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战略版群势力毒军师李儒全面分析

三国志战略版群势力毒军师李儒全面分析,第1张

三国志战略版群势力毒军师李儒是群雄阵营的五星谋士,在属性上,李儒是典型的智力武将,自带战法鸩毒,对敌军单体施加鸩毒,降低其30%武力,持续1回合,1回合后毒发造成谋略攻击,伤害率226%,同时降低其60点统率,可无限叠加,直到战斗结束。

三国志战略版群势力毒军师李儒全面分析

一、人物简介

1、李儒,字文优,生卒年不详,东汉末年的博士、弘农王郎中令,董卓专政时,奉董卓之命,入宫毒死刘辩(弘农王)。董卓死后,李傕攻进长安,控制朝政,李傕推举博士李儒为侍中,但被汉献帝拒绝。

2、在游戏中,李儒是群雄武将,主打输出辅助。自带战法鸩毒兼具伤害和降低统率的效果,其战法发达概率更是高达70%。在兵刃输出队伍中是一个不错的辅助武将,配合战法避实击虚能有弱点击破的效果。

二、属性及兵种介绍

在属性上,李儒是典型的智力武将,智力统率速度三围不过不失。

在兵种上,有骑兵S、弓兵A。按理可适应的较少,但李儒的作用并不是打伤害,而是破防,那么兵种适应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

三、自带战法——鸩毒

1、战法效果

对敌军单体施加鸩毒,降低其30%武力(受智力影响),持续1回合,1回合后毒发造成谋略攻击(伤害率226%,受智力影响)同时降低其60点统率,可无限叠加,直到战斗结束。

2、兼具输出和DEBUFF的战法

除第一回合外,理论上可以最多造成7次伤害,削减统率同样如此。高额的战法发动概率,以打满8回合为计的话,场均3-4次很容易达成。

四、传承战法——四面楚歌

1、战法效果

1回合准备,对敌军群体(2人)施加中毒状态,每回合持续造成伤害(144%,受智力影响),持续两回合。

2、特点

群体,高概率,高伤害。

3、适合武将

高智力、高速度的武将。单发伤害率576%,仅次于熯天炽地的738%,因为是持续伤害,考虑到有被自己刷新的可能,所以该战法合适高速者携带。

总而言之,李儒这个武将比较适合在补输出和配合兵刃输出阵容时使用,属于遇强则强的武将。

最近,《军师联盟》的开播引发了诸多三国爱好者的热烈讨论,对其评价也褒贬不一。笔者也认真观看了相应剧集,觉得《军师联盟》的剧集中确实存在诸多与历史不相符合的情节,虽然不能算得上市中规中矩的历史正剧,但其在某些人物,诸如荀彧、荀攸、郭嘉、钟繇等一班曹魏老一代谋臣的解读和演绎上还是较为精准的,同时,该剧在情节的杂糅和虚构上也并非毫无头绪的空穴来风,亦有其道理。故而笔者认为,《军师联盟》是一部“历史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作品。

一、盘点《军师联盟》几处与历史不相符的情节

第一,时间线索混乱,出现了将各个时间段事件杂糅的情形。首先是曹操进爵魏公、魏王以及曹丕被立为魏王太子的时间。根据《三国志》的相关记载,“(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董昭等谓太祖(曹操)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谘(荀)彧。”亦即公元212年,曹操想要进爵魏公,而后遭到荀彧的反对,故而搁置,是年荀彧逝世,次年,即公元213年五月丙申,根据《三国志 武帝纪》的记载“天子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命公(曹操)为魏公”。之后到了公元216年(建安二十一年)夏五月,根据《三国志 武帝纪》的记载“天子进公(曹操)爵为魏王。”而次年,即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根据《三国志 文帝纪》的记载,曹丕被“立为魏太子。”因此,这一条主线的时间顺序是,曹操进爵魏公(213年)——曹操称魏王(216年)——曹丕被立为魏太子(217年)。故而,剧中跳过了进爵魏公阶段直接进入到了魏王阶段。

其次是关于荀彧、崔琰活动时间的问题。史载,荀彧于公元212年,即建安十七年逝世,次年曹操才进爵魏公,公元216年,即建安二十一年,曹操才称魏王,而此时荀彧已经过世数载。故而荀彧是不可能在在世的时候称呼曹操“大王”。而崔琰则是在公元216年因为几句评语而获罪,《三国志 崔琰传》载:“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理也。有白琰此书傲世怨谤者”故而曹操震怒,先处罚崔琰令其做徒隶,后赐死。崔琰之死距离荀彧之死已有数年时间,故而剧中所描述的二人合力相助曹丕为魏王太子的情形亦不符合历史。

第二,荀氏家族并未未卷入立嗣。上述所言,荀彧逝世与公元212年,而荀攸则于公元214年逝世,崔琰于公元216年被赐死,而曹丕被立为魏王太子则在217年,虽然距离崔琰离世时间尚近,但二荀此时确乎逝世已久,因此是不大可能参与到其中的。故而,二荀和崔琰协助曹丕登位并非历史事实,而是艺术演绎。

第三,将历史上有关贾诩的内容转移增加到司马懿身上。《军师联盟》的主角是司马懿,但是历史上司马懿正式出场的时间并未像剧中那样早,虽然司马懿和陈群等确实在历史上组成了“太子四友”,协助过曹丕击败曹植,夺取太子之位,但司马懿的作用并非是剧中所言举足轻重。有些剧中司马懿交给曹丕的方法也非历史上司马懿的手笔。最典型的是,剧中,司马懿告诫曹丕“不违子道”,这实际上是曹魏谋士贾诩所教,而非司马懿,《三国志 贾诩传》记载:“是时,文帝为五官将,而临淄侯植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文帝使人问诩自固之术,诩曰:‘原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而根据正史,曹丕上位太子,很大程度上亦是贾诩帮衬而非司马懿。而剧中确乎有将贾诩的诸多事迹转移增加至司马懿的身上。

以上即笔者所认为的几处较为重要的历史错误,当然,《军师联盟》的历史错误远非这几部分。但是,既然是艺术作品,那么也应该允许其有所改编、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而在笔者看来,《军师联盟》在相关情节上的改编也并非天马行空,亦有其依据。

二、《军师联盟》相关情节设计的合理之处

《军师联盟》虽然不是历史正剧,但其确有精彩之处,其对相关情节的设计和重构,虽然打破了历史的本来线索,但亦能自圆其说,给予观众思考。在笔者看来,《军师联盟》的合理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是在符合历史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挖掘。在笔者看来,典型的片段即荀彧与曹操的最后诀别以及荀彧在见到空食盒后的反应。在荀彧与曹操最终诀别时,荀彧有这么几句声泪俱下的台词:

“臣二十年前追随明公,就坚信明公会匡扶汉室、拯救黎民,二十年过去了,臣左右支绌、苦心维持,小心翼翼地拿捏着这尴尬的分寸,指望臣的理想和明公的志向可以并存。可是今日,臣简单了。今日臣,只能回答,失望二字。”

“当初明公奉迎天子以令诸侯,我们共同起誓永为汉臣,可是今日的明公还是汉臣吗!”

这里很好地运用了艺术手段,还原了荀彧在曹操欲进爵魏公时的无奈、心酸甚至于悔恨,这样的台词描绘是精准的,表现了荀彧此时矛盾的内心,事实上,亦符合《三国志 荀彧传》荀彧反对曹操进爵魏公时所表达的“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而荀彧见到曹操所赠空食盒时,一句独白即:

“出仕三十年,荀彧今日终无汉禄可食。”

很巧妙地解读了空食盒的具体含义,堪称一绝。

第二种,是将类似人物的事迹进行重叠组合。在笔者看来,典型就是将贾诩和司马懿的形象和参与的事件柔和起来。不难发现,在《军师联盟》的前半段,尤其是司马懿和曹丕的对手戏中,许多对话都是历史上贾诩所教给曹丕的(最为形象的即上述例子),而贾诩和司马懿二人在为政处事上,确乎有相似之处,都擅于隐忍、深晓明哲保身,而后世对二人的评价也是颇具争议,故而《军师联盟》有意没有设计贾诩的形象,是否是觉得司马懿和贾诩二人类似,故而将两者形象融合。以至于观众在看司马懿时隐约也有贾诩的影子。虽然不符合历史,但由于二人个性类似,合而为一也未尝不是一种智慧的融合和大胆的尝试。

第三种,根据共同的利益诉求,杂糅不同时间段的事件。在笔者看来,典型的事件即荀彧和崔琰联合协助曹丕登魏王太子位。这个桥段是历史上没有的,但是曹魏内部分为汝颖集团和谯沛集团两大阵营则是确乎有之,而曹植的属官丁仪则属于谯沛集团,曹操是谯沛曹氏、夏侯氏的领头人,其之所以想要扶植曹植,也有希望扶植自己家乡势力的私心。而崔琰虽然不是正统的汝颖集团,但是清河崔氏亦是世家大族,世家大族不敢说有共同的道德追求,但是最起码是有共同的利益诉求的,因此,剧中表明上荀彧和崔琰的合作是因为二人共同的信念和理想,实际上背后还隐含这世家大族的共同利益诉求。因此,设计这样一个情节从历史上看,亦有合理之处。

三、《军师联盟》所表达的

那么,《军师联盟》既然不按照传统的手法,而采取了其与众不同的叙事方式,其要表达的到底是什么?笔者认为,《军师联盟》播出半部,所想宣扬的大抵有以下几点:

第一,讨论任人的标准。这在第一集月旦评的开场以及司马懿和杨修的辩论中就隐约有体现,之后又转移到了郭嘉和荀彧对曹操立嗣不同的态度,当然,以上的桥段历史上都没有记载,而《军师联盟》花费这么大的经历所要表达的应当也是对于用人标准的讨论,即到底是以长(旧的立法)合理,还是以贤(新的秩序)合适,虽然剧中以曹丕为代表的立长派获胜,但也并不能说明该种方式即为最优方式,标准孰优孰劣还是有待后人评说。

第二,弘扬一种坚守。这主要是通过荀彧和崔琰两个角色的塑造表达出来的。荀彧其人出身颍川荀氏,后既是家族领袖又是士林领袖,且其长期坚守匡扶汉室的理念,因此,当形势发生了变化时,他的内心是矛盾的,于是在剧中,他说到:

“我弃袁绍而投明公,那是因为在万古长夜当中,哪怕是一盏微弱的光芒也会让你身不由己地追随这光芒,至死方休,而明公就是这光芒。可是如今二十年过去了,天下大乱未止,而人心的初衷却是渐行渐远,你说,我这一生,到底成全的是什么?”

而这种坚守最终使得荀彧和曹操分道扬镳

就如崔琰在剧中所说:

“荀令君不在了,一个时代因他而结束了,许多人的希望也因他而结束了。”

而荀彧身上的,正是一种士人不忘初心、敢于担当的精神。这种精神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暂时尘封,但是却能够引发后人的思考。

而剧中崔琰下狱后昂然赴死,他也说到:

“我们这代人,已经没有什么选择了,后世说我们愚忠也好,迂腐也罢,总得有人去做吧,哪怕是一点光,也要给后来者照个亮”

所要表达的也是不愿意因为形势的必然改变而舍弃最初的信念。

而如荀彧、崔琰之流,正史上中正平和、光明磊落,汉末士族的铮铮之铁骨、郁郁乎品质,于影视剧中亦不乏对信念的坚守和勇敢担当,此亦是当代知识分子所应反思和追求的。

《军师联盟》的剧集业已过半,至此,曹魏的第一代谋士已经基本谢幕,令笔者感到遗憾的是,有些重要人物如刘晔、蒋济等能和司马懿有对手戏的角色并未出现。那么,该剧最精彩的部分是已经完结还是仍有精彩继续,《军师联盟》对之后的故事如何解读?荀彧的时代结束,接下来的时代又该是怎样的?笔者认为还需拭目以待。

配图源自影视剧《军师联盟》

历史堂官方团队原创作品 文:陈思

王朗的死并不离奇,他不是被诸葛亮骂死的,而是病死的。王朗于228年去世,享年77岁。王朗去世的那年恰逢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所以罗贯中创造了“诸葛亮骂王朗到死”这句话。

王朗和诸葛亮在历史上从未见过面。起初,王朗被徐州总督陶谦举任命为茂才,并被尊为徐州总督。后来,他被提拔为会稽太守。在被孙策打败后,他受到孙策的青睐。此后,他被曹操招募,曹操直到一年多以后才来到许都。到达许都后,他被封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

后来,在曹丕登基后,王朗被提升为御史,在曹魏建国之后,被司空取代。王朗很有教养,聪明,严谨,大方。他不会因为别人说他“厚颜无耻”而羞愤到自杀的地步。王朗从太尉杨赐那里学到了很多,写了很多关于儒家思想的书,当时学生们都很喜欢读。他是当时著名的儒家经典大师,有“王学”的美称。

此外,那时候的王朗推举了不少新的司法政策。出于人性化治国,他提出了对罪犯从轻处罚的政策,除外,王朗还建议曹丕减少狩猎,并提出减税和发展生产的建议。在军队里,他也可以提供意见和建议,被曹丕采纳。

曹操多次公开嘲笑王朗。王朗总是平静地面对它,既不愤怒离开,也不会往心里去,而是表现得非常坦荡自然,这样的表现让一切嘲笑都变得不堪一击,处理的也是非常的稳妥,可以使事情圆满结束。可以看出,王朗不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

军师,主要是在战争中为主公或主帅出谋划策之人,但是自身其实并没有什么实权,历史上典型的有名的军师有汉朝的张良、明朝的刘伯温等;他们被誉为是智慧的化身,刘邦有一句话说的很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但是历史上绝大多数军师都默默无闻,其一有主公想保护他们,故而特意隐藏他们的身份,就像现在的核武器研究专家等最高端科学研究者一样;其二这批人也有很多是像张良、刘伯温那般,智谋过人当然更懂得明哲保身。

现在来看看三国真正属于军师的都有谁吧:

TOP、10 沮授

史载他“少有大志,擅于谋略”。曾为冀州别驾,举茂才,并当过两次县令。后来又当韩馥别驾,被韩馥表为骑都尉。袁绍占据冀州后任用沮授为从事。经常对袁绍提出良策,但很多时候袁绍并不听从。官渡之战时袁绍大败,沮授未及逃走,被曹操所获,因拒降被曹操处死。

沮授的个人能力进前五本来是毫无问题的,但是一个军师谋士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主公的信任;郭嘉起初也是投奔了袁绍,但是后来立马又离开了袁绍,为何?因为郭嘉看出了袁绍的为人,沮授看不出吗?不可能。而且之后曹操极端渴望的想得到沮授投降,却仍然愚忠于袁氏。

TOP、9 陈宫

东汉末年吕布帐下首席谋士,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年少时与海内知名之士相互结交。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讨伐青州黄巾时战死,陈宫等人主张曹操接任兖州牧因而被曹操视为心腹。但此后陈宫因曹操杀害边让等汉末名士而与曹操反目,并游说张邈背叛曹操迎吕布入兖州,辅助吕布攻打曹操并先后取得兖州与徐州。

下邳城中,吕布不听陈宫两面互补之计,以致失败。吕布战败后,随吕布等一同被曹操所擒,决意赴死。吕布一代“弱智”莽夫,在陈宫的辅佐下,差点让曹操就此夭折,可见能力非凡;但是作为一个谋士,太过刚直;为了报复曹操,甚至选择吕布做主公,在这点上,陈宫就弱了不少。

TOP、8 刘晔

刘晔是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三国时期魏国著名的战略家。刘晔年少知名,人称有佐世之才,是曹操手下举足轻重的谋士,他屡献妙计,对天下形势的发展往往一语中的。刘晔历仕数朝,是曹魏的三朝元老。

刘晔是三国时期少有的拥有大局观的战略家,光从战略层次来讲,三国有名的估计也仅有诸葛亮、鲁肃、刘晔、毛玠、沮授等人了;但是刘晔太两面做人了,最后反而让曹叡心生不喜,因此失宠;或许他是想学贾诩,当个老好人,谁都不得罪,可是他终究不是贾诩。

TOP、7 田丰

东汉末年袁绍部下谋臣,官至冀州别驾。其为人刚直,曾多次向袁绍进言而不被采纳,曹操部下谋臣荀彧曾评价他“刚而犯上”。后因谏阻袁绍征伐曹操而被袁绍下令监禁。官渡之战后,田丰被袁绍杀害。

田丰只能说选错了主公;早期的袁绍的确还可以,但是用了田丰的计策后轻松的就平定了河北,虎据四州,成为天下第一诸侯,也因此隐藏在内心的刚愎自用开始展现出来;而田丰又是个“刚而犯上”之人,和后期的魏征一样,遇明主则为千古名臣,遇昏君则早夭;很不幸,田丰就被恼羞成怒的袁绍给杀了。

TOP、6 庞统

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后来庞统所葬之处遂名为落凤坡。

庞统能力应该是极强的,在刘备占据荆州并准备进军巴蜀的时候,虽然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但是诸葛亮的职责主要是理政和负责大的发展方向,而庞统则是负责军事进攻及出谋划策;可以说,庞统的军事能力应该是胜过诸葛亮不少的;可惜早夭啊,否则后来又怎会调诸葛亮来川,关羽又怎么可能丢荆州?

TOP、5 法正

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220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连哭数日。被追谥为翼侯,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法正善于奇谋,被陈寿称赞为可比曹操帐下的程昱和郭嘉。

法正就是一个标准的纯粹的军师谋士,见刘璋不可辅佐,于是很干脆的投奔雄才大略的刘备;刘备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一生得三位大才辅佐,得诸葛亮赚荆州;得庞统赚巴蜀;得法正赚汉中;而且还设奇谋斩了曹操嫡系大将夏侯渊,诸葛亮对其是言听计从;以至于后来夷陵之战,诸葛亮都在感叹法正。

TOP、4 郭嘉

郭嘉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郭嘉也是一位正儿八经的标准军师谋士,曹操对其可谓是言听计从,现在很多人甚至说,郭嘉是三国第一谋士,这还是太偏激了一点,郭嘉最大的缺陷,就是死的太早了一点。

TOP、3 荀攸

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 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 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官渡之战荀攸献计声东击西,斩杀颜良和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烧袁绍粮草,同时力主曹操接纳许攸,画策乌巢,立下大功。

平定河北期间,荀攸力排众议,主张曹操消灭袁绍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为陵树亭侯。荀攸行事周密低调,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214年,荀攸在曹操伐吴途中去世。荀攸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他生前设奇策共十二计,只有钟繇知道。钟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后世不得而知。另著有《魏官仪》,今已佚。

荀攸才是曹操正儿八经的“谋主”,虽然设计不多,但是每一次出谋划策,都是曹操最紧急危险的时候,而且每一条计谋都堪称经典奇谋,有人说,荀攸和荀彧都是被曹操暗杀,其实这也只是无端妄测而已。

TOP、2 李儒

东汉末年人物,生卒年不详。正史中是汉献帝时的博士、弘农王郎中令,董卓专政时,奉董卓之命,入宫毒死刘辩 。董卓死后,李傕攻进长安,控制朝政,李傕推举博士李儒为侍中,但被汉献帝拒绝。198年李傕被曹操击败,李儒不知所踪。

有人说贾诩是毒士,但是真正的毒士,是李儒;李儒一介寒门,虽有奇谋,但是当时门第至上的观念下,李儒想出人头地根本不太可能,幸好他遇到了董卓,董卓在李儒的设计下,差点代汉成功,可惜后来被貂蝉所误。

TOP、1 贾诩

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

官渡之战时,贾诩力主与袁绍决战。赤壁之战前,认为应安抚百姓而不应劳师动众讨江东,曹操不听,结果受到严重的挫败。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贾诩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

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贾诩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从而暗助了曹丕成为世子。220年,曹丕称帝,拜其为太尉,封魏寿乡侯。曹丕曾问贾诩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返。

在正史中,贾诩必须是三国谋士之首,可是此人太过自私自利,如若曹操以待郭嘉之心待贾诩,而贾诩也尽心辅佐,三国早就被曹操一统了;贾诩对人心的把握,实在是恐怖,估计曹操都对其忌惮不已。

相信肯定会有人反驳,诸葛亮不算吗?司马懿不算吗?周瑜、鲁肃、陆逊呢?第一,诸葛亮是内政大臣,之后更是蜀汉的丞相,当然不算是军师谋士;其二,司马懿是魏国的帅,帅能是军师吗?其三,周瑜、鲁肃和陆逊都是吴国的大都督,正儿八经的军队一把手,当然不是军师能够比拟的了。

101 曹操煮酒论英雄时指的英雄是 刘备

102 不是五虎将的是 唯延

103 大乔嫁给了谁 答案:孙策

104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什么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一切都准备好了,只缺能把大火吹向曹营的东风"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答案:赤壁之战

105 滚滚长江动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哪部文学典故名著的开篇词 答案:三国演义

106 刘备托孤的地点是 答案:白帝城

107 诸葛亮出师表中先帝指的是刘备,"陛下'指的是 答案:刘禅

108 诸葛亮在南阳隐居了几年 10年

109 关公领多少人在白河上流头埋伏 答案是1000人

110 三国之蜀国的五虎将哪个最先死 关羽

111 蜀国五虎将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 ,黄忠。

112 三国五虎将 一吕(布)二赵(云)三典韦 四关(羽)五马(超)六张飞

113 诸葛亮在五丈元死后,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谁 杨仪

114 汝南谁评论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许劭

115 黄忠原在荆州军阀刘表麾下任职中郎将,与刘表从子刘磬共守何地 长沙攸县

116 曾经和关羽张飞两兄弟难分高下的武将是 吕布

117 完体将军是谁 夏侯"dūn"(竖心旁加一个享)

118 诸葛亮的父亲是:诸葛玄

119 黄忠原为刘表手下时和谁一起阵守长沙? 刘磬

120 孔明是谁推荐给刘备的 徐庶

121 东汉末年宫廷内乱,西凉的董卓收到谁命其救驾的命令而犹豫不决 A袁术B何进C邓茂D张曼成 应该是b吧?

122 以下不是指关羽 关云

123 张飞是什么出身 屠夫

124 还有空城计是用在哪个城 西城

125 孟获夫人是谁? 祝融

126 关羽失荆州,败走麦城时,东吴的领将是谁? 吕蒙

127 诸葛亮的老师是谁 水镜先生

128 桃园三结义是在谁的家里结义的 张飞

129 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什么 求贤令

130 一人一合一口酥讲的是曹操与谁的故事 杨修

131 曾与张飞,许褚大战而不分胜负的西凉猛将是 马超

132 三国演义第一回讲的就是什么故事 桃园结义

133 周瑜为谋害诸葛亮要求在几天内造好10万只箭 10天

134 诸葛亮的老婆是谁? 黄月英

135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斩的最后一将是谁? 秦淇

136 赤壁之战中的“连环计“是谁向曹操提出的 庞统

137 三分天下,最后被谁统一 司马炎

138 水淹七军 谁向关羽投降了? 于禁

139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下一句是 譬如朝暮,去日苦多

140 张飞喝断当阳桥,吓死了谁? 夏侯杰

141 为了让刘备能顺利撤退,诸葛亮在哪里布下了八阵图,阻挡了陆逊的追击?鱼腹浦

142 诸葛亮出祁山时有一场战役,在大胜司马懿时,因为刘禅听信流言,被宣班师回朝,在此情况下诸葛亮是用什么计谋才可以顺利撤退的? 减兵添灶

143 煮酒论英雄时,刘备没列举的是谁? 孙坚

144 诸葛亮火烧新野时,命关羽领兵多少去白河上流头埋伏 1000

145 铜雀台之名为何人所取? 曹植

146 张永年反难杨修" 张永年本名是谁? 张松

147 头号反对刘备入川的川将张任,最终被谁活捉的?赵云

148 曹丕乘乱纳甄氏,甄氏原本是谁的妻子? 袁熙

149 刘表手下大将黄祖,被孙权手下哪位大将射杀? 甘宁

150“马谡拒谏失街亭”,马谡不听谁的告戒倒至街亭惨败? 王平

151 关云长单刀赴会中,是谁设计邀请关云长前往江东赴宴的? 鲁肃

152 与马腾结为异姓兄弟,后被马超砍断左手的是?韩遂

153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之时,臂中毒箭,此箭是谁的部下所为? 于禁

154 以下谁是卞夫人所生? 曹丕

155 姜维几伐中原 九

156 上方谷司马受困,是诸葛亮几出祁山时所为 六

157 隆中对 是哪一年 207

158 三绝:奸绝智绝义绝依次是 是曹操,诸葛亮,关羽。

159 诸葛亮去了西川,把有功只臣封为:十常侍

160 杀死邓貌的人是谁? 张飞

161 杨仪最后和谁斩魏延 马岱

162 关羽的养子是 关平

163 借刀杀人计是曹操利用袁绍和谁相斗坐收渔翁之利 公孙康

164 184年,黄巾民变爆发,受到商人张世平、苏双资助,刘备组织起义兵,跟随邹静讨伐什么军? 黄巾军

165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指的是谁 马良

166 下面哪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和俗语 C言过其实,期期艾艾

167 许诸为什么叫虎痴!~~~~~~~~~~ 答了“吃生肉”和“穿虎皮”都错了 ( 军中以许褚力气如虎而痴,故号曰虎痴 百度查的)

168 "此人乃治世能臣,乱世奸雄也" 乃是许邵曾经在曹操很小的时候对他进行过评价

169 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归降曹操的是 陈琳

170 九品官人制是谁提出的 陈群

171 庞统为什么不被曹操重用`: C:太丑

172 五虎大将中的黄忠 原为谁的手下? 韩玄

173 关羽离开曹操时 带走的是 赤兔马

《水浒传》里面的军师吴用之所以自己不做老大。是因为他虽然有谋略但是不讲义气, 不得人心,所以他要推举宋江做老大,因为那个时候,只有支持宋江的人多,哪怕他不喜欢宋江,也只能支持宋江。

众所周知,在水浒传里,吴用是智多星,甚至可以说,他是水浒传里隐藏着的老大,因为不管是梁山的第一任老大,还是后来的两任老大, 他们都是依赖于吴用给他们出谋划策的,那么话又说回来了,吴用这么厉害,为什么不自己做老大,反而要推举他不喜欢的宋江来做老大呢,要知道晁盖在临死之前曾经说过,只要谁能抓住史文恭,那么谁就是下一任的梁山主人,后来是卢俊义抓住了史文恭,但是吴用并没有推荐卢俊义,而是推举了宋江。其实这个时候,吴用也可以自己做老大的,因为他很有头脑,但是他知道,虽然他有智慧,但是光凭智慧是降服不了这些好汉们的。

还有就是这个时候支持宋江的人比较多,比如说李逵,还有武松,鲁智深,刘唐等人。李逵我们先不说,大家都知道,李逵是宋江的忠实粉丝,他肯定是支持宋江的,而武松也和宋江的关系不同寻常,还有鲁智深,鲁智深并不是谁的忠实粉丝,但是他的性格比较鲁莽,很容易被人利用,吴用已经看出来大体的局势了,所以他算计了鲁智深,让鲁智深站出来支持宋江。

因为如果不让宋江做梁山之主的话,那么梁山就有可能面临散伙,到时候吴用就算是再有本事,也没有用武之地了。而卢俊义虽然抓住了史文恭,但是大家都支持宋江,再说他本人也不是特别的想要坐着山寨之主的位置。

张昭、张纮、顾雍、诸葛瑾、虞翻等。

1、张昭

张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

东汉末年,张昭为避战乱而南渡至扬州。孙策创业时,任命其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将文武之事都委任于张昭。孙策临死前,将其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率群僚辅立孙权,并安抚百姓、讨伐叛军,帮助孙权稳定局势。

赤壁之战时,张昭持主降论。孙权代理车骑将军时,任命张昭为军师。孙权被封为吴王后,拜其为绥远将军,封由拳侯,此后曾参与撰定朝仪。

孙权两次要设立丞相时,众人都推举张昭,孙权以张昭敢于直谏、性格刚直为由而不用他,先后用孙邵、顾雍。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张昭以年老多病为由,上还官位及所统领部属,改拜辅吴将军、班亚三司,改封娄侯。

晚年时一度不参与政事,在家著《春秋左氏传解》及《论语注》,今皆佚失。嘉禾五年(236年),张昭去世,年八十一,谥号“文”。

2、张纮

张纮(153年-212年),字子纲,徐州广陵(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人)人。东汉末年吴国谋士,和张昭一起合称“二张”。

孙策平定江东,亲自登门邀请,张纮出仕为官。后来,张纮出使许都,任命侍御史。孙权即位时,返回江东,担任长史之职,运筹帷幄,建议孙权迁都秣陵。建安十七年,病逝,时年六十岁,孙权为之流涕。

3、顾雍

顾雍(168年—243年),字元叹。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汉末至三国时吴国重臣。

顾雍少时受学于蔡邕,弱冠即任合肥县长,历任娄、曲阿、上虞县长,所在之处皆有治绩。任会稽郡丞,代行太守事,讨平寇贼,安定郡县。数年后,入孙权幕府为左司马。

后迁大理、奉常,又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黄武四年(225年),改任太常。同年升任丞相、平尚书事,进封醴陵侯。他为相十九年,多有匡弼辅正之词。

赤乌六年(243年),顾雍去世,年七十六。孙权素服临吊,赐谥“肃”。

4、诸葛瑾

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汉族,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

经弘咨推荐,为东吴效力。胸怀宽广,温厚诚信,得到孙权的深深信赖,称为“神交”,并努力缓和蜀汉与东吴的关系。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吕蒙病逝,诸葛瑾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

5、虞翻

虞翻(164年-233年),字仲翔,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日南太守虞歆之子。三国时期吴国学者、官员。他本是会稽太守王朗部下功曹,后投奔孙策,自此仕于东吴。

他既可日行三百(一作二百),善使长矛,于经学也颇有造诣,尤其精通《易》学,又兼通医术,可谓文武全才。孙权曾称赞他“可与东方朔为比矣”。

——张昭

——张纮

——顾雍

——诸葛瑾

——虞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965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0
下一篇2023-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