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m(Repetition Maximum)是健美术语,通俗的说,在健身领域,“ RM ”是一个带有单位性质的词语,用于描述训练时应选择的重量是怎样一个度。
基本介绍 外文名 :rm 名词解释 :强度·重量 全称 :Repetition Maximum 含义 :重复做的最大数值 概述,详解,实践, 概述 名词解释:RM·强度·重量,Repetition Maximum 通俗的说,在健身领域,“ RM ”是一个带有单位性质的词语,用于描述训练时应选择的重量是怎样一个度。 RM 基本不单独使用,前面会接一个数字,先举2个例子就大概能明白,稍后我们再细说: 例一: 例如教练说“二头肌弯举要达到理想的增肌效果,请选择10 RM 的重量,一组做10个,共做6组”—— 这意思是说,为了让二头肌体积增加更快,建议你做弯举的重量选择弯举10次就举不起来的重量(这个重量就是10 RM 的重量),你每组以此重量弯举10次,练习6组。 由此可见,“ RM ”是一个相对于训练者自身的一个重量选择标准的表述方式,但同时有些时候 RM 也还兼顾表述了每组次数,这种时候往往是训练者的计画安排中力求每组都尽力,所以每组都是以x KG 的重量直接练x次,因而我们可能听到有健友以这样的方式描述他的训练计画: 例二: “打算用渐进的金字塔法则式的计画练胸:第一组14RM,第二组12RM,第三组10RM,第四组8RM,第五组6RM,第六组4RM” 这样的描述在这时候就等于说: “打算用渐进的金字塔法则式的计画练胸:第一组14RM/14次,第二组12RM/12次,第三组10RM/10次,第四组8RM/8次,第五组6RM/6次,第六组4RM/4次”。 详解 经过例一例二,应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下面我们进一步详述“ RM ”是什么: “ RM ”是“ Repetition Maximum ”的缩写,字面含义是“ 重复做的最大数值 ”,意译就是“ 最大重复次数 ”,结合数字x,就实际表示“ 能够重复练习x次的最大重量 ”,或“ 最多只能重复练习x的重量 ”。 比如对某训练者, 30kg的重量进行二头肌的弯举训练,最多只能连续弯举6次就完全力竭,那么这30kg的重量对于该训练者的二头肌练习而言,就是6RM 的重量。 由于无氧训练的参照体系大多都是以训练者本人为主,所以我们在做健身方面专业性的讨论时,用 RM 作为重量单位来讨论就比直接用kg(公斤)做重量单位来讨论更具广泛性。 简单的说,可以看作 RM 和KG(公斤)都是重量单位,只是一个是相对单位,一个是绝对单位。 有了 RM ,我们处于相同目标的计画对于不同的个人,就有了共同的探讨区域,比如一个体重72kg的健友,他弯举6 RM 的重量是30kg,而另一个体重60kg的健友弯举6 RM 的重量是12kg,虽然举起的绝对重量不同,但由于都基于 RM 沟通,他们俩还是可以无障碍的交流重量选择、组数安排等心得:60kg的健友发现自己按照16RM+12RM+12RM+8RM+6RM+4RM安排下来3个月的效果有明显提高,突破了之前的平台期,两人沟通后,可能72KG的健友发现自己按照16RM+12RM+12RM+8RM+6RM+4RM来安排也取得了很明显的提升。 实践 以上介绍了 RM 的概念,下面再具体说一下 RM 的选择与训练效果之间的关系。 之所以出现 RM 的概念,就是因为经过研究发现,并不是每次练到力竭都是有效果的。重量与次数(以及组数)的选择,对于训练结果有着显著影响。 用简单的表述就是: “大重量,少次数” 的训练方式偏向于增加肌肉力量和体积; “小重量,多次数” 的训练方式偏向于增强耐力,降低体脂; 具体来说,根据研究发现: 1-4RM主要是训练绝对肌力和体积 ; 6-12RM主要是训练肌肉体积 ; 15-20RM主要是训练小肌群体积和增强肌肉线条与弹性 ; 30RM及其以上主要是起到降低体脂、增强心肺功能的效果 。 接触健美不久,对许多名词术语甚感陌生或理解不透,譬如"RM"的确切含义,它与负荷强度和练习重量间的关系等等。还有,为什么有的文章在谈及训练计画或安排运动量时只提到组、次或强度,而没有重量的表述? 答:"RM"是英文"repetition maximum"的缩写,中文译义是"最大重复值",引译为"最大重复次数"、"最大重复次数的重量"或"一定重复次数的最大重量"。在健美锻炼活动中,"RM"被约定俗成地规定为能够重复试举一定次数的负荷重量,如"6~12RM"所表达的就是"最多能重复或连续试举6~12次的重量"。如用100公斤进行卧推练习,当竭尽全力最多只能连续推举5次时,那么这100公斤就是该动作5RM的重量。为便于记写,在训练计画中一般都是这样表达规定的、因人而异的负荷重量。 强度或称负荷强度,较抽象的说法是"负荷对身体 的深刻程度",通俗的说法是"指完成某一练习时身体的用力程度"。在锻炼中,练习的密度、质量、难度、动作速度、负重量等都是负荷强度的具体指标。在健美锻炼中,由于间歇时间或练习密度、动作速度及练习质量等都有相对稳定或固定的规定,因此,练习重量一般就被视为代表负荷强度的主要指标,或者说大多数情况下健美练习所采用强度的操作指标就是重量,实践中有时就是把练习重量看成负荷强度。在健美运动中负荷强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训练因素,1~4次主要增长绝对肌力和体力、6~12次主要壮大肌肉、15~20次主要发达小肌肉群和增进肌肉线条弹性、30次以上主要用于缩减体脂和增强心肺机能等说法,实际上就是强度决定效果的表达。而1~4次或6~12次等的完全写法就是1~4RM或6~12RM等,"1~4次"的背后其实依附着强度或负荷量的含义。若要训练计画中完整表达,则应是"1~4RM/1~4"的操作模式,即用最多可以重复试举1~4次的重量连续试举1~4次。多数情况下就以次数或RM次数来表示负荷强度。当然也可用某动作极限重量的百分比来说明负荷强度,如85%负荷强度、80%负荷强度等等。在实践中,负荷强度的百分比与重复次数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一般讲,50%的负荷强度应该是可以重复试举10次左右的重量,通常强度每增加5%重复次数就减少1次。比较这种负荷百分比法,次数或RM次数法的表达则更为直接而科学。 在现在代健美训练中,练习的组、次规定是构成训练活动最基本的元素。为了统一而规范地表达这个元素的具体内容,在训练计画的制定和课程计画的编排中目前大都接受"RM"的记写方式,如:"6~10RM/6~10、8~12RM/8~12、8~10RM/8~10、6~10RM/6~10或直接用数字"6~10、8~12、8~10、6~10"等。如此记写既有4组的组数表达、每组的次数规定、每组的强度规定等负荷强度和负荷量的指标要求,又有负荷节奏和加重方式的表现,容易理解和操作。至于为何难在书刊上看到具体的重量数,可以这样理解,每个人、每个身体局部和每个动作所采用的重量都不尽相同,用具体的重量数表达反而不易说清强度规定等问题,因此不具备普遍指导意义。但个人计画有时是可以直接用具体重量来编写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是肩关节内旋和前引,所以在训练的时候应该刻意增加肩外旋的动作,其实可以在很多动作当中刻意将肩外旋整合进入,这样在锻炼到目标肌肉的时候还能同时兼顾调整体态。
做弯举时,向下时手心向上,也就是在自然体位下小臂有个外旋,再屈肘向上。因为肱二头肌的功能之一就是小臂外旋,同时肱二头肌还有肩关节屈的作用,所以做二头弯举前先有个屈肩动作,再屈肘,促进肱二头肌完整参与收缩。
向上是手肘不是完全向上的会有一个小的内旋幅度,所以你会发现弯举时曲杆比直杆舒服。反手引体向上是如果握具等肩下当时手腕拧的疼,用45-60度角对握杠会舒服。
手掌始终相对上下的锤式弯举,主要是练习肱肌。
No1 优先训练法
优先训练法是为了着重的增强身体的某一部位的肌肉,把身体某一部位相对较弱的肌肉的训练排到每次训练的最前面,优先做。如此就能在人体的力量、精力最强、最充沛的时候进行训练,这样的效果无疑是最好的,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激发肌肉的潜力,充分的撕裂肌肉达到训练目的。
例如:你的二头肌和背阔肌一起练,但是你的二头肌相对于薄弱,那就在开始训练的过程中把二头肌的训练的60%排在最前面,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为什么不是100%?那是因为背阔肌的训练和二头肌的训练是相关连的,在练背阔肌的时候二头肌也会受到训练。那么二头肌对训练背阔是起辅助作用的,那如果在前面训练二头肌的时候就把训练量练到100%了,那等到练背部肌肉的时候反倒是没有力量去做了,所以60%的量刚好可以把二头训练到,然后背阔的训练和二头身下的40%训练量结合起来练,这样的话两个部位的肌肉都可以练到了。
No2 极限训练法
人体肌肉的增大是因为大重量大阻力的状态下进行不断收缩,这种大强度的收缩还可以增大肌肉的力量。如果说你可以在你自身承受的最大重量能做8-9次,做3~4组并且不做任何准备的活动,那么你的肌肉的围度与力量将会得到增加。但是,这样做也是极其的危险,在不做任何热身性活动之前直接用最大重量训练,这样极其容易受伤,所以在大重量训练过程中是最忌讳这样训练的。
极限训练法(金字塔法则)就可以解决这种问题,例如:卧推,我先用一次能举起最大重量的30%,做上25~30个,然后加大到最大重量的50%做20个、60%做15个然后逐次增加,直到能在最大重量的80%~85%能做5~6次的时候,就不能再增加了。然后再逐次减少,直至减少到最大重量的30%,这样能在最短时间内能让你的胸肌最大限度的受 ,并且在中间的最大重量还不容易受伤。
No3 分部训练法
如果你每周训练3~4次,而且每次的训练都是对全身肌群进行训练。练三到五个月以后全身的肌肉都得到了增加的时候,就可以试着把全身的肌肉分成上部分和下部分来分开练,这样的话每周虽然每个部位只能练一到两次,但是每次对于每个部了位的肌肉可以进行更多的训练次数和组数,使每个部位的肌肉都得到尽量大的 ,这样自然比一个训练日练遍全身的所有肌肉的训练强度要大。
当练3~5个月以后,肌肉的围度与力量都得到很大的增长以后就可以再把身体的肌肉再次的细分,比如将身体的肌肉分为四个部分,每周练3~4次这样虽然每个部分的肌肉最多只能练一次但是训练强度的增加就意味着每次对肌肉的 就更大,如此才能最大程度的提升肌肉的围度与力量。
每周训练四次
周一:胸肌和三头肌
周三:背阔与二头肌
周五:三角肌与斜方肌
周日:大腿与小腿
另然每次训练可以抽出10分钟时间来练腹肌,这样每次肌肉都可以得到最大的 ,同时肌肉又能轮替的休息。
No4 大量充血训练法
当你锻炼某一块肌肉的时候,需要训大量的血液进到这块肌肉,并且让血液持续的在那里流动这样可以促使肌肉的增长,其实这也是一种训练法则。
例如,当你训练胸部的时候,如何练胸肌,那就需要在短时间内连续的做3~4个训练胸部的动作,中意不参入任何训练其它部位的动作,一直到训练胸肌的动作做完。这样能让你的胸部肌肉在短时间内就得到大量的充血,肌肉感觉发胀那么就达到了让肌肉充血的效果,连续两次那么此次就达到了训练的目的,可以换到训练其它部位。
五、对立训练法(又称超级组训练法)
顾名思义对立训练法就是在训练的时候把两个相对立的肌肉(相反作用部位的肌肉)放到一起来练,例如:我要练肱二头肌那我就把肱二头肌和与之相反作用的肱三头肌放到一起来练,当我做完上臂二头肌的"弯举"的时候,马上去做与之相反的上臂三头肌的"屈臂挺伸"这个的训练方法就称为对立训练法(又称超级组)。
把这两个起对立作用的肌肉群放到一起来练,特点是当练著其中一块肌肉明,相对立的肌肉可以进行短暂的休息来促进对立肌肉的疲劳的消除。这个训练法是符合人的神经功能原理的。
这种训练方法比较适合于,单部分肌肉力量相对于比较薄弱的人群,例如:一个朋友他的肱二头肌的肌肉力量相对于薄弱,做上臂二头弯举自己的极限力量做两组就没力气了需要休息,但是这中间不能把时间白白浪费到,那就做屈臂挺伸这样的话。当屈臂挺伸做完以后,肱二头肌就恢复的差不多了,就可以再做下一组上臂二头弯举。
No6 复合组训练法
复合训练法就是在训练的过程中,把两个或两个以上训练同一个部位肌肉的动作进行连贯起来,中间不停歇,这样的训练方法称为"复合组"复合组所要达到的目的不是加了加整消除肌肉的疲劳,而是让肌肉能够在最短的时候内大量的充血。
例如:锻炼二头肌,那我就先坐一组"坐姿哑铃弯举",做完以后不停马上去再做一组"杠铃弯举",这样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让二头肌充血。
肱二头肌训练法 :
坐姿哑铃弯举(自身极限重量的80%做8~12个)+杠铃弯举(自身极限重量的60%做15~20个)。
做完一组以后,拉伸一下(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0秒),接着做下一组,反复三组。
胸部训练法 :
卧推(自身极限重量的70%做8~12个)+平板哑铃飞鸟(自身极限重量的70%做15~20个)。
需要注意的是在卧推的过程中,用这种训练法的时候,卧推的重量不要太重。因为各组的休息时间比较短。如果太重的话,很难支撑到三组做完。卧推的重量一般在自身极限重量的65%~70%为宜。
No7 综合训练法
据科学研究证实,人体肌肉细胞的每个不同部分都具有对不相等水平的训练起到不同反应的蛋白质和能系统。当肌肉纤维蛋白质受到高阻力高压力负荷的训练时会增大。当做有氧耐力训练的时候,肌肉细胞则对高耐力训练起反应。所以,为了使肌肉细胞增大,就不能做同一相同的动作,得做从高至低的各种类的不同次数不同数量的组合训练。
例如:第一组做15次(小重量的),第二组10次(次数加数量),每三组8次(力量递增),最后一组6次(自身的极限重量),每组次数不同重量亦不同的多种组合,被称之综合训练法每次的次数与重量没必要按一定的规律来,可以按自身的情况来依次增加。
No8 周期训练法
周期训练法是指在一年的训练过程中,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比如在某一时期我选择增大肌肉的训练方法。在另一时期我选择小重量刷脂塑性的训练方法,且缩短每组之间的休息时间,以训练肌肉的线条为主。而在两个时期的中间,则减小运动量,来休息与调整自己的状态。这样的话不会疲劳过度,也会避免受伤更能稳步前进。
比如:冬天,是增肌的好时期,那我冬天就用来增肌,全部是上大重量充份的撕裂肌肉让肌肉能够快速的增长,让肌肉块的围度、厚度与力量提高。
夏天,比较容易出汗,那是减肥、刷脂、塑性的好时期,那我就小重量、多次数来锻炼我的肌肉,让肌肉的线条更加的明显,同时脂肪被减掉、肌肉线条出来了,整体线条更完美。
而在冬天与夏天、夏天与冬天之间的春天与秋天,则主要用来休息与调整,在这段时期内,我的运动量变少了,训练强度也减小了,充分的调整身体状态为夏天或冬天的训练做准备。而这段时期没必要太长1~2个月为最佳,时间长了肌肉应该松弛了。
九、静力紧张训练法
静力紧张训练法需要对肌肉有一定的控制。当做一个训练的动作时(用能承受的最大重量能做8~12个),如果能在做完每个动作后能在肌肉收缩的状态下,静止不动保持大最紧张度3~6秒,或者在静止以后再重复做3~4次。这样的训练法为静力紧张训练法。
训练健美冠军们经常的每周都要做3~4次来对全身的肌肉进都进行静力紧张的训练。静力紧张训练法能增加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从而在比赛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控制肌肉来展现出各种体姿的造型,且让肌肉的线条更加的明显。
高手 高阶 多学 黄金法则 健美 训练 肌肉 重量训练 短时间 时候 原文出处:亲子天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