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铃弯举尽量做够8到12个,如力竭可换较小的哑铃。8到12个能做够3组为较合适你的重量。每次练习可选择锻炼相对的两组或多组肌肉,比如锻炼过肱二头肌后可接着锻炼肱三头肌,或选择巨型训练法,把多种练习一块肌肉的方法放在一起练。开始选择大重量较少次数,随后降低重量增加次数。在健身训练的初期,无需补充蛋白质,正常食物摄取的就够用了。别听白痴说练肌肉就得补蛋白,如果你长不了那么多肌肉,多余的蛋白质会变脂肪的。等你自认为有一定水平了再吃鸡蛋吧,不要蛋黄。
MMA 战警啊 安迪啊 都是用腿的高手万米尔科·菲力浦维奇(Mirko Filipovic)
国籍:克罗地亚、
生日:1974年
身高:188CM
体重:100KG
类型:自由搏击出身
绰号:克罗地亚战警、腿王二世
主要战绩: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对于斯拉夫人种来说,34岁并不算老,祝愿战警能早日走出低估期,希望卷刃的“妖刀”能重新在格斗界劈荆斩棘。
如果说谁是世界上人气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综合格斗选手,大家会想到Fedor,如果说站立格斗选手,那么大多数人的答案会是--米尔科(Mirko Cro Cop)。这位克罗地亚英雄,出身特警部队,隶属于内务部特种部队反恐组,绰号“克罗地亚特警”,目前更是贵为克罗地亚国会议员。军事生涯培养出米尔科冷俊干练的气质,更培养出他不断突破自己、勇于挑战的性格。
传奇的格斗经历
米尔科的格斗经历颇具传奇色彩。身为特警的他对于格斗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曾参加过业余的拳击比赛并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米尔科从小就对扫腿特别偏爱,在接受自由搏击训练之后,他凭借着自己对格斗技术的独到体悟和刻苦训练,将扫腿技术磨练得炉火纯青。此时克罗地亚的格斗舞台对于米尔科来说太小了,天才如囊中之锥,脱颖而出已是必然。首届K-1冠军“克罗地亚之虎”布兰科的回国改变了米尔科的命运,布兰科发现了这位年轻人身上的惊人潜力,极力把他引荐给K-1组织,从而翻开了格斗历史上辉煌的一页。凭借着精准的拳法和扫踢,米尔科先后将“无冕之王”班纳,“荷兰伐木工”彼得阿茨等一流高手斩落马下。但此时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挡住了米尔科的去路,他就是被称为“完美先生”的欧内斯东胡斯特。组合拳配合强力低扫的“立体X型攻击”在职业擂台上并不少见,但胡斯特的技术太出色了,拳腿组合的衔接、攻防转换的节奏把握都堪称“完美”,特别是打击频率和密度更是无人能出其右。而米尔科的格斗风格以“攻击准确率”见长,往往采取防守反击的战术,捕捉对手漏洞,抓住机会“一剑封喉”。面对技术全面、经验丰富的胡斯特,这种打法显然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米尔科在1999年倒在了胡斯特拳下,仅获K-1GP的亚军。2000年卧薪尝胆的米尔科尽管进步不小,但再次以微弱的点数被胡斯特挡在K-1GP王者的门外,见证了拳风相克的无奈和残酷。2000年后米尔科迎来了又一个格斗转折点,先是左高扫将新科状元01年冠军“侏儒巨人”马克亨特放倒,再是86秒打碎了170公斤的“野兽”鲍博萨普的眼眶,人气飙升,被誉为安迪∙胡格之后K-1新一代腿王。此时的米尔科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进军综合格斗擂台,并向世界宣布了他的鸿鹄之志:成为历史上第一个K-1和Pride的双冠王。自从踏入PRIDE擂台以来,米尔科不断改良技术,提高自己,并凭借其必杀技“高扫”横扫千军。在历经磨练与考验后终于在2006年修得正果,先低扫摧毁了“日本希望” 吉田秀彦的冠军梦,随后高扫踢晕了中量级冠军“人猿”希尔瓦(Silva),决赛地面拳终结了前UFC冠军乔西(Josh),成为了PRIDE无差别冠军。从站立格斗擂台到几乎允许任何徒手格斗技术的顶级综合格斗擂台,需要的绝对不只有勇气与意志那么简单,这需要对规则的适应和对技术的全面改良。科学的技术训练让米尔科在4年时间内从一位站立高手转变为一名综合格斗专家。
技术体系全解析
米尔科的左扫腿是格斗界最恐怖的武器,人人都知道他这一招的可怕,但就是防不住。在扫踢技术上米尔科的腿法与泰式扫踢不同,有着自己的特点:
一、米尔科的左扫腿不象传统的泰拳以大腿为主攻目标,而是将目标集中在肝脏部位与头部两个致命点,达到一招必杀的效果。由于强调打击的精确性,米尔科并不是以胫骨进行一扫一大片的大范围攻击,而是以脚背与胫骨连接处作为打击点,进行精确的点式打击。
二、支撑轴稳定,支撑足基本不离地面。传统的泰式扫踢一般提倡拔高重心,提起脚跟以前脚掌为轴,运用身体扭转和重心前移加大攻击力度和渗透效果。米尔科的扫腿并不拔高重心,而是支撑足先有一个旋转蓄力的动作,以此为发力前奏,以支撑足为圆心,胯部驱动发力,注重支撑轴的稳定和腰胯的配合发力,最大程度的利用了身体力量,产生加速度大,集中力量于一点爆发。米尔科采用这种技术并非没有道理,在综合格斗中注重重心稳定,拔高重心并不明智,三、发力紧凑,角度刁钻。与有些泰拳手提倡抡圆了踢腿不同,米尔科的扫踢预动作小,角度也刁,没有明显后拉的动作。起腿采用斜向上的小角度,隐蔽性、突然性强,令人很难判断。同时由于动作幅度小,速度也就更快。在综合格斗中,如何抓住对手短暂的攻防转化漏洞实行精确打击是取得胜利的关键,米尔科技术上的针对性改良让他的腿法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必杀技术”。
出色的拳法也是米尔科的重要制胜武器,他的直线拳法威力尤其突出。强悍如萨普也承受不了米尔科的左直拳。凭心而论,米尔科拳法也有明显的缺点,虽然力量足,但角度的变化不多,而且拳法的连续性也不出色。了解自己的缺点,合理安排战术扬长避短是米尔科成功的主要原因。米尔科充分发挥了拳腿的互补的特点,进行战术配合,以直线拳法开路,吸引对方注意制造防守漏洞给“必杀高扫”创造机会。或者在对方因为躲避高扫防御姿势破坏之后,以长矛般的拳法给予对方重创。在正确的战术下,拳腿组合相得益彰,最大程度发挥了威力。
除了站立打击技术之外,摔交和地面关节技术也是综合格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获得06PRIDE无差别冠军之后米尔科说出了以下的话:“在综合格斗技的擂台Pride上,已经越来越难以划分打击型选手和地战型选手了。不综合全面肯定是不行的了,这是我亲身的深刻体会。”米尔科深刻认识在综合格斗中技术不全面的人是没有机会获得王者的,他聘请了巴西的柔术高手进行柔术强化训练,训练出优秀的反摔sprawl技术(针对潜抱的防守技术,调整重心迅速下压,把对方压在自己身下,破解摔法),同时也加大了地面防守技术的训练,即使面对地面锤击(GNP)第一位的非多(Fedor),在地面防御战中表现的也无懈可击。
科学训练直击
在日常训练中米尔科极其注重实战训练,模拟擂台环境的实战在整个训练计划中占据主要位置,一切训练内容围绕擂台要求进行,在练习中考虑到擂台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并进行针对性训练。他采取的是循环模拟训练的方式。在充分热身之后,以3个回合为一组进行综合实战训练,第一,二回合10分钟,第三回合5分钟。而每回合也由三位不同风格的陪练轮流进场与米尔科进行针对性的实战。第一位是拳击选手,与米尔科进行拳法和站立状态的角力训练,训练实战中的距离感、身法移动以及攻防节奏;在一轮激烈的拳法大战之后,摔角手进场,主要训练站立与摔角之间的转化过度技术,陪练选手在拳法组合后不断寻找时机施展扭倒(Takedown)技术,而米尔科则使用反摔技术不断破解攻击,并在地面缠斗中确保自己的优势位置;最后3分钟柔术选手上场,与米尔科进行地面技术的强化,进行地面技术的攻防演练。整整10分钟的回合中没有任何休息和调整时间,而且必须每时每刻集中精力真刀真枪地对抗不同风格的选手。大强度的实战训练在提供各种擂台经验的同时,对于选手的体能也是一种强有力的训练。而打引靶(活动靶)是提高攻击能力,攻击时机角度的最好的训练方式,当结束了一轮25分钟的实战训练之后,米尔科会以打拳靶,踢沙袋等方式进行状态的调整,并强化自身的格斗技术,并等待下一轮实战训练的到来。
身体素质强化也是米尔科训练课程的一部分。搏击选手身体素质分为基本反应和力量素质、身体协调能力、对抗能力、心肺功能完善等几个大方面。负重训练是强化力量的有效方法,与力量举选手不同格斗选手并非一味追求巨大的力量,而是要求速度、爆发力的平衡。单纯的举重并不是功能性健身,有很多人卧推成绩很好,但他们在拳击与摔交动作中却发挥不出力量,因为那不是擂台需要的力量。对于格斗选手来说,模拟各种不同的摔角和打击动作进行阻力和负重训练,针对性强化发力肌群才是符合格斗擂台的需要。米尔科并非象健美选手那样每天训练特定一部分肌肉,而是在一次训练中同时训练多部分肌肉,并很注重腰腹、下背、和腿部肌肉群的训练,而他石破天惊的扫腿攻击力与这些部分的力量素质强化也不无关系。
米尔科1米88、100公斤的身材在重量级的格斗世界中实在不突出,在06年PRIDE无差别比赛中,身为冠军的他甚至是所有选手中体重最轻的。但通过自己精湛的技术和科学的训练,米尔科将自己的身体磨练为“致命武器”,并以一招绝妙腿法震惊了世界。不断挑战是他的信念,从K-1到PRIDE,又转战UFC,当在英国意外爆冷失败之后,希望米尔科能重新振作,重现昔日雄风,在UFC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米尔科在08年的Dream比赛中复出,组合拳KO了日本新秀。
很容易被摔倒。同时保持身体的稳定还有利与配合连续攻击的展开。
安迪·哈格(Andy Hug)
1996年K-1 GP冠军
国籍:瑞士
流派:极真流空手道
出生日期:1964年9月7日
身高:5英尺11英寸(180CM)
体重:216磅(98KG)
战绩:42战33胜8负1平21次击倒对手获胜(击倒率64%)
安迪·哈格(已故)虽然在登顶k1的次数上最多能排到第四位,哈格却获得了比此多得多的尊敬。他在格斗界的地位与阿兹不相上下。虽然他的腿法杀伤力不及阿兹和米尔科,但人们却将“腿王”的无上荣誉给了他。哈格得到了如此多的偏爱,这当然不是偶然的。练习极真空手道的他腿法极为丰富,扫腿、下劈腿、后摆腿、正蹬腿都是炉火纯青,这比起单靠扫腿和正蹬腿打天下的泰拳手和踢拳手,观赏性显然要强得多。特别是他用出神入化的下劈腿多次击倒对手,将杀伤力和美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一群可怕但却有些单调的“格斗机器”中显得格外突出。
哈格的成长经历简直就是一个经典的“美国梦”故事。年幼的他身体瘦弱,经常受人欺负。因为崇拜李小龙他迷上了格斗,他依靠练习格斗逐渐强壮起来,最后竟然成了世界格斗冠军。由于身材矮小,他的扫腿打击范围受到很大限制,但他用下劈腿很好地弥补了这一劣势。哈格的下劈腿动作隐蔽,力量很大,如果击中头部,对手很难摆脱被击倒的命运。
由于身材较矮,体格也不占优势,哈格在训练中特别注意提高力量素质。他的深蹲重量达到351公斤,能连续蛙跳1500米。1996年他获得K1GP冠军时,早已不再是当年瑞士锦标赛上那个身体瘦弱,单纯依靠灵活战胜对手的少年,而变成了一个肌肉发达,每一记腿法都力道十足的超级斗士。在演绎了一个完美的个人奋斗故事以后,他的英年早逝又为这部神话增加了更多的悲情和神秘的色彩。
下劈腿是一种难度较大的技术,只存在于跆拳道和极真空手道中。由于k1是一种重击至上的比赛,大家都崇尚简单实用的技术,因此在早期的k1比赛中很少有人使用下劈腿。但“腿王”安迪·哈格用它的实战经验告诉我们,下劈腿隐蔽,力量大,而且难以防御。由于攻击部位是头部,一旦击中很容易击倒。只要刻苦训练,下劈腿完全能成为一种可怕的武器。在“腿王”的带动下,今天越来越多的格斗士开始使用这种高效的技术。
面对突如其来的白血病,Andy 依然没有退缩,2000年8月22日Andy向支持者们写了一封公开信,表示了与病魔斗争的决心:
“亲爱的支持我的人们,你们肯定对我突然陷入如此境界感到震惊。反正我自己在听到了医生下的诊断后,确实感到吃惊。但是,我在这里向大家通告我的病情,就是要向大家表明我跟病魔决斗的决心。虽然这次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敌人,但是我肯定胜利属于我。大家对我的支持是我在擂台上拼搏的力量,这次我将借此力量战胜最大的强敌。很遗憾我无法参加10月份的比赛了,但是我将在日本和病魔斗争,相信有一天我会再次出现在大家的面前的,我将为此奋斗。 Andy Hug 2000822 ”
然而就在ANDY去逝的两个月前,2000年6月9日的比赛中,其对手是前年的K-1GP总决赛亚军 MirkoFilipovic(米尔科·菲利浦维奇),在一场势均力敌的比赛中,Andy最后微弱优势获得判定胜利。Andy 于2000年8月24日18时21分离开了人世。
安迪·哈格虽然在登顶k-1的次数只有一次,这远不及彼得·阿兹与欧内斯特·胡斯特,但是他却获得了比此多得多的尊敬,被称为“腿王”。这是由于他在赛场上不屈的精神。
每一个熟悉安迪·哈格的人,都会被他的魅力所征服。他那出神入化的“斧式下劈腿”,以小搏大的勇气,钢铁般的意志,君临天下般的威严,塑造了一个近乎完美的武士形象。虽然没有彼得·阿兹那样锐气逼人的进攻,但哈格依靠自己的品德和精神,赢得了更广泛的尊重。
在格斗擂台上,扫腿是最锐利的武器。3届K1冠军彼得·阿兹、4届K1冠军欧内斯特·胡斯特都以无坚不摧的扫腿而著称。但是胡斯特身高6英尺5英寸,阿兹身高6英尺4英寸,都能用扫腿轻易重创对手的头部。而哈格的身高只有5英尺11英寸,他的扫腿很难击中身材高大的对手的头部。身材上的劣势使哈格不得不寻找其他“杀手锏”。经过长期磨练,他的“斧式下劈腿”已经炉火纯青,在K1的33场比赛中,有21场他用这一绝招KO了对手。在拳台上,只要哈格起腿,对手就会胆战心惊。
K1冠军是格斗界的最高荣誉。每年的K1GP都会吸引全世界的顶尖高手,参赛者都是身怀绝技,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小小的劣势都会被放大。哈格在格斗高手中间几乎是身材最矮的,技战术发挥很受限制,力量也不占优。但哈格面对高大强壮的对手从不畏惧,总是积极进取,主动进攻。在他23岁时,就在极真空手道世界锦标赛上击败了两名通过“百人组手”测试的一流高手。对手的强大不会使他束手束脚,而是使他更加兴奋。
哈格不是常胜将军。在拳台上,他也曾多次被人击倒,处于非常不利的局面。但哈格像钢铁一样坚强,总是坚持战斗,从不放弃。1987哈格作为第一个进入极真空手道世界锦标赛决赛的非日本选手,和日本极真空手道的骄傲Matsui(松井章圭)展开了一场世纪之战。年轻的哈格在实力上还是稍逊一筹,多次被对手重腿击倒,但他坚持到了最后。通过这场比赛,哈格以他顽强的作风打动了挑剔的日本观众,确立了他在日本武界的地位。
经过多年的磨练,哈格在90年代已经成为与阿兹、胡斯特齐名的顶尖高手。与阿兹、胡斯特这些力量型选手不同的是,哈格更多地是以技巧取胜。他在比赛中的进攻如行云流水一般,让对手防不胜防。很多格斗迷都认为,如果仅仅考虑技术,哈格绝对是天下第一。精湛的技术,使哈格比那些以力服人的选手更受欢迎和敬佩。
在无限制格斗中,参赛者几乎可以使用任何招数,很多招数非常野蛮和残忍。在只允许使用拳、腿、膝的K1比赛中,参赛者也经常打些“擦边球”,如打后脑,踢打裆部等。但哈格从不使用阴招损招,正是这种“武德”总是让败在他手下的人心服口服。
哈格在20世纪80和90年代是世界武坛最受欢迎的格斗士,日本人亲切地称他“蓝眼武士”。1993年,K1总裁石井义和正式授予哈格“武士”称号。
1996年,哈格成为K1冠军,登上了世界武坛的最高峰。1997和1998年他还两次进入决赛,但分别负于两位“扫腿之王”胡斯特和阿兹。尽管如此,哈格一直被认为是90年代实力最强的格斗士之一。
[编辑本段]武士的道路
哈格于1964年9月7日出生于瑞士沃伦的一个小村子。他的童年十分不幸,因为母亲无力抚养,他在孤儿院一直呆到3岁,后来又住在祖母家。家境贫寒,缺乏父母关爱与保护,而且身材瘦小的哈格经常被人欺负,但这也使他学会了自立与自强。10岁的时候,为了学习防身技能,哈格进入了一所空手道学校。教练对他说的第一句话是:“你太瘦了!你得让自己迅速强壮起来,并且加倍练习,否则你就不能发出有力的前踢和正拳。”
从此哈格开始了刻苦的训练。每天早上,人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哈格已经在腿上绑上沙袋,出去跑步了。他在体育看台的台阶上反复跳上跳下,一练就是1个小时,练功服每次都被汗水浸透。哈格用树干练习腿法,双脚和小腿经常踢得青紫。为了能在健身房练习深蹲,他包下了健身房的清洁工作。健身房老板惊讶地发现,他的这名清洁工是整个健身房训练最刻苦的。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哈格的体格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17岁的时候,他已经能用190公斤练习深蹲,用来练习拳法的沙袋重达30公斤,练习腿法的沙袋重达120公斤。他的空手道技艺是如此出色,以致瑞士空手道联盟修改规则允许19岁 以下的青年选手参加瑞士空手道全国锦标赛,结果哈格轻而易举地获胜。
从此,哈格走上了一条快车道。他来到日本,和日本、泰国、美国、荷兰的高手过招,功力直线上升。一个贫穷、弱小的孩子,经过自强不息的拼搏、奋斗,终于成为了威武强壮的格斗高手。
[编辑本段]武士的训练
哈格因为身材不高,力量上比较吃亏,所以特别重视加强力量。他每天都要进行力量训练,1天练上肢,1天练下肢,两天一个循环。上肢练习包括卧推、弯举、拉力器划船和仰卧起坐,下肢练习包括深蹲、腿举、前蹲和腿屈伸。
哈格在擂台上以不知疲倦的进攻而著称,这归功于他良好的耐力。哈格的耐力训练包括跑步,跳台阶,跳绳和爬楼梯,都要在腿上绑沙袋,后来又增加了固定自行车练习。哈格认为,人体最强壮的部位不是大腿,而是心脏。格斗很大程度上就是心肺功能的比拼。
哈格的日常格斗训练包括踢、打重沙袋,踢、打移动靶,踢、打速度球,踢树干和实战练习。踢、打重沙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击打力量,踢树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腿部硬度,踢、打移动靶用来训练战术组合,踢、打速度球可以提高速度,实战练习则是积累格斗的经验和感觉。
2000年,哈格被确诊为白血病。“蓝眼武士”不得不离开了他所热爱的拳台,与病魔进行殊死搏斗。
2000年8月24日,还不到36岁的哈格匆匆离开了人世。他用短暂的一生向人们诠释了“奋斗”的含义。格斗界和整个体育界都会永远记住他——“蓝眼武士”安迪·哈格。
老铁,你好,我是带你练出好身材的小冯同学,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问题: 不刻意的去练手臂,重点练胸背腿肩,这样手臂不粗,会影响胸部进阶吗?
老铁,从你提出的问题上来看, 你是一位有训练基础的健身爱好者。 我很早以前也有这样的疑惑,经过老师傅的指导,也调整了训练计划。这位 老派健身的师傅给我的答案是:手臂不粗,会影响到胸部进阶的。
为什么手臂不粗会影响胸部进阶呢?有句话:手臂是训练的基础。 所以我经常把手臂放在首位来训练。
不论你是用什么样的训练法则,都不会让你拉下哪块儿肌肉, 人是一个整体,你有“短板”(手臂)的话,一定会“连累”到“长板”的发展,“木桶理论”
识想一下,如果你连 15KG的哑铃都拿不稳 ,你要去 做15KG的哑铃推胸 ,怎么去 有控制地 向心收缩 ,去 有控制地 离心收缩 ,又怎么 能有很好的训练效果呢?
你就会 长时间 的卡在15KG的重量影响到你胸肌的进步
为什么重量上不去,会影响肌肉的发展?健美运动员的肌肉量 健体运动员的肌肉量
健美运动员训练的重量 健体运动员训练的重量
所以:如果你不上重量,很难拥有大肌肉。
但是, 不要一味地长期进行大重量训练 ,不仅容易受伤,而且还会失去 美感 。可以用“ 周期性训练法则 ”进行训练的调整。
下面是罗尼库尔曼的一次采访:
归纳:大重量训练利于肌肉变大,而小重量的训练利于肌肉的美观。
结语老铁拼命地去努力撸铁,为了啥?
不就是为了让肌肉量足,然后可以很好的雕刻形体,使自己身材更有型嘛 !
所以建议老铁一定不要顾此失彼,要开始针对性地训练手臂啦,亡羊补牢,不晚的哦!
最后问一下老铁:现在臂围多少?
对初学者(卧推 1倍体重)影响不大,但要想持续提高必然要加强手臂力量!
虽然专注上肢躯干肌群训练,手臂也会得到不错的刺激,但强大的手臂力量对于突破训练瓶颈至关重要。
上肢训练以拉力肌群和推力肌群为主,手臂肌群都包含在内。例如推力训练的胸肌训练离不开肱三头肌,拉力训练的背阔肌训练离不开肱二头肌和前臂抓握力量。
题主提问的胸肌训练,通常所用的训练动作就是卧推训练。卧推需要胸肌、肱三头肌和三角肌前束为主的推力肌群发力。这其中手臂的肌肉是肱三头肌,通常情况下它会随着卧推训练的深入而提高肌肉力量,并不会影响胸肌的发展。
但是,如果训练者个人能力已经足够强大,手臂的专项训练就必须跟上。无论是卧推对胸肌的训练,还是对形体的美观,手臂的专项训练都是必须的。
不刻意去练手臂,重点练胸背腿肩,这样手臂不粗会影响胸部进阶吗?
答: 不刻意训练手臂,会影响其他部位的进阶训练,如胸部、背部、肩部等。
手臂力量在训练当中的作用大多数新手在健身过程中很少单独安排一天时间作为手臂训练日,因为无论是背部训练、胸部训练,手臂都会参与发力,间接性的增强手臂的力量。所以健身过程中,手臂起到串联整个动作的作用。
但是过于薄弱的手臂会影响目标肌群的训练效果。
如我们在做背部下拉动作时,如果手臂力量不足,想要突破背部下拉重量,必然会造成手臂严重充血,影响背部发力。胸部卧推亦是如此。
所以,想要提升卧推、硬拉,甚至是引体向上的训练强度,强壮的手臂是必须的。
怎么进行手臂训练呢?我们知道手臂上的肌肉有三大部分:①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③前臂肌群,如肱桡肌
我们可以在手臂训练日分别针对这几部分肌群进行强化训练,进行热身后,直接进入今天的正式组训练。
计划如下:
①杠铃弯举,4组,一组8-10次
②哑铃单侧臂弯举,4组,一组8-10次
③杠铃正手弯举,4组,一组8-10次
④绳索下压,4组,一组8-10次
⑤自重臂屈伸,4组,一组8-10次
总结有了手臂力量的提升,想要突破一些训练强度,至少它会给你提供一定的保障,不会至于目标肌群没有还没有刺激到手臂就先胀痛了。
如果不练手臂,会影响卧推重量的提升,但是不会影响你训练胸肌。
因为训练胸肌的主要动作就是卧推,只要你经常训练卧推,本身就附带练到了肱三头肌和肩部前束,只要你反复训练,对胸肌的刺激效果还是不错的。
1正常手臂训练的侧重部位通常训练手臂肌肉,主要还是上臂肌群,包含了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
肱二头肌一般会放在练背之后进行训练,而肱三头肌一般会放在胸肌之后进行训练。
练背动作,本身就附带练到了肱二头肌,后面只需要几组动作就能练到位。
同样的练胸动作,本身也能刺激肱三头肌,后面略带几组也能产生泵感效果。
除了上臂肌肉外,在训练引体向上、杠铃硬拉、杠铃划船等背部动作时,本身就附带练到了前臂肌群,握力也能跟着提升。
2只练胸背腿肩,会不会影响胸肌训练效果?在器械训练中,胸部、背部和腿部,属于大肌肉群,这三个部位会放在前面侧重训练。
而肩部、手臂和腹部肌肉,属于小肌肉群,其中肩部肌肉更为重要,直接影响肩宽比例,还直接影响倒三角的形成,因此一般会单独训练。
你侧重训练胸部、背部、腿部和肩部,属于正常的4分化训练。
只需要在胸部和背部后面,分别加入肱三头肌和肱二头肌训练,就能强化手臂肌肉。而腹部训练可以放在腿部和肩部之后,这样全身肌肉群都能练到位。
卧推动作主要刺激的是胸肌,附带肱三头肌和肩部前束。只要你的动作足够标准,底部有短暂的停顿时间,适中重量也能有很好的刺激效果。再配合哑铃飞鸟、绳索夹胸,整个胸肌都有泵感。
但是如果你想提升卧推重量,那么你就需要强化训练肱三头肌和肩部前束,主要动作就是窄距卧推和杠铃推举,多做这两个动作,重量提升就会更快一些。
3如何高效训练胸肌?如果你想实现最大化的练胸效果,那么就需要在训练强度和训练频率上下功夫。
①训练动作要多
通常训练胸肌只有4-5个动作,如果你每周只练1次胸肌,这样的训练强度太低。
胸肌中部安排3个动作,胸肌上部安排3个动作,胸肌下部安排2个动作,一共8个动作。
②训练组数、次数和使用重量要随时调整
前期是固定组,采用适中重量来训练,比如杠铃卧推80KG,但是这样的效果可能不是太好。
如果加入递增组,从70KG开始,然后再到75KG,再到80KG,这样重量逐渐递增。
相对应的组数和次数要递减,从5组9次,再到4组7次,最后是3组5次。
③训练频率
如果你的训练强度不高,那么就需要增加训练频率,每周安排2次胸肌训练计划。
把杠铃卧推放在第一个动作,每次训练都要做到位,到最后可以安排5组俯卧撑,做至力竭,这样胸肌的泵感会更加明显。
4训练参考计划杠铃卧推:递增组:3个重量由低到高—5组9次,4组7次,3组5次
哑铃卧推:5组10次
哑铃飞鸟:3组15次
上斜杠铃卧推:5组8次
上斜哑铃卧推:4组10次
上斜哑铃飞鸟:3组12次
双杠臂屈伸:5组8次
高位绳索夹胸:3组12次
具体的操作,需要根据自身能力做上下调整安排。
很高兴尚形君来解答这道问题。
在训练一些躯干部位的动作时,我们的四肢其实也会参与发力,虽然只是协同,但是也会受到一定的锻炼,而如果不单独进行手臂的训练一般是不会影响胸部进阶训练的,因为在练胸的时候一般都是希望更多的胸部发力,而不是手臂协同举起更大的重量,手臂不粗也并不代表力量跟不上,但是手臂不进行锻炼的话练不粗会显得躯干较大四肢较细,看起来不是很协调,所以还是建议将手臂单独训练,虽然不影响胸部进阶训练,但是手臂练得更加有力,能够帮助躯干等部位的训练效果,那么下面就为大家推荐一些手臂训练动作 。
1杠铃弯举,这个动作是一个主要的二头肌训练动作,通过肱骨的屈伸,将肱二头肌的作用发挥出来,从而锻炼到肱二头肌。采用站姿,双脚站距于肩同宽,将身体微微前倾,将重心落于前脚掌,双手紧握杠铃,建议选用直杆,握距采用中等握距,双臂自然下垂,保持大臂不动,同时肩胛骨的位置需要固定住,保持大臂不要晃动,再弯曲手臂,使杠铃举起在胸前,直到肱二头肌充分收缩,停顿片刻,以较慢速度下放,到手臂几乎伸直,然后再发力向上,做8-12次力竭的重量,做3-5组即可。
2集中弯举,这个动作也是一个肱二头肌孤立训练动作,通过俯身孤立出肱二头肌,然后单手去完成,将注意力集中在发力的一侧手臂上,能够募集更多的神经调动性,还可以将另一只手放在上面感受肌肉的收缩,能够让你找到感觉,首先坐在平凳上,当然也可以采用俯身的方式,坐好之后,双肩踩实地面,将一侧的手握紧合适重量的压力,将手肘靠在腿部内侧,保持手臂垂直向下,然后使用肱二头肌发力,将哑铃举起,直到手臂弯曲,收紧肱二头肌,感受其收紧,然后缓缓下放,放到接近垂直地面再重复上举,动作进行8-12次,做到3-5组即可。
3绳索臂屈伸,这个动作同样对于三头肌来说非常有效,通过绳索向上的拉力,与绳索本身的合力,将三头肌的外侧头训练到,首先站距与肩同宽,双手抓住绳索,身体挺胸直腰,固定住肩胛骨,保持大臂不要晃动,使用手臂发力,将绳索压下,同时伴随小臂内旋,将绳索向两侧拉开,停顿1-2秒,然后沿着运动轨迹返回至初始位置,能够有效刺激到三头的外侧头,这个动作做10-15次,做3-5组即可。
4仰卧臂屈伸,这个动作是三头肌的一个主要增肌动作,通过较大重量负重对三头肌刺激,从而达到训练效果,首先调整平凳角度,调至合适角度然后躺在凳上,如果外侧头较弱可以选择水平角度,长头较弱,就将凳子调至一定角度,首先双脚开立踩实地面,肩胛骨贴紧凳面,双手握紧曲形杆,握距采用窄握,将手臂伸直,与身体垂直,保持上臂不动,缓慢弯曲手臂,向头顶方向下放,将杆落至头顶上方,停顿片刻,收紧身体核心,然后使用三头发力力量将杆举起,达到手臂几乎伸直,与身体形成一定角度,这样就能够持续的紧张肱三头肌,动作保持匀速并且富有节奏的进行,能够更好体现训练效果,动作选用做到8-12次力竭的重量,做到3-5组即可。
以上就是一些手臂的训练动作,通过锻炼刺激肌肉生长,手臂会变得越来越强壮,比较推荐每周训练2-4次,就能够达到比较充分的训练了。
会影响的,手臂是胸肌的根基,就像划船得用桨,不能。。。 根据小川的经验,当手臂维度上去了以后,对于其它部位的训练是有很大帮助的,尤其是胸肌。
像卧推、俯卧撑、双杠臂屈伸等练胸的必备动作,对于手臂的要求其实是很高的。 反过来,手臂更强,越能上大重量,效果也就越快。
也就是下面要讲的增肌的超负荷原则。
超负荷原则打个很简单的比方,我们每天玩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的手机,手臂因此而变得粗壮有力了么?
你会说:当然没有。
这是因为没有符合增肌的超负荷原则,在训练时尽可能让身体达到训练极限。用能承受的最大重量去练习,才能达到增肌的效果。
身体在受到比自己习惯的更大的压力的时候,会去自己适应,从而变得强壮起来。
比如你已经适应每天跑2公里,那么每天跑5公里就是对肌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要求心血管系统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营养,以保证肌肉在最大负荷下能够正常工作。5公里就要求你的身体状态必须更好,才能满足要求。肌肉会在训练强度增加的时候变得更加发达和强壮,来适应增加的负荷。
不同的手臂部位对应不同的动作当你了解了手臂对于练胸的重要性后,如果想尽快补上手臂的不足,小川建议要全面强化手臂。不单单是二头、三头,小臂和肩也不能落下。
其实除了上面这些,小臂的练习最容易被忽视,这就造成了有些训练还没做完,小臂已经不行了,小臂成了训练的瓶颈。
所以,手臂不光要练,而且二头、三头、小臂、肩这哥几个一个也不能少。健身计划的制定中,均衡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均衡才能比例协调,才能美。
而不练手臂只练胸的画面可以自行脑补:你以为是在做卧推,其实是教练在做硬拉。
我是小川,您的健友,喜欢的话收藏关注走一波呗。小川会为您奉献更多精彩内容。
小臂 手腕和三头会严重影响你的卧推
肯定会影响胸部进阶。
锻炼胸肌时,胸肌发力占绝大部分,其次是肱三头肌和三角肌前束。
如果完全不锻炼胳膊,尤其是不锻炼肱三头肌,肯定会影响胸肌锻炼。
卧推时大臂与身体夹角在45度左右时胸肌和肱三头肌的发力比较均衡,但仍然是胸肌发力为主,小 夹角越 ,肱三头肌发力越多,反之胸肌发力越多。为了侧重胸肌锻炼,卧推时大臂与身体夹角要大于45度并小于90度,如果是90度,虽然胸肌发力会 更多,但会增加肩关节受伤的风险。
强壮的肱三头肌有利于提高卧推重量,也有利于把胸肌练的更强壮。
不练肱三头肌,在卧推时,尤其是用大重量卧推时很容易导致肱三头肌率先力竭,尤其是新手对卧推细节和肌肉发力感掌握不够充分的时候更容易率先力竭,进而影响卧推。
如果完全不锻炼胳膊,只锻炼胸背腿和肩,可能会导致身体比例极不协调,会很难看。
要健身就要全面锻炼,不能只锻炼身体某一部分。我遇到过女生不练胳膊,她说穿衣服时袖子会感觉非常紧,弯胳膊的时候感觉更紧,这一点我也深有同感,但是我是男人,我不介意穿大一号的衣服,尤其是衬衣。
胳膊上的肌肉主要包括肱三头肌、肱二头肌、肱肌和前臂肌群,要我说都得练,缺一不可。强壮的胳膊不仅是男性力量的象征,也能给女朋友提供足够的安全感,还是男人的门面。如果是女生,适当锻炼臂部肌肉,能达到塑形,紧致臂部的目的。
必然影响,我之前卧推重量上不去,但是固定器械我能推动70kg,卧推40kg很轻重量会剧烈抖动,后来发现是握力不足,手腕环绕肌肉带无力,加强握力训练和小臂训练后,很快就能推到60了,说明胸肌没问题,握力不足,不针对训练,我也不知道后面马月自由卧推能跟上固定器械卧推。
疫情前我推70kg以上依然会剧烈抖动,重心不稳,我总结是三头外展头力量不足或者耐力不足,我针对性的用bfr阻血带训练外展头,因为健身房关停,家里现在哑铃可以卧推到单只40kg,相信杠铃可以到90kg。
另外我右肩有无力感,比座肩更容易泄力,我现在针对性的自己借助墙角就行拉伸,橡皮筋进行肩袖肌群的针对性训练,也就一周多,右肩活动度好多了,推哑铃也没有那么容易泄力了。
针对性训练肯定是对大重量自由训练有很大帮助的。我下一步准备训练侧面腰部肌群,增强核心稳定度,我倒蹬机380kg,但是深蹲只能到120kg,也不匹配,很明显问题不在腿的力量上。核心力量太差,而原因是握力太差硬拉受限,另外很少练核心。
总之,要科学训练,自由重量涉及的辅助笑肌群很多,只练三大动作加引体向上当然也可以,但是不练小肌群冲大重量更容易受伤。
送给你一套只用哑铃就可以打造结实身材的训练计划
周一:进行胸背部训练
双手各持一哑铃,握紧后,身体慢慢下蹲,将哑铃放置地面与肩同宽的位置,手不要松开,握紧哑铃,然后以这两点为支撑点做俯卧撑,注意用整个上臂控制住哑铃不要让它们滚动,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你带着负荷去做俯卧撑,有利于上身围度的增加,这个动作要做六组,每组个数要尽全力的多做,组间的休息是见为一分钟为最佳
用哑铃进行背部训练只有一个动作,那就是双手哑铃划船,具体动作如下:
双手持两个哑铃直立与地面,双脚与肩同宽,然后慢慢俯身向下,使背部几乎与地面平行,两个持哑铃的双臂自然下垂,掌心相对,然后用背部的力量将哑铃缓慢上提(类似于划船的动作),上提的过程中大臂要紧贴身体的两侧,腰部保持稳定,不要上下的晃,手臂上提到肘关节,大臂,背部在同一平面上,提留片刻,缓慢下放至起始位置即可,如此的重复练习即可
该动作做6组,每组12个,组间休息时间为60秒
周二:进行肩部训练
1双手各持一哑铃自然垂与身体两侧,掌心相对,双脚与肩同宽,用两个肩部的力量缓慢向上提起哑铃,上提的过程中小臂与大臂成120度角,也就是说肘关节要弯曲,但整个手臂在一个水平面上上提到与肩部相平位置即可,此时两个哑铃的位置在你的身体前方,而不是身体的两侧,这也是之前提到的120度角之后的效果,如此重复该过程
这个动作做4组,每组10到12个,组间休息60秒
2双手持哑铃垂直举过头顶,两臂伸直,掌心靠拢(此时哑铃也靠在了一起),双脚与肩同宽,然后靠肩部肌肉控制缓慢垂直下放哑铃,下放过程中旋转手腕使掌心向前,下放到大臂与地面平行,小臂与地面垂直,就是你的手臂之间成的是个九十度角,保持片刻,然后靠肩部控制缓慢向上举,旋转手腕达到初始状态如此重复该过程
这个动作做6组,每组10到12个,组间休息90秒
周三:休息一天,可以在户外慢跑20分钟
周四:进行手臂训练
双手个持哑铃垂与体侧,掌心向前,双脚与肩同宽,大臂紧贴身体,一肘关节为轴,肱二头肌用力使小臂提哑铃缓慢弯举,注意手腕关节保持不动,动点只有肘关节,弯举到哑铃贴近肩不即可,缓慢下放到原点,如此重复该过程
这个动作做6组,没组10到12个,组间休息40秒
周五:进行腿部训练
该训练动作比较简单,站资,双脚距离稍微比肩宽,将两个哑铃抗在肩上,然后上身保持正直,缓缓下蹲直到大腿与地面平行,停顿5秒,再缓缓起立,如此重复该过程
这个动作做4组,每组20个左右,组间休息90秒
周六:自己试着做些仰卧起作之类的动作,或者就是到户外慢跑20分钟
周日:放松自己一天,不要进行任何有损体力的力量训练
以上就是我推荐给你的健身计划,动作既实用又简单,要长久的坚持下去,而且还要配和营养饮食,也就是保证每天都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像鸡蛋,牛肉,牛奶,鱼肉,鸡肉等物质每天任选两样然后,最终要的就是保证每天8个小时的睡眠,要早睡早起,因为人在睡觉时会分泌生长激素,所以睡眠对于长肌肉壮大身体很重要
世界上臂力最大的人是谁下面我为大家收集资料,欢迎阅读!
世界上臂力最大的人
萨克森力量名人堂从18世纪以来的大力士中,评选出了极限力量最大的十个人。他们是人类历史上力气最大的十个人。他们都曾经统治过一个时代,我们在他们身上能够看到人类在力量上的最高成就。
10柯克 卡瓦斯基
力量资料:杠铃深蹲492公斤,卧推239公斤,硬拉338公斤,台式深蹲217吨
评选第十名比评选第一名更难,因为有太多的大力士,他们的力量都非常强大。萨克森名人堂史上十大大力士排行榜的第十名候选人还包括如日中天的迈克米勒,像熊一样强壮的杰夫刘易斯和当今的140公斤级之王保罗查尔德瑞斯,他们的极限力量都比卡瓦斯基大。以上三位大力士的台式腿举成绩分别是3717吨,3721吨和3686吨。但萨克森力量名人堂最终还是选择了卡瓦斯基。理由很简单:卡瓦斯基在1990~1995年间一直是世界头号大力士,而当时的力量训练条件和科学性比现在低得多。
9希恩 海曼
力量资料:杠铃深蹲533公斤,卧推235公斤,硬拉327公斤,台式深蹲215吨
通常情况下,极限力量最大的大力士是杠铃深蹲冠军、台式深蹲冠军和台式腿举冠军中的一个,或者他自己就会包揽上述的2~3项冠军。但很少有人能够同时获得深蹲、腿举和举重冠军,因为举重所需的全身协调发力能力和顶级大力士所需的腿部极限发力能力差别较大。历史上第一个做到这一点的人是保罗安德森,第二个是阿斯兰比克 耶纳尔蒂耶夫,第三个就是希恩海曼。看过海曼肩扛420公斤杠铃练习深蹲,任何人都不会怀疑他的力量,因为那轻松地好像只是扛了一个60公斤的姑娘。
8阿斯兰比克 耶纳尔蒂耶夫
力量资料:杠铃深蹲508公斤,杠铃全蹲455公斤,硬拉325公斤,台式深蹲243吨 。
如果不是身处冷战时期的苏联,耶纳尔蒂耶夫今天的名气一定不会亚于史蒂夫高金斯。可惜他一直在苏联训练,而且是个举重运动员。举重运动的特点限制了他极限力量的发挥,尽管如此,他仍然是整个俄罗斯在已经过去的一百年间极限力量最大的人。耶纳尔蒂耶夫能在不使用任何保护设备的情况下杠铃全蹲455公斤,下蹲时一直蹲到最低,如此大重量的杠铃全蹲让伦纳德塔拉年科这样的举重冠军也感到惊叹。
7弗雷德 哈特菲尔德
力量资料:杠铃深蹲460公斤,杠铃卧推237公斤,硬拉344公斤,台式深蹲234吨 。
“深蹲博士”哈特菲尔德不仅是当今最著名的力量训练研究者,还是1980~1985年间的世界头号大力士。“深蹲博士”最惊人的一点,是他在46岁时仍能杠铃深蹲460公斤,仍然是顶级大力士赛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人之一。在顶级大力士中,“深蹲博士”是体重比较轻的,他的体重只有108公斤左右,但他的极限力量却超过了同时代那些体重比他大得多的人们。他保持杠铃深蹲、台式腿举和台式深蹲世界纪录达5年之久,直到另一位力量天才——戴夫帕萨尼拉从他手中依次夺走这些荣誉。
6戴夫 帕萨尼拉
力量资料:杠铃深蹲546公斤,杠铃卧推238公斤,硬拉389公斤,台式深蹲252吨。
谈到帕萨尼拉,我们总是激动与遗憾并存。帕萨尼拉在1980年代后半期是无敌的,他几乎包揽了这段时间杠铃深蹲、台式腿举和台式深蹲的全部冠军。遗憾的是,他在1990年就去世了,失去了延长统治时间的机会。
5史蒂夫 高金斯
力量资料:杠铃深蹲545公斤,杠铃卧推247公斤,硬拉381公斤,台式深蹲274吨。
顶级大力士中很少出现黑人,因为黑人的强项是爆发力,而不是极限力量。不过高金斯是个例外。在21世纪的头5年里,高金斯和布伦特迈克塞尔一直是“大力士之王”最有力的竞争者。虽然迈克塞尔的极限力量更大,但高金斯的体重却更轻。他的体重只有120公斤左右,却能台式腿举3682吨,这相当于他体重的306倍!
4布伦特 迈克塞尔
力量资料:杠铃深蹲547公斤,杠铃卧推272公斤,硬拉364公斤,台式深蹲279吨。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头号大力士的位置大多数时间都属于迈克塞尔。这个性情温和的男人在力量上可是冲劲十足,他已经累计17次打破杠铃深蹲、台式腿举和台式深蹲的世界纪录。即使在迈克米勒和杰夫刘易斯这样的巨无霸出现之后,迈克塞尔仍然是各种力量比赛中最具竞争力的选手之一。
3恰克 沃卡伯
力量资料:杠铃深蹲541公斤,杠铃卧推229公斤,硬拉337公斤,台式深蹲216吨。
很多人认为沃卡伯是近一百年以来的世界头号力量天才。虽然体重只有100公斤左右,他却能台式腿举3127吨,这相当于他体重的312倍!他的台式深蹲和杠铃深蹲成绩也分别达到了体重的216倍和541倍。迈克唐纳运动研究院称沃卡伯拥有“世界上力量最强的大腿”。由于体重较轻,沃卡伯从来不是世界上极限力量最强的人,但他一直稳定地处于前五位之内。考虑到他的体重,沃卡伯在力量上的成就比那些排在他前面的人更值得赞赏。
2弗拉迪斯拉夫 阿尔哈佐夫
力量资料:杠铃深蹲549公斤,杠铃卧推245公斤,硬拉363公斤,台式深蹲277吨。
阿尔哈佐夫的极限力量目前排名世界第三,仅次于杰夫刘易斯和迈克米勒,但他的体重比这两位巨无霸轻得多。阿尔哈佐夫的台式腿举分别比刘易斯和米勒少370公斤和330公斤,但他的体重却分别比他们低108公斤和40公斤。分析人士们普遍认为,这位来自以色列的大力士将会在未来2~3年内取代刘易斯和米勒,成为世界头号大力士。阿尔哈佐夫并不夸张的身材和极大的深蹲深度也更像个“传统型”的大力士。有些人甚至认为他将会打破保罗安德森保持了半个世纪的台式腿举和台式深蹲世界纪录。
1保罗 安德森
力量资料:杠铃深蹲547公斤,杠铃卧推284公斤,硬拉371公斤,台式深蹲284吨。
作为有记载的历史上力气最大的人,安德森在他保持较好竞技状态的30年间一直没有遇到过对手。他的力量经常让对手瞠目结舌。至今他还保持着台式腿举和台式深蹲的世界纪录,杠铃深蹲成绩排名史上第四(前三名分别是米勒、刘易斯和阿尔哈佐夫)。安德森的那句话“是深蹲和腿举造就了大力士”至今仍是大力士界的至理 名言 。凭借着超群的极限力量,安德森还获得了多次举重冠军。虽然他的举重技术不佳,但强大的腿部力量弥补了这一点。今天,安德森仍然是全世界的大力士们赶超的头号目标。
成年人平均臂力是多少
普遍成年人臂力在300N-600N之间,也就是30-60公斤。
锻炼臂力的 方法 :锻炼臂力就是锻炼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方法如下:肱二头肌1交替弯举:主要练肱二头肌,分离肱二头肌。动作:坐姿(或站立),双手持哑铃垂于体侧,掌心相对,两肘靠身体两侧。以肘关节为支点,向上弯举,同时前臂外旋掌心朝上,举至最高点收紧肱二头肌,稍停,然后控制还原。轮换做。2意念弯举:主要练肱二头肌肌峰。动作:站立,上体自然前屈,一手持哑铃垂于体前,上臂贴靠同侧膝或腿上。另一手屈臂置于同侧膝或腿上,稳定身体。持哑铃的臂向上弯举至最高点,使肱二头肌收缩至极限,稍停,然后缓慢还原。3侧弯举:主要练肱肌和前臂肌。动作:坐姿(或站立),双手各持哑铃垂于体侧,掌心相对,上臂紧贴体侧,肘关节为支点,用力向上弯举至最高点,稍停,然后缓慢还原。提示:两臂可同时做,也可交替做。肱三头肌1颈后臂屈伸:主要练肱三头肌。动作:坐姿(或站立),双手握哑铃一端于颈后上方,掌心朝前,上臂固定,以肘为支点做屈臂伸。提示:两臂可同时做,也可交替做。2俯身臂屈伸:主要练肱三头肌上部。动作:俯身,两脚前后开立成弓步,一手撑前腿膝盖稳定身体,另一手持哑铃,上臂紧贴体侧。肱三头肌用力向后上方伸臂至前臂与地面平行,使肱三头肌极限收缩,稍停,再缓慢还原。
做无器械腿部力量训练每一组的间隔休息时间在多长为合理
30-60秒
力量训练组间休息时间为什么不可过长,比如休息10分钟因为力量训练讲究的是极限伸缩和极限膨胀效果,当你训练一组精疲力尽手臂用力到极限的时候会感觉手臂有点胀胀的感觉,这样就出现效果了,如果你休息时间过长这个效果就会被缓解掉,如果你休息一会继续做的话,这种膨胀感会越来越高,这样就有更好的效果,休息过长会导致效果变低,但也不是没效果
腿部力量训练!弹跳与速度你有一个误区,你的腿部力量大,弹跳不一定好,考虑到你的腿上有伤,可以多练习无负重的力量练习,比如跳绳,蛙跳,都是很好的选择,你要是在家就连续摸房顶也是很好的方法,身上有伤不建议你大运动量活动,活动完了注意放松,祝你健康
耐力,爆发力,力量训练之间间隔多长时间为好1~5分钟 我就是
器械力量训练原则土豆网上有一教学片子《男子健美》(共3集)讲的就是器械健身你参考一下一个完全的健身方案应当包含吃(饮食),练(训练),睡(睡眠)三个方面,而练则由心肺,力量,柔韧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有鉴于此,本人给出的训练计划是:开始时用5-10分钟有氧热身,最后用5-10分钟拉伸放松,中间是40-50分钟的力量训练。力量训练主要有:1)背部:引体向上(颈前下拉);2)胸部:平板卧推(坐姿推胸);3)腿部:杠铃深蹲(史密斯蹲);4)肩部:杠铃推举(哑铃推举);5)臂部:杠铃弯举(哑铃弯举);6)腹部:仰卧起坐(仰卧举腿)。 训练备注:训练一周3次,隔天进行,每次1小时左右,练全身,每个部位一个动作,括号里的动作备用,一个动作3组,每组8-12次,动作与动作之间间隔2分钟,组与组之间间隔30-60秒,用力时呼气,放松时吸气,动作要稳要慢。必须用逐渐增加重量来使肌肉的适应力增大,从而对训练产生反应。使用自由调节重量的器械进行训练。这可以使肌肉对器械产生的反抗力起到更好的反应。因为它可以使更多的肌肉都能参与到运动中去。做动作时,无论是举起还是放下,都要控制好动作,这样就可以集中用力,避免借力。 饮食方面:少吃多餐,适量多摄入蛋,奶,肉。每日食谱为:适度的蛋白质、较少的脂肪、高含量的碳水化合物。3种主要营养素的比例应为25∶20∶55左右。馒头、面条、米饭等主食及山芋、燕麦、土豆等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非常高,可作为首选。蛋白质是肌肉增长最重要的营养源,健美训练者蛋白质的摄人应以非脂或低脂食品为主,如脱脂牛奶、蛋清、鱼、去皮家禽、牛排等。睡眠方面:每天晚上最好睡足8小时,中午若有时间可再午睡30分钟。对了,训练时间尽量安排在下午至傍晚时段,因为人体在此时段体力和柔韧性都处最佳状态。最后祝您早日健身成功!增大肌肉块的14大秘诀:大重量、低次数、多组数、长位移、慢速度、高密度、念动一致、顶峰收缩、持续紧张、组间放松、多练大肌群、训练后进食蛋白质、休息48小时、宁轻勿假。1. 大重量、低次数:健美理论中用RM表示某个负荷量能连续做的最高重复次数。比如,练习者对一个重量只能连续举起5次,则该重量就是5RM。研究表明:1-5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增粗,发展力量和速度;6-10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粗大,力量速度提高,但耐力增长不明显;10-15RM的负荷训练肌纤维增粗不明显,但力量、速度、耐力均有长进;30RM的负荷训练肌肉内毛细血管增多,耐久力提高,但力量、速度提高不明显。可见,5-10RM的负荷重量适用于增大肌肉体积的健美训练。 2. 多组数:什么时候想起来要锻炼了,就做上2~3组,这其实是浪费时间,根本不能长肌肉。必须专门抽出60~90分钟的时间集中锻炼某个部位,每个动作都做8~10组,才能充分 肌肉,同时肌肉需要的恢复时间越长。一直做到肌肉饱和为止,“饱和度”要自我感受,其适度的标准是:酸、胀、发麻、坚实、饱满、扩张,以及肌肉外形上的明显粗壮等。 3. 长位移:不管是划船、卧推、推举、弯举,都要首先把哑铃放得尽量低,以充分拉伸肌肉,再举得尽量高。这一条与“持续紧张”有时会矛盾,解决方法是快速地通过“锁定”状态。不过,我并不否认大重量的半程运动的作用。 4. 慢速度:慢慢地举起,在慢慢地放下,对肌肉的 更深。特别是,在放下哑铃时,要控制好速度,做退让性练习,能够充分 肌肉。很多人忽视了退让性练习,把哑铃举起来就算完成了任务,很快地放下,浪费了增大肌肉的大好时机。 5. 高密度:“密度”指的是两组之间的休息时间,只休息1分钟或更少时间称为高密度。要使肌肉块迅速增大,就要少休息,频繁地 肌肉。“多组数”也是建立在“高密度”的基础上的。锻炼时,要象打仗一样,全神贯注地投入训练,不去想别的事。 6. 念动一致:肌肉的工作是受神经支配的,注意力密度集中就能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加工作。练某一动作时,就应有意识地使意念和动作一致起来,即练什么就想什么肌肉工作。例如:练立式弯举,就要低头用双眼注视自已的双臂,看肱二头肌在慢慢地收缩。 7. 顶峰收缩:这是使肌肉线条练得十分明显的一项主要法则。它要求当某个动作做到肌肉收缩最紧张的位置时,保持一下这种收缩最紧张的状态,做静力性练习,然后慢慢回复到动作的开始位置。我的方法是感觉肌肉最紧张时,数1~6,再放下来。 8. 持续紧张:应在整个一组中保持肌肉持续紧张,不论在动作的开头还是结尾,都不要让它松弛(不处于“锁定”状态),总是达到彻底力竭。 9. 组间放松:每做完一组动作都要伸展放松。这样能增加肌肉的血流量,还有助于排除沉积在肌肉里的废物,加快肌肉的恢复,迅速补充营养。 10. 多练大肌群:多练胸、背、腰臀、腿部的大肌群,不仅能使身体强壮,还能够促进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长。有的人为了把胳膊练粗,只练胳膊而不练其他部位,反而会使二头肌的生长十分缓慢。建议你安排一些使用大重量的大型复合动作练习,如大重量的深蹲练习,它们能促进所有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长。这一点极其重要,可悲的是至少有90%的人都没有足够重视,以致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因此,在训练计划里要多安排硬拉、深蹲、卧推、推举、引体向上这5个经典复合动作。 11. 训练后进食蛋白质:在训练后的30~90分钟里,蛋白质的需求达高峰期,此时补充蛋白质效果最佳。但不要训练完马上吃东西,至少要隔20分钟。 12. 休息48小时:局部肌肉训练一次后需要休息48~72小时才能进行第二次训练。如果进行高强度力量训练,则局部肌肉两次训练的间隔72小时也不够,尤其是大肌肉块。不过腹肌例外,腹肌不同于其他肌群,必须经常对其进行 ,每星期至少要练4次,每次约15分钟;选三个对你最有效的练习,只做3组,每组20—25次,均做到力竭;每组间隔时间要短,不能超过1分钟。 13. 宁轻勿假:这是一个不是秘诀的秘诀。许多初学健美的人特别重视练习重量和动作次数,不太注意动作是否变形。健美训练的效果不仅仅取决于负重的重量和动作次数,而且还要看所练肌肉是否直接受力和受 的程度。如果动作变形或不到位,要练的肌肉没有或只是部分受力,训练效果就不大,甚至出偏差。事实上,在所有的法则中,动作的正确性永远是第一重要的。宁可用正确的动作举起比较轻的重量,也不要用不标准的动作举起更重的重量。不要与人攀比,也不要把健身房的嘲笑挂在心上有氧运动:跑步、跳绳、游泳,无氧运动:如果没条件,在家做俯卧撑,可以练胸大肌和肱三头肌、斜方肌和三角肌;仰卧起做,可以练腹肌;深蹲,可以练大腿肌肉;提踵(用脚尖使劲把身体往上抬),可以练小腿肌肉。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相结合练。平时多吃一些高蛋白食品,如:蛋、奶、肉、鱼等。
手臂主要是小臂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四部分。肱二头肌主拉,1、你可以用大臂进行哑铃曲伸就可以了,伸的时候不要放到底,让二头肌始终受力,还有,你可以采用史瓦辛格的方法,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21响礼炮,就是在你在做哑铃大臂曲伸的时候,因为从伸直到弯曲一共是180度,你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下方90度做7下,第二步上方90度做7下,第三步,180度做7下,可以根据你哑铃的重量决定数量。2、在单扛上做引体向上。肱三头肌是主推的,1、俯卧撑;2、卧推、3、在双杠上做臂屈伸;4、颈后单臂哑铃臂曲伸。在做以上运动的时候都可以练到小臂,手握哑铃时加大点握力。三角肌分前、中、后三束。前束做俯卧撑和卧推就可以练到;中束,双手抓住哑铃,垂于双腿两侧,然后做90度平抬,反复;后束,单手抓住哑铃,身体向前弯90度,手臂向后上方抬起,反复。
无氧运动每次做到肌肉有酸痛感,切记不要每日都做,每次你做无氧运动是要尽可能的破坏你的肌肉组织,然后用充足的时间和养份去修复破损的肌肉组织,说白了肌肉是在你做完无氧运动休息的时候长的。
科学健身,自然会拥有强壮的身体。
怎么练力量和爆发力 腿部力量训练方法要领
手臂力量
人体肌肉分为红肌和白肌,红肌主管耐力,白肌主管爆发力,体高爆发力就是要发达白肌。打沙袋是一个好方法,另外某些力量练习,比如俯卧撑,也是好的方法,只是练习时需要注意次数和组数。一般每组12——15次,练习5——8组,每组次数太多只是增加了耐力,对爆发力没有多大帮助。当然,其他的器械练习你也可以尝试,为了科学地锻炼,建议你还是找书来看一下得好。
腿部爆发力
1沙地跑跳法:在沙地上做各种跑和跳的练习
2深蹲纵跳:两手抱在头后,屈膝下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两脚登地,垂直向上跳起,充分伸展踝关节。下蹲后也可以向左上方或右上方跳起,也可以利用哑铃负重深蹲纵跳。
另外我还试过把自行车内胎套在树上,脚用力向前拉~~~
怎么合理安排肌肉训练的时间和休息时间?一、不要错过入眠时机。人体到了夜晚,自然会体温下降,新陈代谢减缓,身体进入放松状态。但是如果体温太低,身体发冷,反而不容易入睡。因此一般理想的就寝时间是晚间11时到12时左右,即使偶尔晚睡最好不要超过一点或两点。
二、给自己选一个好枕头。睡眠状态有周期性,刚刚睡着时睡得最深,之后又变浅,再变深,周而复始。最初的熟睡关键是枕头,理想的枕头是能够维持颈部与头部之间的自然曲线,又不会对颈部造成压力。
三、睡醒的时间影响起床后的精神。人体由深睡进入浅睡的睡眠周期通常是90分钟,如果选在浅睡时间起床,精神较好,因此固定将闹钟调在90分钟的倍数加上入眠所需时间便是理想的起床时间。
四、起床后别忘了为大脑上发条。起床后喝一杯冷开水,或是淋热水浴、简单的体操,都有助于让大脑清醒。
此外,起床后吃点甜食,有助于让睡眠时下降的血糖上升,一样有振奋精神的效果。
防止大脑疲劳的,他合理安排读书时间,相继研究领域不同、难度各异的几个问题,使大脑不老是纠缠在一个问题上,从而得到调节和休息。
坚持体育锻炼
生活有规律,睡眠有保证
一、早睡早起,自我减压。尽量利用白天学习,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不要贪黑熬夜,累得头脑昏昏沉沉而一整天打不起精神。同时,别把考试成绩看得太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自己只要平日作出努力了,必然会有好的回报。这样,学习时就能心里轻松、心情愉快,注意力就容易集中了。
二、明确目标,用好方法。从大的方面说,我们要认识到,今天努力学习是为了创造美好的明天,成为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从小的方面说,这一年,这一学期甚至这一天,我应该完成哪些学习任务。目标明确了,学习的动力就足了,注意力就不易分散了。诚然,我们要注意用一些较好的方法来训练自己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放松训练法。舒适地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向身体的各个部位传递休息的信息。从左脚开始,使腿部肌肉绷紧,然后松弛,同时暗示它休息,然后,从右脚到躯干,再从左右手放松到躯干。这时,再从躯干到颈部、头部、脸部全部放松。只需短短的几分钟,你就能进入轻松、平和的状态。
2难易适度法。对于那些已能熟练解答的习题不要一遍又一遍地去演算,要找一些这方面经典性的题目去攻克。对于难度大的题目,先是独立思考,再求助老师、同学或家长。对于不感兴趣难度又比较大的内容,自己首先订好计划,限定时间去学习,就不会松懈拖沓。拿下学习中的一个“山头”,就给自己一个奖赏,让成就感来激励自己,从而集中注意力。
3感官同用法。调动多种运动器官来协同活动,在大脑皮层形成一个较强的兴奋中心。如耳听录音带,嘴里读单词,眼睛看课本,手在纸上写单词。这样,注意力就当不了“逃兵”了。
4排除干扰法。先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背诵一段200-400字的文章看需要多少时间,然后在旁边有干扰时背这段文章,看需要多长时间,直到在两种环境中时间相同为止。锻炼计划吧!
1每次坚持30-45分钟力量训练,像哑铃啊啊仰卧起坐什么的,(之前最好能慢跑15分钟左右稍微伸展运动)还有每天跑步20分钟 !
2刚开始的时候别太猛,轻一点,缓一点,别和别人比,因为开始的承受能力有限,2-3次适应(开始可以隔天做)之后再加大强度
3适应之后,如果是全面锻炼,可以每天去,各个肌肉群都运动起来,就是1中说的内容;如果是想锻炼局部,那就盯准一个地方大强度地来,这样的话最好隔天做,不然容易受伤
4每项运动不要过,看见别人40kg自己也来,要合适自己的,刚刚觉得累就是对的,但每次都要做满,也就是做到觉得吃奶劲都使上了。两次间休息控制在2分钟内,做3-4组
5运动结束后要蹦蹦跳跳或者慢跑一下放松肌肉
做力量练习几组之间间隔怎么休息大重量的训练,组间休息时间不要超过3分钟,2分钟最好。轻重量可以休息3分钟左右。组间休息时间一定要严格控制,休息太久会让肌肉放松下来,达不到充分 的效果,休息太短,则会影响训练强度,没力气了完成不了训练计划。
其实最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感觉,并不是每个人的身体恢复能力都一样,也许有些人休息一分钟就可以接着训练,且效果很好。也许有些人则要休息久些才恢复体力。。。。关键是自己要找到那个点,你觉得呢?
每组训练营休息多长时间?肌肉记忆
停止训练后,肌肉围度和力量将很快消煺吗消煺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被迫停训后如何来保持已获得的围度与力量肌肉记忆是怎么回事……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感兴趣,接着往下读。
热衷于肌肉与力量训练的人几乎都会把日常训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痴迷于钢铁乐趣之中。而与之俱来的肌肉与力量,不仅是汗与血的浇灌,更是自身精神的一种抚慰与寄托。然而,即使你对训练总能保持200%的热情,但停训或脱离正常训练有时再所难免。受伤是最典型的被迫停训,时间可能长达1个月至半年;出差外地、去一个荒无“寸铁”的地方或准备赶考等等,都可能影响到正常的训练。一旦脱离负重训练或有氧训练,则所获得的肌肉、力量或有氧能力都将逐渐衰煺,这似乎是人体所要遵守的重力法则(抛上去什么必定要往下落!)。但到底消煺的速度会有多快停训后肌肉会发生哪些变化保持之道如何让我们逐个圈点。
第一个好消息
据正式发布的研究结论,肌肉与力量消煺的速度要明显慢于增长的速度。虽然,由于遗传基因、训龄、肌肉发展程度等不同会存在消煺快慢的个体差异,但总体变化趋势是相同的,就是说,即使你休息上一个月,你仍将比刚开始训练时要强壮很多,这一点毫无疑问。区别只不过在于你是短期停训还是停训一个月或更长时间。
研究者曾对一名停训长达135个月的健美精英进行了测试,结果其减少了93%瘦肌肉,117%的手臂围度和83%的平均肌纤维面积。从这些数据看出,即使是长期停训,肌肉萎缩的速度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麽快。另外研究发现,短期停训对运动员的力量没有影响。12名举重运动员在14天的停训后,其卧推或深蹲的1RM(一次最大重量)没有变化,但8周后,研究报告指出他们的深蹲和腿弯举分别下降了116%和12%。
一般来说,训练者的训练经验越丰富,训龄越长,则肌肉保持的时间也越长。有文献指出:力量消煺的速度大约是提高速度的叁分之一。也就是说,增长得快,停止训练后消煺得也快;经过长时期逐渐练出来的力量,停训后保持的时间也长。并且,训练所获得的力量在停止训练后虽然会逐渐消煺,但一部分力量会保持很久,甚至伴你终生。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年轻时曾热爱锻炼,到了中年或老年时即使没再锻炼,其筋骨还是好于常人的塬因。
肌纤维结构将改变
停止训练后,肌纤维的结构将发生改变。肌纤维主要有两类: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前者有利于肌肉块的增大和力量的提高(所以我们强调发展快肌纤维),后者则常称为耐力型肌纤维,因为它们有很强的抗疲劳能力,但对于增块增力效果不显。对于一般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大,快肌纤维将逐渐萎缩,直到年迈时为慢肌纤维占主导。研究发现,这种转变同样会发生在健美运动员以及其他长期从事负重训练的人士在停训后的时期内。有一项针对12名举重者的研究发现,在他们停训2周后,其代表性肌肉群内的快肌纤维比例下降了64%。有意思的是,在停训后,这些运动员体内的有利于肌肉合成的激素水平却上升了,其中生长激素上升了583%,睾丸素上升了 192%,而皮质醇,一种不利于肌肉合成的激素,下降了215%。这不是有利于肌肉生长吗对,短期内是,但在脱离训练 的情况下,最终还是会导致肌肉萎缩。这说明:如果肌肉不受训练的 ,则再好的激素分泌环境也不顶用,所以最终还是要靠训练来促进肌肉的增长。
保持并非难事
很多健美爱好者觉得一旦不练,肌肉就掉得厉害,其实这很大程度上来自一种错觉。因为平时在正常训练的情况下肌肉会有一种饱涨感,而停止训练后肌肉变得松弛,所以感觉上似乎少了很多肌肉,但其实此时你的体重并没改变。
要总体上保持现有的肌肉与力量,其实,只需要很少的训练,这是某项研究所得出的结论。该研究对训练者的周训练次数从2~3次逐渐降到每周2次、1次直至无训练。结果发现只有完全放弃训练后肌肉才发生明显的消煺。所以,即使做一个所谓的“周末斗士”(惯称那些一周只练一次的人),还是能保持住所获得的肌肉与力量。
谈到保持,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所谓的“神经肌肉机制”问题。研究发现,停训后神经与肌肉的联系强度将减弱,而这是导致肌肉与力量衰煺的塬因之一。所以在被迫脱离正常训练后,不能完全忘记肌肉的存在,可以通过肌肉的自控练习(意念集中于目标肌群,然后进行主动缩放练习),或徒手练习(如俯卧撑等)来维持一定的神经肌肉联系,这对保持具一定的效果。
煺让控制是关键
另一项研究发现,训练中同时注重向心收缩和离心收缩,则发展出的肌肉能保持更长的时间。通俗地讲,举起重量时为向心收缩,缓慢放下重量时为离心收缩。关注离心收缩在健美训练上称为煺让训练(Negative Reps)或反重力法则(Reverse-Gravity Principle)。煺让控制一方面有利于肌肉力量的增长,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神经肌肉联系。
回归——“肌肉记忆”助一臂之力
大家可能有过这种体验,当你达到某一个围度或力量水平后,如果停训一段时间后重新回到当时的水平要比当初练到那个水平容易得多。你可能通过几年的努力将卧推达到120公斤,但停训几个月后你可能只需连续训练几个月或更少的时间就回到120公斤的水平。这种停训后重新获得肌肉与力量要快于最初达到该水平的现象,称为“肌肉记忆 ”(Muscle Memory)。据研究,停训4~6周后通过认真训练1个月能恢复至塬来的90%。生理学家还没对该现象作出确切的解释,较恰当的说法是大脑能记忆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过程,能将肌肉的最大围度与力量作为一个模板保存起来。这好比造房子,有蓝图要比盲目施工快的多。所以,即使停训了几个月,你也能在较短时间内回归至当时的水平。此外,积极性休息对很多训练人士所摆脱不了的微小疼痛有神奇的效果,因为这一类疼痛或关节不适很多是因为软组织损伤,而治疗的最好方法就是休息!
再窥有氧能力
我们再来看一下停止有氧运动后,有氧能力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结论是:有氧能力或者说耐力会很快下降;一个月左右的休息可能夺走你曾经的所有努力。这与肌肉块与力量的消煺有所不同。评价有氧能力一般用最大摄氧量(人体运输和利用氧的最大能力,用VO2max表示)为指标。研究表明,在停止任何有氧运动后,一个刚参加有氧运动不久的人其VO2max下降的数量要小于一个经验丰富的训练老手。这一点正好与负重训练相反,负重训练停训后老手要比新手在肌肉和力量能保持更长的时间。另一个不同之处是停止有氧运动对生长激素和皮质醇的分泌没有影响。此外,研究表明,一般人只要很少量的有氧运动就能起到很好的保持作用,但注意,这不适合于高水平的耐力运动员,他们在减少运动量或强度后运动状态将发生明显变化。
圈点完毕,一言以概之:停训后你仍将是强壮的!不过庆幸之余,笔者提醒一句:不练后可要注意饮食调整。停训不可怕,可怕的是停训后总会觉得生活中顿时缺少了些什么,似乎又有一种“电量”不足的萎靡,唉,“停训综合症”,没救!
脂肪型腿可以通过腿部力量训练改善吗可以的,通过加强腿部肌肉力量,反而会让腿部变瘦的,肌肉会让腿部更紧实,整个腿型都会因此而改变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