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儿童咀嚼不好怎么锻炼

脑瘫儿童咀嚼不好怎么锻炼,第1张

  对于不知配合的小年龄段患儿,建议做以下家庭训练,以改善患儿的咀嚼、吞咽功能。

  一促进口腔感觉训练

  对患儿口腔进行各种感觉刺激,使其能够改善吞咽、咀嚼功能。方法包括:用冰块对口唇及舌进行冷刺激;用刷子快速地对口周、口唇、下颌内侧进行刺激;用手指拍打下颌中央部位及颞颌关节附近的皮肤;用各种各样形状的软硬物体等对其口腔及舌进行刺激,以改善其口腔的感知觉;把食物送入口中时,增加汤匙下压舌部的力量;给予感觉较强的食物,例如冷冷的食团,有触感的食团(例如果冻),或有强烈酸甜苦辣味道的食团;在所给予的食物适合口腔器官发育的基础上,尽量给予需要咀嚼的食团,借助咀嚼运动增加口腔刺激;给予腭舌弓温度触觉刺激。另外,鼓励患儿自己进食,家长逐 渐减少帮助,可使患儿得到更多的感觉刺激。

  二进食训练

  脑瘫患儿的进食训练可以提高口腔诸器官的协调运动功能,这对构音运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进食训练是发音训练的基础。

  (1)食物的选择:在纳食上,情况因食物形态而异。液体食物不必咀嚼,主要靠口唇将食物保持于口腔内,半固体食物取决于舌部运动,而固体食物则取决于门牙咀嚼及吞入咀嚼。应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选择食物,首选糊状食物,能较满意地刺激触、压觉和唾液分泌,使吞咽变得容易,然后由糊状→软食→固体食物→正常饮食。食物的内容必须适合口腔器官的发育。

  (2)姿势与体位:进行进食训练之前,必须让患儿进行抑制原始反射姿势的训练。抑制原始反射的姿位,即髋关节屈曲90 ° ,骨盆与脊柱的位置保持正常状态,缓慢活动头部。降低颈部的紧张性,使头部稳定在身体正中位置。

  另外,进食的体位还因年龄、病情和食物的性状而异,如小年龄儿进食糊状和软食训练时宜采取抱姿。培养良好的进食习惯至关重要,最好定时、定量,能坐位进食不要躺着进食,能在餐桌旁进食不要在床边进食。

(3)训练方法:辅导者可以将食物从颊部送至臼齿位置,轻轻地按压一下,直到下颌上下运动2~3次后,辅导者将手离开食物,以诱发下颌的活动。

(4)进食提示:在患儿进食时使用适当的语言、手势、身体姿势等提示,以促进患儿的吞咽,帮助患儿减少吸入的危险。另外,在吞咽时要注意防止误吸,因此,吞咽困难的患儿要在安静环境下进食,避免分心影响吞咽。

(5)进食前后清洁口腔:患儿进食前后均需清洁口腔。吞咽障碍患儿口腔及咽部感觉、反射差,进食后残留在口腔及咽部的食物不易清除干净,容易随呼吸进入呼吸道,导致进食后潜在的肺部感染;患儿正处于发育期,不注意口腔卫生,容易造成牙齿的损害,进一步影响进食功能。因此,进食后口腔与咽部的清洁对于吞咽障碍患者预防肺部感染是一项重要措施。

脑瘫目前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般治疗,包括加强护理,注意营养卫生;根据患儿现有情况制定何时康复的方案,积极促使患儿进行康复训练;言语障碍及智力低下者,加强言语、文体和音乐训练;运动障碍者进行理疗、按摩,以改善患肢的运动功能。

二、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是目前脑瘫治疗的主要方式。医生会通过正确评价患儿神经发育水平,运动功能的特点,根据各种康复治疗法的原理和特点制定出最合适的康复方案,包括家庭康复,矫正患儿异常姿势,针对患儿运动障碍的运动训练;特殊教育,在特殊学校、福利院、康复机构,对不能适应正常学校教育环境的脑瘫儿进行特殊教育;其它类的引导式教育、感觉整合训练以及音乐治疗、药物治疗。

目前尚未发现治疗脑瘫的特效药,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手术治疗包括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术及各种矫形手术等。脑瘫一般治疗方法包括运动治疗法,物理治疗法,药物治疗法和中医治疗法等等。每种治疗方法都有具体的做法和注意事项。

  1、运动治疗法。运动治疗法包括粗大运动(比如行,跑),精细运动(比如有目的性的指认物体),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训练(如训练抓物体,弯腰捡物体,抬脚训练,单脚独立);

  2、物理治疗法。物理治疗法可以通过神经电刺激疗法,水疗法或者温热疗法等来治疗;

  3、药物治疗法。药物疗法与用药有关,可以选择口服或注射两种方法。一般用药为:脑神经营养药,活血药,肌肉松弛药等。有条件可以交替选择如下药物:脑多肽,胞二磷胆碱,脑活素,乙酰谷酰胺等;

  4、中医治疗法。中医治疗法包括按摩治疗法,针刺治疗法以及中药治疗法等。

  另外,也可以采用现代医学治疗法。比如手术,语言交流治疗,ADL训练等等。  总之,治疗脑瘫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治疗,用药要遵循医生的嘱托,切忌胡乱用药。

 在脑瘫患儿中,痉挛型脑瘫所占的比例最多,最为常见,伸张反射亢进是本型的特征。一般低出生体重儿和窒息者易患本型脑瘫,占脑瘫的50%以上,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肢体异常痉挛性,可随着成长而发生关节挛缩变形,显著特点为上肢内旋后伸,拇指内收、握拳,下肢内收内旋,屈膝屈髋,尖足等。

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

  (1)抑制上肢的内收内旋、拇指内收、握拳、屈肘、肩关节后撤,保持良好的体位和姿势,采用Bobath手技。其训练方法如下:

  ①拇指关键点控制训练。

  ②被动手指屈伸训练。

  ③上肢带关键点控制,双上肢外展外旋、上举。

  ④抱球姿势。

  ⑤Bobath球或滚筒上训练,仰卧其上促进全身伸展姿势。仰卧一侧并抱腿抑制头背曲,俯卧其上促进抬头和手支撑。

  ⑥拧毛巾式训练纠正内旋后伸。

  ⑦中线活动的促通。

  (2)抑制下肢的内收交叉、屈膝屈髋、尖足、足内外翻,

  其训练方法如下:

  ①双下肢交互运动训练,对降低肌张力,抬腿跨步都有帮助,

  ②双下肢外展、外旋训练,纠正内收交叉,

  ③双侧内收肌的放松和按摩,

  ④骑跨于滚筒、花生球上或借助于髋关节外展训练椅,

  ⑤利用手法和内外翻矫正板纠正足内外翻,

  ⑥胭绳肌牵张训练(见膝关节活动训练章节)。

  ⑦髂腰肌牵张训练,

  ⑧跟腱的牵拉训练及足背屈的维持训练,以纠正尖足,

  ⑨髋关节伸展训练以纠正屈髋,

  ⑩搭桥式练习,促进骨盆伸展和加强腰背肌肌力。

  (3)关节活动度的改善训练和稳定性、协调性训练:

  ①各大关节的被动关节活动训练。

  ②对于严重的有踝阵挛或肌紧张的,可配合痉挛肌治疗仪治疗。

  ③手口眼和手足口协调性训练。

  ④双上肢支撑训练(既可促进手支撑和手指的伸展、抬头,也可促进髋关节伸展):训练床上被动支撑;楔型垫上训练;滚筒上训练。

  ⑤立位促通板训练以促进站立并加强下肢稳定性。

  ⑥年龄3周岁以上的可利用骑自行车、跑步机加强下肢训练。利用股四头肌训练仪既可增强下肢肌力,又可促进下肢分离运动的完善。

  ⑦利用娱乐体操,提高上肢侧举、上抬、外展的关节活动。

  ⑧手指训练可用捏取小食品、玩积木、叠纸、持笔描图、木钉盘训练等。

  (4)增强体轴性旋转能力和体干的活动能力训练:

  ①体轴回旋模式(卧位、坐位、立位)。

  ②仰躺于滚筒上,利用滚筒的旋转性,使患儿双下肢、髋关节、躯干以及颈背部出现伸展姿势,也可以缓慢转动滚筒,使患儿重心左侧或右侧转移,反复操作,让患儿感觉重心的变化。

  ③翻身训练:反射式翻身;手部控制式翻身;腿部控制式翻身;头部控制式翻身。

  (5)坐位及坐位平衡训练:坐位平衡取决于头部的位置,躯干肌负重能力,头躯干和肢体之间的协调能力。

  ①先进行坐位的保持训练。

  ②能独坐后进行前方、左右、后方平衡,重心转移、复原的感觉训练,可借助Bobath球、平衡板进行训练以增强训练难度。

  (6)爬行训练:

  ①四爬位的保持。

  ②四点、三点、两点支撑负重平衡训练。

  ③训练爬行。

  (7)跪位训练:

  ①扶物双膝跪训练。

  ②不扶物双膝跪。

  ③单腿跪训练

  (8)立位及立位平衡训练:坐位到立位;跪位到立位;单腿站立;下蹲起立训练;立位平衡训练。

  (9)步行训练:步行需要有一定的平衡能力、重心转移能力以及主动屈髋屈膝及足背屈功能。独站完成后,可利用助行器、步行阶梯、平行杠练习行走,若有双下肢交叉可利用外展步行板进行训练。

注意事项

  痉挛型脑瘫患儿均有程度不同的运动障碍,通过各种运动训练手法能有效改善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挛缩变形,降低肌张力,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从而消除或改善运动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残疾,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训练需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被动到主动,由静力控制到动力控制,由借助控制到自我控制。同时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使家长有信心、恒心,持之以恒坚持治疗,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在八一脑瘫康复中心初入院的很多小孩,步态异常,如剪刀步、内外八字脚、足内翻、足外翻等,给患儿造成了很大的生活自理难度。对此八一脑瘫康复中心对脑瘫患儿行走前应该具备的重要条件和脑瘫患儿如何进行行走训练做如下的总结说明:一、脑瘫患儿行走前应该具备的重要条件 1下肢具备良好的负重能力: (1)下肢肌力训练蹲站、单腿跪立 蹲站时,患者可先进行扶物蹲站,蹲起时,治疗师坐在患者后,双手放在患者膝关节处,防止蹲起时膝关节并拢,同时控制双腿用力不均的情况,站起时,先抬起臀部,重心稍前移,然后站起;单腿跪立时,治疗师坐在患者后,一只手放在患者用于站立腿的膝关节处,防止站起时膝关节向内旋。 (2)负重训练站立位-两肩加压训练、髋关节加压训练 2有站立位静态平衡反应出现: (1)并足站立训练-让患者双足并拢,足尖向前站立。提高存在扁足或足外翻的患者的立位平衡协调能力,但不适用于足内翻患者。 (2)分腿站立训练-患者双足向两侧分开,双足之间和距离大约2个肩宽,脚尖向前,髋膝关节伸展,呈站立姿势,保持数分钟,反复训练。注意双足之间的距不宜过宽,以诱发患者内收肌主动收缩为宜。 (3)纵向站立训练-双足一前一后,站立时,注意髋关节的控制,使躯干直立正对前方,前脚脚尖向前,后脚脚尖人斜向外侧。双足不能交叉。 (4)单腿站立训练-患者可先进行扶物单腿站立,站立时,身体重量放在支撑腿上即后面的那只腿。另一腿放在踏板或滚筒上,放正,防止膝关节内旋。 (5)重心转移训练-重心的前后转移,治疗师用手从患者后侧握着患者髋关节,使其髋关节轻度外旋,并注意使对侧肩向前,诱发出躯干的扭转,使重心侧方移动;重心左右转移,治疗师可叫患者侧向伸手取物,诱使他将重心移向一侧。 3能从较低的体位转移到站立位: (1)蹲位到站位 (2)单膝跪位到站位 (3)坐位到站立二、脑瘫患儿如何进行行走训练?1站立动态平衡反应的出现: (1)下肢三关节控制训练 a独站位前、后、侧方保护反射的促通-患者独站时,分别从前、后、侧方推患者,使其出现保护反射。 b站立回旋取物-治疗师在患者前面,让患者用左手拿治疗师左手的东西,右手拿右手的东西。 c站立平衡板训练-患者立于平衡板是,双脚间距保持与肩同宽,治疗师以双手轻扶其髋部,;轻轻左右晃动平衡板使患者重心左右移动,诱导患者的体轴向失去重心侧移动,自行调整保持平衡。 d跨步训练-患者站立位,双足平放,治疗师站于患者一侧保护,让患者将一只腿跨出,重复交换。跨腿时注意,另一只腿,躯干,臀部尽可能伸直,不要向前倾,也不要向后仰。 e跨障碍物训练-即在跨步训练时,在前面放一障碍物如滚筒,注意障碍物的高度要合适。 f上、下楼梯训练-患者具有一定独立行走能力时,可进行上下楼梯的训练。开始时,可由治疗师辅助控制其髋关节协助其进行上下楼梯训练。 (2)协助步行训练 a控制肩关节助行训练-患者站立位,治疗师于患者身后,将双手扶持在患者两侧肩部,行走时,由治疗师帮助其控制躯干,随着步行能力的提高,逐渐减少对其的帮助。 b控制髋关节助行训练-患者站立位,治疗师于患者身后,将双手扶持在患者两侧骨盆位置,用手帮助患者骨盆回旋及身体重心转移,以带动双下肢随着骨盆的旋转向前迈出,从而让患者感觉到交替负重的感觉。 c助行器训练-让患者扶助行器行走训练。或让患者扶Bobuch球进行行走,由于球的不稳定性,训练步行的同时加强患者的平衡反应。 (3)步态纠正训练 a纠内、外翻板训练-内翻患者双脚分立于V形板上,沿V形板向前行走;外翻患者双脚分立于△形板上,沿△形板向前行走。 b减重步态训练-通过减重步态训练器进行训练,根据患者体重及需要减少相应负荷,训练时可由治疗师扶其双脚,调整行走姿势。促进下肢向前迈步,建立正常的步行、步态模式,纠正异常的步态模式。 c扶双杠行歨训练2下肢交互伸展能力 (1)髋关节主动伸展训练-让患者仰卧位,髋关节进行相互交换的屈伸运动。 (2)器械训练-踏自行车训练、脚踏器训练 3平衡板训练:患者双脚前后分开站立在平衡板上,步距与肩同宽,身体直立,缓慢摆动平衡板,使重心前后移动。 4踝滚动训练:如果踝关节的屈伸不好,可先进行踝关节的屈伸训练。具有较好的踝关节的屈伸时,患者站立位,双脚前后分开站立,步距与肩同宽,将重心移到前面一只脚时,后面一只脚足跟离开地面,但脚尖没有离开地面,随后重心移到后面一只脚,后面一只脚足跟放回地面,前面一只脚的脚尖翘起,如此反复。 5上、下斜坡训练:让患者在一定坡度的斜坡上行走,行走时,脚尖向前。上坡时,处于后面的下肢保持膝关节伸直;下坡时,处于前面的下肢保持膝关节伸直。 6行走时注意提醒患者双脚的迈出距离、迈出频率、腾空时间尽量一致。

  首先得搞清楚患者所谓的“右侧下臂无力”是和具体内容,是处于迟缓状态没有任何随意运动呢还是说肌力有但是较小;

  偏瘫患者的典型模式是: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故其“手指不能伸展”为正常发展状态

  在进行肩关节的运动时候请注意先活动其肩胛骨,否则容易造成损伤 肩痛 进而造成“肩手综合征” 肩关节的活动包括内收 外展 水平内收 水平外展 屈 伸 ;肘关节的运动包括屈和伸;腕关节的运动包括屈 伸 尺偏 桡偏;前臂的运动还有旋前 旋后 (铅笔顺时针方向转为旋后,逆时针为旋前)

  如果病人处于迟缓期,没有任何随意运动,那么我们只有按照上述关节运动对其进行被动活动,同时可拍打肌肉进行刺激 。如果病人某些动作有一定力量但是比较弱,建议进行抗阻训练 增强肌力 偏瘫病人一般肩关节内收容易外展难 曲肘容易伸肘难 前臂旋前容易旋后难 曲腕容易伸腕难 手指抓握容易松开难 ,我们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进行训练

  请一定注意避免长期卧床 一定注意尽量避免患侧输液 还是建议到正规康复医疗机构就诊

  一 早期康复:

  此期患者一般表现为迟缓性麻痹,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也不出现联合反应,机体基本处于全面松弛状态;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1-2期。

  (一) 基本目的:早期康复的基本目的是防止日后会严重影响康复进程的合并症,如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争取功能得到尽早的改善,预防并发症。

  (二) 早期康复方法:

  1、正确体位:教会家属和护理人员采用正确的体位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的方法,要求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拍背数下。

  2、翻身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分别向两侧转动,双足撑床。

  3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 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脚交叉侧移等。

  4、床边被动运动——上肢:肩胛带,肩关节,肘关节,腕指关节。

  5、床边被动运动——躯干牵拉,背肌挤压刺激。

  6、床边被动运动——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及踝趾关节。

  7、促进肌肉收缩的方法:利用对肌肉的突然牵张,引起肌肉收缩。

  8、排痰

  9、床头抬高坐位训练:床头渐抬高,每个位置患者能维持30分钟,则渐加10度再训练,直至能床边坐起,无靠`位平衡练习。

  10、面,肌刺激:张口,鼓腮,叩齿,伸 ,顶上腭等,冰冻棉(或冰块含服)及味觉刺激。

  11、呼吸控制练习:要求患者深吸气—缓慢呼气,放松。

  12、坐训练:在床头抬高未达90度前,首先训练患者侧后单手支撑抬头抬肩的动作,直至能支撑坐起。

  13、坐位平衡:正确坐姿,床边坐位平衡,包括前后左右各向。

  14、坐位操:以加强平衡训练,包括双手交叉前平瘵,侧瘵,双手交叉指鼻,双手交叉向前指物;健侧下肢肌力训练等,可教会家属及护理人员,然后一日多次督促患者练习。

  15、床到轮椅(或椅)的转移。

  16、坐站练习:如有条件可早期给予患者床站立,帮助患者重获垂直感,重获对抗重力肌的控制,重获血压的自身调节,改善立位平衡和克服直立性低血压。一般情况下脑梗塞患者要求在入选治疗组3-4天后达到床边坐位,二周内可训练站立,辅助力量视病情而定;脑出血患者应尽量在二周内达到床边坐位,四周内达到站立。

  17、健手做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动:吃饭、穿衣、洗漱等。

  18、应用电刺激:低频直流电刺激,TENS等。

  19、应用肌电反馈技术。

  20、应用推拿针灸治疗。

  21、应用脑循环治疗促进脑血液循环。

  22、言语治疗。

  23、心理治疗。

  (三) 康复安排:

  指导患者和家属每日若干次完成1、2、3、8、9、10、11、17等项;4、5、6、7、12、13、14、15必须由治疗师完成每日一次,每次45分钟;18、19、20、21、22可由各单位自行确定进行与否;23、24如无进行专业的此项训练,治疗师在功能训练过程中应进行简单的语言训练包括简单的发声练习等;并负责患者的心理疏导以求患者尽可能的配合和以最佳状态进行康复治疗。

  二、中期康复

  此期患者可明显的表现出上肢的屈肌协同运动和下肢的伸肌协同运动,并逐渐可做到某些肌肉关节的独立运动,相当于B恢复3-5期。

  (一)中期康复目的:抑制协同运动模式,尽可能训练肌肉关节能够随意的独立的运动,提高各关节的协调性,渐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

  (二)中期康复方法:

  从被动 助动 主动

  24、抑制上肢的痉挛模式。

  25、伸展躯干促进和改躯干活动性,抑制躯干紧张,痉挛。

  26、双手抱膝左右轻身体以控制上下肢痉挛。

  27、肩关节屈下用患手触摸治疗者手再触摸自己前额,然后再触摸自己对侧肩以训练肘关节随意屈伸功能。

  28、肢体放置与保持活动:在患手活动期间,指示在任意一个角度停住,并保持在此位置片刻以提高患上肢的空间控制能力。

  29、肩关节各向关节自主运动:肩前平举,肩外展,肩外旋。

  30、肘关节各向自主运动:肘,展,前臂旋后。

  31、腕指的自主运动:腕背伸,侧偏,拇指外展,对指等。

  32、肩带的活动:向上、向外、向下。

  33、桥式运动训练髋关节伸展控制。

  34、髋内外,外展的控制训练:健侧中立位患侧做,患侧中立位健侧做。

  35、膝关节屈伸展控制训练。

  36、髋伸展位膝关节的屈伸展控制训练。

  37、患者悬垂位训练下肢准备负重运动。

  38、俯卧位屈患膝训练。

  坐位:

  39、患侧上肢支撑训练。

  40、患侧上肢下做小范围屈伸肘关节。

  41、患手向前推物或双手交叉拾物。

  42、手背推移物体。

  43、前臂旋转压橡皮泥。

  44、患侧下肢屈髋运动。

  45、手指夹拾小物体(越过中线)。

  46、健侧下肢肌力训练。

  47、患侧下肢屈伸膝运动。

  站立位:

  48、站立平衡训练:左右前后移动重心。

  49、站立平衡操:双手交叉(可视情况而定)前平举过头,前平举后躯干左右旋转等。

  50、坐站控制训练,及分解练习。

  51、双手支撑墙面做肘关节屈曲伸展运动以促进肘关节伸展或者患手独立支撑。

  52、双腿前后站立,重心移动以小范围屈伸患膝。

  53、髋伸展位屈膝。

  54、屈髋屈膝准备迈步。

  55、患侧下肢内收、外展和下降骨盆训练。

  56、扶持下单腿分别站立。

  57、低迈步训练以控制骨盆上提下进行迈步。

  58、足ё诺匮盗贰

  59、双杠内步行训练(三点):健侧上肢向前扶杆——〉然后患侧下肢跟进——再健侧下肢上前一步。

  60、持拐杖步行训练(三点、二点):健手持拐向前——患下肢向前迈出——健足跟上。

  61、上下楼梯:上/健手扶——健侧下肢——患侧下肢

  下/健手扶——患侧下肢——健侧下肢

  62、床边ADL训练:洗漱、穿脱衣服、二便处理等。

  (三)康复安排:以上各项基本需治疗师帮助与指导完成,一般每天1-2次,每次45分钟,每周练习4-5天,家庭内一天一次,下午可指导家属练习一次。

  (四)注意事项

  所有的关节应保持最大关节活动范围,并治疗是在无痛或患者能耐受的范围之内,避免暴力,以轻柔手法为宜;治疗师应给适当的保护,辅助力量应由大到小,鼓励患者独立完成。

  三、 后期康复

  (一)康复目的:此期患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用患侧肢体,相当Brunnstorm恢复阶段5-6期。康复训练的目的在于如何更加自如的使用患侧,如何更好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通过训练掌握的技能,提高各种ADL能力,在保证运动质量的基础上提高速度,最大限度提高生活质量。

  (二)康复方法:

  继续前一阶段的训练,进一步巩固,提高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63、手指的精细动作加强训练

  64、侧方行走训练7先向健侧后向后侧

  65、改善步态训练:骨盆放松,屈膝加强训练

  66、改善步态训练:踝背伸牵伸。

  67、促进患侧下肢支撑能力:站立位,健腿在前,患腿在后,指示重心前移,患足足跟不能离地。

  68、促进患侧下肢支撑能力,患肢负重,健肢前后迈步。

  69、做站立位两足轮流交叉运动。

  70、家庭ADL指导。

  71、居室改造。

  (三)康复安排同前阶段。

  此期训练以社区康复医生和家属及志愿者帮助为主,每周3—4次。两周一次家庭随访或门诊随访。

  (四)关于辅助器具的使用。

  72、足托——足下垂

  73、腕背伸夹板——屈腕痉挛。

  74、拐杖,助行嚣。

  75、轮椅。

  另外 关于病人手不能伸展的问题 我们除了进行被动活动或者让其做在床上撑手外 如果手指屈曲痉挛比较严重我们可以采用夹板(矫形器) 帮其撑开 每天5-6次 每次20分钟

持续进行合理的康复功能训练非常重要,家长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为孩子制定康复训练的方案,每天为孩子做一定的训练如:纠正孩子走路

孩子由于平衡能力差,再加上屈肌紧张,不会下蹲,对于这种异常姿势,家长应要求孩子双膝内收并拢,使躯干与大腿形成直线开始时家长可在其后面固定骨盆,逐渐可让孩子自己跪在桌前最后,达到自己能控制髂关节形成直跪姿势,为独自站立打下基础《脑瘫治疗》可手机直接下

载,时时刻刻了解更多脑瘫常识。

脑瘫的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般孩子3个月大就应该开始做康复治疗了,通常做1年左右会有比较明显的疗效。如果孩子做了1年的康复治疗,肌肉僵硬得到缓解,走路的姿势和自主运动的能力都和同龄孩子差不多,就证明康复治疗比较有效。

  脑瘫治疗是一个综合性长期的工程,没有“捷径”,规范诊疗有望重返社会!康复训练必须贯穿始终,应遵循一定的规律方能达到理想效果。比如,对于一些年龄稍大、畸形已经较明显的脑瘫患儿,利用早期康复治疗的方法进行康复训练时效果不一定太明显,这时就要根据患儿的病型分类,设计选择一些简单的康复方法和步骤由家长对患儿进行长期治疗。

  对于1岁之前就已经得到早期确诊的脑瘫患儿来说,则可以通过早期康复训练加外科手术(矫形治疗)及术后长期康复训练这样的康复治疗途径,效果更好。需要注意的是,早期康复训练时应着重于抑制患儿的异常姿势、促进正常姿势的发育,以预防肢体的挛缩和畸形,促进运动功能的发育。

  如针对痉挛型单侧偏瘫患儿的上肢来说,应抑制肩胛及骨盆的后缩、上肢屈曲内收、屈腕屈指,促进肩胛及骨盆的前挺、上肢的伸直外展、伸腕伸指。在进行这种早期康复训练之前应该让患儿去医院进行彻底的检查,充分掌握患儿病情的基本情况,如果发现患儿的某个关节出现脱臼现象或其它不适于康复治疗的病变,不要贸然施行这些康复训练动作,以免对患儿造成损伤。

  在脑瘫早期康复训练时,要对脑瘫孩子做一早日进行有效阻抑肌张力、姿势及反射异常的训练。这种引导主动运动的训练可提高肌力和骨、关节稳定性,促进正常的运动功能;按摩、牵拉、体操等可阻抑痉挛及姿势异常,亦可不同程度减轻反射异常,为运动功能训练打下基础,二者缺一不可。从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们根据脑瘫患儿的年龄,分别总结出康复训练对应的最佳时间如下:

  4至7个月的孩子,应每天坚持康复训练3至5小时;8个月至2岁的患儿,应每日坚持6小时左右的康复训练,训练间隙应适当休息调整。而康复训的量也要根据患儿的身体状况进行不同的制定,但要注意,如果训练量过小的话,则无法达到理想的训练目的;而量过大的话,孩子体力上跟不上容易引发疾病,还会因为太过辛苦而影响情绪、进食及睡眠。

  所以,一定要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家长不可因为心疼孩子或急于求成的心理对孩子放松要求或过分要求,这样反而会影响到康复训练的效果。

  实践还证明,在不同月龄应保证的强化训练时间内,用语言、玩具等引导及用点穴等方法激发的主动运动和徒手或用器械扶持的助力运动的时间与牵拉、被动体操、按摩等被动运动及其他治疗的时间相比为6:4较为适宜。强化康复训练达到预期目标后,还应有维持成果的继续训练,训练内容及量视维持状况而定。

  当然,外科手术治疗小儿脑瘫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其重要地位不可替代。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发现,部分脑瘫儿童由于忽视了早期治疗,肌肉的挛缩、骨和关节的畸形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在这种情况下,物理治疗往往难以奏效,外科手术成为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对于这类患儿,手术矫治是保证康复治疗计划有效实施的重要措施。

  对于脑瘫儿童来说,手术治疗可以达一次性完成多肢体、多部位的治疗目的,使患肢的多个畸形部位得到矫正,切口小,出血少,不需输血,痛苦小,无副作用和后遗症。脑瘫术后肢体功能的协调性、整体性、灵活性大大增强。脑瘫手术术后整体功能恢复快,脑瘫的手术治疗优势是住院时间短,一般术后1周即可见到明显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350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8
下一篇2023-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