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恩令与西周分封制的区别?

推恩令与西周分封制的区别?,第1张

一、颁布朝代不同

1、推恩令:颁布时间为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春正月。

2、西周分封制:分封制正式起源于何时,近代学者说法不一,具体产生与西周时期。

二、内容不同

1、推恩令:下诏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2、西周分封制:周王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封为诸侯 ,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三、作用不同

1、推恩令: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2、西周分封制: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西周分封制

-推恩令

1、西周(宗法制)

宗法制度是在父权家长制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和发展起来的,由它构成了等级阶梯,形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商代已有嫡长继承的雏形,到了西周时期,这一制度得到充分的发展,达到完备的程度。

2、秦(中央集权制)

秦始皇以战国时期秦国官制为基础,把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建成一套适应统一国家需要的新的政府机构。在这个机构中,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员,掌政事。太尉掌军事,不常置。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贰,掌图籍秘书,监察百官。

3、汉朝(三公九卿制)

汉朝官制实行三公九卿制,宰丞相具有较大的权利。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三公,丞相管行政,是文官首长;太尉管军事,是武官首长;御史大夫掌监察,辅助丞相掌管政治事物。

4、隋唐(三省六部制)

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重要的制度三省六部制,三省是指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唐朝沿用隋朝制订的三省六部制,主要机构有三省、六部、一台、五监、九寺。中书省的正副长官是中书令和侍郎,下设中书舍人,负责起草诏制。门下省的正副长官是侍中和侍郎,下设给事中,负责审核中书省起草的诏旨,驳正违失,并审批尚书省的奏钞。

扩展资料

隋唐时期,在民族思想上比较开放。两朝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科技上达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隋唐两朝君主在治国政策上较为开明,也影响了周边诸国向中国朝贡、学习。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在二百八十多年的战乱之后重新统一了中国。隋末大乱严重分裂,经过九年的统一战争唐朝建立。所以史学家常把“隋唐”并称。在这三百多年间中国的封建社会得到很大的发展。

隋朝鼎盛时期北至东北辽宁一带,西至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东临东海,南至越南北部一带。唐朝鼎盛时期北至贝加尔湖以北和外兴安岭,西至中亚的咸海,东至库页岛,南至越南北部。

西周到秦朝前是由贵族成员担任官员,秦朝商鞅变法后由有军工的军人担任官员,汉朝是察举制,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是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隋朝时,隋炀帝开创科举制度,唐朝继承了这一制度

一、西周的分封制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实行分封制。内容为: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被分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服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的义务。

2.春秋时期的楚王问鼎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

二、西周的宗法制

1.西周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2.西周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三、井田制

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而其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度(夏商西周,一切土地属于国家)。井田制始于商朝,兴盛于周朝,瓦解于春秋

四、礼乐制

这种制度使得每个人各司其职,令低等级的人,安于现状,无条件的服从于高等级的人,在经过儒家思想的深化改良后,实在是维护统治的一件法宝,为后世的统治者所喜闻乐见。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礼乐制规定了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五、西周选官制度——世卿世禄制

“世卿”是指到王室充当卿士或到公室充当卿的那一部分具有官僚身份的贵族,这些人父子之间官职世袭。“世禄”是指这些贵族一方面在朝为官,另一方面仍是其封国的封君,享有原有爵位和采邑作为其俸禄,并世代相传。可见,这是一种下级贵族到上级国君朝廷世代为官的制度。这种世禄世卿制度,是与当时的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一体的,其主要特征是嫡长子继承王位,余子分封,逐级逐层类推下去,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的权力结构体系。

应该肯定,这种世袭制的出现,是国家产生的重要标志和原因之一,是人类由野蛮向文明的一种过渡,也是原始公有制向私有制演变的必然产物。但它在对社会文明进步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后,日益暴露出内在的弊端,又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阻碍。

一、政治:

1、中央官职

周王是封建制国家的最高代表。在周王左右的重要辅佐人物,有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为“三公”或“师保”。

2、封建制度

封建制也称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的原始含义。封建制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社会制度,在封建制下,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义务。

3、周礼制度

周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它的名目繁多,有吉礼、嘉礼、凶礼、宾礼、军礼等。它是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

二、经济:

1、农业发展

西周时期,盛行耦耕,即二人为一组,合力而耕。这样,既较省力,动作又快,当是耕作方法的一个进步。金属农具的应用和耦耕的推广,使开垦荒地的规模越来越大了。

2、商业发展

在“工商食官”的制度下,商业由贵族国家垄断,在较大的都邑中都出现了市场,有管理市场的“质人”。交易的商品,除了比较珍贵的“宝货”和兵器、牛马、丝帛等各种物资外,还有奴隶。

三、文化:

1、礼乐

西周礼制继承商代而有所变革。周初,力求扭转商末流行的奢靡风气,曾反复告诫禁止酗酒。从成王时的《尚书·酒诰》,到康王时的大盂鼎铭文,都讲到必须遵奉周文王的告诫,不得纵酒。反映到青铜制造的礼器上,商朝常见的许多酒器,西周时逐渐归于消失。

2、宗教

周人的宗教观念,与商代有较大的不同。商代那种尚鬼的神秘色彩,到西周已经淡薄。周代的祭祀对象分为天神、地祗、人鬼三类。天神有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地祗有社稷、五祀、五岳、山林川泽、四方百物:人鬼则指祖先而言。

扩展资料

西周其他方面的举措

封建制度和宗法制

在周武王姬发和周公姬旦两兄弟的共同努力下,西周初年即创立了最值得引以为豪、影响最深远封建制、宗法制和周礼,其中最为关键的两项内容分别是:

一、封建制,即天子向诸侯们封邦建国,共同拱卫周王室,这个前文已经提到,不再赘述。

二、宗法制,即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建立世袭统治,其核心是嫡长继承制。宗法制的建立不仅能够帮助保持各级贵族的政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被分散或削弱,还维持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秩序,避免了如商朝时期王族分裂。

自从西周建立起严密的宗法制之后,后世历朝历代虽然情况各不相同,但基本都严肃的遵守了这一制度,尤其是西晋司马炎甚至传位给了白痴儿子司马衷;明朝朱元璋放弃文治武功的儿子朱棣而立嫡长孙也是宗法制在发挥威力;而数千年来,儒家不懈追求的“克己复礼为仁”中的“礼”,也正是“周礼”。

与民争利

在意识到王室财政面临困难之后,希望进行财政改革的君主应运而生,即周厉王。周厉王重用擅长经济的荣夷公,垄断山林川泽来获取财政收入。如同商纣王的遭遇一样,重用外臣和与百姓争利的做法遭到了大臣和百姓的反弹。

在民怨沸腾之时,周厉王下发严厉的“止谤令”禁止百姓擅谈国事,但是3年后却遭到百姓反击,周厉王只好逃亡了14年直到老死,这一期间,国政由周公和召公共同主持,史称“共和”。

厉王之子宣王即位后,在和西戎的战斗中落败,宣王亲自在太原主持户口统计来增加财政,但遭到大臣的反对。这件事情足以说明,随着周天子遭受的掣肘越来越多,周王室在军事和经济上都处境艰难。

参考资料-西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123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8
下一篇2023-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