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临床症状:自主神经病变可使患者下肢及足部皮肤干燥、无汗,变脆、皲裂;常有裂隙;感觉神经病变可引起手足麻木、刺痛、烧灼痛,严重者甚至感觉丧失;运动神经病变可致足部肌肉萎缩,屈伸肌张力失衡,使足骨头下陷而造成趾间关节弯曲,形成弓形足、糙状趾、鸡爪趾等足畸形。当患者的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发生劳损时,患者继续行走,可使关节及韧带损伤,引起多发性骨折及韧带断裂,形成畸形的骨科关节线。通过X线检查发现骨质破坏或小骨碎片脱离骨膜,形成死骨。
常见皮肤营养不良,无光泽,皮肤干燥无汗而弹性差。毛发脱落,皮温下降,皮色变暗。最典型的症状是间歇性跛行、休息痛及夜间痛。部分病人出现自发性皮肤水泡,并逐渐扩大或合并感染与形成局部坏疽。此外,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
糖尿病肢端坏疽与非糖尿病坏疽无明显区别。临床表现有湿性坏疽、干性坏疽和混合性坏疽三型。
湿性常见局部皮肤充血、肿胀、疼痛,严重时伴有体温升高、恶心、腹胀、心悸、尿少等全身症状,病变多发生在足底、足脊或足跟处。
干性常见局部皮肤苍白、发凉;足趾部位有大小不等和形状不一的黑色区,足趾疼痛;有时整个足趾和足变黑、变干、变小;多发生趾末端。
混合性常见干、湿性坏疽的表现同时存在。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肌张力障碍的临床表现如下:
1 扭转痉挛
扭转痉挛 于1911年由Oppenheim H首先命名,是指全身性扭转性肌张力障碍,又称畸形性肌张力障碍,临床上以四肢、躯干甚至全身的剧烈而不随意的扭转运动和姿势异常为特征。
起病初期,往往在开始行走时都会出现一侧足部不随意的足趾跖屈,行走时足跟不能着地,称之为“足趾步态”。在发病的早期,这种异常动作仅影响一些随意动作,如影响往前行走,而不影响其他方向的动作,如后退,或横行时行走就完全正常。也有表现为一侧下肢突然的弯曲或反射性的痉挛。几个月或几年后,这种不自主的异常动作,静止时也会出现,并渐进性扩展波及邻近部位的肢体,最后波及面部、颈部以至全身。面部受累表现为挤眉弄眼、歪咧嘴等动作,舌肌咽喉受累时出现舌头时而伸出、时而缩回、磨牙,伴有构音障碍及吞咽困难,颈部受累则出现痉挛性斜颈,肢体表现为伸直、屈曲或旋前、旋后。躯干及脊旁肌的受累则引起全身的扭转或螺旋形动作,因此易导致肌肉肥大,脊柱前凸、侧凸,骨盆倾斜。扭转痉挛在做自主运动时或精神紧张时加重,入睡后完全消失。肌张力在扭转时增高,扭转运动停止后则转为正常或减低,变形性肌张力障碍即由此得名。严重者不能从事正常运动,晚期病例可使骨骼畸形、肌肉挛缩而导致严重残废。肌张力障碍伴有扭转成分故称扭转痉挛。
2 痉挛性斜颈
痉挛性斜颈于1652年由荷兰医生Tulpius首先提出,多见于30~50岁,也可发生于儿童或老年人,男女比例为1:2。该病是因颈肌的痉挛或强直性收缩而引致头向一方强直性转动。颈部的肌张力障碍导致头部和颈部的姿势不正常,故也称颈内肌张力障碍或颈肌张力异常。
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头部快速地转动和静止时头部间断性或持续性偏斜。成年起病的痉挛性斜颈,通常起病甚为缓慢,开始头不自主地转向一侧,经数日或数月后转动的频率和幅度也将逐渐增加并叠加阵挛样跳动式痉挛。颈部深浅肌肉均可受累,因受累的肌群不同故临床表现不同,但以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及颈夹肌的异常收缩最易表现出来。一些患者在症状明显前先表现为不自主的点头或摇头。另外,痉挛时间可长、可短、可有停顿,严重者肌肉呈强直性收缩,痉挛动作杂乱无章并且猛烈,造成头部不停的倾斜、扭转,并且扭转的方向可变。患肌可发生肥大,这种不随意运动可因情绪激动、走路、骑车时加重,平卧时减轻,睡眠中完全消失。痉挛性斜颈伴不随意收缩时可引发颈神经胀痛,重者可放射至臂部,甚至引起肌紧张性头痛。痉挛性斜颈伴发疼痛比其他局限性肌张力障碍发生率高。病情严重、长久者可导致颈部肌肉挛缩和持久变形。
3Meige综合征
于1910年由法国医生Henry Meige首先描述,主要表现为眼睑痉挛和口-下颌肌张力障碍,可分为三型:①眼睑痉挛;②眼睑痉挛合并口-下颌肌张力障碍;③口-下颌肌张力障碍。
4手足徐动症
手足徐动症也称指痉症或易变性痉挛,是以肢体远端为主的缓慢弯曲的蠕动样不自主运动。下肢受累时,拇指常自发性背屈。面肌受累时则挤眉弄眼,扮成各种“鬼脸”。咽喉肌和舌肌受累时则言语不清和吞咽困难,尚可伴有扭转痉挛和痉挛性斜颈。不自主动作于精神紧张时加重,入睡后消失。当肌痉挛时肌张力增高,肌松弛时正常,感觉正常,智力可减退。病程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极缓慢的手足徐动导致姿势异常颇与扭转痉挛相似,后者主要侵犯肢体近端、颈肌和躯干肌,典型表现以躯干为轴扭转。
5书写痉挛
书写痉挛和其他职业性痉挛
指在执行书写、弹钢琴、打字等职业动作时手和前臂出现的肌张力障碍和异常姿势。男性多于女性,男:女约为2:1。平均发病年龄约为39岁。书写痉挛症主要发生在利手中,因右利手的人多,故大部分病人多为右手有书写痉挛症。患者常不得不用另一只手替代,而做与此无关的其他动作时则为正常。患者书写时手臂僵硬,握笔如握匕首,肘部不自主地向外弓形抬起,腕和手弯曲,手掌面向侧面,笔和纸几乎呈平行。由于书写和职业关系,部分病人只能改为非利手书写或工作,本病可有家族史。预约挂号可以通过挂号网,在家就可能预约成功。
紧张加过度疲劳,是缺钙的表现。去查一下电解质甲状腺功能。电解质里面有钙。查电解质就可以知道缺不缺钙,帕金森表现为静止性震颤。
行动迟缓。也就是说,在的手或腿静止不动的情况下抖动的非常明显,可以看一下神经内科,帕金森病的诊断一定要当面看病。需要擦机体的肌张力,以及要看肢体步态,肢体抖动的原因还是很多的,可以看一下神经内科专科。
扩展资料:
1、多伸展肌肉。
肌抽跃是因为肌肉紧张收缩造成的。在睡前伸展腓肠肌、腿部肌肉能够有效的预防及抽跃。常见伸展小腿肌肉方法是,找台阶处后脚掌悬空,后脚跟尽量下压,到极限的时候保持15秒左右,反复三次,就能达到伸展小腿肌肉的目的了。
2、保持好良好的作息,睡眠充足。
很多肌抽跃都是因为自身睡眠时间不够引起的,每天保证最少7-8小时代睡眠时间,不熬夜,晚上睡觉之前不喝浓茶、咖啡以及一些刺激性食物饮料,每天保证一定的运动量。一副强健的体魄是一切疾病的克星。
-缺钙
临床表现
扭转痉挛
扭转痉挛(torsion spasm) 于1911年由Oppenheim H首先命名,是指全身性扭转性肌张力障碍(torsion dystonia),又称畸形性肌张力障碍(dystonia musculornm deformans),临床上以四肢、躯干甚至全身的剧烈而不随意的扭转运动和姿势异常为特征。
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型。发病多在5~15岁,有家族史者,第2代比第1代发病年龄有提早的趋向。患者中60%有遗传,其中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各占一半;40%患者为散发。东欧犹太人发病比率较高。最新研究表明:该基因定位在9q34,多数是由于3bp的GAC缺失造成。纹状体多巴胺水平低,可能与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有关。而菲律宾的panag岛发现一种X-连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肌张力障碍。这型在20岁成年早期以后发病,症状可从腿、足开始,也可从上半身起病,50%患者发展至全身。
各种年龄均可发病。儿童期起病者多有阳性家族史,症状常从一侧或两侧下肢开始,逐渐进展至广泛的不自主的扭转运动和姿势异常,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成年起病者多为散发,症状常从上肢或躯干开始,大约20%的患者最终可发展为全身性肌张力障碍,一般不会严重致残。
起病初期,往往在开始行走时都会出现一侧足部不随意的足趾跖屈,行走时足跟不能着地,称之为“足趾步态。
扭转痉挛的诊断并不困难,根据面部、颈部、躯干四肢和(或)骨盆等奇异的扭动样不自主运动,即可作出诊断。若能排除可能引起本病的各种原因,则可诊断为原发性扭转痉挛。
痉挛性斜颈
痉挛性斜颈(spasmodic torticollis) 于1652年由荷兰医生Tulpius首先提出,多见于30~50岁,也可发生于儿童或老年人,男女比例为1:2。该病是因颈肌的痉挛或强直性收缩而引致头向一方强直性转动。颈部的肌张力障碍导致头部和颈部的姿势不正常,故也称颈内肌张力障碍或颈肌张力异常。
有关本病的病因长期以来有较多的争论。其中5%~10%患者往往在身体的其他部分也有轻度肌张力障碍,故可认为是肌张力障碍的一种表现。罕有家族性,也可继发于风湿热、多发性硬化、神经梅毒、疟疾、CO中毒、某些药物、脑炎、甲亢、Wilson病、Hallervorden-Spatz病等。
痉挛的治疗方法
1、解除诱因 一些痉挛与各种外界刺激有关,因此在治疗前要尽量消除诱发肌肉痉挛的因素,如发热、结石、尿路感染、压疮、疼痛、便秘和加重肌痉挛的药物等。通常诱因解除后,肌痉挛会有明显减轻。
2、 姿势和体位 某些姿势和体位可减轻肌痉挛。患者应从急性期开始采取抗痉挛的良姿体位,可使异常增高的肌张力得到抑制,如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的急性期采取卧位抗痉挛模式体位,可减轻肌肉痉挛,脊髓损伤患者利用斜板床站立,也可减轻下肢肌痉挛。脑瘫患儿的正确抱姿等。
3、 物理治疗
(1) 冷疗法 用冰敷或冰水浸泡痉挛肢体5~10s,可使肌痉挛产生一过性放松。
(2)水疗 水压对肌肉持久的压迫与按摩有利于肌痉挛的缓解。室温保持在25度,水温宜在300左右。
(3)温热疗法 各种传导热(如蜡、砂、泥等)、辐射热(红外线)及内生热(超短波)。
(4)痉挛肌及其对抗肌的交替电刺激疗法 是将波宽和频率相同,但出现的时间有先、后的两组方波,分别刺激痉挛肌及其拮抗肌,使两者交替收缩,利用交互抑制和高尔基腱器兴奋引起的抑制,以对抗痉挛。
4、 运动治疗 运动疗法包括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和按摩等手法治疗。
(1) 主动运动痉挛肌的拮抗肌,产生交互性抑制作降低肌痉挛。如肱二头肌痉挛可练习肱三头肌的主动和抗阻收缩;
(2) 被动运动时也可结合某些反射机制来降低肌张力,如被动屈曲足趾可降低肌张力;
(3) 深而持久的肌肉按摩,或温和地被动牵张痉挛肌,可降低肌张力。
胫骨后肌位于趾长屈肌和拇长屈肌之间,起自胫骨、腓骨和小腿骨间膜的后面,长腱经内踝之后,到足底内侧,止于舟骨粗隆和内侧、中间及外侧楔骨。作用:屈踝关节(跖屈)和使足内翻。
胫骨痛症并不是一个具体的诊断,它只是用来形容胫骨下三分-后内侧部分有疼痛及触痛症状的代名词,其所包含的问题有
(1) 胫骨内侧应力综合症
(2) 应力性骨折
(3) 间隔区综合症
这些问题普遍风于在硬地上跑跳的人士,例如:短跑、长跑、篮球、排球等项目运动员、健康舞爱好者及古典舞舞蹈家等。 简介
(1)胫骨内侧应力综合症
骨膜、腱鞘、肌肉或骨间膜因为拉伤或机械性刺激产生发炎而引起的病症,一般症状只会在活动时出现,休息时便很快消失。
(2)应力性骨折
由细微的骨折开始,其后可变成肉眼可可见的问题,患者的胫骨一般会有明显的触痛点,症状会于剧烈运动时出现,最后边所有负重活动甚至休息也会疼痛。
(3)间隔区综合症
当运动时肌肉内的压力增大,使骨膜间隙的隔区(前、外侧、深后及表后)血液循环及组织功能受阻碍,患者只会在活动时有痛楚,休息时便很快消失,但触痛可能仍然存在;情况严重时,被该间隔萄神经线所控制的地方亦会麻痹或有麻刺感。
胫骨痛症的诱因
(1)不合适的运动鞋 穿破旧、缺乏足弓保护及避震的运动鞋不能抵消脚跟着力时的重复震动,增加对骨的应力。鞋前端脚趾关节位置 部分要能伸屈自如,否则增加后间隔区的受力。
(2)足型及生物力 足部的柔韧性过高或者扁平足都会加强对胫骨后肌(部分负责支持内足弓)的应力,而足弓高则避震能力欠佳,加重胫骨的应力。
(3)下肢过度内收会增加足部内翻,因而增加了胫骨后肌的活动。足部过度内翻是胫骨内侧应力综合症的主要成因,跑步时髋部外旋及在田径场上转弯时过分亦会增加足部内翻;另外,前足着地的跑姿也会因为下肢增加受震而可能引起胫骨痛症。
(4)过重及体能状况差 跑步时下肢所受的力度是个人体重的倍数,所以过重的人特别容易患上胫骨痛症。体能状况越差,在同样运动量下,身体的超负荷程度便越大,这些负荷在跑步时大部分是由外侧及后间隔区的下肢肌肉承受。
(5)肌肉不平衡及热身不足 趾长屈肌、小腿肌肉过紧及/或足内附肌过弱会导致胫骨痛症,适当的热身可以增加肌肉的柔韧性及血液运流,否则会加速轻微拉伤及发炎现象。
(6)训练地面不妥 经常在硬地上跑步会令肌腱劳损,使腓骨及胫骨承受扭力,在高低不平及山路上跑更会增加下肢的应力。
(7)训练过度过多及过急的训练容易使运动员患训练过度综合症
治疗
(1)积极性休息 如果症状严重及患病已久,运动员必需有一段时间的休息,避免进行引起痛楚的活动,但是仍然可以在水中跑步或踏单车。患应力性骨折者,需要有X光片证实伤口已经愈合才可回复完全正常的训练。
(2)药物 医生处方的非类固醇性消炎药一般亦有帮助。
(3)物理治疗 冰敷及电疗可以镇痛及消炎的功效。另外,物理治疗师亦会因应个别运动员的状况,教授特别的伸展及增强肌力运动。
(4)鞋垫及运动鞋 拥有避震及纠正足部内反及扁平足功能的鞋垫可以帮助减低症状,换掉破旧的鞋子吧!运动鞋要能适当地支持脚跟及足弓部分。
如果已接受传统性治疗四至六个星期;但症状仍然持续的话,患者便可能需要考虑接受手术治疗。严重的话建议你去医院检查检查西安医专附属医院还不错设备先进床位多疗效也不错
康复训练就是上翘脚面,走路等训练。并适当按摩腿部和脚部。
病人脚筋断裂,指病人跟腱发生损伤,根据损伤的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办法。若跟腱发生部分断裂,治疗上可进行保守治疗,给予局部外敷活血化瘀膏药,同时进行石膏托固定。
如果病人发生跟腱完全断裂,查体时触及局部压痛明显,而且有明显的凹陷,则要进行手术治疗,可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切开探查,进行跟腱修补术,术后需进行石膏托或支具等外固定,还要口服跌打类或活血类的药物,可促使跟腱早期愈合。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轻度或轻中度流血,可选用加压包扎或封堵法活血,四肢大血管流血,先上止血带并提前准备尽早手术治疗活血,手术前应每30Min释放压力止血带1次。
失血过多较多时,应立即打点滴静脉注射。流血不止时,应应急手术治疗活血。疼痛较重者,可给哌替啶或镇静剂,也可给别的镇静药、止痛药。有骨折时,尽可能固定不动伤肢。
留意病发症的产生:有肌肉筋膜空隙综合症和挤压综合征者,应妥善处理。
人民网-骨折术后切莫忽视康复训练
人民网-伤筋动骨,调养有则
-康复训练
鉴定标准:以下情形可以鉴定为 六级伤残 : 1、一前足缺失,另一足仅残留拇趾; 2、一前足缺失,另一足除拇趾外,2到5趾畸形,功能丧失。 以下情形可以鉴定为七级 伤残 : 一足1到5趾缺失;一足除拇趾外,其他四趾瘢痕畸形,功能完全丧失。 《职工 工伤 与 职业病 致残程度鉴定标准》第六条 六级伤残: 1、轻度智能损伤; 2、精神病性症状影响职业劳动能力者; 3、三肢瘫肌力4级; 4、截瘫双下肢肌力4级伴轻度排尿障碍; 5、双手全肌瘫肌力4级; 6、双足部分肌瘫肌力≤2级; 7、单足全肌瘫肌力≤2级; 8、轻度运动障碍(非肢体瘫); 9、不完全性失语; 10、面部重度异物色素沉着或脱失; 11、 面部瘢痕或植皮≥1/3; 12、全身瘢痕面积≥40%; 13、撕脱伤后头皮缺失1/5以上; 14、脊柱骨折后遗小于30°畸形伴根性神经痛(神经电生理检查不正常); 15、单纯一拇指完全缺失,或连同另一手非拇指二指缺失; 16、一拇指功能完全丧失,另一手除拇指外有二指功能完全丧失, 17、一手三指(含拇指、缺失); 18、除拇指外其余四指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 19、一侧踝以下缺失; 20、一侧踝关节畸形,功能完全丧失; 21、下肢骨折成角畸形>15°,并有肢体短缩4 cm以上; 22、一前足缺失,另一足仅残留拇趾; 23、一前足缺失,另一足除拇趾外,2~5趾畸形,功能丧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