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到你能完全伸直膝盖为止,也就是你的大腿和小腿呈一条直线,如果在这个基础上还能继续伸膝,就代表膝关节伸展的活动度过大。站立时候如果膝关节到了过伸的位置,从侧面看上大腿与小腿形成一个向后的弧形,所以也有人把膝过伸叫做膝反弓。
表现为站立或行走时腿向后弹出,人的重心明显往后倾斜。是引起异常步态的原因之一。
有两种简单的视觉方法可以用来判断自己是否属于超出了“正常的屈伸范围”(判断膝盖超伸)
一、站立时大小腿之间的角度超过了180,呈“C”形(从正侧面看) 。
二、小腿腹相对于脚跟的位置远远靠后(肌肉异常发达的不算!!)。
膝反张的分类
1、膝前瘫痪或肌力低下型(由于股四头肌瘫痪或肌力低下,腘绳肌力减弱,膝关节不能稳定于伸直位,负重时强迫后伸位行走)
2、膝后瘫痪或肌力低下型(腘绳肌及小腿三头肌均瘫痪或肌力低下,膝后包括关节囊,韧带等松弛,可引起膝关节过伸)
3、膝关节本身骨性变化,至膝关节位置不正常。
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度(﹤10°)、中度(10°~30°)、重度(﹥30°)
根据功能状态分为:静态膝反张(多见于脊髓损伤、痉挛性脑瘫患儿)、动态膝反张(多见于脑卒中患者)
2
膝反张产生的原因分析
1、小腿三头肌张力高,导致踝关节背曲受限
2、股四头肌张力高或挛缩,牵张膝关节过度伸展
3、股四头肌无力,此时患者靠膝反张来维持膝关节伸展而保持直立位
4、腘绳肌及小腿三头肌无力,同样靠膝反张来维持直立位
5、伸肌肌力和屈肌肌力严重不平衡,即屈肌肌力过小
6、髋关节的屈曲挛缩,骨盆旋后,或是臀大肌后伸无力,都可以引起膝关节的过伸
7、躯干的控制能力对膝关节的过伸也有影响
8、一侧膝关节无力导致对侧代偿膝过伸
9、膝塌陷步态时采用膝过伸代偿
10、躯干前屈时重力线落在膝关节中心前方,促使膝关节后伸以保持平衡
11、支撑相伸膝肌痉挛
12、胫前肌无力,导致足下垂内翻畸形
13、髋膝踝关节运动序列异常,如站起来时伸 膝过快而伸髋过慢
相关肌肉群
绝大部分的膝盖超伸都不是天生的,而是由于我们相关各个肌肉群相互间的不平衡导致的。
一、两组对抗肌群附着于骨盆前侧:
1)腹肌(腹直肌,腹外斜肌)从前向上拉动骨盆。
2)髋屈肌(股直肌,阔筋膜张肌,髂腰肌,缝匠肌)从前施加向下的力。
二、两组对抗肌群附着于骨盆后侧:
3)腰背伸肌从后施加向上的力。
4)臀部肌(臀大肌,腘绳肌)从后向下拉动盆骨。
可以得出:
膝盖超伸=大腿前部肌肉、小腿后侧肌肉较强(过度紧张)+大腿后侧、臀部肌肉较弱(过度拉伸)
紧张的肌肉一:大腿前部肌肉
紧张的肌肉二:小腿肌肉
较弱的肌肉一:臀部肌肉
乒乓球最容易受伤的部位有:肩部、腰部、膝部。
1、肩部
肩关节是由肩胛骨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的一个人体中最灵活、活动度最大的球窝关节,作为上肢与躯干的连接处,在运动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而乒乓球作为一项单侧肢体运动,每一次挥拍击球都是以肩关节为轴,在进行提拉、扣杀、削球等动作时肩部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腰部
在乒乓球运动中,腰部是发力的主要部位,每一次挥拍击球都需要通过转腰来实现不同的落点和节奏,因此对乒乓球运动员的腰部力量提出较高要求。如果训练、比赛前预热不充分,腰部肌肉群就会受肌肉惰性影响在对面来球后难以迅速协调、收缩和舒张相关肌肉,极易造成肌肉拉伤。
3、膝部
不管是训练还是比赛,都可以明显观察到乒乓球运动员的膝关节始终处于“半蹲位”状态,这样可以使身体重心降低,从而更有利于击球时各种步伐的不规则交替变换、提高正反手的转化速度。然而据研究表明,膝关节的屈伸角度在30°-150°范围时,关节处于不稳定状态。
乒乓球项目起源
乒乓球起源于英国。19世纪末,欧洲盛行网球运动,但由于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英国有些大学生便把网球移到室内,以餐桌为球台,书作球网,用羊皮纸做球拍,在餐桌上打来打去。
1890年,英国运动员吉布从美国带回一些作为玩具的赛璐珞球,用于乒乓球运动。几位驻守印度的英国海军军官偶然发觉在一张不大的台子上玩网球颇为刺激。
后来他们改用实心橡胶代替弹性不大的实心球,随后改为空心的塑料球,并用木板代替了网拍,在桌子上进行这种新颖的“网球赛”,于是Table tennis就这样诞生了。
随着年纪渐长,膝关节的软骨也会逐渐的磨损,当软骨退化,露出其下的骨头时,就是所谓的退化性关节炎,会造成膝关节的疼痛、肿胀、僵硬、活动受限及关节变形(图一)。当膝关节属于晚期退化,且疼痛已经严重到影响日常生活,在使用药物或是其他非手术的治疗方式都无法缓解时,就可以考虑接受全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治疗。
图一:左图为健康的关节软骨,表面光滑,没有磨损;右图为退化的关节软骨,可发现其严重磨损,已经露出其下的骨头了。(/陈俊杰医师提供)
什么是全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
我们的膝关节大致上可以分为3个关节面:内侧关节面(膝关节的内侧)、外侧关节面(膝关节的外侧)及髌骨股骨关节而(图二),当这3个关节面有2个以上严重磨损时,就可以考虑接受全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
图二:膝关节可以分成内侧关节面、外侧关节面及髌骨股骨关节面等3个关节面。(/陈俊杰医师提供)
手术时,医师会将受损的关节软骨移除,换上人工材料来取代。这些人工材料包含了金属和塑胶两种:金属材料主要由钛合金或是钴铬合金做成,安装在股骨及胫骨上面,现在主流的设计,是使用骨水泥将这两个金属组件黏着在骨头的表面,在这两个金属组件中间会安装一片由聚乙烯制成的塑胶垫片。手术医师在安装人工关节组件的同时也会视情况调整膝关节的角度及膝关节周围韧带的平衡,如此才能确保手术能有效的缓解疼痛及恢复膝关节的功能,同时能减少人工膝关节不正常的磨损,增加人工关节使用的年限(图三)。
图三:左图为退化的膝关节,可以见到关节软骨磨损及膝关节内翻变形;右图为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可看到在股骨及胫骨上装置了金属组件,金属组件中间安装有塑胶垫片,同时对膝关节的角度也做了适度的调整。(/陈俊杰医师提供)
全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需选用自费材料吗?
全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在材料里的「超耐磨塑胶垫片」及「含抗生素骨水泥」这两项材料需要患者自费使用。
一般健保的塑胶垫片,如果手术后好好的保养,且没有发生感染或是并发症,大多数的健保垫片可以使用15年以上。自费的超耐磨塑胶垫片则可以使用更长的时间,建议较为年轻的患者或是平时较为活跃的病人可以选择使用超耐磨塑胶垫片,以延长人工关节使用年限。
1 康复目标:
第一,对病残的矫正和设法促进机体自然功能的恢复。第二,解除膝部疼痛、无力,保持关节稳定。第三,关节功能及活动性好,即负重、伸屈、外展、旋转,能够达到生活自理,活动自如。第四,预防并发症和废用综合征。
2 原则:
原则是必须使康复护理尽早付之实施,同时要自始至终地给患者心理支持方面的护理。
21 术后急性期护理
211 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性质、量及颜色,及早发现出血征兆;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的急性炎症表现,若切口肿胀明显伴静止痛和高热时,应及时报告医生;观察并评估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并适当给予止痛药物,确保手术当天平稳过渡;要注意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早期的深静脉血栓患者一般无疼痛表现,故应严密观察肢体是否肿胀,皮肤温度及静脉回流状况,如有无浅静脉曲张、皮张力增大等。
212 抬高患肢,消除肿胀:肢体末端的关节要进行活动锻炼,如下肢的足趾多未包括在外固定之内,手术当天及术后第1天应多次进行活动锻炼,术后第1天应锻炼固定肢体中的肌肉,行等长收缩,每日进行多次,每次15~20min,做成百次的收缩。
此2种锻炼,在早期恢复中甚为重要,由于患肢肌肉收缩,可促进肢体的静脉及淋巴回流,减少关节内粘连与关节外肌肉的粘连、挛缩,消除肿胀,有利于关节活动障碍的预防和治疗,促进以后的功能恢复。
213 注意协助患者翻身时,应避免压迫患肢,影响血运,尽量翻向健侧;注意患者的末梢血运状况及感知觉状况,如肢体末梢有麻木、疼痛及血运不好应及时通知医生;因膝关节局部血运差,抗感染力低,因此,要注意保持切口敷料清洁、无污染,如有渗出应及时更换。
22 功能锻炼期的康复护理(坐立训练期)
术后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关节活动障碍的预防和治疗,莫过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早期进行活动关节的有利条件是关节内与关节外软组织尚未形成粘连或有粘连尚未完全机化,锻炼的难度不大,可较快地恢复功能,故以治疗原则的指导,达到恢复肌力及活动关节的目的。其原则是早期开始,循序渐进,被动和主动,等长和等张。但应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目前临床上多采用CPM(连续被动活动)来进行锻炼。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证实CPM是防治关节疾病和损伤,促进关节软骨再生和修复行之有效的方法。
221 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大部分病人对使用CPM和进行活动都有恐惧心理,惧怕疼痛,怀疑自己是否能够承受。另一部分病人因对锻炼知识的缺乏,害怕使用CPM会对关节不利。护理人员应针对这一状况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耐心说服、安慰、解释,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等情绪,有的放矢地通过自己的言行,激励患者的斗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机体内潜在的积极因素,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
222 手术后第2天起在CPM上行被动锻炼,应在腰麻置管内注药拔管后,术后引流管拔除前,目的是既做到无痛锻炼,又便于引流充分。角度从40度开始,1个来回/min,持续锻炼1h,2次/d,以后逐日增加角度5~10度,每日2次。术后2周内屈膝超过90度。若疼痛剧烈或有皮下瘀血应适当减少度数,并遵循三级镇痛的原则止痛,即口服、肌注止痛药物,严重者应给予腰麻置管内注药。停机时间,一般手术伤口愈合,主动关节内活动无疼痛,肿胀停止或消退时,大约3~4周。
临床上常见到停机后肢体主动活动角度均小于机上活动角度,这是由于肌肉主动活动力弱,所以在CPM被动锻炼的同时,也应鼓励患者做主动锻炼。方法为取仰卧位,双手支撑床面,伸直膝关节将肢体抬离床面,双下肢交替进行,行股四头肌的锻炼;下肢伸直,做下肢诸肌肉收缩动作,持续数秒后放松,锻炼下肢肌肉舒缩功能。锻炼膝关节屈伸功能为坐床边小腿下垂,缓慢屈伸膝关节,仰卧位时将患肢伸直,缓慢屈伸膝关节和髋关节。训练肌牵拉功能时将足跟置矮凳上,单腿支撑坐立,缓慢弯腰至肌受牵拉,持续数秒后放松,也可取仰卧位,膝关节伸直,由他人协助抬起患肢至肌牵拉,维持数秒后放松。
223 人工假体置换术后,如术中假体固定牢固,术后可使用CPM装置,术中见骨质疏松严重,假体固定不牢的术后不宜使用CPM装置进行锻炼;膝关节内手术后,常规放负压吸引管,在CPM运转时,应夹闭吸引管,以防负压作用而使吸引管内血液回流,停机时放开吸引管;CPM机使用应从小角度逐渐增大,活动角度依手术部位、类型和要求而区别,以防关节囊或关节周围软组织松弛而造成关节脱位。手术肢体放在CPM机上后,要上好固定带,大腿应尽量贴于活动架上,防止肢体离开机器支架,达不到要求的活动角度。
预防膝关节感染是人工置换术后极为重要一项,它可直接导致手术失败,关节持续疼痛是膝深部感染的重要指征,它提示膝部有急性炎症或慢性炎症引起假体松动。患肢活动时疼痛加剧,体温持续升高,关节肿胀,充血或表现为长时间的关节疼痛,窦道形成而局部肿胀不明显,均提示有感染的发生。因此,要注意保持切口敷料清洁,不污染,联合使用抗生素,并注意预防其他感染。
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属于滑车关节。
基本介绍 西医学名 :膝关节 中医学名 :膝关节 英文名称 :knee、knee joint、articulatio genus 其他名称 :滑车关节 所属科室 :外科 - 骨科 发病部位 :膝关节 主要症状 :疼痛,屈伸困难 主要病因 :长期体力劳动,肥胖人群 多发群体 :长期体力劳动者,肥胖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是否进入医保 :是 一、解剖结构,二、主要韧带,1、髌韧带,2、腓侧副韧带,3、胫侧副韧带,4、斜韧带,5、膝交叉韧带,三、其他辅助结构,四、相关疾病及治疗,五、镇痛治疗, 一、解剖结构 髌骨与股骨的髌面相接,股骨的内、外侧髁分别与胫骨的内、外侧髁相对。 二、主要韧带 膝关节的关节囊薄而松弛,附着于各关节面的周缘,周围有韧带加固,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主要韧带有: 1、髌韧带 为股四头肌腱的中央部纤维索,自髌骨向下止于胫骨粗隆。髌韧带扁平而强韧,其浅层纤维越过髌骨连于股四头肌腱。 2、腓侧副韧带 为条索状坚韧的纤维索,起自股骨外上髁,向下延伸至腓骨头。韧带表面大部分被股二头肌腱所遮盖,与外侧半月板不直接相连。 3、胫侧副韧带 呈宽扁束状,位于膝关节内侧后份。起自股骨内上髁,向下附着于胫骨内侧髁及相邻骨体,与关节囊和内侧半月板紧密结合。胫侧副韧带和腓侧副韧带在伸膝时紧张,屈膝时松弛,半屈膝时最松弛。因此,在半屈膝位允许膝关节作少许旋内和旋外运动。 4、斜韧带 由半膜肌腱延伸而来,起自胫骨内侧髁,斜向外上方,止于股骨外上髁,部分纤维与关节囊融合,可防止膝关节过伸。 5、膝交叉韧带 位于膝关节中央稍后方,非常强韧,由滑膜衬覆,可分为前、后两条: 前交叉韧带,起自胫骨髁间降起的刖方内侧,与外侧半月板的前角愈著,斜向后上方外侧,纤维呈扇形附着于股骨外侧髁的内侧。 后交叉韧带较前交叉韧带短而强韧,并较垂直。起自胫骨髁间隆起的后方,斜向前上方内侧,附着于股骨内侧髁的外侧面。 膝交叉韧带牢固地连结股骨和胫骨,可防止胫骨沿股骨向前、后移位。前交叉韧带在伸膝时最紧张,能防止胫骨前移。后交叉韧带在屈膝时最紧张,可防止胫骨后移。 三、其他辅助结构 膝关节的滑膜层是全身关节中最宽阔最复杂的,附着于该关节各骨的关节面周缘,覆盖关节内除了关节软骨和半月板以外的所有结构。滑膜在髌骨上缘的上方,向上突起形成深达5cm左右的髌上囊于股四头肌腱和股骨体下部之间。在髌骨下方的中线两侧,部分滑膜层突向关节腔内,形成一对翼状襞alar folds,襞内含有脂肪组织,充填关节腔内的空隙。还有不与关节腔相通的滑液囊,如位于髌韧带与胫骨上端之间的髌下深囊。 四、相关疾病及治疗 膝骨关节炎是最常见的骨骼肌肉疾病,也是中老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85%全膝关节置换是由于膝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常见的难题之一是骨缺损的处理,骨缺损位置可发生于胫骨、股骨及髌骨,多见于胫骨平台骨缺损,股骨远端骨缺损较胫骨骨缺损的发生率低,但股骨远端骨缺损可增加膝关节的屈伸间隙,尤其是屈曲间隙。初次全膝关节置换骨缺损原因主要包括胫骨平台的磨损、骨坏死、髁发育不全、创伤、炎症反应等;全膝关节置换骨翻修术缺损的原因主要包括关节炎性、成角畸形、缺血性坏死、应力遮挡、胫骨高位截骨术史或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史及假体取出操作不当,或见于感染关节置换,第一期的清创阶段。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亦可发生骨缺损,尤其多见于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中,原因包括截骨过多、感染、翻修术中取出假体不当造成。术者需要合理地处理骨缺损,准确地安放假体和建立牢固的骨-假体接触界面,为假体提供足够的支撑而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五、镇痛治疗 膝关节感觉神经射频热凝术是对隐神经和股神经的关节支射频热凝达到镇痛的目的,该方法不影响病人运动功能,而且创伤小,对病人全身状况影响小,是非常有前景的治疗重度OA的方法。此前的膝关节感觉神经射频热凝术往往采用X线定位,由于膝关节感觉神经非常细小,且走行变异较大,借助于骨性标志X线定位难度较大。超声技术的发展和对膝关节感觉神经解剖研究深入使我们可以采用超声引导进行精确的隐神经和股神经的关节支射频热凝术。
手术后第1天到第3天的早期康复训练。相信很多网友会问:刚做完手术就运动不痛吗我要说的是这一点大家可以放心,就拿我们医院为例,我们建立的是无痛病房,围手术期我们有一套完整且成熟的镇痛方案,可以保证患者在无痛苦的状态下进行康复训练,第一天我们推荐的是踝泵运动:手术后躺到病床的那一刻起即可在床上做此运动。患者用力把膝关节伸直、踝关节背屈,再努力收缩大腿和小腿肌肉至少5~6 s,之后完全放松。需要注意的是患者需用力把膝关节伸直,踝关节背屈,再努力收缩大腿和小腿肌肉,之后放松,这样可促进血液回流。练习应分组进行,每组5次—10次,每天3组—6组,每个动作尽量做到位,由慢至快。
术后第2天我们推荐压腿练习:患者可坐起练习按压膝关节。将腿伸直放在床上,用软垫垫于足跟处,并将双手放在膝盖上方,轻轻下压,使腿尽量伸直,每次要维持3~5 min左右。术后第2天,患者可坐起做按压膝关节动作,尤其是术前伴有屈曲挛缩畸形的患者更应在术后做此练习。这是锻炼腿伸直的最好方法。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伸直比屈曲要困难,只有伸直了腿才能正常行走而不引起疼痛。
术后第3天开始练习直腿抬高:这一点大家应知道它是在手术后第2天拔除引流管后,并且摄X线片复查假体位置后方可开始练习的。大家此时可以用力伸直膝关节,并使踝关节背屈,然后将整条腿抬高30°,维持几秒钟后将腿放下,完全放松。练习应分组进行,每组5~10次,每天3~5组。还有弯腿练习:也是在术后第3天起开始练习。刚开始时可在床侧进行,患者坐于床边自然放松,小腿凭借重力垂到床下,达到90°;然后将健肢放到患肢前方,向后压,即可增加屈膝角度,用力大小以能够忍受为度。需要注意的是这期间要注意预防水肿:大家可在休息时将患肢用特制下肢垫抬高,以利于血液回流,患肢远端应高于心脏水平。特别小心的是膝关节应屈曲5度—10度以防腓总神经麻痹,踝关节背屈90度,足跟悬空,防止受压。
术后4天—14天行恢复期锻炼。这个期间,我们大家可以反复的练习前三天我们的锻炼动作,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持续被动活动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CPM机,进行髋膝关节屈曲被动锻炼。因膝关节周围肌肉少而肌腱多,加上长期膝关节病变使肌肉萎缩,此时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膝关节活动,初次练习屈伸由0度—30度,以后每天增加10度,术后两周应达到120度,每日2次,每次30分钟。频率由慢到快,活动范围以患者无痛为准。CPM对肌力恢复、髋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有良好作用,可防止关节周围组织粘连,使关节活动改善,促进功能康复,增强韧带强度,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
患者在床上完成这一系列的功能锻炼同时,这个时期(4天—14)天也开始考虑下床站立行走的功能锻炼,下床时首先我们先缓慢地将身体移向床边,然后将健康的腿先慢慢地移下床边,接着用双手环抱着患肢缓缓地移下床,这时我们要依靠助行器和上肢,以及另一条健康的腿来保持身体站立的平衡,待直立时感到舒服及可维持平衡后,接着开始准备行走。刚开始下地行走锻炼,一定不要锻炼过度,我们推荐第一天走三次,每次三分钟,以后每天每次可增加二分钟。这个时候大家一定要注意的是在:行走的一定要有家人或者护士的陪同,切莫摔跤。
术后第2周~3个月,此阶段重点为进一步提高前两周的效果,增加患肢活动范围及负重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患者可以开始尝试完成以下几个动作:
第一:可在轻度倾斜坡面上独立行走。
第二:独立完成穿鞋、袜、裤等日常生活之动作。术后家中需要准备:一、座椅,座便器和楼梯上安装可靠的扶手。二、要把马桶升高。三、浴室准备可靠的把手和椅子。四、座椅上准备一个舒适的垫子,有安全的靠背和扶手,准备一个脚凳,以便患肢休息。五、穿衣棒、穿袜帮助器,和一跟长柄鞋拔,穿脱鞋袜时,不要过度弯曲膝关节
第三:使用锻炼自行车座,调整车垫位置直到伸膝位时,逐步刚刚够及踏脚。先向后踏,感觉很舒服时,在向先踏,逐步增大脚阻力(约4-6周后),每两日一次,每次向前踏15分钟,逐渐增加到每日3-4次,每次20-30分钟。
第四:上下楼梯活动,早期主要依靠拐杖上下,健腿支撑,患肢以下负重到部分负重,要求健腿先上,患腿先下,开始要用扶手支持,每次只跨一阶,楼级距离不要大于14厘米,上楼下用健足,下楼先用患足。待病人适应后脱离助行器。
您好,进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膝关节应处于伸直位放置。建议:进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患者,术前膝关节长时间活动受限,使膝关节都处于屈曲状态,肌肉挛缩,因此术后应将膝关节放置于伸直位,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如术后膝关节仍保持稍屈曲状态,则肌肉不能充分拉伸,将来下地活动时,膝关节会仍处于屈曲状态,也就是不能伸直了。 查看原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