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的八爷,他的能力是不是要比雍正更强?

《雍正王朝》中的八爷,他的能力是不是要比雍正更强?,第1张

  《雍正王朝》在位61年的康熙爷还是倒下了,“九子夺嫡”也到了最后见分晓的时刻,从牌面实力来看八爷党是凌驾于众位阿哥之上,满朝文武半数以上都投靠到了八爷党这一边,最后为什么四爷登基成了雍正呢?雍正登基之后推行改革动了八旗贵族和天下士绅的利益,八爷党又是凭什么底气逼宫的呢?咱们一起来看看四爷和八爷的实力对比,就能知道什么是权力的根基,这也是八爷党一败再败的原因。十三爷是关键人物。

  夺嫡之夜:之前已经写过康熙驾崩当晚硝烟弥漫,诏书一直都在隆科多手里,但隆科多就是不宣读诏书,他们都在等一个人。这个人会带着丰台大营4万精兵到畅春园护驾(夺权),如果领兵的是成文运那诏书上面的继承人就是八爷,如果带兵赶到的是十三爷,那诏书上的继承人就会是四爷(十三爷自己想不想当皇帝呢?如果他想就可以当)。十四爷手握十万大军,他为什么不回来呢?年羹尧和李卫共同掐断了十四爷的粮草,每天只供应当天的量绝不多给,十四爷要想带着十万大军回京清君侧(夺嫡),估计第三天就会因为断粮哗变。

  雍正继位之后推行的新政动了贵族集团利益,八爷游说关外手握重兵的四大铁帽子王带兵进京逼宫,这一次九门提督隆科多也站在了八爷党这一边。四大铁帽子王的兵马控制丰台大营,隆科多九门提督的2万兵马控制宫廷内外,整个京城内外的兵权都在八爷党的控制之下。

  八爷党逼雍正推行“八王议政”削弱皇权,满朝文武的京城官员除了几个新选拔的官员站在雍正一边,有分量的就只有张廷玉,马奇摇摆不定谁都不支持。张廷玉一番慷慨陈词说的八爷党哑口无言,可惜这些对八爷党根本无关痛痒,如果不是看在先帝老臣的份上估计直接就抓走了。十爷几乎是蹦起来要骂张廷玉,八爷对雍正步步紧逼,此时的雍正无计可施只能疲于应付。

  十三爷到了,“侠王”十三爷每次出场都会给雍正带来翻转的机会,这一次十三爷先去了一趟丰台大营直接把参与此事的将领全部抓了起来。兵权重新回到雍正手中牌面也就立刻翻转,八爷党的人也就只能回家坐等发落。看看张廷玉清朝历史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可是面对宫廷斗争也只能逞口舌之力,最终一锤定音的还是兵权。

在《雍正王朝》中八爷不是输给了四爷,而是输给了康熙。

“九子夺嫡”时,八爷完全就是碾压四爷的存在,那个时候胤禩从未输胤禛,他稳稳压着胤禛一头。

其实击败八爷的不是别人,恰恰就是胤禩的父亲康熙。刚才我们也说了,在康熙要百官推选出自己觉得有资格继承储君之位的皇子时,满朝文武居然有近三分之二的官员支持胤禩,这其中就包括满都护、景熙、吴尔占、苏努、阿布兰、阿尔松阿、阿灵阿、佟国维、鄂伦岱、揆叙、王鸿绪、马齐、何焯、张明德、魏珠、噶达浑、勒席恒、七十、秦道然、陶赖、张廷枢等重臣,而这就能康熙感到了忌惮,甚至可以说是惧怕。

《雍正王朝》剧情解析

《雍正王朝》改编自二月河同名长篇小说,由胡玫执导拍摄,唐国强、焦晃、王绘春、杜雨露、徐祖明、杜志国、赵毅、李颖等主演,演绎了雍正皇帝一生的风雨经历。

该剧讲述康熙皇帝驾崩,继位者四阿哥胤禛,在当政后出现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河南罢考案"、"铁帽子亲王大殿发难逼宫"、"含泪杀亲子"等一系列旨在推行新政、抑制官绅敛财和宫廷内部争、挤压的历史事件贯穿雍正的一生和雍正王朝。该剧于1999年1月在中国上映。

  一,简介:

  爱新觉罗·胤禩(禩同祀,为祀异体字;1681—1726年),清朝宗室,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异母弟,生母良妃卫氏。 少时为胤禔母惠妃抚养,诸臣奏称其贤。 胤禩自幼备受康熙喜爱,17岁的时候即被封为贝勒,是当时封爵皇子中最年轻的。康熙帝曾命其管理广善库,重建东岳庙,署理内务府总管等等,一废太子时,胤禩及其同党跃跃欲试。但是康熙帝对胤禩利用张明德相面为自己立嗣的行为深恶痛绝,导致胤禩在他心里的形象大损。胤禩的个人威望和私党势力元气大伤但胤禩本人并不肯认输,康熙朝的最后十年里,他都没有放弃对太子之位的争夺。康熙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玄烨驾崩,本以为自己的同党胤禵能入承大统的胤禩,见胤禛嗣位如五雷轰顶,气急败坏,却又无可奈何。雍正上位后,将其改名为允禩。为稳定人心,先进封其为和硕廉亲王,命办理工部事务,兼理藩院尚书;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坐稳根基后,找各种借口削其王爵,圈禁,改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 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薨,享年45岁。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以胤禩无悖逆之实,下旨复原名胤禩,恢复宗室,并录入玉牒。

  二,生平详解:

  康熙二十年(辛酉)

  二月初十(甲午),出生。其母卫氏,满州正黄旗包衣人、内管领阿布鼐之女。

  康熙二十年(1681年) 1岁

  二月初十日(甲午)未时出生(公历1681年3月29日),在康熙皇帝诸子中排行第八。其母卫氏,满州正黄旗包衣人、内管领阿布鼐之女。

  康熙三十年(1691年)10岁

  七月,随康熙帝巡幸边外。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11岁

  七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12岁

  二月,随康熙帝巡视京畿。

  八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13岁

  七月, 随康熙帝巡幸边塞。

  十一月, 随康熙帝谒暂安奉殿和孝殿。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14岁

  八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15岁

  正月,康熙帝亲征噶尔丹,随其谒暂安奉殿和孝陵。

  二月,康熙帝第二次亲征噶尔丹。

  九月,随康熙巡行北塞,经理军务。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16岁

  七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17岁

  三月初二日,康熙第一次册封皇子,晋为多罗贝勒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18岁

  二月,随康熙帝奉皇太后第三次南巡并视察河工。

  闰七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是年, 康熙帝为成年诸皇子建府邸。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19岁

  七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十二月,生母册为良嫔,未几进为良妃。

  康熙四十年(1701年)20岁

  四月,随康熙帝巡幸永定河。

  六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康熙四十二年 (1703年)22岁

  五月十九日 索额图获罪,与诸皇子觊觎储位有关。

  六月二十六日 裕亲王福全逝世,其曾向康熙夸赞胤禩。康熙帝命诸皇子俱穿孝。

  康熙四十三年 (1704年)23岁

  六月, 随康熙巡幸塞外。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27岁

  正月初五日寅时,长子弘旺出生,庶母张氏。

  九月初四日,康熙于行猎途中废立皇太子胤礽。

  九月初七日,受命署内务府总管事。

  九月二十五日,康熙闻皇长子胤禔言相面人张明德曾相胤禩后必大贵,随命胤禔将张明德拿交刑部审问。

  九月二十八日,奉旨查原内务府总管凌普家产后回奏。康熙称其所查未尽,到处妄博虚名,是又一出皇太子。

  九月二十九日,康熙帝召众皇子至乾清官,言其柔奸性成、妄蓄大志,欲著将其锁拿,交与议政处审理。后由皇九子胤禟、皇十四子胤禵舍身相救,方才未果。

  十月初二日,因张明德案,被革去贝勒,降为闲散宗室。

  十月初四,再受康熙帝责,谓其自幼性奸心妄,邀结苏努为党羽,并言其妻“嫉妒行恶”。按,胤禩之妻为安亲王岳乐之外孙女。

  十月二十三日,受康熙召见。时帝病,自南苑回官,回忆往事,流涕伤怀,因复召见。

  十一月十四日,康熙帝令满汉文武举奏皇太子,诸大臣皆举胤禩,康熙未允,诸大臣皆不敢再议。

  十一月十六日,废太子胤礽被释。

  十一月二十八日,复封为贝勒。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28岁

  正月二十一日,康熙帝召满汉文武大臣,查问去年为何一致举荐胤禩为皇太子事,重责佟国维、马齐等人。

  正月二十二日,康熙将马齐交于胤禩严行拘禁。

  二月二十八日,随康熙巡畿甸。

  三月初九日,复立胤礽为皇太子。

  四月二十六日,随康熙帝往塞外避暑行猎,九月二十三日回京。

  十二月,随康熙帝谒陵。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29岁

  二月,随康熙帝巡游五台山。

  五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十一月,随康熙帝谒陵。

  康熙五十年(1711年)30岁

  一月,随康熙帝巡视通州河堤。

  四月,随康熙巡幸塞外。

  十一月二十日,其母良妃薨,心甚悲痛,半年后仍需人扶掖而行。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31岁

  五月,随康熙帝巡塞。

  九月三十日,皇太子胤礽再次被废。

  十一月,随康熙帝谒陵。

  康熙五十二年 (1713年)32岁

  二月,随康熙帝巡畿甸。

  二月十七日,其母良妃奉安。

  五月初十日,随康熙帝往热河避暑,九月二十日回京。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33岁

  十一月二十六日,因其母逝世二周年往祭,未赴康熙热河行在请安,遣太监送两只将毙之鹰给康熙,康熙帝极为愤怒,召诸皇子至,重责于其。

  十一月二十七日,以奏折诉冤。

  十一月二十八日,再受康熙帝责。

  康熙五十四年 (1715年)34岁

  正月二十九日,被停本人及属官俸银俸米、执事人等银米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35岁

  九月十二日,患伤寒病不起。

  九月二十五日,因卧病处在康熙帝回京所必经之路,帝降旨将伊移回家中。

  十月初五日,病愈。康熙帝命将其所停之俸银米仍照前支给。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36岁

  二月初一日,随康熙帝巡视畿甸,本月十八日回京。

  四月,随康熙帝巡塞外。

  康熙五十七年 (1718年)37岁

  十二月十二日 抚远大将军胤禵率军起程。于太和殿前行颁给大将军敕印仪式。

  本年,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38岁

  四月十一日,随康熙帝往热河避暑,十月初八日回京。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39岁

  四月十二日,随康熙帝往热河避暑,十月初十日回京。

  康熙六十年 (1721年)40岁

  三月,由康熙帝朱笔圈出前往太常寺登祀。

  四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七月,随康熙帝行围。

  康熙六十一年(1722)41岁

  二月,随康熙帝巡畿甸。

  五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十一月十三日(甲午),本日戊刻,康熙帝逝,终年六十九岁。

  十一月十四日,受命与皇十三子胤祥、大学士马齐、尚书隆科多总理事务。受封为亲王。

  十一月二十日,胤禛即皇帝位,是为雍正帝。

  十二月十一日,受封为和硕廉亲王。

  十二月十三日,受命为理藩院尚书。

  雍正元年(1723年)42岁

  二月十七日,受命办理工部事务。

  九月初四日,因奉圣祖皇帝及其上皇后神牌升附太庙事,于端门前设更衣帐房,因新制,油气薰蒸,雍正帝怒,命其跪太庙前一昼夜。

  十一月二十一日,因为其母良妃之事丧事奢靡事受雍正责。

  雍正二年(1724年)43岁

  四月初七日,雍正帝责其“奏事并不亲到,敬且草率付之他人”。

  四月初八日,因皇十弟敦郡王允[礻我]逗留张家口事,受雍正责。

  五月二十日,并七十、马尔齐哈、常明等人雍正帝责为“夤缘妄乱之人”。

  八月二十二日,雍正帝责其与允禟、允禵等人于康熙年间“结为朋党”。

  十一月初二日,因凡事减省,出门时不用引观受雍正责。

  十一月十三日,受雍正责,言其阻挠政事。

  十一月十四日,因议陵寝所用红土折银发往当地采买以省运费事受雍正责。

  雍正三年 (1725年)44岁

  二月十四日,因减省夫役、畜马等事受雍正帝责。

  二月二十九日,并允禟、允禵、允[礻我]、阿灵阿、鄂伦岱等人受雍正责。

  三月十三日,于工部行文时被抬写,被果亲王允礼等参奏。

  三月二十三日,宗人府议将其革退王爵。雍正帝谕“尚望其回心归正”。

  三月二十七日,议总理事务王大臣功过,雍正帝言其无功有罪,宽免。

  三月,退总理事务。

  四月十六日,因工部所制阿尔泰军用之兵器粗陋事,受雍正责。

  十一月初二日,因内务府增减披甲人数事,受雍正责。

  十一月初五日,宗人府议其应革去王爵,撤出佐领。有旨宽免。

  十二月二十一日,护军九十六被毙事,遭宗人府参奏。雍正命每旗派马兵若干于其府周围防守。又于上三旗侍卫内每日派出四员,随其出入行走。

  雍正四年 (1726年)45岁

  正月初五日,与允禟、苏努、吴尔占等人被革去黄带子,由宗人府除名,削除宗籍。

  正月二十五日,受雍正命与允禵共议奏皇九弟允禟以密语与其子通信之罪。

  正月二十七日申时,长孙永类出生,嫡母舒穆禄氏。

  一月二十八日,将其妻革去“福晋”,休回外家,给房屋数间居住,严加看守。

  二月初七日,遭囚禁。

  二月,雍正令其之妻自尽,焚尸扬灰。

  三月初四日,令其改名。

  三月十二日,自改其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

  五月十七日,雍正帝召见诸王大臣,以长篇谕旨,历数其与允禟等罪恶。

  六月初一日,雍正将其于康熙、雍正两朝诸罪共四十款颁示全国。

  七月二十二日亥时,孙肃英额出生,庶母茂怡氏。

  九月初五日,其时已患呕病,病甚重。

  九月初八日,因病身亡。按,《世宗实录》记为九月初十日殁,此处取其子弘旺所著《元功臣名录》载:“雍正四年九月初八日薨。”

  九月二十九日,诸王大臣议奏应戮尸示众。雍正帝谕“既伏冥诛,其戮尸之罪著宽免”

  雍正十三年(1735年)

  八月二十三日,本日子刻,雍正帝逝世。

  十月初八日,乾隆帝命议其与允禟子孙屏除宗牒案。

  十一月二十八日,乾隆帝将其与允禟子孙均给出予红带,收入玉牒。

  乾隆四十三年

  正月,乾隆帝旨,令其复入宗室。

  乾隆四十三年正月,胤禩被恢复原名,收入玉牒,子孙一并叙入。这时胤禩之子弘旺已卒,弘旺第二子肃英额,第三子永明额在世。肃英额无子,永明额于道光二十一年正月二十卒,享年八十四岁。其子绵森曾任马兰镇总兵,官礼部尚书,工部尚书、刑部尚书。绵森虽有四子,但前三子夭折,四字奕沆官工部员外郎,授侍诗学士,其子孙均是过继的。其过继孙溥宽为康熙帝第十五子愉恪亲王胤(礻禺)的后裔,其父载霞,三弟为辅国公溥钊。溥宽仅有一子毓漳,生于光绪二十七年八月初十。

康熙第八子即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禩

历史上的胤禩是一个能力出众,但是城府极深之人,表面上看与人为善,实际上醉心皇位,关于胤禩的记载,大多出自《清史稿》和《清世宗实录》以及部分野史。

爱新觉罗·胤禩,在康熙序齿的皇子中排行第八,生母良妃卫氏,是康熙朝中前期的五妃之一,野史记载良妃“容貌娇艳,体有异香”,不过由于卫氏生育胤禩时位份比较低,年幼的胤禩曾由惠妃(大阿哥生母)代为抚养。

胤禩年少聪慧,颇得康熙宠爱,十一岁时就随康熙出塞巡猎,骑术,射术都很精湛小小年纪竟和他哥哥们捕获的猎物相当,也因此得到了康熙的褒奖。

扩展资料:

轶事典故

1、皇子惧妻

胤禩妻为安亲王岳乐之外孙女,父姓郭络罗氏(注:《清史稿》记为乌雅氏应为误记)。八福晋很可能相貌出众, 因为后来雍正命廉亲王休妻时曾用“狐媚”二字形容八福晋,担当得起“狐媚”二字的女人,必定是长相美丽,风情万种的。

野史与小说都说八阿哥依靠八福晋而得到安亲王家的支持,这个说法是大错特错的。

康熙曾于四十七年(1708年)十月初四日有言:“胤禩素受制于妻……任其嫉妒行恶,是以胤禩迄今未生子”,然而,根据《雍正朝起居注册》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二十八日谕旨:“令尔等前去将朕谕旨降与胤禩之妻,革去福晋,逐回外家。

降旨于伊外家人等,另给房屋数间居住,严加看守,不可令其往来潜通信息,若有互相传信之事,必将通信之人正法,伊外家亦一人不赦。尔等回来后,再将此旨降与胤禩。嗣后,伊若痛改其恶,实心效力,朕自有加恩之处。

若因逐回伊妻,怀怨于心,故意托病不肯行走,必将伊妻处死,伊子亦必治与重罪。”从这可看出八阿哥确实和八福晋夫妻感情甚好,平时交流甚多,否则不会严禁两人分开之后互通信息和通信,并以八福晋的性命威胁胤禩。

2、术士相面

明德细细端详,给胤禩相了一面,神秘地说:八阿哥丰神清逸,仁谊敦厚,福寿绵长,诚贵相也!他还说:“皇太子暴戾,若遇我,当刺杀之。”同时,自诩有十六个功夫过人的江湖朋友,只需招来其中一二人,就可神不知鬼不觉地搬掉皇太子胤礽的脑袋。

胤禩对张明德一语道破玄机又惊又喜。以他的城府,自然拉下脸来将张明德胆大妄为之说斥骂一通,但心里禁不住暗暗高兴:天意如此,何等快事!他很快把张明德之语密告交情很深的皇九子胤禟和皇十四子胤禵。

3、王上加白

十皇子胤禩我请了江湖道士张德明给胤禩算命。由王鸿绪陪同,张德明来到胤禩的府上。张德明说,八爷的气,白气融于紫光之中,郁郁不绝,如丝如缕,流光溢彩,令人目眩。与九爷、十爷从皇宫中带出来的紫气大不相同。

八爷若能封王,您头上的命气就是天子之气!” 张德明说:“八爷若有缘封王,就有天子之分。请问,王上加白是个什么字?”胤禩坐不住了,他把桌子一拍,怒声喝道:“如今圣明天子在位,皇太子辅佐朝政,父慈子孝,君严臣恭;太子贤德仁厚,天下皆知,你难道要离间皇室吗?” 

张德明又说:“先说这个‘佳’字。乃一人执圭之象;再说‘美’字,美拆开了是八王大。” 胤禩不言声了。他内心十分激动,表面上却镇静自若。他城府极深,不像老九那样说话没有一点遮拦,更不像老十那样狂妄、粗莽。他心中一直在琢磨着张德明的预言,也一直在想着如何才能实现这个预言。

4、毙鹰事件

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康熙帝在前往热河巡视途中,经由密云县、花峪沟等地,胤禩(八阿哥)原该随侍在旁,但因当时恰是其母良妃去世二周年的祭日,所以他前去祭奠母亲,未赴行在请安,只派了太监去康熙处说明缘由,表示将在汤泉处等候皇父一同回京。

后来胤禩挑选了两只上等的海东青派人送予康熙,却不想等到了康熙手里时却变成了两只奄奄一息的死鹰。这令他极为愤怒,认为这是胤禩对自己的诅咒,当即召诸皇子至,责胤禩“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胤禩遭此一举,大受打击,到处潜行,不愿见人,并于翌年病倒。

-爱新觉罗·胤禩

也许你也碰到在一个会上,或者和他人争论某一件事时,面对对方的巧舌如簧你顿时语塞,不知如何回应。

对于一个会议的主题你肯定是事先知道的,也会做相应的准备;

同样的,当你要说服一个人,你会也对对方的利益诉求有所分析,进而提前准备好话术。

然而无论你做了多充分的准备,不得不承认总是会出现意外的情况,甚至于超出自身的预期。

此时,就很考验你的说服力。它表现在以下两点:

对于在逻辑高手来说,对答如流则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说话要讲逻辑,比如在汇报时或者会议中,你不是泛泛的支持某个论点,而是能 拿出数据,及数据背后的逻辑 ,这是支撑你发言的基础,有逻辑的数据最能让人信服。

讲逻辑,需要在平时中注重这种训练。回复他人或者与他人讨论问题时,最好有意的去训练这种逻辑。花时间去寻找客观的数据。

在《雍正王朝》中,有一幕对于刚登机的雍正皇帝,可以说命悬一线。当时八王爷带着满朝文武(除了极个别人都是八爷的人),对着雍正皇帝提出要八王议政,大部分满朝文武都支持八爷,没表态的也不知道说啥好,但所有人包括八爷都出了为什么要八王议政,及支持八王议政的理由后,雍正皇帝无可奈何,又无言以对,没人能出来替雍正说话。

在关键时刻,三朝元老,张廷玉站了出来,用9句话,逆转了局势。先是以编辑清史的身份否定历史上有八王议政,接着又以康熙皇帝老臣的身份指出八爷的错误,每一句都有理有据,逻辑清晰,最后八王爷党无人能以对。

这说明讲逻辑的重要性。 讲逻辑的功夫不仅在快速的反应,也在平时对数据和知识的积累。

逻辑说服的常用手段:

因此,逻辑不仅是在辩论中需要用到,更是日常说话之道;要想说服别人,逻辑是王道;会说话的人,更能展现其影响力,其关键还是在逻辑。

看看演说家西塞罗从一介平民,在古罗马取得的成就,其靠的就是逻辑辩论的能力。

—— 读《逻辑思维:聪明人是如何思考的》

不论在正史上还是在野史中,八皇子胤禩夺嫡失败,并没有直接被抄家,虽然雍正将他的名字改为允祀,但是八皇子党羽众多,刚刚登基不稳定的雍正皇帝,为了稳定人心,将他升为和硕廉亲王兼任理藩院尚书。到了雍正四年以后,雍正坐稳了根基,开始清理胤禩一党,先去他的宗籍,赐名阿其那,将他关押起来。后来,不久之后,八皇子就在狱中,得病而亡,但是很多传言都说是被毒死的。

八皇子胤禩和四阿哥胤祯其实都具备当皇帝的因素。两个人都十分有能力,雍正皇帝的能力在他在位的十几年中,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改土归流等政策使得国库逐渐充盈起来,可以看得出。八皇子的能力不仅得到了康熙的喜爱,也得到了众大臣的拥护,就是雍正也曾经赞扬他说,朝廷诸大臣无人出其右,说只要交待给他的事情,都能办得十分优秀。所以历史上雍正要处理掉八皇子,并不是因为他有多坏,而是因为威望太高了。从皇子时期的八爷党,到雍正登基以后,阿爷担任和硕廉亲王时候,朝廷诸大臣基本都是敢怒不敢言惧怕他的威严,风头甚至和已经是皇帝的雍正相当。这一点在《雍正王朝》八爷逼宫的时候,满朝文武几乎没有人为雍正说话,或许就是这一方面的体现。

至于《雍正王朝》电视剧为了突出人物形象把八皇子胤禩坑的太惨,似乎除了坏还是坏。所以胤禩在主导了八爷逼宫失败后,雍正抄了他的家,晚上扒开衣服还藏了1000万两,比康熙末年国库的存银都多,让人们看到了这个平日自称贤王的八阿哥,一点也不贤。这1000万两根据八爷说是他存下来的,也是自己和弘时求情留下给大家的,其实这不过是收买人心的套话。

八爷在京城有自己的产业,电视剧中只出现了典当行万永当铺,很可能八爷还有其他的产业。八爷党羽众多,下属逢年过节孝敬一下也必然不少,四爷倒是不贪,年羹尧替他准备的贺礼都价值连城,八爷的孝敬自然不会少。还有就是八爷多年管理户部,除了基本工资,户部带给他的财富也必定不少,要不然当时也不会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进项的俗话。还有就是摇钱树江南盐商,江夏镇肯定也为他准备了不少。要不然任伯安也不会年羹尧去了江夏镇以后说,你能搬多少搬多少就是了。如此海口,没有巨大财富,谁敢乱说。

文/红雨说历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931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0
下一篇2023-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