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丝绳和钢绞线有什么区别?

钢丝绳和钢绞线有什么区别?,第1张

1、执行标准不同。2、用途不同,前者用于吊装、安装、拖拽等等属于工用具,后者用来做建筑材料。3、编束的方法不同。前者是用很细的(直径1mm左右)钢丝,后者用粗钢丝(直径可5mm以上)绞索。钢丝绳可以配合麻绳使用,钢绞线不使用麻绳。4、钢丝绳用外径表达规格,钢绞线以强度、外径、编束等综合情况来表达规格。4、钢丝绳和钢绞线都是专业术语。但绝对是两码事。

  中国100个世界第一发明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对我国古代的科学和技术成就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撰写出世界闻名的巨著《中国的科学与文化》(中译文书名为《中国科学技术史》)。罗伯坦普尔在李约瑟博士指导下,于1986年出版了《中国――发现和发明的国度》一书,以简明通俗的文字介绍了中国的一百个“世界第一”。下面按发明先后顺序介绍给大家。

  1、鼓:

  传说公元前3500年中国人已有人造的鼓。公元前3000年,做鼓的方法是用兽皮蒙在框架或容器上。到公元前1000年,米索不达米亚的苏默人制成了一人高的圆鼓,鼓身还绘有图画。后来有了小铜鼓和大铜鼓。15世纪骑兵用的大铜鼓,17世纪时开始为乐团采用。1692年蒲塞尔为“仙后”所作的配乐中就用上了。这种鼓现在叫定音鼓,19世纪有了低音大鼓。鼓声可使节拍鲜明,粗犷有力。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定音鼓。

  2、二进位制:

  相传在公元前3000年伏羲发明了二进位制。《周易》就是五经之一的《易经》,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周易》相传是由约公元前3000年的伏羲画卦、周文王重卦、周公作爻(YAO)辞,并经过孔丘修订而成为《易经》。当代的电子计算机用的不是十进制而是二进制。二进制是谁发明的?《周易》中的“易数”用的就是二进制。换句话说就是伏羲发明了二进制,伏羲就是神农。传说神农尝百草才有五谷,我国才有原始农业。伏羲对我国社会的进步可谓大矣!我国北京的先农坛就是为了祭奠神农(即伏羲)而建造的,这里表达炎黄子孙对他的敬佩之情。

  3、绳索:

  公元前2800年,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创造麻绳的技术。我国人民开始用大麻纤维制绳。到公元纪元开始时,用大麻纤维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主要制绳材料。1775年,英国发明家马虚发明制绳机,结束了手工制绳的时代。从1950年开始用人造纤维制造绳索,直径约2毫米的马尼拉绳受到5512公斤的拉力便会折断,而同样粗的尼龙绳则能承受13227公斤的拉力。

  4、指南针:

  相传公元前2700年中国的轩辕黄帝发明了指南针。黄帝用指南针,在大雾中辨别方向,打败了蚩尤。根据史书记载,中国人早在战国时代已使用指南针。公元前3世纪的《韩非子》中说,战国时代已有人用“司南”(指南针)。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对此记载更详。1090年,中国和阿拉伯航海家开始在船上装设了指南针。作导航工具。欧洲在11世纪左右,才用浮在水上的磁针制成指南针。1250年左右,在地中海地区指南针的磁制已装在有度的卡片上面,并以中央旋轴保持平衡。

  16世纪时把指南针镶在带平架上,在船上发挥作用。19世纪铁船用指南针要装上一片弗林德斯顿铁,以校正船的磁力所引起的误差。20世纪制成的船和飞机用陀螺罗盘仪指南针。根据旋转顶点稳定姿态与星体有关的原理,陀螺罗盘有两大优点:既不因接近金属而偏转,双指向真正北而不是磁北。1908年德国制成世界上第一台此类实用仪器。最优良的指南针是美国人斯波里所制。1910年在“德拉威”号船上试验成功,很快就被美国海军采用。总之,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后来传遍全世界为全球航海业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5、养鱼法:

  公元前2500年中国人已经懂得养鱼。那时我国人民能用人工孵化鱼卵,把它养大食用。1960―1970年代,欧美才用人工养殖蛙鱼等鱼类。英国等西欧国家现在每年由养鱼场生产淡水养鱼约有10万吨。

  6、赤道式天文仪:

  公元前2400年,中国人发明了赤道式天文仪。

  7、十进计数制:

  中国人于公元前14世纪,发明了十进计数制。在现代科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欧洲人正式采用它的最早时间的证据,是公元976年的一份西班牙手稿中发现的,而中国早在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便已经采用了。在出土的公元前13世纪的甲骨文中,见有中国人用十进制记述了“547天”的实例。

  8、印刷术:

  公元前1324年,中国人已会雕刻印章,用墨水印在文件上,印刷术是世界上第一种传播媒介,有了它才可把资料信息传播出去。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我们中国人从古时候起就使用印章,刻上人名或官衔。印章本来是官衔的标职,到公元

  前1324年,又开始用来加盖在文件上;最初是用墨水,到公元五、六世纪才开始用红色印泥。中国印章大多用皂石、玉石、竹子甚至象牙雕刻而成。中国人认为,有印章为凭的文件书信和票据经签字更可靠。现在的印刷书籍中,最古老的是《金刚经》,由中国人王

  印刷,如今已成孤本。868年中国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凸版印刷,它是一幅5.25米的卷轴,用多块长91厘米,宽36厘米的刻版印的。后来落在英国人手中,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

  1040年代中国刻字工人毕升在北京历年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泥六面体活字模,加热变硬,按韵排在转盘上。印时把活字铺在有松脂、腊等粘合物的铁板上,周围用铁框扎紧,放在火上加热使粘合物熔化,冷却后活字就粘在铁板上了。印完后烤热铁板取出活字,以备日后再用。1403年朝鲜的李太宗创办了最早的金属铸字工厂(当时朝鲜也用方块字),又过了30年朝鲜参照古印度的梵文,创造了一套拼音字母以代替方块字。现在的朝鲜文有40个字母,只需要少量字母就可拼出所有的字。1438年在德国梅茵兹城古腾堡居住的根弗第谢(德国人)创造了一套浇涛金属字母活字的模具。用硬金属雕出凸模字,再用锤字把凸模字压在软铜上,制出凹模,用凹模排在框架上印刷。到15世纪时大概已开始采用铅锡合金。他在1451年印出欧洲第一本用活字印刷的书――《多纳托斯拉丁文法》。约在1453年开始印刷拉丁文圣经。他的印刷机是用普通的螺旋压榨机改装的。把一页为一个印版面上放在印刷的印台上,刷上油墨,铺上纸张,用装在螺旋下的压印板加压。一天才能排一页,每小时只能印16张左右。

  1457年,福斯特和舒奥佛发明了多色印刷,印出第一本双色书――拉丁圣诗。1461年,班堡的靠士特把木刻版与活字印刷结合起来,印出第一本有插图的书――德文的寓言,共有101张插图。1470年法国人让森在威尼斯设计出第一批罗马活字。1477年托雷米绘制了《世界地图》,用凹版印刷术印出,共26幅铜版印制。不易仿制,纸面上的油墨稍微鼓起,特点较多,易辨真伪,所以仍用于印刷钞票、邮票和有价证券等。1501年意大利人格里福出了一套斜体字;1561年他把这些字缩小印出袖珍本书籍。(西方的斜体字主要用于强调字句。)1620年,荷兰的伯靳奥发明了收字方便印刷术,每小时可印150份。1642年德国的赛根发明了镂刻凹版印刷法,最适于印画,首幅画是德国伊利莎伯爵夫人的肖像。

  1107年,中国人还发明了彩色印刷术。600多年后,1719年,德国的勒布朗设计的彩色印刷机取得了专利权。印出第一部书是《油画色彩之调和》。1727年英国苏格兰金匠格特发明了浇铸铅版法。1775年法国人迪多制订了量度活字大小的单位。1798年德国的逊纳菲尔德发明平版印刷法,最适于印插图。1875年英国首先使用胶印法,把图像印到橡皮布上,然后正式印到弹性所需的材料上。1800年,英国的斯坦贺制成第一台铁架印刷机代替了木制印刷机。每小时可印250张。1810年德国

  人在伦敦工作的哥尼格取得了蒸汽印刷机的专利权(机械化的手动印刷机),每小时可印400页。1812年德国人哥尼格和鲍尔设计出滚筒式滚压印刷机。《泰晤士报》卖了这台机器,每小时可印1100张。后来哥尼格还设计了每次能印两面的印刷机。

  1839年英、美、俄三国分别发明了电铸版。用电铸金属板来代替木刻印板。1845年纽约的荷奥取得了第一架实用轮转印刷机专利。费城的《纪事报》购买了这台机器。1848年伦敦《泰晤士报》的工程师阿普斯和考珀设计了一台轮转印刷机,在此报运用,每小时能印8000张。1861年美国荷奥采用纸型制出的曲面铅版,从此有了完全圆形的印刷版面。1852年,英国照相技术先驱塔尔博特发现了钢线凸版印刷的原理,1880年首先采用这种办法在纽约《画报》上复印一张照片,标题是“纽约贫民窟一景”。1886年德国人默根索勒在美国工作发明了高速自动排字的策诺整排机,此机用于《纽约时报》。两年后正式投产,每小时可排字模6000个左右,速度是最熟练工人的四倍。1887年英国公务员兰斯顿发明了排字精良的莫诺铸排机,此机于1897年正式投入生产。在此之前,1477年前人们就知道雕刻铜凹版印刷法;1895年奥地利人克利克发明了照相凹版法;1839年,许布约在美国发明了照相排字机。从此印刷商不要金属活字,并改用平板印刷代替传统的凸版印刷。此法是把字母相继投射到照相纸上面,然后冲洗出来,贴到一页样本上。这张拼好的版用照相机转拍在金属板的感光膜上,经过酸蚀,使这块印版具有1798年逊纳菲尔德发明的石印版的性能;油墨只附着于版上有图形的地方。现在,照相排字法已经取代了绝大多数传统的排字方式。

  1965年德国发明了电子照相排字机之后,开始了用电脑控制排字时代。先进印刷厂是整页版面可在电脑屏幕上设计,设计者一页版面编排妥当之后,就用电脑记忆装置把全部内容存贮起来,包括文字、标题、位置等等。然后,由电脑控制的激光器在照相纸上扫描,把整个版面的图像印出来,再用照相法制成印版进行印刷,这叫激光照排法。当今世界上很多大型报刊都用先进方法进行排印,例如我国的《科技日报》、《中国电视报》和《北京晚报》等,都采用了此先进的印刷技术。

  9、漆――世界第一种塑料:

  中国人最迟在公元前13世纪已经发明使用了漆。1976年在河南省安阳市发掘出的“妇好”墓(葬于公元13世纪),她的上过漆的棺木就是证明。李约瑟说:“漆可能是人类所认识的最古老的工业塑料。”在古代中国,油漆业的组织和管理很有章法,有私人的油漆作坊,也有国家的制作中心。巴黎东方艺术博物馆存有一只油漆的木酒杯,杯上雕刻的铭文除说明该杯制作于公元四年外,还刻有参加制作的七名工匠和制作中心的五位官员的名字。这个木酒杯表现了中国人两千年前就有对制造工艺的看法;另一方面,这个杯子还表明当时的生产很可能已使用现代的工业生产的流水线那样的工艺流程。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中国人已发现了漆的重要化学性质,发现了通过漆的蒸发过程使其变质的方法,发现了通过在漆中放几只螃蟹壳,漆就会保持液状,不会变干。公元前120年的《淮南子》一书和公元12世纪的李氏都提到螃蟹壳能使漆保持液态的特殊功能。现代科学家化验证实,甲壳体组织内确有抑制某些酶的活动的化学成份,其中一种酶就是漆变硬的酶。漆可以通过化学作用保持长久的液态,这使中国的这项生物化学工艺具有不衰的工业雏形模式。

  10、铜镜:

  约公元前1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铜镜。中国人于公元5世纪还发明了魔镜;英国结晶学家威廉布莱格到1932年,系统地阐明了魔镜的理论,比中国晚了一千五百年左右。魔镜是世界上最奇异的物品之一。魔镜有何奇妙之处呢?在魔镜的反面铸有青铜图案――图像或文字,或二者兼而有之。反射光线的一面为凸状,是由经抛光处理的青铜制成用作镜面。在大多数照明情况下,这种镜子看上去与其它的普通镜子无异。但是,在明亮的阳光下使用魔镜时,它反光的一面就能被“看透”。用镜面将阳光反射到暗色的墙上,人们就能从投在墙壁上的影像中看到镜面的图案或文字。坚实的青铜制品变得透明了,这种令人感到神秘不解的现象使中国人给魔镜取了透光镜名称。青铜是不透光的,然而实际使人感到透光,这是为什么?这奥妙之深让中外学者探讨了几百年,中国的科学家沈活和外国科学家威廉布莱格爵士都发表过高见。威廉布莱格爵士于1932年发现这一奥妙时说:“正是反射的放大作用使图案清楚地显现出来。”李约瑟正确地将这一切称为“是在通向掌握金属表现微细结构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更多相关信息见参考资料。

http://bbscecn/bbs/viewthreadphptid=214860

铁锹,洋镐。立杆用的麻绳,撑杆等,施工用的包括夹钳,套筒,脚扣,坐板等,收拉线用的紧线器,收钢线用。需要光缆接续工具:光缆拨线钳、切割刀。光纤熔接机。测试工具:光源光功率、otdr光时域反射仪测断点和衰耗。

一、施工总流程

地基处理→箱梁模板支架安装→支架预压→调整底模标高→绑扎箱梁底筋及梁腹板筋→安装箱梁芯模→安装顶板底模→绑扎箱梁顶板筋及预埋护栏筋→浇筑箱梁底板、腹板、顶板砼→养生→预应力张拉。

二、地基处理

(1)地基处理宽度大于支架边脚每侧05米左右,对路基进行碾压后做压实度试验,如果压实度达到93%,停止碾压进行下一道工序,如果达不到继续碾压直到达到93%为止。

(2)在碾压好的地基上铺30CM砂砾层,用压路机碾压密实,压实度95%以上,其上再铺15CMC15片石混凝土,保证地基承载力达250kPa。

(3)在砂砾层上从中线向两边找1%坡。 ④要求处理后基础顶面高出地面15cm以上。

三、支架搭设

(1)基底按要求处理合格后,按支架设计图纸人工进行支架的搭设。施工时先在地面上按支架设计要求的间距弹墨线,严格按线进行支架的搭设,并在第一层立杆上就将连接接头间隔错开,保证横平竖直,接头处锁扣要锁紧。

(2)支架预压

支架拼装好并安装底模后,对支架进行荷载预压,以消除支架的非弹性变形。荷载可用袋装土(全风化花岗石)或沙分层码放,加载的荷载强度与梁的荷载强度分布一致。全部加载按60%、80%、100%、120%逐级进行,全部加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每级加载最短持续30分钟,也可待检测数据稳定后继续加载,但不得小于10分钟,全部加载完成后,应持续3天左右,卸载后测得残余变形,以测得混凝土重量引起的挠度反向设置支架预拱度。

底模标高控制为:H’=H+r+Δ

式中:H’:底模立模标高; H:设计梁底标高; r:梁跨中各断面的设计预拱度(本箱梁未设计预拱度); Δ:预压后各相应断面的弹性弯形量;

四、模板工程

箱梁梁体的模板由底模、侧模、端模、内模组成。

(1) 、底模、侧模安装与定位

底模采用木模,侧模为大面积钢模,模板面板厚6mm,设置[10加劲槽钢。底模安装在方木上,通过可调撑杆装置可调节底模高程。侧模框架底边坐在方木上,通过法兰与底模连接,支撑采用碗口、横杆联结成一整体,以增加体系的抗弯刚度,减少模板的变形,通可调撑杆可调节模板上口尺寸。按设计要求安装支座(支座可提前安装好)。底模板在支座安装处设有预留窗,注意预留窗与支座之间的缝隙处理,防止漏浆。 为保证梁体混凝土外露面光亮整洁,减少模板清洗、打磨次数,必须涂刷脱模剂。

(2)、内模、端头模安装

在底板、斜腹板钢筋预应力筋安装完毕并检查合格后可进行内模的安装。为方便模板拆除和安装,减轻模板重量,内模拟采用小块定型木模和丝杆可调式支撑架。 内模的顶部设置一定数量的混凝土输送窗口(大小根据输送管道的口径定),保证底板混凝土直接浇筑,确保梁体质量。 内模设计为底部洞敞开式木模板,在桥下平地上分节组后拼后由25T汽车吊直接吊运安装,锁成一个整体。由于内模安装时只有下面倒角部分和周围骨架与底模骨架相连,且底部离底板钢筋间距小,为保证施工过程中由于内模自重和其他荷载引起移位与变形,因此在底板钢筋骨架内增加部分联结筋作为支撑架来固定内模,防止施工过程中内模移动与变形。内模与钢筋之间按设计要求垫上同强度的特制细石砼垫块,保证钢筋保护层满足设计要求。

五、钢筋绑扎、预应力孔道布置及穿束

(1)钢筋绑扎

所有钢筋均在钢筋加工厂加工完毕,并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运至现场进行绑扎。钢筋在支架上绑扎或焊接,并配合模板安装分两次进行:先进行底板及腹板钢筋的绑扎,内模板安装完毕后再进行顶板钢筋的绑扎。钢筋施工中应保持模板内干净,并对模板表面进行防护,以保证梁体砼的外观。当梁体钢筋与预应力钢筋相碰时,可适当移动梁体钢筋或进行适当弯折。梁体钢筋最小净保护层为30mm外,最大净保护层为35mm,且绑扎铁丝的尾段不应伸入保护层内。所有梁体预留孔处均增设相应的环状钢筋;桥面泄水孔处钢筋可适当移动,并增设螺旋筋和斜置的井字形钢筋进行加强。

(2)波纹管安装

预应力筋采用1×7-152-1860-GB/T5224-2003预应力钢绞线,纵向管道形成采用内径为90mm金属波纹管成孔,在安装波纹管时,接头要注意密封好,防止浇混凝土时堵塞管道,影响钢绞线的穿束。 在绑扎钢筋骨架时,按设计位置焊好波纹管的定位网片,钢筋骨架就位后再穿上经检查合格的波纹管,并绑扎牢固,以保证在浇筑砼时波纹管不会坍陷或上浮。波纹管定位后预应力管道位置允许偏差不大于4mm,波纹管外购,外购时要保证其质量。砼浇筑时严禁振捣棒触及波纹管,避免管道漏浆。

波纹管接头处要严格密封,波纹管的接长采用大一号的同型波纹管作为接头管,接头长度为300mm,管两端用密封胶带或塑料热缩管封裹,以防接缝处漏浆。 波纹管安装时,以梁底模板为基准,按预应力筋曲线坐标,直接量出相应点的高度,标在箍筋上,定出波纹管曲线位置。波纹管的固定,采用钢筋定位网片,如下图所示,间距为500mm,钢筋定位网片应焊在箍筋上,箍筋下面用垫块垫实。波纹管安装就位后,在波纹管顶部绑一根钢筋,以防浇筑砼时波纹管上浮而引起严重的质量事故。波纹管安装就位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反复弯曲,以防管壁开裂,同时还应防止电焊火花烧伤管壁。 波纹管安装后,检查波纹管的位置,曲线形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波纹管的固定是否牢靠,接头是否完好,管壁是否破损等。如有破损,及时修补。

(3)钢绞线穿束

本桥预应力钢筋采取先灌砼后穿束、再张拉的施工工艺。砼浇筑前,在预应力孔道内穿入粗麻绳,浇筑时,在两端派专人对其进行往返拖拉,防止偶尔渗漏进来的水泥浆堵塞孔道,影响张拉。钢束下料长度为张拉端预留80cm,预应力钢绞线安装采取人工、机械相配合的方法进行穿束。在养护期穿束,穿束时,束的前端排齐扎紧并裹胶布,穿入特制的穿梭器内,穿梭器前端穿入φ5高强钢丝靠慢速卷扬机拉过去,后端靠人工推送。穿束时应注意波纹管接头,防止牵拉过快使接头损坏。

六、混凝土工程

1、泵车施工顺序

混凝土泵布置在混凝土罐车易于出入的桥梁的一侧,混凝土输送泵施工工序如下:开机液压油加温试泵泵砂浆湿润料斗和管路泵送混凝土拆卸输送管清洗管路。

2、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

箱梁混凝土采用一次浇注完成,混凝土浇筑按分层法进行现场浇筑,同一浇注时应从跨中向墩顶方向浇注,最后浇筑墩顶两侧各3米左右或纵向施工缝3米左右范围内梁段及横隔梁,以防止在浇注过程中墩顶位置及施工缝位置出现竖向裂缝。输送泵的布料管由专人负责,控制布料地点并稳定布料管。在分段浇注时,采用赶浆压面的浇筑方式,斜向分段、水平分层,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振捣棒的移动间距不能大于15倍的振捣半径,振捣要做到快插慢拔,振捣时间以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为准。特别要注意底板振捣,不漏振,不过振。振捣过程中要谨防碰伤波纹管。

混凝土每次浇注保持连续性,严禁中途停止浇注,以防出现施工缝。浇注过程中,注意各种预埋件的位置,振捣棒绝对不能直接接触预埋件。特别要注意锚垫板外的振捣,采用30棒设专人振捣、专人旁站,防止漏振。 浇注顶板混凝土时,箱梁顶面要找面,顶面高程控制要准确,混凝土浇筑前,设立足够的高程控制网,一般每3~5米设置一个控制点,以便顶面找平操作。各高程点要经反复校核,准确无误,防止钢筋保护层过大或过小,将顶面高程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七、混凝土养护及拆模

混凝土烧筑完毕,1小时(二次赶压抹平搓毛)后,用土工布覆盖,外覆一层不透水的薄膜,开始养生。并且在模架上面安装雨棚(遮阳棚),防止混凝土曝晒开裂,达到保温效果。混凝土养生根据外界环境温度及张拉所需的时间要求采用自然养生或加热养生。

夏季采月自然养生。自然养生为洒水覆盖养生,覆盖应采用双层一层为保水层土工布,一层为防止水份蒸发的不透水薄膜。自然养生要保持梁体一直处于湿润状态。自然养生时间应根据混凝土强度发展能否满足拆模要求而定。

冬季当气温低于5℃时,混凝土采用加热覆盖养生。在梁混凝土初凝后,在梁体上表喷洒养护剂,均匀布设电热毯,毯子之间净距不超过50cm。毯子上面用毛毡覆盖整个梁休,包括梁端。梁体腔内采用蒸汽养生,在腔内均匀布设八个油桶,采用电加热水产生蒸汽。梁体加热养生期间,派专人进行温度测量、控制,保证升温不超过15℃/h,降温不超过100℃/h。为防止升温过快,电热毯通电时间为间隔进行。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883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7
下一篇2023-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