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时为什么要计算顶部附加地震作用?

在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时为什么要计算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第1张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是针对建筑顶部有局部构筑物而采取的计算处理方法(比如水箱,楼梯间),构筑物不能形成一个结构层但有明显质量与高度,在地震时要产生地震效应所以在结构分析中采用附加地震作用来做整体结构计算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是针对建筑顶部有局部构筑物而采取的计算处理方法,构筑物不能形成一个结构层但有明显质量与高度,在地震时要产生地震效应,所以在结构分析中采用附加地震作用来做整体结构计算。

在结构设计中,为了增强结构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早在19世纪就有许多学者研究地震作用的理论。以规范形式肯定下来的先后有静力理论和反应谱理论,此外,在一些重要工程中,往往直接通过地震反应时程分析来改进结构的抗震设计。

扩展资料:

强震地面运动:

强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一般可用强震仪以加速度时程曲线(两个水平向、一个竖向)的形式记录,其中对结构产生作用的最重要特征是加速度最大值(也称加速度峰值)、频率成分和持续时间。从图1 a、b可知,两个记录分别具有不同的频率成分(波形A、波形B)。

其各自的主要频率也称卓越频率,土愈软则卓越周期愈长,并随震中距而异。持续时间从几秒至几十秒,随震级、震中距以及地表软土覆盖层厚度而变化。

-地震作用

一,基本原理:

将多自由度体系质点质量均等效到杆系顶点,变成单自由度体系。

二,适用条件:

(1)房屋结构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

(2)房屋的总高度不超过40m;

(3)房屋结构在地震运动作用下的变形以剪切变形为主;

(4)房屋结构在地震运动作用下的扭转效应可忽略不计、

作者:王社良 主编 ISBN:10位[7562926417] 13位[9787562926412]

出版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2-1

定价:¥3200 元 本书是结合我国最新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编写的抗震结构设计教材。内容包括地震与地震动的基本知识,场地、地基和基础的抗震设计,结构地基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多、高层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房屋、砌体结构房屋、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单层厂房等的抗震设计,以及隔震与消能减震房屋的设计。书中附有计算例题、各章提要及小结、思考题和习题。

本书可供大专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及教师的教学使用,亦可供从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科研和施工技术人员参考。 王社良,男,1957年生,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人,工学博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特聘教授,教学名师,师德标兵,博士生导师,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高层建筑结构抗震与控制、工程结构健康诊断与处理、智能材料结构系统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负责《抗震结构设计》校级、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973科研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3项,厅局级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出版专著和教材12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130余篇,其中50余篇被SCI、EI和ISTP收录。

通讯地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邮编:710055 1 绪论

本章提要

11 地震与地震动

111 地震及其成因

112 地震波

113 地震强度

114 地震区划与地震影响

115 常用术语

12 地震活动性

121 世界地震活动性

122 我国地震活动性

123 近期世界地震活动性

13 地震震害

131 概述

132 工程地质条件对震害的影响

14 结构的抗震设防

141 抗震设防的目标

142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143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本章小结

思考题

2 场地、地基和基础 本章提要

21 场地

211 场地土及场地覆盖层厚度

212 场地类别

22 天然地基与基础的抗震验算

221 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抗震验算的建筑

222 天然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23 液化土与软土地基

231 地基土的液化

232 液化的判别

233 可液化地基的抗震措施

234 软土地基的抗震措施

24 桩基的抗震设计

241 可不进行桩基抗震验算的条件

242 桩基的抗震设计

本章小结

思考题

3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

本章提要

31 概述

32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

321 计算简图

322 运动方程

323 自由振动

324 强迫振动

33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及其反应谱

331 水平地震作用的基本公式

332 地震反应谱

333 标准反应谱

334 设计反应谱

34 多自由度弹性体系地震反应分析的振型分解法

341 计算简图

342 运动方程

343 自由振动

344 振型分解法

35 多自由度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

351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352 底部剪力法

36 结构的地震扭转效应

361 刚心与质心

362 单层偏心结构的振动

363 多层偏心结构的振动

364 偏心结构的地震作用

37 地基与结构的相互作用

371 地基与结构的相互作用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

372 考虑地基结构相互作用的抗震设计

38 竖向地震作用

381 高耸结构和高层建筑

382 屋盖结构

383 其他结构

39 结构地震反应的时程分析法

391 概述

392 恢复力特性曲线

393 结构的计算模型

394 地震波的选用

395 地震反应的数值分析法

310 建筑结构抗震验算

3101 结构抗震承载力验算

3102 结构的抗震变形验算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4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 本章提要

41 场地选择

411 避开抗震危险地段

412 选择有利于抗震的场地

42 建筑的平立面布置

421 建筑平面布置

422 建筑立面布置

423 房屋的高度

424 房屋的高宽比

425 防震缝的合理设置

43 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

431 结构选型

432 结构布置的一般原则

44 多道抗震防线

441 多道抗震防线的必要性

442 第一道防线的构件选择

443 利用赘余构件增多抗震防线

45 刚度、承载力和延性的匹配

45刚度与承载力

452 刚度与延性

453 结构不同部位的延性要求

454 改善构件延性的途径

46 确保结构的整体性

461 结构应具有连续性

462 构件间的可靠连接

47 非结构部件处理

471 考虑填充墙的影响

472 外墙板的连接

本章小结

思考题

5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 本章提要

51 概述

52 抗震设计的一般要求

521 结构体系选择

522 结构布置

523 抗震等级

53 框架内力与位移计算

531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532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的计算

533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534 内力组合

535 框架结构位移验算

54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构件设计

541 框架梁截面设计

542 框架柱截面设计

543 框架节点抗震设计

55 框架结构设计例题

本章小结

思考题

6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本章提要

61 概述

62 结构方案与结构布置

63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计算

631 计算简图

632 地震作用

633 楼层地震剪力在墙体中的分配

634 墙体抗震承载力验算

64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

641 多层砖房构造措施

642 多层砌块结构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

643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例题

65 底部框架一抗震墙房屋的抗震设计要点

651 结构方案与结构布置

652 底部框架一抗震墙房屋的抗震设计要点

653 底部框架一抗震墙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

66 内框架房屋的抗震设计要点

661 结构方案与结构布置

662 内框架砖房的抗震设计要点

663 内框架砖房的抗震构造措施

本章小结

思考题

7 高层及多层钢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本章提要

71 概述

72 高层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721 高层钢结构的体系与布置

722 高层钢结构的抗震计算

723 钢构件的抗震设计与构造措施

724 钢结构节点的抗震设计与构件措施

73 多层钢结构厂房抗震设计

731 多层钢结构房屋的结构体系与布置

732 多层钢结构厂房的抗震计算

733 多层钢结构厂房的抗震构造措施

本章小结

思考题

8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抗震设计 本章提要

81 概述

81 1 横向地震作用下厂房主体结构的震害

812 向地震作用下厂房主体结构的震害

82 结构布置的一般原则

821 体型与抗震缝

822 屋盖体系

823 窗架

824 柱

825 围护墙体

83 单层厂房的横向抗震计算

831 计算简图和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

832 横向自振周期计算

833 横向自振周期的调整

834 排架地震作用的计算

835 窗架的横向水平地震作用

836 排架内力分析及组合

837 截面抗震验算

838 厂房横向抗震验算的其他问题

84 单层厂房的纵向抗震计算

841 修正刚度法

842 拟能量法

843 纵向柱列的刚度

844 柱间支撑的抗震验算

845 厂房纵向抗震计算的其他问题

85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构造措施

851 无檩屋盖构件钓连接与支撑布置

852 有檩屋盖构件的连接与支撑布置

853 屋架

854 桂

855 柱间支撑

856 连接节点

857 围护墙体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9 隔震与耗能减震房屋设计

本章提要

91 概述

92 隔震结构设计

921 结构隔震的原理与隔震结构的特点

922 隔震系统的组成与类型

923 隔震结构的设计要求

924 隔震结构的抗震计算

925 隔震结构的构造措施

93 耗能减震结构设计

931 结构耗能减震原理与耗能减震结构特点

932 耗能减震装置的类型与性能

933 耗能减震结构的设计要求

934 耗能减震结构体系的抗震计算分析

935 耗能减震结构的连接与构造

本章小结

思考题

10 工程结构防灾减灾 本章提要

101 灾害概述

1O.11 灾害的含义

1012 灾害的类型

1013 灾害的特征

1014 中国的灾害

1015 灾害的分级

1016 减灾系统工程

1017 防灾减灾对策与措施

1018 防灾减灾工程学发展简况

102 地表变形灾害及防治

1021 地表变形

1022 地表变形的常见原因

1023 地表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

1024 建筑物抗地表变形措施

103 火灾

1031 火灾与燃烧

1032 燃烧种类及产物

1033 火灾分类及灭火原理

1034 建筑防火设计

1035 结构抗火设计

104 爆炸灾害

1041 爆炸基础知识

1042 快速加载下材料性能

1043 建筑设计中的防爆设计

1044 结构设计中的防爆设计

本章小结

思考题

附录1 中国地震烈度表

附录2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附录3 建筑耐火等级、建筑构件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

参考文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744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9
下一篇2023-11-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