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预防的方法?

帕金森预防的方法?,第1张

帕金森病(英语:Parkinson's Disease),或译巴金森氏病,中国大陆译作帕金森病,台湾译作帕金森氏症, 港澳译作柏金逊症,是一种慢性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化性失调,它会损害患者的动作技能、语言能力以及其他功能。它的病因目前仍不明,推测和大脑底部基底核(basal ganglia)以及黑质(substantial nigra)脑细胞快速退化,无法制造足够的神经引导物质多巴胺(Dopamine)和胆碱作用增强有关。脑内需要多巴胺来指挥肌肉的活动;缺乏足够的多巴胺就产生各种活动障碍。

发病机制

帕金森病的确切病因至今未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等均可能参与PD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过程。

折叠年龄老化

P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高而增加。PD多在60岁以上发病,这提示衰老与发病有关。资料表明随年龄增长,正常成年人脑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会渐进性减少。但65岁以上老年人中PD的患病率并不高,因此,年龄老化只是PD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折叠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自90年代后期第一个帕金森病致病基因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PARK1)的发现以来,目前至少有6个致病基因与家族性帕金森病相关。但帕金森病中仅5~10%有家族史,大部分还是散发病例。遗传因素也只是PD发病的因素之一。

折叠环境因素

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Langston等发现一些吸毒者会快速出现典型的帕金森病样症状,且对左旋多巴制剂有效。研究发现,吸毒者吸食的合成***中含有一种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的嗜神经毒性物质。该物质在脑内转化为高毒性的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并选择性的进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内,抑制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活性,促发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由此学者们提出,线粒体功能障碍可能是PD的致病因素之一。在后续的研究中人们也证实了原发性PD患者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活性在黑质内有选择性的下降。一些除草剂、杀虫剂的化学结构与MPTP相似。随着MPTP的发现,人们意识到环境中一些类似MPTP的化学物质有可能是PD的致病因素之一。但是在众多暴露于MPTP的吸毒者中仅少数发病,提示PD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折叠其他因素

除了年龄老化、遗传因素外,脑外伤、吸烟、饮咖啡等因素也可能增加或降低罹患PD的危险性。吸烟与PD的发生呈负相关,这在多项研究中均得到了一致的结论。咖啡因也具有类似的保护作用。严重的脑外伤则可能增加患PD的风险。总之,帕金森病可能是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折叠编辑本段病理生理

帕金森病 突出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 DA)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以及黑质残存神经元胞质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即路易小体(Lewy body)。出现临床症状时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至少在50%以上,纹状体DA含量减少在80%以上。除多巴胺能系统外,帕金森病患者的非多巴胺能系统也有明显的受损。如Meynert基底核的胆碱能神经元,蓝斑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脑干中缝核的5-羟色胺能神经元,以及大脑皮质、脑干、脊髓、以及外周自主神经系统的神经元。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下降与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出现密切相关。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质系统多巴胺浓度的显著降低与帕金森病患者出现智能减退、情感障碍等密切相关。

折叠编辑本段临床表现

帕金森病起病隐袭,进展缓慢。首发症状通常是一侧肢体的震颤或活动笨拙,进而累及对侧肢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的注意到抑郁、便秘和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也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主诉,它们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甚至超过运动症状。

折叠静止性震颤(statictremor)

约70%的患者以震颤为首发症状,多始于一侧上肢远端,静止时出现或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或停止,精神紧张时加剧,入睡后消失。手部静止性震颤在行走时加重。典型的表现是频率为4~6Hz的“搓丸样”震颤。部分患者可合并姿势性震颤。患者典型的主诉为:“我的一只手经常抖动,越是放着不动越抖得厉害,干活拿东西的时候反倒不抖了。遇到生人或激动的时候也抖得厉害,睡着了就不抖了。”

折叠肌强直(rigidity)

检查者活动患者的肢体、颈部或躯干时可觉察到有明显的阻力,这种阻力的增加呈现各方向均匀一致的特点,类似弯曲软铅管的感觉,故称为“铅管样强直” (lead-pipe rigidity)。患者合并有肢体震颤时,可在均匀阻力中出现断续停顿,如转动齿轮,故称“齿轮样强直” (cogwheel rigidity)。患者典型的主诉为“我的肢体发僵发硬。”在疾病的早期,有时肌强直不易察觉到,此时可让患者主动活动一侧肢体,被动活动的患侧肢体肌张力会增加。

折叠运动迟缓(bradykinesia)

运动迟缓指动作变慢,始动困难,主动运动丧失。患者的运动幅度会减少,尤其是重复运动时。根据受累部位的不同运动迟缓可表现在多个方面。面部表情动作减少,瞬目减少称为面具脸(masked face)。说话声音单调低沉、吐字欠清。写字可变慢变小,称为“小写征”(micrographia)。洗漱、穿衣和其他精细动作可变的笨拙、不灵活。行走的速度变慢,常曳行,手臂摆动幅度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步距变小。

因不能主动吞咽至唾液不能咽下而出现流涎。夜间可出现翻身困难。在疾病的早期,患者常常将运动迟缓误认为是无力,且常因一侧肢体的酸胀无力而误诊为脑血管疾病或颈椎病。因此,当患者缓慢出现一侧肢体的无力,且伴有肌张力的增高时应警惕帕金森病的可能。早期患者的典型主诉为:“我最近发现自己的右手(或左手)不得劲,不如以前利落,写字不像以前那么漂亮了,打鸡蛋的时候觉得右手不听使唤,不如另一只手灵活。走路的时候觉得右腿(或左腿)发沉,似乎有点拖拉。”

折叠姿势步态

障碍姿势反射消失往往在疾病的中晚期出现,患者不易维持身体的平衡,稍不平整的路面即有可能跌倒。患者典型的主诉为 “我很怕自己一个人走路,别人稍一碰我或路上有个小石子都能把我绊倒,最近我摔了好几次了,以至于我现在走路很小心。”姿势反射可通过后拉试验来检测。检查者站在患者的背后,嘱患者做好准备后牵拉其双肩。正常人能在后退一步之内恢复正常直立。而姿势反射消失的患者往往要后退三步以上或是需人搀扶才能直立。 PD患者行走时常常会越走越快,不易至步,称为慌张步态(festinating gait)。

患者典型的主诉为:“我经常越走越快,止不住步。”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可出现冻结现象,表现为行走时突然出现短暂的不能迈步,双足似乎粘在地上,须停顿数秒钟后才能再继续前行或无法再次启动。冻结现象常见于开始行走时(始动困难),转身,接近目标时,或担心不能越过已知的障碍物时,如穿过旋转门。患者典型的主诉为:“起身刚要走路时常要停顿几秒才能走的起来,有时候走着走着突然就迈不开步了,尤其是在转弯或是看见前面有东西挡着路的时候。”

折叠非运动症状

帕金森病 患者除了震颤和行动迟缓等运动症状外,还可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等非运动症状。疲劳感也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患者典型的主诉为:“我感觉身体很疲乏,无力;睡眠差,经常睡不着;大便费劲,好几天一次;情绪不好,总是高兴不起来;记性差,脑子反应慢。”

折叠编辑本段鉴别诊断

帕金森病主要需与其他原因所致的帕金森综合征相鉴别。帕金森综合征是一个大的范畴,包括原发性帕金森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和遗传变性性帕金森综合征。症状体征不对称、静止性震颤、对左旋多巴制剂治疗敏感多提示原发性帕金森病。

折叠帕金森叠加综合征

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包括多系统萎缩(MSA)、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和皮质基底节变性(CBD)等。在疾病早期即出现突出的语言和步态障碍,姿势不稳,中轴肌张力明显高于四肢,无静止性震颤,突出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对左旋多巴无反应或疗效不持续均提示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可能。尽管上述线索有助于判定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诊断,但要明确具体的亚型则较困难。一般来说,存在突出的体位性低血压或伴随有小脑体征者多提示多系统萎缩。垂直注视麻痹,尤其是下视困难,颈部过伸,早期跌倒多提示进行性核上性麻痹。不对称性的局限性肌张力增高,肌阵挛,失用,异己肢现象多提示皮质基底节变性。

折叠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

此综合征是由药物、感染、中毒、脑卒中、外伤等明确的病因所致。通过仔细的询问病史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此类疾病一般较易与原发性帕金森病鉴别。药物是最常见的导致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的原因。用于治疗精神疾病的神经安定剂(吩噻嗪类和丁酰苯类)是最常见的致病药物。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我们也会使用这些药物治疗呕吐等非精神类疾病,如应用异丙嗪止吐。其他可引起或加重帕金森样症状的药物包括利血平、氟桂利嗪、甲氧氯普胺、锂等。

折叠特发性震颤(essentialtremor,ET)

此病隐袭起病,进展很缓慢或长期缓解。约1/3患者有家族史。震颤是唯一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姿势性震颤和动作性震颤,即身体保持某一姿势或做动作时易于出现震颤。震颤常累及双侧肢体,头部也较常受累。频率为6~12Hz。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可加重,静止时减轻或消失。此病与帕金森病突出的不同在于特发性震颤起病时多为双侧症状,不伴有运动迟缓,无静止性震颤,疾病进展很慢,多有家族史,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生活质量几乎不受影响。

折叠其他

遗传变性性帕金森综合征往往伴随有其他的症状和体征,因此一般不难鉴别。如肝豆状核变性可伴有角膜色素环和肝功能损害。抑郁症患者可出现表情缺乏、思维迟滞、运动减少,有时易误诊为帕金森病,但抑郁症一般不伴有静止性震颤和肌强直,对称起病,有明显的情绪低落和快感缺乏可资鉴别。

折叠编辑本段疾病治疗

折叠治疗原则

1、 综合治疗: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左旋多巴制剂仍是最有效的药物。手术治疗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康复治疗、心理治疗及良好的护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目前应用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改善症状,但尚不能阻止病情的进展。

2、 用药原则:用药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以较小剂量达到较满意疗效,不求全效。用药在遵循一般原则的同时也应强调个体化。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职业及经济条件等因素采用最佳的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时不仅要控制症状,也应尽量避免药物副作用的发生,并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尽量使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得到较长期的控制。

折叠药物治疗

1、保护性治疗:原则上,帕金森病一旦确诊就应及早予以保护性治疗。目前临床上作为保护性治疗的药物主要是单胺氧化酶B型(MAO-B)抑制剂。近年来研究表明,MAO-B抑制剂有可能延缓疾病的进展,但目前尚无定论。

2、 症状性治疗

早期治疗(Hoehn-Yahr l~II级)

(1)何时开始用药:疾病早期病情较轻,对日常生活或工作尚无明显影响时可暂缓用药。若疾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或工作能力,或患者要求尽早控制症状时即应开始症状性治疗。

(2)首选药物原则: <65岁的患者且不伴智能减退可选择:①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DR)激动剂;②MAO-B抑制剂;③金刚烷胺,若震颤明显而其他抗PD药物效果不佳则可选用抗胆碱能药;④复方左旋多巴+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⑤复方左旋多巴;④和⑤一般在①、②、③方案治疗效果不佳时加用。但若因工作需要力求显著改善运动症状,或出现认知功能减退则可首选④或⑤方案,或可小剂量应用①、②或③方案,同时小剂量合用⑤方案。≥65岁的患者或伴智能减退:首选复方左旋多巴,必要时可加用DR激动剂、MAO-B或COMT抑制剂。苯海索因有较多副作用尽可能不用,尤其老年男性患者,除非有严重震颤且对其它药物疗效不佳时。

中期治疗(Hoehn-YahrⅢ级)

早期首选DR激动剂、MAO-B抑制剂或金刚烷胺/抗胆碱能药物治疗的患者,发展至中期阶段,原有的药物不能很好的控制症状时应添加复方左旋多巴治疗;早期即选用低剂量复方左旋多巴治疗的患者,至中期阶段症状控制不理想时应适当加大剂量或添加DR 激动剂、MAO—B抑制剂、金刚烷胺或COMT抑制剂。

晚期治疗(Hoehn-Yahr IV-V级)

晚期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的进展及运动并发症的出现治疗相对复杂,处理也较困难。因此,在治疗之初即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期尽量延缓运动并发症的出现,延长患者有效治疗的时间窗。

常用治疗药物

1、抗胆碱能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脑内乙酰胆碱的活性,相应提高多巴胺效应。临床常用的是盐酸苯海索。此外有开马君、苯甲托品、东莨菪碱等。主要适用于震颤明显且年龄较轻的患者。老年患者慎用,狭角型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患者禁用。

2、金刚烷胺:可促进多巴胺在神经末梢的合成和释放,阻止其重吸收。对少动、僵直、震颤均有轻度改善作用,对异动症可能有效。肾功能不全、癫痫、严重胃溃疡、肝病患者慎用。

3、单胺氧化酶B(MAO-B)抑制剂:通过不可逆地抑制脑内MAO-B,阻断多巴胺的降解,相对增加多巴胺含量而达到治疗的目的。MAO-B抑制剂可单药治疗新发、年轻的帕金森病患者,也可辅助复方左旋多巴治疗中晚期患者。它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因此原则上推荐早期使用。MAO-B抑制剂包括司来吉兰和雷沙吉兰。晚上使用易引起失眠,故建议早、中服用。胃溃疡者慎用,禁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合用。

4、 DR激动剂:可直接刺激多巴胺受体而发挥作用。目前临床常用的是非麦角类DR激动剂。适用于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也可与复方左旋多巴联用治疗中晚期患者。年轻患者病程初期首选MAO-B抑制剂或DR激动剂。激动剂均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使用激动剂症状波动和异动症的发生率低,但体位性低血压和精神症状发生率较高。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症状,嗜睡,幻觉等。非麦角类DR激动剂有普拉克索、罗匹尼罗、吡贝地尔、罗替戈汀和阿朴吗啡。

5、复方左旋多巴(包括左旋多巴/苄丝肼和左旋多巴/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是多巴胺的前体。外周补充的左旋多巴可通过血脑屏障,在脑内经多巴脱羧酶的脱羧转变为多巴胺,从而发挥替代治疗的作用。苄丝肼和卡比多巴是外周脱羧酶抑制剂,可减少左旋多巴在外周的脱羧,增加左旋多巴进入脑内的含量以及减少其外周的副作用。

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缓慢增加剂量直至获较满意疗效,不求全效。剂量增加不宜过快,用量不宜过大。餐前l h或餐后1个半小时服药。老年患者可尽早使用,年龄小于65岁,尤其是青年帕金森病患者应首选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当上述药物不能很好控制症状时再考虑加用复方左旋多巴。活动性消化道溃疡者慎用,狭角型青光眼、精神病患者禁用。

6、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通过抑制COMT酶减少左旋多巴在外周的代谢,从而增加脑内左旋多巴的含量。COMT抑制剂包括恩他卡朋和托卡朋。帕金森病患者出现症状波动时可加用COMT抑制剂以减少“关期”。恩他卡朋需与左旋多巴同时服用才能发挥作用。托卡朋第一剂与复方左旋多巴同服,此后间隔6h服用,可以单用。COMT抑制剂的副作用有腹泻、头痛、多汗、口干、氨基转移酶升高、腹痛、尿色变黄等。托卡朋有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须严密监测肝功能,尤其在用药头3个月。

折叠并发症的防治

1、运动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可出现运动并发症,包括症状波动和异动症。症状波动(motor fluctuation)包括疗效减退(wearing-off)和“开-关”现象(on-off phenomenon)。疗效减退指每次用药的有效作用时间缩短。患者此时的典型主诉为“药物不像以前那样管事了,以前服一次药能维持4小时,现在2个小时药就过劲了。” 此时可通过增加每日服药次数或增加每次服药剂量,或改用缓释剂,或加用其他辅助药物。“开-关”现象表现为突然不能活动和突然行动自如,两者在几分钟至几十分钟内交替出现。多见于病情严重者,机制不明。患者此时的典型主诉为“以前每次服药后大致什么时候药效消失自己能估计出来,现在不行了,药效说没就没了,很突然。即使自认为药效应该还在的时候也会突然失效”。一旦出现“开-关”现象,处理较困难。可采用微泵持续输注左旋多巴甲酯、乙酯或DR激动剂。

异动症又称运动障碍(dyskinesia),表现为头面部、四肢或躯干的不自主舞蹈样或肌张力障碍样动作。在左旋多巴血药浓度达高峰时出现者称为剂峰异动症(peak-dose dyskinesia),此时患者的典型主诉为:“每次药劲一上来,身体就不那样硬了,动作也快了,抖也轻了,但身体会不自主的晃动,控制不住。”在剂峰和剂末均出现者称为双相异动症(biphasic dyskinesia)。此时患者的典型主诉为:“每次在药起效和快要失效时都会出现身体的不自主晃动。”足或小腿痛性肌痉挛称为肌张力障碍 (dystonia),多发生在清晨服药之前,也是异动症的一种表现形式。此时患者的典型主诉为:“经常早上一起来就感觉脚抠着地,放松不下来,有时还感觉疼。”剂峰异动症可通过减少每次左旋多巴剂量,或加用DR激动剂或金刚烷胺治疗。双相异动症控制较困难,可加用长半衰期DR激动剂或COMT抑制剂,或微泵持续输注左旋多巴甲酯、乙酯或DR激动剂。肌张力障碍可根据其发生在剂末或剂峰而对相应的左旋多巴制剂剂量进行相应的增减。

2、运动并发症的预防:运动并发症的发生不仅与长期应用左旋多巴制剂有关,还与用药的总量、发病年龄、病程密切相关。用药总量越大、用药时间越长、发病年龄越轻、病程越长越易出现运动并发症。发病年龄和病程均是不可控的因素,因此通过优化左旋多巴的治疗方案可尽量延缓运动并发症的出现。新发的患者首选MAO-B抑制剂或DR激动剂以推迟左旋多巴的应用;左旋多巴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缓慢加量;症状的控制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即可,不求全效;这些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运动并发症的出现。但需要强调的是,治疗一定要个体化,不能单纯为了延缓运动并发症的出现而刻意减少或不用左旋多巴制剂。

折叠非运动症状的治疗

1、 精神障碍的治疗:帕金森病患者在疾病晚期可出现精神症状,如幻觉、欣快、错觉等。而抗PD的药物也可引起精神症状,最常见的是盐酸苯海索和金刚烷胺。因此,当患者出现精神症状时首先考虑依次逐渐减少或停用抗胆碱能药、金刚烷胺、司来吉兰、DR激动剂、复方左旋多巴。对经药物调整无效或因症状重无法减停抗 PD药物者,可加用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喹硫平等。出现认知障碍的PD患者可加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如石杉碱甲,多奈哌齐,卡巴拉汀。

2、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治疗:便秘的患者可增加饮水量、多进食富含纤维的食物。同时也可减少抗胆碱能药物的剂量或服用通便药物。泌尿障碍的患者可减少晚餐后的摄水量,也可试用奥昔布宁、莨菪碱等外周抗胆碱能药。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应增加盐和水的摄入量,可穿弹力袜,也可加用α-肾上腺素能激动剂米多君。

3、 睡眠障碍:帕金森病患者可出现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早醒等睡眠障碍。若PD的睡眠障碍是由于夜间病情加重所致,可在晚上睡前加服左旋多巴控释剂。若患者夜间存在不安腿综合征影响睡眠可在睡前加用DR激动剂。若经调整抗PD药物后仍无法改善睡眠时可选用镇静安眠药。

折叠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主要有两种,神经核毁损术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神经核毁损术常用的靶点是丘脑腹中间核(Vim)和苍白球腹后部(PVP)。以震颤为主的患者多选取丘脑腹中间核,以僵直为主的多选取苍白球腹后部作为靶点。神经核毁损术费用低,且也有一定疗效,因此在一些地方仍有应用。脑深部电刺激术因其微创、安全、有效,已作为手术治疗的首选。帕金森病患者出现明显疗效减退或异动症,经药物调整不能很好的改善症状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对肢体震颤和肌强直的效果较好,而对中轴症状如姿势步态异常、吞咽困难等功能无明显改善。手术与药物治疗一样,仅能改善症状,而不能根治疾病,也不能阻止疾病的进展。术后仍需服用药物,但可减少剂量。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和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患者手术治疗无效。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好的患者不适宜过早手术。

折叠编辑本段疾病预后

帕金森病 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具有高度异质性。不同病人疾病进展的速度不同。目前尚不能治愈。早期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多可很好的控制症状,至疾病中期虽然药物仍有一定的作用,但常因运动并发症的出现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疾病晚期由于患者对药物反应差,症状不能得到控制,患者可全身僵硬,生活不能自理,甚至长期卧床,最终多死于肺炎等并发症。

折叠编辑本段疾病预防

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阻止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当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时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至少在50%以上,纹状体DA含量减少在80%以上。因此,早期发现临床前患者,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阻止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才能阻止疾病的发生与进展。如何早期发现临床前患者已成为帕金森病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基因突变以及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嗅觉减退等PD的非运动症状可出现在运动症状出现之前数年,它们可能是PD发生的早期生物学标记物。多个生物标记物的累加有可能增加罹患PD的风险。有关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性药物目前尚在研究之中。流行病学证据显示每天喝3杯绿茶可以降低患帕金森病的风险。维生素E、辅酶Q10以及鱼油等可能对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折叠编辑本段疾病护理

帕金森病 患者的饮食无特殊要求。服用左旋多巴制剂的患者用药应与进餐隔开,应餐前1小时或餐后1个半小时用药。便秘的患者应多饮水、多进食富含纤维的食物。适当的运动对于患者的功能恢复有一定的帮助。近来研究表明,太极拳对于患者的平衡功能有帮助。早期患者日常生活可自理,至中期多数患者需要一定程度的帮助。晚期患者日常生活需要照料。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的患者可给予鼻饲饮食。长期卧床着应定期翻身拍背,以避免褥疮和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尿失禁者需行导尿。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承山的别名 5 出处 6 穴名解 7 所属部位 8 承山穴的定位 9 承山穴的取法 10 承山穴穴位解剖 101 层次解剖 102 穴区神经、血管 11 承山穴的功效与作用 12 承山穴主治病证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132 灸法 14 承山穴的配伍 15 特效 16 文献摘要 17 承山穴研究进展 171 对尿的影响 172 治疗室性早搏 173 治疗痔疾 174 治疗胃痉挛 175 治疗腓肠肌痉挛 176 治疗顽固性肛周围瘙痒症 177 治疗习惯性便秘 18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承山 1 拼音

chéng shān

2 英文参考

Chéngshān BL57 [中国针灸学词典]

chéngshā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57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L57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承山 汉语拼音 Chengshan 罗马拼音 Chengshan 美国英译名 Supporting Hill 各

号 中国 BL57 日本 57 法

国 莫兰特氏 V57 富耶氏 德国 B57 英国 B57 美国 BI57

承山为经穴名(Chéngshān BL57)[1]。出《黄帝内经灵枢·卫气》。别名鱼腹、肉柱、伤山[2]。属足太阳膀胱经[1]。承即承受,山即山岭,腓肠肌肌腹高突如山,此穴在其下,有承受之势,故名承山[1]。承山穴主治腰腿及 等疾患:如腰脊痛,膝下肿,脚踹酸重,霍乱转筋,脚跟急痛,脚弱无力,下肢不遂,腹痛,腹胀,大便难,泄泻,脱肛,痔疾,便血,癫疾,瘈疭,小儿惊痫,腰背痛,小腿转筋,便秘,疝气,腰腿拘急疼痛,腿肚转筋,现代多用承山穴治疗腓肠肌痉挛,坐骨神经痛,急性胃肠炎,下肢瘫痪,小腿痛,痔疮,腓肠肌痉挛,下肢麻痹或瘫痪,腰肌劳损,小儿惊风,痛经等。

4 承山的别名

鱼腹、肉柱(《针灸甲乙经》),肠山(《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伤山(《备急千金要方》),鱼腹(《针方六集·神照集》),玉柱(《太平圣惠方》),鱼阳[3]、肉付[3],鱼肠(《循经考穴编》)。

5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卫气》:气在胫者,止之于气街与承山踝上以下。

6 穴名解

承即承受,山即山岭,腓肠肌肌腹高突如山,此穴在其下,有承受之势,故名承山[1]。

承,有受义。《说文》:“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象形,凡山之属皆从山。”在此山指躯体之高重。以承筋之凸,喻山岭之巅,本穴犹在山麓之夹谷,承山巅气势下行,当挺身直立时,则分肉更为明显。质言之,本穴亦承于筋也。故亦治筋病。《神应经》:“在腿肚尖下,分肉间陷中。”是处形若山谷,因名承山。[3]

7 所属部位

小腿部[4]

8 承山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承山穴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角形凹陷处[5]。

承山穴位于小腿后区,腓肠肌两肌腹与肌腱交角处。俯卧取穴[1]。

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腓肠肌两肌腹交界处下端,当踝关节伸展时呈“人”字形凹陷处;或于委中直下8寸处取穴[2]。

[1]

承山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承山穴在小腿的位置

承山穴在小腿的位置

承山穴在小腿的位置(肌肉)

承山穴在小腿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

9 承山穴的取法

俯卧位,下肢伸直,足趾挺而向上,其腓肠肌部出现人字陷纹,于其尖下取穴。或者直立,两手上举按著墙壁,足尖着地,在腓肠下部出现人字陷纹,当人字尖下取穴。

承山穴位于小腿后区,腓肠肌两肌腹与肌腱交角处。俯卧取穴[1]。

俯卧位,足尖着地用力后蹬,当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取穴[6]。

快速取穴:俯卧,膝盖后面凹陷中央的腘横纹中点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处即是承山穴[7]。

10 承山穴穴位解剖

承山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小腿三头肌、(踇)长屈肌、胫骨后肌。血管、神经分布同承筋(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胫后动、静脉。分布著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皮肤由腓肠神经和股后皮神经重迭分布。前神经由胫神经发出的腓肠内侧皮神经,走在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的沟内,约在小腿中部穿出深筋膜,接受来自腓总神经发出的腓肠外侧皮神经的交通支,组成腓肠神经。腓肠神经伴随小隐静脉,经外踝与跟骨之间,行于足背外侧缘。腓肠肌的内、外侧头汇合,向下形成腱膜。腱膜处皮肤表面形成一凹陷,作为取穴的体表标志。

10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腓肠肌→比目鱼肌[1][8]。

10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分支分布;深层有胫神经和胫后动脉分支分布,并有腓肠内侧神经本干、小隐静脉、胫神经干和胫后动脉本干经过[8]。

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并有小隐静脉和深层的胫后动、静脉通过[2]。

11 承山穴的功效与作用

承山穴具有理气止痛,舒筋活络,消痔的功效。

承山穴有舒筋活络、通畅理气的作用[1]。

《黄帝内经灵枢·经别》曰:“足太阳之正,别入腘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肛中,属于膀胱,散之肾,循膂,当心入散。”故承山穴是治疗肛肠病的主穴[9]。

承山穴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其经脉从腰中,下夹脊,贯臀,入腘中,本穴又位于腓肠肌肌腹下,故可治疗腿肚转筋等经脉病[9]。

承山穴常以治疗痔疾、直肠脱垂为主[9]。

承山穴有舒筋利节之功,如腨肠肌转筋,掐之则愈。《金针梅花诗钞》承山条:“两腨任重可承山。”《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七分,灸五壮,得气即泻,速出针。治头热、鼻衄、疝气、腹痛、痔肿、便血、霍乱转筋、痞痛等疾。[3]

12 承山穴主治病证

承山穴主治腰腿及 等疾患:如腰脊痛,膝下肿,脚踹酸重,霍乱转筋,脚跟急痛,脚弱无力,下肢不遂,腹痛,腹胀,大便难,泄泻,脱肛,痔疾,便血,癫疾,瘈疭,小儿惊痫,腰背痛,小腿转筋,便秘,疝气,腰腿拘急疼痛,腿肚转筋,现代多用承山穴治疗腓肠肌痉挛,坐骨神经痛,急性胃肠炎,下肢瘫痪,小腿痛,痔疮,腓肠肌痉挛,下肢麻痹或瘫痪,腰肌劳损,小儿惊风,痛经等。

承山穴主治腰腿及 等疾患:如腰脊痛、膝下肿、脚踹酸重、霍乱转筋、脚跟急痛、脚弱无力、下肢不遂、腹痛、腹胀、大便难、泄泻、脱肛、痔疾、便血、癫疾、瘈疭、小儿惊痫等[1]。

承山穴主治腰背痛、小腿转筋、痔疾、便秘、腹痛、疝气[8]。

承山穴主治痔疾,便秘;腰腿拘急疼痛,腿肚转筋[6]。

现代多用承山穴治疗腓肠肌痉挛、坐骨神经痛、急性胃肠炎、下肢瘫痪等[1]。

承山穴主治小腿痛,腰背痛,霍乱转筋,便秘,痔疮,脱肛;以及腓肠肌痉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或瘫痪等[2]。

1 运动系统疾病:腰肌劳损,腓肠肌痉挛,下肢瘫痪;

2 肛肠科疾病:痔疮,脱肛;

3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小儿惊风;

4 其它:痛经。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一般直刺10~15寸[1]。

直刺1~2寸[6][8][2],局部有酸胀感[6],可放散到腘窝或有触电感向足底放散[6]。

注意:承山穴深部,正当胫后动、静脉,深层有胫神经,故针刺时应避开[6]。

132 灸法

可灸[1][6][8]。

艾炷灸3~5壮;或艾炷灸5~10分钟[2]。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15分钟。

14 承山穴的配伍

承山配环跳、阳陵泉,有舒筋活血通络的作用,主治腓肠肌痉挛,下肢痿痹。

承山配大肠俞、秩边,有理气清热,通调肠腑的作用,主治便秘。

承山配长强、二白、足三里,治直肠脱垂[6]。

承山配大肠俞、太溪、支沟,治大便难[6]。

承山配环跳、肾俞、委中、关元,治腰背痛[6]。

15 特效

用拇指指腹 承山,力度由轻到重,然后用手掌在穴位四周搓擦,令皮肤感到发热,以此方法可治疗小腿抽筋[7]。

16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寒热篡反出,承山主之。阳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肿,刺阳维之脉,脉与太阳合脯下间,去地一尺所(承山)。

《针灸大成》:主大便不通,转筋,痔肿,战栗不能立,脚气膝肿,胫酸脚跟痛,筋急痛,霍乱,急食不通,伤寒水结。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霍乱转筋,大便难。

《太平圣惠方》:腰膝重,起坐难,筋挛急,不可屈伸。

17 承山穴研究进展 171 对尿的影响

针刺承山对尿量及尿中成分有一定的影响[6]。

用低频电脉冲 承山,配至阴穴,发现感传出现后1~2小时,尿量增多,尿中Na+、K+及环磷酸腺苷皆有升高[3]。

172 治疗室性早搏

现代研究证明,针刺承山穴对室性早搏有效[3]。

173 治疗痔疾

针刺承山对内、外痔均有很好的疗效[6]。

针刺承山,治疗100例,内痔及外痔均有很好疗效。

174 治疗胃痉挛

针刺承山,有较好疗效。

175 治疗腓肠肌痉挛

温针承山,治疗43例,有很好疗效。

176 治疗顽固性肛周围瘙痒症

针刺承山,用透天凉手法,治疗多例有较好疗效。

177 治疗习惯性便秘

筋字开头的两个字词语

筋斗 筋纽 筋挛 筋驽 筋皮

筋条 筋角 筋缩 筋缕 筋竹

筋节 筋票 筋绝 筋肉 筋髓

筋干 筋革 筋疝 筋急 筋骸

筋丝 筋痿 筋退 筋液 筋膂

筋膜 筋簳 筋力 筋头 筋度

筋络 筋竿 筋兜 筋书 筋马

筋骼 筋根 筋脉 筋道 筋骨

筋血

第一个字是筋的2二字组词大全

筋道

[jīndao]

1指食物有韧性,耐咀嚼:抻面吃到嘴里挺~。

筋缩

[jīnsuō]

针灸经穴名。

筋退

[jīntuì]

人的手指甲、脚趾甲的别称。

筋脉

[jīnmài]

有“筋骨脉络”之意。

筋竹

[jīnzhú]

一种中实而强劲的竹,竹梢尖锐,可作矛用。

筋挛

[jīnluán]

症名,指肢体筋脉收缩抽急,不能舒转自如。多因外感寒湿,或血少津亏,经脉失于营养所致。本症可见于中风、痹、麻风、破伤风、痉病等。

筋痿

[jīnwěi]

中医指劳役阴力,费竭精气。

筋斗

[jīndǒu]

也作斤斗。即“跟斗”

筋丝

[jīnsī]

植物的脉络。

筋角

[jīnjiǎo]

动物的筋与角。古时多用于制弓。《周礼·天官·兽人》:“皮毛筋角,入于玉府。”贾公彦疏:“兽人所得禽兽,其中皮毛筋角,择取堪作器物者,送入于玉府,拟给百工饰作器物。”《管子·山至数》:“皮革筋角羽毛竹箭器械财物,苟

筋膜

[jīnmó]

人体皮下结缔组织的一种,有深浅之别。浅者结缔疏松,多包于肌腱外;深者结缔致密,常包被肌肉、腺体、脏器或血管神经束。中医学认为它是肝所主,并赖肝血的滋养,肝血不足或肝风内动均能引起筋膜病变。

筋革

[jīngé]

弓与甲。

筋皮

[jīnpí]

筋骨与皮肉。

筋书

[jīnshū]

书法中一种瘦劲有力的字体。

筋急

[jīnjí]

中医学病证名。表现为筋脉紧急不柔,屈伸不利。多因体虚受风寒及血虚津耗,筋脉失养所致。见于破伤风、痉病、痹、惊风等症。

筋根

[jīngēn]

旋花的别名。

筋髓

[jīnsuǐ]

筋肉与骨髓。

筋节

[jīnjié]

1肌肉和关节。

筋血

[jīnxuè]

精力与血汗。

筋骨

[jīngǔ]

筋肉和骨头,也指体格:学武术可以锻炼~。

第一个字是筋字开头的四个字词语和成语组词

筋肉强打: 动漫格斗招式之一。

筋疲力敝: 同“筋疲力尽”。宋司马光《道傍田家》诗:“筋疲力敝不入腹,未议县官租税促。”

筋脉突兀: 一个人的筋脉在皮肤上非常突出、清晰可见,也形容人上了年纪,显得瘦削。

筋信骨强: 信:同“伸”,伸展。筋能伸展,骨骼强健。形容身体强壮。

筋疲力尽: 也说筋疲力竭。用尽了力气,极其疲劳。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虽时侵掠,小有所得,力尽筋疲,不偿其费。”

筋脉拘急: 筋脉拘急是一个汉语词语,是指肢体筋脉抽瘛,屈伸不利的症候。

筋骨并重: 治则。指治疗中骨与软组织并重,治骨的同时要治筋。

筋疲力竭: 筋:筋骨;竭:完。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筋疲力倦: 犹言筋疲力尽。

知识扩展分享:关于筋字的汉字解释

jīn

肌肉的俗称:筋力。筋肉。筋疲力尽。

肌腱或附着在骨头上的韧带:筋骨。筋道(“道”读轻声)。蹄筋。

可见的皮下静脉的俗称:筋络。筋脉。青筋暴露。

像筋的东西:钢筋。橡皮筋儿。

笔画数:12;

部首:竹;

拓展思维:筋字的同音字有哪些

禁→(jīn) 金→(jīn) 釿→(jīn)

堻→(jīn) 斤→(jīn) 斤→(jīn) 巾→(jīn)

釒→(jīn) 紟→(jīn) 今→(jīn) 襟→(jīn)

惍→(jīn) 筋→(jīn) 堻→(jīn) 荕→(jīn)

紟→(jīn) 津→(jīn) 觔→(jīn) 釿→(jīn)

衿→(jīn) 黅→(jīn) 珒→(jīn) 仐→(jīn)

→(jīn) 衿→(jīn) 金→(jīn) 琎→(jīn)

堇→(jīn) 鹶→(jīn) 矜→(jīn) 钅→(jīn)

璡→(jīn) 觔→(jīn) 惍→(jīn) 今→(jīn)

堇→(jīn) 襟→(jīn) 巾→(jīn) 津→(jīn)

珒→(jīn) 璡→(jīn) 矝→(jīn) 禁→(jīn)

筋→(jīn)

<目录>主治第三卷\百病主治药

<篇名>脚气

内容:(有风湿,寒湿,湿热,食积)

风寒湿气〔草部〕牛蒡(香港脚风毒,浸酒饮。) 忍冬(香港脚筋骨引痛,热酒 服末。) 木鳖子(麸炒去油,同桂末,热酒服,取汗。) 高良姜(香港脚人晚食不消 ,欲作吐者,煎服即消。) 苏子(风湿香港脚,同高良姜、橘皮丸服。) 丹参(风痹 足软,渍酒饮。) 胡芦巴(寒湿香港脚,酒浸,同破故纸末,入木瓜蒸熟,丸服。) 麻黄 羌活 细辛 苍术 白术 天麻 牡蒙 夏枯草 附子 侧子 艾叶 秦艽 白蒿 庵 薇衔 马先蒿 水苏 紫苏 漏芦 飞廉 青葙 苍耳 茵芋 马 蔺子 茜根 菊花 旋复 菖蒲 水萍 萆 青藤(酒。) 石南藤(酒。) 菝 (酒浸服。) 土茯苓 〔谷菜〕芸苔(并主风寒湿痹香港脚。) 豉(患脚人,常渍酒 饮,以滓敷之。) 薏苡仁(干湿香港脚,煮粥食,大验。) 香(干湿香港脚,为末酒 服。) 葱白 〔果木〕杏仁 秦椒 蜀椒 蔓椒 大腹皮(并主风寒湿香港脚。) 槟榔(风湿香港脚冲心,不识人,为末,童尿服。沙牛尿亦可。老人弱人香港脚胀满 ,以豉汁服。) 吴茱萸(寒湿香港脚,利大肠壅气。冲心,同生姜,擂汁服。) 乌 药(香港脚掣痛,浸酒服。) 白杨皮(毒风香港脚缓弱,浸酒饮。) 松节(风虚脚痹痛,酿酒饮。) 松叶(十二 风痹香港脚,酿酒尽一剂,便能行远。) 芽(作蔬,去风毒香港脚。) 乳香(同血竭 、木瓜丸服,主久新香港脚。) 苏合香 浓朴 皂荚子 官桂 栾荆 干漆 石南 叶海桐皮 〔金石〕石葶脂(同川乌、无名异、葱汁丸服。) 石(浸酒。) 硫黄(牛乳煎。) 磁石 玄精石 白石英 〔虫鳞〕晚蚕砂(浸酒。) 青鱼 鳢鱼 鳗鲡 秦龟甲 〔禽兽〕乌雄鸡 牛酥 羊脂 麋脂 熊肉(并主风湿 香港脚。) 酒服,寒湿香港脚痛立止。)

湿热流注〔草部〕木通 防己 泽泻 香薷 荆芥 龙常草 车 前子 海金沙 海藻 大黄 商陆(合小豆、绿豆煮饭食。) 甘遂(泻肾脏风湿 下注,香港脚肿痛生疮,同木鳖子,入猪肾煨食,取利。) 牵牛(风毒香港脚肠秘

,蜜丸日服,亦生吞之。) 威灵仙(香港脚入腹,胀闷喘急,为末,酒服二钱, 或为丸服,痛减药亦减。) 莸草(湿痹香港脚尿少,同小豆煮食。) 三白草(脚 气风毒,擂酒服。) 巴戟天(饮酒人香港脚,炒过同大黄炒研,蜜丸服。) 香附子 〔谷菜〕胡麻(腰脚痛痹,炒末,日服至一年,永瘥。) 大麻仁(香港脚腹痹,浸 酒服。肿渴,研汁,煮小豆食。) 赤小豆(同鲤鱼煮食,除湿热香港脚。) 黑大 豆(煮汁饮,主风毒香港脚冲心,烦闷不识人。) 马齿苋(香港脚浮肿尿涩,煮食。) 百合 竹笋(风热香港脚。) 紫菜 〔果木〕木瓜(湿痹,香港脚冲心,煎服。枝 、叶皆良。) 橘皮(香港脚冲心,同杏仁丸服。) 桃仁(香港脚腰痛,为末酒服,一

夜即消。) 枇杷叶(香港脚恶心。) 服,疏导香港脚。) 桑叶及枝(香港脚水气,浓煎汁服,利大小肠。) 郁李仁(脚 气肿喘,大小便不利,同薏苡煮粥食。) 紫荆皮(煎酒服。) 茯神木(香港脚痹 痛,为末酒服。) 赤茯苓 猪苓 〔兽部〕猪肝、肾、肚(作生食,治老人香港脚。) 乌特牛尿(热饮,利小便,

主风

洗渫水蓼 水荭 毛蓼 甘松 水英 陆英 曼陀罗花 螺厣草 大 戟猫儿眼睛草 苦参 落雁木 黍瓤(同椒目。) 生葱 莱菔根 荷心(同 本。) 苏木(同忍冬。) 杉材 楠材 樟材 钓樟 (并煎水熏洗。) 白矾汤 鳖肉

敷贴附子(姜汁调。) 天雄 草乌头(姜汁调,或加大黄、木鳖子末。 )白芥子(同白芷末。) 皂荚(同小豆末。) 蓖麻仁(同苏合香丸,贴足心, 痛即止。) 乌 皮(香港脚生疮有虫,末敷追涎。) 人中白(香港脚成漏孔, 水 滴之。) 羊角(烧研,酒调敷之,取汗,永不发。) 田螺(香港脚攻注,同盐杵 敷股上,即定。) 木瓜(袋盛踏之。) 蜀椒(袋盛踏之。) 樟脑 柳华 治鸟 巢萝卜花(并藉鞋靴。)

熨熏麦麸(醋蒸热熨。) 蚕砂(蒸热熨。) 蒴 根(酒、醋蒸,热熨。) 蓖麻叶(蒸裹,频易。) 荆叶(蒸热卧之,取汗。烧烟熏涌泉穴。) 针砂(同川乌末 ,炒包熨。) 食盐(蒸热踏之,或擦腿膝,后洗之,并良。) 火针 (有湿热,湿痰,瘀血。血虚属肝肾;气虚属脾肺)

湿热〔草部〕黄芩(去脾肺湿热,养阴退阳。) 秦艽(阳明湿热,养血荣筋。) 知母(泻阴火,滋肾水。) 生地黄 黄连 连翘 泽泻 威灵仙 防己 木通(并除湿热。) 薇衔(治痿 ,去风湿。) 卷柏(治痿 ,强阴,) 陆英(足膝寒痛,阴痿短 气。) 升麻 柴胡(引经。) 〔木部〕黄柏(除湿热,滋肾水。益气药中加之,使膝 中气力涌出,痿软即去,为痿病要药。) 茯苓 猪苓(并泄湿热。) 五加皮(主痿 , 贼风伤人,软脚。)

痰湿〔草部〕苍术(除湿,消痰,健脾,治筋骨软弱,为治痿要药。) 白术 神 曲香附子 半夏(并除湿消痰。) 天南星(筋痿拘缓 。) 附子 天雄(风痰冷痹,软脚毒风,为引经药。) 〔果木〕橘皮(利气,除湿痰。) 松节(酿酒,主脚弱,能燥血中之湿。) 桂(引经。酒 调,涂足 筋急。)

虚燥〔草部〕黄 (益元气,泻阴火,逐恶血,止自汗,壮筋骨,利阴气,补脾 肺。) 人参(益元气,泻阴火,益肺胃,生津液,除痿痹,消痰生血。) 麦门冬(降心 火,定肺气,主痿 ,强阴益精。) 知母(泻阴火,滋肾水,润心肺。) 甘草(泻火调 元。) 山药(补虚羸,强筋骨,助肺胃。) 石斛(脚膝冷疼痹弱,逐皮肌风,壮筋骨, 益气力。) 牛膝(痿痹,腰膝软怯冷弱,不可屈伸。或酿酒服。) 菟丝子(益精髓,坚 筋骨,腰疼膝冷,同牛膝丸服。) 何首乌(骨软,行步不得,腰膝痛,遍身瘙痒,同牛 膝丸服。) 萆 (腰脚痹软,同杜仲丸服。) 菝 (风毒脚弱,煮汁酿酒服。) 土茯 苓(除风湿,利关节,治拘挛,令人健行。) 狗脊(男女脚弱腰痛,补肾。) 骨碎补( 治痢后远行,或房劳,或外感,致足痿软,或痛或痹,汁和酒服。) 菖蒲(酿酒饮,主 骨痿。) 芎 芍药 当归 地黄 天门冬 紫菀 紫葳(并主痿 ,养血润燥。) 肉 苁蓉 琐阳 列当 五味子 覆盆子 巴戟天 *羊藿

〔兽部〕白胶 鹿茸 鹿角 麋角 腽肭脐(并强阴气,益精血,补肝肾,润燥养筋,治痿

弱。)

筋 解剖结构名。 ①肌腱和韧带。《灵枢·九针十二原》:“皮、肉、筋、脉,各有所处,病名所宜,各不同形。” ②指经筋。经筋隶属十二经脉,循行于体表筋肉间,起于四肢末端的爪甲,结于关节,终于头面,不与内脏相联。《灵枢·经筋》:“足太阳之筋,

出现肿物,如梅如李,日久增大,界限分明,色白而肿痛,亦可破溃化脓,病程漫长,多属阴症。治宜化痰解瘀,软坚散结;如破溃化脓者,佐以解毒。临床须按瘤体不同而选方。参见气瘤、肉瘤、脂瘤、血瘤、筋瘤诸条。除内治外,瘤体过大者可作手术切除。 作者:

[卷五]五○三一·华佗治筋瘤神方

筋瘤无甚大害,本可置之不治。若妄用刀针,往往伤筋,反至死亡,故最忌刀割。若欲割去,须于初出之日,以芫花煮细扣线系之,日久自落。 《华佗神方》 汉 华佗 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心筋

心筋 推拿穴位名。即赤淡黄筋。详该条。 作者:

肾筋

肾筋 推拿穴位名。即黑筋,参见该条。 作者:

筋痛

筋痛 证名。指筋脉、筋肉疼痛。《灵枢·经筋》:“手少阴之筋,……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筋痛。”由血虚、气血痹阻,或津液耗损,不能荣筋所致。《医学正传》卷一:“若动止筋痛,是无血滋筋,故痛。”治以养血荣筋为大法。 作者:

黄筋

黄筋 推拿穴位名。 ①即赤淡黄筋。见《保赤推拿法》。 ②即赤筋。详该条。 作者:

筋翻

筋翻 病证名。指因暴力致使伤筋发生翻转之症。见《医宗金鉴》卷八十七。即伤筋。详见该条。 作者:

大筋

大筋 人体结构名。指较粗大的肌腱或韧带。《素问·气府论》:“项中大筋两傍各一”。《素问·生气通天论》:“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 作者:

黑筋

黑筋 推拿穴位名。又名肾筋。位于腕部掌侧横纹,正对小指处。尪羸昏沉,捏之。《小儿按摩经·六筋》:“黑筋:乃重浊纯阴,以应肾与膀胱,主冷气,外通两耳。”适用于小便不利、神昏等症。 作者:

筋挛

筋挛 证名。即筋瘛。指肢体筋脉挛急抽瘛。《灵枢·刺节真邪》认为系虚邪搏于筋所致。除感邪因素外,亦可由津血亏耗,筋脉失荣致病。多见于痹病、痉病、中风等病。《张氏医通·挛》:“《内经》言挛皆属肝,肝主筋故也。有热有寒,有虚有实。热挛者,经所

内筋

内筋 经穴别名。即交信穴。《素问·刺腰痛论》:“刺内筋为二痏,在内踝上、大筋前、太阴后,上踝二寸所。”王冰注:“交信穴也。”《循经考穴编》列作交信穴别名。 作者:

分筋

分筋 推拿手法名。见《中医正骨经验概述》。用拇指指端深压于筋结或压痛点的边缘部,稳缓地进行按揉拨动。有助于解除筋结或软组织粘连的分离。 作者:

分筋

分筋 推拿手法名。见《中医正骨经验概述》。用拇指指端深压于筋结或压痛点的边缘部,稳缓地进行按揉拨动。有助于解除筋结或软组织粘连的分离。 作者:

筋强

筋强 病证名。筋肌因暴力所伤而僵强之病证。见《医宗金鉴》卷八十七。证见局部及上下筋肌僵强、板硬,失去正常柔和性能,甚则功能轻度障碍。治宜局部按摩或针灸,或其他物理疗法。 作者:

筋强

筋强 病证名。筋肌因暴力所伤而僵强之病证。见《医宗金鉴》卷八十七。证见局部及上下筋肌僵强、板硬,失去正常柔和性能,甚则功能轻度障碍。治宜局部按摩或针灸,或其他物理疗法。 作者:

筋疝

筋疝 病名。此病以阴茎痛痒,挺纵不收,出白如精为主证。多由房事过度所致。又称疝瘕、症疝。《儒门事亲》卷二:“筋疝,其状阴茎肿胀,或溃或脓,或痛而里急筋缩,或茎中痛,痛极则痒,或挺纵不收,或白物如精,随溲而下,久而得于房室劳伤,……宜以降

黄瘤

后,常可使黄瘤逐渐消退。对播散性黄瘤和部分发疹性黄瘤,因可自行消退不必处理。 某些局限性损害如睑黄瘤和腱黄瘤等,若影响到美容或功能,以局部治疗为主,如33%三氯醋酸点涂、二氧化碳激光、液氮冷冻或手术切除。较大的结节性黄瘤需要治疗者可

黄瘤

对播散性黄瘤和部分发疹性黄瘤,因可自行消退不必处理。 某些局限性损害如睑黄瘤和腱黄瘤等,若影响到美容或功能,以局部治疗为主,如33%三氯醋酸点涂、二氧化碳激光、液氮冷冻或手术切除。较大的结节性黄瘤需要治疗者可行手术切除。

筋膜内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体会

淡黄筋

淡黄筋 推拿穴位名。即赤淡黄筋。见该条。 作者:

筋之府

筋之府 指膝部。膝为诸筋会集的地方。《素问·脉要精微论》:“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俯,筋将惫矣。” 作者:

筋脉

筋脉 ①即筋。《素问·生气通天论》:“味过于辛,筋脉沮弛。”详见“筋①”。 ②指经筋血脉。见“筋脉和同”。 ③指局部血络。见“筋脉横解。” ④指宗筋,即作用于房室用力的筋脉。“筋脉懈惰”。 作者:

幼儿结节性筋膜炎1例

纤维肉瘤,但组织学除增生的纤维母细胞以外,多有水肿、黏液变及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以往世界卫生组织将此病归入瘤样病变,当前世界卫生组织将它归入软组织良性肿瘤之中。临床上局部手术切除治疗是有效的,复发率低,不超过1%~2%,偶有病

阴茎深筋膜下脓肿1例

经筋

筋缩

) 柴胡( 壹钱) 水煎服。 此方妙在用柴胡一味,入于补药中,盖血亏则筋病,用补药以治筋宜矣,何又用柴胡,夫肝为筋之主,筋乃肝之余,气不顺,筋自缩急,今用柴胡以舒散之,郁气既除,而又济之以大剂补血,则筋得其养矣。 作者:傅青主

筋痿

》:“肝主身之筋膜……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治以清热、养肝、补血为大法。选用补血荣筋丸、补阴丸、家秘肝肾丸、紫葳汤等方。参见痿条。 ②指阳痿。《素问·痿论》:“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于外,入房太甚,宗

筋急

,或津血虚耗、筋脉失养所致;亦可因肝热筋伤引起。《诸病源候论·诸风门》:“凡筋……中于风冷,则挛急。”《张氏医通·诸风门》:“经所谓肝气热则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六味丸加牛膝、当归之类;……虚邪搏筋则筋急,五积散;血虚则筋急,增损四物汤

肝主筋

筋力强健,运动灵活。《素问·痿论》:“肝主身之筋膜。”《素问·六节脏象论》:“肝者……其充在筋。”《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气于筋。”肝之气血亏虚,筋膜失养,则筋力不健,运动不利。《素问·上古天真论》:“七八,肝气衰,筋

阴筋

阴筋 ①解剖结构名。睾丸的系带。《医门法律》:“凡治水肿病,痛引阴筋,卒然无救者……。” ②推拿穴位名。即白筋。见该条。 作者:

肾筋膜

筋膜

筋膜 解剖结构名。指肌肉的坚韧部分。附于骨节者为筋,包于肌腱外者为膜。是联络关节、肌肉,主司运动的组织。为肝所主,并赖肝血的滋养。《素问·痿论》:“肝主身之筋膜。”参肝主筋条。 作者:

手筋色

手筋色 出《幼科全书》。即纹色。详该条。 作者:

筋为刚

筋为刚 指筋性刚劲坚韧,有约束骨骼的功能。出《灵枢·经脉》。 作者:

肝合筋

肝合筋 生理学名词。指五脏与五体相合,肝之合为筋。《素问·五脏生成》:“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筋膜有赖肝之精气濡养,肝之气血充足则筋力强健,肢体关节屈伸有力而灵活;肝之气血亏虚则筋力衰惫,肢体关节屈伸困难。《素问·上古天真论》:“七八

筋痹

病筋痹,胁满。”《素问·长刺节论》:“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圣济总录》卷二十:“《内经》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又曰:以春遇此者为筋痹。其状拘急,屈而不伸是也。”治以疏筋养血结合祛邪法,方用羚羊角散、天麻汤等。

转筋

者,鸡屎白散主之。”《诸病源候论·转筋候》:“转筋者,由荣卫气虚,风冷气搏于筋故也。”《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外冒于寒而腠理闭密,阳气郁拂,热内作,热燥于筋,则转筋也。”《赤水玄珠·转筋》:“寻常转筋,四时皆有,不因霍乱而发者,其发

大肠筋

大肠筋 推拿部位名。见《幼科推拿秘书》。即大肠经。见该条。 作者:

青筋

胀,腹上青紫筋见,或手足有红缕赤痕,小水不利,大便黑,《金匮》下瘀血汤……”。《症因脉治》卷四:“肚大青筋,此虫积腹痛之症也。”所谓肚大青筋,指腹部鼓胀,腹壁静脉曲张。治用秘方万应丸等。多见于肝硬化腹水。 ②推拿穴位名。又名阳筋,位于腕部掌

前几天,有个大妈来找我,看上去有六十多岁的样子,说她总是一到夜里睡觉的时候,她的那个右腿就特别准时地抽筋,于是她在家里亲戚那里得知了一个方法, 用伸筋草炖汤 ,可喝了一段时间,不怎么见效果,一到晚上还是抽筋,还大大的影响了她的睡眠质量,于是我让她把舌头伸出来看来一下,仔细观察了一番之后,发现它的舌头有些舌红少苔,脉还有些细数,于是我就给她开了一个可以养血,揉筋,止痛的小方, 其方子是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方中只有简单的两味药材,那就是白芍和炙甘草。

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大妈是有 点舌红少苔 ,脉还有些细数的样子,这多半可以看出是由于她的肝阴血亏虚所致,为什么这么说呢?

中医认为,我们的肝藏血,可以主全身筋膜,肝在体合筋,中医里把它叫作经脉,肝主藏血,筋依靠肝血濡养才能柔软,如果肝之气血充盛的话,全身上下的筋膜就会得其所养,筋力就会强健,运动灵活,但如果肝血亏虚的时候,这时就会出现血不荣筋的现象, 这就好比门轴缺乏润滑油一样,这时我们的身体就会出现筋脉拘急、麻木、屈伸不利、抽筋的现象。

方子中的白芍是一味补血敛阴、平肝柔肝止痛的良药,它的味苦、酸,性凉,入肝、脾经,可以起到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止汗、作用,对于肝血亏虚引起的手足拘挛疼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的人群有着不错的改善。

甘草可以起到补中缓急的作用,甘草味甘,白芍味酸,甘酸搭配,因此可以化阴,从而就可以起到养阴血,缓筋急的效果,两药搭配对于肝阴肝血亏虚,从而致使血不养筋而导致的疼痛、痉挛有着不错的改善。

以上两味药材通常还可以与赤芍、木瓜、牛膝、丹皮、桃仁这几味药材一起搭配,不仅可以滋肝养血,止痛缓急,还可以活血凉血,舒筋活络,活血通经,是一个精简的好方,如果你身边有此类人群,可以收藏起来,找中医加以辨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447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8
下一篇2023-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