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邻近组织(如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受累而引起的相应症状。
[颈椎病分型]
颈椎病从解剖、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体征分型很多,相互之间无明显界限,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联系。
颈椎病根据病变受累部位所引起的临床表现、体征可分为五型,即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食道压迫型。临床常见前四型,食道压迫型很少见。
(1)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为退行性改变的椎间盘侧后方突出或有(或无)椎体后骨刺刺激或压迫颈脊神经根而引起感觉运动功能障碍。
(2)脊髓型颈椎病:主要为退行性的颈椎间盘及椎体后缘骨刺因颈椎不稳先刺激、随后压迫脊髓而引起脊髓传导功能障碍。以轻重不同可分为三度:Ⅰ度:主要为前角细胞受损;Ⅱ度:主要为椎体束受损;Ⅲ度:为脊髓横贯性损害。
(3)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主要是颈椎间盘或骨质增生或两者同时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脊髓膜内的或椎动脉的交感神经纤维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射性症状者。
(4)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钩椎关节退行性变、骨质增生及侧方椎间盘突出,刺激椎动脉,造成脑供血不全者。
参考资料:
什么是颈椎病�
颈椎病,顾名思义,是因颈椎发生病变而导致的一种疾病。确切地说,颈椎病是指颈椎椎间盘、颈椎骨关节、软骨、韧带、肌肉、筋膜等所发生的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改变,致使脊髓、神经、血管等组织受到损害,如压迫、刺激、失稳等,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之为颈椎病。
颈椎病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40~60岁之间的成人,男性较多于女性。病变主要累及颈椎椎间盘和周围的纤维结构,伴有明显的颈神经根和脊髓变性。本病主要的临床症状有头、颈、臂、手及前胸等部位的疼痛,并可有进行性肢体感觉及运动障碍,重者可致肢体软弱无力,甚至大小便失禁、瘫痪,累及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则可出现头晕、心慌、心跳等相应的临床表现。
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有两条:
(1)临床表现与X线片所见均符合颈椎病者,可以确诊。
(2)具有典型颈椎病临床表现,而X 线片上尚未出现异常者,应在排除其他疾患的前提下,诊断为颈椎病。
但对临床上无主诉与体征,而在X线片上出现异常者,不应诊断为颈椎病。可对X线片上的阳性所见加以描述。
颈椎病可分几型�
颈椎病可大致分为5型,分别是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型。
颈型颈椎病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颈型颈椎病的诊断要点有两条:
(1)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
(2)X线片上颈椎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具有“双边”、“双突”、“切凹”、“增生”;但应除外颈部扭伤(落枕)、肩周炎、风湿性肌纤维炎、神经衰弱及其他因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颈肩部疼痛。
颈椎病的发病因素有哪些�
颈椎病的病理生理和病理解剖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但下列因素在本病的产生和复发中起着重要作用。
(1)退行性变:随着年龄增长而产生的颈椎间盘退行性变,以及由此而致的整个颈椎和颈椎其他部位,如小关节韧带的退变是颈椎病的主因。另外,由于不断承受各种负荷、劳损,甚至外伤,也可逐渐出现退行性变。
(2)慢性劳损:慢性劳损是指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的最大限度的活动。这种劳损易被忽视,但它是造成颈椎关节退变的主要因素之一。包括睡眠的不良体位、工作的姿势不当及不适当的体育锻炼等。
(3)头部外伤:资料表明,颈椎病患者中约有半数病例与外伤有直接关系。如交通意外、工作与生活中的意外、运动性损伤、不得法的推拿牵引等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或加剧颈椎退变。
(4)咽部炎症:资料表明,当咽部及颈部有急慢性感染时,易诱发颈椎病症状出现,或使症状加重。由于该处的炎性改变可直接刺激邻近肌肉、韧带,或通过丰富的淋巴系统使炎症在局部扩散,以致造成该处肌张力低下、韧带松弛和椎关节内外失衡,破坏了椎体间的稳定性。
(5)发育性椎管狭窄:许多临床资料表明,颈椎管内径尤其是矢状径,与颈椎病发生有直接关系。椎管狭小者,当受外伤,甚至轻伤时也易发病。而大椎管者不易发病。发育性椎管狭窄应及早手术减压。
此外,颈椎先天畸形,如先天椎体融合、第一颈椎发育不全或伴颅底凹陷症、棘突畸形等,也会造成颈椎病。
颈椎病引发的疼痛具有哪些特点�
颈椎病可出现各种各样的疼痛,各种病例之间均有差异。同一患者在不同时期,疼痛亦存在差异,常见有以下几种:
(1) 局部痛:多呈钝痛或隐痛,少数为刺痛,这是由于椎间关节位置改变引起颈部肌肉平衡失调所致。晨起多见,多与睡眠姿势不当有关。
(2)放射痛:沿上肢向手部放射之疼痛,为脊神经根受刺激、压迫或牵拉所致。疼痛分布区与患节脊神经分部区相一致,多为刺痛,常伴有麻木感。
(3)血管性痛:主要指椎动脉缺血所造成的偏头痛,多为一侧性,局限于颞部,发作短暂,呈跳痛或灼痛,常伴有眩晕。每次发作多与旋颈或颈部侧弯有关。
(4)牵拉痛:指颈椎节段受累,引起相应节段内脏区的疼痛。如下颈部颈椎病可在出现上肢症状的同时,伴发心绞痛或胃痛症状。
对颈椎病病人要做哪些检查�
对颈椎病患者要做常规检查、X线检查、颈椎特殊影象检查。
常规检查是指对每例患者的基本检查,包括详细地询问病史,及进行体格检查如:①压痛点的部位:如棘突间压痛多见于病变早期。②颈椎活动范围检查:根型和颈型对颈椎屈伸影响较多;椎动脉型对颈椎旋转活动影响较多。③颈椎的试验检查及感觉:运动障碍和反射的检查。
X线检查:凡颈椎病患者都应拍正位及侧位、双斜位X光片。
颈椎特殊影象学检查:包括断层摄影、CT 扫描、核磁共振以及其他用于颈段的各种造影术。
关于颈椎病的试验检查有哪些�
(1)前屈旋转试验:令患者颈部前屈,嘱其向左右旋转活动。如颈椎处出现疼痛,表明颈椎小关节多有退行性改变。
(2)椎间孔挤压试验:又称压顶试验,令患者头偏向患侧,检查者以左手掌放于患者头顶部,右手握拳轻叩左手背,若出现肢体放射性痛或麻木,表示力量向下传递使椎间孔变小,有根性损害。对根性疼痛厉害者,医者以双手重叠放于头顶,向下加压,即可诱发或加剧症状。
(3)臂丛牵拉试验:患者低头,医者一手扶患者头顶部,另一手握患肢腕部,作相反方向推拉,检看患者是否感到放射痛或麻木。
(4)上肢后伸试验 :医者一手置于健侧肩部起固定作用,另一手握患者腕部,并使其逐渐向上外呈伸展状,若患者出现放射痛,则表明颈神经或臂丛神经受压或损伤。
为什么颈椎病患者要拍X线片�
颈椎X线片不但可以用来诊断颈椎病,更重要的是可以除外许多其他颈部疾病。如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结核、颈椎先天畸型、骨折脱位和肿瘤等。颈椎病病人根据症状及体征,拍摄适当体位的颈椎X线片,对诊断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可拍颈椎的正、侧、双斜位片。侧位片可观察椎体排列、关节突、关节位置的微细变化及棘突的移位等,尤其可较准确地测量椎管前后径,并可观察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正位片可显示双侧钩椎关节及其间隙,可观察双侧椎板宽度是否对称,棘突位置是否有移动。在颈1~2开口位,可观察枢椎齿状突的形态及其异常改变。斜位片主要观察椎间孔的形态及钩椎关节骨质增生的程度,颈椎有旋转移位时,可见到患椎的上关节突向前上方变位,使椎间孔横径变小,功能位检查即拍颈椎过伸、过屈体位的侧位片,可显示颈椎由于失稳引起的移位变化。
颈椎病特殊影像检查有何意义 �
颈椎特殊影像检查主要指断层摄影、CT扫描、核磁共振(MRI) 。
(1)断层摄影:临床常用的有矢状位与冠状位2种,一般以患处为中心,前后左右每隔03~1cm一张,共拍4~6 张。其诊断价值为:①观察早期变化,因为早期尚未有完全骨化之骨刺及脱出之髓核,由于其密度较低,故X线片不好发现;②观察微小变化,小于以1cm的破坏区或骨质增生,X线片不易发现;③对后方小关节早期之退变易于发现。
(2)CT扫描: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它是应用X线穿过人体不同组织后不同衰减度所造成的密度差,以判定正常或异常,其诊断价值为:①准确判定椎体与椎管的矢状径大小;②可观测后纵韧带钙化范围;③可观测脊髓在椎管内的位置、形态及其与周围的关系;④可除外骨质本身破坏性病变。
(3)核磁共振:它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测定各组织中运动质子的密度差加以判别,较CT更为先进,图象十分清晰,被称为活的解剖图谱。不仅可获得颈椎三维结构,并能清楚地判定椎管矢状径、椎体后缘增生、髓核突出及局部炎症、脊髓组织本身病理生理改变等。
但是,CT扫描、核磁共振毕竟是一种辅助检查,在确定其诊断价值时,必须结合临床,由于其机器设备的昂贵,在做此类检查前,要先拍X片,若X片可以确诊的,可以不做这些检查。
颈椎病的辅助检查有哪些�
颈椎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影象检查,但在条件许可时,借用一些辅助方法,可对确定病变的性质、部位及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如奎根氏试验、脊髓造影、椎动脉造影、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颈椎静脉造影等。
什么是奎根氏试验 �
奎根氏试验即通过腰4~5穿刺达椎管内珠网膜下腔而测定脑脊液的压力来断定有无梗阻。也可以从脑脊液生化检查中根据其蛋白量的升高来推断其梗阻程度,了解脊髓受压情况,从而有助于颈椎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什么是脊髓造影�
脊髓造影,是向椎管内注入碘制剂或空气来进行脊髓造影。它有助于对椎管及椎管内各种疾患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如脊髓本身疾病、肿瘤、颈椎病所致的脊髓受压及椎管测量等;还可以明确脊髓受压部位与范围。但由于椎管穿刺本身可引起一系列副作用,使用造影剂可出现各种反应,具有一定危险性,临床要从严掌握。
什么是椎动脉造影 �
椎动脉造影是通过椎动脉、锁骨下动脉,进行穿刺造影,或者切开肱动脉或股动脉进行插管造影。主要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同时也是减压术前的常规检查,可确定施术部位及范围。
什么是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 �
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是根据病情挑选直接向颈髓供血的动脉注入适量造影剂,根据其造影结果可确定肿瘤部位,诊断脊髓血管畸形、脊髓缺血、椎体后缘致压物等。
什么是颈椎静脉造影�
颈椎静脉造影即将造影剂由胸锁乳突肌内缘直接注入椎体内,通过静脉回流,显示出椎外静脉和椎内静脉的形态和流速等变化,据此推断椎管内外病变情况,对颈椎病合并脊髓症状者尤为适用。
奎肯(Queckenstedt)试验有何具体的内容?
(1)目的:因为颈椎病的椎间盘变性,弹性减少,而向四周突出,进入椎管的部分压迫脊髓,或继发的骨刺与突出的椎间盘组成混合物压迫脊髓。对于有脊髓症状的患者,应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通过判断蛛网膜下腔有无梗阻及梗阻程度,来了解脊髓是否受压以及受压程度,以作诊断参考。
①通畅者多为脊髓变性病变。
②部分梗阻者多为颈椎病。
③完全梗阻者多为肿瘤引起。
(2)原理:因为脑脊液自侧脑室、第三和第四脑室的脉络丛及脑室膜的细胞产生,由侧脑室经室间孔入第三脑室,通过导水管入第四脑室,再经正中孔及外侧孔流入蛛网膜下腔(脑和脊髓的蛛网膜下腔连通),由蛛网膜吸收回流至静脉,经颈内静脉返回右心。正常人当压迫颈静脉时,脑脊液因为回流受到障碍,压力立即上升,10秒以后达200~300mm水柱。解除压迫后,压力即迅速下降到原来的水平,所需时间也是10秒。由于脑和脊髓的蛛网膜下腔是相通的,故通过腰椎穿刺针接一个计压管即可测出压迫颈静脉时脑脊液压力的变化。
(3)方法
①腰椎穿刺后,测出脑脊液的最初压力并记录。
②用指压法或用血压表气囊止血带压迫法,压迫颈静脉以观察压力的变化及变化的速度。应用血压表气囊加压时,其气压不能超过60毫米汞柱,每增加其压力 10毫米汞柱时,记录一次脑脊液计压数。应用指压法是,每隔5~10秒钟记录脑脊液计压数一次。压迫颈静脉后如果压力不升则表示穿刺以上的部位有完全梗阻。如果解除压迫,脑脊液压力继续上升,或不能及时回到原来的水平,则表示有部分梗阻。指压法可分别压迫左右颈内静脉,或同时压迫两侧颈内静脉,以观察其压力变化情况。如颈后伸或向一侧弯时有梗阻现象,对诊断颈椎病有特殊的意义。
如何阅读颈椎病检查中的X线平片?
(1)正位片观察有无寰枢关节脱臼,齿状突骨折或缺失(张口位片);第七颈椎横突有无过长,有无颈肋。钩椎关节及椎间隙有无增宽和狭窄。
(2)侧位片
①曲度的改变:颈椎发直、生理前突消失或反弯曲,除病人的投照位置、投照角度等技术因素之外,可能会有几种原因:
第一、颈部软组织发生急性扭伤或纤维织炎,疼痛剧烈或有肌肉紧张时,可以影响颈部的正常姿势及活动。
第二、颈椎间盘突出或颈椎病有神经根刺激症状者,病变节段的脊椎固定不动或椎间隙有前窄后宽而出现后突现象。
第三、由于颈椎间盘变性部位不同,程度不一,也可发生曲度的改变及局部旋转或偏歪现象而表现为局部棘突偏歪;关节突、椎根切迹及椎体后缘呈双影现象。在侧位片,以下三种情况有临床意义:
a:一个或两个颈椎椎间小关节突呈有双影,称为双凸现象;椎根切迹呈有双影,称为双凹现象;椎体后缘呈有双影,称为双边现象,而上下颈椎却显影正常,表示其颈椎有旋转现象。
b:上部颈椎显影正常,而下部颈椎呈现双凸、双边、双凹现象;或下部正常而上部有类似的变化,表示其交界部有旋转现象。
c:颈脊椎的一个或两个脊椎显影正常,而其部分有双凸、双凹、双边现象,表示显影正常的颈椎有旋转现象,如全部颈脊椎的后部呈现双凸、双凹、双边现象,则为投照不当的原因,无临床意义。
②有异常活动度:在颈椎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中,可以见到椎间盘的弹性改变,弹性好者,相对稳定,其活动度小并与上下椎间盘相似;严重者可见有滑椎现象,表现为各颈椎前后缘排列不齐。这种现象对病变的椎间盘的定位诊断及了解手术以后植骨情况有帮助。
③骨赘:椎体前后接近椎间盘的部位都能产生骨赘及韧带钙化。后方的骨赘容易引起症状。但骨赘的大小并非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成正比,因而骨赘不大明显而脊髓受压迫明显、骨赘大而临床症状不明显者均可发生。
④椎间盘变窄:椎间盘因为髓核突出、椎间盘含水量减少而发生纤维变性而变薄,表现在X线平片上椎间盘变窄。
⑤半脱位及椎间孔变小:椎间盘变性以后,椎体间的稳定性较差,椎体发生半脱位,或称之为滑椎。椎体的半脱位引起椎间孔的横径和椎管的前后径变小而产生临床症状。
⑥项韧带钙化:临床上当项韧带钙化时,与其相对应的椎间盘早已出现退行性的变化。这是因为椎间盘变性以后,相应节段的项韧带负荷较多的缘故。项韧带骨化之前,局部韧带组织经历退变及软骨化的阶段,临床上可以触及局部有硬化,而X线平片却不能显示出来。
⑦斜位片:拍颈椎双斜位片,主要用来观察椎孔的大小和钩椎关节的骨质增生情况。钩椎关节增生以后,使椎间孔变小,在颈椎斜位片能显示出来,它是产生神经根刺激及椎动脉供血不全的原因。但是,临床上有些骨质增生明显,并占据椎间孔横径的2/3者也无任何症状。
碘油脊髓造影有何具体的内容?
(1)目的是鉴别脊髓病由脊髓变性病、粘连性蛛网膜炎、脊髓肿瘤或椎间盘向椎体后方膨出所致。碘油在蛛网膜下腔通畅无梗阻为变性病变或非器质性病变;呈蜡泪状者为粘连性蛛网膜炎;呈倒杯状者为髓外脊髓肿瘤。
(2)其适应症有脊髓长束障碍症状同时又有颈椎病疾病。对碘及碘油过敏者属于禁忌症。
(3)操作方法:腰椎穿刺Queckenstedt试验有梗阻或部分梗阻,向蛛网膜下腔注入重比重碘油碘苯脂(myodil)3ml或3ml以上,患者仰卧或俯卧于X线检查台上进行透视检查,逐渐倾斜检查台,使之呈头低脚高位。此时可见油柱呈条带状向头段移行,至胸�1~胸�2时,油柱稍受阻并加宽。加大检查台倾斜角度,油柱可继续上移,至接近脊髓受压部位时,流速变慢;到达受压部位后,油柱渐渐呈平段状。完全梗阻者,虽加大检查台面倾斜度,其影像也无改变;部分梗阻者,加大倾斜角度可见碘油在平段之一侧上行,呈L形,或者在平段的两侧上行,呈凹形,到达另一个梗阻部位时又重复上述现象。
如果碘油能通过颈椎到达颅内,则改为头高脚低位,由上而下观察一次,以了解梗阻上界及节段数。如果为完全梗阻,则应作脑池穿刺,注入碘油作下行造影,才能了解其上界。这可为多发颈椎间盘病变的彻底治疗提供诊断依据。如果仰卧位造影剂畅通无阻,则应作俯卧位观察,以免遗漏椎间盘凸向椎管程度较轻的病例。
碘油造影在临床上有何意义?
(1)颈椎病的碘油脊髓造影,正位片所见以平段显影或在平段的基础上发展呈L 形及凹形,最后呈梯形。平段的基础是椎体后方的混合突出物引起,所以,平段的影像与椎间盘的平面大致相符合。在侧位片上可以见椎间盘等混合突出物对脊髓不同程度的压迫现象。骨性突出物与碘油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此距离比硬膜厚度大几倍,表示其间夹有软组织。前路手术后在短期内可见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但脊髓造影仍显示有梗阻现象,这种情况一般在2~6个月才消失。
(2)一般来说,椎间盘病变患者进行碘油造影时,因为梗阻物�%D
首先祝你早日恢复健康!以下给你介绍一则“颈椎保健操”,供你参考:
1)后颈牵拉以双手用力将头向前下拉,尽量使下巴贴胸口,至后颈部或肩胛部位有拉扯感为止。停留15秒再放松,重复5次。
2)肩胛牵拉将左手掌置于右肩,右手置于头顶,右手用力将头向右前下方拉,至有拉扯感为止。停留15秒,再放松,重复5次。
3)摩面两手中指贴近鼻梁旁并轻按迎香穴,向上做擦脸动作,至额前,沿耳旁按摩至颌下,并轻轻按压耳垂周围,还原至鼻旁面颊。重复上述动作,共12次。
4)梳头双手自前额发际开始,至项后发际止,分三路,相当于按经络中阳明、太阳、少阳经的循行路线梳头。重复4次。
5)提耳双手拇、食二指指腹挤按耳轮中下1/3交界处及耳屏,各挤按3分钟。
6)搓颈以手掌沿颈后发际至第七颈椎棘突(大椎穴),自上而下揉搓颈后部肌肉,反复12次,两手交错各搓揉一遍。
7)旋颈即“米”字功。两手叉腰,令头颈项循低头、仰头、左旋、右旋、左下视、右上视、右下视、左上视等8个方向,呈“米”字形状旋转。
8)甩手即放松整理动作。双足分开,与肩等宽,两目平视,双肩及手臂自然下垂12次。
9)前俯后仰双手叉腰,先抬头后仰,同时吸气,双眼望天,停留片刻。然后缓慢向前胸部位低头,同时呼气,双眼看地。
10)举臂转身先举右臂,手掌向下,抬头目视手心,身体慢慢转向左侧,停留片刻。在转身时,要注意脚跟转动45度,重心前倾,然后身体再转向右后侧,旋转时要慢慢吸气,回转时慢慢呼气。
11)左右旋转双手叉腰,先将头部缓慢转向左侧,吸气,让右侧颈部伸直后,停留片刻,再缓慢转向左侧,同时呼气,让左边颈部伸直后,停留片刻。
12)提肩缩颈注意缩伸颈时慢慢吸气,停留时要憋气,松肩时尽量使肩颈部放松。反复做4次13)左右摆动头部摆动时需吸气,回到中位时慢慢呼气,肩、颈部要尽量放松,动作以慢而稳为佳。
14)波浪屈伸下颌往下前方波浪式屈伸,在做该动作时,下颌尽量贴近前胸,双肩耸起,下颌慢慢屈起,胸部前挺,双肩往后上下慢慢运动。
请患者注意,整个动作要缓慢、协调、循序渐进,不可冒进,以免对脊椎造成更大伤害。初期以上十四动作不必每次都做完,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交替锻炼,每天3--5次,多者不限,只要持之以恒,对颈椎疾患的防治会大有益处。
颈部制动、颈托外固定,避免颈椎活动及负重,减少对受伤组织产生的不良刺激;
对局部进行间断性冰敷治疗,每日4-6次,每次20-30分钟,可以快速缓解疼痛并减轻肿胀;
伤后5-7日可以改为间断性热敷治疗,每次30分钟,每日6-8次,可以加速肿胀消退,缓解局部炎症反应;
颈部软组织损伤可以通过冷敷、热敷、内服药物、物理治疗、手术等方法医治,具体治疗方法可以结合颈部软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选择。
冷敷、热敷:患者颈部软组织损伤,如果只是轻微的肿胀、疼痛,并没有出现其他的异常,在这期间可以适当的休息,24小时内可以局部冰敷,24~48小时后可以局部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能够减轻局部肿胀以及疼痛。
病人发生颈部软组织损伤后,如果是闭合性损伤,可以给予保守治疗。需要病人卧床休息,在颈部,要采用颈托、支具固定,保持受伤部位稳定,能够减少局部出血,而且可以保护颈部的神经、血管。在颈部皮肤表面,可以外敷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膏药,或者辅助进行理疗、烤电,采用频谱仪烤电,微波仪治疗。提高颈部皮肤温度,加快局部血流速度,可以使局部的出血、淤血尽快得到吸收。病人出现颈部软组织损伤后,自觉疼痛程度较重,也可以在骨科医生指导下,口服镇痛类的药物,或者是活血类的药物,都会使损伤的软组织尽快得到愈合。
颈椎病的治疗: 1、可用枕颌带牵引,重量2~6千克,每日数次,每次一小时。如果没有不适,可持续牵引,每日6~8小时,2周为一疗程。 2、颈托和围领:用于限制颈椎过度活动。 3、推拿按摩:减轻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 注意手法要轻柔,不宜次数过多,否则反而会加重损伤。由非专业人员进行颈部拔伸、推扳而产生颈椎脱位并发四肢瘫痪的病例不时可见。 4理疗:可以加速炎性水肿消退和松弛肌肉的作用。 5、自我保健:工作中定时改变姿势,作颈部轻柔活动及上肢运动。睡眠时睡平板床,枕头高度适当。 6、药品用解热镇痛类+肌松剂氯唑沙宗+镇静剂。不宜长期应用。 7、痛点注射皮质类固醇类药,也可颈部硬膜外注射,后者需专业麻醉师进行。 8、手术治疗。 腰肌劳损: 1、自我保健:适当休息,定时改变姿势,避免弯腰持物是关键。必要时带腰围,休息时解除,以免发生费用性萎缩。进行腰肌训练,增加未受损肌肉的代偿能力。 2、疼痛部位进行理疗,以及手法和力度适当的推拿按摩。 3、痛点注射皮质类固醇类药。 4、药品用解热镇痛类+肌松剂氯唑沙宗+镇静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