髀骨拼音

髀骨拼音,第1张

髀骨[ bì gǔ ]即解剖学上的股骨,俗称大腿骨。

词语分解

髀的解释 髀 ì 大腿,亦指大腿骨:髀肉复生(因长久不骑马,大腿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安逸,无所作为)。 笔画数:; 部首:骨; 笔顺编号:

骨的解释 骨 ǔ 人和脊惟动物身体里面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胳(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刵 )。

髀 里 肉 生

髀(bì):大腿。原义是刘备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比喻因生活安逸而无所作为,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形容虚度光阴。

近义词:光阴虚度、无所事事、髀肉复生反义词:马不停蹄、疲于奔命

出处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bì)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译文: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我往常天天骑马,大腿上的肉都消瘦掉了。如今我很长时间不骑马了,大腿上的肉又重新长了出来。想想匆匆的光阴空空过去,转眼我就要老啦,可那远大事业毫无成就,所以感到很悲伤!”

《周髀算经》是中国古代数学史的重要篇章,其成书年代可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左右,主要作者已不可考,但据传为西汉时期的赵君卿。这部数学经典主要基于对天文、历法的研究,将天象和数学紧密结合,展示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卓越成就。

《周髀算经》的成就包括:

1 提出了著名的勾股定理。在《周髀算经》中,第一次提到了勾股定理,即“勾三股四弦五”,即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4时,斜边为5。这个定理在数学和工程领域有广泛应用。

2 涉及了分数运算和比例概念。《周髀算经》中使用了分数和比例的概念,这是中国古代数学中的重要部分。

3 提出了天文、历法方面的概念。《周髀算经》中包含了关于天文、历法的知识,如太阳高度、月亮运行、闰年等。这些知识对于古代的农业、航海和天文观测都有重要意义。

《周髀算经》的历史影响:

1 对后世数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周髀算经》中的勾股定理、分数运算和比例概念等对后世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2 促进了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周髀算经》中的天文、历法知识为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推动了历法的改革和完善。

3 对世界数学文化的影响。《周髀算经》中的勾股定理被认为可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一个数学定理之一,引起了世界范围内数学家的关注和研究。

4 体现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独特性。《周髀算经》展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独特性,将天文、历法与数学紧密结合,体现了中国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总的来说,《周髀算经》作为中国古代数学史的重要篇章,其成就在数学、天文学等领域都有深远影响,展示了中国古代科学的独特性和卓越成就。

首先,《周髀算经》中明确记载了勾股定理的公式:“若求邪至日者,以日下为勾,日高为股,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得邪至日”(《周髀算经》上卷二)

而勾股定理的证明呢,就在《周髀算经》上卷一 ——

昔者周公问于商高曰:“窃闻乎大夫善数也,请问昔者包牺立周天历度——夫天可不阶而升,地不可得尺寸而度,请问数安从出?”

商高曰:“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为句广三,股修四,径隅五。既方之,外半其一矩,环而共盘,得成三四五。两矩共长二十有五,是谓积矩。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数之所生也。”

周公对古代伏羲(庖牺)构造周天历度的事迹感到不可思议(天不可阶而升,地不可得尺寸而度),就请教商高数学知识从何而来。于是商高以勾股定理的证明为例,解释数学知识的由来。“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解释发展脉络——数之法出于圆(圆周率三)方(四方),圆出于方(圆形面积=外接正方形圆周率/4),方出于矩(正方形源自两边相等的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长乘宽面积计算依自九九乘法表)。

“故折矩①,以为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开始做图——选择一个 勾三(圆周率三)、股四(四方) 的矩,矩的两条边终点的连线应为5(径隅五)。

“②既方之,外半其一矩,环而共盘,得成三四五。”:这就是关键的证明过程——以矩的两条边画正方形(勾方、股方),根据矩的弦外面再画一个矩(曲尺,实际上用作直角三角形),将“外半其一矩”得到的三角形剪下环绕复制形成一个大正方形,可看到其中有 边长三勾方、边长四股方、边长五弦方 三个正方形。

“两矩共长③二十有五,是谓积矩。”:此为验算——勾方、股方的面积之和,与弦方的面积二十五相等——从图形上来看,大正方形减去四个三角形面积后为弦方,再是 大正方形 减去 右上、左下两个长方形面积后为 勾方股方之和。因三角形为长方形面积的一半,可推出 四个三角形面积 等于 右上、左下两个长方形面积,所以 勾方+股方=弦方。

注意:① 矩,又称曲尺,L型的木匠工具,由长短两根木条组成的直角。古代“矩”指L型曲尺,“矩形”才是“矩”衍生的长方形。

② “既方之,外半其一矩”此句有争议。清代四库全书版定为“既方其外半之一矩”,而之前版本多为“既方之外半其一矩”。经陈良佐 、李国伟 、李继闵 、曲安京 等学者研究,“既方之,外半其一矩”更符合逻辑。

③ 长指的是面积。古代对不同维度的量纲比较,并没有发明新的术语,而统称“长”。赵爽注称:“两矩者, 句股各自乘之实。共长者, 并实之数。

由于年代久远,周公弦图失传,传世版本只印了赵爽弦图(造纸术在汉代才发明)。所以某些学者误以为商高没有证明(只是说了一段莫名其妙的话),后来赵爽才给出证明。

其实不然,摘录赵爽注释《周髀算经》时所做的《勾股圆方图》 ——“句股各自乘, 并之为弦实, 开方除之即弦。案: 弦图又可以句股相乘为朱实二, 倍之为朱实四, 以句股之差自相乘为中黄实, 加差实亦成弦实。”

注意“案”中的“弦图又可以”、“亦成弦实”,“又”“亦”二字表示赵爽认为勾股定理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证明,于是他给出了新的证明。

详细分析请参阅 曲安京《商高、赵爽与刘徽关於勾股定理的证明》。

意思是: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不要歪斜,不要依靠在墙上;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腿不可乱抖动。

出自出自清代李毓秀《弟子规》,原文选段: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译文:

走路步伐从容稳重,站立要端正;上门拜访他人时,拱手鞠躬,真诚恭敬。

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不要歪斜,不要依靠在墙上;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腿不可乱抖动。

进出房间揭帘子、开关门的时候,应该动作轻缓,不要故意发出声响;拐弯的时候,应该绕大点圈,不要直楞楞的贴着墙角或者直角拐,这样就不会撞到物品的棱角,以致受伤,也不会因为有人在拐角处突然出现而撞在一起。

拿空器具的时候,应该像拿着里面装满东西的器具一样,端端正正,不要甩来甩去,不然会显得很轻浮;进入无人的房间,也应该像进入有人的房间一样,不可以随便。

做事的时候,即使再紧迫,也不要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惧困难,也不要草率行事。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康熙年间,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传统思想文化的认同,促进了儒家的发展。《弟子规》正是在这种文学氛围下,写作而成的。其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秀才。

他以《论语》“学而篇”中“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为中心,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贾存仁将其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文章主旨:

所谓“弟子”,不是一般的意义,而是指要做圣贤弟子,而“规”则是大丈夫的见识。“弟子规”便是说,要学习圣贤经典,做圣贤弟子,成为大丈夫。此书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远邪小、走正道,养成忠厚家风的必备读物。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

作者简介:

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山西省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人,生于清代顺治年间,卒于雍正年间,享年83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

他的著作有《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他的著作还有《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夫文约》、《水仙百咏》。

-弟子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249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8
下一篇2023-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