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处亡气的读音

亡处亡气的读音,第1张

亡处亡气的读音:wáng chù wáng qì

一、亡的读音:wáng,wú

二、汉字释义:

[ wáng ] 

1逃。

2失去。

3死。

4灭。

[ wú ] 

古同“无”,没有。

三、汉字结构:单一结构

四、部首:亠

五、相关词组:

相关词语

星亡、道亡、遂亡、亡子、亡敝

扩展资料:

一、汉字笔画:

点、横、竖折/竖弯

二、词语释义:

1、星亡

星宿隐没不见

古人以为人间英杰皆上应天星,故以“星亡”谓重臣或贤人死亡。 。

2、道亡

在途中逃亡。

死于道路;死于途中。 

南朝梁鼓吹曲名,沉约作。

3、遂亡

坠亡;废弛。遂,通“ 坠 ”。

4、亡子

逃亡的人

5、亡敝

败亡。

1 初中课外文言文原文、翻译和答案

原文:侍坐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夫子哂之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求,尔何知?” “冉求,你怎么样?”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赤,尔何如?” “公西赤,你怎么样?”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点,尔何如?” “曾点,你怎么样?”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

曾晳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曾晳)说:“你为什么笑仲由呢?”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疑问:(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理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

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吗?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的赞礼人,那谁能来做大的赞礼呢?”原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忘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此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回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果真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站立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译文: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 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 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 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

2 初二语文上册(人教) 文言文翻译

《与朱元思书》 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现行新教材中用的是“嶂”)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课文注释 1 选自《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82版)卷七。吴均(469—520),字叔庠。

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2俱:都 3净:散尽 4共色:同样的颜色。共,相同 5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荡。

从,顺,随。 6至:到 7许:表示大约的数量 8独绝:独一无二 9 缥碧:青绿色。

10急湍:湍急的水流 11 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形容水清澈透明。

12 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

13若:好像 14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15 寒树: 耐寒长绿的树 16负势竞上:(高山)凭借山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竞:争着 17 轩邈:高远。

这里作动词用,比高远 18直指:笔直地向上。指:向上。

19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的山峰。 20激:冲激 21泠(líng)泠作响:发出泠泠的声响。

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22 相鸣:互相和鸣。

23嘤(yīng)嘤成韵:意思是,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

韵,和谐的声音。 24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千,表示多。转,同“啭”,鸟婉转地叫。

25 无绝:就是“不绝”,不消失。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

这里指蝉鸣。 26 鸢(yuān)飞戾(lì)天:意思是老鹰飞到天上。

这里用这句话比喻那些为名为利极力追求名利的人。鸢,古书上说是鸱一类的鸟。

也有人说是一种凶猛的鸟,形状与鹰略同。戾,至。

27 望峰息心:望见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 息:使……平息 28经纶世务者:办理政务的人。

经纶,筹划、治理。 29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反:通“返”,返回。窥:看 30 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边遮蔽着。

柯,树枝。 蔽:遮蔽 31 在昼犹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昼:白天。犹:还像 32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

交:相互。 33见:同"现"看见。

34日:太阳,阳光 译文 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水流漂浮移动,随意地飘荡。

从富阳到桐庐大约(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水流清澈的千丈也能见底。

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争相比高远;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相向鸣叫,鸣声谐而动听。

(树上的)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唱,(山中的)猿猴也时刻不住地啼叫。像老鹰飞到天上那样追逐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五柳先生传》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zhé)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dān)瓢屡空。

晏(yàn)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qián)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极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yú)?[编辑本段]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

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贪图荣华富贵。

他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

亲旧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

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

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统治下的百姓吧?” 词语解释 〔1〕何许:何处,哪里。

〔2〕不详:。

3 学奕文言文翻译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在听,可心里却想着有天鹅飞来,拿弓箭去射它即使两个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第一个人难道他的智力不如另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01)弈:围棋,下围棋(02)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03)通国:全国(04)之:的(05)善:善于,擅长

(06)使:让(07)诲:教导(08)其:其中

(09)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10)虽:即使

(11)之:指弈秋的教导(12)鸿鹄:天鹅(13)援:引拉

(14)缴:本课指有丝绳的箭“缴”字的另一个读音jiǎo,是交纳、交付的意思(15)之:他,指前一个人(16)俱:一起(17)弗若:不如

(18)矣:了(19)为:因为(20)其:他,指后一个人

(21)与:吗(22)曰:说(23)非:不是(24)然:这样(25)致志:用尽心志致,尽,极(27)通国:全国

(28)与:语气助词,表示疑问(29)本文选自《孟子·告子》

(30)故:原因(31)以:认为(32) 智:智力

感悟

学习不可一心二用,必须专心致志,做事要一心一意,方可成功!

或(若三心二意,将一事无成)

4 推敲这篇古文翻译,解释字:引(),讶(),具(),道()

引(伸)

讶(对什么什么感到惊讶)

具(全部)

道(方法)

全文解释如下

贾岛初次在京城里参加科举考试。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想用“推”字(来替换“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韩愈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感觉中好像亲自去某地游览,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共有好几天。(韩愈)因此跟贾岛成为了普通人之间的交往。

古文要好好学啊~

一、口部操(预计10分钟)

作用:唤醒沉睡的肌肉群,使其灵活有力的参与积极发声并矫正各部发声器官不良的发声习惯。

1微笑状张嘴(提颧肌、打牙关、挺软腭、松下巴)保持50下—100下(3分钟,打开口腔)

2伸舌、顺及逆时针绕舌各10圈、打响舌30次、顶舌30次。。。(练习舌头的灵活度和力量)

3顺及逆时针转唇各10圈、唇“打啵儿”30次、打嘟、“放屁音”(此训练使唇更灵活有力,锻炼气息控制)

4气泡音(3分钟,锻炼气息、增强声带闭合能力并按摩声带)

二、气息控制(预计10分钟)

吸气:腰腹扩张(凸)

呼气:腰腹收缩(凹)

1慢呼慢吸(吸气4秒,呼气7秒。2分钟)

2快吸慢呼,发“丝”声(大气量吸气4秒,呼气无限延时,越久越好。3分钟)

3快呼快吸(狗喘气,不低于2分钟)

4长音ta——di——(不低于3分钟)

三、声音共鸣及张力训练(预计10分钟)

作用:增强腔体共振,改善声音响亮度,拓展音域。发声时,全身放松,站姿或坐姿规范。自胸口为支点,声音同时“两头拉”,像拉橡皮筋一般。所谓“声音张力”指对声音大小、高低、强弱等收放自如控制的驾驭能力。

1“哼鸣”练习(闭口哼鸣和开口哼鸣,不低于2分钟)

2叹气式发“嘿”、“哈”、“吼”(声音自低至高~高至低,自弱至强,强至弱递增和递减。不低于3分钟)

3弹跳式“嘿·嘿”“哈哈”“吼吼”(不低于3分钟)

4螺旋音发“a”或“i”,按照声音的大小、高低强弱递增或递减练习。(不低于2分钟)

(以上练习以嗓子舒适为主,不可超负荷或者强行飙高音,需循序渐进)

四、朗读综合训练(预计10分钟)

综合所学发声技巧和课堂中所讲的朗读技巧,使情声气结合,每天读一篇美文。录音并反复对比和完善。

扩展资料

气息的控制

1、换气就是用气的过程,播出的内容千变万化,就要采用不同的用气方法,补气和换气是一种朗诵技巧,依情取气,依照感情发展的变化采取不同的用气方法。

2、补气的方式:偷气,抢气,就气。边听边读边体会。方法指导:读短小精悍的诗歌,绕口令,散文之类进行训练。

3、紧张实际是口唇的紧张,在朗诵之前要做些口唇练习,如:将舌头在口腔内360度大循环十五次左右。

声音的魅力

1、美妙的声音来自正确地呼吸,气息短,姿势不正确会造成紧张,坐如钟,站如松,头背一线,双脚自然垂直,深呼吸是要深,不要耸肩。

2、播音爱好者最主要是要抒发一种情怀,一种心情,引起听众的共鸣。

3、练习远近距离感。这个练习对于我们读文章中的对话大有裨益,朗读要有目标对象。

4、呼吸,要有一定的呼吸储量,不要管自然条件多么困难,也要把气沉下去,胸腔共鸣能产生磁性的声音。

1 《列子》二则 (《杞人忧天》《杨布打狗》)教学课件

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编辑本段][注释]

1杨朱:战国初期哲学家。

2缁(zī):黑色的。

3素:白色的。

4扑:打,敲。

5无:不要。

6犹:通“訧”,责怪。

7向者:刚才。

8向:往日。

9反:通“返”,返回。

10使:假使。

11衣:穿着(衣服)

12怪:感到奇怪

13雨:下雨

14衣:衣服

15岂:怎么

16而:连词,表承接

[编辑本段][翻译]

杨朱的弟弟叫杨布,他穿着件白色的衣服出门去,遇到了大雨,便脱下白衣,换了黑色的衣服回家了。他家的狗不知道,迎上去向他汪汪地叫了起来。杨布十分恼火,要去打狗。杨朱说:“你不要打狗,你自己也会这样的。倘若你的狗出去时是一身白而回来时却变成了一身黑,那你难道不同样觉得奇怪吗”

(1)衣素衣而出 他穿着件白色的衣服出门去。衣:第一个衣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动词,穿衣;第二个衣是名词,衣服。

(2)岂能无怪哉 怪:奇怪。

(3)天雨,解素衣:天上下雨,他把白色衣服脱下。

(4)迎而吠之:迎上去汪汪地对着他大叫。

(5)素:白色。

(6)缁(zi)衣:黑色的衣服。

[编辑本段][寓意]

1当朋友误解自己的时候,不要脑子发热,动怒发火;而应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要学会换位思考。

2以短浅的目光看到事物的表面而看不到事物的本质,最后吃亏的终究是自己

3凡事不能主观臆断,要视情况变化而变化。

4凡遇是非,务必先内求诸己,切莫忙于责人。

5看待事物不能只局限于表面而要透过表面看清事物的实质。

[编辑本段]〔韵律〕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编辑本段]〔欣赏评点〕

杨布出去时穿的是白色的衣服,下雨了,环境条件变化了,他换了黑色的衣服,杨布仍然是杨布。但是他家的狗却不问这些变化,冲着换了装的杨布狂吠。原来狗只忠实于那个穿白衣服的杨布,却不理穿黑衣服的杨布!杨布的狗只看衣服不看人,结果咬错了人。狗犯这样的错误并不可笑,人们看问题,如果只注意表面现象,不抓住本质特征,同样会犯类似低级错误。现实生活中,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不变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不能用旧的眼光看待变化了的事物,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当别人因为表面现象误解自己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头脑清醒,说明真相,消除误解。而不能像杨布那样发火解气,那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弄不好会激化矛盾。

要点导引

这则寓言说明,凡遇是非,务必先内求诸己,切莫忙于责人。否则便要像杨布那样,自己衣服换了而怪狗来咬他,那就太不客观了。

2 成语故事动画《杞人忧天》高清

成语: 杞人忧天 拼音: qǐ rén yōu tiān 解释: 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

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出处: 《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举例造句: 杞人忧天,伯虑愁眼。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七回 拼音代码: qryt 近义词: 庸人自扰、杞人忧天 反义词: 无忧无虑、若无其事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缺乏根据的忧虑 英文: fike 故事: 春秋时期,杞国一个爱瞎猜疑的人,总是疑神疑鬼,他担心天会踏下来,整天愁眉苦脸,担惊受怕,从此一病不起。朋友来看他,给他讲天是由气体组成是掉不下来的。

他就放心了,后来又担心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大地会陷下去 动画网址网页链接。

3 初中文言文杞人忧天改编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4 《杞人忧天》译文

原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忘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此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回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果真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站立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 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 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 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是唤醒人 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

5 文言文杞人忧天的停顿,怎么画

充分理解文章后,划分停顿就不困难了。顺便附上译文作参照。

原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停顿划分: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6 古文《杞人忧天》和《穿井得一人》的注释

原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忘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此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回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果真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站立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 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 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 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是唤醒人 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

7 《杞人忧天》讽刺了什么样的人针对文言文

这个词经常被用来形容某人担心根本不用担心的事情杞人忧天的意思就是比喻缺乏根据的不必要的忧虑那么这个成语故事中的杞人是什么意思呢,“杞”是古代的一个国家,杞人就是杞国的人这个杞国人很忧愁天,是不是很怪异呢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杞国有一个人,胆子很小且有点神经质,他常常会想一些莫名其妙,不切实际的问题一天晚饭后,他拿个大扇子在门前乘凉,自言自语地说:“如果有一天,天塌下来把我们都压在下面,活活压死了,那可怎么办呀!”于是他就天天琢磨这个问题,越想越害怕,越想越觉得危险结果日子长了,他觉也睡不着,饭也吃不下,一天比一天渐瘦朋友们看到他整天恍恍惚惚、神不守舍的样子,都很替他担心这就是成语杞人忧天的意思了但当朋友得知他是因为担心天塌下来才弄成这副模样的时候,就都劝他说:“老兄呀,你何必为这种事烦恼呢?这种事情,自古以来可就没有发生过啊!即使哪天天真的塌下来了,也不是你一个人所能解决的啊!还是不要为这种事自寻烦恼了”可无论别人怎么劝说,他也不相信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天始终也没有像他担心的那样掉下来,连日月星辰也都好好的,可是杞人却始终为这个问题所困扰据说,直到临死时他仍在为这个问题担心以后人们常以“杞人忧天”来形容这种自寻烦恼的人 这个成语使用频率颇高,我们经常见到某某某被形容成杞人忧天,这是贬义但是同样的行为也有褒义的词来形容,比如防微杜渐、未雨绸缪关键是看主人公的忧虑够不够理智。

8 杞人忧天 的原文与译文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xiao865 杞人忧天原文及翻译 杞人忧天(译文+原文)杞国有一个人,整天吃不好饭,睡不着觉,满脸忧愁的神色。

他的一个朋友为他担忧,关切地问:你有什么忧愁的事吗?这个人叹了口气说:唉!我担心天会突然塌下来,地会突然陷下去,我的身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433623761体到哪里去躲藏呢?他的朋友就开导他说:天,不过是一团气积聚起来的,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你伸展身体、俯仰、呼吸,每时每刻都在天中活动,你为什么还担忧天会塌下来呢?这个人又说:这天如果真的是一团气积聚起来的,那天上的日月星辰,不是都要掉下来了吗?他的朋友又劝导说:日月星辰,只是那一团气体中有光耀的一部分,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人的。 这个人又追问:那么,地陷了,人又怎么办呢?他的朋友又说:地,也不过是堆积起来的土块,它塞满了四面八方所有空虚的地方,没有一个地方没有土块,你跨步、跳跃,每时每刻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还要担忧地会陷下去呢?这个人听后,放心下来,高兴极了。

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下来,高兴极了。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①,身无所寄②,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③,因往晓④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⑤。 若屈伸呼吸⑥,终日在天中行止⑦,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⑧?日月星宿,不当坠邪⑨?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⑩,亦不能有所中伤(11)。

其人曰:奈地坏何(12)?晓者曰:地,积块耳(13),充塞四虚(14),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15。

9 改写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地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再说即使真地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

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首先应保持镇静,千万不要手脚乱蹬拚命挣扎,可减少水草缠绕,节省体力。正确的自救做法是落水后立即屏住呼吸,然后放松肢体,尽可能地保持仰位,使头部后仰。只要不胡乱挣扎,人体在水中就不会失去平衡。这样你的口鼻将最先浮出水面可以进行呼吸和呼救。呼吸时尽量用嘴吸气、用鼻呼气,以防呛水。经过长时间游泳自觉体力不支时,可改为仰泳,用手足轻轻划水即可使口鼻轻松浮于水面之上,现场急救\x0d\\x0d\(一)不会游泳者的自救\x0d\\x0d\(1)落水后不要心慌意乱,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2)冷静地采取头顶向后,口向上方,将口鼻露出水面,此时就能进行呼吸。(3)呼吸要浅,吸气宜深,尽可能使身体浮于水面,以等待他人抢救。(4)切记:千万不能将手上举或拼命挣扎,因为这样反而容易使人下沉。\x0d\\x0d\(二)会游泳者的自救\x0d\\x0d\(1)一般是因小腿腓肠肌痉挛而致溺水,应心平静气,及时呼人援救。(2)自己将身体抱成一团,浮上水面。(3)深吸一口气,把脸浸入水中,将痉挛(抽筋)下肢的拇指用力向前上方拉,使拇指跷起来,持续用力,直到剧痛消失,抽筋自然也就停止。(4)一次发作之后,同一部位可以再次抽筋,所以对疼痛处要充分按摩和慢慢向岸上游去,上岸后最好再按摩和热敷患处。(5)如果手腕肌肉抽筋,自己可将手指上下屈伸,并采取仰面位,以两足游泳。\x0d\\x0d\(三)互救\x0d\\x0d\(1)救护者应镇静,尽可能脱去衣裤,尤其要脱去鞋靴,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2)对筋疲力尽的溺水者,救护者可从头部接近。(3)对神志清醒的溺水者,救护者应从背后接近,用一只手从背后抱住溺水者的头颈,另一只手抓住溺水者的手臂游向岸边。(4)如救护者游泳技术不熟练,则最好携带救生圈、木板或用小船进行救护,或投下绳索、竹竿等,使溺水者握住再拖带上岸。(5)救援时要注意,防止被溺水者紧抱缠身而双双发生危险。如被抱住,不要相互拖拉,应放手自沉,使溺水者手松开,再进行救护。\x0d\\x0d\(四)医疗或第一目击者现场急救\x0d\\x0d\(1)第一目击者在发现溺水者后立即拨打120或附件医院急诊电话请求医疗急救;(2)第一目击者或急救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将溺水者救上岸;(3)立即清除溺水者口鼻淤泥、杂草、呕吐物等,并打开气道,给予吸氧。(4)进行控水处理(倒水),即迅速将患者放在救护者屈膝的大腿上,头部向下,随即按压背部,迫使吸入呼吸道和胄内的水流出,时间不宜过长(1分钟即够)。(5)现场进行心肺复苏,并尽快搬上急救车,迅速向附近医院转送。作为救护者一定要记住:对所有溺水休克者,不管情况如何,都必须从发现开始持续进行心肺复苏抢救。调整呼吸,全身放松,稍作休息后游向岸边或浮于水面等待救援。赞同47|评论\x0d\\x0d\其他答案共52条2011-5-2418:40魔月之下1|二级\x0d\首先应保持镇静,千万不要手脚乱蹬拚命挣扎,可减少水草缠绕,节省体力。正确的自救做法是落水后立即屏住呼吸,然后放松肢体,尽可能地保持仰位,使头部后仰。只要不胡乱挣扎,人体在水中就不会失去平衡。这样你的口鼻将最先浮出水面可以进行呼吸和呼救。呼吸时尽量用嘴吸气、用鼻呼气,以防呛水。经过长时间游泳自觉体力不支时,可改为仰泳,用手足轻轻划水即可使口鼻轻松浮于水面之上,现场急救\x0d\(一)不会游泳者的自救\x0d\(1)落水后不要心慌意乱,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2)冷静地采取头顶向后,口向上方,将口鼻露出水面,此时就能进行呼吸。(3)呼吸要浅,吸气宜深,尽可能使身体浮于水面,以等待他人抢救。(4)切记:千万不能将手上举或拼命挣扎,因为这样反而容易使人下沉。\x0d\(二)会游泳者的自救\x0d\(1)一般是因小腿腓肠肌痉挛而致溺水,应心平静气,及时呼人援救。(2)自己将身体抱成一团,浮上水面。(3)深吸一口气,把脸浸入水中,将痉挛(抽筋)下肢的拇指用力向前上方拉,使拇指跷起来,持续用力,直到剧痛消失,抽筋自然也就停止。(4)一次发作之后,同一部位可以再次抽筋,所以对疼痛处要充分按摩和慢慢向岸上游去,上岸后最好再按摩和热敷患处。(5)如果手腕肌肉抽筋,自己可将手指上下屈伸,并采取仰面位,以两足游泳。\x0d\(三)互救\x0d\(1)救护者应镇静,尽可能脱去衣裤,尤其要脱去鞋靴,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2)对筋疲力尽的溺水者,救护者可从头部接近。(3)对神志清醒的溺水者,救护者应从背后接近,用一只手从背后抱住溺水者的头颈,另一只手抓住溺水者的手臂游向岸边。(4)如救护者游泳技术不熟练,则最好携带救生圈、木板或用小船进行救护,或投下绳索、竹竿等,使溺水者握住再拖带上岸。(5)救援时要注意,防止被溺水者紧抱缠身而双双发生危险。如被抱住,不要相互拖拉,应放手自沉,使溺水者手松开,再进行救护。\x0d\(四)医疗或第一目击者现场急救\x0d\(1)第一目击者在发现溺水者后立即拨打120或附件医院急诊电话请求医疗急救;(2)第一目击者或急救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将溺水者救上岸;(3)立即清除溺水者口鼻淤泥、杂草、呕吐物等,并打开气道,给予吸氧。(4)进行控水处理(倒水),即迅速将患者放在救护者屈膝的大腿上,头部向下,随即按压背部,迫使吸入呼吸道和胄内的水流出,时间不宜过长(1分钟即够)。(5)现场进行心肺复苏,并尽快搬上急救车,迅速向附近医院转送。作为救护者一定要记住:对所有溺水休克者,不管情况如何,都必须从发现开始持续进行心肺复苏抢救。调整呼吸,全身放松,稍作休息后游向岸边或浮于水面等待救援。

1 杞人忧天的翻译,重点字词解释

1、译文: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2、原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3、重点字词解析: 1、杞:春秋时期国名,在今河南杞县。

2、崩坠:崩塌,坠落。 3、身亡(wú)所寄:没有地方存身。

亡,同“无”。寄,依附,依托。

4、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之,的。

忧,忧愁、担心。 5、晓:开导。

6、四虚:四方。 7、躇(chú)步跐(cǐ)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

躇,立;步,行;跐,踩;蹈,跳。 8、行止:行动和停止。

9、奈何:为什么。 10、舍然:释然,舍弃心事的样子。

扩展资料:

一、赏析 这则寓言的客观意义是值得重视的,它反映了当时自然科学在宇宙形成理论上的成果,所谓“积气”、“积块”、“日月星宿亦积气中有光耀者”等见解,其辩证思维水平之高,是令人膺服的。 这则寓言故事运用对话刻画人物,人物形象分明。

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文章基本以对话构成,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读来文气贯通。

这则寓言也成为后世文人常用的典故,如李白有诗曰“杞国有人忧天倾”,即出于此。 二、作者简介 列子,生卒不详,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人,主张虚静无为,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信奉道家的与世无争思想,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 他一生安于贫寒,不求名利,不进官场,“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农耕之馀,醉心读书著述,潜心撰文二十篇,约十万多字。

流传有《列子》一书,其作品在汉代以后已部分散失,现存八篇《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 -杞人忧天。

2 杞人忧天的译文及字词解释

〝杞人忧天〞是一个汉语成语, 读音:qǐ rén yōu tiān, 释义: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新泰一带。

泛指为不必要或缺乏根据的事忧虑。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3 杞人忧天的译文及字词解释

一、原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二、译文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这则寓言出自《列子·天瑞篇》,是一则非常有名的古代寓言。它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这是一则益智寓言,写了忧天者与忧人者两种人。作者并不以这两种人为然。

文章重要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在别人耐心的开导下,他又放下心,高兴极了。

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就浮现在读者的眼前了。另外一个人物,开导杞人的热心人,他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是代表了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开导的方法,还是值得肯定的。古代道家学者长卢子也并不赞成这个开导者关于天地无毁的说法,他认为一切事物既有成,就有毁。

而列子认为,天地无论成毁对人来说都是一样的。道的本质在于虚静无为,人也应该以笃守虚静的处世态度,不必在不可知的事物上浪费心智。

这则寓言的客观意义是值得重视的,它反映了当时自然科学在宇宙形成理论上的成果,所谓“积气”、“积块”、“日月星宿亦积气中有光耀者”等见解,其辩证思维水平之高,是令人膺服的。

这则寓言故事运用对话刻画人物,人物形象分明。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文章基本以对话构成,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读来文气贯通。这则寓言也成为后世文人常用的典故,如李白有诗曰“杞国有人忧天倾”,即出于此。

作者简介

列子,生卒不详,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人,主张虚静无为,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信奉道家的与世无争思想,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他一生安于贫寒,不求名利,不进官场,“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农耕之馀,醉心读书著述,潜心撰文二十篇,约十万多字。

流传有《列子》一书,其作品在汉代以后已部分散失,现存八篇《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其中《愚公移山》、《杞人忧天》、《夸父追日》、《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黄帝神游》、《汤问》等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百馀篇,篇篇珠玉,妙趣横生,且影响极大,可谓家喻户晓,广为流传。

其中《两小儿辩日》被纳入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篇课文。《列子》共八卷,《汉书·艺文志》有著录。属于一部早期黄老道家的经典著作,是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在先秦曾有人研习过,经过秦火,刘向整理《列子》时存者仅为八篇,西汉时仍盛行,西晋遭永嘉之乱,渡江后始残缺。

其后经由张湛搜罗整理加以补全。内容形式多为神话、传说、寓言,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等成语便均出自其中。《列子》把“道”融汇于故事之中,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并包含深刻的哲学思想,以《天瑞》、《力命》、《杨朱》三者为最。主旨为万物生于无形,变化不居,人要掌握并利用自然规律。

4 杞人忧天、晏子使楚天果积气因字有多种解释:A依靠,凭借;B

天果积气 果然,果真因 字有多种解释:A 依靠,凭借;B 因袭,沿袭;C 原因,缘故;D 介词,根据,顺着;E 因为,由于 F 连词,于是根据这几种含义为下列“因”选取正确解释(只填序号)(1)因势利导(D)(2)因往晓之曰(F)(3)陈陈相因(B)写出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解释一下它的引申义杞人忧天 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又有忧彼之所忧者”中“所忧”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担忧这个人会胡思乱想,心里会有疾病从“晓之者”对天地的认识来看,古人对天地的认识存在哪些局限?他也认为天是一团凝聚的气体,太阳星星也会坠落等局限晏子使楚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谓左右曰左右:手下人 吾欲辱之,何以也?何以:倒装句,用什么方法呢?何为者也?何为:做什么的 其实味不同 其实:果实的味道翻译下列句子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婴,是齐国擅长辞令(言辞)的人(判断句)吏二缚一人诣王:官差绑着一个人到大王面前来“缚者曷为者也?: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倒装句)楚王戏晏婴,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为什么?恶意的,他想晏子出丑,从而在齐国面前扬威用“水土异也”解释人的行为,固属荒唐,但这里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了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548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9
下一篇2023-11-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