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魏为何灭不了西魏,最终还被北周灭了?

东魏为何灭不了西魏,最终还被北周灭了?,第1张

魏晋南北朝时期很多人都知道,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分裂的时期,这一时期有很多的国家,朝代更迭很快,各个势力相互之间也都有较量。而东魏西魏这两个政权中,东魏的实力要比西魏更强,但是最终东魏却没能灭掉西魏这是为什么?而东魏最终还被北周给灭掉了,这中间又有什么原因呢?东魏灭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六镇起义

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北魏六镇的鲜卑将士因为待遇下降,生活困难,加之受到朝廷轻视,因此起兵反叛。北魏朝廷封尔朱荣为征东将军、右卫将军、大都督,命他平定六镇叛乱。尔朱荣通过镇压六镇民变,势力大增,成为北魏最有实力的军阀。六镇之乱虽然被镇压,但沉重打击了北魏的统治,埋下了北魏灭亡的祸根。

孝昌四年(528年),胡太后毒杀儿子孝明帝,立幼主元钊为帝。尔朱荣以此为借口,起兵勤王。他攻破洛阳,杀胡太后与元钊,立孝庄帝,女儿大尔朱氏则为孝庄帝皇后,掌控了北魏实权。为了巩固统治,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屠杀文武百官一千三百人,使得北魏朝廷彻底沦为傀儡。

永安三年(530年),孝庄帝不满尔朱荣专权,将其杀死。尔朱荣侄尔朱兆大怒,起兵攻入洛阳,杀孝庄帝,立长广王元晔为帝。高欢不满尔朱兆弑君,起兵反对尔朱兆。中兴二年(532年),高欢击败尔朱兆,立孝武帝,女儿高氏则为孝武帝皇后,自己则任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太师、定州刺史。当时高欢控制了北魏的中原、河北地区,实力强大,成为北魏最强的军阀。

贺拔岳占据关中,对抗高欢,高欢便挑拨侯莫陈悦图谋贺拔岳。永熙三年(534年),侯莫陈悦杀贺拔岳,高欢派侯景收揽贺拔岳余部。贺拔岳余部推举宇文泰为首领,宇文泰逐走侯景,杀侯莫陈悦,控制了关中。高欢听说宇文泰获胜,遣使交好,被宇文泰拒绝。孝武帝不满高欢专权,便拉拢宇文泰,封他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关西大都督、略阳县公。孝武帝图谋讨伐高欢,高欢因此进军洛阳,孝武帝于是逃往关中投奔宇文泰,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帝。孝武帝昏庸无道,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自此北魏分裂为东、西魏。

2、东魏没能消灭西魏原因

西魏宇文泰仅有关中、河西之地,实力弱小,因此高欢并不把宇文泰放在眼里。天平四年(537年)春,高欢率军征讨宇文泰,准备一统北方,他派大将窦泰为先锋,进攻潼关。宇文泰认为窦泰为高欢手下猛将,骄傲自大,只要击败窦泰,高欢必然退军。双方在潼关交战,宇文泰突袭窦泰,窦泰惊慌失措,兵败身亡。高欢见猛将窦泰战败,只得退军。

天平四年(537年)冬,高欢为替窦泰报仇,兵分两路征讨宇文泰。他亲率二十万大军攻蒲津,另派猛将高敖曹率兵三万攻恒农。当时关中饥荒,宇文泰所部不满万人,迎击高欢。薛琡劝高欢:西贼连年饥荒,不如派兵把守要道,不要出战。让他们抢不到粮食,自然投降。侯景也劝高欢:大军人多,难以全面展开,不如分为前后两军,可以互相接应。高欢都不听,执意渡河进攻宇文泰。

宇文泰进兵沙苑,在此埋伏,等待高欢。高欢进兵沙苑,轻视宇文泰兵少,派兵进攻。东魏军志得意满,见西魏军少,争先发起进攻,结果阵列混乱。宇文泰趁机进攻,大败东魏,高欢惨败而逃。沙苑之战是奠定东、西魏对峙局面的关键一战,此战高欢未能消灭宇文泰,使得东、西魏长期对峙。

高欢继承北魏过半的国土与军队,实力强大,对西魏占据优势,但他志得意满,骄傲轻敌,屡次轻视宇文泰,使得沙苑惨败,丧失了一统北方的机会。宇文泰继承北魏少半的国土与军队,实力较弱,对东魏处于劣势,但他积极应战,善于用兵,屡次挫败高欢的进攻,奠定了东、西魏对峙的格局。

3、为什么北周取得了最终胜利

其实在高欢和宇文泰两方的交锋中,东魏也始终压着西魏在打,邙山之战,宇文泰几乎赔光了老本,可惜高欢关键时刻罢兵,失去了一次绝佳的机会。北齐灭亡有根本原因就是胡汉对立的民族矛盾,而北齐的一家独大也使得周围的政权逐渐都靠向了相对较弱的北周。反观北周,自从宇文邕夺取政权后推行均田制,继续发展府兵制,同时鲜卑汉化也缓和了民族矛盾,北周实力蒸蒸日上。

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再次统一了北方。北魏孝文帝改革,南迁的贵族和北方长期戍边的六镇将卒(多为鲜卑族人,拓拔部及其贵族子弟,也有不少来自其他少数民族)分化严重。北魏末年政治腐化,权贵奢侈,吏治败坏。守边的六镇军民身份逐步沦落,普遍心怀不满,后因待遇骤降,爆发六镇起义。

六镇起义的结果是北魏政权受到严重打击,契胡酋长尔朱荣崛起,高欢、贺拔岳、侯景等地方豪强各自起兵镇压六镇起义。尔朱荣势大,各地豪强纷纷依附。借口为皇帝报仇,尔朱荣率军攻进洛阳,杀死胡太后,并杀贵族、官僚两千多人。随后尔朱荣带着几千人马打败了葛荣带领的几十万六镇起义军。随后遣尔朱天光为主帅,贺拔岳、侯莫陈悦为副帅前往陇右平定那里的万俟丑奴起义。(建立东魏、北周、隋、唐四个王朝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都是来自这次的偏师远征。)用了两年多时间就平定北方地区,尔朱荣的军事才能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成功来的太容易,让尔朱荣过于膨胀了,带了三十多人去见皇帝,要知道他杀太后和群臣,已经和皇室不共戴天。北魏孝庄帝成功的杀死尔朱荣,原本趋于平静的北方又开始大打出手了。尔朱荣一死,处在副手地位的高欢见有机可乘,先趁尔朱荣的继任者尔朱兆喝醉酒时连哄带骗取得对六镇被遣散士兵改编控制权。然后成功挑起了尔朱氏的契胡兵与六镇的鲜卑等少数民族的矛盾,击败了尔朱兆,成为了北魏宰相政权的实际掌控者。而北魏孝武帝元修并不愿意成为傀儡,联合部分朝臣和关陇地区的宇文泰与贺拔胜对抗高欢。孝武帝战败,只能投奔在长安的宇文泰,没多久被宇文泰毒死了,另立宗室元宝矩为帝建立西魏。和高欢掌握了尔朱荣留下的大部分政治遗产不同,宇文泰只是当初偏师征讨关陇起义的部分兵马。

且宇文泰只是副帅贺拔岳手下的将领,当时的夏州刺史,资历很浅,各级将领也不是很服。贺拔岳、宇文泰都是六镇中的武川镇人,关陇集团的核心。高欢挑拨离间贺拔岳与侯莫陈悦的关系,使侯莫陈悦诱杀了贺拔岳。贺拔岳军中大乱,大家各自推举新首领,不少人推举宇文泰,但更多的是推举贺拔岳的哥哥贺拔胜的。像李虎(唐高祖李渊的爷爷)直接跑到了贺拔胜营中,力谏贺拔胜去长安接收弟弟的军队。贺拔胜在荆州与南梁作战,后来出发时高欢正率军攻打潼关道路阻隔了。宇文泰离得近,虽有人劝他贺拔岳军中混乱不可前往,但宇文泰坚决前往,并很快控制局面。接着就率军打败了侯莫陈悦,接收了李弼(李密的爷爷)所率侯莫陈悦残部,正式成为关陇集团的***。宇文泰下面主要由贺拔岳与他从武川镇带出来的本部人马,李弼的原侯莫陈悦所部,以及孝武帝带来的禁卫军。和高欢相比军队数量有限,且资历与威信不足,这一切倒逼宇文泰进行改革。建立八柱国十二将军制度,其实就六柱国,包括他自己每个柱国各率两个将军,另两个姓元的皇族只是给柱国称号,没给军队。(这样的制度像什么,就是股份制集团,后世科举制下的皇帝与官员那是老板与打工仔关系。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作为贵族的杨玄感要造隋炀帝的反,看了这关系就应该知道隋炀帝要加强皇权,就得罪了关陇集团。)通过联姻、赐姓等办法加强关陇集团内部联系,给汉族将领鲜卑姓大大缓和了民族矛盾,使得关陇集团内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团结对于初期各方面完全处于劣势的关陇集团是非常重要的。高欢趁着关陇集团内部还不稳,率二十万大军攻打潼关。只有三万多人马的宇文泰靠大家的通力合作才打退了东魏的攻击。

北魏是鲜卑人当兵,汉人种田,鲜卑贵族汉化使中央与边关将士两极分化,导致起义,使大量鲜卑人战死。宇文泰在苏绰帮助下恢复部分汉族官制,并建立府兵制。恢复官制得到汉族门阀地主阶级的支持。府兵制使得士兵的地位得到提高,也使改姓后的汉族地方门阀下属的士兵进入国家的府兵体系,解决西魏兵源不足问题。虽然这些改革解决了西魏各种问题,但和强大的东魏相比较各方面条件都不好。关中地区经过汉末、三国、南北朝连续的战乱早已人丁凋零,不再是先秦时的天府之国了,成了西北苦寒之地。加之关中连续大旱,关陇地区饿殍遍野,宇文泰发动沙苑之战,从高欢手里抢粮食。东西魏的形势是东攻西守,西魏发起进攻是为抢粮食,保存自己。东魏则是要灭了西魏,邙山之战高欢杀得宇文泰几乎全军覆没,关键时刻高欢没有乘胜追击,失去消灭西魏的最好时机。东西魏争霸早期是东攻西守,东强西弱的格局,一直到高欢死了才发生变化。

高欢的东魏也面临着西魏一样的问题,跟随多年的将领持功而骄,高欢并没有像宇文泰那样用八柱国制稳定军心。像侯景这样的将领,高欢在世还能治得住,但侯景根本瞧不起其子高澄。高欢一死对侯景十分忌惮的高澄,想要收回侯景的兵权,很快侯景以河南十三州之地降了西魏,从此攻守易位。宇文泰接受侯景投降,并派人接管河南之地,但要侯景离开军队到长安受降。侯景被迫又投靠南梁,帮着南梁打击东魏,最后还在南梁来了一个侯景之乱,使萧氏兄弟为争皇位自相残杀。西魏轻松的占领了南梁的汉中、益州、襄阳等地为后来隋朝统一天下打好基础。强大只是一时,虽然东魏最开始时比西魏强大但是西魏在政治、经济上比东魏稳定,后继统治者不像东魏那般能作,所以北周最终灭了北齐。军事上高欢几次关键时刻失败,最终失去了统一北方的时机。政治上东魏政治不如西魏稳定,上昏下清,北齐被灭完全是皇帝咎由自取。

他到南北朝时期呢,我们都会。更多关注当时的英雄人物,比如说北齐神武帝高欢。北周太祖元太他们的故事为我们所熟知在北魏末年年年征战之际,他们展现了自己优秀的一面。而最后呢,北方的归于一统却是由北周来执行的,那么我们今天就要来谈一谈一同北方的北周武帝宇文邕,他是如何从傀儡做到北方的霸主,如何完成逆袭的呢?

宇文邕的是宇文泰的第4个孩子,按照那个嫡庶分明的时代,原本宇文邕是没有机会继承皇帝位的。但是在宇文泰去世时,他的孩子年纪都不大,无法承担重任,于是宇文泰临终托孤,把大权交给了宇文护。在宇文护的辅佐下,宇文觉取代了西魏王朝,建立了北周。宇文觉在登基后不想再受制于宇文护之手,便想废除宇文护的权力,但宇文护此时兵权在握,他诛杀宇文觉推举宇文毓为皇帝。但后来宇文护忌惮宇文毓的掌握大权后要诛杀他,便下毒杀死了宇文毓,又立宇文邕为帝,但实际上朝政仍然由宇文护把持。

宇文邕在见到前面几位兄长的结果后,他为了不重蹈覆辙,选择积极地向宇文护靠拢,处处以宇文护为先。暗中却在慢慢积聚力量,寻找机会诛杀宇文护。在建德元年,已经做了十二年傀儡皇帝的宇文邕认识到时机到了,利用太后爱好喝酒为由借机杀死了宇文护,从此宇文邕真正掌握了朝政大权。他之后开启了一系列政策:释放奴隶,解放生产力。轻徭薄赋,提倡节俭。 强化法制,巩固皇权。 广开言路,招揽人才。 尊儒灭佛。 

而接下来就是最重要一步,训练军队,伐灭北齐。宇文邕首先调整了宇文泰确立的府兵制,架空尾大不掉的柱国将军。随后,他扩大新兵来源,让北周军队规模迅速扩大。 公元575年,准备妥当的宇文邕宣布,带兵进攻北齐。宇文邕亲自带队围攻金墉城,北周军队强大,但对老百姓很好,几乎秋毫无犯。但此时困于国内形势,不得以班师回朝。在公元577年,北周再次伐齐,宇文邕杀入了邺城,活捉了北齐皇帝高纬,自此灭掉了北齐。

�时白濉N魑赫�渭摇⒕�峦乘А1蔽耗┠炅�蚱鹗轮校��斡胂视谛蘩窈透鹑俚钠鹗戮����捶⑾指鹑俜浅纱笫抡撸�谑怯胄殖っ敲苣背鲎撸�挛淳俑鹑倬捅欢�烊偎�疲��凸橛诙�烊俨拷�匕卧厉庀隆K婧匕卧阑髟��⑼蛸钩笈��芊庹魑鹘���芎匕卧乐赜谩�534年正月,贺拔岳不听宇文泰的劝告,与侯莫陈悦相约击曹泥,却被其谋害。三军遂推举宇文泰为帅。魏孝武帝元修忌惮高欢,因此重用宇文泰,命他征讨侯莫陈悦。四月,宇文泰大破侯莫陈悦军,侯莫陈悦率数十人逃走,不久被宇文泰之侄宇文导杀死。高欢有意结纳他,被他拒绝。元修于534年七月入关投奔他,并任命他为大将军、雍州刺史兼尚书令,又以公主嫁之,八月,进位丞相。十月,高欢拥立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城,史称东魏。同时,元修也与独揽大权的宇文泰产生了矛盾,是年底,宇文泰毒杀元修,在长安立南阳王元宝炬为帝,史称西魏。宇文泰任西魏太师、大丞相、柱国大将军。高欢、宇文泰皆善于政略战略之筹谋。东魏与西魏展开了长期的争夺战。537年正月,高欢乘西魏关中地区发生饥荒之际,率十余万大军攻西魏,遣高敖曹攻上洛,猛将窦泰率兵万余进小关,自己进屯蒲坂,在黄河上架起三座浮桥,扬言渡河,实际上是想掩护窦泰取潼关。宇文泰当时手下兵马只有2万左右,他识破了高欢的意图,决定将计就计,乘窦泰屡胜而骄攻其不备,窦泰是东魏猛将,手下兵士多为精锐,窦泰若败,高欢必退军。但众将疑惑不定。十四日,宇文泰回长安问计于宇文深,宇文深的建议与他不谋而合,他于是决定依计而行。他扬言退军保陇右,自率近万锐卒,潜出小关,出其不意地击败窦泰军,俘万余人,窦泰自杀,高欢果然被迫撤退。十月,高欢意欲雪耻,又率20万大军攻关中。宇文泰时手下仅有兵万余,见各州军队一时不能到达,于是决定以现有兵马迎击。他又接受李弼的建议,由李弼、赵贵率兵在渭曲背水布阵,又命将士埋伏于芦苇中,听鼓声一起出击。东魏军至渭曲,斛律羌认为此处地形复杂,芦苇深难以用兵,劝高欢不要急于进攻而与其相持,在派奇兵袭击长安。高欢问众将火攻芦苇怎样,侯景说:“应该生擒宇文泰,如果烧死他,谁会相信呢?”猛将彭乐则认为己方势众,必能获胜。高欢于是命令进攻,东魏军见对方兵少,争相进攻,队列大乱。宇文泰亲自擂鼓,伏兵俱起,李弼率铁骑横击,截断东魏军,西魏军大获全胜,俘东魏军7万余人,除选留2万士卒外,余均释放。高欢骑骆驼追上已离岸的渡船才逃脱。宇文泰乘势东进,连下洛阳、蒲坂二城。538年二月,高欢率军反攻,陆续收复失地。宇文泰见战事不利,返回长安,准备与高欢决战。七月,侯景、高敖曹围攻金墉城,西魏守将独孤信死守并向宇文泰求援。宇文泰统李弼、达奚武等往救。侯景等退至黄河,依邙山布阵,宇文泰率兵进攻,忽然战马被射中,他坠马几乎被俘,西魏军陷入混乱,幸亏李穆相救他才得脱。西魏大军赶到,两军混战,西魏左军的赵贵、右军的独孤信、李远皆败,遂与后军的李虎一同返回长安。中军的王思政则大败敌军,阵斩东魏当时首屈一指的勇将高敖曹。宇文泰退军,高欢追击,又被断后的王思政击败。此战双方都有损失,但东魏被歼、淹死共约25万人,又损失了勇将高敖曹,是失败的一方。宇文泰与高欢对抗长达十年,基本处于僵持状态,他虽有邙山之战这样的败仗,但总体上胜多负少,而且损失较少。宇文泰在政治上也多有建树,推行“均田制”,使西魏经济得到发展,又任用苏绰等人,颁布“六条诏书”,改革官制,国力逐渐强盛。又创立“府兵制”,建立由柱国、大将军、开府等逐级统领制度,扩大了兵源,改变了北魏后期以来士兵地位低贱的状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加强了朝廷对军队的控制,为后世沿用近200年,在中国古代兵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又恢复鲜卑旧姓,命令汉族部将资历高者袭三十六姓,次者袭九十九姓,所将士卒也改从主将的胡姓,令他们形式上成为一批胡化了的汉人。545年,与突厥结盟,共同对抗东魏与柔然的联盟。545年乘梁内乱,派杨忠攻取义阳等地,迫使萧绎求和并遣子为人质。551年三月,元宝炬死,宇文泰拥立太子元钦为帝。553年派尉迟迥攻取汉中、益州,554年九月又派于谨、杨忠攻萧绎,十一月,攻下江陵,斩萧绎,夺得荆州地区的大片领土。553年元钦密谋杀宇文泰,因泄密被他废掉后毒死,然后554年正月又立文帝元宝炬第四子元廓为帝。556年病逝,北周建立后追尊为文帝。传说宇文泰大耳,手长过膝,简直和刘备一模一样,而观其行事,可称集曹操和刘备二人之长的一代英雄。西魏初立时,实力远不及东魏,但宇文泰凭借自己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在诸多优秀部下苏绰、韦孝宽、于谨、独孤信等人的辅佐下,屡战屡胜,扭转了不利局面,获得了战略上的优势,为后来建立北周和灭北齐奠定了基础。

浅陋小文:侯景的反骨的第一次暴露。(原创)

侯景这个家伙,是南北朝历史上有名的反复无常,到处造反的小人。他造反次数多,反心大大地,堪称历史上一绝了,有高人把其当成革命好青年撰文热烈表扬了一番。笔者觉得,侯景的反骨实际上很早就暴露了,贺拔岳死后宇文泰接班前高欢派侯景去接收关西军结果侯景却被宇文泰说走那件事,就是侯景反骨的第一次明文记载的暴露。

高欢用驱虎吞狼之计诱使侯莫陈悦弄死贺拔岳死后,关西军正处在群龙无首的状态,何去何从,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袖人物来统领,有人推举寇洛为首,寇洛不从,有人推举宇文泰,有人推举荆州的贺拔胜,贺拔岳之兄。在这个情况下,宇文泰抓紧时机,成为这支队伍的新的首脑。

宇文泰从夏州出发一路上收买人心,招纳降众,最终将侯莫陈悦逼死,这个过程中笔者主要谈谈一个小插曲,就是高欢让侯景去接收关西军,结果半路上撞到了宇文泰,宇文泰说:“贺拔公虽死,宇文泰尚存,卿何为者景失色曰:“我犹如箭尔,唯人所射。”遂还。侯景这番言辞,似乎觉得他是一个笨蛋,被人吓唬了几句就跑了,其实不然,侯景这个人奸诈狡猾的很,聪明得很,从以后他凭借不足万人就搞垮了梁朝可以看出此人并不是省油的灯,这次他看似被人吓唬跑了的事情可以看出,其后必有隐情。站在侯景的角度上来说,老贼让我受降关西军和侯莫陈,这两个集团都还是实力非常强大的。如果收降了他们,那么老贼肯定如法炮制,把我当成新的贺拔岳给做了,如果收降不成和他们发生战争,我手下的那支偏师也未必是久经战阵的侯莫陈和关西军的对手,说不定老贼就借他们的手把我给做了。不如我找个借口说无法招降他们,领军回去,老贼未必就敢杀我。因为在我尚能被他控制的时候,老贼还是要用得着我的。笔者觉得可能一路上侯景同学一直就在想找个借口,冥思苦想阿,结果正好这时候宇文帅哥来了,太好啦,终于有借口回去了,交了这个苦差事,老贼也拿我没办法,结果侯景就一溜烟跑了。

关于侯景不可靠的问题,就连高欢的老婆娄氏都看得一清二楚。《北齐书武明皇后记》曰:“沙苑败后,侯景屡言请精骑二万,必能取之。神武悦,以告于后,后曰:‘若如其言,岂有还理得獭失景,亦有何利’乃止。”连一个女人都能看出侯景有反像,何况其他了。有人问为什么老贼上次就痛痛快快让侯景去了,连老婆问都不问,这次就不让了呢前文已经说到,侯景第一次去的时候,关西军和侯莫陈都还很强大,侯景手下的兵力未必能够匹敌。老贼的算盘是,如果侯景能够收降他们归我所用最好,如果收降了但是侯景又变成新的贺拔岳,那么其实再度重演驱虎吞狼之计策,挑拨离间侯景内部的关西军造关东军的反也不是不可能,或许老贼已经在侯景军队中安插了卧底,侯景不敢造反,或者造反后也很快就会被作掉。最坏的可能也只是侯景被消灭,正好借刀杀人。但是第二次不同了,当时侯景已经是专制河南道大行台,“拥众十万,专制河南。”(梁书侯景传),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侯景已经不是以前的侯景了,如果侯景真的干掉宇文泰,羽翼丰满了,那么他就要飞了,第一次的时候,侯景连自己的势力都谈不上呢,所以危险性小得很。(关于侯景被任命为河南道大行台具体时间笔者查找史书很费工夫,结果还是没有搞掂,请如有高手请指教。不过,沙苑之战的时间是天平四年5月,而河桥之战是第二年即元象元年7月,当时侯景已经是河南道大行台了。所以在这期间侯景是有可能以大行台身份请兵出战的。笔者推测,河南道大行台的设置应该在高欢逐君后不久,因为《北齐书神武本纪》有一条记载云,高欢逐君后,“命行台尚书长史薛瑜守潼关”可见当时河南大行台已经有了,历史上也没有其他记载证明当时的河南道大行台不是侯景。)可见,当时侯景就开始表现出有反心了。他很聪明的保存了实力,将高欢扔给自己的烫手山芋给还了高欢。 3,3-->

宇文泰实行的民族政策是什么政策?

简单说是让 融入鲜卑族,认同鲜卑族。

关陇本位政策。要而言之,物质上,建立府兵制,改关陇郡望,从将领鲜卑姓氏。文化上,宇文泰恢复鲜卑旧姓,如恢复皇族元氏为拓跋氏。而所将士卒也改从主将的胡姓。从形式上胡化一批的 ,例如杨忠授普六茹氏,李虎授大野氏。通过改郡望统一姓氏,团结胡汉。

宇文泰(507—556)字黑獭,鲜卑族宇文部人,原居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南)。武川镇是北魏六镇之一。北魏末年,年轻的宇文泰被卷入到六镇起义的洪流中。他相继追随鲜于修礼、葛荣,后又降附尔朱荣,从尔朱荣部将贺拔岳入关镇压关陇起义。贺拔岳死后,宇文泰被推举为首领,号令关陇。

在东方高欢的逼迫下,北魏孝武帝离开洛阳,西入关中,都长安。不久,宇文泰毒死孝武帝,于535年另立北魏南阳王元宝炬为帝(魏文帝),政由己出。这就是历史上的西魏王朝。

对于宇文泰来说,占据关陇、建立西魏并非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在外部,两个敌对国家东魏、萧梁各居一方,经济、军事力量都胜西魏一筹。在内部,草创伊始,百业待兴。如何处理与关陇汉族豪强势力的关系?如何对待追随自己、豪放不羁的鲜卑六镇军人?可以说,民族关系能否处理好,这是宇文泰事业成败的关键之所在。

宇文泰比东魏的高欢要高明得多。当东魏朝野弥漫着大鲜卑主义气氛的时候,西魏的宇文泰却对关陇汉族地主着意拉拢,委以重任。韦孝宽、梁士彦、皇甫、辛庆之、韦、苏绰等大批关陇豪族都在宇文泰政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些人当中,苏绰与宇文泰的关系最为密切。苏绰是当地武功人,累世二千石(《周书·苏绰传》)。他早先在宇文泰帐下任行台郎中,但那时宇文泰与他并无深交。他真正引起宇文泰的重视是在一次去长安昆明池的游玩中。在路过长安城西汉朝仓池故地时,宇文泰问左右公卿群士有关此地的情况,竟无人能够答对。有人建议去问苏绰,说他博物多通。果然名不虚传,苏绰答得头头是道,深得宇文泰赞赏。事后,宇文泰对别人说:苏绰真奇士也,吾方任之以政。(《周书·苏绰传》)随即任命苏绰为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宇文泰对苏绰越发信任。遇到宇文泰有事出巡时,他就把事先签署过的空白公文留给苏绰,有需要处理的事,苏绰就可全权代办,宇文泰回来后,苏绰和他打个招呼就可以了。大统十二年苏绰去世,宇文泰十分悲痛,徒步跟随在送葬的车队后面,亲自把酒洒在地上祭苏绰,悲伤地说:苏尚书平生的事迹,或许有的连他妻子兄弟都不知道,但我知道。只有他理解我的心,也只有我理解他的想法。正准备与他共定天下事,不幸他竟离我而去,有什么办法啊!说完后,宇文泰失声痛哭。

透过宇文泰与苏绰的关系,可以看到当时两族统治者基本上是和睦相处的。在共同的政治利益制约下,他们冲破民族界限,组成了地域性的政治集团——关陇统治集团。后来北周、隋、唐三代皇室均与关陇集团有密切关系。北周明帝的皇后宇文毓是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的长女。独孤信的第四女是唐高祖李渊的母亲,第七女是隋文帝杨坚的皇后。杨坚的父亲杨忠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李渊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六柱国大将军之一。不仅皇室如此,北周、隋、唐的许多将相大臣也是出自关陇集团。这一集团在后世所起的重大作用恐怕宇文泰是始料所不及的。宇文泰的事业超出了宇文泰的时代。

汉、鲜卑上层统治者的联盟当然不等于民族融合,但这毕竟为民族融合创造了良好的气氛。

在苏绰等人的参预下,宇文泰推出了一系列封建施政方针。他除了继续推行均田制外,为了稳定封建秩序,又颁布了计帐(租赋预算数)和户籍制度,大张旗鼓地用封建理论思想整顿吏治。他曾下达六条诏书,其主旨是要各级官吏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六条的具体内容相当多。宇文泰要各级官吏必须能背诵六条,必须懂计账,否则,不能任官。

大统年间(535—551),宇文泰又准备改革中央官制。这一次,他打出了复古的招牌,要按照《周官》的规定来改革官制。宇文泰让苏绰专门负责这件事。苏绰死后,工作又转交给卢辩。

魏恭帝三年正月,一套古色古香的官制经过长期酝酿终于开始推行。制度规定,撤销原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并立的组织,仿《周礼》建立六官。以宇文泰为太师、大冢宰,柱国李弼为太傅、大司徒,赵贵为太保、大宗伯,独孤信为大司马,于谨为大司寇,侯莫陈崇为大司空。六官之中,李弼、赵贵、于谨均为汉族人。可见,在中央最高统治层中并不排斥汉族人。除去官制改革外,在朝仪、车服器用等方面也多依古礼进行了一番改革(《周书·卢辩传》)。

说起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的权臣,你会想到谁?篡汉的王莽?立魏的曹丕?代周的杨坚?还是大汉大将军霍光?魏太傅司马懿?明首辅张居正?

毫无疑问,他们在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都留下了浓重一笔,但很遗憾,我们今天的主角不是他们,而是高欢和宇文泰!同属一个时期,一棵藤上两颗苦命的“葫芦娃”。

高欢与东魏

高欢是汉人,但从小生活的环境周围鲜卑人多于汉人,使得他的生活习惯完全鲜卑化,一口流利地道的鲜卑语,说的比汉语还溜。

和如今众多跨国企业员工起英文名一样,鲜卑化的高欢跟随了当时的潮流,给自己起了一个鲜卑名字:贺六浑。

这样,他更名正言顺的和鲜卑族人称兄道弟,完全不拿自己当外人。

其实,高欢还是名副其实的官后代。他的爷爷曾经做过北魏的侍御史,说起来这还是一个比较大的官,但由于老爷子晚年不保,触犯法律,被流放到怀朔镇,后来这一家子就以怀朔为家了。

怀朔镇是北魏王朝在北方边界兴筑的六镇之一,目的是为了防御北方逐渐强大的柔然,就和汉朝修建长城抵御匈奴的效果是一样一样的。至于环境,用惨不忍睹来形容都不为过,还记得王维写的使至塞上嘛,其中一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者也就半斤八两。

“圣人”曾经教导我们: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女人。我们的高欢同志把这句话体现的淋漓尽致。高欢出生的时候,家中已经相当破败,从小不学无术,既有曹操小时候的不务正业,也有刘邦年轻时的游手好闲,照这种势头发展下去,妥妥的独霸一方的黑社会头子。

但高欢就是高欢,必须要有主角光环,他遇到了一位贵人,一位姓娄的女同志。

这位娄女士出身巨富,本应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官宦子弟嫁了,可是偏偏看上了二流子高欢,据说她是看中高欢长得身材魁梧,以后绝非池中之物,想必我们的娄**还是位会看相的主。

总之,俩人结婚后有了钱,高欢终于有了发家致富的基础。要知那时候当兵是要自带武器和战马,要不然你连当兵的资格都没有。

随后,高欢参加六镇起义,但不幸落败被俘。之后被尔朱荣看中,留作自己的亲兵卫队队长。尔朱荣是那个时代的军事天才,但在政治上,却迟钝的近乎白痴。高欢同志凭借自己的老谋深算,轻易的骗得尔朱荣的信任,摇身一变成了执掌数万军队的头头,之后任晋州刺史。

当尔朱荣被孝庄帝杀死之后,高欢充分继承了尔朱荣的权臣身份,而且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另立新君孝武帝。这时候的高欢已经今非昔比,他兵强马壮,无人可敌,把持朝政,“被”封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太师,世袭定州刺史。

宇文泰与西魏

下面,是我们的另一位男主角,宇文泰。宇文泰和高欢同志同样是平民出身,但不同的是,宇文泰先祖源于南匈奴,后融入鲜卑族中,号宇文部。早在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天兴初年,家族就迁徙到武川,到了宇文泰父亲那一辈,已历四世。宇文泰家中排行老四,随父亲参加六镇起义时才年仅18岁。

不幸的是,在起义中,宇文泰的父亲、大哥、二哥一一阵亡,只留下三哥宇文洛生和宇文泰兄弟俩,之后双双加入鲜于修礼军中当兵。鲜于修礼死后,又入葛荣军中,葛荣失败后,又入贺拔岳军中,可谓是一波三折。

《孟子》里有这么一句: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马上,宇文泰也将迎来自己的春天。

宇文泰入贺拔岳军中之后,很是被赏识。但好景不长,贺拔岳被人一刀砍了脑袋,凉凉了。贺拔岳死后,其旧部群龙无首,没有前进的方向,于是宇文泰被推举主持军务。要说宇文泰也真是雄才大略的主,在统领贺拔岳军后,一方面稳定军心,时刻准备为贺拔岳报仇。

一方面上表孝武帝,立志扶持王室。之后宇文泰为贺拔岳报了仇,贺拔岳此时也应该可以含笑九泉了,平定秦、陇,实力大增,孝武帝喜出望外,拜宇文泰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关西大都督、略阳县公、集无数宠爱于一身,成为仅次于高欢的强权人物。

消除了中间间杂势力,北魏末期的两大绝世高手即将开始“华山论剑”。他们谁将一统江山?是东邪高欢,还是西毒宇文泰?之后,高欢和孝武帝矛盾激化,高欢另立新君,孝武帝投奔宇文泰。

至此,北魏正式分为东西两魏,高欢所立,史家称为东魏;宇文泰所奉,称为西魏。北魏灭亡。

从公元536到546这长达十年的时间里,高欢和宇文泰在黄河岸边展开一连串的拉锯战,光荣、辉煌、血腥、残酷……在这十年间,东西两魏一共发生过五次大规模战役,五次战役互有胜负,谱写了一段铁与血的历史。

“小关之战”

公元536年,关中发生大饥荒,高欢认为时机来了,十分不厚道的兵分三路西征,打算一举拿下关中。但宇文泰并没有因此慌张,而是利用敌军进军的时间差,先打出头鸟。

于是亲率骑兵在潼关以东的小关奇袭东魏军,使得东魏军猝不及防,大都督窦泰兵败自杀,一路主力军全军覆没。

高欢震怒,立即在黄河上架浮桥准备渡河迎敌,但没想到宇文泰击败窦泰后随即北上,在其立足未稳之际突然袭击,高欢败,仓皇退去。

“沙苑之战”

宇文泰小关之战取得胜利,但饥荒还在,同年八月率军队突袭东魏粮仓---恒农,在此大吃特吃两个月,高欢气得眼前发黑,率十万精兵亲征。

宇文泰见此,撒腿就跑,渡过渭河,屯兵沙苑,命令李弼和赵贵分别率兵埋伏河边的芦苇丛中,准备发动突然袭击。但高欢就是高欢,轻易的判断出芦苇中肯定有伏兵,准备来一个火烤西魏兵。

但这时,跳出来一位老哥极力反对,说是一把火烧过去不如发动总攻活捉宇文泰。要说冲动真是魔鬼,老谋深算如高欢也有头脑发昏的时候,立即下令进攻。结果可想而知,十万精兵失之八九,至此,宇文泰一转往日被动挨打局面,转向战略反攻。

“河桥之战”

沙苑之战胜利不久,宇文泰攻占洛阳,第二年,洛阳又回到东魏手中,于是宇文泰立即率兵救援,双方在河桥展开混战。此次河桥之战,东西两魏投入十万多人,从早到晚,杀的昏天暗地,不分敌我。此役,东魏略胜,但高欢痛失大将高敖曹。经过三个回合的较量,双方急需休养生息,此后,双方获得了几年难得的休战时间。

“邙山之战”

虎牢关自古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怎料东魏竟然有人要叛东归西,将虎牢关送于宇文泰,高欢得知,那还了的,亲率精兵十万来争虎牢关。于是宇文泰再一次打算突袭高欢,一个坑摔了几次,高欢这是算是精明了,探知消息后来个瓮中捉鳖。

果然,宇文泰刚一露头就遭到迎头痛击,损失惨重,伤亡加上被俘不下三万人。第二天,两军收拾旗鼓再战,这一次宇文泰有备而来,漫山遍野都是西魏军,高欢大惊,步兵都被宇文泰擒去,他自己也落荒而逃。高欢虽然狼狈逃走,但东魏骑兵战斗力仍十分强悍,于是重整兵马,卷土重来,杀的宇文泰落荒而逃,败退关中,损兵折将近六万人。

“玉璧之战”

公元546年九月,高欢亲率十万大军,向西魏据守的玉璧发动进攻,连营四十里,声势浩大。可玉璧经过西魏多年营建,成高墙厚,周长十里,南有黄土断崖天险,其余三面都深沟高垒,易守难攻。不管你高欢用什么战术,我就是闭门不出,猛练乌龟术,东魏用尽手段,玉璧城巍然不动。

东魏军垂头丧气,高欢又气又恨,旧病复发。高欢望着如血残阳,看着跟着他出生入死的鲜卑子弟缺胳膊少腿,几乎晕倒,自此,高欢一病不起,无奈引兵东还。

从此西魏彻底改变原来被动局面,宇文泰等这一刻,用了整整十年。高欢回到晋阳,好不容易挨过残冬到次年元旦,已不能起床,不久,一代枭雄撒手西去,正式退出历史的舞台……

而宇文泰也在公元556年北巡染病而亡。

既生瑜何生亮,一山不容二虎,但胜利的那只老虎还是没能逃过历史的周期律。

宇文泰是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官至西魏柱国大将军、太师、大冢宰,是西魏的实际统治者。当政20余年,文经武纬,勋业卓著,使西魏得以鼎立于关陇地区,为北周的建立和灭北齐、统一中国北方打下了基础。去世后,他的儿子宇文觉取代西魏恭帝位称帝并改国号为周(史称北周),他被追谥为太祖文皇帝。

刀光剑影,锻炼成长

宇文泰(公元508-556年),字黑獭,出身于鲜卑族军人家庭。他的先世是鲜卑宇文部的酋长,父亲宇文肱在北魏末年任武川县的下级军官。武川是北魏为防柔然军入侵而设的北部六大边镇之一。宇文泰在少年时代常见到刀光剑影,听到讲武论策,于潜移默化中受到军事启蒙教育,为其后来成为统帅打下了基础。

北魏孝明帝正光四年(523年),破六韩拔陵领导六镇军民起义,反抗北魏的腐败统治。宇文肱也参加了这次起义,但后来他杀死起义军将领卫可孤,投降了北魏政府。六镇起义失败后,宇文肱全家跟六镇降户一起被北魏安置到河北就食。北魏孝明帝孝昌二年(526年),五原降户鲜于修礼等在左人城(今河北唐县境内)起义,宇文肱父子参加了起义军。不久,宇文肱战死沙场,鲜于修礼被叛徒谋杀,宇文泰转隶起义军另一领袖葛荣。那年,宇文泰18岁,被葛荣擢为将领,足见其当时已显出了不同凡俗的军事才能。

葛荣兵败后,宇文泰降北魏,被编入北魏尔朱荣部将贺拔岳部下,跟随贺拔岳进驻关陇地区。贺拔岳升任关西大行台后,任命宇文泰为左丞,领岳府司马。

宇文泰进入贺部领导层后,深得贺拔岳信赖。宇文泰也确实显露出了非凡的战略头脑。当时,北魏政权在人民大起义的冲击下已分崩离析。尔朱荣一度擅政,后被高欢所灭。高欢拥立北魏孝武帝元修,自己坐镇晋阳,遥控北魏政权。其他割据势力纷纷拥兵自重,中国北方一片混乱。《资治通鉴》记载宇文泰纵观天下大势,向贺拔岳提出了一项统一中国北方的大计。他说:

“高欢所以未篡者,正惮公兄弟耳;侯莫陈悦之徒非所忌也。公但潜为之备,图欢不难。今费也头控弦之骑不下一万,夏州刺史斛拔弥俄突胜兵三千余人,灵州刺史曹泥、河西流民纥豆陵伊利等各拥部众,未知所属。公若引军近陇,扼其要害,震之以威,怀之以惠,可收其士马以资吾军。西辑氐羌,北抗沙塞,还军长安,匡辅魏室,此框、文之举也。”

这个以长安为中心,以关陇为根据地,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中国北方的计划,后来成了宇文泰毕生奋斗的纲领。

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534年),贺拔岳不听宇文泰的劝告,联合侯莫陈悦讨伐曹泥,结果被侯莫陈悦设计谋杀。贺部诸将一致推举当时担任夏州刺史的宇文泰统帅贺部官兵。宇文泰的部下劝他观察一下形势再做决定。宇文泰说:

“难得易失者时也,不俟终日者机也,今不早赴,将恐众心自离。”

宇文泰立即赴平凉统领贺拔岳军。同年七月,宇文泰又把与高欢火并失利而投奔关右的孝武帝元修迎接到长安,建立了西魏。十月,高欢立河清王元怿之孙元善见为孝静帝,建立了东魏。从此北魏分裂为东、西魏。闰十二月,宇文泰鸩杀了元修,立元修的孙子元宝炬为文帝,自己当上了太师、大冢宰,督都中外诸军,独揽西魏军政大权,成了实际的最高统治者。

高超指挥,以弱胜强

宇文泰完成其战略计划的第一阶段任务即统治关陇地区之后,便着手实施第二阶段任务——消灭高欢控制的东魏,统一中国北方。从534年当政到556年去世,宇文泰一直将完成此项任务作为奋斗的目标,虽然未能如愿,但在统帅西魏军与东魏高欢军作战中总的趋势是越战越强。

西魏初建不久,高欢调集大军进犯西魏。宇文泰指挥弱小的军队,与东魏军先战于小关,再战于沙苑,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充分显示了他高超的指挥艺术。

大统三年(537年)正月,高欢统领东魏大军分三路西征。高欢亲率主力屯蒲阪(今山西永济市境内),并在黄河上架设三座浮桥,做出要渡河与西魏军决战的架势;窦泰指挥的部队,意欲飞夺潼关;高昂指挥的部队,企图在攻占上洛(今陕西洛县)后直指兰田。面对大敌压境的形势,宇文泰冷静地作出了正确分析和决策。《资治通鉴》记载他对诸将说:

“贼掎我三面,造浮桥,以示必渡,此欲缀吾军,使窦泰得西入耳。欢自起兵以来,窦泰常为前锋,其下多锐卒,屡胜而骄,今袭之,必克,克泰,则欢不战自走矣。”

先歼窦泰的决策一经作出,宇文泰立即率主力驰还长安,随后,一面宜传“欲保陇右”,一面秘密统领精锐部队日夜兼程赶赴潼关附近的小关,设伏于马牧泽待机,乘窦泰部自风陵渡渡过黄河,立足未稳之际,发起攻击,将其全歼。窦泰兵败自杀。高欢因桥少兵多,且黄河冰薄,无法赴救遂撒浮桥而退。高昂见大势已去,也只得烧了辎重退走。

大统三年(537年)九月,高欢为雪小关战败之耻,又率20万大军讨伐西魏,十月进抵洛水之南的许原,威逼长安。小关大捷后,西魏的困难处境非但未得到改善,而且更加恶化了。关中的饥荒在蔓延,宇文泰指挥的不足万人的部队没有得到补充和休整,又缺粮少衣。关陇诸州的地方部队又未能按照宇文泰的命令及时集中起来,共同抗击来犯之敌在这种形势下,诸将以寡不敌众为由,主张等待东魏军继续西进“以观察形势”。宇文泰认为,

“欢若至长安,人情转骚扰,”

大势将不可收拾。同时,他也看到东魏军远来新到,各方面情况不熟悉,作战有许多困难。

因此,他力排众议,决定正面御敌。在具体的作战组织和部署上,他考虑得细致周到:首先,命令将士只带3日口粮,轻装渡渭水疾速东进,很快赶到距东魏军仅60里的沙苑;接着派宇文深率一支部队插向敌后,断敌退路;又派达奚武带小分队深入敌营,探明了敌方的军令和具体部署,做到心中有数;临战前,宇文泰又召集诸将商讨具体策略,并根据大将李弼的建议,将部队向东推进10里至渭曲,于苇深土泞之地背水为阵,命令将士偃戈于芦苇之中,只留少数人马引诱东魏军,并约定了攻击的信号。

东魏军见有少数西魏军人游动于芦苇间,争相进击,乱了队形。双方将交战时,宇文泰亲自击鼓发令进攻。西魏军奋勇冲入敌阵;李弼率铁骑横击,将东魏军拦腰截断。东魏军首尾不能相顾,阵势大乱,纷纷溃逃,军营皆空,高欢仓皇逃往黄河以东。沙苑之战,西魏俘虏东魏军7万人,缴获铠仗18万件。宇文泰命令将士每人在战场植柳一株,以示庆贺。

小关、沙苑之战的胜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宇文泰战略指导和战役战术指挥的胜利。宇文泰的指挥艺术确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一、藐视敌人,敢打必胜。

两次作战,西魏均处于劣势地位。面对强敌,宇文泰没有被吓倒,而是冷静地研究形势,正确地分析敌方、己方的强点和弱点,以已之长攻敌之短。小关战前,他通过分析认识到,东魏军的弱点是“有轻我之心”,而先锋将领窦泰更是“屡胜而骄”。沙苑战前,他认识到,东魏军是为雪小关之耻而来的“忿兵”,而又是“远来新至”情况不明。骄兵必败,忿兵必败。宇文泰正是在这种冷静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敢打必胜的信心。

二、以攻为主,力争主动。

两次作战,西魏打的都是防御战。宇文泰认识到,以西魏军之弱小,采取分兵御敌的消极防御方针,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战胜强大的东魏军,只有采取以攻为守的作战方针,于运动中大量消灭敌人,才能打败敌人。小关战前,宇文泰果断地拒绝部将关于分兵就地防守的建议,从蒲阪附近地区辗转移军小关,主动迎击东魏前锋部队。沙苑战前,他又否定了“待欢更西以观其势”的消极防御意见,挥军渡渭水,正面迎击东魏军主力。

三、集中兵力,攻敌一路。

西魏军实力与东魏军相差悬殊,如不集中兵力造成局部优势,则难以取胜。小关战前,东魏军兵分三路,意在逼西魏军分兵把守。宇文泰决定集中兵力歼灭表面上强大、实际上脆弱的窦泰部队。这样,就把全局上劣势转化为局部上的优势,因而一战获胜。

四、运用战术,灵活机动。

宇文泰深谙“兵不厌诈”的道理。小关战前,为了荫蔽企图,他先引军返回长安,并放风说“欲保陇右”,然后疾驰小关,出窦泰的不意。小关、沙苑两次作战,宇文泰将战场均选择在东魏军无法发挥威力的地形上,并且以逸待劳,因而能克敌制胜。

五、集思广益,善于集中。

宇文泰智勇双全,但不自以为是,每次作出重大决策之前,均主动征询部将的意见,择善而从。小关、沙苑两次作战,他拒绝过部将的错误建议,同时也采纳了直事郎宇文深、行台左丞苏绰、中兵参军达奚武、开府仪同三司李弼等提出的正确建议。这些正确建议对保证作战的胜利起了很大作用。

创建府兵,发展力量

宇文泰身经百战,特别是多次率弱军与强大的东魏军作战,因此深深懂得军队建设的重要性。他仿效周官六军之制,把魏晋汉族政权通行的军民分籍制度和北魏鲜卑族政权早期的八部大人制度结合起来,逐步创立了府兵制。

府兵制建立有一个过程:它的前身是宇文泰的十二军,由原贺拔岳部、李弼部和部分“六坊之众”组成,基本上是鲜卑族部队。大统八年(542年),西魏“初置六军”,也就是将十二军纳入由宇文泰为最高统帅的由六柱国统领的系统。大统九年,西魏军在邙山作战中失利,被歼6万,实力大减。宇文泰不得不把汉族豪门武装纳入六柱国府兵系统。此后,府兵制不断改进,至大统十六年,府兵制中的部队建制、兵员补充、给养、训练等方面的制度才初步完备。

府兵建制形式上采取鲜卑旧军的八部制,统帅部由宇文泰、赵贵、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和元欣等8个柱国大将军组成,其中宇文泰为最高统帅,元欣只挂虚名,其余6人各统率军。每个领军柱国大将军下辖两个大将军,共12大将军;每个大将军下辖两个开府(长官为开府将军);每个开府下辖两个仪同(长官为仪同将军);仪同以下依次为团(长官为大都督)、旅(长官为帅都督)、队(长官为都督)。府兵制刚开始时,每个仪同领兵1000人,每个开府领兵2000人,每个大将军领兵4000人,每个柱国大将军领兵8000人,府兵总兵力为48万人。

府兵的核心是入关的鲜卑人。但府兵制度下的士兵已经补充了众多的汉族和其他族的农民,高级将领中有鲜卑人也有汉人,中级军官则多为关陇豪强。宇文泰为了保持鲜卑的部落形式,提高鲜卑人的地位和影响,规定府兵将领一律改为鲜卑姓。府兵中的一般军人则从主将的姓氏这样,将府兵中的民族、地域、派系的差异融化于表现鲜卑血缘关系的姓氏形式中,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实际上加速了鲜卑族和其他民族的汉化过程。

府兵的兵员扩充由“广募关陇豪右以增军旅”发展到大统十六年的“籍民之材力者为府兵”。后者的具体办法是“于六户中等以上家有三丁者,选材力一人”。这就保证了府兵的来源和质量。宇文泰还规定府兵一年一更代,也就是一年从事作战、训练、巡逻执勤等军事工作,下一年则在军府领导下从事生产等活动。

府兵制开始的军需补给是“六家供之,也就是由领兵的六柱国负担府兵的补给。六柱国本身都是大地主,广有资产财富,其所统治的将领也是如此。他们有一定能力供养军队,更重要的是他们用种种办法搜刮民财筹办军需。后来,府兵的补给出现了皇朝统筹的倾向,即所谓“甲槊戈弩并资官给”《北史・李弼等传论曰》。

结束语

府兵制的创立,使西魏的武装力量大为增强。它成了继西魏帝位而建立的北周灭继东魏而建立的北齐,统一中国北方的有力工具;它在隋唐时期得以发展和完善,对隋唐时的国家统一繁荣起了保障作用。宇文泰创建府兵制,丰富了我国古代建军理论宝库,在我国古代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200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0
下一篇2023-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