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济济 [rén cái jǐ jǐ]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解释:济济:众多的样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出自:《书·大禹漠》:“济济有众,咸听朕命。”
示例:闺臣见~,十分欢悦。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二回
语法: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举贤不避亲仇
举贤不避亲仇:举荐贤能的人不避开亲近和仇人。这是一则关于春秋时期晋国人祁奚和晋平公的史事,出自《吕氏春秋》的《去私》。
词目唯才是举
拼音wéi cái shì jǔ
近义词
任人唯贤 、举贤任能、知人善任
反义词
人唯亲任
解释
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就荐举。推举人才的时候,根据人是否有才能来推举。只有有才能的人,才任用、推举。
三国·魏·曹操《求贤令》:“二三子其佐我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爱才好士
好:喜爱。爱护、重视人才
出处:《晋书·殷仲文传》:“刘毅爱才好士,深相礼接,临当之郡。”
爱才如渴
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出处:清·叶燮《原诗·外篇上》:“嫉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
爱才如命
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生命一样重要。
出处:语出清·叶燮《原诗·外篇上》:“嫉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
爱才若渴
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出处:清·叶燮《原诗·外篇上》:“嫉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
爱人好士
爱护、重视人才。
出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圣姿硕茂,神武在躬,仁覆积德,爱人好士,是以四方归心焉。”
拔十得五
拔:选拔,推荐。想选拔十个,结果只选得五个。指选拔人才不容易。
出处:《新唐书·张九龄传》:“夫吏部尚书、侍郎,以贤而授者也,岂不能知人?如知之难,拔十得五,斯可矣。”
拔十失五
指选拔人才而失其半数。
出处:《三国志·蜀书·庞统传》:“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数,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
伯乐相马
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杂说》四:“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伯乐一顾
比喻受人知遇赏识。
出处:《战国策·燕策二》载:战国时,苏代说淳于髡,谓人有告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连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一顾之,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环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广开才路
指让有才干的人广泛得到任用。
进贤拔能
犹言进贤任能。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进贤达能
犹言进贤任能。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进贤进能
犹言进贤任能。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器》:“进贤进能,日慎一日,诚信宽大,闲于理乱,此十万人之将。”
进贤任能
进: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出处:《礼记·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
进贤用能
举荐贤者,任用能人。同“进贤任能”。
举贤任能
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出处:《礼记·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
举贤使能
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出处:《礼记·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
量材录用
根据才能大小分配一定工作。同“量才录用”。
论德使能
选拔有道德的人和使用有才能的人。论,通“抡”。
纳士招贤
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宁缺毋滥
宁:宁愿;毋:不;滥:过度。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若不幸而过,宁僭不滥。”
宁缺勿滥
宁:宁愿;勿:不;滥:过度。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若不幸而过,宁僭不滥。”
披榛采兰
披:拔开;榛:丛生的荆棘。拨开荆棘,采摘兰草。比喻选拔人才。
出处:《晋书·皇甫谧传》:“陛下披榛采兰,并收蒿艾,是以皋陶振褐,不仁者远。”
千金市骨
花费千金,买千里马的骨头。比喻罗致人才的迫切。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
求贤若渴
象口渴思饮那样访求贤士。形容罗致人才的迫切。
出处:《后汉书·周举传》:“昔在前世,求贤如渴。”
使贤任能
任用有品德有才能的人。
搜岩采干
比喻想方设法罗致闲散的人才。
出处:《魏书·段承根传》:“剖蚌求珠,搜岩采干,野无投纶,朝盈逸翰。”
选贤举能
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与能”。
出处:《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售修睦。”
选贤任能
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亦作“选贤与能”、“选贤举能”。
出处:《旧唐书·食货志上》:“设官分职,选贤任能,得其人则有益于国家,非其才则贻患于黎庶,此以不可不知也。”
选贤与能
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与,通“举”。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举能”。
出处:《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售修睦。”
野无遗贤
有才能的人都受到任用。指任人唯贤,人尽其才。
出处:《书·大禹漠》:“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玉尺量才
玉尺:玉制的尺,旧时比喻选拔人才和评价诗文的标准。用恰当的标准来衡量人才和诗文。
出处:唐·李白《上清宝鼎》诗:“仙人持玉尺,度君多少才;玉尺不可尽,君才无时休。”
招贤纳士
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甄奇录异
指选拔录用优秀的人才。
出处:《三国志·吴志·步骘传》:“骘于是条于时事业在荆州界者,诸葛瑾……李肃、周条、石干十一人,甄别形状。”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李肃]善论议,臧否得中,甄奇录异,荐述后进,题目品藻,曲有条贯,众以此服之。”
知人善任
知:了解,知道;任:任用,使用。善于认识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使用。
出处:汉·班彪《王命论》:“盖在高祖,其兴也有五:一曰帝尧之功裔,二曰体貌多奇异,三曰神武有征应,四曰宽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
知人下士
知:识别。下士:屈己尊人。能识别人才并礼贤下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