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背屈受限,影响最大的地方在这里。

足背屈受限,影响最大的地方在这里。,第1张

足背屈就是脚尖向上翘的动作,也叫跖屈,相反的方向绷直脚尖叫蹠屈。

正常足背屈的角度为0-20度,蹠屈角度为0-60度。

足背屈不足会直接影响踝关节的灵活性,还会造成膝关节后移出现膝超伸和骨盆前倾,影响盆底肌功能,同时盆底肌和膈肌的对位也会出现问题,直接影响呼吸 而呼吸也会造成整个脊柱的问题。

这是前几天听一个千聊课程讲足背屈的影响,word 天啦!听完我都一度他妈的认为足背屈不足的人第二天都要死掉的感觉。

我希望看我文章的人都能明白,任何东西都要考虑数量级的问题。

健身房人人都会练的一个动作——深蹲,髋膝踝三个关节的动作共同完成深蹲,而足背屈不足就会出现其他关节的代偿。

髋关节过度屈曲来代偿足背屈不足,像这样身体都贴到大腿了,如果是这样去做深蹲,那么腰上的压力就会出奇的大,重量也上不去,蹲的多了腰上的肌肉就会出现损伤,具体会出现什么损伤还要结合具体情况了。

这种习惯性代偿还算好的,只要不负重其实都不会出现大问题,因为腰椎承重的能力还是非常强的。

如果说深蹲在生活中还不是很常见的话,那走路/上楼梯这样的动作应该每天都会有很多次了。

膝关节的内旋/内扣来代偿足背屈不足,因为膝关节在屈曲位具有内旋20度的功能,这个功能在伸直的时候就没有了

像上面女孩子那样动作站起来的话,就会对关节囊和内侧半月板产生一次摩擦,时间久了就是常见的膝关节炎/半月板磨损/有积液

观察的多你会发现,大部分人的膝关节炎是在一次爬山(上坡比台阶爬山更容易出问题)或者走路爬楼梯之后出现疼痛,去医院检查发现半月板磨损70%以上伴随髌腱炎/滑囊炎而且里面有积液,这种情况的话不去调整足背屈的角度,关节炎永远好不了。

任何时候人都需要稳定躯干,下肢有三种稳定模式

100多年以前我们走的路都是不平坦的,经过几百万年DNA的学习,人类发展出了这三种稳定模式,让我们可以在任何路面行走

最近这些年开始,人不再需要那么多的稳定,不需要防滑和抓地,不再需要应对各种凹凸不平的路面,因为我们有最舒服的鞋子和最好的路面

我想小孩子出生的时候应该都是有这些功能在DNA里面的,只是在十多年的发育中慢慢失去了,最先开始退化的就是踝关节,它是人体最灵活的关节,但是现在不需要这个灵活性了,于是踝关节的灵活性开始下降,背屈不足  蹠屈出现小腿痉挛。

THE END

做专业我是认真的,如果您也觉得文章有价值,请帮我分享出去  感谢!!

足下垂可以手法被动活动,做踝关节多角度活动,充分放松周围肌肉组织,棉签刺激足底皮肤,刺激本体感觉建立,斜板站立训练,脚尖在上,脚跟在下,每次5分钟,弹力带辅助步行训练,肌电反馈治疗。

意见建议:足下垂的康复训练有很多种,包括针灸、康复训练、理疗等。针灸针对于足下垂的治疗。

严格说来,屈肌和伸肌的定义并不确切,屈和伸是相对的。比如说,股四头肌的作用是使小腿伸(在膝关节处),同时它也能使大腿屈(在髋关节处)。所以一般不能绝对的说某块肌肉是屈肌,某块肌肉是伸肌。另外,人体没有“股三头肌”这块肌肉,只有股二头肌,在大腿后侧,有两个头,长头起于坐骨结节,短头起于股骨嵴外唇的下半部,两头于大腿下三分之一处汇合,止于腓骨小头。直立踢腿踢不高并不是股四头肌无力的缘故,是因为大腿后侧肌群(包括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等)的伸展性差,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柔韧性差,应该通过压腿之类的柔韧性训练来提高,练习股四头肌的力量对于柔韧性没什么太大的帮助。

1专业的治疗。有的宝宝在妈妈子宫里长时间处于异常姿势,导致出生后脚外翻。这种情况不用太担心,可以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逐渐好转;摇椅脚:但是,宝宝有僵硬的外翻脚,脚呈现摇椅状,称为摇椅脚。此时高度怀疑宝宝有垂直距骨,需要去医院找专业医生诊断。垂直距骨一旦确诊,应给予专业治疗,必须早期治疗。

2手动矫正按摩。大多鼓励四爬、跪立训练,不鼓励过早负重。如果能主动抢站,帮你走远,建议穿硬底鞋或矫形鞋垫,必要时穿功能鞋。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如果有膝外翻(X形腿)和/或膝外展,建议在上述站立和行走条件下佩戴踝足矫形器。宝宝有足外翻倾向,此时可以进行手法矫正按摩。每天坚持手动矫正按摩30分钟,可以更好地促进足部的健康发育。

3穿矫形鞋。矫形鞋是一种专门为拇外翻患者设计的鞋。穿上这种鞋,行走力度比较均匀,对矫正拇趾外翻有辅助作用,还能缓解孩子走路时容易疲劳、脚痛、容易摔倒的症状。练习踮脚走路。如果孩子能正常行走,可以每天练习踮脚10分钟,每天2~4次,可以改善足部的受力,纠正足外翻。

4爬行训练。膝关节屈曲位有利于纠正膝关节伸直,增加膝关节控制力。另外还有三头肌牵引和肌肉力量训练,让孩子的前脚放在台阶上,脚跟放在地下。训练孩子时,脚跟放下,前脚跟抬起,这是摆动最需要的力量训练。架桥训练,增强体力,促进髋关节屈伸,矫正躯干屈曲,以及上下台阶训练和负重训练等。,有利于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矫正足外翻。

5潘塞缇的方法。这种治疗方法对于在9个月内(出生后不久)开始治疗的儿童是理想的。对于9至28个月的儿童,这种治疗仍然有效,可以纠正所有或大部分畸形。28个月后,潘塞缇方法仍然有效,但大多数孩子会同时需要手术。

以下方法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任选其中一个最适宜的一种。一般每日练习2--3次,力求角度略有增长即可。练习过程中肌肉及关节周围的牵拉感及轻微疼痛为正常,不可收缩肌肉对抗,应完全放松,否则将会无效。采用负荷的重量不宜过大,应使患肢完全放松,练习过程中或练习后如有特殊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或您的治疗师。中途不得休息,反复屈伸,否则将影响效果。康复训练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切不要操之过急,绝对禁止暴力。(仅供参考,有疑问敬请咨询治疗师)

屈曲的练习:

1 髌骨松动术(拆线后如果髌骨活动不佳即可开始):

首先找到髌骨边缘,用手推住髌骨边缘,向上下左右方向缓慢用力推动髌骨至极限位置。每方向15次左右,2—3次/日。可于屈曲练习前进行。

2 坐(或仰卧)位垂腿:

坐或躺于床上,膝以下悬于床外。健腿在患腿下保护放松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至极限处保护10分钟。必要时可于踝关节处加适度负荷,切勿将负荷置于脚背。

3 坐位“顶墙”:

坐椅上,患侧足尖顶墙或固定,缓慢向前移动身体以增大屈膝角度,感疼痛后保持不动,数分钟后疼痛消失或降低,再向前移动,至极限。全过程控制在30分钟内。

4 俯卧屈膝:

俯卧位(脸向下趴于床上),双腿自然伸展,自行握患腿踝关节,使膝关节屈曲(可用长毛巾或宽带子系于脚腕处,以便于牵拉)。或由他人帮助,

每次被动屈曲后进行主动屈伸练习:

坐位,足不离开床面。缓慢、用力,最大限度屈膝,保持10秒后缓慢伸直。10—20次/组,1—2组/日。

伸膝的练习:

1 坐位或仰卧伸膝:

长坐位或仰卧位,足垫高,使膝关节悬空,于膝关节以上处加负荷,但切莫将负荷置于髌骨正上方。完全放松肌肉,保持30分钟。1—2次/日。

2 俯卧悬吊:

俯卧,膝以下悬于床外,注意不要把髌骨放在床沿上,踝关节处加重物。要求同上。

足步受限的意思是下肢无力,走路受限。根据查询显示,足步受限症状为双下肢的无力和走路受限,而没有这个上肢的症状,首先是要考虑一个腰椎管狭窄的问题,足背屈受限是出现了炎症,或因为挫伤引起的症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348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8
下一篇2023-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