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节奏明快:傣族舞蹈音乐普遍具有明快活泼的节奏,且节奏感强烈。
2 铜铃和糯糯:傣族舞蹈音乐中常常使用铜铃和糯糯这两种乐器,它们的声音独特,能够引起人们对傣族舞蹈的独特感受。
3 舞蹈与音乐节奏的完美结合:傣族舞蹈的动作与音乐节奏紧密相连,动作的力度和起伏与音乐的节奏感相呼应,使得整个舞蹈更加生动有力。
总之,傣族舞蹈音乐节奏明快,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同时傣族舞蹈的动作舒展流畅,具有柔美的艺术风格。两者的完美结合,使得傣族舞蹈表现出柔美和谐的艺术效果。
傣族舞蹈的动作虽大多婀娜多姿,节奏较为平缓,但外柔内刚、充满着内在的力量。既有潇洒轻盈的“篾帽舞”,也有灵活、矫健、敏捷,且充满阳刚之气的象脚鼓舞、刀舞、拳舞等。
在孔雀舞的表演中,时而节奏缓慢单一,动作舒展,感情内在含蓄,时而节奏快速多变,动作灵活跳跃,感情狂放而豪爽。傣族舞蹈那以特有的屈伸动律而形成的手、脚、身体“三道弯”的造型特点,以及刚柔相济、动静配合等特有的表演风格,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傣族的居地大多与缅甸、老挝、越南等国接壤,傣族人民善於吸收来自四方的文化精华,并能融於本民族古老的文化中,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傣族舞蹈品种繁多、形式多样的特点。
扩展资料:
傣族舞蹈的分类
1、蝴蝶舞
傣语称“戛吆”。流行于耿马县孟定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县一带。据说蝴蝶舞是为了赛舞时别开生面而创作的。表演时舞者将蝴蝶形的道具套系在身上模仿蝴蝶飞舞的形态,其动作和鼓点都与小孔雀舞的跳法有相似之处。
2、斗笠舞
流行于金平县一带。那里炎热而多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都离不开斗笠。因而有了斗笠舞。笠帽的动作有“扛帽”、“体前滚帽”、“滚肩帽”、“摆帽”等,舞时膝部起伏柔和,略呈三道弯造型,但不明显。
3、鸡舞
傣语称“戛该”。是流行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县的儿童舞蹈。舞蹈主要模仿鸡觅食、相斗等动作,以跳的时间长、速度快为胜。没有乐器伴奏,一般由孩子们数数而舞。
4、十二马舞
傣语称“马西双”,是由十二个人表演的歌舞,流行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潞西县等地。表演者腰间套系马形状的道具,一手拉缰绳,一手拿扇,以半脚掌碎颤跑步为主,变化各种队形。一般演唱十二个月的劳动,有时也表演一定的故事情节。
-傣族舞蹈
傣族舞蹈特点如下:
傣族舞蹈的动作大多婀娜多姿,节奏较为平缓,但外柔内刚、充满着内在的力量,其表演风格是刚柔相济、动静配合, 傣族舞蹈最大的特点就是以特有的屈伸动律而形成的手、脚、身体“三道弯”的造型,“三道弯”是傣族舞蹈富有雕塑美的典型的基本特征。
傣族舞蹈的发展
傣族舞蹈是傣族文化的反映,古老而纷繁,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傣族尚保留着十分丰富的民间舞蹈资源。近年来通过有关部门全面广泛调查,搜集傣族民间舞蹈有20多个舞种,在傣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中,傣族舞蹈以独特的方式,用肢体语言来表现文化、民俗心理,是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承。
傣族孔雀舞的风格特点
傣族孔雀舞的风格特点,孔雀舞风格轻盈灵秀情感表达细腻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有较高的审美价值。那傣族孔雀舞的风格特点大家了解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傣族孔雀舞的风格特点1在傣族历史的记载中,孔雀舞有着不同的传说和流行的区域,所以孔雀舞的特点某些方面是有着差异的,较为常见的差异点都表现在鼓点较缓慢或轻盈,膝部起伏柔韧或较缓慢,手部动作的柔软度。而所有的孔雀舞都突出表现了三道弯,三道弯的造型线条圆润柔和,此造型常用拱肩、柔肩、拱胸来加强三道弯优美、内在的感觉。
傣族人的民族精神的象征就是孔雀。所以当地艺术人精心创造,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不同流派的孔雀舞。傣族的许多村寨都有擅长于跳孔雀舞的人。这些艺术者都会许多表现孔雀的舞蹈,而孔雀舞中最为突出的表演性类别是雄孔雀舞和小孔雀舞。
男子表演女性的孔雀舞,动作幅度要大,但要做到柔美,三道弯的特色要鲜明,手上的动作要做的舒展,膝部动作要做的有韧性,用上柔肩、碎抖肩等肩部动作,鼓点有力,节奏强弱分明。
女子表演的孔雀舞蹈,膝部要有快速的小颤动作,小腿要灵活多变,手上动作要轻盈且灵敏,三道弯要做的内秀。翩翩起舞,步法自由多变,并有鼓点来伴奏,表现森林嬉戏,追逐戏水,展翘、飞翔等。感情内在、动作含蓄、舞蹈语汇复杂丰富,有立体感,雕塑性强,动作多保持在半蹲状态,用连接的小耸肩、碎抖肩等肩部动作,显得轻盈、欢快,鼓点有特色,节奏感强。
孔雀舞的风格轻盈灵秀,情感表达细腻,舞姿婀娜优美,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有着较高的审美价值。孔雀舞不只在重要热闹的民族节庆中单独表演,也常常融合在集体舞“嘎光”中。颇为代表性的特点使它成为了傣族最有文化认同感的舞蹈。
千姿百态的孔雀舞有着非常丰富的舞蹈语汇。摹仿孔雀的一举一动,真是千姿百态。如手上的动作有:五位提腕手、四位摊掌立掌手、一七位按掌手等等。手势可用掌式、孔雀手式、嘴半握拳式、腿式、扇形手式等。脚下的动作有矮步、踮步、起伏步、点步、顿错步,还有很多的抬前、旁、后曲腿等优美的典雅的舞姿。肩部往往配合手脚用碎抖肩、柔肩、拱肩、耸肩拼肩等等。形象的肢体语言,描绘出孔雀的活泼、灵利、美丽。
瑞丽傣族孔雀舞的特点是以单人舞为主。瑞丽傣族孔雀舞也有双人孔雀舞。孔雀舞有丰富多样的手形动作和跳、转等技巧,四肢和躯干的各个关节要重拍向下屈伸,全身均匀颤动,形成优美的“三道弯”舞姿。架子孔雀舞的舞蹈语汇尤为丰富,有“林中窥看”、“漫步森林”、“飞跑下山”、“抖翅”、“点水”等惟妙惟肖模拟孔雀神态的'动作。舞者以男性居多。
孔雀舞的特点有:动作干净利索,眼睛灵活多变,膝部保持柔韧的起伏,是随着感情变化而起伏,有点慢蹲快起的感觉,并在流动中产生连续流动三道弯的曲线。再现孔雀的体态,要注意的是送出的胯与倾斜的上身,他们的方向是相反的。要有刚韧的内在美感,把孔雀的美、完美的表现出来。
傣族孔雀舞的风格特点2孔雀舞的基本功有哪些
1、压腿:这是舞蹈基础训练中最为基本的训练内容,分别为压前、旁、后腿。压腿的练习有助于打开学生腿部关节的韧带。压腿时要注重腿部关节的直立,脚背向外打开绷直,并保持上半身的直立。
2、压肩:这是打开肩部韧带的练习。压肩时,双手臂伸直放在把杆上。头部和脊柱都要放松,向下压时能够感觉到肩部韧带被拉长。
3、推脚背组合:脚背的好坏因人而异,大部分取决于先天因素,但也不能忽视后天的训练。训练时,双手扶把杆,挺胸抬头、收腹提臀,双脚并拢站好,先从单脚背训练开始。
4、劈叉跳:是为学习中间大跳做好准备的手扶把杆的跳跃组合。在做这一动作跳起来时要注重双脚同时一前一后打开打开历程中,绷直脚背,伸直膝盖,跳跃越高,腿叉越开越好。着地时,双脚迅速收拢,两脚并起来着地。
跳舞需要注意哪些
1、跳舞前一定要做好热身活动
大多数美女对于热身活动并不在意,通常是随意去做而不是认真跟着老师所教的动作去跳,有些时候还有不做热身直接就跳舞的。热身活动其实就是让你的身体各个部位“热起来”,这样跳舞时才不容易受伤,因为跳舞很多时候会用到大家平时不常用甚至没有用到的肌肉和筋络,所以,跳舞前做好热身活动是很重要的。
2、跳舞前30分钟内不宜吃大量的食物
如果在跳舞前吃很多东西的话,跳舞时就会影响到胃的消化功能,慢慢地就会对胃造成不好的影响,而人在跳舞时也会感觉不舒服,直接影响人在跳舞时的情绪,所以跳舞前30分钟内应当尽量避免吃太多的食物。
3、跳舞后应该全身放松地去做舒缓活动
舒缓活动会让身体的每个部位的肌肉完全放松下来,否则的话,肌肉总处在紧张的状态,就容易受伤或者引起抽筋,因此跳舞后做舒缓活动也是很重要的,它是保护身体一种必要措施。
傣族民间舞蹈保持着古代乐舞遗风,有即兴表演的自娱性舞蹈。在表演的过程中,鼓是最重要的伴奏乐器,根据鼓手敲鼓的轻重、缓急来拍打出不同的节奏,使民间舞蹈的民族色彩更为浓郁。傣族天气潮湿炎热,属于亚热带的气候,人们喜静不喜动。因此舞蹈节拍多为2/4拍,节奏连续不断,动作平缓平稳,节奏多有重复且有规律性,跳跃性的动作非常少甚至没有,有一些佛教文化的因素存在。傣族喜欢水,爱干净,用来表现出水的延展性,膝部平稳均匀的伸缩,小幅度的颤动,表现出平缓的律动,舞者温柔秀美。“一顺边”与“三道弯”的造型对为横线式或向后方。傣族人民十分喜欢孔雀的华丽和柔美,这也表现出了人们对于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傣族舞蹈具有优美、朴实、灵活、矫健、感情内在含蓄的特点。傣族舞蹈主要以膝部柔美的起伏及身体和手臂形成丰富多彩的“三道弯”造型,柔中带刚的动作韵律、小腿的灵敏运用,加上提起、收腹、提胸和头部的巧妙配合使其具有浓郁而独特的民族风格。傣族民间音乐和旋律比较平稳、优美恬静,有较强的律动感。
(三)作品表演欣赏
1《孔雀舞》
《孔雀舞》首演于1957年,依照傣族民间的孔雀舞改编而成,为女子群舞,曾经于1957年荣获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舞蹈比赛金质奖章。编导是金明,首演团体是中央歌舞团。
在傣族地区,传统的民间孔雀舞是由男子来表演的,他们的身上要挎着孔雀尾羽和翅膀的道具架来进行表演。但在这部作品中,均由女子表演。为了最好的表现出舞蹈的艺术性,关注人物的情感表露,舞蹈把原有的笨重道具去除了,把演员脸上的面具摘下,对傣族民间一些其他的舞蹈中的动作姿态以及中国古典舞的手势和一些动作将它们与原本孔雀舞的旋律动作相融合。与此同时,根据观察孔雀的开屏饮水洗澡飞跃等画面的变化,通过学习将其转换为女子群舞的表现力和张力,进而加强舞蹈的魅力,这表现出来傣族人民快乐幸福的美满生活以及对于和平的神往。
2《水》
《水》这个作品首演于1980年大连,该作品充分体现出艺术源于生活的特点。该舞蹈在第一届全国舞蹈比赛中荣获编导、服装设计两个一等奖,演员获优秀表演奖。编导杨桂珍,首演者是著名舞蹈家刀美兰。
傣族人民的主要居住地为我国西双版纳等地区,那里山清水秀,气候适中,自然风光得天独厚。傣族的舞蹈柔中带刚,别具一格还有很强的雕塑感。编导将她对生活的感悟和观察融入到作品《水》中,素材很平凡以傣族少女平时生活里的泼水,挽髻,汲水等主,深入傣族人民的日常生活,表达人爱水,水近人的亲密关系。
舞蹈的结构清晰明了,内容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汲水洗发和归去,洗发这一部分是舞蹈的重点。
第一部分:夕阳的余晖下照着以为身着红背心,湖绿色长裙的傣族姑娘,她手持水罐姿态婀娜的向水边走去。在不起波澜的水面上她看到了美丽的自己,心中升起无尽欣喜。姑娘忽而踩着高雅的孔雀步,忽而做出“三道弯”的造型,将少女的清纯可爱表现的淋漓尽致。
第二部分:洗发又可以分为七个过程:解洗甩晒抖理挽。姑娘背披长发,微微倾身用细细的水流将发丝洗的发光,也将一天的疲惫与劳累尽数冲刷。与此同时,在洗发的表演过程中,点名了水流和夕阳的方位,体现了舞蹈造型美的同时还与生活逻辑相符。紧接着姑娘欢快的跳着傣族舞,空气中都充斥着傣族少女的活泼气息,更能看出她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此时的伴奏音乐也越来越欢快,姑娘于溪边坐下,双脚浸于水面拍打出水花,后来干脆一跃而下,与鱼共舞。微风缓缓吹来,姑娘轻轻擦拭着晾干的头发,然后一遍快速的旋转头发,一遍将长发挽起做髻,将挽发的动作融入舞蹈中,也是一种对基础的突破,极具新意。
第三部分:天色渐渐暗了下去,姑娘拾起瓦罐,踩着轻盈的步伐,伴随这晚霞走上归途。
这部作品为女子独舞,极具傣族民间舞蹈风格特色。编导以表现出傣族少女和大自然的情为主,引导出傣族热爱水,勤于用水的民族态度,也是对滋润万千事物的水的歌颂,赞扬其为傣族人民带来了美好生活。这段舞蹈灵动纯真,有些婉约细腻的安静美,表现出来傣族舞蹈中轻盈灵动的舞步以及“三道弯”的独特造型,也体现了傣族的民族风情。将傣族少女活泼灵动的姿态表现的淋漓尽致。舞蹈中的纱巾使用的也非常精妙,白色的纱巾也进一步表现出来傣族人民对水的崇敬。在傣族,水象征着吉祥安定,水是人们最美好的祝愿,纱巾在舞蹈时轻柔的晃动,仿佛起了涟漪的江水。编导者于学习民间舞蹈元素时,从律入手而非行,表现出来傣族民间舞蹈独有的律动韵味,使作品优美又不失含蓄的表现出了清新自然的形象。傣族舞蹈学家刀美兰作为表演者更是以其质朴柔美的风格以及娴熟的技巧把傣族少女活泼可爱的风姿活灵活现的表现了出来,她饱含生活气息的演出也深深的牵扯着观众的心。
3《雀之灵》
《雀之灵》1986年由杨丽萍编导并在北京首演,1986年该作品荣获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编导和表演一等奖,音乐三等奖;1994年荣获“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奖。
杨丽萍的名字因孔雀舞而家喻户晓,她的舞蹈是有感而发,心灵的回归,跳自己的舞蹈,展示自然,展示生命,用生命跳舞。她把对自然的爱、对美的追求都体现在舞蹈的创作里。
洁白的孔雀于晨曦中飞过,轻踩露珠,煽动翅膀,迎风起舞。它舒展开镶嵌着金色羽毛的尾部,用舞蹈来表现出对和平幸福的渴求。它有时安静的站立,有时又舒展身姿。在初生太阳的下映出它美丽的倩影,高贵、单纯又包含生命力的形象,是真善美的化身。作者在傣族民间舞蹈的基础上,旋律上又进行了发展创新,通过针对孔雀灵动本性的主要描写,表现出傣族人民对于和平幸福生活的神往。杨丽萍对手臂、肩膀、头部等的动作充分运用,形成了宁静幽深的氛围,突出了孔雀的生命活力。舞蹈深邃的诗情画意,具有极为强烈的艺术魅力。
该作品不是简单地再现傣族舞蹈语汇,而是在其动律上注入现代意识,大胆发掘,创造出更加挺拔、舒展、奔放的舞蹈语汇。创造性地发挥了手的表现力,将食指与拇指的顶端轻轻捏住使其吻合,中指小指和无名指自然的翘起,营造出一种直观的形象,用手臂:肩部、腰部等部位来有层次感的跟着节奏摆动,来体现孔雀的灵敏和轻巧,完美的表现出来舞蹈的魅力和内在美。在舞蹈的构造上脱离了民族舞的常用再现生活的模式,不单按照孔雀的生活规律和表现形态,而是牢牢把握情字,让观众能够通过看舞蹈体会到编剧是用心来编舞的。在造型上要好好利用舞蹈动作的对比还有身体的平衡,左右侧的对程度,节奏也要做到快速转换,从而构建出一种流畅却又有型的造型美。杨丽萍在表演中将自己的生命和情感与舞蹈融为一体。在舞台上,她不仅仅是孔雀,还是傣族少女,更是她心灵上的形象具化。她用心去塑造出的圣洁灵动的形象有者迷人的艺术魅力。
这个作品从1986年首演至今观者无不为之陶醉,每看一次都会被作品透射出来的深邃的诗情画意所打动,无论是动作本身还是舞者杨丽萍本人都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杨丽萍曾经说过她的生命需要舞蹈,她的生命要用舞蹈表现出来,她用心来跳舞,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对生命的感悟和追思。“雀之灵”也就是杨丽萍自身队于生命的感悟和追思,正因为她对舞蹈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忘我的舞蹈境界才使得她的舞蹈能久久存活。杨丽萍把自己融进了正翩然起舞的孔雀中,此时的她好似一个精灵,充斥着生命的活力和张扬。
《雀之灵》犹如一个蓝色的梦境,一个无限纯净的世界,在那个神秘的境地,生命之河在流淌,洗涤和净化着我们的心灵。
傣族舞蹈基本动作如下。
1,旁边起伏。下沉的时候出右垮,双膝向下弯,左膝住右脚的膝盖,上身向左比出,头向右看,反方向动作出左垮,右脚点地向左腿,这个时候左腿是主力腿,重心都在左腿上,出垮的时候上身不能前侵后仰,保持正直,顶出右腰,头往左看。
2,正面起伏。重拍向下沉,慢慢的沉,向下走的要均匀,脊椎要垂直,蹲的时候不能前侵也不能后仰,脊椎对着脚后跟下沉,向上提的时候慢慢的,跟下垂一样。
3,脚部的正步起伏。当身体下沉的时候都有个抬腿,勾回来的时候膝盖不能向前顶(因为傣族舞蹈穿的是桶裙)向前会很难看,一定要垂直向后踢腿,而且是勾脚,每当踢起时都要迅速,动作要做的干净,还要带有呼吸,当腿向后踢的时候上身有点左右起伏,不能直直的起伏,当起左腿的时候,出右垮,起右腿的时候出左跨,这个动作在傣族舞中是非常重要的。
傣族舞蹈,是傣族人民表达感情的一种特色舞蹈。傣族舞蹈分为自娱性舞蹈,表演性舞蹈,祭祀性舞蹈,武术性舞蹈等类别,舞蹈的动作虽大多婀娜多姿,节奏较为平缓,但外柔内刚,充满着内在的力量。
既有潇洒轻盈的“篾帽舞”,也有灵活,矫健,敏捷,且充满阳刚之气的象脚鼓舞,刀舞,拳舞等。在孔雀舞的表演中,时而节奏缓慢单一,动作舒展,感情内在含蓄,时而节奏快速多变,动作灵活跳跃,感情狂放而豪爽。傣族舞蹈那以特有的屈伸动律而形成的手,脚,身体“三道弯”的造型特点,以及刚柔相济,动静配合等特有的表演风格,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傣族文化源于傣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拜,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傣族美丽动人的舞蹈。傣族舞蹈中最著名的就是孔雀舞,孔雀舞栩栩如生的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下面,大家随我一起看看惟妙惟肖的傣族孔雀舞。
傣族孔雀舞是我国傣族民间舞中最负盛名的传统表演性舞蹈,流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潞西及西双版纳、孟定、孟达、景谷、沧源等傣族聚居区,其中以云南西部瑞丽市的孔雀舞(傣语为“嘎洛勇”)最具代表性。相传一千多年前,傣族领袖召麻栗杰数模仿孔雀的优美姿态而学舞,后经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成型,流传下来形成孔雀舞。
孔雀舞,傣语叫“戛洛涌”、“烦洛涌”或“戛楠洛”。这是傣族人民最为喜闻乐见的舞蹈,流传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傣族的许多村寨都有长于跳孔雀舞的人,由于代代相传及民间艺人的精心创造,形成了各具特色、不同流派的孔雀舞。孔雀舞的内容,多为表现孔雀飞跑下山,漫步森林、饮泉戏水、追逐嬉戏。拖翅、展翅、抖翅、点水。蹬枝、歇枝、开屏、飞翔等等。
孔雀舞有丰富多样的手形动作和跳、转等技巧,四肢和躯干的各个关节要重拍向下屈伸,全身均匀颤动,形成优美的“三道弯”舞姿。架子孔雀舞的舞蹈语汇尤为丰富,有“飞跑下山”、“林中窥看”、“漫步森林”、“抖翅”、“点水”等惟妙惟肖模拟孔雀神态的动作。孔雀舞风格轻盈灵秀,情感表达细腻,舞姿婀娜优美,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它不只在重要热闹的民族节庆中单独表演,也常常融合在集体舞“嘎光”中。孔雀舞具有维系民族团结的意义,其代表性使它成为傣族最有文化认同感的舞蹈。
感情内在含蓄,舞蹈语汇丰富,舞姿富于雕塑性。舞蹈动作多保持在半蹲姿态上均匀的颤动,身体及手臂的每个关节都有弯曲,形成了特有的三道弯舞姿造型,手形和手的动作也较多,同一个舞姿和步法,不同的手形或手的动作,就有不同的美感和意境,孔雀舞有严格的程式和要求,有规范化的地位图和步法,每个动作有相应的鼓语伴奏。由于气候及自然条件关系,傣族地区孔雀较多。傣族人民很早就有饲养孔雀的习惯。傣族人民认为孔雀美丽、善良、智慧,是吉祥的象征,对它怀有崇敬的感情。傣族群众常把孔雀作为自己民族精神的象征,并以跳孔雀舞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歌颂美好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孔雀舞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1975年世界青年联欢节上,女子集体舞蹈《孔雀舞》获金质奖章,民间舞蹈《双人孔雀舞》获银质奖章。舞蹈家杨丽萍表演的孔雀舞在省内外享有盛誉。唯她能用那种美得令人窒息的肢体语言表达天籁与人籁,从而启发了我们对艺术无限可能性的理解和宽容。她的舞蹈因为纯粹而永不过时,因为独创而弥足珍贵,借助电视转播而曲高和不寡。她蔑视艺术教条与既定法则的勇气与其天分有关,但对艺术的颠覆和原创精神使她成为后继者的精神盟友和艺术标杆。
由于气候及自然条件关系,傣族地区孔雀较多。傣族人民很早就有饲养孔雀的习惯。傣族人民认为孔雀美丽、善良、智慧,是吉祥的象征,对它怀有崇敬的感情。傣族群众常把孔雀作为自己民族精神的象征,并以跳孔雀舞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同时,在傣族人民心目中,“圣鸟”孔雀是幸福吉祥的象征。傣族孔雀舞是傣族人们最喜爱的民间舞蹈,在傣族聚居的坝区,几乎月月有“摆”(节日),年年有歌舞。在傣族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赶摆”等民俗节日,只要是尽兴欢乐的场所,傣族人民都会聚集在一起,敲响大锣,打起象脚鼓,跳起姿态优美的“孔雀舞”,歌舞声中呈现出丰收的喜庆气氛和民族团结的美好景象。
在多种多样的傣族孔雀舞中,尤以瑞丽跳的孔雀舞较为精彩,也较为普及,几乎每个村寨都有跳孔雀舞的高手,甚至还有以跳孔雀舞为生的职业艺人。瑞丽傣族孔雀舞以单人舞为主,也有双人孔雀舞。舞者以男性居多。傣族孔雀舞有丰富多样的手形动作和跳、转等技巧,四肢和躯干的各个关节要重拍向下屈伸,全身均匀颤动,形成优美的“三道弯”舞姿。
傣族孔雀舞动作有着严格的程式和要求:每个动作之前有起式,完了后有收式;有固定的步法、位置图及固定的动作组合;每个动作组合又有固定的鼓点伴奏。架子孔雀舞的舞蹈语汇尤为丰富,有“飞跑下山”、“林中窥看”、“漫步森林”、“抖翅”、“点水”等惟妙惟肖模拟孔雀神态的动作。
傣族孔雀舞风格轻盈灵秀,情感表达细腻,舞姿婀娜优美,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它不只在重要热闹的民族节庆中单独表演,也常常融合在集体舞“嘎光”中。孔雀舞具有维系民族团结的意义,其代表性使它成为傣族最有民族文化认同感的舞蹈。
您可能还会喜欢:
白族蝴蝶会,对爱情的独特纪念
妙不可言的傈僳族葫芦笙舞乐和葫芦笙
傈僳族葫芦笙舞乐的历史渊源及特点
畲族民族形式多样的传统体育运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