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韧
柔韧素质练习的方法、手段
发展柔韧素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跨过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性。其伸展能力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力"的拉伸作用的结果。柔韧素质的练习方法主要有两种,即主动或被动形式的静力拉伸法和主动或被动形式的动力拉伸法。这两种练习方法的特点,都是在"力"的拉伸作用下,有节奏地逐渐加大动作幅度或多次重复同一动作,使软组织逐渐地或持续地受到被拉长的刺激。
一、柔韧素质练习的方法
(一)主动或被动的静力拉伸方法
缓慢的将肌肉、肌腱、韧带拉伸到一定酸、胀、痛的感觉位置并略有超过,然后停留一定时间的练习方法。
这种方法可减少或消除超过关节伸展能力的危险性,防止拉伤,由于拉伸缓慢不会激发牵张反射。一般要求在酸、胀、痛的位置停留6秒~8秒,重复6~8秒。
(二)主动或被动的动力性拉伸方法
有节奏的、速度较快的、幅度逐渐加大的多次重复一个动作的拉伸方法。
在运用该方法时用力不宜过猛,幅度一定要由小到大,先作几次小幅度的预备拉长,然后加大幅度,从而避免拉伤。每个练习重复5~10次(重复次数可根据专项技术需要而增加)。
主动的动力性拉伸方法是靠自己的力量拉伸,被动的动力性拉伸方法是靠同伴的帮助或负重借助外力的拉伸,但外力应与运动员被拉伸的可能伸展能力相适应。
上述方法可单独采用亦可混合运用,练习时间根据需要确定。
二、发展柔韧素质可采用的手段
(一)在器械上的练习:利用肋木、平衡木、跳马、把杆、吊环、单杠等。
(二)利用轻器械的练习:利用木棍、绳、橡皮筋等。
(三)利用外部的阻力练习:同伴的助力、负重等。
(四)利用自身所给的助力或自身体重的练习:如压腿时双手用力压同时上体前压振;在吊环或单杠上作悬垂等。
(五)发展各关节柔韧所采用的动作:压、踢、摆、搬、劈、绕环、前屈、后仰、吊、转等。
三、发展各关节柔韧性的练习方法、手段
(一)肩关节
肩关节是由半球形的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的球窝关节,所以肩关节是关节中最灵活、活动幅度最大的关节。它的加固主要靠喙肱韧带和三角肌。因此该关节的练习用以增加肩部肌肉力量同时增加肩部柔韧。
发展肩关节的柔韧练习主要有主动或被动地压肩、拉肩、吊肩、转肩等。如手扶肋木的体前屈压肩、背对肋木双手上握向前的拉肩,在单杠或吊环上作各种握法的悬垂、借助绳或木棍的转肩练习。
(二)肘关节
肘关节是由肱尺关节、挠尺关节、肱挠关节构成。它是由内侧、外侧副韧带及挠骨环状韧带加固。肘关节的运动时屈伸动作较多,所以在发展屈肌力量练习的同时配以屈肌的伸展性练习。主要采用压肘、旋内、旋外、绕环的练习。
(三)腕关节
腕关节由挠腕关节(使手屈伸、内收外展)及腕间关节(使手旋转)构成。
体操运动员主要发展背屈能力:采用俯卧撑推手、倒立爬行等练习;篮球、排球、乒乓球、手球、网球等项目对手腕的灵活性要求较高,既发展屈伸、内收外展又发展旋转的能力,主要通过基本动作、基本技术来发展;举重运动员发展手背后屈柔韧等。
(四)膝关节、胯关节
1、膝关节:膝关节由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及髌骨后的关节面以及半月板构成,由内外侧副韧带、髌骨韧带、交叉韧带加固。膝关节的柔韧主要发展腿部后面肌群(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的伸展性;发展屈膝能力主要发展腿部前面肌群(股四头肌、缝匠肌、胫骨前肌、姆长伸肌)的伸展性。
2、胯关节:由球形的股骨头与胯骨的胯臼构成。由于胯臼较深,并有软骨形成的关节盂加大与股骨头的紧屈适应,虽然它是球窝关节,但运动幅度受到限度。它的加固由髌骨韧带及股圆韧带加固。
胯关节的柔韧主要发展前后、左右开胯的能力。
发展膝关节、胯关节柔韧,常结合在一起练,称为腿部柔韧练习。经常采用的练习有主动或被动的压腿、踢腿、摆腿、劈腿等。
(五)踝关节
由距骨上关节面、胫骨内踝关节面、胫骨下关节面及腓骨外踝关节面构成。踝关节前后韧带薄弱,而两侧的内、外侧副韧带较强。
踝关节主要发展背屈和背伸及内翻外翻的能力。
体操运动员主要发展足背的绷脚面能力,常采用各种后足背的练习;足球运动员主要发展内、外翻的能力;举重运动员主要发展背屈的能力等。
(六)脊柱
由26块椎骨组成,椎骨之间靠椎间盘连在一起。其中有23块椎体有椎间盘,椎骨之间由于椎间盘的弹性有少许转动,当肌肉牵动椎骨时,每一个椎骨少许转动的总合就使脊柱有了相当大的运动幅度。因此脊柱能前屈、后倾、向右侧屈、向左侧屈及转动。
脊柱的柔韧包括颈椎、胸椎、腰椎的柔韧。
1、颈椎柔韧主要采用头前后屈、左右侧屈、左右转动及绕环的练习。
2、胸腰椎柔韧常结合在一起练习,主要采用下腰、甩腰、体前屈等练习。
四、发展柔韧素质的具体方法
柔韧素质的发展应从各项目的特点出发,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以下根据教学训练体会,提供一些发展柔韧素质的方法,供教学训练时参考。
(一)手指手腕柔韧性练习
1、握拳、伸展反复练习。
2、两手五指相触用力内压,使指根与手掌背向成直角或小直角。
3、两手五指交叉直臂头上翻腕,掌心朝上。
4、手腕伸屈、绕环。
5、手指垫高的俯卧撑。
6、杠铃至胸,用手指托住杠铃杆。
7、用左手掌心压右手四指,连续推压。
8、面对墙站立,连续做手指推撑。
9、左、右手指交替抓下落的棒球(或小铅球)。
10、靠墙倒立。
(二)肩关节柔韧性练习
1、压肩
(1)手扶一定高度体前屈压肩。
(2)双人手扶对方肩,体前屈直臂压肩。
(3)面对墙一脚距离站立,手、大小臂、胸触墙压肩(逐渐加大脚与墙的距离)。
(4)练习者背对横马并仰卧在鞍马上,另一人在后面扶着他上臂下压。
(5)两人互相以手搭肩,身体前倾,向下有节奏地肩压。
2、拉肩
(1)双人背向两手头上拉住,同时作弓箭步前拉。
(2)练习者站立,两手头上握住,帮助者一手拉练习者头上手,一手顶背助力拉。
(3)练习者俯卧,两手相握头上举或两手握木棍,帮助者坐练习者身上,一手拉木棍,一手顶其背助力拉。
(4)背对肋木坐,双手头上握肋木,以脚为支点,挺胸腹前拉起成反弓形。
(5)背向肋木站,双手反握肋木,下蹲下拉肩。
(6)背向肋木屈膝站肋木上,双手头上握肋木,然后向前蹬直双腿胸腹用力前挺。
(7)侧向肋木,一手上握一手下握肋木向侧拉。
(8)体前屈坐垫下,双手后举,帮助者握其两手向前上推助力拉。
3、吊肩
(1)单杠各种握法(正、反、反正、翻等握法)的悬垂摆动。
(2)单杠负重静力悬垂。
(3)杠悬垂或加转体。
(4)后吊:单杠悬垂,两腿从两手间穿过下翻成后吊。
4、转肩:用木棍、绳或橡皮筋作直臂向前、向后的转肩(握距逐渐缩小)。
(三)腰腹部柔韧性练习
1、弓箭步转腰压腿。
2、两脚前后开立,向左后转,向右后转,来回转腰。
3、体前屈手握脚踝,尽量使头、胸、腹与腿相贴。
4、站在一定高度上作体前屈,手触地面。
5、分腿体前屈,双手从腿中间后伸。
6、分腿坐,脚高位体前屈,帮助者可适当用力压其背部助力压。
7、后桥练习,逐渐缩小手与脚距。
8、向后甩腰练习。
9、俯卧撑交替举后腿,上体尽量后抬成反弓形。
10、双人背向,双手头上握或互挽臂互相背。
11、肩肘倒立下落成屈体肩肘撑。
(四)胸部柔韧性练习
1、俯卧背屈伸。练习者腿部不动,积极抬上体、挺胸。
2、虎伸腰。练习者跪立,手臂前放于地下,胸向下压。要求主动伸臂,挺胸下压。
3、练习者面对墙站立,两臂上举扶墙,抬头挺胸压胸。要求让胸尽量贴墙,幅度由小到大。
4、练习者背对鞍马头站立,身体后仰,两手握环使胸挺出。要求充分伸臂,顶背拉肩,胸。
5、练习者并腿坐在垫子上,臂上举,同伴在背后一边向后拉其双手,一边用脚蹬练习者肩背部,向后拉肩振胸。
(五)下肢柔软性练习
1、前后劈腿。可独立前后振压,也可以将腿部垫高,由同伴帮助下压。
2、左右劈腿。练习者仰卧在垫子上,屈腿或直腿都可以,由同伴扶腿部不断下压。
3、压腿:将脚放在一定高度上,另一腿站立脚尖朝前,然后正压(勾脚)、侧压、后压。
4、踢腿:原地扶把杆或行进,正踢(勾脚)、侧踢、后踢。
5、摆腿:向内、向外摆腿。
6、控腿:手扶支撑物体,前控、侧控、后控。
7、弓箭步压腿。
8、跪坐压脚面。
9、在特制不同形状的练习器上练习脚腕不同方位的柔韧(特制练习器械见弹跳力部分)
10、用脚内侧、外侧、脚跟、脚尖走。
11、负重深蹲,脚跟不离地使脚尽量弯曲。
12、双刀腿坐,双脚互相顶位,双手相拉,一人前俯,一人后仰。
13、背对背坐,双手头上拉,一个前俯,一人后仰。
(六)踝关节和足背部柔韧性练习
1、练习者手扶腰部高度肋木,用前脚掌站在最下边的肋木杠上,利用体重上下压动,然后在踝关节弯曲角度最大时,停留片刻以拉长肌肉和韧带。
2、练习者跪在垫子上,利用体重前后移动压足背,也可将足尖部垫高,使足背悬空做下
压动作,增加练习时的难度。
3、练习者坐在垫子上,在足尖部上面放置重物,压足背。
4、做脚掌着地的各种跳绳练习。
5、做脚前掌着地的各种方向、各种速度的行走练习。
李小龙的柔韧训练法
著/约翰·立托 编译/振强 校正/唐龙
笔者有时对某些运动员存在的过度危险的柔韧性训练倾向而感到惊讶。他们拉伸时太猛或收缩时过快,这样练习会丢失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还有可能受伤。准确地说,柔韧性训练是一种很柔和的运动,你必须学会轻柔,否则得不偿失。因为关节和肌肉活动范围过大很容易导致自身的伤病。
生命已赋予身体两种保护机能,它们都是特殊的神经细胞。一种类型的神经细胞在肌肉过度拉伸时会把信号传递给大脑中枢,第二种神经细胞是保护性机能的一部分,被称为“拉伸反射”,当第二种神经细胞感到某种拉伸动作过快时,大脑中枢神经就反射性地收缩拉伸的肌肉,其作用恰如汽车的“减震器”,在肌肉可能被拉伤之前使动作变缓直至终止,就像你从桌上跳下,大腿的肌肉产生反射以减少震动的道理一样。当你过度地拉伸一块肌肉,开始产生“拉伸反射”,神经组织就会向大脑发出信号要求停止拉伸或减弱拉伸强度。
有些人认为用力收缩能促进拉伸且效果更快,但结果适得其反。因为“拉伸反射”的作用,拉伸的肌肉反而收缩,和你充分拉伸的初衷可谓背道而驰。为了充分拉伸肌肉(或关节),你必须轻柔舒缓地进行柔韧性练习,以避免产生“拉伸反射”。花上三四十秒的时间轻柔地进行柔韧性练习直到拉伸的肌肉产生轻微的疼痛,这就是身体允许的最大范围拉伸的临界点,过了这个点,肌肉就可能拉伤。
现在你就有了足够的知识来理解“完美的拉伸”所需的各种条件。无论你选择何种柔韧性练习方法,必须要花三四十秒钟时间轻柔地拉伸,如果到了临界点,就往回收一点,直至痛感消失。如果你进入“可拉伸区域”,就保持此拉伸姿势20—30秒时间不动(但应力求把此姿势练上1~2分钟),这时要进行浅短呼吸————尽管你需要保持正常的呼吸节奏,最后达到身心的完全放松。你可以1分钟后重复此动作,亦可进行下一种练习。如果你想从自己的柔韧性训练方案中获得最大的益处,你必须找出自己的“可拉伸区域”,只有在这个“区域”内进行各种拉伸活动,你才能得到自己所期望的东西。
●怎样掌握柔韧性训练的进度?
那些从未进行过柔韧性训练的人————不论其运动水平高低,都应遵循笔者所谈的各种注意事项。因为如果动作的幅度过大,随时可能拉伤自己的肌肉。正确适度的柔韧性训练不需太大的力量,但你的肌肉会由于这些简单的拉伸练习而变得更富有弹性。
●初学者注意事项:
初学者首次进行柔韧性练习时,应从使自己感到疼痛的临界点往回放松一点的地方开始,每一个拉伸姿势保持20秒钟不动即可。对身体各组肌肉的练习亦只需重复一次。从此起点开始,逐渐延长每个动作的时间(直到能坚持1分钟),增加强度(以你能在自己可“可拉伸区域”内没有痛感地做该动作为合格)。如果你做到了这一步,就可以重复一遍该动作(即你可以完成该动作并坚持20秒,逐渐延长时间至1分钟)。为了实现目标,笔者建议每一次训练中针对每个部位做1分钟的拉伸练习,这样每次都能在10~15分钟内完成该练习。
柔韧训练要点
摘自:《健与美》
良好的柔韧性不仅能防止训练损伤,而且能使肌肉更健美。柔韧训练的方法很多,不必赘述。这里想谈的是笔者根据训练经验总结出搞好柔韧训练的七个要点,供大家参考。
l.充分准备:先做深呼吸,让腹部鼓起,然后慢慢伸展身体。从头部开始,慢慢地转动身体各部位,动作缓慢轻柔。起床前可先用两至三分钟充分伸展身体,先伸伸臂抬抬腿,接着伸伸“懒腰”,全身伸展,以促使肌肉“苏醒”。
2.循序渐进:不要期待立即见效,否则会损伤肌肉。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要停停练练。动作责在连贯协调,不可运用爆发力,否则也会损伤肌肉。也不要过度追求柔韧性,否则会影响肌肉的爆发力。
3.强度适中:注意身体的感受,若感到动作不灵活或疼痛难忍,则表明运动量已超过了自己的能力(练习时有紧绷感是正常现象)。
4,温故知新:开始新动作前要反复练习前面的动作。平时注意保持优美的身体姿势,坐时身体挺直,站时收腹、平肩、紧臀,走时抬头、挺胸,目视前方。
5.动静结合:静力性练习每次不要超过10秒钟。某部位韧带拉伸一定时间(数秒钟)后,紧接着该部位就要做动力性动作,这样可保持肌肉良好的弹性,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活动的调节能力。还要注意结合健美技术动作的要求发展柔韧性,要多做动力性拉伸练习,不断变换姿势和拉伸部位。
6.整体训练:不能孤立、片面地强调某一部位的柔韧性训练,而应重视身体各部位的柔韧性训练,惟此才能提高身体的运动能力。
7.注意感觉:练习时不仅要调节好呼吸,注意力集中,而且要仔细体会动作姿势,“感觉”到动作连确到位了,效果也就出来了。
参考资料:
属于控制的问题,因为通常人都是右撇子,要多通过练习控制协调来解决,不是你有问题。这如用你习惯右手写字,如果换成左手,一横一竖都画不好,但如训练一个月就会有长足的进步。所以要慢慢学会左右的动作平衡与协调。
肩部灵活性与躯干稳定性俯撑项目的动作模式存在较大的关联性。
躯干稳定性是指人体在运动时,身体躯干部位有效传递能量和保持身体姿势的能力。躯干稳定性力量是指对人体躯干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的躯干周围肌群的力量。
根据关节运动特点,躯干稳定性分为屈伸稳定性和旋转稳定性。
1、屈伸稳定性。对完成对称的上肢运动所表现出来的躯干在矢状面中的稳定程度。如,篮球运动员争抢篮板球、排球运动员的拦网等动作。
2、旋转稳定性。对于上肢和下肢进行不对称活动时,躯干在矢状面和额状面的稳定性要求。如,短跑运动员在跑动过程中,躯干在不停地扭转,因此,肢体保持旋转的稳定性,是短跑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重要的因素。
躯干稳定性力量的训练
1、训练手段
稳定性训练手段一般包括各种垫上徒手练习、平衡板练习、泡沫轴练习、振动杆练习、气垫练习、滑板练习、瑞士球练习、悬吊练习等。
2、训练强度
稳定性训练练习主要通过量的刺激来完成肌肉协调用力和对关节稳定控制的。
3、训练量
躯干稳定性训练中,一般每组重复次数在6次以上。练习组数一般为2~3组。运动员在多次反复地对肌肉紧张度的控制以及对多块肌肉不同紧张度的调节中逐渐体会并形成神经对肌肉的准确支配能力,提高躯干部位的稳定性以及稳定与不稳定之间快速的变换能力。
4、训练难度
稳定性训练遵循由易到难逐渐增加难度的训练原则。即由稳定到非稳定、由静态到动态、由徒手到负重的难度递增顺序,各个难度级别都包含了姿态的“稳定”因素,充分体现了先内后外、先小后大、先稳定后运动的训练特点。
5、动作要求
在完成动态练习时,一般要求动作速度相对较慢。另外,在静态练习时要求肢体保持合理的姿态,注意练习与呼吸配合。
肩关节是典型的球窝关节,能绕三个基本运动轴运动,
绕额状轴可做屈伸运动
绕矢状轴可作外展、内收运动
绕身垂直轴可做内旋外旋运动
此外尚可做水平屈伸和环转运动。
臂屈伸属于推的动作,主要锻炼到胸大肌、三角肌和肱三头肌。
双杠臂屈伸动作要领:
1、在整个活动中,前臂应尽量保持稳定,手肘全程置于手握位的正上方。
2、上身向前微倾,让胸部指向地面方向。
3、身体落下时,放松肩胛骨,让肩膀被上提,应感觉胸部及肱三头肌的拉扯,避免收紧上斜方肌让肩膀抽向耳朵方向。
4、向上推时,肩关节与肘关节应同时活动,上身倾斜角度不变,让身体全程保持靠前的动作。
5、想像一下将一个普通的俯卧撑(身体水平)换个形式用接近垂直的状态下进行,这样比较容易找到感觉。(先决条件当然是有效掌握俯卧撑技巧)。
安全技巧:
1、循序渐进初学者由于肌力不足,避免一开始用整个身体体重进行双杠臂屈伸,协助式仪器或用弹力绳去减低阻力是比较理想的方法。
2、躯干不要下降太低如果躯干下降太低将造成额外的肩伸展(手肘在躯干后面),引至肌力不足而造成关节的不稳定,所以下降时只要手肘刚刚在身体侧或后一点即可。
3、双杠距离不要太宽:当双杠太宽时,会增加对肩部的剪切力的力矩(肩部为支点),距离越大,剪切力距越大,双杠宽度最好与肩同宽手肘外展会造成肩外展的体位,这时肱骨头陷进关节窝的部分更少,因此关节更难稳定,所以手肘要贴着身旁。
4、避免平板臂屈伸动作平板臂屈伸时,身体下降容易造成肩过度伸展的问题,而造成关节的不稳定。
5、不适合做双杠臂屈伸的人仕如果你试过肩脱臼或肩分离创伤,又或者是超重的话,最好避免这动作。最后,如肩膀感到疼痛或不适,就要停止这动作,千万不要忍痛的熬过去。
在健身房里有这样一个争论,有人说负重越大,肌肉就越大,而有人说选择较轻的负重能够让动作完成的更标准,更正确,会让肌肉更加饱满,你觉得哪个人说的对呢?我们的肩部发展是非常缓慢的,因为肩部的肌肉比较小,而且肩关节容易受伤,所以我们在训练的时候要格外注意。在把肩部练习得更加饱满的路上,你是会选择大负重呢?还是会选择小负重,来完成更多的次数呢?
在进行肩部训练之前,你做了计划了吗?我们可以先了解肩部的结构,同时要构建训练的计划,了解肩部训练的基础知识。如果肩部比较弱,那么我们就应该先练习肩部,如果胸部比较弱,那么我们可以先练习胸部。
要把胸部训练和肩部训练隔开,因为肌肉会疲劳,所以我们在训练的时候,要注意肌肉的疲劳程度,不要一直做相同的动作或者效果相同的动作,这样会让肌肉处于长时间的疲劳状态,要给肌肉一定的恢复时间,才能够让我们的训练有效果,才能让肌肉生长的更快。因为肌肉生长的过程主要是在肌肉恢复的时间,所以我们要给肌肉充足的恢复时间。
在肩部训练日,我们主要训练的就是三角肌,当然也可以加入一些背部动作,在有效地刺激背阔肌的时候,也可以刺激手臂和肩部。想要饱满的肩膀,我们就必须让三角肌的三个头都发展,要给它们有效的刺激,才能够让它们生长得更快。我们在平常的推举动作或者卧推动作中都会刺激到三角肌前束,所以要把训练的重点放在三角肌后束和三角肌中束上,也要把三角肌的训练和背部训练结合在一起。
一个很好的选择就是反向飞鸟,反向飞鸟属于孤立的训练动作,所以我们在做的时候可以多做几次。练到肌肉力竭状态。在进行反向飞鸟的时候,要注意不是臂屈伸,我们不需要弯曲肘部,只需要让三角肌后束肩水平外展,让手臂打开,同时肩胛骨也要打开,这样可以让三角肌后束发力更好。
无论我们对三角肌后束训练动作是什么,都要注意训练的基础原理,想要三角肌后束发挥最大的作用,就要让它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三角肌后束的作用就是肩水平外展,所以在训练的时候要带动三角肌做到肩水平外展,能够孤立有效地刺激三角肌后束,让肌肉能够感受到强烈的刺激感。
其实在这里也可以看出一点,不管是大重量还是小负重高次数,这些都不是最好的训练方法。只有掌握三角肌的基础功能,掌握三角肌训练动作的技巧和细节,才能够让我们选择的训练动作对肌肉更加友好。
我们要把负重和次数相互切换,这样才能让训练更有效,同时也可以加入一些变式动作,通过不同的动作来对肌肉进行不同的刺激。在训练计划中也可以把作用相同的动作结合在一起,成为巨人组或者超级组,来进行练习,这样可以让肌肉得到更大的泵感,同时也会让肌肉生长的更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