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运动为什么对姿势要求极为严格?

举重运动为什么对姿势要求极为严格?,第1张

举重(Weightlifting),是以举起的杠铃重量为胜负依据的体育运动,由抓举和挺举两个项目构成。  

1891年,首届世界举重锦标赛于英国伦敦举行。1896年,举重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1910年,卡斯珀·博格在法兰克福体育游戏展览会上首次展示片杠铃,成为世界举重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972年,第20届夏季奥运会举重比赛后取消推举项目。 

举重的最高组织机构为国际举重联合会,1920年成立,总部设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中国的举重最高组织机构为中国举重协会,成立于1956年。 

修改规则以前,举重是允许屈肘的,后来禁止了。也是随着技术发展,时代进步,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同时,更要保护运动员,更要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竞争。

据我所知,禁止支撑时肘部屈伸,要求支撑是必须一步到位伸直手臂,修改这个规则的初衷是为了保护运动员。与取消举重推举竞技动作类似。举重的推举竞技中,相当多的运动员会采取大幅度后倾,借用胸肌力量完成推举,逐步转化成了直立姿态的斜板卧推姿势,这对腰损伤极大。

如果你不禁止屈肘,那运动员就会在训练以及比赛中采取这样的动作,而当杠铃举过头顶在极其不稳定且负重的状态下屈肘以后伸直的话,极容易导致肩肘受伤。

而规则修改了以后就要求统一标准,严格执行,这样有利于公平竞赛。不论实际竞技中运动员是否获利。

挺抓举中运动员肘部受伤往往是由于支撑时肘未伸直锁定,这就要求运动员训练中强化支撑甩臂技术。我个人觉得这规定是有利于保护大部分运动员的。

以上内容参考知乎-举重运动为什么对姿势要求极为严格?-举重

  仰卧推举

  在仰卧推举运动中,小部分人通过很少的努力可能偶然就取得了超强的效果。大多数人甚至是经验丰富的运动员认为仰卧推举就是让你快速瘦身的运动。然而这并不是真的,仰卧推举运动需要运动者根据自身情况经过精确计算制定运动计划。

  可以从躺在平坦的椅子上开始做“仰卧“这个运动。首先椅子不能太软也不能太硬。椅子太软会让在仰卧时姿势发生改变,太硬的椅子则会让背感觉不舒服。

  椅子选好之后,就可以直接躺在上面。当躺在椅子上的时候,需要找到一个平躺着很舒服的点以你习惯的方式。不要给你的肌肉增加压力,躺着并不是把全部的重量家在你的身上。

  当全身放轻松时,要注意一下细节:双肩自然平放避免僵硬。背脊不能笔直的挺着要稍微有一点弯曲,过于弯曲则像仰卧式自杀。最后,把你的重心放到脚上,并让脚轻松随意放在地上。当然,如果以椅子的长度允许,可以让双腿并拢将双脚平放在椅子上。

  开始接触杠杆,伸出手,不断地向前伸直到碰到杠杆,记住你碰到杠杆的地方,这样可以帮助你决定你的手放在哪个位置。如果没有标记,询问你的教练你的手应该放在杠杆的什么地方。

  一般来说,如果是想锻炼胸部,那就要求两根杠杆的宽度要比你平时训练的还要宽一些。另一方面,如果你是想要锻炼你的肱三头肌那你就得缩小连根杠杆之间的距离。根据不同的标准,听取教练的意见,把手放在正确的地方。

  然后你就可以逐渐的把杠杆从你的胸前举起,进行上下的推举。记住把杠杆往上推时呼气往下的时候就吸气。协调的呼吸可以帮助你接下来的训练。随着不断的重复,尽可能的伸展你的手臂,不管加重与否,手臂伸展至少应该10至12下。

  随着体重的下降,计划也应该进行调整,比如训练的强度和时间。当你已经适应一个负重时,接着尝试下一个重量。有一个小窍门就是负重减轻但是要在每次训练开始时多重复几次。把你自己拉伸到极限,但是不要过于强求,这样很容易把自己弄伤。

  (一)举重竞赛总则

  1.竞赛动作方式

  (l)抓举:运动员将杠铃平行地放在两小腿前面,两手 虎口相对撞杠,以一个连续动作把杠铃从举重台上举至两臂 在头上完全伸直。

  (2)挺举:运动员以一个连续动作把杠铃从举重台上提 置肩际。两腿平行伸直保持静止状态。先屈腿预蹲,接着用 伸腿伸臂动作将杠铃举起至两臂完全伸直,两腿收回平行保 持静止。

  2.两种举式犯规动作:

  (1)从悬垂状态提铃。

  (2)提铃过程中有停顿。

  (3)除两足外,身体任何部位触及举重台。

  (4)在完成动作时,两臂伸展不平均或不完全。

  (5)伸展臂部过程中有停顿。

  (6)用推举完成动作。

  (7)起立时臂有屈伸。

  (8)在试举中离开举重台,即让两脚触及台外地方。

  (9)在裁判员发令前将杠铃放下。

  (10)在裁判员发令后杠铃从身后落下,或故意从身前 摔下。

  (11)未能使两足站在与杠铃和躯干的平面相平行的同一 横线上来完成动作。

  (12)放铃时,未能使杠铃整体接触举重台。

  (13)抓举时,在完成动作中横杠触及头部。

  (14)挺举翻铃转肘之前横杆触及胸部。

  (15)翻铃时肘、上臂触及大腿或膝部。

  (16)上挺前两腿未伸直。

  (17)屈膝上挺未完成动作。

  (18)上挺前有意使杠铃颤动。

  3.运动员条件 (1)凡发育健全并有一定专项训练基础的男、女运动员, 均可参加竟赛。 (2)凡参加竞赛的运动员,必须经医生检查,并持有身 体合格证明。 (3)青少年运动员须持有出生证明。 (4)女运动员须持有性别检查证明 (5)少年组年龄为13~17岁。 (6)青年组年龄为18~ 20岁。 (7)成年组21岁以上。 (8)男、女运动员年满15岁可参加全国比赛。

  4.体重分级

  男子举重竞赛可按运动员体重分为下列十级: (1)54公斤级体重不超过54公斤 (2)59公斤级54.01~59公斤 (3)64公斤级59.o1~64公斤 (4)70公斤级64.01~70公斤 (5)76公斤级70.01~76公斤 (6)83公斤级76.01~83公斤 (7)gi公斤级83.01 ~91公斤 (8)99公斤级91.01 ~99公斤 (9) 108公斤级 9901~108公斤 (10)108公斤以上级 缺

  女子举重竞赛可按运动员体重分为下列九级: (1) 46公斤级体重不超过46公斤 (2)50公斤级46.01~50公斤 (3) 54公斤级 50. 01~54公斤 (4) 59公斤级 54. 01~59公斤 (5)64公斤级59.01~64公斤 (6) 70公斤级 64. 01~70公斤 (7) 76公斤级 70.01~76公斤 (8) 83公斤级 76.01~83公斤 (9)83公斤以上级

  (二)竟赛进程中的若干规则

  1.抽签:在技术会议上进行。由副总裁判长带领记录长 和记录员按大会秩序册顺序,各队参赛运动员进行一次性抽 签。所抽得的签号决定运动员称量体重的顺序和试举顺序。抽 签时,不分级别,签号数量根据大会参赛运动员人数确定。

  2.称量体重:运动员在该场竞赛前2小时开始称量体 重。称量时间为1小时,过时作弃权论。

  3.试举顺序:试举重量轻的运动员先进行试举。第一次 试举重量相等时,按签号决定顺序,签号小者先举。在第二、 三次试举中,如遇试举重量相等则按前一次的试举顺序进行。

  4.加重原则:杠铃重量是逐渐增加的,试举重量必须是 2.5公斤的倍数,破纪录试举必须是0.5公斤的倍数。每次试 举成功后必须增加至少2.5公斤。场上杠铃重量不得低于 27·5公斤。

  5.更改试举重量:运动员要求改变试举重量,必须在最 后一次点名前提出。在来不及填卡的情况下,教练员或运动 员可口头要求改变重量。但每次试举的重量只能更改两次。

  6.试举时间:记录员点名后,允许有1分钟的间歇时间。 最后半分钟发出信号,如连续试举时,允许有2分钟的间歇 时间。

  7.破纪录规定:任何一次试举成功的重量超过该项纪录 0.5公斤或0.5公斤的倍数,即承认为新纪录。新纪录一旦创 造,其他人不得以同样重量破该纪录。总成绩必须超过原纪 录2.5公斤即承认新纪录。

  8.名次评定:在抓举或挺举的三次试举中举起最高的一 次重量,即为单项成绩,名次按成绩来确定。总成绩名次以 抓举和挺举的总和来确定。如成绩相等时,比赛前体重轻者 名次列前。如成绩和体重又相等时,则以先举起该重量的运 动员名次列前。

  (三)服装和护具

  1.举重比赛运动员必须穿举重服,举重服式样为紧身衫连裤。

  2.男运动员必须穿护身或紧身三角裤,女运动员必须戴 胸罩、穿紧身三角裤。

  3.举重鞋的后跟应是正常形状。鞋底不得超过鞋帮5毫 米,鞋帮靴高不得超过 130毫米。

  4.举重腰带须系在举重服外,宽不得超过120毫米。

  中国第一个世界举重冠军

  [编辑本段]

  举重1979年11月,第33届世界举重锦标赛在希腊萨洛尼卡举行,39个国家的运动员参加了角逐。11月2日,中国运动员吴数德在52公斤级比赛的第三次试举中,以110公斤的抓举成绩,战胜了被称为“常胜将军”的第21届奥运会冠军、世界纪录保持者苏联选手阿·沃罗宁,成为第一个登上世界冠军领奖台的中国举重运动员。 吴数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曾6次刷新青年举重世界纪录。他在成为中国的第一个世界举重冠军后,又3次打破抓举世界纪录。第一次在1980年4月南宁的全国举重锦标赛上,以112公斤的成绩打破了52公斤级抓举世界纪录;第二次在1981年8月日本名古屋第13届亚洲举重锦标赛中,以1265公斤的成绩打破了古巴运动员丹·努涅斯保持的56公斤级抓举世界纪录;第三次在1983年8月上海的第5届全运会上,又以128公斤的成绩刷新了苏联选手奥·米尔佐扬创造的1275公斤的世界纪录。从1978年到1983年,吴数德的抓举成绩平均每年增长375公斤。

  举重 weightlifting

  起源和发展

  举重是一项很古老的运动。古希腊人曾用举石头来锻炼和测验人的体力,罗马人在棍的两头扎以石块来锻炼体力和训练士兵。中国民族形式的举重活动,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楚汉时代就有记录(举大刀、石担、石锁等)。从晋代至清代,举重均列为武考项目。公元前4000年的古埃及的绘画记述了法老们举沙袋或其它重物来锻炼身体,这就是用举重来进行锻炼的最早的记录,运动员们用这种方法来增强身体力量,增加身上的肌肉。举重是一种衡量这种力量的大小、判定一组人中谁最强壮的方式。同体育一样,举重在军事上也用来评估士兵的身体素质。在古代中国,士兵们通常用举起一种称作“鼎”的庞然大物来证明自己力大无穷,动作同今天的抓举有些类似。大多数情况下,举重被尊为是一项壮举,这从希腊的雕塑和绘画中就可以反映出来。公元前500年左右的一幅画描绘的是一名年轻人一手举着一块未经加工的石块,每个石块有他头的15倍大小。石块慢慢变成了哑铃,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它们是被去掉了击锤的铃,以使它们不会发出声。之后哑铃的形状也不断演变,直到现在更受人们喜爱的杠铃。当上个世纪号称汇集了“世界上最强壮的人”的角斗和杂耍表演在美国和英国方兴未艾之际,到1880年,正规的举重俱乐部已在德国和奥地利颇具规模。在1877年,维也纳举办了有历史记载的世界上第一个举重比赛,有些比赛项目看上去十分夸张,比如说只用中指或只用牙齿和头发来举起重物,当然,也有正规的抓举和挺举的比赛。纽约的一家不太有名的杂志《时代精神》在1892年公布了第一份业余举重世界纪录,由于当时举重并没有统一的规则,因此有些纪录近乎奇特,像芝加哥的亚当-考克兰拥有的纪录是将一个544公斤的重物连续举了14000下。然而,随着举重的地位在法国、俄国以及其它一些欧洲国家的提高,第一个举重和摔跤国家联合会在19世纪90年代初登记注册。

  现代举重运动始于18世纪的欧洲,英国伦敦的马戏班常有举重表演。19世纪初,英国成立举重俱乐部。最初杠铃两端是金属球,重量不能调整,比赛以次数决胜负。后来,意大利的阿蒂拉(Luis Atila)将金属球掏空,通过往球内添加铁或铅块调整质量。1910年伯格(Casper Berg)将金属球改成重量不同、大小不一的金属片。1891年在伦敦皮卡迪里广场举行首届世界举重锦标赛。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第1届奥运会上,举重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当时不按运动员的体重分级别,只有单手挺举和双手挺举。在1920年的第7届奥运会上,开始按运动员的体重分成5个级别,并改为单手抓举、挺举和双手挺举。这为近代举重比赛奠定了基本方式。1924年改为单手抓、挺举和双手推、抓、挺举5种。1928年取消单手举,保留了双手举的3种形式。由于推举易使运动员的腰椎受伤,裁判的尺度也难以掌握,因此1972年奥运会举重比赛后,正式公布取消推举。1896年,举重便被列入了在雅典举行的首届现代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当中。但当时选手没有等级之分,不管运动员身材体重如何,谁举起的重量最大便获得胜利,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了1920年奥运会。1920年,举重成为奥运会的固定比赛项目。1932年的奥运会上举重被分成了5个重量级别,3个正式比赛项目--抓举、挺举和推举,在悉尼奥运会上男子举重已发展到有8个级别,而从1972年开始就不再设立推举。从那之后,举重在奥运会上没有任何变化,但在悉尼奥运会上出现一个重大的变化,那就是举重在奥运会上不再是男性的专利,女子举重历史上首次登上奥运大舞台。女选手们进行7个级别的角逐。

  近代竞技举重运动兴起于18世纪末,最初盛行于欧洲。19世纪80年代初期,首先在英国而后在美国,人们开始将举重列为正式的比赛项目。

  第一次正式的国际举重比赛是在1896年于希腊举行的第一届奥运会上进行的。当时的举重比赛不分级别,举的方式也只有单手举和双手举两种,并分别计算成绩。英国的尔·埃里奥特以71公斤的成绩获得单手举冠军,丹麦的弗· 杨森为双手举冠军,他举起了 111.5公斤。直到 1904年,第三届奥运会比赛仍采用这两种举重方式。鉴于当时没有比较完善的举重竞赛规则,从1908年到1912年,没有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举重比赛。

  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6年间,没有举行过世界举重比赛。据国际举重联合会历史委员会撰写的《世界举重运动史》一书记载:纽伦堡人卡斯佩尔·贝格于1910年在法兰克福体育游戏展览会上,首次展出了片杠铃,又称贝格杠铃。片杠铃的使用一直沿用至今,是世界举重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920年第七届奥运会,正式恢复举重比赛,并按体重大小分 5个级别。即次轻量级(60公斤级)、轻量级(67. 5公斤级)、中量级(75公斤级)、轻重量级(82.5公斤级)和重 量级(82.5公斤以上级)。比赛的动作改为单手抓举、单手挺举和双手挺举。

  1924年第八届奥运会的举重比赛,除体重仍分5个级别外,比赛动作增至五项,即原有的三项再加上双手推举和双手抓举。

  在1928年第九届奥运会上,由于上述比赛项目和试举次数的增加,使比赛时间拖得过长,经各国代表讨论决定,将原来的五项改为三项,即双手推举、双手抓举和双手挺举。这三项规定举重动作方式一直沿用至 1972年。在体重分级方面, 1947年的世界举重锦标赛采纳了当时的举重强国——埃及的建议,从5级升至6级,增加了最轻量级(56公斤以 下)。四年后,又把原重量级的体重标准提到90公斤以上,增加了次重量级(82.5公斤以上到90公斤)。自此7个级别又通行到1972年。

  自1972年第二十届奥运会起,举重比赛又增为9个级别,即增加了次最轻量级(52公斤以下)和特重量级(110公 斤以上),并将重量级改为110公斤级。同年,国际举重联合会执行委员会提出取消推举,规定此后的国际比赛,只有抓举和挺举两种方式。从这一年起,还明确了每年举行一次不超过20周岁的世界青年举重锦标赛。在第二十一届奥运会期间,又增为10级,增加了100公斤级。

  次年,即1977年的 第三十一届世界举重锦标赛上,正式将体重级别的名称改为以重量称呼,即以各体重级别的最高限度作为级别的名称,一 直沿用至今,这10个级别分别是54公斤级、 59公斤级、 64 公斤级、70公斤级、76公斤级、83公斤级、91公斤级、99公斤级、108公斤级和108公斤以上级。比赛项目仍为抓举和挺举两项。

  第六届世界举重锦标赛。前苏联第一次参加比赛,诺瓦克夺得轻重量级冠军;埃及的杜尼和瑞典的安德森分别获得中量级和次轻量级冠军;美国运动员则在轻量级和重量级中取得优胜。次年,于美国费城举行第七届世界举重锦标赛,美国运动员获得6个级别的冠军。1949年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八届世界举重锦标赛上,埃及运动员大显身手,夺得次轻 量级、轻量级和中量级三项冠军,伊朗纳姆德获得最轻量级冠军,美国运动员只拿了两项冠军。

  1950、1951年举行的第九届和第十届世界锦标赛,各项冠军分别为美国、埃及和伊 朗所获。在1953年举行的第十一届世界举重锦标赛上,前苏联异军突起夺得团体冠军。此后,直至1982年第三十六届 世界举重锦标赛,除波兰队在1965年获团体冠军,保加利亚 队在1972年和1974年两度获团体冠军外,其余团体冠军均 由前苏联队获得。我国运动员自1977年起参加世界举重锦标赛,目前,我国男子举重在世界上已达到团体总分第四的水平。

  随着男子举重的发展,女子举重也于20世纪40年代起,逐渐盛行于欧洲、美洲,1984年美国受国际举联的委托,组织了第一届女子举重通讯比赛,有12个国家参加。同年,国际举联在洛杉矾代表大会上审定并通过了新的国际举重规则,将女子举重正式列入比赛项目,同时制定了女子举重比赛的9个体重级别标准。1987年10月31日~11月1日在美 国德托纳比奇举行了第一届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有22个国家和地区的99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比赛冠军的成绩被公布为女子举重世界纪录。

  随后,1988年12月又在印尼雅加达举行了第二届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1989年11月在英国曼彻 斯特举行了第三届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女子举重运动。

  规则和技术

  使用杠铃、哑铃、壶铃等器材进行锻炼和比赛的运动项目,为举重。 举重运动员要完成两个举重动作:抓举和挺举。在抓举比赛中,要求选手伸直双臂,用一次连续动作将杠铃举过头顶。而在挺举比赛里,选手需要先将杠铃置于双肩之上,身体直立,然后再把杠铃举过头顶。运动员要等到裁判判定站稳之后才能算成绩有效。

  铃由横杠、套筒、卡箍、杠铃片组成。横杠长220米,直径28厘米,重20公斤。比赛按抓举、挺举的顺序进行。每场比赛运动员共有6次试举机会,抓举3次,挺举3次。试举重量由运动员自己选定,增加重量必须是25公斤的倍数。

  奥运会比赛只计算抓举和挺举总成绩,如总成绩相同则赛前体重轻者列前,如再相同,则以赛后即称体重轻者列前。

奥运会男子举重比赛铃杆重20斤。

奥运会都使用的标准杠铃,标准杠铃由杠铃杆(横杠)、杠铃片和卡箍三部分组成。举重的国际比赛必须使用经国际举联认可的国际标准杠铃,有男子杠铃和女子杠铃两种,区别主要在杠铃杆上,杠铃片是相同标准的。男子杠铃杆长220米、重20公斤;女子杠铃杆长215米、重15公斤。

杠铃片重量、颜色及型号如下:25公斤(红色大型)、20公斤(蓝色大型)、15公斤(**大型)、10公斤(绿色大型)、5公斤(白色中型)、25公斤(红色中型偏小)、2公斤(蓝色小型)、15公斤(**小型)、1公斤(绿色小型)和05公斤(白色小型),所有杠铃片重量数值必须在外面用数字标明。

卡箍每个重25公斤。杠铃片的添加规则是,内侧(先加)重外侧(后加)轻,也就是重的加在内侧轻的加在外侧。因为卡箍重量是25公斤,所以2公斤以下(包括2公斤)的小杠铃片必须加在卡箍外侧,而且这种小杠铃片每侧限加一个。

举重的专业术语

1、抓举

奥运会举重比赛方式。是一个快速连续不断地将杠铃从举重台提起到两臂在头上伸直的动作:两足左右分开站立,双手握杠上提,当杠铃提到与胸同高时身体下蹲,使身体位于杠铃下,双臂伸直支撑杠铃,两腿收回。

2、挺举

运会举重比赛方式之一。由提铃和上挺两个动作连接组成。提铃至胸,两脚下蹲,同时将杠铃从举重台上提起至胸上,随即起立,两脚站在一条横线位置上两腿伸直。

上挺:两腿前后分开下蹲,然后收腿起立,借助于预蹲和上挺发力,把置于胸上的杠铃,举过头顶至两臂伸直,两脚站在一条横线上,杠铃和身体保持在一垂直面上,并保持这个姿势在稳定状态,再将杠铃放下,待裁判员发出白灯信号,算试举成功。

如在提铃过程中出现提铃过膝未完成动作,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提铃动作,膝盖或臀部触地,在采用下蹲式时肘或臂触腿,一脚或两脚踏出台外,以及出现一次以上的预蹲,在起立时两臂有屈伸动作,两臂伸展不均或停顿,用推举完成上挺动作,离开举重台,裁判员还未发出信号就把杠铃放下等情况,则判失败。

一、什么是举重

1、举重运动是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举起重物,以增强体质,特别是以发展力量为目的的运动项目。现代举重走过了60 年的风雨历程,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各项活动得到了复苏,体育运动也得蓬勃发展起来。中国现代举重运动也日益广泛地开展起来,各地区群众纷纷加入举重活动中来锻炼身体。今后应在我国建立科学的训练体系,抓好业校-体校-省队-国家队四级训练网。

2、举重运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举重运动作为一种体育比赛项目,从1896年就被载入了现代奥运会史册,其竞赛形式从单手挺举、双手挺举开始,几经变换,其中较主要的有推、抓、挺三项和七三后至今的抓、挺两项,比赛由不分级到按体重分级比赛。1891年在伦敦举行的第一届举重锦标赛至今,竞技举重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00多年来竞技举重在世界的影响日益扩大,运动水平不断升高,现代科技的应用更加广泛。对世界举重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进行综述,对我们把握未来,促进举重运动发展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二、举重的发展历史

1、现代举重运动始于18世纪,英国伦敦的马戏团常有举重表演。19世纪初,英国开始成立举重俱乐部。最初,杠铃的两段是金属球,重量不可调整,比赛以次数决胜负。后来,意大利人路易斯·阿蒂拉将金属球掏空,通过往其中添加铁块或铅块调整重量。1910年,纽伦堡人卡斯珀·博格将金属球改为重量不同、可拆卸的金属片,并沿用至今。 

2、在中国《左氏春秋》里曾记载,孔子能力举“门关”。“门关”是顶城门用的杠子或门闩,用硬木制成,又重又长,当时能举起门关的人都很不简单。在司马迁写的《史记》里记载着,秦武王很有力量,又非常好胜。他把当时有名的大力士都封为大官,经常和他们举用青铜制成的鼎器来比试力量。楚汉相争时期的楚霸王,以力能扛千斤鼎而闻名于世。

3、举重发展历程

1891年,首届世界举重锦标赛于伦敦皮卡迪里广场举行。1896年,第1届夏季奥运会,举重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不分体重级别,仅分单手、双手挺举,最终,英国运动员尔·埃里奥特以71公斤的成绩获得单手举冠军,丹麦运动员弗·杨森以1115公斤的成绩获得双手举冠军。

1920年,第7届夏季运动会,举重开始按运动员体重分为5个级别,设抓举、挺举、推举3个项目。1924年,举重比赛项目改为单手抓、挺举和双手推、抓、挺举5种。1928年,举重比赛项目取消单手举,保留双手推、抓、挺举。20世纪40年代起,女子举重逐渐盛行于欧洲、美洲。1972年,第20届夏季奥运会举重比赛后取消推举。

三、举重的场地

举重台或场地长4米、宽4米、台高80至150毫米,台面四周须涂5厘米宽的颜色鲜明的彩色边线。举重台可用木料、塑胶或其它坚固的材料制成。台面不得涂以润滑的涂料。 

四、举重的器材

杠铃由横杠、套筒、卡箍、杠铃片组成。男子杠铃杆重25公斤(加上两端卡箍),女子杠铃杆重20公斤。25公斤重的杠铃片为红色、20公斤为蓝色、15公斤为**、10公斤为绿色、5公斤为白色、25公斤为红色、2公斤为蓝色、15公斤为**、1公斤为绿色,05公斤为白色。 

五、举重的服装和护具

举重比赛运动员必须穿举重服,举重服式样为紧身衫连裤;男运动员必须身着护身或紧身三角裤,女运动员必须佩戴胸罩、身着紧身三角裤;举重鞋的后跟应是正常形状。鞋底不得超过鞋帮5毫米,鞋帮靴高不得超过130毫米;举重腰带须系在举重服外,宽不得超过120毫米。

举重级别是按照运动员的性别和体重来进行划分的。

男性运动员按照不同的体重划分为10级,分别是不超过54公斤、5401-59公斤、5901-64公斤、6401-70公斤、7001-76公斤、7601-83公斤、8301-91公斤、9101-99公斤、9901-108公斤和108公斤以上级别。

女性运动员按照不同的体重划分为9级,分别是不超过46公斤、4601-50公斤、5001-54公斤、5401-59公斤、5901-64公斤、6401-70公斤、7001-76公斤、7601-83公斤和83公斤以上级别。

举重运动员按照年龄不同,还划分为少年组(13-17周岁)、青年组(18-20周岁)和成年组(21周岁以上)。

举重项目简介

举重,是以举起的杠铃重量为胜负依据的体育运动,由抓举和挺举两个项目构成。1891年,首届世界举重锦标赛于英国伦敦举行。1896年,举重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1910年,卡斯珀·博格在法兰克福体育游戏展览会上首次展示片杠铃,成为世界举重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972年,第20届夏季奥运会举重比赛后取消推举项目。

举重的最高组织机构为国际举重联合会,1920年成立,总部设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中国的举重最高组织机构为中国举重协会,成立于1956年。北京时间2021年12月10日,国际奥委会公布了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初步设项,举重项目暂时未被列入其中。

给你个全身的,

初级健身计划如下:健身前热身5分钟,局部拉伸3分钟,再热身5分钟;练后拉伸5-8分钟;

周一,胸+三头肌训练

(1)哑铃卧推 10-12RM x3组

(2)哑铃飞鸟 10-12RM x3组

(3)俯卧撑 15-20 (次) x4组

(4)坐姿单臂颈后臂屈伸: 8-12RM (次) x3组

(5)俯立臂屈伸: 8-12RM (次) x3组

周三,背+二头肌训练

(1)哑铃划船: 8-12RM (次) x4

(2)引体向上宽握: 8-12RM (次) x4

(3)引体向上窄握:8-12RM (次) x4

(4)俯坐弯举 : 8-12RM (次) x3组

(5)站姿哑铃锤式弯举8-12RM (次) x3组

(6)坐姿哑铃交替弯举:8-12RM (次) x3组

周五,腿+肩部训练日

(1)哑铃深蹲 8-10RM(次) x3 组

(2)哑铃箭步蹲 8-10RM x3 组

(3)哑铃提蹭 8-10RM x3 组

(4)站姿哑铃推举 10-12RM (次) x3

(5)哑铃侧平举 10-12RM (次) x3

(6)哑铃前平举 10-12RM (次) x3

周六或周日安排一次有氧如跑步、跳绳、单车等45-60分钟。

腹部天天练 训练中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每次训练有效时间(不包括热身和拉伸)不超过1个小时。组间休息60-90秒,动作间休息90-120秒。每次训练后要补充容易吸收的蛋白质(鸡蛋、牛肉或蛋白粉)和碳水化合物(面包,牛奶,蛋白粉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993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7
下一篇2023-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