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结的分类:骨连结指骨与骨之间借结缔组织相连结。
(1)无腔隙骨连结(纤维连结):分韧带连结、软骨连结(椎间盘)和骨性结合。
(2)有腔隙骨连结(关节):两骨之间以间接方式相连。
关节的结构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三要素):
①关节面与关节软骨:透明软骨,减少运动时的摩擦,减缓运动时的冲击。
②关节囊纤维层:连结、加固和保持关节完整性。滑膜层:分泌滑液,润滑和营养关节软骨。
③关节腔:呈负压,维持关节的稳固性。
扩展资料:
解剖学中人体分为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八大系统。
构成人体的系统有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接和肌,是人进行劳动、位移与维持姿势等各项活动的结构基础;内脏诸器官分别组成了消化系统----担负摄入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残渣排出。
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泌尿系统----排出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终极产物;生殖系统----产生生殖细胞并形成新个体以延续种族。以及将上述执行新陈代谢的各系统联系起来,为它们提供营养物质并运输代谢产物的循环系统。
(二)自由上肢骨连结
1、肩关节
①构成:肩胛骨的关节盂、肱骨的肱骨头
②特点:
A、关节盂浅,肱骨头只有1/3与其接触,故周围有盂唇加深关节窝
B、关节囊薄而松弛
C、肱二头肌长肌腱通过(全身唯一有肌腱通过的关节)
D、关节囊的周围有韧带增强
Tips:其中A、B保证了肩关节的灵活性,C、D增加了肩关节的稳定性;
肩关节常往前下方脱位
③运动:屈伸、外展内收、旋转、环转
2、肘关节
①构成: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
②特点:
A三个关节共同包绕于一个关节囊
B两侧有韧带增强(桡侧副韧带、尺侧副韧带)
C桡骨环状韧带包绕
③运动:屈、伸
Tips:
①小儿桡骨头和桡骨环状韧带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发生桡骨小头半脱位
②肘关节脱位时,肘后三角关系发生改变,而肱骨髁上骨折时,肘后三角关系不变。
3、前臂骨连接
①构成:桡尺近侧关节、骨间膜、桡尺远侧关节
②运动:旋前、旋后
注意:骨间膜在前臂处于半旋前位时最紧张,因此,在处理前臂骨折时,应将前臂固定于半旋前或者半旋后位,防止骨间膜挛缩,影响前臂愈合后的旋转功能。
4、手关节
①构成:腕关节、腕骨间关节、腕掌关节、 掌骨间关节、掌指关节、指骨间关节
②腕关节
A组成:桡骨远侧段、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
B运动:屈伸、收展、环转
C掌侧韧带最为坚韧,故腕的后伸运动受限
二、下肢骨连结
(一)下肢带骨连结
1、骨盆
①构成:髋骨和骶骨
②区分:以界线为界分为大骨盆、小骨盆
③界线:由骶骨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联合上缘围成
④大骨盆:腹腔下部
⑤小骨盆的上口是界线;下口不顾则,由会阴的结构封闭,略呈菱形
⑥作用:保护盆腔脏器、支持体重
⑦女性耻骨下角可达90°~100°
(二)自由下肢骨
1、髋关节
①构成:髋臼、股骨头
②特点:
A内有股骨头韧带,股骨头韧带内含滋养股骨头的血管;
B头大窝深,关节囊厚而结实;
C关节囊有许多韧带增强,包括髂股韧带、耻股韧带、坐股韧带、轮匝带和股骨头韧带;
D股骨头易向下方脱出
Tips:以上所有特点都是为了保证髋关节的稳定性
③运动:屈伸、收展、旋转、环转
2、膝关节
①全身最大最复杂最易受伤的关节
②构成:股骨下端、胫骨上段、髌骨
③股四头肌在跨越髌骨前合成一块肌腱,终止于胫骨粗隆,髌骨下缘到胫骨粗隆的股四头肌肌腱称为髌韧带
④囊外韧带:胫侧副韧带、腓侧副韧带、髌韧带
⑤囊内韧带:翼状襞、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内侧半月板、外侧半月板
⑥运动:屈伸
Tips:
A抽屉试验用于检查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是否损伤
B前交叉韧带防止膝关节过度向前,后交叉韧带防止膝关节过度向后
C内侧半月板呈“C”形,外侧半月板呈“O”形,(外国的月亮比较圆)。
3、小腿骨关节
构成:胫腓关节、胫腓韧带连合、小腿骨间膜
4、足关节
构成:踝关节、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跖趾关节、趾间关节
分歧韧带—最稳固
5、足弓
内侧纵弓的最高点为距骨头。
外侧纵弓的最高点在骰骨。
横弓的最高点在中间楔骨。
足弓塌陷可导致扁平足。
人体的六大关节是体育考纲运动解剖学的重要内容。人体的六大关节分别是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关节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构成。
(一)关节面
关节面是两个以上相邻骨的接触面,一个略凸,叫关节头,另一个略凹,叫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光滑的软骨,可减少运动时的摩擦,软骨有弹性,还能减缓运动时的震动和冲击。
(二)关节囊
关节囊是很坚韧的一种结缔组织,把相邻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关节囊外层为纤维层,内层为滑膜层,滑膜层可分泌滑液,减少运动时的摩擦。
(三)关节腔
关节腔是关节软骨和关节囊围成的狭窄间隙,正常时只含有少许滑液。
关节的分类及各自运动形式:
①单轴关节:围绕一个轴作一组运动,包括屈戌关节(围绕冠状轴作屈伸运动)和车轴关节(围绕垂直轴作旋转运动)。
②双轴关节:围绕两个互相垂直的轴作两组运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并作环转运动,包括椭圆关节和鞍状关节,均可作屈伸、收展和环转运动。
③多轴关节:具有两个以上的运动轴,可作多方向运动,包括球窝关节(可作屈伸、收展、旋转、环转运动)和平面关节(可作多轴性滑动和转动)。
《功能解剖学》读书笔记之24肩锁关节
1 放大的后面观(图1-85) 可见这个平面关节的特点,由于 缺乏关节面吻合的内在互锁限制 ,因此肩锁关节极不稳定,并且由于周围韧带薄弱而容易脱位。
※ 肩胛冈 (1)向外延伸为 肩峰 (2),前内侧为扁平椭圆形且轻度突起的 关节面 (3),关节面朝向前上内侧。
※锁骨外侧端下面是关节面,与肩胛骨关节面类似,朝向下后外方,锁骨看似悬在肩胛骨上方。
※肩锁关节伸出在 肩胛骨关节盂 (10)上方,显露得非常明显。冠状切面(插入图)可见 肩锁韧带 (12)上方比较薄弱。
※关节面通常呈凸起状而相互不吻合,1/3的人群可以通过关节内纤维 软骨盘 (11)恢复关节面之间的相互吻合。
实际上,这个关节的稳定性依赖于 连接于喙突 (6) 的两条关节外韧带 ,这两条韧带附着于 冈上窝 (9)上缘和锁骨下方。这些韧带是:
※ 圆锥韧带 (7)起自喙突“弯头”处,止于锁骨下方后缘附近的锥形结节。
※ 斜方韧带 (8)起自喙突,前方至圆锥韧带,向上外方走行,附着于粗糙的三角区,向前外侧延续至锁骨的锥形结节。
2 单独的喙突前面观(图1-86) 可见圆锥韧带(7)和斜方韧带(8)的分布,它们共同形成向前内侧开放的固定的角度,圆锥韧带位于冠状面,而斜方韧带倾斜,因此其前缘面向前方、内侧和上方。
肩锁关节和胸-肋-锁关节共同参与肩关节的屈伸(F)运动(图1-87)。锁骨因支撑倾斜的肩胛骨而产生扭矩(R),这个扭矩通常被这2个关节所完全承担。对于包括了伸展运动(E)和屈曲运动(F)的180°肩关节运动而言, 其中的60°运动范围由关节松弛产生,剩下的30°运动范围是胸-肋-锁关节联合旋转的结果 。
3 在图1-88(右肩锁关节上外侧观) 中可以看到以下结构:
※ 肩锁韧带表层 (11)切除后可以显示深部结构,这些结构可以加强 关节囊 (15)。
※ 圆锥韧带 (7), 斜方韧带 (8)和 内侧喙锁韧带 (12)。
※ 喙肩韧带 (13)对维持关节活动无作用,但有助于形成 冈上肌鞘 (图1-96)。观察 关节盂 (10)可见肩袖于喙肩韧带很近。
※ 表浅层 (图上未标出)连于三角-斜方肌腱膜,由连接与三角肌和斜方肌肌纤维的胶原纤维组成。这一近年来才被认识的结构对于关节面的吻合起重要作用,它是 唯一限制肩锁关节脱位 程度的结构。
图中既显示了锁骨内侧端“离开其原始位置”(图1-89,下内面观),又显示了已被描述的上述结构,以及跨越在肩胛切迹上方的、无力学作用的 喙突韧带 (14)。
系统解剖学重点归纳:
一、肋
1、第1-7对—真肋,第8-10对—假肋,第11-12肋—浮肋。
2、肋骨:肋头,肋颈,肋结节,肋体,肋沟,肋角。
3、肋弓:第8-10肋软骨依次与上位肋软骨连接成。
二、脊柱
1、椎间盘:
①连结两个相邻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由髓核和纤维环构成。
②中胸部最薄,颈部较厚,腰部最厚。
③作用:缓冲,增加脊柱活动度。
2、前纵韧带:防止脊柱过度后伸和椎间盘向前突出。
3、后纵韧带:限制脊柱过度前屈。
4、黄韧带:为连结相邻椎弓板间的韧带,由**的弹力纤维构成。
5、棘间韧带(6)棘上韧带(7)横突间韧带。
脊柱的运动:屈伸、侧屈、旋转、环转。
三、颈曲、腰曲向前,胸曲、骶曲向后
四、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和它们之间的连结构成
1、肋椎关节:肋头关节,肋横突关节。
2、胸肋关节。
五、胸廓整体观及其运动
胸廓近似圆锥形,前后径小于横径,上窄下宽。
1、上口:胸骨柄,第一肋,第一胸椎体。
2、下口:第12胸椎,第11、12肋前端,肋弓,剑突。
3、前壁:肋软骨,肋骨前端,胸骨。
4、后壁:胸椎,肋角以后肋骨。
-
肘关节elbow joint由肱尺、肱桡和桡尺近侧三组关节包于一个关节囊内构成,故称为复关节。其中肱骨滑车与尺骨半月切迹构成肱尺关节,属于蜗状关节,是肘关节的主体部分;肱骨小头与桡骨头凹构成肱桡关节,属球窝关节;桡骨头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的桡骨切迹构成桡尺近侧关节,属车轴关节。关节囊附着于各关节面附近的骨面上,肱骨内、外上髁均位于囊外。关节囊前后松弛薄弱,两侧紧张增厚形成侧副韧带。尺侧副韧带呈三角形,起自肱骨内上髁,呈放射状止于尺骨半月切迹的边缘,有防止肘关节侧屈的作用。桡侧副韧带也呈三角形,附于肱骨外上髁与桡骨环状韧带之间。此外,在桡骨头周围有桡骨环状韧带,附着于尺骨的桡骨切迹的前后缘,此韧带同切迹一起形成一个漏斗形的骨纤维环,包绕桡骨头。4岁以下的幼儿,桡骨头发育不全,且环状韧带较松弛,故当肘关节伸直位牵拉前臂时,易发生桡骨头半脱位。
当肘关节伸直时,肱骨内、外上髁与尺骨鹰咀尖恰位于一条直线上,屈肘时则形成以鹰咀尖为顶角的等腰三角形,临床上常以此鉴别肘关节脱位或肱骨髁上骨折。肘关节在伸直的情况下,若受暴力如跌倒时一侧手掌着地,使肱骨下端向前移位、尺骨鹰咀则向后移,形成肘关节后脱位。当肘关节伸直,前臂处于旋后位时,臂与前臂并不在一条直线上,前臂的远侧端偏向外侧,二者之间形成一向外开放的钝角,称为提携角。
肘关节的肱尺关节可沿略斜的额状轴作屈伸运动;桡尺近侧关节与桡尺远侧关节是必须同时运动的联合关节,司前臂的旋转运动(见后);肱桡关节虽属球窝关节,但只能配合上述两关节的活动,即与肱尺关节一起,共同进行屈伸运动,配合桡尺近侧关节进行垂直轴的旋转运动,但却失去矢状轴的内收、外展运动的能力。
1触摸上肢的主要体表标志
(1)触摸上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① 锁骨位于胸廓前上方,全长易在皮下摸到。
② 肩胛骨位于背外上方,易在皮下触及内侧缘、下角、肩胛冈和肩峰。肩峰点为测量肩宽、上肢长和上臂长的体表标志,用食指和中指沿肩胛冈从后内方向前外方触摸,即容易找到肩峰的测量点。下角点为测量胸围的体表标志。
③ 肱骨位于上臂,其大结节可在肩部最外侧三角肌下触及,前臂内、外上髁位于肱骨下端两侧皮下,其中内上髁较隆起。通过屈伸肘关节,分辨肱骨的位置。屈伸前臂时桡、尺骨会运动,肱骨不运动。
④ 尺骨位于前臂内侧,从鹰嘴到茎突全长位于前臂后面内侧皮下。其中鹰嘴在屈肘时很明显;茎突在前臂旋内时更明显,可在尺骨头下方摸到,此点为尺骨茎突点,是测量手长的体表标志。观察自己腕关节背面腕横纹处的尺骨头非常明显。
⑤ 桡骨位于前臂外侧,其上端桡骨小头上缘的最高点为桡骨点,是测量上臂长和前臂长的体表标志,桡骨点在上肢下垂、手掌向内侧的姿势中,位于肘关节背面外侧的一小凹内,在此凹中易找到肱桡关节,也可确定桡骨点。下端茎突易在外侧皮下触及,在屈腕时更明显,此点为桡骨茎突点,是测量前臂长的体表标志,也是测量手长的体表标志。
⑥ 手骨位于桡腕关节掌侧面,两侧可摸到大多角骨、豌豆骨;握拳或伸
掌时,可看到或摸到各掌骨及指骨,其中第二掌骨小头向桡侧最突出的一点为桡侧掌骨点,第五掌骨小头向尺侧最突出的一点为尺侧掌骨点,这两点都是测量手宽的体表标志。
(2)触摸上肢的皮肤标志、肌性和腱性标志
① 肘窝横纹:屈肘时,在肘窝处出现肘窝横纹。
② 腕掌侧横纹:屈腕时,在腕掌侧出现2—3条横纹的皮肤皱纹,分别称为近侧横纹、中间横纹和远侧横纹。其中远侧横纹的中点是测量手长的标志点。
③ 三角肌:在肩部使肩部构成圆隆状的外形,从前、外、后侧三方面包绕肱骨的上端。其止点在臂外侧中部呈现一小凹。
④ 斜方肌:在三角肌内侧、项部外侧、锁骨后面的肌肉隆起,为斜方肌上部纤维。
⑤ 胸大肌:胸前发达的扁肌,其下缘构成腋前壁。
⑥ 背阔肌:在背的中部外侧可见此肌的轮廓,以后向上延伸参与形成腋后壁。
⑦ 肱二头肌:在上臂的前面,在此肌的内、外侧各有一纵行的浅沟,内侧沟较明显。肱二头肌腱可于肘窝中央摸到。当屈肘握拳旋后时,可明显在臂前面见到膨隆的肌腹,此肌腹最隆起部位是测量上臂的紧张围与放松围的标志点。
⑧ 肱三头肌:在臂的后面,三角肌后缘的下方可见到肱三头肌长头。
⑨ 掌长肌:当手用力半握拳屈腕时,在腕前面的中缝、腕横纹的上方可明显见此肌的肌腱。
⑩ 尺侧腕屈肌:用力外展手指半屈腕时,在腕的尺侧,可见此肌的肌腱。
○11 桡侧腕屈肌:握拳时,在掌长肌腱的桡侧,可见此肌的肌腱。
○12 鼻烟窝:在腕背侧面,当拇指伸直外展时,自桡侧向尺侧可见拇长展肌、拇短伸肌和拇长伸肌等肌腱。在后二肌腱之间有深的凹陷,称鼻烟窝。
○13 指伸肌腱:在手背,伸直手指,可见此肌至第2—5指的肌腱。
2.触摸下肢的主要体表标志
(1)触摸下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① 髋骨位于腰腹部侧面,其髂嵴全长易在皮下触及,髂嵴上缘最向外突出的点为髂嵴点,是测量下肢长H(又称髂嵴高)和骨盆宽的体表标志。前端为髂前上棘,是测量下肢长A(又称髂前上棘高)的体表标志;后端为髂后上棘。坐骨结节位于臀部后下方。髂嵴高、髂前上棘高、大转子高是测量下肢长的三种方法。
② 股骨位于髋部最外侧,其大转子易在皮下触及,是测量下肢长B(又称大转子高)的体表标志。内、外侧髁位于大腿下端两侧皮下。
③ 髌骨前面可在膝关节前面皮下触及,此骨的前面中点是测量膝围的体表标志。
④ 胫骨的胫骨粗隆在膝关节前面下方皮下易触及,屈膝时更明显。内、外侧髁位于上端两侧皮下,其内侧髁内侧缘上最高的点为胫骨点,是测量小腿长的体表标志。坐位时,将右腿的踝关节架在自己的左膝关节上,而右腿膝关节自然下垂,此时可明显摸到胫骨内侧髁的内侧缘。在小腿前内侧皮下可触摸胫骨前缘的全长。在胫骨下端内侧皮下的隆凸处可触摸到内踝,在内踝上方小腿最细处是测量踝围的体表标志,内踝点是测量小腿长的体表标志。
⑤ 在胫骨外侧髁下方皮下可触摸到腓骨头,屈膝时较明显。腓骨外踝可在下端外侧皮下隆凸触及,外踝比内踝略低。
⑥ 跟骨跟结节在足后部皮下能触及,为直立时足跟最向后突出的一点,为测量跟腱长和足长的体表标志。
⑦ 外侧跖骨点,第五跖骨小头向外侧最突出的点;内侧跖骨点,第一跖骨小头最向内侧突出的点。这两点为测量足宽的体表标志。
(2)触摸下肢皮肤标志、肌性和腱性标志
① 臀股沟:为一横行的沟,界于臀部和大腿后面之间。也称臀纹线,是测量大腿围的标志点。
② 腘窝横纹:在腘窝呈横行的皱纹。
③ 臀大肌:使臀部形成圆隆的外形。
④ 股四头肌:位于大腿前面。在大腿屈和内收时,可见股直肌在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所组成的夹角。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在大腿前面的下部,分别位于股直肌的内、外侧。
⑤ 半腱肌腱、半膜肌腱:附于胫骨上端的内侧,构成腘窝的上内界,并在此可摸到其肌腱。
⑥ 股二头肌腱:为一粗索附于腓骨头,构成腘窝的上外界,在此处可摸到其肌腱。
⑦ 小腿三头肌:在小腿后面,可明显见到该肌膨隆的肌腹及跟腱。腓肠肌二个头则构成腘窝的下界。腓肠肌内侧肌腹下缘为测量跟腱长的体表标志。腓肠肌最粗处是测量小腿围的标志点。
⑧ 跟腱:在踝关节后方呈粗索状,向下止于跟骨后端
⑨ 胫骨前肌肌腱:在用力勾脚尖时,在小腿下端前面、胫骨外侧,明显可见此肌腱。
3.触摸躯干和颅的主要体表标志
(1)触摸中轴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① 在两眶下缘外后方皮下能触及颅骨颧弓;眶上缘、眶下缘分别为眼眶上下的骨性边界;眉弓为眶上缘上方的横行隆起;在耳廓前方可触及下颌头,张口、闭口运动时,可发现下颌头在移动。在外耳门后下方皮下可触摸到颞骨乳突;在外耳门前下方可触及下颌角;在枕部正中皮下可触及枕外隆凸,低头时较明显,是测量项长(后颈长)的体表标志。
② 背部正中皮下能触及椎骨棘突。特别是第七颈椎棘突,低头时更明显,是测量项长(后颈长)的体表标志。两侧肩胛冈内侧缘连线,平第3胸椎棘突。两髂嵴最高点连线平第4腰椎棘突,易于在体表扪及。
③ 肋骨除第1肋骨外,所有肋骨都可扪及。第2肋位于锁骨下方皮下。肩胛骨下角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
④ 胸骨全长位于胸正中部皮下,其中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2)触摸躯干和颅的皮肤、肌性和腱性标志
① 人中:上唇处中线上的纵行浅沟。
② 鼻唇沟:脸颊和上唇分界处的斜行浅沟。
③ 咬肌和颞肌:咬紧牙关,在下颌角的前上方、颧弓下方可摸到强硬的条状咬肌。在颧弓上方的颞窝内可摸到坚强的颞肌。
④ 胸锁乳突肌:转头向对侧时,可见位于颈前外侧呈长条状的肌性隆起。
⑤ 喉结节点:正中矢状面上,喉结节最向前突出的点,此点为测量颈宽、颈围的标志点。
⑥ 腹直肌:腹前正中线两侧的长形肌性隆起,肌肉发达者可在两侧腹直肌上有3条横沟,为腹直肌腱划,腱划上、下有发达的肌腹,一般有8块。
⑦ 竖脊肌:在脊柱两侧,呈纵形肌性隆起。
(二)观察人体主要测量点示意图(图2-4-1),并分别在全身骨架标本和全身肌肉标本或自己(或他人)身上找出相应的测量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