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三国的推举孝廉任务

QQ三国的推举孝廉任务,第1张

三国历史知识类:

1 千里走单骑的人物形象是谁 关云长

2 问题哪个跟赤壁之战无关 连环计

3 诸葛亮多少岁出山的 26岁

4 貂禅的义父:王允

5 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他多大? 46岁

6 以逸待劳是蜀军攻打定军山时谁提出的计谋:法正

7 关羽,河东解良人

8 黄忠( — 220年),字汉升,荆州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

9 吕布听了王允的话杀了谁? 董卓

10 草船借箭中每条船上多少人? 三十人

11 赵云的儿子 赵统,赵广 ,赵广是大儿子

12 当时蒋干在东吴遇上庞统,并极力推荐庞统去见谁 曹操

13 桃园三结义在谁家里举行的 张飞

14 罗贯中是哪个朝代的人 元末初年

15 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什么战役 赤壁之战

16 在作战中眼睛被流箭射中,说:父精母血不可弃!把眼睛吃掉的是 夏侯敦

17 当曹操擒得吕布想收为义子时,刘备建了什么言使吕布被宰 他专杀义父

18 是谁向曹操报告孙策袭取许都之心,后被孙策所杀 许贡

19 七步成诗的是 曹植

20 那一位君主,刘备没有去投靠 孙坚

21 三国时期,从未得到过汉玉玺的是谁 刘备

22 孙权称帝后,下列何者被任命丞相 顾雍

23 孔明最后一次北伐时病死在哪里 五丈原

24 洛神赋其中洛神是意指谁的妻子 曹丕

25 曹操因人进献一吉祥物,劳师动众的搭建了一座巨台,其名为 铜雀台

26 赤壁之战中,谁献策诈降曹操 黄盖

27 黄巾贼程志远为何人所杀 关羽

28 曾经和关羽,张飞兄弟两人打的不分上下的第一武将为 吕布

29 诸葛亮隐居时常把自己比作 管仲和XX

30 请问曾经当过刘备军师的「单福」其实是何人 徐庶

31 夏侯敦被何人射去一眼 曹性

32 周瑜娶的小乔是谁的女儿 乔国公

33 称蜀中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但是到最后还是投降张飞的将领是 严颜

34 司徒王允看到董卓吕布都是好色之徒,于是巧使什么计,让貂禅离间董卓和吕布,从而让父子两人火拼 美人计

35 使张辽成名的战役是什么 逍遥津之役

36 使赵云成名的战役是什么 长板坡之役

37 谁到东吴游说周瑜,被周瑜将计就计,使曹操杀死蔡瑁张允水军两都督 蒋干

38 曹操煮酒论英雄时指的英雄是谁 刘备

39 曹操死后由何人继承 曹丕

40 下列五虎将中那个最早死 关羽

41 现在庙中神像,居中者为关公,右边白脸捧印的就是关平;左边黑脸持刀的,则是关公部将谁 周仓

42 东汉末年,「曹操挟持天子以令诸侯」。句中的「天子」是指 东汉献帝

43 曹操抓了徐庶的哪个亲人要胁归依? 母亲

44 决定曹操和袁绍争霸胜负的关键战役是 官渡之战

45 谁娶亲,路人皆知 刘备

46 刘备最先派给庞统的职位是 县令

47 赤壁之战始于西元几年 208

48 关公的座骑赤兔马原本是属于谁的 吕布

49 曾与张飞,许 大战而不分胜负的西凉猛将是 马超

50 孔明气死吴国的军师是谁 周瑜

51 杀了董卓的凶手是谁 吕布

52 群雄讨伐董卓,在泗水关迎战联军的大将是谁: 华雄

53 请问黄巾贼的老大是谁 张角

54 以下哪一个不是三国武将 法正

55 小乔嫁给了谁 周瑜

56 为平定南中地区的叛乱,被孔明「七擒七纵」的是 孟获

57 哪位豪杰曾与吕布交手过呢 张飞

58 关羽在曹军时先斩杀了哪一位袁军大将 颜良

59 赤兔马做早主人是谁 董卓

60 袁绍的三弟是谁 元本三(袁本三)

61 九品官人制」是谁提出来的 陈群

62 诸葛亮临终时传受姜维的兵法是? 兵法二十四篇

63 三国中被诸葛亮称赞:「真将军也」的是 赵云

64 关羽最喜欢哪一种职业 刽子手

65 三国演义中,第一个死在张飞丈八蛇矛之下:是 邓茂

66 袁绍手下哪位谋士倒投曹操并献计火烧乌巢粮仓 许攸

67 请问三国中没有哪种马 乱马或铁马

68 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叫作 木牛流马

69 三国时期建国最早的是 魏

70 赵子龙究竟有没有结过婚呢 有…仲生过子

71 曹操的父亲名字是 曹嵩

72 关羽对曹操说何人的勇猛更胜于他 张飞

73 何人建议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被拒绝 沮授

74 曹操据衮州组什么兵 青州兵

75 本欲夺去关羽的赤兔马,但在知道是关羽后即归顺的是 裴元绍

76 诸葛亮常自比管仲和谁 乐毅

77 献帝在许昌狩猎时,曹操曾用献帝的弓射杀了一只动物,那只动物是什么 鹿

78 馒头是何人发明的 诸葛亮

79 曹操曾经命谁出兵截击袁术 刘备

80 乐不思蜀」是指以下那一个人 刘禅

81 三国演义中,关羽斩华雄;在正史中,谁人杀华雄 孙坚

82 曹操有哪一本书 孟德新书

83 曹操的乳名 阿瞒

84 谁建议魏将钟会先攻涪城再下剑阁,决定了蜀国灭亡的一役 邓艾

85 博望坡用计火烧曹军的人是 诸葛亮

86 刘备曾经作过什么职业 编草鞋的贩子

87 参加过中国女排五连冠的是谁 郎平

88 泡海带时加什么才能泡开 醋

89 定军山时谁是蜀国的老将 黄忠

90 定军斩夏侯斩的是谁 夏侯渊

91 还有个题是谁被关羽一刀斩为2半 程远志

92 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93 夏侯淳被曹性射去了几支眼 一只

94 欲将守寡多年嫂子樊氏嫁与赵云,但是惹得赵云大怒的是 赵范

95 作者罗贯中 小说家、戏曲家

96 孔明借东风后是由谁接应而免周瑜陷害?赵云

97 和曹操作对的是司马懿

98 谁之心路人皆知 思马昭

99 张角在起兵时自称什么将军 答:天公

100《三国演义》写的兴衰史。。。。三分天下和 天下归晋

101 曹操煮酒论英雄时指的英雄是 刘备

102 不是五虎将的是 唯延

103 大乔嫁给了谁 答案:孙策

104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什么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一切都准备好了,只缺能把大火吹向曹营的东风"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答案:赤壁之战

105 滚滚长江动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哪部文学典故名著的开篇词 答案:三国演义

106 刘备托孤的地点是 答案:白帝城

107 诸葛亮出师表中先帝指的是刘备,"陛下'指的是 答案:刘禅

108 诸葛亮在南阳隐居了几年 10年

109 关公领多少人在白河上流头埋伏 答案是1000人

110 三国之蜀国的五虎将哪个最先死 关羽

111 蜀国五虎将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 ,黄忠。

112 三国五虎将 一吕(布)二赵(云)三典韦 四关(羽)五马(超)六张飞

113 诸葛亮在五丈元死后,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谁 (姜维,有玩家说他选的这个,正确)

114 汝南谁评论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许劭

115 黄忠原在荆州军阀刘表麾下任职中郎将,与刘表从子刘磬共守何地 长沙

116 曾经和关羽张飞两兄弟难分高下的武将是 a,许褚 b,张辽 c,吕布 d,邓茂 (有人选a错了,那可能是c了)

117 完体将军是谁 夏侯渊,淳霸还是(最后一个忘了) (可能是夏侯敦,这题不确定,望玩家补充)

118 诸葛亮的父亲是:诸葛玄

119 黄忠原为刘表手下时和谁一起阵守长沙? 刘磬

120 孔明是谁推荐给刘备的 (应该是徐庶吧。。。)

游戏知识类:

1 荆棘石能反弹多少伤害? 15%

2 玉石俱焚是那个职业的技能? JS

3 QQ三国的官方网站? SGQQCOM

4 把技能A放在格里就能使用? 可以

5 设置签名按什么键,F1

6 商城快捷键是什么,F9

7 下列那个宝石增加最大气血 血气蓝文

8 螃蟹的血的颜色 蓝色半透明

9 为什么有些副职业的书在古书商人那里买不到 (有些是小偷掉的,有人说这个答案是错的,待确定)

10 QQ三国人物总共有几种基本属性 5种

11 快速在队友间切换用那个键 1-5

12 游戏里的道具有几种 其他答案都是

13 初级酒壶有啥用 :辅助批量生产男儿黑

14 在游戏中摆摊,应该通过哪个界面 物品界面

15 多少级可以使用国家频道? 15级

16 使用国家频道扣费多少一次? 200

17 吃了饺子会发生什么事情?恢复500生命

18 回音符是哪个怪物身上出来的 何蔓

19 在游戏内比自己低很多级的怪物是什么颜色? 白色

20 装备强化最高强化到几? 8

21 襄阳副本一共有多少只BOSS? 5

22 目前QQ三国满级是多少级? 60级

23 QQ三国一共有几个职业? 4个

24 建立军团需要多少活力? 15万

25 多少级才能建立军团? 30级

26 QQ三国一共有几个副本? 2

27 在QQ三国中每周最多能用几个双倍经验丸? 12

28 HJ是什么类型的角色? 高防

29 副职跑丁的作用 即能做红也能做蓝

30 生产回复体力和生命的副职是? 跑丁

31 在个人状态中,哪项代表武器的物理攻击力? 物攻

32 分光剑影是哪个职业的技能 答案:剑侍

33 比玩家强很多的怪物是什么颜色 答案:红色

34 真龙附体是什么职业的技能 答案:阴阳

35 燕行术是那个职业的技能? 答案:仙术

36 暗炎凋残星是什么职业技能 答案:阴阳

37 续命决是哪个职业的技能 答案:仙术士

38 如果想提高物理攻击力,应该修炼哪个心法 答案: 奋迅

39 威慑天下是哪个职业的技能 答案:阴阳士

40 宁静致远是哪个职业的技能 答案是XS

41 用什么方法回城最快: 1、死亡 2、回城 3、跑出去 (我觉得是第2个,但玩家回贴说是第3个,待确定)

42 激将计是JS的技能

43 多少级可以入军团? 25

44 新手区旁边的BOSS多久刷一次 (大约5分钟吧,不确定)

45 卸甲冥焰是YY技能

46 问:你去黄巾副本做什么 1打装备 2过任务 3带小弟 4以上都是 选4

47 双倍经验可以怎麽得到? 1用QB买2用QD买3可以在摆摊买4用人民币买 (这题谁都晕,望蒙对的朋友回复告之)

48 哪门职业是金刚不坏之身? (豪杰?不确定)

49 摆摊中的摊位有多少格数? 其他都可以

HJ技能:开山斧 霸王斧 泣血斧 力斩千钧 祭血连环斧 神龙探海 惊雷裂地 怒海狂涛 嗜血破天 天怒人怨 神工鬼斧 傲天一式 狂沙百战 九州风雷动 狂斧冲霄

XS技能:水瀑 回春术 玄冰护盾 续命诀 凝神静心 春风拂体 寒冰刺 真元入体 沧海怒潮 元灵归心术 太极清灵术 莲华出水术 惊涛穿云术 碧海潮生 慈航普渡 燕行术 疾风术

YY技能:火炎 炽炎袭 狂炎涌 残阳炙 星火坠 业火焚心 幻剑离火 金蛇狂舞 卸甲冥焰 野火燎原

暗炎凋残星 炼狱阴魔咒 炫灵流火咒 江山烽火啸 灵凤舞天下

JS技能:横剑击 饮血剑舞 回风拂柳 剑刃噬心 分光斩影 慑魂一式 傲断苍穹 出云幻星剑 残影蚀心剑 剑气冲九霄 轩辕斩龙诀 凋零血雨剑 剑荡八荒 惊鸿幻剑 狂雷七星剑

心法

剑侍: 轻灵术 激将计 玉石俱焚

豪杰: 精准之击 霸气纵横 挑畔四方

阴阳: 真气护体 威慑天下 火凤附体

仙术: 智谋术 宁静致远 缓兵之计

情侣等级称号:

1 一见钟情 2 一见钟情 3 爱河初涉 4 爱河初涉 5 眉目传情 6 眉目传情 7 打情骂俏

8 打情骂俏 9 嘘寒问暖 10 嘘寒问暖 11 情意绵绵 12 情意绵绵 13 柔情蜜意 14 柔情蜜意

15 耳鬓厮磨 16 海誓山盟 17 如胶似膝 18 情深似海 19 魂牵梦萦 20 情比金坚

百科知识类:

1 机动车驾驶那个是70岁

2 电阻的色标法中 红色代表的有效数字 2

3 1959年 第一个机器人用于 工业

4 乌拉圭回合 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举行的第八次多边贸易谈判,因在乌拉圭举行而得名

5 在地球上,午夜12点是不可能看见哪一颗行星 金星

6 煤是由什么代的厥类植物变成的 古生代的厥类植物

7 歇后语--刘备的江山是 哭出来的

8 三国歇后语,「关公前面耍大刀」 不自量力

9 红绿灯最早应用于哪个城市 英国伦敦

10 上呼吸道感染主要引起的原因

11 以下哪种室内盆栽植物是常年开花的 非洲紫罗兰

12 在网络用语中,用来指人的词是 斑竹

13 人的血型有几种 4种

14 我国现在的股票经营形式?股份制(答案不确定)

15 紫菜长在哪里 岩石上

16 中国2001年12月11日成为WTO的第143个正式成员

17 下列哪个教育不被我国列入必须进行的教育之列? 集体主义教育

18 什么食物和什么食物不能混吃 鸡蛋和豆浆

19 1977年高考是在哪个季节进行的 春季

20 我国最早的发电厂是建在哪一年? 1882年

21 地球引力是月球引力的多少倍? 6倍

22 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谁发明的? 法拉弟

23 internet中,"com" 的表示什么,答案:商业信息

24 在企业中最大的机构会议是什么,答案:董事会

25 飞机上升的原理 答案:机翼上下的压强不同。

26 以下哪个城市会举办2008奥运会(没有BJ) 答案:青岛

27 为什么每个人的下一代还是23对染色体 答案:在形成精子和卵子的时候出现减数分裂。

28 获得氧气是物理变化的是 分离液态空气

29 以下不是鲸和鱼类的不同之处 睡觉方式

30 夜间争查用到的技术是 红外线和微光

31 如果把人体内所有的染色体首位相接,其长度等于从地球到太阳来回距离的多少倍 答案:600多倍

32 降半旗是把旗子降到什么位置 答案:1/3

33 加班时需要给付的工资是平时的多少? 答案:200%

34 全国人大常委会中需有一定名额的什么代表? 答案:少数民族代表

35 白种人眼睛呈蓝色是因为含有过多的什么色素? (这题我没见到,但我觉得是应该是缺少黑色素,是过少,不是过多)

36 成语风马牛不相及的"风'指的是 这里的“风”,通常指放逸、走失的意思。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风”指兽类的雌雄相诱,因马牛不同,即使在发情期,也不致于相互吸引。(题目我没见过,只上google搜了下解释)

37 下面哪个不是美国公司? NOKIE

38 信息传输是靠? 数据

39 古时候“拙荆”是指?妻子

40 相扑运动员通常是吃什么东西才变的这么胖的 基本上以“相扑火锅”为主

41 二年生草本植物 冬小麦

42 体温计的最高温度是多少度?42度

43 **的比对色是 (紫色不确定。。。)

44 工商银行的信用卡是哪种?牡丹卡

45 哈雷慧星的周期是多少年 76

46 冬虫夏草是 真菌

47 法院判离婚后 多少时间内可以再上诉 6个月

48 古代的角抵是指现在的 摔跤

49 我们的鼻子有多少个嗅觉感受器 500万

两汉时期,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得到进一步发展。这时,过去通过军功、养士选拔人才的办法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汉代逐渐确立了察举、征辟等选人任官途径。

察举

察举又叫作荐举,是三公九卿、地方郡国守相等高级官员根据考察,把所谓品德高尚、才干出众的平民或下级官吏推荐给朝廷,授予他们官职或提高其官位。察举是汉代选官的一种主要做法。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就曾诏令诸侯王和地方郡守察访民间德高望重的人,把他们推荐给朝廷。汉文帝以后,这种察举的办法逐渐形成制度,但是并没有固定的举行时间。一般多是在发生了自然灾害,或出现日食、地震等情况时,皇帝表示引咎自责,同时诏令朝廷百官和地方郡国荐举人才。

在汉代,察举不一定是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察举的范围和名目都由皇帝决定。例如有时只规定在某些郡国或只限于丞相、御史大夫等部分官员向朝廷推荐人才,还有的时候是由朝廷派人到地方去进行察举。

察举的名目有很多,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孝悌力田、茂材异等、孝廉、直言极谏等,有时也要求荐举勇武而熟知兵法或掌握某种技艺的人。后来,“孝廉”逐渐成为察举中使用较多的一种名目。被荐举的孝廉一般是先担任郎官,作为皇帝待从,然后再转迁为尚书、侍御史、县令等官。

汉代被荐举的人,须先试任一年。如果能够胜任职守,则可转为正式官员。若不胜任,就要被撤换,而且推举他的人也要受到处罚。

汉文帝时,开始采用策问的办法考察被荐举者的才干学识。到汉武帝时,这种策问考试,比较普遍地实行起来。具体做法是:首先由皇帝提出一些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重大问题,称为策问;然后把这些问题依照难易程度分为甲、乙等科,密封起来;最后让被荐举的人任意抽取问题回答,叫作射策。朝廷根据他们回答的成绩分派官职。例如当时的儒学今文经大师董仲舒被举为贤良文学,于是汉武帝向他提出策问。董仲舒在射策中极力宣扬天人感应和“大一统”的思想,受到汉武帝的赞赏,立刻任命他为江都王的相。

东汉初年,光武帝曾下诏强调要以“四科”辟士,这是指选拔人才应该掌握的四方面标准。在这些标准中,首先是思想道德要符合封建统治的需要,即所谓“德行高妙、志节清白”;其次是文化水平高,即“学通行修,经中博士;”第三是“明达法令,足以决疑”,也就是要熟悉法令,并以之判断是非;第四是“刚毅多略,遭事不惑”,这是要求办事果敢和善于处理各种难题。光武帝要百官们用这四方面的标准来考察、推荐人才,不仅表明了他具有高明的政治见识,而且对于加强封建统治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征辟

在汉代,由皇帝直接聘请人来做官称为“征”,由官府聘请人来任职叫“辟”。

被皇帝征召到朝廷来任官的,多是一些德高望重、学识渊博、闻名于世的人。例如夏侯胜以善说礼服,被征为博士;疏广因精通《春秋》,被征为博士。汉武帝初即位时,著名的辞赋家枚乘已经年老,但汉武帝仍征召他到长安来。史书记载,皇帝在征召某些年老体弱的人时,常常用“安车蒲轮”、“束帛加璧”等礼仪。所谓安车,是指一种能够比较安稳地坐在其中的小车。蒲轮是指用蒲草捆裹车轮,可以减小颠簸震动。这些都表示皇帝格外优礼之意。被征召的人,有时可授予很高的官职。杰出的科学家张衡,由于他精通天文、历算,善为机械巧作,东汉安帝先征召他任郎中,以后又升迁为太史令。

两汉时期,官府的掾史等低级官吏,可以由长官自行聘请。这种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官府的长官自己请人到官署内做僚属、任职办事的做法叫辟或辟除。在汉代,被皇帝征召做官的人,数量毕竟很少,而被官府辟除为官吏的人则比较多。

东汉后期,以门阀世族为代表的大地主贵族,依仗权势操纵了地方选举。这样一来,就同要求参予政治的中小地主及知识分子发生了矛盾。地主阶级内部的这种冲突,使得双方在采取怎样的选官制度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九品中正制”就在此时应运而生。

曹丕称帝以后,制定了九品官人法,即九品中正制。这个制度就是通过品评,将人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朝廷任命中正官到各地主持品评;被评为上等的人士将被推荐到各级政府中去做官。这一制度赋予中正官考察各地士人的权力。在初期,他们在品评人物时也还比较注意人才优劣和舆论的褒贬,使朝廷多少能够掌握一些选官权力。所以沈约在《宋书·恩幸传序》中评论九品中正制是“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不过,他的评价是指九品中正制的初行阶段,反映了庶族士人向门阀世族争夺选举权力的企图。这里所说的庶族士人,一般是指中小地主及知识分子。在当时,普通劳动者是没有资格参加品评的。所以九品高下,只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差别。

曹魏后期,九品中正制开始发生变化,它很快就被势力雄厚的门阀世族所把持。这些豪门大族世代为宦,把持了所有的高官显职,各级中正官也由他们任命或直接担任。在世族们极为注重家世、谱系的情况下,九品中正制也就把门第出身作为品评的惟一标准了,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从此,九品中正制就成了豪门世族手中的工具了,反而为他们操纵品评、把持选官大权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九品中正制是这一历史时期选官制度的支柱,它可以保证门阀世族在政治上处于优越地位和享有特权。但是九品中正制只是将人品评为九等,作为授官的依据,而朝廷在选人任官时还要借用汉代察举的某些做法来实现。中正官一般是以孝廉、秀才两种名义向朝廷荐举人才。按照习惯,孝廉侧重于品行端正、精通儒家经学,秀才则突出于文学写作才能优异。当然,在凭借门第才能中选的时代,那些被推举为孝廉、秀才的人,未必具有真才实学。在南朝,还有一种“明经”科目。国家学校的学生可以通过明经科的考试,获得官职。当时的孝廉、秀才多为世族所垄断,但是明经不限门第,所以庶族寒门士人便可以通过明经途径跻入仕途。在北朝,荐举孝廉、秀才时对于家世门第的限制较之南朝要宽些,少数庶族寒门士人也有被选举的可能。随着九品中正制走向衰落,北朝在选举中首先对门第出身的限制呈现出松弛的趋势。

科举考试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整整存在了1300年。 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缘和密切关系,从未参加过科学考试的是极少数。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其影响之大,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孙中山称赞其为"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而其辐射一直延续至今,我国现在的干部选拔学生考试等等制度上都可以看出科举的影子

隋朝以前是"九品中正制"和"查举制",其选官也要经过推荐和考试查举制是汉代选拔官吏的制度。查举,原为选拔之意。由丞相、御史、列侯、刺史、守相等推举,经过考核,任以官职。起于汉初,至武帝时成为定制,有孝廉、贤良文学、秀才等科。是两汉重要出仕途径之一。《汉书武帝纪》:“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又“元关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宋书百官志》:“汉武帝元年封四年,令诸州岁各举秀才一人。后汉避光武讳,改茂才。”《明史太祖纪》:“(洪武六年)二月乙末,谕暂罢科举,察举贤才。”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维护世族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东汉末,曹操当政,施行“唯才是举”。至延康元年(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采吏部尚书陈群议,推选各郡有“声望”的人,出任“中正”,将当地士人按“才能”分别评定为上上、上中、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九等),每十万人举一人,由吏部按等选用,授予官职,谓之“九品官人法”。三国魏齐王曹芳时,司马懿当政,于各州设大中正,用世族豪门担任,选取原则以“家世”为重。从此,形成“上品无寒门同,下品无世族”的门阀制度,九品中正制亦成为世族地主操纵政杈的工具。本来这种制度也是可行,但是问题在与执行的关身上。很容易变质从而产生偏差,《晋书刘毅传》:“毅以魏立九品,权时之制,未见得人,而有八损,乃上疏曰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尺,务随爱憎。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壮。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又“由此论之”选中正而非其人,授权势而无赏罚,或缺中正而无禁检,故邪党得肆,枉滥纵横,虽职名中正,实为奸府;事名九品,而有八损古今之失,莫大于此。” 在这样的情况下,改革成为必要,科举制度出现了

从白寿彝先生所说,这是一个自举和荐举的问题,隋朝以前,士子们首先要获得地方官员及垄断乡里的世族豪门的推荐,才有资格参加考试,而考试只是用来决定授予官职的高低。所以,选举权掌握在地方官员及世族豪门的手里。隋唐实行科举制后,举子们可以不经地方官员和世族豪门的推荐,自己带着一种叫做“牒”的身份证明材料直接去报名,只要身份证明合格,即可参加考试。。《新唐书·选举志上》有较具体的说明:“每岁仲冬,州、县、馆、监举其成者送之尚书省;而举选不由馆、学者,谓之乡贡,皆怀牒自列于州、县。……既至省,皆疏名列到,结款通保及所居,始由户部集阅,而关于考功员外郎试之。”制度执行人的腐化和专制化是科举兴起的必然

隋朝科举分明经,进士两科唐朝分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六学一直以来,科举制度给我们的印象是进士高与秀才,但是在唐朝,秀才科要高与进士科,不过好象从来没有人考上过,。《旧唐书·职官志》说:“秀才有唐以来无其人。”到高宗的时候就给废止了说到这里不能不说考试的人的来源,唐朝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学校有国子监,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六类,又有门下省的弘文馆,东宫的崇文馆,虽然层次不一,收取的学生的来源不一,限制学生人数不一,但是总的来说是为了统治者阶层服务的地方上设置相应的学校,也收录不同数量的生员入学学习,乡贡是在家自学的士人。学业有成,自向州县求举,经考试及格,由州贡到尚书省,受吏部考试。这些是科举的主要来源乱了,回头明经和进士两科乃是"士人所趋"的科目,因为唐朝大部分的官员来自与这两科,所以非常鼎盛此外又有"制举"一科,乃是皇帝特试进士及第以后要在大雁塔上留名,是为雁塔题名,当然这是闲谈,我是陕西人却没有见过这样的东西在宋朝分进士,九经,五经,三礼,三传,开元礼,三史,学究,明法九科,在这里说一下学究,因为一般称呼老顽固的时候就是这个词,唐代取士,明经一科有“学究一经”的科目;宋代简称“学究”,为礼部贡举十科之一。应学究试者,专重记诵,未必通晓文义,故有才思之士,皆重进士科而轻学究。《新唐本选举志》:“而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究一经。”《宋史选举志一》:“王安石谓,古之取士,俱本于学,请兴建学校以复古,其明经诸科,欲行废罢,取明经人数,增进士。”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卷六:“公(王安石)改科举,暮年乃觉其失,曰:‘本欲变学究为秀才,不谓变秀才为学究。’盖举子专诵王氏章句(指王安石撰《三经新义》)而不解义,正如学究诵注疏尔。”和宋朝并列的辽金两朝分别说一下,辽代科举至988年才行贡举其规制“颇用唐进士法取人”,就是说,辽代的科举制度是大致仿照了唐代的科举制度的。最初每冬只放进士一二人,1012年后逐渐增加取士人数,每科录取50到70人左右。取士人数最多时,达一百三十余人。进士分甲、乙两科,最初只设乡贡、礼部试二级。到1036年十月,巡兴宗耶律宗真在丞相张俭的建议下,以《日射三十六熊赋》、《幸燕诗》为题,试进士于廷,廷试亦成为辽之科举制度。辽代约开贡举56次,所取状元可考者53人。不过没用,辽规定,契丹人不许应试,而且进士真正做官的,几乎没有。“辽起唐季,颇用唐进士法取人,然仕于其国者,考其致身之所自,进士才十之二三耳”对辽来说,科举是个摆设金就和辽不一样了,金太宗初年,十一月开科取士,第二年二月、八月又连续两次开科考取进士,可见金是比较重视科举的。“金承辽后,凡事欲轶辽世,故进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其及第出身,视前代特重,而法亦密焉”,这话说的中肯金代科举开始于太宗天会元年,刚开始不固定。自天会五年后方转入正常,三年一试。初分南、北两选,以词赋、经义取士,后合并为一,设进士科和女直进士科,前者分词赋、经义两科目取士,后者以策论取士。金共开科约40次,分乡试、府试、会试、殿试4级再说元,蒙古人厉害的很,开国有近五十年的时间废止了科举制度,1314年,元朝重开科举,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而且要"凡二十五岁以上,乡里称其孝悌,朋友服其信义,通晓经书,德行有素者,经地方官从所辖各族户中推举后,才能有资格参加考试。"蒙古人厉害的大大的除隋的考试是由中央直接考以外,历朝都是由礼部来控制的

明清两朝的科举制度基本上差不多,放在一起玩明清的科举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童试是参加正式科举考试前的预考,由县里考试,中第者为生员,又叫秀才或庠生这是大概,成绩最好的是廪生,其次是增生,新入学的称为附生乡试由省里考试,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又称秋闱,中第者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是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所以又称礼闱和春闱中第者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由皇帝亲自考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又有国家特考,第一年或两三年由地方送年资长久的廪生入国子监,肄业的称为岁贡。逢国家庆典进贡的生员称为恩贡。每三年各省学政就本省生员择优保送中央参加朝政合格的称为拔贡。乡试取入副榜直接送经国子监的称为副贡

二十四孝包括下面二十四个故事,不同说法通常仅仅是不同顺序的排列:一、孝感动天 二、戏彩娱亲 三、鹿乳奉亲 四、百里负米  五、啮指痛心 六、芦衣顺母 七、亲尝汤药 八、拾葚异器 九、埋儿奉母 十、卖身葬父 十一、刻木事亲 十二、涌泉跃鲤 十三、怀橘遗亲 十四、扇枕温衾 十五、行佣供母 十六、闻雷泣墓 十七、哭竹生笋 十八、卧冰求鲤 十九、扼虎救父 二十、恣蚊饱血 二十一、尝粪忧心 二十二、乳姑不怠 二十三、涤亲溺器 二十四、弃官寻母

1、打虎救父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今河南沁阳人)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 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

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诗颂曰:

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

2、彩衣养亲

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故人们叫他杨乞。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

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诗赞曰

乞酒奉亲尽礼仪,高歌跳舞学娇姿;

娱亲精彩引欢笑,满室春风不断吹。

扩展资料:

《二十四孝故事》是中国元朝成书的一本宣扬传统儒家孝道的蒙养读物,其中选辑了为封建王朝所称颂的自上古至宋代的24个孝男孝女的事迹,叙之以文,咏之以诗,绘之以图,目的在于“用训童蒙”即培养儿童的封建孝德,并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旧社会,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历史上传承下来的《二十四孝故事》,必须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辨证的历史的分析。其中确实有值得继承和弘扬的内容,但也有糟粕。值得继承和弘扬的是——对父母的敬爱和关心、发自内心的事奉父母的精神。

在《二十四孝故事》中,几乎都具有这种精神,这种精神具有它永恒的价值,这就是《二十四孝故事》的核心与精华所在。我们读《二十四孝故事》,当以同情之心去了解古人。他们也许并非看重形式,让后人件件照办,而是想通过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人世界还有“孝”之一字!

-二十四孝图

首先简单地概括一下:《二十四孝图》出自鲁迅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散文集,二十四孝图只是其中的一篇。鲁迅写这一篇《二十四孝图》可以理解为观后感。

此文章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二十四孝图》真正的作者是:元代郭居敬。主要内容是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

那么《朝花夕拾》当中的《二十四孝图》,想表达的是什么?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人手,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

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 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 “尝粪忧心” 令人发指。

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 ; “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这样一种封建的吃人的礼教,实在让人感到可悲 ! 

封建时代的信仰与理念并非都是要继承或抛弃的。但是孝乃百善之首,如何正确地进行理解才是最正确的。作为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理当传承发扬 ! 但这样的愚孝是可悲的,而捍卫这些的披着羊皮的卫道士们更是可耻的 ! 

“百善孝为先”是古人的基本道德思想,《二十四孝图》本是一本宣扬儒家“孝”的观念的儿童传统读物。而鲁迅先生这篇文章就写在于“反对白话文”的潮流争锋相对之时。

作者以激奋起笔,贯穿了辛辣的讽刺,痛斥了封建孝道的虚伪,表达了他的爱憎之情,并不是否定鲁迅的观点。的确,新中国是需要像他这样,敢说敢做的人才,也的确很渴望一个去打击封建残酷的声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980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0
下一篇2023-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