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弯举做法

垂直弯举做法,第1张

  1、使用托臂长凳的垂直端;

 2、用腋窝架住托臂架,固定好身体;

 3、腕关节固定。以二头肌内,外侧头收缩的力量完成弯举;

 4、身体不要后仰。 最高点时用力挤压,达到顶峰收缩,保持一秒钟,动作要平稳而有控制;

 5、下降过程中抵抗重力作功,手背完全伸展;

 6、为突出外侧头,腕关节可以略微内旋。 为突出内侧头,腕关节可以略微外旋;

 7、 做完一侧的所有次数后换另一侧。

  最大盈亏功是指机械在变速稳定运转的一个周期内,动能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驱动功与阻抗功之差。

  最大盈亏功的确定

  计算飞轮转动惯量必须首先确定最大盈亏功。若给出作用在主轴上的驱动力M'和阻力矩M”的变化规律,Amax便可确定如下:

  图1(a)所示为某组稳定运转一个周期中,作用在主轴上的驱动力M'和阻力M”随主轴转角变化的曲线。μM为力矩比例尺,实际力矩值可用纵坐标高度乘以μM得到,即M=yμM;为转角比例尺,实际转角等于横坐标长度乘以,即;曲线与横坐标轴所包围的面积表示驱动力矩所做的功(输入功);曲线与横坐标轴所包围的面积表示阻力矩所做的功(输出功)。在Oa区间,输入功与输出功之差为

  式中[S1]——0a区间与曲线之间的面积(mm2);

  AOa——区间的盈亏功,以绝对值表示。

  由图可见,0a区间阻力矩大于驱动力矩,出现亏功,机器动能减小,故标注负号;而ab区间驱动力矩大于阻力矩,出现盈功,机器动能增加,故标注正号。同理,bc、d0区间为负,cd区间为正。

  盈亏功等于机器动能的增减量。设E0为主轴角位置时机器的动能,则主轴角位置为时,机器的动能Ea应为

  

  

  

  

  以上动能变化也可用能量指示图表示。如图1(b)所示,从点0出发,顺次作向量

、、、、表示盈亏功A0a、Aab、Abc、Acd和Ad0(盈功为正,箭头朝上;亏功为负,箭头朝下)。由图可知,点d具有最大动能,对应于ωmax,点a具有最小动能,对应于ωmin,a、d二位置动能之差即是最大盈亏功Amax。

弯举125kg,这个重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很不错了。一般来说,一个体重60-70公斤的人,弯举125kg应该可以轻松完成。但是,具体水平还要看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训练目标。

如果你是刚开始进行弯举训练,那么125kg已经是一个很好的起点。但如果你已经有一定的训练经验,那么这个重量可能就不算太重了。

总的来说,弯举125kg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水平,但还需要继续努力,逐渐提高重量和训练强度,才能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下面推介6锻炼肱二头肌经典动作

1、杠铃弯举

发展肱二头肌腹经典动作各级训练水平者都适用重点锻炼肱二头肌内侧头和肌腹因此动作能使 前臂保持适度外旋

动作要领:身体直立握距(同肩宽)正握杠铃垂于体前两上臂贴紧身体两侧向上弯举至肱二头肌完全收紧稍停缓慢还原练习时身体要前晃动要借助惯性力即使有意借力幅度也能太大负重大时低点手臂完全伸直防肘关节受伤

2、哑铃坐姿交替弯举

主要雕塑和分离肱二头肌交替练减少借力使注意力更集目标肌上

作要领:坐凳端或垂直靠背凳上双手持哑铃垂于体侧掌心相对两肘贴靠身体两侧肘关节支点向上弯举同时前臂外旋掌心朝上举至高点收紧肱二头肌稍停控制性还原接着另臂做相同动作前臂和腕外旋了充分收缩肱二头肌和锻炼肱二头肌内侧头更好地分离肱二头肌此动作也站立做

3、曲柄杠铃斜托弯举

锻炼肱二头肌下部和肘关节之间肌肉特好练习能增加肱二头肌厚度使肱二头肌更饱满造型更完美

动作要领:坐凳上胸靠斜板上臂放斜板上两手反握杠铃臂伸直保持身体稳定用力杠铃弯举高点稍停 缓慢还原注意臂应充分伸展动作要慢;杠铃降低点时肘关节应微屈用力控制住杠铃要完全伸展

4、单手哑铃斜托弯举

重点锻炼肱二头肌肌峰和刻画肌肉线条

动作要领:坐凳上手反握哑铃臂放斜板上伸直保持身体平衡用持铃手握住斜板肱二头肌收缩弯举哑铃高点时用力挤压进行顶峰收缩稍停片刻控制性还原手臂充分伸展完全伸直做完侧换侧再做

5、哑铃斜卧弯举

作用增加肱二头肌围度分离肱二头肌突出肌峰能使肱二头肌充分伸展高级水平者安排前面做

动作要领:仰卧斜凳上双手持哑铃垂于体侧两膝弯曲双脚放地上上臂紧贴身体两侧弯举哑铃收缩肱二头肌至极限缓慢还原双手同时练习也单手交替练习

6、哑铃坐姿侧弯举

主要锻炼肱二头肌外侧

动作要领;坐姿手持哑铃垂于体侧掌心相对上臂紧贴体侧肘关节惟运动关节用力向上弯举感受肱二头肌外侧 膨胀隆起高点进行顶峰收缩并坚持片刻缓慢还原低点时手臂完全伸直做完侧换侧再做避免动作过程身体借力躯干稍前倾

动作选择与训练方法

1、动作选择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同动作初练者般选3动作杠铃动作主2杠铃动作1哑铃动作重点发展肌肉围度高级训练者动作增加4-5并随着肌肉围度增大适当增加孤立哑铃动作使肱二头肌既饱满又有型

2、变换动作次序般来讲难度大动作应精力充沛时完成每次训练基本动作放前面身体适应了种训练方式辅助肌会替主动肌做功了减少辅助肌作用定每次都杠铃弯举开始而先做哑铃弯举并逐组增加重量样既负重大杠铃弯举进行了热身运动又加大了肱二头肌训练负荷效更理想

了获得佳训练效动作要全过程用力并牢牢控制器械弯举时注意力集肱二头肌上高点时用力压缩下降还原要控制缓慢要过分伸展前臂要太计较负重量大小状态佳加重状态欠佳则减重每次完成动作质量和重量同等重要

一、俯坐

哑铃

臂弯

  目标肌肉:肱二头肌的外侧头和

肱肌

  1.两脚分开坐在凳端,

上体

前倾,一手持铃垂于两腿间,

手臂

下部

肘关节

支撑在

同侧

腿内侧。另一手可扶腿支撑

保持平衡

  2.以肘关节为轴,以肱二头肌的收缩之力将

前臂

向上弯起,做顶峰收缩。然后缓慢下放还原。

动作

不需要保护动作,训练者自身就可完成

二、托臂弯举

  目标肌肉:肱二头肌下部、

肌腹

和内侧头

  1.调整座位的高度,使

腋窝

正好架在

托板

上,两脚前伸稳住身体,

掌心

向上握杠。

  2.以肱二头肌的收缩力向上弯举,做顶峰收缩。然后缓慢下放。

此动作如需要辅助,保护者立于训练者身前,于需要辅助时

双手

抬铃辅助即可。

三、站立

杠铃

弯举

目标肌肉:肱二头肌

  1.两脚开立同

肩宽

,稍屈膝,

两手

采用中握距握住杠铃并垂于

大腿

前,

上臂

紧贴

体侧

,掌心向前。

  2.以肱二头肌的收缩力将杠铃弯举至

胸前

,做顶峰收缩。然后缓慢下放还原。

此动作如需要辅助,保护者立于训练者身后,需要辅助时双手抬铃即可。

OK。打完

收功

。谢谢采纳

意思是:用你做该动作12次刚好力竭的重量,把这个动作做4组,每组12次,共48次。

RM是英文“Repetition Maximum”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最大重复值”。比如弯举“12RM”所表达的就是弯举“最多能重复12次的重量”,即弯举重复12次刚好力竭的重量是N公斤,那么12RM就是弯举N公斤12次。

扩展资料:

RM对应的训练效果:

1-4RM:主要是训练绝对肌力和体积;

6-12RM:主要是训练肌肉体积;

15-20RM:主要是训练小肌群体积和增强肌肉线条与弹性;

30RM及其以上:主要是起到降低体脂、增强心肺功能的效果。

RM的实际运用:

1、一般来说,增肌训练采用的RM次数要低一些、减脂训练采用的RM次数要高一些。

2、大肌肉群以及多关节复合动作选择的RM次数可以低一些;

3、小肌肉、以及单关节孤立动作选择的RM次数需要高一些。

4、天生快肌纤维比例占尤的身体部位,选择的RM次数可以低一些(胸大肌,股四头肌、背阔肌、小腿腓肠肌等等),以便最大限度发展肌肉体积;

5、天生慢肌纤维比例占优的身体部位,选择的RM次数要稍高一些(腹直肌、前锯肌、小臂肌群、小腿比目鱼肌等等)、因为这部份肌肉快肌纤维较少,使用大重量低次数不一定能完全刺激到位,采用稍高的次数才能刺激到它所具备的大部分慢肌纤维。

-rm (健美术语)

腕弯举实际上是个笼统的动作描述,就像俯卧撑这个描述一样(包括等肩宽俯卧撑、宽距俯卧撑和窄距俯卧撑),腕弯举分为正握和反握两种训练方式。

一、坐姿正握腕弯举

这个动作主要刺激桡侧腕长伸肌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和尺侧腕伸肌。理想握距为与肩同宽,两手应该与前臂在一条直线上。改变前臂与地面位置可以改变阻力大小。当前臂平直与地面平行时,初始姿势阻力最大;当前臂与地面成一定角度时,如肘高于腕,初始姿势阻力最小,这种改变可以使前臂肌收缩最大化。

动作步骤

1坐姿,前臂放于大腿或长凳上,正手抓握杠铃,腕关节被动屈曲;

2手向上抬起,向后弯举腕关节到最大位置,稍作停留,回到起始位置。

注意事项

此动作可以增强腕关节力量,由于伸腕肌力量不足容易导致腕关节受伤。

二、坐姿反握腕弯举

这个动作主要刺激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两手应该与前臂在一条直线上,以减少腕关节不必要的压力。在重复向下放杠阶段,将杠从手指滑下,可以扩大动作范围。随着杠向上弯举,当手指弯举杠至掌心时,指屈肌做功。接着,当腕向上弯举时,前臂屈肌做功。由于指屈肌是前臂重要部分,这种重复伸展动作能够对前臂肌产生更好的训练效果。前臂与地面位置阻力变化和正握的方式相同,这里就不在赘述。

动作步骤

1坐姿,前臂放于大腿或长凳上,两手与肩同宽反手抓握杠铃;

2手向上抬起到最大位置,稍作停留,回到起始位置。

注意事项

在整个动作过程中,身体保持同一姿势。除手腕之外,全身其它部位应当保持不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804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9
下一篇2023-11-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