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手小指发麻怎么回事

右手小指发麻怎么回事,第1张

考虑尺神经病变、腱鞘炎、颈椎病等

随着电脑普及,使用电脑工作的人越来越多。但长期反复以同一工作姿势工作会造成腱鞘炎,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痛苦和烦劳。肌腱是指把肌肉连至骨骼或其他肌肉的部份,而腱鞘则是指包绕肌腱的鞘状结构,将肌腱固定在骨膜上,防止肌腱弹起或向两侧滑移,肌腱长期在此过度摩擦,即可发生肌腱和腱鞘的损伤性炎症,引致肿胀,这情况便称为腱鞘炎。若不治疗,便有可能发展成永久性活动不便。

可以是受伤、过份劳损(尤其见于手及手指)、骨关节炎、一些免疫疾病,甚至是感染也有可能引起。一些需要长期重复劳损关节的职业如打字员、器乐演奏家、货物搬运或需要长时间电脑操作的行业等,都会引发或加重此病。常见患处有手腕、手指、肩部等位置。女性及糖尿病患者会较易患上这病。病人会感到关节疼痛,晨僵,通常关节晨僵的感觉在起床后最为明显,而症状并不会随着活动频繁而明显缓解。受影响的关节肿胀,甚至弹响,关节活动障碍。

预防注意正确工作时姿势,避免关节的过度劳损,定时休息。

  人的每一只手有28块骨头,24条从前臂来的长肌腱和18块手内小肌肉,借助韧带、关节和皮肤联成一个整体。在手部某些肌腱的外面包着一层纤维组织,称为腱鞘。它具有维持手指的正常屈伸和肌腱滑动的功能。当手部固定在一定位置作重复、过度活动时,使肌腱和腱鞘之间经常发生摩擦,以致水肿、纤维性变,引起内腔狭窄。由于肌腱在腱鞘内活动时,通过的径道狭窄,从而出现疼痛和运动障碍,这就是腱鞘炎,又有狭窄性腱鞘炎之称。

  腱鞘炎是一种常见病,以手腕部的桡骨下端外展拇长肌与伸拇短肌的总腱鞘,以及第一掌骨头的屈拇长肌腱鞘两处最常见于香烟厂的女工、包装工、装订工;缝纫工、缮写员、家庭妇女、画家等。常见的腱鞘炎有以下两种。

  (1)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本病起病缓慢,逐渐加重,出现腕部拇指一侧的骨突(桡骨茎突)处及拇指周围疼痛,拇指活动受阻,在桡骨茎突处有压痛及摩擦感,有时在桡骨茎突有轻微隆起豌豆大小的结节。若把拇指紧握在其他四指内,并向腕的内侧(尺侧)作屈腕活动,则桡骨茎突处出现剧烈疼痛。在急性期,局部可有肿胀。当肿大的肌腱通过狭窄的腱鞘这一“隧道”时,拇指在屈仲时,会发生响声,对此又有“弹响指”之称。

  (2)屈指肌腱腱鞘炎 多发生于拇指与中指。患指屈伸功能障碍,清晨醒来时特别明显,活动后能减轻或消失。疼痛有时向腕部放射。掌指关节屈曲可有压痛,有时可触到增厚的腱鞘、状如豌豆大小的结节。当弯曲患指时,突然停留在半弯曲位,手指既不能伸直,又不能屈曲,像被突然“卡”住一样,酸痛难忍,用另一手协助扳动后,手指又能活动,产生像扳枪机样的动作及弹响,故也有“扳机指”或“弹响指”之称。

家庭治疗措施

  1用温水洗手

  养成劳作后用温水洗手的习惯,不宜用冷水,适时活动手,并自行按摩。得了此病,贵在早治,以免迁延成慢性。

  2旋转手腕

  当刺痛开始时,可以做些温和的手部运动以缓解疼痛。旋转手腕是简单的运动之一。转动手腕约2分钟。可以运动所有的腕肌肉,恢复血液循环,并消除手腕的弯曲姿势,此弯手姿势常引起手腕痛等症状。

  3抬起手臂

  抬起手,高过头部,一边旋转手臂一边旋转手腕。如此帮助你的肩膀、颈部、上背调整位置,转动头颓

  工作间隙应休息一会,将手摆在桌面,旋转头部2分钟。向前及向后弯脖子,用头点两肩,扭一扭脖子,看左肩、看右肩。

  4转动头颓

  工作间隙应休息一会,将手摆在桌面,旋转头部2分钟。向前及向后弯脖子,用头点两肩,扭一扭脖子,看左肩、看右肩。

  5定时运动

  每天运动及松弛所有酸痛肌肉是很重要的,即使你未感觉疼痛。前面介绍过的局部运动,每天至少应练习4次。

  6服用止痛药

  服用非类固醇的消炎药,例如阿司匹林及ibuProfen,以消炎止痛。但勿使用扑热息痛,此消炎药适用于头痛。

  7冰敷

  冰敷可消肿。切勿以热敷袋敷手腕,以免扩大发肿部位。

  8将手抬高

  当你休息时,避免使手低于肩膀。以桌面支撑手肘,或将手肘靠在椅把上。保持手朝上。这是有益的休息姿势。

  9握拳练习

  轻轻握起拳头,然后张开,将手指伸直。如此反复练习有助于纾解刺痛。

  10避免手臂下垂

  睡觉时,保持手臂靠近身体,且手腕不弯曲。假使让手垂在床边,将增加手的压力。

  

末梢神经炎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多发性末梢神经损害的总称,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故亦称多发性神经炎或多发性周围神经炎。

如由呋喃西林类中毒、砷中毒等引起者,疼痛常较剧烈;糖尿病引起者有时肌萎缩较显。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也不一致,轻者可仅有肢端疼痛、麻木而无感觉缺失或运动障碍,重者也可有肢体瘫痪。预后一般较好。恢复多从肢体远端开始。

  主要表现为手足或四肢麻木,可伴有疼痛,无力感。轻者指(趾)端麻木,重者可延伸至整个手掌及足部、四肢,甚至全身。感觉麻木困胀、屈伸不利、运动不灵活,“蚂蚁爬一样”或“针刺样感觉”,部分患者有“袜子”“袖套”型异常感觉,自觉皮肤变厚一样,感觉迟钝。不少患者常于夜间睡眠时发作,以至麻醒,或者早晨起床后双手困胀,麻木不适僵硬感,稍作活动后可缓解。以上症状在受寒,劳累后往往加重。伴有神疲乏力,手脚怕凉等表现。个别患者还有一些复杂的异常感觉,脚底如踩棉花或鹅卵石样异常感、或者触物刺痛感、烧灼感、触电感。病程严重可有肌肉萎缩。但多数患者病情初期肢体运动功能可以正常,一般不影响工作生活,化验检查神经系统也无明显损害病变(个别患者肌电图异常)。该病呈慢性进展过程,可延续数年至十余年。

《经》云∶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乃可诊有过之脉。或有作为,当停宁食顷,俟定乃诊,师亦如之。释曰∶停宁俟定,即不拘于平旦。况仓卒病生,岂待平旦,学人知之。《经》云∶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可以参决死生之分。释曰∶切脉动静者,以脉之潮会,必归于寸口。三部诊之,左关前一分为人迎,以候六*,为外所因;右关前一分为气口,以候七情,为内所因;推其所自,用背经常,为不内外因。三因虽分,犹乃未备,是以前哲类分二十四字,所谓七表八里九道。七表者,浮芤滑实弦紧洪;八里者,微沉缓涩迟伏濡弱;九道者,细数动虚促结代革散。虽名状不同,证候差别,皆以人迎、气口一分而推之,与三部相应而说证。故《脉赞》曰∶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为人迎,右为气口,神门决断,两在关后。

而汉论亦曰∶人迎紧盛伤于寒。以此推明,若人迎浮盛则伤风,虚弱沉细为暑湿,皆外所因;喜则散,怒则激,忧涩思结,悲紧恐沉惊动,皆内所因。看与何部相应,即知何经何脏受病,方乃不失病机也。其如诊按表里,名义情状,姑如后说。但《经》所述,谓脉者血之腑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文藻虽雅,义理难寻,动静之辞,有博有约。博则二十四字,不滥丝毫;约则浮沉迟数,总括纲纪。故知浮为风为虚,沉为湿为实,迟为寒为冷,数为热为燥。风湿寒热属于外,虚实冷燥属于内,内外既分,三因颖别,学人宜详览,不可惮烦也。《经》中所谓视精明者,盖五脏精明聚于目,精全则目明,神定则视审,审视不了,则精明败矣;直视上视,眩瞑瞑,皆可兼脉而论病状也。

所谓察五色者,乃气之华也,赤欲如帛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白璧之泽,不欲如垩;青欲如苍玉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漆重泽,不欲如炭。五色精败,寿不久矣。所谓观五脏有余不足者,候之五声。五声者,脏之音,中之守也。中盛则气胜,中衰则气弱。故声如从室中言者,是气之涩也;言微终日乃复言者,是气之夺也,谵妄不避善恶,神明之乱也;郑声言意不相续,阴阳失守也。故曰得守者生,失守者死。所谓六腑强弱,以候形之盛衰。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腑,屈伸不能,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也,行则振掉,骨将惫矣。仓廪不藏者,肠胃不固也;水泉不止者,膀胱不藏也。得强者生,失强者死。此等证状,医者要门,在脉难明,惟证易辨。是故圣智备论垂教,学人宜兼明之,不可忽也。卷之一 心部在左手寸口,属手少阴经,与小肠手太阳经合。肝部在左手关上,属足厥阴经,与胆足少阳经合。肾部在左手尺中,属足少阴经,与膀胱足太阳经合。肺部在右手寸口,属手太阴经,与大肠手阳明经合。脾部在右手关上,属足太阴经,与胃足阳明经合。右肾在右手尺中,属手厥阴(心包)经,与三焦手少阳经合。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出腋下,下循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廉,循臂内后廉,抵掌后兑骨之端,入掌内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别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兑,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 ,抵鼻,至目内 。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 内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足少阳之脉起于目兑,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脉前,至肩上,却交出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中出走耳前,至目兑 后;其支者,自兑 下大迎,合手少阳,于 ,下交颊车,下颈,合缺盆,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太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其支者,从跗上入大指,循歧骨内,出其端,还贯入爪甲,出三毛。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斜趋足心,出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上内,出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从肺出,络心,注胸中。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 ,上额,交巅上;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行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贯臀,入中,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中,下贯 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端。

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外前廉,上肩,出 肩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下入齿缝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 中,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行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冲中;其支者,起胃下口,循腹裹下,至气冲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入膝膑中;下循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大指间,出其端。手厥阴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下循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内,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从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外,上肩,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交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挟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却出,至目锐 。卷之一 右手关前一分为气口者,以候脏气郁发,与胃气兼并,过与不及,乘克传变也。以内气郁发,食气入胃,*精于脉,自胃口出,故候于气口。以五脏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脏气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必因胃气而至。邪气胜,胃气衰,故病甚;胃气绝,真脏独见,则死。假如春肝脉,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气,曰死;若其乘克,春虽有胃气,而有涩脉见,则秋必病;涩甚,则今病。夏心脉,洪多胃少,曰心病,但洪,无胃气,曰死;如乘克见微沉,则冬病;沉甚,则今病。秋肺脉,涩多胃少,曰肺病;但涩,无胃气,曰死;秋见洪,为夏病;洪甚,为今病。冬肾脉,沉多胃少,曰肾病;但沉,无胃气,曰死;冬见濡,为长夏病,濡甚,为今病。长夏脾脉,濡多胃少,曰脾病;但濡,无胃气,曰死;长夏见弦脉,为春病;弦甚,为今病。又如春肝脉,合弦细而长,太过则实强,令人善怒,忽忽眩冒癫疾;不及则微虚,令人胸痛引背,两胁满。夏心脉,合洪而微实,太过则来去皆盛,令人身热肤痛,为浸*;不及则来不盛去反盛,令人烦心,上咳唾,下气泄。秋肺脉,合浮而短涩,太过则中坚傍虚,令人逆气背痛,愠愠然;不及则毛而微,令人呼吸少气,上咯血,下喘声。

冬肾脉,合沉而紧实,太过则如弹石,令人解,脊脉痛,少气,不欲言;不及则其去如数,令人心悬如饥,眇中清,脊中痛,少腹满,小便变。长夏脾脉,当沉而濡长,太过则如水之流,令人四肢不举;不及则如乌之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太过不及,脉之大要,迫近而微,不可失机。又人之五脏,配木火土金水,以养魂神意魄志,生怒喜思忧恐。故因怒则魂门弛张,木气奋激,肺金乘之,脉必弦涩;因喜则神廷融泄,火气赫羲。肾水乘之,脉必沉散;因思则意舍不宁,土气凝结,肝木乘之,脉必弦弱;因忧则魄户不闭,金气涩聚,心火乘之,脉必洪短;因恐则志室不遂,水气旋却,脾土乘之,脉必沉缓。此盖五情动不以正,侮所不胜,既不慕德,反谓能胜而乘之,侮反受邪,此之谓也。其病有五,五五二十五变。若其能所传授,胜克流变,又当详而论之。

故《经》曰∶五脏受气于其能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如肝受气于心,传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心受气于脾,传于肺,气舍于肝,至肾而死;脾受气于肺,传于肾,气舍于心,至肝而死;肺受气于肾,传于肝,气舍于脾,至心而死;肾受气于肝,传于心,气舍于肺,至脾而死。则知肝死于肺,候于秋,庚笃辛死,余皆仿此。又如甲乙主寅卯,丙丁主巳午,庚辛主申酉,壬癸主亥子,戊己主辰戌丑未。一日一夜五分,则可以占死者之早暮,此病之次也;然卒发者不必治于传,或其传化不以次,不以次入者;忧恐怒喜思,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此五脏传变之大要,学人幸留神焉。卷之一 左手关前一分为人迎者,以候寒暑燥湿风热中伤于人,其邪咸自脉络而入,以迎纳之,故曰人迎。前哲方论,谓太阳为诸阳主气,凡感外邪,例自太阳始,此考寻经意,似若不然。风喜伤肝,寒喜伤肾,暑喜伤心包,湿喜伤脾,热伤心,燥伤肺,以暑热一气,燥湿同源,故不别论。以类推之,风当自少阳入,湿当自阳明入,暑当自三焦入,寒却自太阳入。故《经》曰∶阴为之主,阳与之正,别于阳者,知病从来,此之谓也。诸太阳伤寒,主左手尺中与人迎皆浮紧而盛。浮者,足太阳脉也;紧者,伤寒脉也;盛者,病进也。其证头项强,腰脊痛,无汗恶寒,不恶风。

阳明伤湿,右手关上与人迎皆涩细而长。涩者,足阳明脉也;细者,伤湿脉也;长者,病袭也。其证关节疼痛,重痹而弱,小便涩秘,大便飧泄。少阳伤风,左手关上与人迎皆弦浮而散。弦者,足少阳脉也;浮者,伤风脉也;散者,病至也。其证身热恶风,自汗项强,筋满。手少阳伤暑,右手尺中与人迎皆洪虚而数。洪者,手少阳脉也;虚者,伤暑也;数者,病增也。其证身热恶寒,头痛,状如伤寒,烦渴。足太阴伤湿,右手关上与人迎皆濡细而沉。濡者,足太阴脉也;细者,湿脉也;沉者,病着也。其证身重脚弱,关节烦疼,冷痹胀满。

足少阴伤寒,左尺中与人迎皆沉紧而数。沉者,足少阴脉也;紧者,寒脉也;数者,病传也。其证口燥舌干而渴,背恶寒,反发热倦怠。足厥阴伤风,左关上与人迎皆弦弱而急。弦者,厥阴脉也;弱者,风脉也;急者,病变也。其证自汗恶风而倦,小腹急痛。手厥阴心包伤暑,在右尺中与人迎皆沉弱而缓。沉者,心包脉也;弱者,伤暑也;缓者,病倦也。其证往来寒热,状如疟,烦渴眩晕,背寒面垢,此乃分布六经,感伤外邪,除燥热外,叙此四气,以为宗兆。若其传变,自当根据六经别论所伤,随经说证,对证施治。或燥热伤心肺,亦当根据经推明理例调治。如四气兼并,六经交错,亦当随其脉证,审处别白,或先或后,或合或并,在络在经,入表入里,四时之动,脉与之应,气候以时,自与脉期。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阴阳生,此之谓也。卷之一 察脉必以人迎气口分内外所因者,乃学诊之要道也。所以《脉赞》云∶关前一分,人命之主。然既有三因,固不可尽,详而考之,于理自备。且如疲极筋力,尽神度量,饮食饥饱,叫呼走气,房室劳逸,及金疮折,虎野狼毒虫,鬼疰客忤,畏压溺等,外非六*,内非七情,内外不收,必属不内不外。虽汉论曰∶人迎紧盛伤于寒,气口紧盛伤于食。殊不知饮食入胃,能助发宿蕴,其所以应于气口者,正由七情郁发,因食助见,本非宿食能应气口。且如宿食脉,有浮大而微涩者,有数而滑实者。(在阴则涩,在阳则滑)宿食不化,脉则沉紧;宿食成瘕,脉则沉重。此等名证,皆曰伤胃,胃何关于气口耶其如疲极筋力,其脉弦数而实。筋痛则动,皆伤肝也;凝思则滑,神耗则散,皆伤心也;弦诵耗气,脉濡而弱,叫呼走气,脉散而急,皆伤肺也;房劳失精,两尺浮散,男子遗精,女子半产,弦大而革,皆伤肾也。

上件明文,气口何与况脏寒蛔厥,脉自微浮,及为紧滑;胃虚不食,其脉必缓,亦有微濡;五饮停伏,浮细而滑;久蓄沉积,沉细而软;形虚自汗,脉皆微濡;挥霍变乱,脉自沉伏;僵仆坠下,脉则细滑;折伤损,瘀血在内,疝瘕 癖,五内作痛,脉皆弦紧;中寒 结,脉则迟涩;五积六聚,食饮痰气,伏留不散,隧道节滞,脉皆促结;三消热中,尺中洪大;癫狂神乱,关上洪疾;气实脉沉,血实脉滑,气血相搏,脉亦沉实。妇人妊娠,脉则和滑;遁尸尸疰,脉沉而不至寸,或三部紧急;鬼祟附着,脉两手乍大乍小,乍短乍长。阳邪来见,脉则浮洪;阴邪来见,脉则沉紧。鬼疰客忤,三部皆滑,洪大袅袅,沉沉泽泽,但与证不相符者,皆五尸鬼邪遁疰之所为也。如诊得此等脉证,虽与人迎气口相应,亦当分数,推寻三因,交结四句,料简所谓单内单外,不内不外,亦内亦外,亦不内外。脉理微妙,艺能难精,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此之谓也。然形于朕兆,堕于数义,未有不学而能者,未有学而不成者,学人宜留心焉。又如忽见异像,惊惑眩乱,脉多失序;急虚卒中,五脏闭绝,脉不往来;譬如堕溺,脉不可察,与夫金疮折,顿走血气,脉亦无准。学人当看外证,不必拘脉。卷之一

病情分析:

您好,根据您提供的情况看,您是右手小指伸肌腱部分断裂了,已经做了手术吻合,术后是需要石膏固定的,以利于肌腱的愈合。

指导意见:

一般肌腱愈合的时间需要3-4周,因此拆除石膏的时间也应在术后3-4周左右。拆除石膏后要经常用热水泡手,加强手指的主被动屈伸锻炼。主动屈伸锻炼,就是依靠手指自己的力量来做屈伸活动。被动屈伸锻炼,是用健康的左手辅助右手小指做手指的屈伸活动锻炼。

这边把讲 关冲穴 的那篇文章的链接放在这,看完 中渚穴 后可以点击进去看下做过对比。回看心包经的主要穴位,开启三焦经的第一穴,关冲穴,治头面疾患

三焦经有个记穴位的歌诀。 “关冲液门与中渚,阳池外关并支沟”。 我们讲也是基本照这个顺序来。

中渚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五输穴之输穴,主治的是外经病,也就是肌肉骨骼病变这一层面,所以常用于治疗 手部、手臂、颈椎的疼痛

具体位于 手的背面,无名指掌指关节的后方,小指和无名指掌骨间凹陷处。

可以用 直接刺激穴位,也可以用 艾灸 或者 掐揉

主要用于治疗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热病,肘臂疼痛,小指屈伸不利等情况。

中渚穴是手少阳三焦经五输穴中的输穴,三焦经头面部的走向是从耳朵后面进入入耳朵里面,再从耳朵前面穿出来,一直到眉毛的外侧。眼睛、耳朵都不是内脏,属于外经的范畴,加上治外经病的特点,所以中渚治眼睛、耳朵疾患的效果还是挺不错的。治疗的时候可以配上耳朵、眼睛局部的穴位,比如听宫、听会、耳门、攒竹等

中渚配上 翳风、听会、侠溪 ,名“ 中渚聪耳方 ”,以治 耳鸣、耳聋

方中中渚诸穴,均属手足少阳经之腧穴,以其疏通少阳气机、解三焦郁火之功而俞疾。

如果 肝胆火盛 可以加上加肝胆经之 太冲、丘墟 以导泄其热。

如果 肾虚 可以加上 肾俞、太溪 ,益肾元以聪耳。

②少阳经是行走在人的侧面的,特别是在头部侧面反复循行,加上输穴善于治疗外经病,所以中渚 常用于治疗偏头痛 ,一般可以配上头部局部的穴位配合治疗,比如 率谷、太阳、风池 等。

③输主体重节痛。手背痛、屈伸不利,可以选择 中渚 来治疗。

这边讲到的穴位,有写过文章的我把链接放出来,可以点蓝字进去看各个穴位具体的位置、功效等。

听宫: 听宫穴,在耳朵的屏风前,耳聋,耳鸣,面瘫,牙痛和癫痫

肾俞: 肾俞穴,补肾要穴,可以治阳痿吗?可以治早泄吗?可以调经吗?

太溪: 太溪穴,调理肾之阴阳,可以补,也可以泻,作用广泛,常配昆仑

攒竹: 攒竹穴,两个主要的作用,一个治眼睛,一个治眉头

解术临床技术

艾草先生

2020-04-02 13:53

关注

经典病例

果断收藏

骨骼肌是人体最大的单一器官,几乎占总体重的50%,任何一块肌肉都有可能生成激痛点,这些激痛点会传导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而且大部分的肌肉都很狡滑,每块肌肉的损伤都不是在本部位岀现疼痛而是向身体其他部位传导,所以我们讲痛处(痛点)绝对不是根源所在。当代医学院教学,医院的治疗在讨论疼痛和功能障碍的根源时对肌肉特别是对激痛点的关注微乎其微,他们通常关注的是骨骼,关节,滑囊和神经。所以患者一但去医院,拍片或CT是必不可少的,如果骨骼关节没有问题,那大夫会告诉你没病,既使有痛苦也只能借助止痛药来解决。疼痛随然不会危及生命,但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我不说大家也会明白,只要有人类,那就会有疼痛。而肌筋膜松解术被奉为治疗疼痛的圣经,是一种基层适宜技术,这种技术含金量高,履盖全身疼痛都会涉及,易学易懂,一般人经过一次培训既可掌握大部分内容,为你在临床解决疼痛新的技术。

疗法介绍

20200328

疼痛处方,如何划分各部位,什么是肌筋膜,肌筋膜松解的特点,软组织损伤的三大临床特点,正常结构与异常结构的区别,治病各论。肌筋膜松解术全程纯针灸疗法,不烤电、贴敷药物等附加治疗,见效极快,课程还包含一些正骨手法,长短腿,罗圈腿,骨盆矫正等!

疗法特色

20200328

肌筋膜松解术特点:损伤小、见效快、治疗次数少、安全可靠。对冷、麻、凉、痛等全身各关节屈伸不利等其他治疗方法难以奏效的,往往可以达到瞬间解除的效果,易学易懂。

主讲内容

20200328

(一)头部疾病:

颈源性综合征,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第一颈椎,颈部松解体位,头颈部标志点,耳鸣治疗,头后大、小直肌损伤,头上斜肌与头下斜肌,胸锁乳突肌损伤,咬肌和颞肌,头夹肌和颈夹肌损伤,头半棘肌,多裂肌回旋肌,二腹肌,项韧带损伤,上项线、下项线、项平面的定义,斜方肌的解剖,斜方肌损伤,斜方肌综合征,斜角肌综合征,斜角肌治疗,落枕,肩胛提肌损伤,肩胛提肌,颈椎病引起的相关病症。

(二)肩、背、臂部上肢疾病:

肩胛骨的重要性,冈上肌损伤,冈上肌,冈下肌,冈下肌损伤,小圆肌,背阔肌,肱二头肌,大圆肌损伤,大圆肌,肩胛下肌,大、小菱形肌损伤,小菱形肌,三角肌,喙肱肌,肱肌,上后锯肌损伤,上后锯肌,下后锯肌,肩峰下滑囊炎又称三角肌下滑囊炎,四边孔综合征,四边孔综合征治疗点,胸廊出口综合症,肱三头肌损伤,肱三头肌P1,肱三头肌P2点、外侧头,肱三头肌,肩部疼痛汇总,肩周炎,肩关节前屈(上举),肩关节水平内收(搭肩),肩关节伸(摸背),肩关节水平外展,肩关节外展,肩关节内收,肩关节内旋,肩关节外旋,肩周炎,肩部运动疼痛分析,网球肘,旋前圆肌综合症,腕管综合症,肘部关节屈伸不利,手伸肌,肱桡肌,旋后肌,指伸肌,掌长肌,前臂屈肌,扳机指,前臂相关肌肉总结,手部疾病等。

(三)胸胁类疾病:

锁骨下肌及损伤,胸大肌及损伤,胸小肌,肋间肌,胸骨肌,前锯肌,浅层胸腰椎旁肌,深层胸腰椎旁肌牵拉,躯干背伸,躯干前屈,躯干侧曲,躯干旋转。

(四)腰腹部疾病:

腹肌,腹直肌,腹内外斜肌,腹横肌,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竖脊肌损伤,腰部僵硬的治疗,棘上、棘间韧带损伤,髂腰韧带损伤,髂腰肌损伤,髂腰肌,腰大肌,腰方肌及损伤,腰椎管狭窄,腰痛症状分析,髋关节屈及伸,髋关节内收,髋内旋、外旋、展。

(五)臀股部疾病

臀上皮神经损伤,臀大肌及损伤,臀中肌及损伤,莫顿足,臀小肌及损伤,梨状肌、损伤、综合症,梨状肌治疗点,梨状肌,骶结节韧带损伤,股神经卡压综合症,骶髂关节紊乱综合症。

(六)下肢疾病:

股四头肌损伤股直肌、股中肌,股四头肌之股外侧肌,股内收肌及损伤,股内收肌症状总结,耻骨肌,缝匠肌及损伤,阔筋膜张肌,腘绳肌及损伤,股后肌群,腘肌,髋关节部位的疼痛汇总,臀部疼痛汇总,腓肠肌,比目鱼肌,跖肌,屈膝,伸膝,膝内旋、外旋,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膝关节性关节炎,膝部滑囊,膝关节积液,髌下脂肪垫损伤,髌骨软化症,膝关节屈伸不利,膝关节疼痛分析、动作分析,腓骨肌,胫骨后肌、前肌,足趾背伸肌、长屈肌,趾短伸肌和拇短伸肌,拇外展肌、内收肌,小指短屈肌,小指外展肌,趾方肌,骨间肌。

(七)杂症总论:

腰部疼痛动作分析,疼痛动作分析,下肢麻木,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慢性损伤,带状疱疹,男女夜尿频,脑中风后遗症,华佗夹脊穴,肌筋膜松解术汇总,腰部疾病,哮喘,痛经、性功能障碍,慢性胃部疾病,男性功能障碍、前列腺增生症,功能性心脏病,乳腺增生,肌筋膜治疗点,头颈部疼痛,上背部、肩部和上肩疼痛,前臂和手部疼痛,髋部、大腿和膝部的疼痛,小腿、脚踝和足部疼痛。

(八)治疗范围:

全身各部位疼痛均可治疗。比如常见的头痛、偏头痛,颞颌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内上髁炎,指掌关节疼痛麻木等 心脏病除外的胸闷、气短,胸疼、背痛 腰部疼痛,及下肢各种原因引起的疼、凉、麻、胀等症状,以及各部位屈伸不利,活动受限等。

专家介绍

20200328

叶颖华:中推中医专家委员会委员,中推专题授课专家。主任医师,运动医学专家,扳机穴疼痛疗法创始人,国内著名肌筋膜松解术疼痛技术专家,拥有35年的丰富临床经验。国内外资料都有研习,后以特拉维尔医生研究成果为主导,潜心深入研究,最终取得卓越成就在临床实践中,用肌筋膜松解术治疗疼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每年受益的疼痛患者数万人,对于全身各种疼痛的治疗效果突出,有“叶神医“叶一针”的称号,很多疼痛能做到针到痛消,曾应邀多次在国内各省市授课,并培养了3000多位疼痛专科医生。

您现在可以通过一些被动活动训练手指,具体方法是用好手扳动小指进行屈伸训练,范围以稍稍疼痛但是可以忍受为准,逐渐增大活动范围,每天训练时间以不引起局部酸痛疲劳为准。

还要注意一些容易忽略但是很重要的问题,比如小指两个关节的屈伸运动,不要因为掌指关节的病而忽略了它们。还有拇指的和每个指头的对指运动,小指的外展运动都要训练。

功能的康复不能一蹴而就,通过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才能取得效果。

小儿推拿分腹阴阳手法

小儿推拿分腹阴阳手法,小儿推拿是建立在中医整体观念基础上的一种保健方法。而且是有分多种的手法,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小儿推拿分腹阴阳手法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小儿推拿分腹阴阳手法1

腹阴阳

位置 在中脘穴与两胁下之软肉处。

功用 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主治 腹痛,腹胀,肠鸣等消化系统疾患。顺时针摩腹可通便,逆时针摩腹可止泻

操作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分腹阴阳;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次数100~300次。

小儿推拿分腹阴阳手法2

山东三字经流派认为寒热夹杂用分手阴阳(久热不退分阴阳),孙重三流派创始人更是“每病必推,每孩必推”,张汉臣流派认为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盲校派更是阳病重分阴,阴病更分阳。所以分推手阴阳是小儿推拿名家非常常用的穴位。2、分头阴阳。100-300次

请分头阴阳是推坎宫的扩大版,左右分整个额部。推坎宫为开门四大手法之一,也是南方流派每病必推的`项目,能够治疗外感,效果好。是小儿抚触推向全国的必推手法。3、分胸阴阳(分胸八道)100-300次

分推肋间,左右各4道。善治呼吸、肺部疾患。是山东孙重三流派主创的复式手法。4、分推腹阴阳。200-300次

以两手大拇指沿两肋边缘向两边分推,称分推腹阴阳,健脾和胃,理气消食,是治疗腹部疾患的常用手法。5、分推肩胛骨(背阴阳)

在治疗咳嗽方面最最好用的一个手法,可以对各种类型的咳嗽:寒咳、热咳、支气管炎、肺炎、哮喘都可以用这个手法。6、囟门百会和涌泉穴(上下阴阳)

人与大自然的平衡叫天人合一,上下阴阳,贯通天地,囟门百会可以升阳举陷、健脑益智;涌泉穴可以养肾滋阴、引热下行、止呕吐

小儿推拿分腹阴阳手法3

分推腹阴阳

1、位置:

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

2、手法

以双手拇指沿肋弓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100次。

摩腹

1、位置:

整个腹部。

2、手法

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顺时针和逆时针环形摩动各5分钟。

振腹

单掌或双掌重叠于腹部,前臂强制性收缩,施以高频震颤。

按腹

随呼吸垂直按压,一起一伏。

小儿推拿分腹阴阳手法4

小儿推拿常见手法

1、补脾经

位置:

脾经脾经位于拇指末节螺纹面,在拇指桡侧缘,指尖至指根成一线。

方法:

一手将孩子拇指屈曲,另一手循拇指桡侧缘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称补脾经;

由指根向指端方向直推,称清脾经;

补脾经和清脾经统称推脾经,往返推为平补平泻,称清补脾经。

功效:

健脾和胃,补益气血,清热利湿,化痰止呕。

适应症状:

治疗脾胃虚弱导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肌肉消瘦等;

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等;

治疗脾胃不和导致的饮食停滞、胃脘痞闷、吞酸纳呆、呕吐腹泻等;

小儿体虚,正气不足,患斑疹热病时,可推补本穴。

注意事项:

小宝宝脾胃薄弱,多用补泻,体壮邪实者方用清法。

2、顺运八卦

位置:

手掌面,以掌心(劳宫穴)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画一圆,八卦穴即在此圆上。

方法:

医者用右手食、中二指夹住患儿拇指,然后医者用拇指自乾宫起向坎宫施运至兑宫止为一变,叫做顺运内八卦或右运内八卦;如果从艮宫起以逆时针的方向旋运至震宫止,周而复始的旋运,称为逆运内八卦。

另外,在临床应用时还可根据具体的疾病和八卦各宫和脏腑的对应关系,在某个宫上进行顺或逆揉操作。次数100-300次。

注意事项:在运八卦的过程中,要避开宝宝手掌的“离宫”。离宫连接心脏,过度按摩离宫,会对宝宝心脏有伤害。

功效:

顺运治寒,开胸膈,和五脏;逆运治热,降胃气,消宿食。

适应症状:

咳嗽、痰喘、胸闷、呃逆、呕吐、泄泻、食欲不振等症。

3、掐五指节

位置:

位于手背,五个指头的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方法:

一般用掐法、揉法等。

掐法;用拇指甲掐3-5次,称掐五指节。

揉法:用拇、食指揉搓30-50次,称揉五指节。

捻法:用拇食指捏指节捻搓30次。可治扭挫伤引起关节肿痛,屈伸不利等症。经常搓捻五指节有利于小儿智力发育,可用于小儿保健。

屈伸法:用拇食指捏拿指节作屈伸活动约3-5次。

功效:

镇静安神,祛风化痰,通关窍。

适应症状:

惊燥不安,惊风抽搐,胸闷,痰喘,咳嗽,风痰,吐涎,腹痛,气血不畅,呼吸困难等。

4、揉涌泉

位置:

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方法:

将拇指或食指的指端放于足心涌泉穴处,来回按揉,每天揉100次为宜。

功效:

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

适应症状:

主治肺系病证,大便难,小便不利,奔豚气。

5、捣小天心

位置:

手掌面大、小鱼际交接处的凹陷中。

方法:

顺时针揉3~10分钟。

功效:

通全身经络,清心火,发汗祛邪,安神,止惊,促进睡眠等。

6、平肝清肺

位置:

肝经的穴位在食指末节的螺纹面。肺经的穴位主要在无名指末节的螺纹面。

方法:

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腹,沿着孩子左手食指和无名指的指腹面,从指根推向指尖。

适应症状:

用于预防呼吸道外感。

7、顺时针摩腹

位置:

以肚脐为中心,外侧一圈。

方法:

以脐部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揉动。每次5-10分钟不等。

适应症状:

主治便秘、积食、内热、口臭、烦躁易怒、舌苔黄厚腻等。

8、拿风池

位置:

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平后发际上05寸处的凹陷处。

方法:

按摩者用拇指与食指合作,将两侧风池穴同时捏而提之,称为拿风池。拿5-10次。也可用拇指螺纹面由上而下采用擦法。

适应症状:

感冒发汗、头痛、发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999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7
下一篇2023-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