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舞蹈基本动作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第1张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源自西藏丰富的文化传统,多以宗教仪式、庆祝活动和生活场景为背景。其特点包括独特的手势、脚步和肢体动作,以及富有节奏感的音乐伴奏。手势常用于表达宗教信仰、自然景象和人生哲理,如“合十”代表虔诚。脚步则以轻盈、跳跃和旋转为主,展示出优雅和灵动的特质。肢体动作多以手臂和腰部的协调运动为主,以展示出舞者的柔韧性和力量。在藏族舞蹈中,强调整体的协调与合一,以及对生活和自然的敬畏之情。

藏族舞蹈的分类有很多种,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1、锅庄。这种舞蹈是以优美为主,结合柔和的音乐和柔美的舞姿,同时舞者的衣服以水袖为主,这种舞蹈形式是具有大众性的。2、弦子。这种舞蹈形式是韵味十足。3、踢踏。这种舞蹈是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表现优美的舞姿,同时这种舞者脚穿藏式皮靴。4、热巴。这种舞蹈是以流浪为主。

藏族舞蹈是藏族人民生活的一种缩影,同时藏族舞蹈的特别也是非常鲜明,因为藏族舞蹈是需要腿部的膝关节要相互交替、连续不断做弹跳动作,这种弹性动也需要替换为不断的屈伸动作,藏族舞蹈中是有颤抖的行动同时也需要有弯曲伸展的步态,因为藏族的舞蹈还应该随着身体的重心移动,同时才能够带动身体上肢的放松,手臂应有随舞蹈动作飘动的感觉。但是藏族舞蹈的表演是不能刻意移动上肢,而且藏族舞蹈的上肢不能有丝毫表演行为,这是一种享受。

藏族舞蹈很注重舞蹈形象,需要用伴舞曲调的旋律特征相结合,舞蹈也具有劳动动作和谐美感。而且藏族舞蹈在舞蹈时,强调足、膝、腰、胸、手、肩、头、眼等身体部位的协调,这种动作协调给人一种奇特而美丽的感觉。藏族民间舞蹈形式也是农牧文化与宗教文化的融合,这种舞蹈的风格特点是舞蹈的形象、歌曲的旋律、人物的动作等相结合的,而且藏族的舞蹈也带有不同的色彩。

藏族舞蹈就是藏族人民的所有舞种。藏族舞蹈与汉族舞蹈也是相互融合的,从而藏族舞蹈的出现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藏族文化。同时藏族舞蹈的表演形式是农牧文化与藏族文化相融合的产物,藏族舞蹈在舞蹈时,会因为地域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风格。

藏族舞蹈和宗教礼仪及习俗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在跳舞时,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在舞蹈中更好表现出来,同而且这种舞蹈也有明显的宗教心理。

可以。在现代表演中,可以在传统的藏族舞服装中加入混搭的元素,增加明亮的色彩或将其与别的颜色进行搭配。这种创新的混搭设计可以更好地展现舞者的形象和舞台效果,同时也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你说的藏族舞蹈的膝盖的动律,就是藏族舞蹈里面最关键要掌握的屈伸,藏族舞蹈的动律习惯跟这个民族是密不可分的,首先,你要对这个民族的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藏族人民常年生活在高原高寒地带,气候恶劣缺氧,决定藏族人民的体态不是昂扬向上的,在跳藏族舞的时候,首先就要注意体态问题,才会跳的像藏族舞蹈。其次,藏族是一个游牧民族,区别于农耕文化,一定要区别于江南小民族舞蹈的柔弱娇俏,想要跳的好看,要注意舞蹈时的热情奔放。在完成屈伸动律时,掌握起来并不难。你的脑海可以想像一下青藏高原连绵起伏的雪山,和无边无际的视野,这就延伸到你最需要注意的膝盖动律,切记膝盖没有完全直、也没有完全蹲死的时候,而是灵活的、平稳的、连绵不断的颤动律,切记做的有棱有角。注意了这些,相信你的藏族舞蹈会有很大的进步

《牛背摇篮》,《扎西德勒》。根据查询汉程网显示。

1、《牛背摇篮》,舞蹈用象征和比拟的艺术手法,以及浓郁的民族风格,表现藏族小姑娘放牧嬉戏的欢乐童趣,表达藏族人民与大自然亲密和谐的关系和纯朴善良的情感。

2、《扎西德勒》,扎西德勒就是吉祥如意,舞蹈以藏族踢踏和旋子为主要动作素材,讴歌藏族儿女的幸福生活。

藏族舞蹈[1]的特点:“颤”、“开”、“顺”、“左”、“绕”是各种类不同藏舞的共同特点,或称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从而构成了它区别于其他兄弟民族舞蹈的美学概念。藏族舞蹈的步伐十分丰富,从脚部动作上可概括为“蹭”、“拖”、“踏”、“蹉”、“点”、“掖”、“踹”、“刨”、“踢”、“吸”、“跨”、“扭”等12种基本步伐。 藏族舞蹈的手势,可归纳成“拉”、“悠”、“甩”、“绕”、“推”、“升”、“扬”七种变化。弦子:是属于藏族里面的慢板。节奏是像上的,身体慢起慢下。 ① 基本步伐②手形③脚位 2基本步伐——弦子步伐 ① 平步 ② 拖步 ③ 三步一撩 ④ 二步踢撩 ⑤ 单靠步 ⑥ 连靠步 ⑦ 长靠步 锅庄 踢踏 1.自然位 “自然位”是指人在生活中的自然站姿,位置相当于“正步位”和“小八字位”之间,脚尖不靠拢,两脚尖分开不大。 2.扶胯 五指自然合拢,双手掌心扶在腰胯两侧,肘与身体平行。这是藏族舞蹈的一种特殊叉腰姿势。 3.小颤 “自然位”,双膝比较松弛地上、下屈伸。是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律。 4.退踏步 “踢踏舞步”。站“自然位”,身体轻松自然。(以右脚为例)右脚前半脚掌向后踏一步,左脚原地轻踏一步,右脚再向前重踏一步,重心仍在左脚。三步均应踏地有声,前两步较最后一步略轻些。“退”和“踏”中间,间隔一脚距离。踏地节奏是:X X X  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齐眉晃手 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屈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右手顺时针划圆,左手逆时针划圆。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小于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 2、晃盖手 规格及要领: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从旁及里,形成上弧线的流动。单手的晃盖亦常见多出现于腰旁,腹前。 3、髋前划手 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左右手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在平面上划圆。髋前划手和齐眉晃手属规律性连接。 4、前后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向前后45°摆动,手腕主动。 5、横向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多为单手的横向摆动,手腕主动带动小臂,大臂附随。 6、平面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单手起至旁,从外至里于胸前水平面摆动,手腕带动,臂附随。 二、藏族舞蹈下肢动作类 踢踏类 (一)、颤踏动律训练 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碎踏 规格及要领:双脚全脚交替踏步,双膝颤动,踏脚节奏均等。 可进、退、转体。 动作短句: 2/4 中速 准备:体对一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8:(右始)保持基本体态,一拍一步“碎踏”进。 [2]-8:(右始)保持基本体态,一拍一步“碎踏”退。 [3]-4:(右始)原地一拍一步“碎踏”左转,体对七方向。双手由外及里“抹”。 5-8:(右始)原地一拍一步“碎踏”左转,体对五方向。双手由里及外“摊”。 [4]-8:反复[3]-8动作。体对三、一方向。 2、颤踏 规格及要领:弱拍双膝下沉,动作腿重拍踏地伸直膝盖颤动(变 支撑腿),同时抬起另一只腿。动作时,踏地与抬起另一只腿同步,颤时保持上身的稳定、松弛。 动作短句: 2/4 中速 准备:体对一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6:右脚“颤踏”(抬左脚),同时左转腰,里“横向摆手”。 7-8:体对一,原地左右“碎踏”二步。外“横向摆手”。 [2]-8:做[1]-8反向动作。 [3]-4:做[1]-8动作。 5-8:做[2]-8动作。 [4]-8:反复[3]-8动作。 3、抬踏颤 (抬踏亦叫“冈打”) 规格及要领:弱拍双膝下沉,同时抬起前脚掌,重拍膝关节带动,踝关节发力,脚掌快速击打地面,同时颤膝。可双脚亦可单脚做。 动作短句: 2/4 中速 准备:体对一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8:保持基本体态,原地双脚“抬踏颤”四次。 [2]-2:保持基本体态,原地右脚“抬踏颤”一次。 3-4:做1-2反向动作。 5-8:反复1-4动作。 [3]-2:原地右、左脚“抬踏颤”各一次。 3-8:反复1-2动作。 [4]-8:原地右、左交替“抬踏颤”八次。 4、吸颤步 规格及要领:动作腿吸腿时,支撑腿蹭踮颤膝一次,再落脚“碎踏”二次。注意保持上身的稳定、松弛。 动作短句: 2/4 中速 准备:体对一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2:左“吸颤步”进(吸左脚),右“前后摆手”。 3-4:做1-2反向动作。 5-8:反复1-4动作。 [2]-8:反复[1]-8动作退,双手上位左、右摆手。 5、退踏步 规格及要领:动作腿后撤半步,脚掌着地,同时支撑腿微离地面,da拍支撑腿踏地,再动作腿踏地颤膝。动作时,它具有退颤分离颤,踏地后顺势滑的特点。 动作短句: 2/4 中速 准备:体对一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8:右“退踏步”四次,“前后摆手”四次。 [2]-8:反复[1]-8动作,同时左转一周(7、5、3、1方向)。 基本动作加强训练 1、颤踏组合 音乐 2/4 中板 准备:体对一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4:保持体态,双手向上晃手至“斜上位”。 5-8:保持手位,前弯腰90°,又脚勾脚“旁虚步”敬礼。 [2]-4:收右脚正步位,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颤膝。 5-8:保持体态,(右始)原地“碎踏”四次。 [3]-3:保持体态,原地右“颤踏”(踏右脚颤膝,抬左脚),里“横向摆手”。 -4:原地左右“碎踏”,外“横向摆手”。 5-8:做1-4反向动作。 [4]-8:保持体态,(右始)“碎踏”前行。 [5]-8:反复[3]-8动作。 [6]-8:保持体态,(右始)“碎踏”后退。双手曲肘经肩向上抽再向前抛出,还双手垂于体侧。 [7]-8:保持体态,(右始)“碎踏”左转四个方向(二拍移转)。 手1-2:双手体前内“抹”,3-4:双手外“摊”,5-8:反复1-4动作。 [8]-2:(右始)向左横“踏”四步,双手体侧“摊手”。 3-4:原地右脚“踏”二次,双手体前内“抹”外“摊” 5-8: 做1-4反向动作。 训练提示: 1、颤膝时强调重拍向下,松弛、自如、灵活。 2、组合节奏准确,动作协调、连贯。

 在琳琅满目、繁花似锦的`不同类型和不同风格的藏族舞蹈中,虽然它们都具有各自独特的个性和固有的审美要求,但它们又都包含共同的精髓元素,以及共同的动作规律。这种精髓元素和规律构成了整个藏族舞蹈的审美概念。

 北京舞蹈学院藏族舞蹈基础训练教材 (女班)

 主讲教师:韩萍

 第一节:颤踏动律训练

 第二节:屈伸动律训练

 第三节:颤动律训练

 第四节:悠、摆、滑、踢步法训练

 第五节:顿颤动律训练

 第六节:颤跨、端步法训练

 第七节:转翻动作训练

 传统组合一:踢踏舞部分

 传统组合二:弦子舞部分

 传统组合三:锅庄舞部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399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8
下一篇2023-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