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时,我们有丰富、细腻的情感

幼年时,我们有丰富、细腻的情感,第1张

在众多经典低幼绘本中, “可爱的鼠小弟”系列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它关注的重点不是孩子的习惯养成,不是情绪管理,也不能简单概括为性格培养,若真要归结出什么,那就是 情感 , “可爱的鼠小弟”关注的是孩子作为人的 情感 。

对身边事物的感受、对亲人朋友的关怀、对自我的认知……成年人常常遭遇 情感 上的困惑,而“可爱的鼠小弟”早早地就告诉了孩子破译这一人生难题的密码, 让他们能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可爱的鼠小弟”的诞生

“可爱的鼠小弟”系列是 日本“夫妇档”绘本作家中江嘉男和上野纪子的代表作。 夫妇俩是大学同学,毕业于日本大学艺术学部美术科。

成为绘本作家之前,中江在广告公司工作,“做广告需要满足导演、赞助商等多方的要求,很多我觉得不错的作品总是行不通。所以我就一边在公司工作,一边自费出版了些绘本。”但这些自费出版的绘本一直没有得到出版社的认可。

1973年,抱着再试试的想法,夫妇俩在纽约休假期间,花了一个星期时间创作《大象的纽扣》,拿着它拜访了许多出版社。终于,在他们即将回国的前一星期,哈珀·柯林斯(当时为Harper & Row)出版社决定出版这本书。

《大象的纽扣》英文版

同年,《大象的纽扣》 “逆输入”在日本出版,引起巨大反响。之后,在出版社编辑的邀请下,夫妇俩开始专职创作绘本。接下来创作什么故事呢?

《鼠小弟和大象哥哥》的内文图

《大象的纽扣》画的是 “从大象到老鼠,一点点变小” 的故事,那就画画 “从老鼠到大象,一点点变大” 的故事吧!就这样,《鼠小弟的小背心》诞生了。

1974年,“可爱的鼠小弟”系列的第一本 《鼠小弟的小背心》 在日本出版。

《鼠小弟的小背心》

(点击封面,即可进入网站购买)

别具一格的样式、清爽可爱的画面、幽默智慧的故事、丰富细腻的 情感 ,《鼠小弟的小背心》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喜爱和业内人士的盛赞,第二年便获得日本讲谈社出版文化奖等多项大奖。

之后,“可爱的鼠小弟”系列以每年一本的速度出版。

《可爱的鼠小弟》(1-22)平装套

(点击封面,即可进入网站购买)

关于自我认知: 在大大的世界里,每个小小的我都是主角

鼠小弟很小——个子小、力气小、胆子小……但在“鼠小弟”绘本的舞台上,他是绝对的主角。而这潜移默化地让年幼的孩子明白:哦,人小没关系。 在大大的世界里,每个小小的我都是特别的存在。

从一开始,作者就承认了鼠小弟的小,同时绝对肯定了鼠小弟的重要。这一点从绘本样式上就能看出来。打开第一本 《鼠小弟的小背心》 ,一只小老鼠站在画面中央,红色的小背心格外醒目。

《鼠小弟的小背心》内文图

他用炯炯有神的眼睛看着你,看起来微微上扬的嘴角带着天然的自信和骄傲。

“妈妈给我织的小背心。挺好看吧?”

接下来将发生什么呢?小鸭子、猴子、海狮……接连登场,借小背心穿。

“小背心真漂亮。让我穿穿好吗?”

“嗯。”

“小背心真漂亮。让我穿穿好吗?”

“嗯。”

整本书,整个系列,“可爱的鼠小弟”始终保持着同样的绘本样式和绘画风格。曾有读者觉得这样太简单了,甚至怀疑“这是笔记本吧?”也有读者关切地建议:“可以画上一些风景?”

作者也曾怀疑过,但最终还是保持风格不变。因为这样的画面能让读者在读故事时,目光始终会聚焦在角色身上,小小的鼠小弟是绝对的主角。

“这就是鼠小弟的世界啊。我们也想过画上一些风景,但最后还是放弃了。如果画上其他的,那就不是大家熟悉的那个世界了。”

孩子是聪明且敏锐的。绘本作家们坚信这一点,中江嘉男和上野纪子也不例外。除了在绘本样式上,在整个系列的故事里,孩子都能感受到对自我的肯定。

《想吃苹果的鼠小弟》 是系列中传播较广的一本。

《想吃苹果的鼠小弟》

(点击封面,即可进入网站购买)

在这本书里,鼠小弟想吃树上的苹果,这一幕是不是很像孩子想吃高高的桌上或冰箱里的好吃的?但他没有翅膀,不能像小鸟那样飞起来衔一颗苹果;不会爬树,不能像猴子那样上树摘苹果;没有长鼻子、长脖子,不能像大象、长颈鹿轻松够到苹果……

来了一只猴子,拿了一个苹果。

来了一头大象,拿了一个苹果。

因为自身的局限,鼠小弟就吃不到苹果了吗?当然不,作者给出了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鼠小弟遇到了同样只靠自己绝对够不到苹果的海狮,海狮拿出自己的绝技。

很多孩子读到这里时,不禁感叹:“原来这样就可以了啊。”不难想象,他们在平常生活中也遇到过很多“自己怎么也办不到”的事,而鼠小弟的故事给了他们鼓舞。

《大象哥哥和鼠小弟》 这本里,作者更直接地表达了这样的观点。读“鼠小弟”的故事的孩子都会羡慕大象哥哥吧?怎么能不羡慕呢?

《大象哥哥和鼠小弟》

大象哥哥个子高,看得远,力气大,什么也不怕,一顿吃得下好多东西……

什么都不怕。

做大象真好啊!不光和鼠小弟一样小的孩子,连大人都会这样感叹吧!

做大象真好!

但是,大象哥哥拉的屎那么大,还把花踩倒了。真拿他没办法!鼠小弟呢?

鼠小弟他虽然是胆小鬼,个子小,力气小,腿又短,但是……

对我好,所以我喜欢他!

就是这样对自我的肯定,让孩子喜欢着鼠小弟,喜欢着小小的自己。毋庸置疑, 自我肯定是自我认知的重要命题。

“现在我们会更多地去关注那些耀眼、令人快乐、引人注目的事物,但是能在那些微不足道的、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不同寻常的东西,靠的是人类的想象力。我希望创作出能让孩子们思考的绘本。”

——中江嘉男

关于对他人的关心: 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

幸福的人生离不开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大人常常教孩子要关心他人,懂得分享。“可爱的鼠小弟”当然也会告诉孩子这些,小背心一开始就借给了小伙伴呢!

但“鼠小弟”有一个前提是孩子自己愿意,并能从对他人的关心中感到幸福。毕竟很多实践和研究都表明,幼小的孩子有很多东西是不愿意分享的。

《又来了,鼠小弟的小背心》 里,鼠小弟决定不把小背心借出去了!

《又来了,鼠小弟的小背心》

“小背心真漂亮!让我穿穿好吗?”

“不行!”

“求你了,就穿一下。”

“不行,不行,绝对不行!”

但有个例外,鼠小弟一开始把小背心借给了小蛇。

“反正我穿上也不会好看。”

“不、不会的!我借给你吧!”

“我说不好看吧。”

“小蛇真可怜!”

或许看到这里,我们还无法感受到鼠小弟对他人的关心。但在一次又一次的拉扯过程中,小背心越来越大。

于是,鼠小妹把小背心变成了一顶帽子。这顶帽子,小鸭子、狮子、大象……戴上都不好看。这时,鼠小弟想到小蛇。

“小蛇,你戴上一定很好看。”

故事的最后,小蛇穿着小背心,唱着歌走远了。鼠小弟正被鼠小妹数落:“怎么……怎么搞的?又变成背心了!”

再也没有什么分享比这样创造性的分享更快乐了!

对他人的关心源于孩子的想象力和内心丰富的 情感 ,而绘本能够帮助孩子培养丰富的精神世界。除了《鼠小弟的小背心》《又来了,鼠小弟的小背心》,“可爱的鼠小弟”系列还有《鼠小弟的又一件小背心》《换换吧!鼠小弟的小背心》《只能是红色的,鼠小弟的小背心》。

“可爱的鼠小弟”用一件小背心的故事,为孩子在满足自我自我需求和关心他人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教育学专家季颖曾写到,“可爱的鼠小弟”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幸福的种子。 这棵幸福的种子必将长成大树,结出累累果实,其中就有关心他人之果。

关于对身边事物的感知: 鼠小弟没有去冒险,是对作者极大的挑战

“可爱的鼠小弟”讲的是孩子身边发生的事情,关于这一点, 上野纪子说:“孩子真正能接触到的只有他们身边的世界啊!”

随着系列故事越来越多,创作会变得很难。

《鼠小弟过生日》

《鼠小弟荡秋千》

《鼠小弟参加音乐会》

《鼠小弟玩跷跷板》

《鼠小弟堆雪人》

从对身边事物的感知中,孩子就能发挥极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时候作者实在没有好点子了,编辑说要不让鼠小弟去旅行吧!于是,中江嘉男和上野纪子创作了 《鼠小弟去海边》。

《鼠小弟去海边》

“今天天真热啊!”

“要不我们大家一起去海边吧?”

“哇!大海!”

幼年时,我们的幻想无边无际,其实去过最远的地方不过是家附近的海边。在这次去海边的旅行中,鼠小弟遇到了什么趣事呢?大家可以打开书看看。

“可爱的鼠小弟”系列: 适合幼儿的,也是适合所有人的

“可爱的鼠小弟”系列是非常适合幼儿阅读的,是让孩子从小爱上阅读的经典绘本。

故事很有趣,里面还有大量重复的话语。看了《鼠小弟的小背心》的孩子,很容易就能说出“让我穿穿好吗?”“挺好看吧?”这样的话;看了《鼠小弟和松饼》的孩子,就会懂得“做饭”“香蕉做的东西”等词。

“我想吃香蕉做的东西。”

“我想吃鱼做的东西。”

“可爱的鼠小弟”的 译者猿渡静子 说: “《可爱的鼠小弟》是儿子8个月大的时候我给他读的第一套绘本。他6岁时已经读过300多本绘本,能自己阅读文字书。至今我并没有刻意教他认字,老师都称赞他理解和表达能力超过同龄的孩子。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可爱的鼠小弟》,是它让孩子爱上了阅读。”

“可爱的鼠小弟”也是适合所有人的。 作者中江嘉男说,“有时我们看到一本书会眼前一亮,不知不觉中被某种情绪所包围了,那是自己独有的一种相遇。在书架的一角,一定有那么一本书等着你某天来看它。当你遇到这本书时,内心的那种感动、惊喜具有一点点改变人生的力量。”

“可爱的鼠小弟”系列就是作者怀着这样的心情被创作出来的。

一直和鼠小弟在一起

一直以来,“可爱的鼠小弟”系列都是中江嘉男写故事,上野纪子画画。

2019年2月28日,“可爱的鼠小弟”系列绘者上野纪子因病离世。除了45年来创作出来的“鼠小弟”,以后我们再也看不到上野纪子画的新的“鼠小弟”了。

谢谢你,上野纪子,让我们拥有鼠小弟这样美好的朋友。

《可爱的鼠小弟》(1-22)平装套

(点击封面,即可进入网站购买)

[日]中江嘉男 著 [日]上野纪子 绘

南海出版公司

2016年11月15日晚,由中央美术学院学生会主办的“直面名师”系列讲座之《凭诗问道---从古典文学看中国文化中的情感、美感与人》在学院5号楼A110举行,主讲人是深受美院人喜爱的汉语言文学专家、人文学院副教授董梅女士。

何为“凭诗问道”

董梅首先就“凭诗问道”的主命题做出了简短解释,借由《庖丁解牛》中庖丁将屠牛这件本是残忍之事却做到“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产生出舞蹈、音乐之节奏美感,问其缘由进而解释“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屠牛”变成庖丁“形而上”的“问道”之举。那么,“凭诗问道——诗、文学便是我‘问道’的路径、法门”那为何种道呢,董梅补充道“我希望由此来追寻更为本质的中国文化的内在含义”,而这个过程则是终其一生。“从古典文学看中国文化中的情感、美感与人”是具体的角度,她围绕“中国文化的理想是什么”、“在其范围能够生成的人格与艺术又是怎样的”“何谓五层高楼境界”等问题与听众分享了丰富的、精彩的文学素材。

“文学是借以文字来表达人类情感及思考的,这一思考区别于哲学的纯理性思考,而是属于生命的情感、思考、经验、感悟活动。”而中国文学就是以“汉语言”和“汉字”来表达的艺术形式,所属族群涵盖了地域概念、时间概念上的国人,在这些形式中,“诗”当属最高成就。

我们应该做一个善感而不多愁的人

董梅接着阐述了题中“感”与“情”二字的相关概念,这两个时常同被提及,实为相互独立的语词内涵丰富而细腻。感,可有感动、感慨、感想等词。她以《易经》中的“天地感而万物化生”解释了五感“眼、耳、鼻、舌、身”是作为通外界“色、身、香、味、触”的桥梁和渠道之用,外界入心,心有所触,进而“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情”不同于感,可有情绪、情操、情怀,它是人生而具有的一种属性。《礼记》所言人而有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这是为我们生命的禀赋。

她举以南朝钟嵘《诗品序》来解释这个概念:“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侯之感诸诗者也”,诗歌描述的外在物之变化对人的内在心起到了影响,因此“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万物之情便由此体现,有感而发。外界之物对我们内心的作用即经表达之后寄托于某种形式,若是寄托于色彩和线条则成绘画,寄托于音符和旋律则成音乐,寄托于文字则成诗歌。

董梅笑谈曾因是身份为女性所以研究古典文学被贴上“多愁善感”之标签的事情,她则表示,一个个体生命与外部世界的连接如果能够保持健康连接,即在这种“见真色”、“闻真声”的明朗、强健的状态中构建起的强大内心是不易被打垮的,是有着“源源不息的心理源泉的人” ,“我们应该做一个善感而不多愁的人”。

随即列举了例如《世说新语》中评论早慧之人王戎的“太上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吾辈”、元好问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的“万物皆有情”、欧阳修《玉楼春》“樽前你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非关风与月”等,来解释“敏于感而富于情”这一概念。

中国文化理想能成就的人之“五层高楼”

那么,中国的文化理想所能够成就的人是处于什么样的一种境界和状态呢?董梅以带领听众登“五层高楼”的形式给出了答案。作为一个健康的生命,自我的“敏于感而富于情”,同时重视他人的感情、能够搭建起与外部事物广大的连接,而非“手足痿痹为不仁”、隔绝于他人、外部和万物是为第一二层楼。“敏于感而富于情”的合二为一是我们所应具备的感情,在此基础上不失为一个丰富饱满的生命,不失为有一颗富于生气的心灵,一个有生趣的生命个体。遂列举秦观《木兰花慢》描写秋色之句“红凋岸蓼,翠减汀萍”来理解诗人“凭高正千嶂黯,便无情到此也销魂。江月知人念远,上楼来照黄昏。”的情感表达。

第三层楼,“才情欲其高,是大才子莫做小文人,要做大才子大文人。”则是人突破、超越小我的寓于群体之中的“正于性”。“性”乃广于情的一个观念,具有普遍特征。董梅分享了她自身很喜欢的一首温暖小诗来为我们讲解了第三层的含义: “迟日江山丽,春城花草下,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为日光笼罩的山色、抚摸在肌肤上的风、空中呢喃的燕子、沙岸柔软的河泥等等所的声色相触都被笼罩在一“暖”字之中,诗的背景作于安史之乱后入蜀居草堂的春天。杜甫的诗将自己已然水深火热的苦难排除在外,传递出远超越“小我”的情怀——何谓“诗圣”,就是生命价值观与其艺术风格之高度合一,梁启超评价这类诗人实为“情圣”——他们的生命本性就是追随太阳的“物性故难夺”,是广含苍生之念的。

“知古今,会于意”是第四层楼,它包含了故国“神游”、精神血统构建之含义,能否以自己的位置建立起由古而今的历史观坐标轴是这层探讨的问题。刘勰《文心雕龙》中“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描述的乃此道理。

“古往今来”、“贯通古今”这类词语都是古今通流、而非断流关系的体现,是所谓“阳光之下,并无新事”。生命与生命相连,以文字这个船与桨作为工具,使你在历史长河中与另外一个生命愈合,是为会于意。 “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快垒平?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元好问之诗描述的就是这种“在生命上下是有一个与你相通的灵魂,是何等之乐事,还有什么好垒平(痛楚)的呢。”董梅阐述道。

再建立了时空观、宇宙观之后,我们来到第五层的“生死观”。董梅重点列举了“内心圆满而平静之人”陶渊明的诗以作为解。“迈迈时运,穆穆良朝,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冬去而春来,一切是流转的,在这样的流转之中,没有一个时刻不是“良朝”(好的时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与人互见为悠然,物与人之间是有情的,人永远不会失去自然。

“我曾尝试过与自然对话,如果那个时候真正有所感的话,自己是随之而在的,语言成为杂质,更多的是在于一种无言的交流。孔子说“我欲无言”,我感受到无言之可贵。”董梅分享起自己与自然相处的状态。她借用庄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立,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来诠释 “从不变的角度来看,物与我皆无尽也,我们此刻便是永恒。彻底超越了生命存在的时空局限性,使生命获得无限”的道理。

那么,再弄清五层高楼后又该如何下楼呢?我们不能停在空中楼阁里,只与大道对话,正所谓“高处不胜寒”,“苏东坡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我们还要伺机而下,在切实的行动中体会”。

烦恼是种子,智慧是萌芽。“烦恼若尽,佛从心出”相反来说,你遭遇了多大的烦恼,就会催生多大的智慧,“腐朽若尽,香从树出;树外有香,既是他香”,董梅最后做出总结“儒家解决人与社会的关系、忠恕等社会性问题;道家的自然观讲究个人心灵处之,人的内心宇宙与外部广大宇宙乃一体;而佛家进驻后填补了本土哲学重生而轻死的空白,做了一个补充。”她把这三家称为“三足鼎立”,也是缔造国“人”和艺术的精华,提倡我们鉴古至今也要知未来,就可以生成什么样的人格的研究,愿与同学继续以“致广大而尽精微”地方式来继续讨论。

1、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

2、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3、大量阅读

4,心门,B门

比较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他们对待感情的时候比较细腻一些,一般情况下来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最不计较的就是别人的无心之言。这些人在平时也比较活泼一些,他们也不会关注到别人无意之间所说出来的一句话,可是对于这些感情特别细腻的人来讲,他们却很在意身边人所说的每一句话。

如果听到别人说到一句话的时候,不仅仅要分析别人嘴里说出来的这一句话,究竟有着怎样的含义,而且这些人特别容易分析最终的潜台词,最主要的是他们也能够通过这一句话联想到这几天发生的所有事情。

或许在别人眼里看来,这本身就是一句特别简单的玩笑话,只不过被这样的人听到之后,总是能够凭借着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解析。有时候或许只是别人的一句玩笑话罢了,但是传到这些人的耳朵里,同样也会当真。

除此之外,内心情感比较丰富的人,他们的内心也比较敏感一些,在生活中对于身边的所有朋友,总是能够做出比较灵敏的反应。这些人的洞察能力特别强烈,而且听觉能力仿佛也好到出奇。

用心理学理论的话来说,这些内心比较敏感的人往往缺乏着安全感,他们总是对于身边所有的环境都产生一种不信任的情况。

因此这样的人每天过得都很提心吊胆,其实这些人在和其他人共事的时候,也比较关注别人的行为以及言语,经常会受别人的影响。他们的内心或许不想让自己如此敏感,只不过正是由于有了这些特质,所以才让他们不得已才这样做,就连他们自身都很难以改变这样的状况。

内心感情比较丰富的人,通常拥有了特别强大的依赖性,这些人的情感往往都是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一下。如果身边的人夸他们的时候,那么这些人总是会觉得比较兴奋,如果身边的人一旦出现指责他们的状况,这些人在内心里就会觉得很难过。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他们在平时比较需要的就是别人的关注以及别人的爱和认同感。

宗法制下的中国情感文化浅析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并且有个从未间断的文明体系。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先是原始部落再是氏族接着是国家。公元前2070年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诞生国家也随之产生。此后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不断发展完善诞生了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的中国情感文化。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宗法制度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纽带血缘关系

宗法制早在原始氏族时期宗法制就有所萌芽但只作为一种维系贵族间关系的完整制度的形成和出现宗法制源于氏族社会父家长制公社成员间的亲族血缘联系。作为一种庞大、复杂却又井然有序的血缘一政治社会构造体系宗法制孕育于商代定型于西周。宗法制在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形成一种宗法文化。对当时社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起到推动作用。然而宗法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不得忽视的影响形式源远流长影响极深。它的影响有好也有坏。

尊祖敬宗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在更深层次上维系了以宗族为中心的宗法制度。重视血缘亲疏关系与外国文化不同 比如说伯、舅、姑、姨等称呼在英语中是没有明确的区分的我们中国在家族人员的称呼上已经体现出了血缘的亲疏有别的观念而根据这种区别家族中人与人的关系亲疏程度也有一定的差别。

2、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继承制作为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是中国古代一夫多妻制下实行的一种继承原则是维系宗法制的核心制度之一。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立嫡关系到国家命运和宗族延续。

嫡长子继承制的主要内容立嫡既有亲疏尊卑的次序,又有限制于同宗继承的规定,当被继承人没有后裔时,应由族中人承继,原则是由亲及疏,以次选立;如果在五服之内都没有,也准许立远房及同姓为嫡,因为在宗法体系的宏观角度上衡量,严禁立异姓为嗣,犯者将会受到严惩。

该制度起于商末定于周初。规定“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而在奴隶制时期主要用于宗祧继承中此时家国一体宗祧继承可涵盖王位继承、爵位继承、官位继承。进入封建时期后法律严格区别嫡庶在王位继承、爵位继承、官位继承和宗祧继承中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在财产继承中诸子均有继承权但嫡长子仍处于优势地位---王位、爵位、官位、宗祧不可分割财产可以分割是原因之一。这种制度体现了等级观念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315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