗,两天来症状未减来诊,大小便正常。

望诊:左上下肢瘫痪、舌尖红、苔黄燥。

切诊:脉弦滑数。

查体:神志意识清楚,语言不清,口眼㖞斜,左侧上下肢肌力3级。伸舌左偏,左上下肢锥体束征(+),BP:220/120mmHg。

辨证:阴虚阳亢,肝风内动,而致卒中。

治则:滋阴潜阳,平肝息风。

取穴:四神聪、合谷、太冲、太溪。

刺法:四神聪点刺放血,合谷、太冲施以泻法,太溪施用补法,留针30分钟。每日治疗1次。

2诊时患者头晕好转,语言不清似见好转,流涎明显好转,BP:200/ 120mmHg,肢体活动未见好转。脉象趋于和缓,舌苔仍黄,燥象已解,舌尖红。3诊以四神聪点刺放血,合谷、太溪、太冲、曲池、阳陵泉、足三里、环跳并用。其中环跳以泻法不留针,要求针感窜至下肢为好。金津、玉液放血,要求出血以色鲜不黯为度。4诊时语言不清大有好转,已能令人听懂,唯吐字仍不清晰。流涎基本消失。肢体活动好转,肌力3级。脉和缓,黄苔已减,BP:160/110mmHg,以上穴加颊车、地仓。5诊时患者精神好、神清,语言较流畅。口㖞明显好转,已止 1mmHg=133322Pa流涎。伸舌仍左偏,左上下肢肌力4级。自觉有力,灵巧度较前好转,搀扶下已可行走。脉弦已减,舌苔由黄转白,仍腻。BP:150/100mmHg。针治减金津、玉液放血,余治同前。7诊时语言流畅清晰。患侧上下肢肌力已达5级,伸舌大致居中,BP:120/80mmHg,治疗同前。

经10余诊治疗,患者自我感觉良好,查体语言流畅,肌力5级,临床痊愈。

例3 翁某,女,53岁。

主诉:右上下肢活动不灵,语言不利1天。

病史:昨天突发头目眩晕,口㖞眼斜,语言不利。渐右上肢浮动不灵加重,纳尚可,二便调,寝安。

望诊:舌质红,少苔。

切诊:脉沉细。

查体:神志意识清,语言欠流畅,口角稍偏,左上下肢肌力4级。痛觉减弱,左上下肢锥体束征(+),舌左偏,BP:180/120mmHg。

辨证:阴虚阳亢,肝风内动,风中经络。

治则:滋阴潜阳,平肝息风,疏通经络。

取穴:四神聪、曲池、合谷、阳陵泉、足三里、太冲、气海。

刺法:四神聪点刺放血。曲池、合谷、阳陵泉施以泻法,足三里、太冲施以补法,气海施以灸法,每日治疗1次。

3诊时患者诉精神好转,恐惧心理已消,肢体活动有所恢复,手能握物。头晕目眩明显好转,BP:160/100mmHg,舌脉如前,效不更方,针法不变,连续治疗10余次症状完全消失,语言肢体功能活动正常。BP:160/90mmHg,临床治愈。

例4 许某,女,13岁。

主诉:左侧肢体麻木、不能动,语言不清3天。

病史:3天前在 体育 活动中突然左侧肢体麻木,随即不能动。口角右偏,语言不清,经外院诊为“小儿脑血管畸形”。病儿一般情况尚好,纳呆、尿频、便常。

望诊:左上下肢瘫痪,舌苔白。

切诊:脉细稍数。

查体:神志意识清,语言不流利,左鼻唇沟浅,口角右偏,左上肢肌力3级,左下肢肌力4级。伸舌左偏不著,左上下肢锥体束征(+)。

辨证:禀赋素虚,复感风邪,风中经络,气血不畅,筋脉失养。

治则:祛风散邪,疏风通络,调和气血。

取穴:颊车、曲池、合谷、环跳、足三里、绝骨。

刺法:均以毫针刺患侧,施以平补平泻手法,以局部酸胀为度,不留针。每日治疗1次。

2诊后效果明显,活动功能有所恢复,手能持物,可独立跛行,尿频如前,苔薄白,前方去足三里,加阳陵泉、风市。3诊时患者自述患侧上下肢较前有力,各关节可自由屈伸,活动较自如,语言清晰流畅。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四肢肌力5级。末端关节活动良好。嘱再针1次巩固疗效,共针治6次,患儿恢复正常。

例5 王某,男,53岁。

主诉:左上肢不能动2个月。

病史:2个月前因呕吐、头痛、头晕、腹泻导致言语不清,左上肢不能动。曾用中西药物治疗。语声洪亮,纳可,便调。

望诊:左上肢瘫痪,舌苔白,中间色黄。

切诊:脉弦沉。

查体:语言欠流畅,口角右偏,左上肢肌力3级,肌张力高。患侧手指关节僵硬不能张开,肿胀明显,伴疼痛。舌右偏,BP:160/110mmHg。

辨证:素体阴虚阳亢,肝风内动导致气血失和,血脉不畅,经筋不利。

治则:疏通经气,调和气血。

取穴:听宫、八邪、阿是穴。

刺法:听宫予毫针施用补法,八邪及关节阿是穴予火针速刺,均刺患侧。

2诊后患者自觉肢体轻松,3诊后患者自觉患肢疼痛减轻,肿胀稍减,手指感觉稍见灵巧。5诊后手指疼痛消失,肿胀消退明显,上肢及腕部活动灵巧度增加,活动稍有力。8诊后患侧肌张力开始逐渐降低,手指能张开,肿胀消失,前法不变。10余诊后病人患肢疼痛、肿胀消失,肌张力趋于正常,肌力增至5级,再巩固治疗数次,治疗结束。

例6 高某,女,54岁。

主诉:右手无力、不灵活1年余。

病史:1年前因中风右瘫,经治症状好转,可自行走动,唯右手无力,不能握物,发凉、发紧、麻木、肿胀。经常头晕、大便干。夜尿频、腰痛、寝欠安。

望诊:右上肢瘫痪,舌苔白。

切诊:脉沉细。

查体:右手活动不灵巧,腕关节肌力3级,指关节肌力3级,肌张力高。手掌、手指肿胀,伸屈困难,触之发凉。局部发白欠红润,皮肤粗糙。

辨证:气血失和,瘀滞不通,经筋不利。

治则:调和气血,活血化瘀,通经活络。

取穴:列缺、太溪、局部阿是穴、听宫。

刺法:列缺、太溪以毫针补法,针刺双侧。听宫以毫针补泻并用,先补后泻,针刺双侧手指等局部阿是穴,用火针点刺,每次5穴左右,隔日治疗1次。

3诊后患手麻木、发凉、发僵、肿胀等均有好转,穴法不变。5诊后肌张力过高明显缓解,麻木、发凉等症基本消失。肌力增加至5级。10余诊后手部症状基本消失,肌张力缓解明显,肌力大致正常,结束治疗。

例7 胡某,女,56岁。

主诉:左手指不能伸屈3年。

病史:3年前因血压增高导致左侧半身不遂。经各种中西药物治疗后,左上下肢活动大致正常。血压平稳,现左手指不能伸屈,局部肿胀,发凉,颜色较暗,皮肤粗糙,纳可。二便调。

望诊:左上肢瘫痪,舌苔白。

切诊:脉沉细。

查体:左手指肌力3级,肌张力高,局部皮肤营养不良,扪之发凉、粗糙。

辨证:气血不畅,经脉瘀滞,指尖失于荣养。

治则: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化瘀除滞。

取穴:八邪、指关节阿是穴。

刺法:均用火针速刺不留针,每次6 10穴,隔日治疗1次。

火针点刺治疗后,手指当即能够舒展,并能握拳,手指呈现红润。6诊后手指发凉消失,关节伸屈度明显增加,局部红润,粗糙好转,过高肌张力明显缓解,再予2诊结束治疗。

例8 白某,女,42岁。

主诉:左大腿后外侧冷凉感明显两年。

病史:两年前因脑梗死左上下肢偏瘫,经多种方法治疗后,上下肢活动基本正常。余留左大腿后外侧冷凉感未除。一般情况尚好,纳可,二便调。

望诊:面黄白,舌苔白。

切诊:脉沉细。

辨证:气血不畅,经络瘀滞,肌肤失荣。

治则:调和气血,通经活络,荣养肌肤。

取穴:局部阿是穴。

刺法:予火针速刺法。

火针治疗2次后,患者自觉局部发凉感显著减轻,依法治疗。自此每诊后局部发凉递减,共治疗10余次,症状完全消失,临床治愈,疗效满意。

按语

中风是针灸临床最常见病症之一,中风作为一个病名首见于《素问·邪气脏腑病形》,亦称为“卒中”。主要指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㖞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等症,又称为“大厥”、“薄厥”、“偏枯”、“风痱”等。

关于中风的病因,唐宋以前多以“外风”立论,东汉时期《金匮要略》论其病因为风:“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又据病位深浅及病症的轻重表现之不同,分为中经络、中脏腑,云:“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自唐宋以后对中风有了新的认识,为区别各种外风而致的真中风如面瘫、外感、肢痛等症,遂将上述卒中列入“内风”范围,称为“类中风”,简称“卒中”,至金元四大家将其病因大致分为风、火、痰、虚4种因素。清代王清任对本病以瘀血而论,其治疗多以活血化瘀之法而取效。故可将中风的病因病机概括为风、火、痰、虚、瘀5种类型。 《素问·调经论》云:“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笔者认为中风病证无论病因如何,气血相搏,暴张于上,血气留滞于脑,经气瘀滞,气滞不通为最根本病机。对其证应以中经络、中脏腑进行分析归纳。治疗法则强调运用针灸三通法,以通调经脉,凉血祛痰为大法。通过“以血行气”“行气活血”的作用,使其经脉通畅,气血调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于各种中风,急性期发作治疗宜早不宜迟,选穴宜少不宜多。急性期发作多以强通放血配以微通毫针治疗,恢复期多以微通毫针治疗,后遗症期多以微通毫针配以温通火针灸法治疗。

1治疗急性中风 中风时产生突然昏仆,神志意识不清,口眼㖞斜,流涎不止,语言不清,半身不遂等中脏腑症状时,无论脑出血或脑梗死均应尽早医治。因其症为气血并走于上,经脉气血瘀滞于脑所致,其病势急迫,应急予清降血气,通瘀化滞之法。以令血气下行,经气通畅,令气复返而后生。

急性期发作取穴多用四神聪、十宣、井穴、金津、玉液、合谷、太冲等穴。四神聪位于之头巅顶,令其出血,可使逆上血气下降,暴张之阳得平,瘀滞经脉通畅。多以三棱针点刺出血,其出血量宜多。神志意识不清者取井穴点刺出血,调和阴阳之气以醒脑开窍。身热面赤者取十宣点刺出血,以泄其经脉气血之热。语言不清者应以金津、玉液复刺出血,以血自止为度,通利舌脉气血瘀滞。毫针针刺合谷、太冲施用泻法,以开四关之经气,使周身气血调达,经脉通畅,可每日治疗1 2次,如病情危笃,患者发病急骤,症见手撒遗尿,鼻鼾口张目合,瞳仁散大为脱证,则应急予灸法施治,多不救。

急性期过后症状稳定时,据病人病情之虚实寒热选用不同的腧穴给予微通法毫针治疗。持久治之,不能操之过急。虚证多选太溪、太冲、气海、足三里等,以阴经腧穴为主。实证多用环跳、阳陵泉、曲池、合谷、绝骨、四神聪等,以阳经腧穴为主,加强通经活络之作用,同时施以补泻,给予适当的刺激量,宜守方而治。

笔者认为,中风的产生,不论出血或是梗死虽然病因及机制各有不同,但究其根源,经络瘀而不通是最根本的病机所在。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路,气血是荣养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的物质。在生理上则是相互依存,“气为血帅、血为气母”相互为用。无论各种各样的病因,最终不外乎导致经络气血不通,经气瘀滞。因此,采用强通法强制经脉通畅的放血方法是治疗中风急性期发作的重要一环。气行则血行、血行则气畅,气血通畅而达到清心开窍、平肝潜阳、滋阴息风、通经活络的效果。

2治疗中风后遗证 急性中风在急性期过后半年仍然遗留症状称为中风后遗证,中风后遗证临床较难治疗,使人丧失工作能力,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给病人及家属乃至 社会 带来很多问题。

中风后遗证病人患侧上下肢多为肌张力高,迈步困难,关节屈伸困难,手指不能伸开,形成“挎篮”、“划圈”姿态。中医学认为:四肢拘紧,屈伸不利实属经筋之病,多为寒凝脉阻,气血瘀滞,经筋失荣以致拘紧不伸、肿胀不用等。

笔者治疗中风后遗证主要采用温通法和微通法,认为火针是治疗经筋病的最好方法。使用火针首先要根据其应刺部位选择粗细相当的火针,要求将针烧红、烧透,趁针具极热之时迅速刺入皮肤肌肉,随即拔出即可。其选用腧穴多以局部阿是穴为主,配用相应经穴。例如:肩关节疼痛僵硬,肘关节疼痛僵硬发紧,应用火针速刺阳明经循行部位;指关节肿胀僵硬,不能伸屈,应用火针速刺掌指关节、指关节、八邪及阳经循行部位;不能抬步、膝关节活动不灵,可刺犊鼻及局部腧穴。除火针温通外,酌情选用太溪、太冲、环跳、听宫、阳陵泉、合谷,毫针微通治疗也是常用方法。太溪、太冲可培本补益肝肾,使气血有生化之源。环跳为人之躯体贯通上下阴阳气血之大穴,可疏导周身气血,以阳行阴,以中而行上下,是通畅气血经脉的主要腧穴。针刺时针感要麻窜至下肢,针感不宜过分强烈。听宫是手太阳腧穴,相续足太阳。太阳主筋,太阳经气通达,周身经脉得以充润。听宫穴的应用是笔者长期临床经验的总结,与环跳合用可通畅全身气血经脉,是治疗中经络与中风后遗证的重要腧穴之一。

治疗中风后遗证,除掌握上述要点外,基于病情顽固,坚持认症守方而治是重要的,只要取穴正确,不能频繁更换穴法,且不可急于求成,否则欲速不达。做为临床病症,典型发作少,非典型发作多;病情简单的少,复杂的多。这里所举的病例仅是选择较典型的加以论述,以利读者分析应用,切不可照本宣科,不加分析地套用。

<b>病情分析:</b>你好,根据描述的情况来看不排除针灸导致的可能。手指发麻,疼痛,可能与经络受阻,血液循环不畅,造成,另外也要排除不良的姿势压迫造成。

<b>意见建议:</b>目前可以休息观察,适当涂擦些云南白药气雾剂进行按摩看看,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多做些屈伸动作,必要时去医院咨询下针灸医师。

一,伤筋偏方

处方1

生姜、葱白各适量

用法上药捣烂,和面热敷之。

说明本方对跌打所致的伤筋肿痛有一定的疗效。

处方2

生姜适量

用法生姜捣烂和面炒热合自,外敷。

说明本方专治闪拗手足疼痛。

处方3

生姜12g 葛根20g 蒲公英20g 老鹳草20g

用法将上几味捣烂成泥,调入少许白酒,拌成糊状,敷颈部,次日另换一剂。

说明本方为民间偏方,具有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适于治疗落枕的病人。

处方4

葱白30g 食醋少许

用法将葱白捣烂,加入食醋调匀,敷于肩关节。

说明本方适于肩部伤筋的病人。

处方5

大蒜8g 韭菜20g 臭梧桐20g 白凤仙根30g 生姜汁10g 蛋清适量

用法将大蒜、韭菜、臭梧桐、白凤仙根捣烂成泥,调入生姜汁及蛋清拌匀,敷患处,外以纱布包扎,隔日换药,一般5-7天即可见效。

说明本方用于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病人。

二,伤筋不能热敷

热敷会造成淤血,很难消肿,一定要用冰敷

我就是用了热毛巾,半个月又肿又紫不能动

千万不能热敷阿

三,伤筋与骨折怎样区别? 孩子受伤后,家长最担心的问题是想确定伤筋还是骨折。

伤筋和骨折有何不同?一般讲伤筋的主要表现为受伤部位的疼痛、肿胀、皮下有瘀血(青紫块),行动不便,伤处有触痛。而骨折时不仅有上述症状,通常还伴有畸形。例如,肢体弯曲成角度或缩短,肢体活动明显障碍,如不能行走及抬举肢体。有时在搬动受伤肢体时,听到骨头断端互相摩擦而发出类似关节的异常活动。但小儿骨中含钙质成分少,骨骼较成人柔韧,受外力后虽然变形或有弯曲,却未完全折断,有骨膜下骨折之称。此类骨折不可能有异常的活动,当然也听不到断骨间的摩擦音。无论哪类骨折,均要进行X线检查以明确伤情。

四,伤筋

  病证名。人体肌肉、肌腱等软组织损伤。出《素问·宣明五气篇》。多因斗殴、扭挫等引起。证见伤后局部肿胀疼痛,色呈青紫,甚则关节功能障碍,屈伸不利。包括古文献之筋断、筋走、筋翻、筋转、筋强等症。治宜活血化瘀,舒筋止痛为要,内服可用舒筋散,或疼痛严重者给予云南白药、止痛之剂。重在外治,可选海桐皮煎汤温洗,并可用针灸、按摩、拔火罐、水疗、蜡疗等物理疗法,局部自我之功能锻炼亦属重要。

「屈肌或伸肌肌腱之腱鞘炎」又称「扳机指」,好发于经常需使用手指工作的中年人,大姆指和中指最常见,女性多于男性。

伸张手指时会有困难,经超音波检查,诊断为右手拇指「扳机指」,因怀疑其症状为工作引起,至职业医学科门诊就医,经工作现场评估何**工作中多数时间需要右手拇指及四只手指一起握持,施力固定电动马达,其酸痛僵硬问题为工作后才发生,考量其工作性质和排除其过去无手部外伤情形,故认定其疾病为工作因素导致之职业病,后续顺利申请到劳保职业伤病相关给付。

「屈肌或伸肌肌腱之腱鞘炎」又称「扳机指」,好发于经常需使用手指工作的中年人,大姆指和中指最常见,女性多于男性。其因患者发病部位手指无法顺利伸直和屈曲,需由另一只手协助扳动,动作犹如扳枪机且会发出弹响声故得其名。板机指的检查方法,是在手掌及手指交处的筋结突出,按下去时酸痛异常。

缓解4方法 1冰敷 冰敷是简单有效的方式,可将冰块入冰敷袋或以毛巾包裹着,放置于掌指关节的韧带发炎处,每小时可以冰敷约10到15分钟,如疼痛与肿胀的情形有逐渐好转,可减少冰敷的频率。

2以按压取代推拿 急性期时病灶处微红热,或疼痛部位肿胀刺痛,治疗使用通络袪瘀、清热止痛的中药。以按压代替推拿,针对痛点「加压—放松」,按压10至20秒。若按压后反而疼痛加重,还是建议以休息为主。

3伸展手指 可在伸展手指前先把手掌泡在热水中约10到15分钟,以舒缓韧带的张力与疼痛。伸展手指时可以把手掌放在桌上,并借由把力量施放在桌上来缓慢地伸展手指,每次伸展建议持续至少30秒,每天可以重复30至50次。

4麻醉手术 若症状持续,可在手掌远端的滑车处局部注射类固醇。若症状仍然无法改善,最后一步为手术治疗,局部麻醉下,以小剪刀或18号针头,将肥厚的滑车剪开、放松,屈指肌腱就不会被卡住,病人手指在手术后可马上活动,板机指就不会再发生了。

冰敷与伸展手指虽然是在家里就能自己完成的简单舒缓方式,但比较适合在症状发生初期的时候使用,若自行冰敷与伸展手指后仍未能缓解扳机指的症状,建议寻找医疗院所进行治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826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7
下一篇2023-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