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中医里面有“8个总穴”,这八个穴位简单易找,甚至不用针刺,经常按压刺激就能够起到防治多种疾病的作用,因此很多针灸医生都喜欢应用这“8个总穴”。
古人还把它们归纳成治病的口诀: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 坐骨刺环跳 、腿疼阳陵透 。 下面我们就来逐一解释这些穴位。
01
肚腹三里留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凡是在“肚腹”这个部位所发生的疾病,像胃弱、胃寒、胃痛等,都可以选取足三里。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 按压刺激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配合“中脘”,可治疗胃痛;配合“天枢”,可治疗脐周痛和便秘。
02
腰背委中求
委中位于腘窝横纹线中间, 具有疏筋活络,袪风除湿,凉血泄热,强健腰膝的作用。
腰背这个部位的疾病,例如腰背疼痛、屈伸不利、项强、腰肌劳损、下肢瘫痹、半身不遂、膝关节炎、小便不利等病症,治疗首先要考虑委中穴。
委中位于膀胱经上,经气皆汇聚于此,故可调治腰背经气,配合腰背部的“阿是穴”,治疗腰背痛疗效较好。
03
头项寻列缺
列缺穴位于前臂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头面部的疾病,例如 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牙痛等,都可以用列缺穴来治疗。
除此之外,指压列缺穴,可以使手动脉及血液流动,对于调理骨折、伤痕等后遗症非常有效。该穴为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04
面口合谷收
合谷穴不仅是临床 养生 常用穴,更是止痛要穴。 位于第二掌骨桡侧缘中点。
头面五官的病症多选取合谷,头痛艾灸或按揉合谷穴是最常用的,但实际上,不管哪里痛都可以艾灸或者揉按,愈靠近头部的疼痛就找愈上方、靠近下肢就找下方,左侧灸左手、右侧灸右手。
合谷配合“下关、颊车”,可治疗面瘫和牙痛;配“风池、大椎”,可治疗感冒。
简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05
心胸取内关
内关穴能调节三焦气机、活血止痛,心胸部疾病多选取内关。其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三指),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等都可以选取内关穴治疗。 该穴为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是中医治疗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道不适的首选穴位。
内关配“神门、足三里”,可治疗心悸;配“足三里”,可治疗呃逆。
06
小腹三阴谋
三阴交主治小腹部疾病,例如腹痛、泄泻、月经不调、经闭、遗精、阳痿等病。 但更重要的一点是,三阴交是应对妇科各种不适的最佳穴位,女性经常按摩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三阴交配“关元”可治疗痛经。
三阴交具有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健脾和胃,调经止痛,宁心安神的作用,位于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约一横指陷中。是肝经、肾经与脾经交汇处,经常按摩还可以起到调节肝脾肾三脏的效果。
07
坐骨刺环跳
环跳位于股骨大转子和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处。具有 袪风除湿、强腰通经 的作用。
这里的“坐骨”并不是指西医概念上的坐骨这一个部分,而是从腰到腿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内,由坐骨神经引起来各种疼痛可以找这个环跳穴,上可以治到腰,下可以治到脚,例如风湿痹痛、下肢瘫痪、药膝疼痛、麻木不仁、坐骨神经痛等病症。
08
腿疼阳陵透
阳陵泉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小头下方凹陷处。阳陵泉穴是整个腿,上至胯骨、下至足跟的一个总的开关。
发生疼痛了要考虑到打开这个开关,使它的气血流通 ,所以有关筋骨的不适都可以选取阳陵泉,例如关节炎、五十肩、运动伤害、扭挫伤、落枕等症状都可以通过艾灸或者揉按来缓解症状。
小剧透
总的来说,头颈部、脸部疼痛选取合谷、列缺,肠胃不适选取足三里,妇科症状用三阴交,腰背痛灸委中穴,心血管问题选取内关,筋骨酸痛找阳陵泉。
记住这些穴位,我们自己也可以做自己的 养生 大师,在应对各种疼痛时我们会更加的从容,经常按压刺激这些穴位,疾病也不会轻易的找上我们。
另外还有小剧透,下期咱们将介绍 养阴清热话石斛 ,感兴趣的你一定要来看哦~
文中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删除
欢迎将文章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
临床上使用按摩手法的种类很多,学派不一,动作不同,据之有几十种甚至达百余种,但一般常用的不过二三十种。这些手法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规律。按其作用力的方向可分为如下5种。 (平面用力手法)
有推法、揉法、摩法、擦法、抹法。
1.推法:用手指或手掌在人体某一个部位或穴位上做前后、上下或左右的推动。推法在应用时所用的力量须由轻而重,根据不同部位而决定用力大小。用力大时,作用达肌肉、内脏;用力小时,作用达皮下组织。一般频率50- 150次/分,开始稍慢,逐渐加快。推法根据不同的部位和病情可分为拇指推、手掌推、肘尖推、拳推。
推法的主要作用是舒筋活血,解痉止痛,增加皮肤强性,促进肌肉生长,消除疲劳和使肌肉放松。
2.揉法:用手指或手掌面在身体某个部位做回旋揉动。
揉法的作用力一般不大,仅达到皮下组织,但重揉时叫作用到肌肉。频率较慢50-100次/分,一般是由轻到重再至轻。此种手法较温和,多在疼痛部位或强手法刺激后使用,也可在放松肌肉、解除局部痉挛时用。操作时手指和手掌应紧贴皮肤,与皮肤之间不能移动,而皮下的组织被揉动,幅度可逐渐扩大。根据按揉的部位不同可分为拇指揉、大鱼际揉、肘揉、掌揉等等。
揉法的主要作用是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消积理气,助消化等。
3.摩法:用手指或手掌在身体某一部位或穴位上,做皮肤表面顺、逆时针方向的回旋摩动。操作时指或掌不要紧贴皮肤,在皮肤表面做回旋性的摩动,作用力温和而浅,仅达皮肤与皮下。摩法的频率根据病情的需要而定,一般慢的30-60次/分,快的100-200次/分左右。此法多用单手摩,也可用双手摩。常用在按摩的开始,或疼痛较剧烈的部位及用强手法按摩后,使肌肉放松。摩法的转动方向一般是顺时针方向运动,摩法根据不同部位有指摩、掌摩、掌根摩三种。
摩法的主要作用是疏气活血,消肿止痛,消积导滞,健脾和胃,调补脏腑,增强皮肤弹性等。
4.抹法:用手指或手掌平伏按于按摩部位后,以均衡的压力抹向一边的一种手法。其作用力可浅在皮肤,深在肌肉。其强度不大,作用柔和。一般常用双手同时操作,也可单手操作。根据不同的部位有指抹、掌抹、理筋三种方法。抹法不同于推法,它的着力一般较推法为重,推法是单方向的移动,抹法则可根据不同的治疗位置任意往返移动。抹法的频率也较推法慢。
抹法的主要作用是开窍,镇静,清醒头目,扩张血管和增加皮肤弹性等。
5.擦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上来回摩擦的一种手法。其作用力浅,仅作用于皮肤及皮下。其频率较高,达100-200次/分。对皮肤引起反映较大,常要擦到皮肤发红,但不要擦破皮肤,故在操作时多用介质润滑,防止皮肤受损。此法可单手操作,根据不同的部位有指擦和手掌擦。图21。
擦法的主要作用是益气养血,活血通络,加快血液循环,消肿止痛,祛风除湿,湿经散寒等。 有按法、掐法、拨法、振法、弹法、拍捶法、踩跷法、滚法。
1.按法:用手指或手掌在身体某处或穴位上用力向下按压。按压的力度可浅到皮肉,深达骨骼、关节和部分内脏处。操作时按压的力量要由轻而重,使患部有一定压迫感后,持续一段时间,再慢慢放松。也可以有节律的一按一松,这种按压法在操作时一定要注意按压的强度与频率,不可过重、过急,应富有弹性。按法在施术时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疾病及不同治疗目的,可分为拇指按、中指按、拳按、掌按、肘按。图23。此外,尚有利用按摩工具按压等。
按法的主要作用是通经活络,散瘀止痛,矫正畸形等等。
2.掐法:是用拇指、中指或食指在身体某个部位或穴位上,做深入并持续的掐压。图24。掐法刺激较强,常用于穴位刺激按摩。操作时用力须由小到大,使其作用为由浅到深。掐法用在穴位时,可有强烈的酸胀感觉称“得气”反应。掐法也可称指针法,是以指代针的意思。另与掐法近似的一种指切法,是用一手或两手拇指做一排排轻巧而密集的掐压,边 掐边向前推进。这一方法一般用于组织肿胀时,将其向前 方推散,而使肿胀散开。
掐法的主要作法是刺激穴位,疏通经脉,消肿散瘀,镇静安神,开窍等。
3.拨法:是将手指端嵌入软组织缝隙中,然后做横向的拨动。拨法的刺激很强,局部可有酸胀反应,用的力更应以病人能忍受为度。另有一种称刮法,也是用手指端摸到软组织有肥厚或硬结处做刮拨的手法。刮拨的方向可根据病变部位走向而定。
拨法和刮法的主要作用是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组织粘连,舒筋通络,滑利关节,消肿止痛等。
4.振法:用指端或手掌紧压身体某一部位或穴位上做持续震颤的一种手法。操作时主要依靠前臂和手都的肌肉持续用劲发力,使力量集中于指端或手掌,形成震动力,使按摩部位随之而发生震颤。操作时要着力实而频率快,使其有向深部渗透的感觉。有些部位的穴位振法,用手振比较累,可以使用电振器做治疗。但最好个做头、面部的电动按摩器治疗。通常每个穴位可做1分钟左右。振法可单手操作,也可用双手重叠操作。根据治疗部位不同可分为指振法、掌振法、电振法三种。
振法的主要治疗作用是放松肌肉,调节神经,解痉止痛,消除疲劳等。
5 弹法:用手指背面弹打身体某一部位的方法。弹时用拇指或中指扣住食指,然后食指发出拨动滑脱,使食指指背在思部着力弹打。弹打的强度需由轻而重,着力也要有弹性,以不引起疼痛为宜。此手法多用单手操作,适用于关节部位,弹时可沿关节周围进行。
弹法的主要作用是通利关节,放松肌肉,祛风散寒,消除疲劳等。
6、拍捶法:用手指或手掌轻巧地拍打身体某一部位的方法,叫拍法。图28。用空心拳或拳侧面捶击身体某部位的方法为捶法。拍法着力较轻,多用于胸廓、背部及表浅的关节部位;捶法作用力较重,可达肌肉、关节与骨骼。捶法轻而缓慢的操作可使筋骨舒展;重而快速的捶击可使肌肉兴奋。不论拍、捶在操作时要以腕发力,由轻而重,由慢而快,或一阵快,一阵慢交替操作。动作要协调、灵活,着力要有弹性。可单手操作,也可双手操作。根据病变部位不同而分别选用拍、捶的治疗方法。拍法可分为指拍、指背拍和掌拍。捶法可分为直拳捶、卧拳捶和侧拳锤。
捶法的主要作用是行气活血,放松肌肉,祛风散寒,消除肌肉疲劳,缓解局部酸胀 等。
7.踩跷法(也称脚踩法):是用脚掌踩踏人体某一部位并做各种动作的一种方法。可以脚同时踩按,也可两脚交替踩按。在踩踏时以脚掌前部着力于治疗部位,一松一踩,力量要适宜,切不可过力。频率要慢,做腰部治疗时应与患者呼吸相配合,切忌迸气。在治疗时,若病人不愿配合或要求停止治疗,决不能勉强。此法多用于腰骶部及四肢的近侧部。一般常用于腰椎间盘病变的治疗。踩跷法是按、压、揉、推几种手法的结合,且按摩强度较大。此法应用时要慎重,对年老体弱、小儿均不宜用。
8.滚法:是用手背部着力在身体上滚动的一种手法。操作时将掌指关节略为屈曲,以手掌背部近小指侧部分,紧贴于治疗部位上,连续摆动腕掌部,进行前臂旋转和腕关节屈伸的协调运动。为了使滚动力集中到手指,在滚动前将手腕稍屈,各指略微伸开,手背平贴推拿部位以助发力。然(3)点揉气海、神阙、曲池、内关、神门、合谷、足三里、太冲,每穴约半分钟。
2.病人俯卧位
(l)推法。医生两手全掌着力,分别置于脊柱两侧,沿足太阳膀胱经从第一胸椎至腰骶部反复推摩5-7次。
(2)滚揉法。医生两手掌指交替着力,置于脊柱两旁自上而不,自下而上反复擦揉5-7次。
(3)点按肝俞、肾俞、命门,每穴约半分钟。
3、病人坐位
(1)捏拿法。医生一手扶一侧肩部,另一手拇、食、中、无名指对称捏拿后颈部,自上而下反复施术2分钟。
(2)点按风地、印堂、太阳、人迎,每穴约半分钟。
(3)叩法。医生两手四指交替叩击颈项和肩、臂部,反复施术5-7次。要求叩击手法要轻巧,速度要快。
注意事项:
嘱咐患者生活要有规律,不能过度劳累,适当锻炼,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少食或无食刺激的食物。后再将手收回成原半握拳状。如此一滚一回有节律地着力按压,滚动向前.频率100次/分左右。滚动时力量要均匀,使手背之滚动压力持续作用于被按摩部位上。均不可发生跳动、击打或摩擦。滚法的作用较深,以达肌肉层为度。其作用面也较大,多用于软组织面积较大和肌肉较丰满的部位。此法一般单手与双手交替操作,也可双手同时讲行,或借助器械操作。
滚法主要作用是舒筋活血,解痉止痛,强筋壮骨,滑利关节,缓解肌肉,筋膜的痉挛,消除疲劳。 有捏法、拿法、搓法、捉法。
1.捏法:将皮肤提起,作用于皮肤与皮下组织。捏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拇指和食、中两指相对,挟提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手法强度可轻可重。轻的,患者感到温和舒展;重的,患者则感到酸胀。频率可快可慢,快老l00次/分以上,慢者 30~60次/分。另一种手握空拳状,用食指中节和拇指指腹相对,挟提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捏法可用单手操作,也可用双手操作。捏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疾患,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也可用于成年人接摩。
2.拿法:用拇指与食、中指或其它手指相对做对应钳形用力,捏住某一部位或穴位,做一收一放或持续的揉捏动作。拿法不同于捏法,力量集中指尖上,而是指腹和手指的整个掌面着力。使用拿法时,腕要放松灵活,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在拿法的同时可结合提法,提拿并用。多在提拿某~肌腹时用,作用力要与肌腹时用,作用力要与肌腹相垂直。即纵行肌腹横向提拿,横行肌腹纵向提拿。此类手法强度比较大,被治疗者反应明显,一般以提拿时感觉酸胀、微痛,放松后感觉舒展、轻快的手法强度合适。通常是做定点拿、揉、提的手法,也可做移动拿、揉手法。拿法可根据不同疾病、不同部位,采用 指拿、四指拿、五指拿和抖动拿等。速度可快可慢,要有节奏,要连续,不可忽快忽慢,忽轻忽重。
拿法的主要作用是缓解肌肉痉挛,调节、兴奋神经,通络散寒,消除疲劳等。
3.搓法:是用双手在肢体上相对用力进行搓动的一种手法。其作用力可达肌肉、肌腱、筋膜、骨骼、关节囊、韧带等处。强度轻时感觉肌肉轻松,强度大时则有明显的酸胀感。频率一般30- 50次/分左右,搓动速度开始时由慢而快,结束时由快而 慢。搓法有掌搓和侧掌搓两种。
搓法的主要作用是疏散经络,调和气血,通利关节,松弛肌肉,消除疲劳等。
4.提法:提法是指医者用双手对按而向上提,或双手按于施治部位使劲向上 (反方向)提,或垂手拿起的手法。在临床分为顿提法和端提法两种。
(1)顿提法
患者正坐。医者立于患例,嘱患肢抬举过头并伸直(手 心向内),医音的左手握食指、拇指,右手握无名指、中指、小指,先缓慢导引放松局部,再使劲上提3次,每提1次关节可发出1次弹响。但操作时避免使用暴力。
(2)端提法
患者正坐。医者立于患者背后,双手虎口置于患者同侧 耳垂下,拇指于耳后高骨处,食指于下颌角缘,置准贴实后,双手同时用力向内合立并向上提。但施本法时,必须注意双手虎口必须对准患者同侧耳垂下后侧,并将患者头部卡于两手之中,同时应严密观察患者,切勿压及颈总动脉,造成危险。 有抖法、引伸法等。
1.抖法:是抖动身体的一种方法,也是属于被动运动按摩。操作时握住患者远端,在牵拉的同时做上下,或左右的 抖动。即象抖动绳子一样用柔劲来抖动肢体,使肢体随着抖动的力量似波浪样的起伏。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疾病,抖动的次数也不同。抖法一般多应用于腕、上肢、下肢和腰部。图38。此法的力量作用于肌肉、关节、韧带,具有舒展筋骨、滑利关节,消除疲劳、整复和恢复解剖位置的异常。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常采用抖法来进行治疗。
2.引伸法;是在肌肉放松时被动地牵伸关节的一种方法。本法属于特殊的被动性运动按摩。此种方法的作用力,可使关节发生一时性超过正常生理活动幅度的运动。这种操作技巧较难,要顺势而行,使引伸的动作有劲而不蛮,幅度大而不野,达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程度。引伸法可有上肢引伸、下肢引伸、腰部引伸等多种。图40。引伸法的治疗作用,是牵伸关节挛缩,纠正关节错位,增强肢体的活活动能力等。 有屈伸法、摇法、板法、背法。
1.屈伸法:是对有活 动障碍的关节,帮助其伸 展和屈曲波动活动的一种方法、屈伸法也可称展法或伸展法,属于被动运动按摩。此法必须顺其势,不可用暴力,伸展力要作用在引起关节挛缩的软组织上,以克服其牵拉力,利用反向作用力而使关节活动范围加大。运动的方向要按各关节正常的运动方向和角度进行。在活动时一定要用缓慢、均衡、持续的力量慢慢加大其可能屈伸的幅度,并在此幅度范围内连续活动,使其逐渐增加同伸活动的角度。当屈伸到最大角度后要固定1-2分钟,然后再慢慢放松还原。如此反复数次。此法在操作时要注意病人的体位,应置于能使被运动的关节达到充分活动,并保证被按摩者不会因疼痛的闪躲而发生异外的体位。伸展法适用于人体各个关节。
屈伸法的作用是松解粘连,滑利关节,增加肢体活动能力等。
2.摇法:是以关节为轴心,做肢体顺势轻巧的缓慢回旋运动。本法属于被动运动按摩。在施术时要将体位安置合适,摇动的动作要缓和稳妥,速度要慢,幅度应由小到大,并要根据病情,适可而止。同时也要注意被运动关节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摇法常用来预防和治疗各种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双轴和多轴关节都可做环绕运动治疗,如腕关节摇动等等。
摇法的作用是松解粘连,滑利关节,增加肢体活动能力。恢复体力等。
3.扳法(又名搬法):扳法可以在人体几个部位应用,如肩、髓、腰、颈等。是用一手压住人体某一部位,另一手扳动其他部位,两者使用力量相等、作用相反的外力,使关节旋转或伸展。图44。扳法也属于被动运动按摩手法,常用于 治疗四肢关节的功能障碍及脊椎小关节的交锁与错位等症。故此也可以认为是正骨干法的一种。扳法不是一个大幅度的被动运动,在施术时必须将要扳动的关节极度伸展或旋转,在保持这一位置的基础上,再做一个稍微加大幅度的运作。扳动时一定要因势利导,了解正常关节活动范围,不可超出生理功能。根据用力方向和施行方法的不同,有侧扳、后扳、斜扳等几种。
扳法的主要作用松解粘连,帮助复位,滑刮关节,缓解痉挛,消除疼痛,牵伸肌肉、韧带之作用。
4 背法:医者和患者背靠背站立。医者两肘屈曲挽住患者肘弯部,然后弯腰屈膝,以臀部着力顶住患者腰部,将患者背起,使其双脚离地。做左右方向的摆动和上下方向的抖动,使腰部有牵动感。图45。在施术时要注意肘部勾紧不要滑脱,嘱患者不要打挺。背法常用于治疗急性腹扭伤、腰椎间盘病变、腰肌劳损等病症。
2009年01月06日 中国几千年来,把一日的时间分为十二时辰,是因为人的身板大抵可分为十二个脏腑,而每一个脏腑,分别在此中段时间内功能最强。 11:00pm-1:00am 宜深度睡眠中 「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决定于於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身体虚弱则怯,气短,谋而不能决断。」 胆经畅旺时,胆汁就会推陈出新,当人胆气足便会有决断力,深度睡眠充足,胆气强壮,病毒不容易入侵。 相反胆身体虚弱弱,则容易怯懦,疑虑而不能作出判断,所以:「胆有多清,脑有多清。」所以充足深度睡眠,必会胆色傲人。 如果过了10月1日时仍然不睡,容易面色清白。假若要养生调理身板的时候,必需10月1日时前入睡。 1:00am - 3:00am 宜深度睡眠中 「肝主流泄,主藏血」,主筋。」 肝主管全身的舒畅通达,一但肝脏疏通宣泄不好,容易引致肝气郁结,同时肝有调治血的功能,人的身体的筋是支配全身关节的运动,并靠肝血滋养。当肝经畅旺时,肝血推陈出新,将旧血陶汰,令新血孕育发生,而人躺胆休息则将血液热带肝脏处置惩罚。 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面色大部分变得青灰,所以一时前必需入睡,否则人因肝血不足容易造成皮下出血,齿龈出血,眼底出血等症状,因肝脏将新鲜血液供应给各个器官。 夜睡之人亦会出现情绪及心志疲乏、懈怠、容易急躁,肝阳上亢,甚致孕育发生肝病。 3:00am - 5:00am 宜睡醒 (深呼吸、出行运动散布最佳) 「肺主气,肺朝百脉,主肃降,通调水道。」 肺的主要功能是掌控呼吸,即让身板进行气体互换。当肺经畅旺时,便将新鲜的肝血输送到身板百脉,来迎接新的一天,而且将水份下送至膀胱排出体外使身板内部水道畅通,避免水湿停滞。 所以,人应早睡夙起,有充足的深度睡眠习惯时,清晨起来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肺部强壮能孕育发生卫气(保卫之气),滋养保护肉皮儿,使肌肉外貌坚固密实,抵抗力强,不易受病毒入侵身板。有患肺病者於寅时反应较强,较难入睡。 5:00am - 7:00am 宜排便及早餐时间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的正常功能是以清肃下降为畅顺,如果肺气相反上逆可导致气喘、咳嗽等病。 当肺气下降畅顺则导致大肠功能正常,大便通畅,若大肠积滞不通或有便秘,反过来亦会影响肺气下降。 所以,早睡夙起,肺功能强壮便可以或许防止便秘,而排便时间最幸亏每朝大肠经畅旺时进行 7:00am - 9:00am 宜进餐 (此时为消化食物最佳时间点) 胃的主要功能是容纳所有食物而将其消化。胃等同一处加工厂房,将营养输送到肺,肺便把营养传送其他脏腑。胃喜爱潮湿而厌恶燥热。 当胃经畅旺时,适宜进行消化,有帮助身板将吸收养份。农村人民多吃早餐而起头一天的工作。 故饮食养生提议早餐、午饭吃得像王帝(份量多),晚饭吃得像平民(份量少),是有其道理的,切勿早上捱饥抵饿,晚上却狼吞虎咽,大吃大喝。 9:00am - 11:00am 宜的消化食物 「脾主运化、统血、主四肢肌肉」 脾是主管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食物由胃初步消化后,再由脾进一步消化,并将营养吸收,再通过肺部输送到全身各部位,而且与肺、肾共同配合,维持身板内水份津液的平衡,而且脾有统领血液的功能,让血循著经络运行,所以脾虚可引致各种出血症状。当脾功能正常,肌肉变得健壮饱满,四肢有力。 当早餐过后,脾经畅旺时,消化及吸收杰出,导致血液质素提升,人会面色红润。如果上午九点钟到十一点仍然入睡,使脾不能正常运作,因而导致肌肉消瘦、四肢无力、面唇淡白或萎黄、没有光彩。 (消化力最佳的时间,如果这时在睡中,脾不能正常运作,因而导致肌肉消瘦、四肢无力、面唇淡白或萎黄、没有光彩。) 十二经是源於中国最古老的一本医学钜著:「黄帝内经」。人若按著一日十二时辰进行饮食、运动、休息,必可活至足够寿数,无病无痛,无疾无终,平安百岁,喜乐轻松。中国人所讲的养生,不单注重作息时间,同时亦统筹小我私家生活、情智、人伦关系、运动,劳逸均要平衡发展。 真正的康健定义是身、心灵「灵、魂、体」完全活在正常状况中,所以聪明人投资康健,明白人关注康健,蒙昧人莫视康健,糊途人透支康健。 人们不是死於疾病,而是死於蒙昧,正如:人生中的烦脑是想出来的,遗憾是造出来的,疾病是吃出来的,康健是走出来的,在适当时间饮食有帮助於消化、吸收、而且将营养输送全身,所以中国人养生,有「过午而不吃」,或是「甚麼都吃,适可宜止。」或是「每餐一荤一素一菇,荞麦瓜果豆腐。」或是「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的原则。 饮食可按自己的环境自行调配。 除开休息和饮食,运动和生活型式亦要多加注意,我们亦可以坚持4个八的生活原则:「日行八千步、夜眠八小时、三餐八分饱、一日八杯水」。 步行是城市人最佳的运动,现代人生活节拍急速,要避免超载、超速和委顿驾驶,要使自己的心理、生理平衡发展,多做适合自己体能的运动,去调剂身心,同时亦要注意家庭,以削减家庭进入亚康健状况(即介乎康健与疾病之间)。 逐日与配头「早上出门牵牵手,精神气爽往前走,晚上回家牵牵手,劳顿全消无忧愁,灯下两人牵牵手,彼此沟通共白头。」 记著4个康健根基:合理膳食、数量适宜运动、戒除恶习、心理平衡。 500)thisxwidth=500;else if(thisxwidth<150)thisxstylexcssText="display:none"'> 以上文章感谢网友辛苦编辑xx 真是让我方便了许多!!! 呵呵xxxXD笨女孩是很懒的! 不外以下就是我自己打的罗 ~"~ 也算将功抵过吧!! 补充说明(附上每时辰提议穴位推拿) 提议穴位约於脚背面小脚趾上三指凹处即临泣穴~ 「心主神态、主血脉」 心气可鞭策人的身体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骼,假若神态强,则情绪偏向踊跃,可以或许蒙受任何外界压力,所以心经旺时,有帮助於全身的血液循环,所以午间小睡半晌有帮助心脏养生,可使下战书至晚上能精力充沛,可以或许应附任何工作。 (帮助病症:中风瘫痪、脾寒、头痛、目外眥痛、目炫、乳廱、瘰癧、痹痛、足跗肿等症状者可多推拿此穴。) 提议穴位约於握拳时小纸处旁突来由即后蹊穴~ 小肠的功能是接受胃输送来的食物,将其分门别类,吸收其营养,水液归去膀胱,糟粕送入大肠,英华上输往脾脏,所以,未时是全身的营养进行调整,所以我们要在小肠经旺的时候进餐午饭,有帮助於营养的吸收。 (帮助病症:精神错乱、痫症、热病、盗汗、脾寒、耳聋、目赤、目翳、目炫、目赤烂、疥疮、黄疸、头项强痛、腰酸背痛、膏盲痛、肘臂、手指挛急、风湿腿痛等症状者可多推拿此穴。) 提议穴位约於外脚踝下方凹处即申脉穴~ 膀胱的功能是贮存及排泄尿液,当膀胱经畅旺时,有帮助於卸掉身板的水液和全身的 “火气”,而且将身板的津液(身板用作润滑的水份)在身板内循环,凡阴虚火旺者,申时的体温会较热。 (帮助病症:痫症、精神错乱、掉眠、目赤痛、项强、头痛、晕眩、腰痛、足胫寒、不能久立等症状者可多推拿此穴。) 提议穴位於脚踝部内侧处下凹处即照海穴~ 「肾主藏精、主水、主骨、生骨髓」 肾脏藏有生殖和五脏六腑之英华,为先天之泉源,而且调治人的身体水份,当肾的英华充足,体头、体髓、大脑都会充实健壮,四肢有力,步履敏捷,精力充沛,心明眼亮。所以,肾经畅旺时,有帮助於人的身体贮藏所有脏腑的英华。人经过申时泻火排毒,酉时可顺遂进入贮藏英华的阶段。 (帮助病症:痫正夜故、嗜卧、惊恐不宁、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阴养、疝气、小便频数、咽喉乾燥、目赤肿痛、脚气、梅核气、掉眠等症状者可多推拿此穴。) 提议穴位约於手腕内面间隔手腕三指处即内关穴~ 心包是心脏的外膜,附有不同的脉胳,是人的身体血气通行之道,任何疾病都不能包涵,否则会危险心脏,而心包就是心脏的保护组织,所以心包经畅旺时,可断根心脏周围的病毒,使心脏进入一个完好的状况,有帮助於一小我私家进入深度睡眠阶段。 (帮助病症:心痛、心悸、不寐、精神错乱、痫症、胃痛、呕吐、热病、肘臂挛痛、头晕等症可多推拿此穴。) 提议穴位约於手腕背面间隔手腕背面三指处即外关穴~ 「三焦通百脉」 三焦为六腑中的最大,主持各种人身板的气,疏通体内的水道,三焦中,上焦指心肺,负责营养物的输送;中焦指脾胃,负责消化功能;下焦指肝、肾,膀胱和大、小肠,负责排泄功能。所以,三焦经畅旺时适宜养精蓄锐,让所有器官进入深度睡眠状况,而人应该在此时入睡。古语有云:「百岁老人亥前睡觉。」 (帮助病症:伤寒、热病、头痛、颊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协痛、肩背痛、太阳穴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颤、五指酸麻症状者可多推拿此穴。) 穴位推拿的时辰为24小时合用,白昼皆可运用,不指定只在白日或者晚上。 人的身体穴位的文章比较烦杂,日后会在补上更详细的资料,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多多见谅。 500)thisxwidth=500;else if(thisxwidth<150)thisxstylexcssText="display:none"'>看完以上文章,感谢您的支持,美人另外强力推荐您几篇文章: (都是很基本的知识,一定要看喔!) 常用催进健康穴位 -有看得比较清晰唷- 脚底推拿穴道图 -穴位主要功能解说- 全身穴道推拿主治病痛 - 附全身穴位图、脚底穴位图暨详解- 双手的康健密码五脏六腑与神经器官反射分配於摆布手掌的161个部位解说- 各种体质特徵详细解说了解自己的体质,康健或美容调养才能对症下药xxx功效加倍喔!
手法治疗者,推拿、按摩、点穴之类也。所谓推筋、拿肉、按骨、摩皮,世间习语以推拿、按摩并举,而点穴自成一派。今详细介绍各推按、点穴手法如下,悟透此篇,则针药不过锦上添花而已。
一、一般推拿
(一)推拿口诀
摸托端提理接斗,推拿按摩气血和。
母法八字传千古,手法二七变化多。
揉捏捻搓能镇痛,危垂叩掐立时苏。
捶拍㨰彻精神爽,摇转抖拉经络舒。
补虚泻实切需记,内伤外感也能医。
手法技巧随心转,起死回生妙无比。
其中包括摸、托、端、提、推、拿、按、摩,八种母法,及揉、捏、捻、搓、叩、掐、捶、拍、㨰、彻、摇、转、抖、拉,十四种子法。
(二)基本功练习口诀:
推拿摸字在晨昏,抓捻拧撑要认真。
抓和拿捏功相似,撑似按来按似撑。
四肢推与平推异,揉字应分三步行。
平推㨰法掌中练,捶在膝头排掌声。
其中摸、抓、撑、揉是练习的关键。摸应在早晨和黄昏练习,抓和捏的练法相似,撑和按的方式相似,四肢的推法和平推的手法是不一样的,揉法分为单指、多指和掌根三个步骤去练习,推法、㨰法是通过掌来练习的,捶法和排掌法可以在膝盖上练习。
手法治疗需因人而异,因病而异,要求手法轻柔,内力充沛,动作准确,重点突出,远近兼治,由轻到重,由表及里。其要领在于轻重(即补泻)结合、刚柔并济,切忌浮表无里,浅而不透,要做到法施于外,力注于内,发力要快,收力要速,做重手法时要做到出其不意、恰到好处。
二、伤科推拿
古语曰:“跌打、跌打,重在推拿。'过去称伤科医师为跌打医师,可见在伤科中手法治疗的重要性。伤科推拿包括正骨八法、上骱八法和理筋八法。
(一)正骨八法
正骨,即对明显有移位的骨折进行整复。其手法宜稳、准、当,要求心无外慕、势若擒龙。其手法有:
1、把托法,此为整复骨折的准备手法,多用于四肢骨折的处理。其具体操作是助手在骨折近端,一般左手在伤肢下面托住伤肢,右手在伤肢上面把住,两手合力固定伤肢近端,这就是把托法。
2、拿掐法,此为整复骨折的基本手法。“拿法”的力点在手指,常用于粗壮的骨骼如股骨、肱骨的骨折。“掐法”的力点也在手指,多用于细小浅表的骨骼,如手掌骨、手指骨骨折的整复。
3、推按法,用于骨折整复后的修理。对剩余的成角畸形或错位进行进一步的纠正,使对位对线良好。“推法”是左右、前后用劲,“按法”是向下用劲。采用这种手法时,需用手在伤肢的对侧接应,以避免复位过度造成新类型骨折。
4、续接法,它包括很多细小动作,如拉法、抓法、压法、归挤法等等。其目的在于使骨折的断端从各种位置连接起来,让断者复续,碎者复完。
(二)上骱八法
上骱亦称复位,即治疗关节脱位的手法。上骱往往离不了治筋,常言道“骨错筋挪”,骨错位必然筋离糟。特别是陈旧性关节脱位,先要克服筋肉挛缩造成的阻力,才能顺利地运用上骱八法,让脱位的关节得到正常的整复。其手法有:
1、端提法,在整复关节脱位时端法和提法往往同时并用,有一定的连续性。一般地说关节脱位后关节头常常被筋肉固定在异常位置,不能直接推入关节囊,整复时必须先顺畸形方向牵引,克服周围组织的挛缩力,让关节头解脱出来,才有可能复位。这种解脱关节头在畸形位置的方法,称为端提法。
2、捺正法,关节脱位时,关节头可以脱向任何不正常的位置。其中有些位置的整复方法主要是捺正法。例如第三腰椎后脱位可以在拔伸牵引的前提下,依靠捺正法复位。
3、屈挺法,屈挺法多用于关节不完全脱位,或者作为关节脱位整复过程的部分手法。其操作是医者使关节进行被动屈伸运动,让关节头逐步进入关节腔。例如肘关节脱位后进行拔伸牵引,然后屈曲肘关节,再挺直肘关节,让尺骨头逐步进入关节腔,使肘关节脱位得到正确整复。
4、扣捏法,扣法有单扣法和双扣法。前者单手完成,后者双手完成。如整复桡骨小头半脱位时医者一手扣住伤肢肘关节的背侧,拇指放在桡骨小头上,医者的另一手拿住伤肢前臂远端,让肘关节屈伸,使桡骨小头半脱位得到整复,这就是单扣法。捏法多用于关节脱位整复后剩余的骨的轻微错位(又叫骨错缝) 。关节脱位整复后往往有剩余骨错缝,医者再用捏法使关节头和关节窠内外侧、上下方完全复位,以使关节功能得到完全恢复。如腕关节脱位整复后,功能不能完全恢复,往往是剩余错缝没有恢复,医者再用捏法让脱位关节的剩余错缝内外、上下归齐复位,这样脱位的关节才能完全复位,功能才会完全恢复。
(三)理筋八法
理筋者用于筋强、筋歪、筋翻、筋挛、筋离槽等筋伤,可疏经活络、调和气血、通关开窍。其手法有:
1、拔戳法
拔法,即使伤肢作相对牵引动作。如,膝关节损伤后关节腔窄,助手固定股骨下段,医者双手扣拿住小腿远端作拔伸牵引,让膝关节的关节腔间隙恢复正常。戳法,与拔法相反。例如腰椎压砸伤后椎间隙变窄,医者两掌相叠,压在受伤的腰椎上戳按,使椎间隙恢复。
2、捻散法
捻法,即以手指或手掌在治疗部位,作均匀、和缓的揉动。若揉法是从小范围到大范围,则其又称散法。
3、捋顺法
捋字本身作顺字解,此手法多用于四肢,由伤肢近端向远端,顺经络方向捋,医者的手掌贴紧伤肢皮肤,用窝心掌进行操作。
4、归合法
归是医者的两掌心紧贴伤肢,掌心相对,合是在归的基础上同时用劲,稍向上提,手掌沿伤肢皮肤滑动,成两掌合拢动作。例如:肢体粉碎性骨折用归合法整复,疗效较好。
三、河路推拿
河路推拿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经络不通的全身按摩手法。其不仅可以运用于伤科疾病,对中暑、虚脱,甚至严重的休克都有比较明显的疗效。其口诀如下:
河路推拿口诀:
一推天庭观浮云,二推太阳吊耳筋。
三推脑后落凤坡,四推山根入珠角。
(河路起于印堂部位。向上、后至枕部;向两侧经眉过太阳、太阴,沿耳廓后到耳垂后,向下到鼻梁,再向两侧经眼下眶,到眼外眦。)
一拿龙膛牙腮筋,二拿膛边壅颈筋。
三拿海后颈总筋,四拿嘴中鱼口筋。
(牙腮筋的位置在下颌角上方。壅颈筋的位置在下颌角的后下方。颈总筋的位置在两凤池穴下方。角口筋在嘴角后方。)
一推两肩合关筋,上母下公手勾筋。
三推两肩正膀筋,四推将台通烟火。
(合关筋位置在颈基部,手勾筋一在肩基部一在阴部,正膀筋在肩外侧,将台位置在胸部。)
一拿胸膛乳后筋,二拿两膀护胸筋。
三拿挂膀通气门,四拿背部凤翅筋。
(乳后筋在乳房外侧,护胸筋在腋窝前,挂膀筋在腋窝内,凤翅筋在肩胛内。)
一推矢鹅气相连,二推挂膀通气门。
三推凤尾通下气,四推腰部气消顺。
(医者大鱼际手法从咽下直至剑突,然后分两路到肋膈角位置;另一路从腋窝内向下至肋膈角;第三路从后颈部直下推到尾骨;肋膈角捋向髁骨处。)
一拿两肘弯弓筋,二拿燕气通三筋。
三拿虎口龙彪筋,四拿十指通肝经。
(弯弓筋在肘部,燕气穴在腋部,龙彪筋在手部。)
一推挂胯通胆宫,二推胸膛胃气门。
三推胆宫四路通,四推大腿栋梁筋。
一拿肚角肾子筋,二拿总筋通气海。
三拿腿边琵琶筋,四拿子间坐马筋。
(肾子筋在大腿内侧,总筋在下腹部,坐马筋在会阴部。)
四、二十四气推拿
二十四气推拿亦称二十四把还阳手,为民间武医所常用。所谓二十四气即人体二十四个部位,其为沟通人体气血之开关,乃人体气机之所在,故称之为二十四气。其即可用于一般新旧损伤的治疗,特别是伤科疾病应用广泛,又可用于回阳救逆,对闭症、痧症、痛症乃至严重休克等可起到明显的醒脑开窍、消肿镇痛、通经活络等作用,故亦称之为二十四把还阳手。
二十四气分布如下:
1、天门:位于前额两眉间(印堂穴),推拿时男左女右往两边太阴太阳穴推开。
2、筋锁:位于颈项两侧前后,前筋锁位于锁骨上与颈部中间,后筋锁位于乳突后一寸处往下与颈部中间。
3、心筋:位于耳垂之下与颈部中间。
4、井栏:位于两侧肩井穴及其邻近部位,推拿三下。
5、大成:位于前胸部两侧腋前至乳旁四指部位。
6、后成:位于两侧腋后线至肩胛骨外缘四指部位
7、将台:位于锁骨以下至两乳腺以上之间。
8、还魂:位于心窝平行往后臂内后四指部位。
9、曲尺:位于肘关节下端小臂邻近部位。
10、脉筋:位于腕关节寸关尺及其邻近三个部位。
11、三关虎口:肩、肘、腕为三关,合谷部位为虎口。
12、晒郎:位于两手上臂小老鼠部位。
13、五腑(左五腑、右五腑、掇五腑、坐五腑、游五腑名为五腑):位于腹部神厥穴及其上下左右四寸部位。
14、背(心)筋:位于背部两边大杼穴与膈俞穴之间。
15、肚角:两拇指平行神厥穴至肚角之间,两侧左右推拿八层筋,另分上下,名为“肚角八层”。
16、上马:位于腹股沟偏外侧四指部位。
17、下马:位于腹股沟偏内侧四指部位。
18、腿峰:位于大腿前侧四指部位。
19、了詹:位于大腿后侧脚窝从下往上四指部位。
20、弯子(分内弯子和外弯子):膝关节呈90度,位于大腿两侧四指食指部位,左右各一。
21、弯弯子:膝关节呈90度,位于下肢两侧四指食指部位,左右各一。
22、下了詹:位于小腿肚内外侧部位。
23、鞋带:位于踝关节(系鞋带处)纹线部位。
24、金勾子:位于足后跟腱部位,脚掌平伸直推拿。
二十四气推拿口诀:
一推天门定心中,五腑六脏即可通;
二推筋锁分阴阳,推法急救保安康;
三推心筋能开关,金秋落井转湾凡;
四推井栏要精通,左血右气不宜凶;
五推大成并气门,后紧大成如神灵;
六推后成紧背心,班兰八卦要分明;
七推将台气不止,咳嗽劳伤要谨防;
八推还魂左右边,即时吐血能回生;
九推曲尺凤砖尖,牵牛进栏手不能;
十推脉筋寸尺关,两手受伤转推盘;
十一推进三关虎口通,中指放箭眼活用;
十二推帅良复手生,采掇归位立位全;
十三推五腑掇还原,闭关开声急救全;
十四推背心要开招,转婆晒日针刺劳;
十五推肚角有八层,腹痛呕粪掇还原;
十六推上马到盆弦,肚角丹田转回生;
十七推下马痢尿症,小便来血急救人;
十八推腿峰吊肾边,膀胱坐马定乾坤;
十九推了詹雷手多,老损急痛自息和;
二十推弯子反卦边,推法鬼眼有奇工;
二十一推在弯弯子,脏腑活血此一关;
二十二推下了詹,外有三里定端然;
二十三推鞋带穴,老龙放针急为仙;
二十四推勾子清,全身推挪复回生。
五、弹拿
弹拿,亦称开锁,又称拔筋。其操作是医生用拇指和食指、中指相对,拿捏病人某些部位的肌腱,使之提起,然后医者手指突然放松,让筋腱回复原来位置。是一种强刺激急救手法,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跌打损伤中突然昏仆,如不省人事,两手握固,牙关紧闭之闭证等,也可用于某些痧症(如中暑、晕厥等)及溢死(吊颈) 气绝等的治疗,有起死回生之妙。民间把颈筋、腋筋、腰筋和裆筋称之为为八锁,故称开锁。师言:“弹拿开锁及二十四把还阳手,屡用屡验,真乃手法之精粹也!”
其具体操作如下:
1、颈筋,又称青龙锁,位于颈肩交接的斜方肌处,左右各一把。民间也有称为“井锁”或肩筋。开锁方法:患者坐卧皆可,术者面向患者或站立背后。操作时采用蝴蝶手法,即四指拼拢微屈,与大拇指相对,用食指第一、二节指外侧缘,与大拇指外侧缘捏住肩筋的斜方肌,根据患者承受力程度,用劲拧动即可。
2、腋筋,又称返魂锁,左右各一把。位于腋窝处,有前、中、后三关,前为腋窝的前壁肌,中为腋窝与手臂接壤处,后为腋窝的后壁肌。前为总筋,中为痹筋(拿此筋手臂有麻痹感),后为背筋。开返魂锁时,术者侧向患者,一手握住患者前臂部,使患者手臂成外展姿势,另一手在患者腋前、腋后、腋中分别用蝴蝶手法开锁,先拿总筋,再拿背筋,最后拿痹筋。所谓“返魂锁,锁中又有锁,单开一锁无效果”,即是指返魂锁前中后三关必须依次开全方才有效,单开一关是不起作用的。特别是中锁(即痹筋),一定要开准,要拿到患者手臂有麻痹感方才有效,否则,此锁仍未打开。
3、腰(腹)筋,又称紫金锁,左右各一把。位于脐下部腹直肌下段,相当于足阳明胃经之外陵与大巨穴之间。民间称为吊筋的便是此锁。开紫金锁须由旁人扶起患者,使腹部肌肉松弛,术者面向患者,一手扶住患者腰背部,另一手四指并拢微屈,用食指指侧顺势向上兜起,拇食两指(大拇指罗纹面与食指指侧)同时拿住吊筋,用力拧动,顺气而开。
4、裆(腿)筋,又称白虎锁,左右各一把。位于大腿根部,腹股沟内侧端直下三寸大筋处,分前、中、后三关,大筋为中锁,中筋前开一寸处为前锁,后开一寸处为后锁。开白虎锁时患者坐或卧皆可。术者面向患者,一手握住患者小腿部或腘窝处,使患者大腿成外展姿势,另一手在患者大腿根部用蝴蝶手法依次捏住三关所属的肌肉组织,分别施用手法。白虎锁与返魂锁一样,锁中有锁,也有前中后三关,必须先开三关中的中锁(即大筋),依次再开前锁与后锁。
开八锁时,用劲要由轻到重,不能突然用力,动作须缓和。只要具有一定的指力,能恰到好处用劲,瞬间的挤压即可达到治疗目的。
此外,尚有总锁一把,位于前后阴之中点,相当于会阴穴处。开总锁采用食指指法:患者仰卧,术者站在患者右侧,左手掌放在患者下腹部关元穴处并向下按压,与此同时,用右手食指指肚于会阴穴处向内顶掐,缓慢作为到一定程度时维持一、二分钟即可。
除以上九锁外,其他可以弹拿的部位还有一些,如:后颈部,足后跟部位等等。
六、点穴
此所言点穴者,乃医家之点穴,非武术家之点穴也。医家点穴乃是以指代针,施于患者特定的部位,以产生一定的治疗作用,是一种指针疗法。其原理与针法类似,选用穴位包括体穴(即十四经穴)、手穴、足穴、耳穴、董氏奇穴及小儿推拿穴位等等,不一而足。
点穴八法:
1、点:点之又点谓之点,如雀之啄。
2、按:点而不动谓之按,力贯其穴。
3、揉:点而旋之谓之揉,补泻以施。
4、掐:以爪切之谓之掐,人中急救。
5、推:循经而行谓之推,以通为用。
6、拨:点而拨之谓之拨,用之在筋。
7、捏:提皮使起谓之捏,用之在脊。
8、摩:以指摩皮谓之摩,小儿常用。
点穴以手法为重,手法精妙,则效果良好。所谓“点穴不难在选穴,而难在手法。”,正是此意。关于点穴之道,个人认为以王雅儒先生《脏腑图点穴》一书论之最详,诸君可以参看。
附:武术点穴概要
武术之点穴与医家之点穴不同,其主要取其致伤作用,讲究按时击穴,限时取命。其所言穴位亦不同于传统经穴,乃是人体某些特定的重要部位。点穴一术,历来为各门派之秘传,皆口口相授,辗转传抄。关于穴之分布、时辰流注等各派所传不一,武当少林亦难踪一指。(详细了解可参考本公众号之前相关文章。)要之,人体有大穴三十六品,其分布如下:
1、天丁穴
部位:头顶中央处。
经属:督脉经,亦为膀胱、肝经所会。
点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太阳穴
部位: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陷处。
经属:奇穴
点中:轻则头昏、眼黑、耳鸣,重则血窜两目,目中出血,晕死在地。
3、黄蜂耳穴
部位:耳门处
经属:三焦经,亦为胆经所过。
点中:耳鸣头晕倒地。
4、架梁穴
部位:鼻栓中央突起部,眉心与鼻尖之正中。
经属:督脉。
点中:气上逆,血上涌,伤重血出如箭。
5、对口穴
部位:颈后陷窝中入发际五分。
经属:督脉
点中:冲击延髓中枢,失语、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6、风池穴
部位:在枕骨粗隆直下凹处与乳突之间,在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腱之间。
经属:足少阳胆经
点中: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7、神庭穴
部位: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
点中:头晕、脑胀。
8、睛明穴
部位:眼内眦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
点中:流泪、头昏、眼花倒地。
9、二仙传道穴 (乳根)
部位:在乳下一寸六分陷中者。
经属:胃经。
点中: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0、将台穴
部位:即乳上三肋间。
经属:胃经,亦脾经所会之处
点中: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1、咽喉穴
部位:喉窝部。
经属:任脉
点中:气滞血淤,头晕。
12、中管穴
部位:即胸正中部剑骨下鸠尾缘处。
经属:任脉
点中:饮食不纳,抬不起头,四肢无力,气逆上涌,人事昏迷。
13、肩井穴
部位:肩上正中窝部。
经属:胆经。
点中:二指点伤,全身疼痛无力。
14、静平(净瓶)穴
部位:乳下两肋间。
经属:肝经。
点中:恶寒发热、咳嗽疼痛,重必吐血。
15、气门
部位:胸中线第二肋骨交接部。
经属:任脉。
点中:胸部胀闷,气滞血淤,伤重神智昏迷,即亡。轻者半年,气急咳嗽而亡。
16、乳中穴
部位:即乳头中央。
经属:胃经。
点中: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伤重人事不知。
17、中脘穴
部位:胸中线部,脐上四寸
经属:任脉。
点中: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18、平针穴
部位:在胸中线部,两乳间下一寸五分。
经属:任脉。
点中:口吐血,心如刀割,不食不饮,冷汗不干,夜间烦燥。
19、膀胱穴
部位:即脐下四寸正中线。
经属:任脉。
点中:重伤小便不通,小便胀急。
20、血平穴
部位:即脐下一寸三分,旁开四寸。
经属:脾经。
点中:轻伤气滞血淤,疼痛难忍,重伤吐血而亡。
21、命宫穴
部位:即第五第六两根肋骨尖端之间。
经属:胆经。
点中,呼吸疼痛,咳嗽带血,久则成痨。
22、肚脐穴
部位: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
点中: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
23、双燕入洞穴(天池穴)
部位:乳头外一寸。
经属:心包经。
点中:心如刀割,四肢麻冷无力,全身疼痛,吐血、咳嗽成痨。
24、丹田穴
部位:脐正中线直下一寸五分。
经属:任脉。
点中:气向上攻,四肢无力,面黄肌瘦。
25、肚角穴
部位:脐中线直下四寸三分旁开四寸。
经属:脾经。
点中:冲击六腑,多见气逆呕吐不止。
26、吊筋穴
部位:脐上两寸,下脘旁开0。5寸。
经属:肾经
点中:受重伤,常有呃逆吐,两目斜视,昏迷不醒。
27、涌泉穴
部位:足心前三分之一处,即屈足趾时出现凹陷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
点中:伤丹田气,气机不能上升,破轻功。
28、太渊穴
部位:仰掌、腕横纹之桡侧凹陷处。
经属:手太阴肺经。
点中:阻止百脉,内伤气机。
29、仙桃穴
部位:即睾丸部。
经属:肝经部分。
点中:睾丸常缩入腹,人事昏迷,重伤即亡。
30、铜壶滴漏穴
部位:即尾闾骨下五分。
经属:督脉。
点中:受伤多见大便不收,小便长流,腹内疼痛。
31、凤尾穴
部位:第十一、十二椎骨两旁各一寸五分处,即脾俞、胃俞二穴处。
经属:膀胱经。
点中:血气不行,腰眼疼痛,人又黄又肿。
32、腰眼穴
部位:在腰上两旁微陷处。
经属:经外奇穴
点中:立刻昏倒,面失神色,甚至会发笑声。
33、仙人托印穴(辄筋)
部位:在腋下三寸,复前行一寸,著胁。
经属:胆经
点中:血气上涌,神智昏迷,两目直视。
34、盆弦穴
部位:即十一肋骨尖处。
经属:肝经
点中:气往上涌,食欲不佳,腹内剧烈疼痛。
35、凤翅穴
部位:即背部第五胸椎旁开三寸。
经属:膀胱经
点中:全身麻痛,四肢无力,精神倦怠。
36、海底穴
部位:即二阴之间。
经属:任脉
点中:大便闭塞不通,腹内膨胀,面唇苍白,心惊。
七、腹部推拿
腹者,先后天之所聚,乃五脏六腑所居之处,冲任督带所发之处,有肝、脾、胃、胆、大肠、小肠、肾、膀胱等在此分布,任脉、带脉、肾、胃、脾、肝、胆经,在此汇集,中脘、神阙、关元、中极、天枢各要穴星罗棋布,其重要性不待多言。腹部按摩常用手法如下:
1、分推:两手掌着力,自剑突下缘沿腹中线向下推至脐下,以降胃浊,或沿左右肋弓分推至两肋弓下缘,以舒肝气。此法可用于呕逆、胸闷、消化不良、饮食积滞等。
2、团摩:用一手手掌心掩于脐部,另一手手掌重叠其上,从脐下两横指处的气海穴开始,手掌紧贴腹壁,作以脐为中心的顺时针方向,即升、横、降结肠方向,自右向左旋转按摩。直径由小到大,呈现螺旋状的揉摩,一直扩展到整个腹部。如此反复数次。此法可用于胃肠病、腹胀、便秘、小便频数、月经不调、失眠等。
3、捏拿:左手捏住腹部肚脐以上的部位,右手拿住肚脐以下的部位,两手同时着力向上拿捏,再轻轻放开。此法能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引导元气到达丹田。
4、掌振:手掌平放在腹部,如拍皮球般,随呼吸上下振动,以细微而高频率的振动刺激腹部,重点治疗部位在肚脐上下或关元处。此法可温肾经、增补元气,以防治痛经、月经不调、遗精、阳痿。
人体脚底集合了身体的全部器官,我们将此称为反射区。但反射区并不仅存于脚底,在手、耳、颜面中也有存在。最近,已开始研究一种并不直接治疗身体生病部分,而是治疗对应部分的反射区,令其产生疗效的方法,这就是所谓反射区治疗法。
当然,除了脚之外,手和耳的反射区亦能治疗,但是直到现在全世界的研究仍指出,脚具有压倒性的效果。
身体的整个部分在脚上均有反射区
在此所说的足底反射区,即为身体整个的构造被反射投影,缩小至某一部分。
也就是说头、内脏、肌肉等,身体的全部器官均和脚有密切的关系,而在左右脚的某部位均有反射(对应)的部分。因此,身体某些部位发生病变时,其脚的对应部分也呈现症状。
所以,一般皆认为经由刺激脚的某些部分,即能治疗身体的一些疾病。
我们的双足,和内脏及其它器官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连。而将它们的功能相连接,成为“人”这个有机体的管道,便是“经络”。穴道疗法源自于中国古代的医术,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由于治疗方便,疗效显著,目前已经引起世界性的注目。
传统的中医理论中,人体有十四条经络(俗称正经),共365个穴位,和每年的天数相同,以象征“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基本理论。至于后世由实验、证明所陆续发现的新穴,至今已达4000多个,可说是一套极为完备的实用医学。
将人体肝、心、脾、肺、肾等五脏,及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等六腑的活动功能,及相互关系分析归纳成脏腑学说,而五脏六腑各有经络连系通过。加上手厥阴心包经及任、督二脉,便成为十四条经络。
经络是“功能”的传导通路,因此,布满全身,也影响到整个人体,由内而外,从头至脚均在其范围。
脚底穴位按摩方法
方法: 自购脚部穴位图一张。泡一盆热水,水温在60℃左右。把脚在热水中泡5-10分钟后用毛巾搽干。从足底穴位图找出找出胃部﹑甲状腺﹑淋巴腺及肺部等反射区,在每个部位按上1-2分钟,左右脚各按3次。
按摩甲状腺及其它上述反射区乃是非常有效的消脂法,因为甲状腺主要功能乃治疗肥胖症及情绪不安等症状;而按摩胃部可以减少食欲;淋巴腺及肺部等反射区则是帮助增加免疫力及排毒功能。
连续做完一个星期之后,因为人体的整体的循环转好了的关系,身体会觉得比以前轻快,皮肤也会变得漂亮而有光泽。
脚底穴位图解大全及按摩方法
1如果想美容的话,那就搓按肺(左右都要)和横行结肠-下行结肠-S状结肠,两个部位各按摩5分钟,有排毒的功效!
2如果有高血压、心脏病等,那就揉按大拇指下的内关节处和心脏处,有疏通血管的功效;
3如果有经常性头痛、风寒等,那就揉按大拇指内两侧,有加深脑部供氧的作用。
4如果颈椎-背椎-腰椎-尾椎疾病,那就搓按大拇指下的外侧一点开始到脚躬,注意,不是脚背,也不是脚掌,是脚的内侧部位!有通经络的功效;
5如果晕车,那就经常揉按无名指和小指指根下1CM;
6如果孩子厌食,成人食欲不振,那就揉按图所示的胃的部位;可以增强胃液分泌;
7如果睡觉后,肩膀疼,那就按摩无名指指根出外侧,可以适当扩大范围揉按;
8肾不好,就按肾,但是力度不能大,否则伤内脏!
足底按摩手法
1单食指扣拳法
按摩者食指关节弯曲,其余四指半握拳,拇指固定在中指上顶住弯曲的食指,以食指中节近侧第一指间关节背侧为施力点,定点顶压。
2单食指勾掌法
按摩者的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二指关节屈曲成90°紧扣于掌心,食指第一指关节屈曲,第二指关节屈曲成45°,食指末节指腹指向掌心,拇指指关节微微屈曲,虎口张大,形成与食指对峙的架势。以食指第一指关节屈曲90°后顶点的拇指侧为发力点。
3双食指刮压法
按摩殾以手食指指弯曲,用双手食指侧缘同时施力刮压。
4拇指指腹按压法
此方法是用拇指指腹为着力点进行按压。
5拇指推掌法
按摩者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二指关节微微屈曲,拇指指腹与其他四指相对,虎口张大。以拇指指腹为发力点。
6双拇指指腹推压法
对双手拇指指腹同时用力按压。
7双指钳法
按摩者无名指、小指屈曲紧扣于手掌心,中指微微弯曲后插入被按摩者足趾之间作为衬托,食指第一指关节屈曲90°,第二指关节靠近中指侧面放于准备按摩的反射区上,拇指指腹紧紧按在食指第二关节的拇指侧,借拇指指关节的屈伸动作按压食指第二指关节刺激反应区。
8双指扣拳法
按摩者一手持脚,另一只手半握拳,食指、中指弯曲,以食指、中指的第一指间关节顶点施力按摩。
身体的整个部分在脚上均有反射区,在反射区治疗法中,脚具有压倒性的效果。
目录 1 拼音 2 操作方法 21 推揉类(平面用力手法) 22 按拍类 23 捏拿类 24 牵抖类 25 运动类 3 疗法的禁忌证 4 注意事项 1 拼音
àn mó liáo fǎ
是一种适应症十分广泛的民间物理疗法。有正骨 、伤科 、小儿 、经络 、脏腑 、急救 、保健 、点穴 等。
疗法的机理为:一是使局部血管扩张,增加血液和淋巴液等循环,以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促进新陈代谢及滞留体液或病理渗出物的吸收;二是诱导深部组织的血液流向体表,或使一部分血液郁滞于局部,或使深部组织充血,以减低体内或其他部位的充血现象,促进病理产生物的消散;三是调节肌肉机能,增强肌肉弹性,张力和耐久性,缓解病理紧张并促进排出有毒代谢产物;四是影响神经机能,使其兴奋或镇静,振奋精神,或解除疲劳,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2 操作方法临床上使用 手法的种类很多,学派不一,动作不同,据之有几十种甚至达百余种,但一般常用的不过二三十种。这些手法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规律。按其作用力的方向可分为如下5种。
21 推揉类(平面用力手法)有推法、揉法、摩法、擦法、抹法。
1.推法:用手指或手掌在人体某一个部位或穴位上做前后、上下或左右的推动。图14。推法在应用时所用的力量须由轻而重,根据不同部位而决定用力大小。用力大时,作用达肌肉、内脏;用力小时,作用达皮下组织。一般频率50 150次/分,开始稍慢,逐渐加快。推法根据不同的部位和病情可分为拇指推、手掌推、肘尖推、拳推。图15。
推法的主要作用是舒筋活血,解痉止痛,增加皮肤强性,促进肌肉生长,消 除疲劳和使肌肉放松。
2.揉法:用手指或手掌面在身体某个部位做回旋揉动。图16。
揉法的作用力一般不大,仅达到皮下组织,但重揉时叫作用到肌肉。频率较慢50100次/分,一般是由轻到重再至轻。此种手法较温和,多在疼痛部位或强手法 后使用,也可在放松肌肉、解除局部痉挛时用。操作时手指和手掌应紧贴皮肤,与皮肤之间不能移动,而皮下的组织被揉动,幅度可逐渐扩大。根据按揉的部位不同做可分为拇指揉、大鱼际揉、肘揉、掌揉等等。图17。
揉法的主要作用是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消积理气,助消化等。
3.摩法:用手指或手掌在身体某一部位或穴位上,做皮肤表面顺、逆时针方向的回旋摩动。图18。操作时指或掌不要紧贴皮肤,在皮肤表面做回旋性的摩动,作用力温和而浅,仅达皮肤与皮下。摩法的频率根据病情的需要而定,一般慢的3060次/分,快的100200次/分左右。此法多用单手摩,也可用双手摩。常用在 的开始,或疼痛较剧烈的部位及用强手法 后,使肌肉放松。摩法的转动方向一般是顺时针方向运动,摩法根据不同部位有指摩、掌摩、掌根摩三种。
摩法的主要作用是疏气活血,消肿止痛,消积导滞,健脾和胃,调补脏腑,增强皮肤弹性等。
4.抹法:用手指或手掌平伏按于 部位后,以均衡的压力抹向一边的一种手法。图19。其作用力可浅在皮肤,深在肌肉。其强度不大,作用柔和。一般常用双手同时操作,也可单手操作。根据不同的部位有指抹、掌抹、理筋三种方法。抹法不同于推法,它的着力一般较推法为重,推法是单方向的移动,抹法则可根据不同的治疗位置任意往返移动。抹法的频率也较推法慢。
抹法的主要作用是开窍,镇静,清醒头目,扩张血管和增加皮肤弹性等。
5.擦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上来回摩擦的一种手法。图20。其作用力浅,仅作用于皮肤及皮下。其频率较高,达100200次/分。对皮肤引起反映较大,常要擦到皮肤发红,但不要擦破皮肤,故在操作时多用介质润滑,防止皮肤受损。此法可单手操作,根据不同的部位有指擦和手掌擦。图21。
擦法的主要作用是益气养血,活血通络,加快血液循环,消肿止痛,祛风除湿,湿经散寒等。
22 按拍类有按法、掐法、拨法、振法、弹法、拍捶法、踩跷法、滚法。
1.按法:用手指或手掌在身体某处或穴位上用力向下按压。图22。按压的力度可浅到皮肉,深达骨骼、关节和部分内脏处。操作时按压的力量要由轻而重,使患部有一定压迫感后,持续一段时间,再慢慢放松。也可以有节律的一按一松,这种按压法在操作时一定要注意按压的强度与频率,不可过重、过急,应富有弹性。按法在施术时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疾病及不同治疗目的,可分为拇指按、中指按、拳按、掌按、肘按。图23。此外,尚有利用 工具按压等。
按法的主要作用是通经活络,散瘀止痛,矫正畸形等等。
2.掐法:是用拇指、中指或食指在身体某个部位或穴位上,做深入并持续的掐压。图24。掐法 较强,常用于穴位 。操作时用力须由小到大,使其作用为由浅到深。掐法用在穴位时,可有强烈的酸胀感觉称“得气”反应。掐法也可称指针法,是以指代针的意思。另与掐法近似的一种指切法,是用一手或两手拇指做一排排轻巧而密集的掐压,边 掐边向前推进。这一方法一般用于组织肿胀时,将其向前 方推散,而使肿胀散开。
掐法的主要作法是 穴位,疏通经脉,消肿散瘀,镇静安神,开窍等。
3.拨法:是将手指端嵌入软组织缝隙中,然后做横向的拨动。图25。拨法的 很强,局部可有酸胀反应,用的力更应以病人能忍受为度。另有一种称刮法,也是用手指端摸到软组织有肥厚或硬结处做刮拨的手法。刮拨的方向可根据病变部位走向而定。
拨法和刮法的主要作用是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组织粘连,舒筋通络,滑利关节,消肿止痛等。
4.振法:用指端或手掌紧压身体某一部位或穴位上做持续震颤的一种手法。图26。操作时主要依靠前臂和手都的肌肉持续用劲发力,使力量集中于指端或手掌,形成震动力,使 部位随之而发生震颤。操作时要着力实而频率快,使其有向深部渗透的感觉。有些部位的穴位振法,用手振比较累,可 以使用电振器做治疗。但最好个做头、面部的电动 器治疗。通常每个穴位可做1分钟左右。振法可单手操作,也可用双手重叠操作。根据治疗部位不同可分为指振法、掌振法、电振法三种。
振法的主要治疗作用是放松肌肉,调节神经,解痉止痛,消除疲劳等。
5 弹法:用手指背面弹打身体某一部位的方法。图27。弹时用拇指或中指扣住食指,然后食指发出拨动滑脱,使食指指背在思部着力弹打。弹打的强度需由轻而重,着力也要有弹性,以不引起疼痛为宜。此手法多用单手操作,适用于关节部位,弹时可沿关节周围进行。
弹法的主要作用是通利关节,放松肌肉,祛风散寒,消除疲劳等。
6、拍捶法:用手指或手掌轻巧地拍打身体某一部位的方法,叫拍法。图28。用空心拳或拳侧面捶击身体某部位的方法为捶法。图29。拍法着力较轻,多用于胸廓、背部及表浅的关节部位;捶法作用力较重,可达肌肉、关节与骨骼。捶法轻而缓慢的操作可使筋骨舒展;重而快速的捶击可使肌肉兴奋。不论拍、捶在操作时要以腕发力,由轻而重,由慢而快,或一阵快,一阵慢交替操作。动作要协调、灵活,着力要有弹性。可单手操作,也可双手操作。根据病变部位不同而分别选用拍、捶的治疗方法。拍法可分为指拍、指背拍和掌拍。图30。捶法可分为直拳捶、卧拳捶和侧拳锤。图31。
捶法的主要作用是行气活血,放松肌肉,祛风散寒,消除肌肉疲劳,缓解局部酸胀 等。
7.踩跷法(也称脚踩法):是用脚掌踩踏人体某一部位并做各种动作的一种方法。图32。可以脚同时踩按,也可两 替踩按。在踩踏时以脚掌前部着力于治疗部位,一松一踩,力量要适宜,切不可过力。频率要慢,做腰部治疗时应与患者呼吸相配合,切忌迸气。在治疗时,若病人不愿配合或要求停止治疗,决不能勉强。此法多用于腰骶部及四肢的近侧部。一般常用于腰椎间盘病变的治疗。踩跷法是按、压、揉、推几种手法的结合,且 强度较大。此法应用时要慎重,对年老体弱、小儿均不宜用。
8.滚法:是用手背部着力在身体上滚动的一种手法。图33。操作时将掌指关节略为屈曲,以手掌背部近小指侧部分,紧贴于治疗部位上,连续摆动腕掌部,进行前臂旋转和腕关节屈伸的协调运动。为了使滚动力集中到手指,在滚动前将手腕稍屈,各指略微伸开,手背平贴推拿部位以助发力。然(3)点揉气海、神阙、曲池、内关、神门、合谷、足三里、太冲,每穴约半分钟。
2.病人俯卧位
(l)推法。医生两手全掌着力,分别置于脊柱两侧,沿足太阳膀胱经从第一胸椎至腰骶部反复推摩57次。
(2)滚揉法。医生两手掌指交替着力,置于脊柱两旁自上而不,自下而上反复擦揉57次。
(3)点按肝俞、肾俞、命门,每穴约半分钟。
3、病人坐位
(1)捏拿法。医生一手扶一侧肩部,另一手拇、食、中、无名指对称捏拿后颈部,自上而下反复施术2分钟。
(2)点按风地、印堂、太阳、人迎,每穴约半分钟。
(3)叩法。医生两手四指交替叩击颈项和肩、臂部,反复施术57次。要求叩击手法要轻巧,速度要快。
注意事项:
嘱咐患者生活要有规律,不能过度劳累,适当锻炼,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精神 ,少食或无食 的食物。后再将手收回成原半握拳状。如此一滚一回有节律地着力按压,滚动向前.频率100次/分左右。滚动时力量要均匀,使手背之滚动压力持续作用于被 部位上。均不可发生跳动、击打或摩擦。滚法的作用较深,以达肌肉层为度。其作用面也较大,多用于软组织面积较大和肌肉较丰满的部位。此法一般单手与双手交替操作,也可双手同时讲行,或借助器械操作。
滚法主要作用是舒筋活血,解痉止痛,强筋壮骨,滑利关节,缓解肌肉,筋膜的痉挛,消除疲劳。
23 捏拿类有捏法、拿法、搓法、捉法。
1.捏法:将皮肤提起,作用于皮肤与皮下组织。捏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拇指和食、中两指相对,挟提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图34。手法强度可轻可重。轻的,患者感到温和舒展;重的,患者则感到酸胀。频率可快可慢,快老l00次/分以上,慢者 30~60次/分。另一种手握空拳状,用食指中节和拇指指腹相对,挟提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捏法可用单手操作,也可用双手操作。捏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疾患,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也可用于成年人接摩。
2.拿法:用拇指与食、中指或其它手指相对做对应钳形用力,捏住某一部位或穴位,做一收一放或持续的揉捏动作。图35。拿法不同于捏法,力量集中指尖上,而是指腹和手指的整个掌面着力。使用拿法时,腕要放松灵活,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在拿法的同时可结合提法,提拿并用。多在提拿某~肌腹时用,作用力要与肌腹时用,作用力要与肌腹相垂直。即纵行肌腹横向提拿,横行肌腹纵向提拿。此类手法强度比较大,被治疗者反应明显,一般以提拿时感觉酸胀、微痛,放松后感觉舒展、轻快的手法强度合适。通常是做定点拿、揉、提的手法,也可做移动拿、揉手法。图36。拿法可根据不同疾病、不同部位,采用 指拿、四指拿、五指拿和抖动拿等。速度可快可慢,要有节奏,要连续,不可忽快忽慢,忽轻忽重。
拿法的主要作用是缓解肌肉痉挛,调节、兴奋神经,通络散寒,消除疲劳等。
3.搓法:是用双手在肢体上相对用力进行搓动的一种手法。图37。其作用力可达肌肉、肌腱、筋膜、骨骼、关节囊、韧带等处。强度轻时感觉肌肉轻松,强度大时则有明显的酸胀感。频率一般30 50次/分左右,搓动速度开始时由慢而快,结束时由快而 慢。搓法有掌搓和侧掌搓两种。
搓法的主要作用是疏散经络,调和气血,通利关节,松弛肌肉,消除疲劳等。
4.提法:提法是指医者用双手对按而向上提,或双手按于施治部位使劲向上 (反方向)提,或垂手拿起的手法。在临床分为顿提法和端提法两种。
(1)顿提法
患者正坐。医者立于患例,嘱患肢抬举过头并伸直(手 心向内),医音的左手握食指、拇指,右手握无名指、中指、小指,先缓慢导引放松局部,再使劲上提3次,每提1次关节可发出1次弹响。但操作时避免使用暴力。
(2)端提法
患者正坐。医者立于患者背后,双手虎口置于患者同侧 耳垂下,拇指于耳后高骨处,食指于下颌角缘,置准贴实后,双手同时用力向内合立并向上提。但施本法时,必须注意双手虎口必须对准患者同侧耳垂下后侧,并将患者头部卡于两手之中,同时应严密观察患者,切勿压及颈总动脉,造成危险。
24 牵抖类有抖法、引伸法等。
1.抖法:是抖动身体的一种方法,也是属于被动运动 。操作时握住患者远端,在牵拉的同时做上下,或左右的 抖动。即象抖动绳子一样用柔劲来抖动肢体,使肢体随着抖动的力量似波浪样的起伏。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疾病,抖动的次数也不同。抖法一般多应用于腕、上肢、下肢和腰部。图38。此法的力量作用于肌肉、关节、韧带,具有舒展筋骨、滑利关节,消除疲劳、整复和恢复解剖位置的异常。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常采用抖法来进行治疗。
2.引伸法;是在肌肉放松时被动地牵伸关节的一种方法。图39。本法属于特殊的被动性运动 。此种方法的作用力,可使关节发生一时性超过正常生理活动幅度的运动。这种操作技巧较难,要顺势而行,使引伸的动作有劲而不蛮,幅度大而不野,达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程度。引伸法可有上肢引伸、下肢引伸、腰部引伸等多种。图40。引伸法的治疗作用,是牵伸关节挛缩,纠正关节错位,增强肢体的活活动能力等。
25 运动类有屈伸法、摇法、板法、背法。
1.屈伸法:是对有活 动障碍的关节,帮助其伸 展和屈曲波动活动的一种方法、图41。屈伸法也可称展法或伸展法,属于被动运动 。此法必须顺其势,不可用暴力,伸展力要作用在引起关节挛缩的软组织上,以克服其牵拉力,利用反向作用力而使关节活动范围加大。运动的方向要按各关节正常的运动方向和角度进行。在活动时一定要用缓慢、均衡、持续的力量慢慢加大其可能屈伸的幅度,并在此幅度范围内连续活动,使其逐渐增加同伸活动的角度。当屈伸到最大角度后要固定12分钟,然后再慢慢放松还原。如此反复数次。此法在操作时要注意病人的 ,应置于能使被运动的关节达到充分活动,并保证被 者不会因疼痛的闪躲而发生异外的 。伸展法适用于人体各个关节。
屈伸法的作用是松解粘连,滑利关节,增加肢体活动能力等。
2.摇法:是以关节为轴心,做肢体顺势轻巧的缓慢回旋运动。图42。本法属于被动运动 。在施术时要将 安置合适,摇动的动作要缓和稳妥,速度要慢,幅度应由小到大,并要根据病情,适可而止。同时也要注意被运动关节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摇法常用来预防和治疗各种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双轴和多轴关节都可做环绕运动治疗,如腕关节摇动等等。图13。
摇法的作用是松解粘连,滑利关节,增加肢体活动能力。恢复体力等。
3.扳法(又名搬法):扳法可以在人体几个部位应用,如肩、髓、腰、颈等。是用一手压住人体某一部位,另一手扳动其他部位,两者使用力量相等、作用相反的外力,使关节旋转或伸展。图44。扳法也属于被动运动 手法,常用于 治疗四肢关节的功能障碍及脊椎小关节的交锁与错位等症。故此也可以认为是正骨干法的一种。扳法不是一个大幅度的被动运动,在施术时必须将要扳动的关节极度伸展或旋转,在保持这一位置的基础上,再做一个稍微加大幅度的运作。扳动时一定要因势利导,了解正常关节活动范围,不可超出生理功能。根据用力方向和施行方法的不同,有侧扳、后扳、斜扳等几种。
扳法的主要作用松解粘连,帮助复位,滑刮关节,缓解痉挛,消除疼痛,牵伸肌肉、韧带之作用。
4 背法:医者和患者背靠背站立。医者两肘屈曲挽住患者肘弯部,然后弯腰屈膝,以臀部着力顶住患者腰部,将患者背起,使其双脚离地。做左右方向的摆动和上下方向的抖动,使腰部有牵动感。图45。在施术时要注意肘部勾紧不要滑脱,嘱患者不要打挺。背法常用于治疗急性腹扭伤、腰椎间盘病变、腰肌劳损等病症。
3 禁忌证传染性疾病,严重感处性疾病,脓毒血症,精神病,疾病的急性期病情危重,有高热,神志不清,血液病有出血倾向,结核,恶性肿瘤, 局部有较严重的皮肤病、皮肤损伤或炎症(如蜂窝组织炎、丹毒、脓肿、骨髓炎等),均不适应 治疗;孕妇不能 肩井穴、合谷穴、三阴交穴、昆仑穴、小腹部、腰骶部和髋部;女性经期不应做腰骶部与双 髓部的 。另外,骨折未愈合、韧带和肌肉断裂的固定期,均不宜 治疗;年老体弱、血压过高,以及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害者,应慎用或禁用 治疗。
4 注意事项时,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1.明确诊断,选用穴位,确定手法,做到心中有数,考虑全面,有中心有重点。
2.根据不同疾病与 部位的不同,采用合适的 。这个 要使病人舒适,治疗方便,有利于各种手法的操作。不论是自我 或由别人 ,都要注意。
3. 的操作程序、强度、时间,需根据治疗中病人的全身与局部反应及治疗后的变化随时调整。并应掌握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
4 做好病人的解释工作,嘱病人不要紧张,肌肉要放松,呼吸自然,宽衣松带。做腰背和下腹部的 ,应先排空大小便。病人在过饥、过饱以及醉酒后均不适宜 ,一般在餐后2小时 较妥。对病人要耐心、认真、亲切、负责,使病人对医生既信任又能配合治疗。自我 时也要注意放松和时间安排。
5. 时操作者的双手要保持清洁、温暖、勤修指甲,不要损伤被 部位的皮肤。并要注意室温及被 部位的保暖。
6 在单独检查异性病人和进行 时,要态度庄重、严肃。尤其给女病人 时,应避开 、 。如治疗上需要,应先与病人讲明,取得病人同意后进行治疗,同时要有第三者在场(病人家属或其它女同志)。
7.对于保健 (不论是自我 ,还足由别人操作),一定要持之以恒,方能达到防治疾病、强壮身体的目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